2025年冀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冀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冀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冀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冀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0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题文】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A.儒家思想B.建筑艺术C.佛学经典D.活字印刷2、下列选项中,关于奴隶生活情况不正确的是()A.奴隶大量使用于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生产中B.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主人C.奴隶要戴枷锁,受到非人待遇D.奴隶被当作供品或者殉葬品3、“中国人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认识到打败中国的并不是坚船利炮,而是西方的制度”,这批先进的“中国人”()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掀起了洋务运动C.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D.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4、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亩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则材料体现了武则天A.严惩贪官污吏B.提但节俭C.以善纳谏D.重视农业生产5、如示意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史前时期B.夏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6、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7、禹死后,启实际上继承了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制度结束了。A.禅让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世袭制8、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是()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内阁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581年,北周外戚____夺取政权,自立为帝,建立隋朝。____年,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重建了全国大一统的局面。10、七年级学生小明在假期中进行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专题旅游。在旅游中小明对一些资料作了详细的记录;现在他想考考你,应接挑战吧!

(1)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____(人物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

(2)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战役是____。此后曹丕建立了____国,刘备以____为国号;孙权建立了吴国。

(3)各族人民在长期相互交往中,民族汇聚成为时代的主流。北魏____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加快了____的步伐。在改革中他以身作则,将皇族的姓氏拓跋改为____。

(4)画家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____”,注重点睛传神,他的画现存有摹本《____》和《____》。11、【题文】唐朝时;泉州书生李明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顺便买了一本活字印刷的《金刚经》准备送给信佛教的妈妈。

错误:____

理由:____

____12、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之为____时代。使用磨制石器时代;考古学上称为。

____时代。13、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国家来源于法家思想。______(判断对错)14、_____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终的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西周时期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交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16、抗元英雄文天祥曾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A.TB.F17、清入关后,顺治帝接见并正式赐予西藏首领达赖五世“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A.正确B.错误18、唐玄宗时的宰相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19、战国初期,晋国卿大夫中的韩周魏瓜分了晋国。()20、宋齐梁陈四个南朝政权的都城都在建康。()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4题,共32分)21、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和图二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主要事迹是什么?图一人物:____图二人物:____图一人物事迹:____________图二人物事迹:____________(2)他们的事迹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________(3)你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22、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史.地理志》(1)材料三和图是什么朝代的疆域图?请写出它对地方进行有效管辖并被后世继续沿用的制度。(2)找到地图中的③,它是今天什么地区?当时在这里设立了什么机构就标志着这一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3)依据所学,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说这个朝代统一的历史意义。23、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繁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唐朝疆域图二元朝疆域图三清朝疆域。

(1)三张图中A标示的是中国现在的哪一地区?

(2)依据唐朝疆域,结合所学举一例说明唐朝政府是如何处理与A地区民族的关系的?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3)图二元政府针对A地区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有何意义?

(4)结合图三以及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以前清朝政府对A地区加强管辖所采取的措施。(至少列举两项)24、读图说史。读下面《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填出国名: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2)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列举题(共2题,共4分)25、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1)北宋时____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2)____时期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3)宋元时期火药广泛运用于____,并于13、14世纪传入欧洲。26、列举中国古代至少三次统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及治世名称(太平治世)。(3分)评卷人得分六、辨析题(共1题,共6分)27、2017年是现行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中国古代的历法又称天干地支纪年法,包括制定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四个选项中;容易选出D选项,因为鉴真是唐朝高僧,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鉴东渡日本后,不可能向日本人传授活字印刷术。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解析】【答案】D2、B【分析】在我国的夏商周时期;奴隶的生活非常悲惨,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奴隶悲惨生活的知识点.

本题奴隶的生活情况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夏商周时期奴隶悲惨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答案】B3、C【分析】“中国人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认识到打败中国的并不是坚船利炮,而是西方的制度”,这批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中国近代史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始于维新变法运动,学习的是君主立宪制.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国近代史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始于维新变法运动,学习的是君主立宪制.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开始的标志是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解析】C4、D【分析】本题考查对武则天统治的认识以及材料分析能力。材料“凡官吏所在地区‘田亩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的意思是官吏把治区内的农业生产搞得好就能升官,说明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解析】D5、D【分析】由图示可以看出;三国鼎立-西晋统一-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东晋偏安江南-东晋灭亡后,北方进入北朝;南方进入南朝时期。因此图示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故选:D。

本题以某一历史时期的图示为切入点;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

本题以三国两晋南北朝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D6、A【分析】依据题意;由中国传入欧洲的科技成就,并促进欧洲“发现世界”。结合课本所学,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发明了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A符合题意;欧洲“发现世界”指的是欧洲开辟了新航路,发现了整个世界。中国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BC不合题意;火药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故选:A。

本题以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四大发明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指南针的相关知识点。【解析】A7、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结束的相关知识点。禹在位时,他的儿子启已有强大的势力。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解析】A8、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解析】C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杨坚589【分析】【分析】考查的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的时间;结合教材给出答案。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0、曹操赤壁之战魏汉孝文帝民族融合元以形写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分析】【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汉末年形势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东汉末年,曹操将汉献帝迎至许昌,并以皇帝的命令发号令诸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的相关史实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改革中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将皇族的姓氏拓跋改为元。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东晋的画家顾恺之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以形写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顾恺之。11、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金刚经》的相关内容。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所以唐朝还没有活字印刷术。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雕版印刷;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活字印刷【解析】【答案】错误:活字印刷的《金刚经》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唐朝的《金刚经》是雕版印刷品。12、旧石器新石器【分析】【分析】早期人类使用的工具主要为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之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新石器时代。故答案为:旧石器,新石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个石器时代。13、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采纳战国时期法家的以法治国.

故答案为:

√.

本题以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14、略

【分析】本题考查司母戊鼎的相关知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其中,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00多千克,是世界现存最重的青铜器。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二三百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司母戊鼎有学者认为应称为后母戊鼎,故填司母戊鼎(后母戊鼎)。【解析】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分析】【分析】西周分封制规定;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但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本题以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16、√【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天祥的相关知识点。忽必烈即位后,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虏了南宋皇帝,南宋灭亡。文天祥组织军队誓死抗元,结果被捕,在解往大都的路上,写下了这首有名的《过零丁洋》诗,表达自己誓死也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故题目正确,A正确,B错误。故选A。

【解析】A17、×【分析】本题考查对西藏的管理。顺治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康熙封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本题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统治措施的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判断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不是唐玄宗。唐玄宗时期重用的名臣应是姚崇、宋璟。故题干“唐玄宗”错误,应将“唐玄宗”改为“唐太宗”。故选F。【解析】F1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家分晋的史实。战国初期,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瓜分了晋国。【解析】【答案】×20、√【分析】【分析】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南朝。四、识图题(共4题,共32分)21、略

【分析】(1)本题考查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很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鉴真。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图二是玄奘。贞观初年,唐朝杰出的使者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在天竺遍访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还根据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2)本题考查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反映的社会情况。从鉴真东渡日本和玄奘西行天竺,可以看出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气的国家。鉴真和玄奘都是佛教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基本目的是弘扬佛法,玄奘西游天竺的基本目的是求取佛经,从中可以看出唐代的佛教非常盛行。(3)本题考查鉴真和玄奘身上的精神品质。高僧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不畏艰险和潜心钻研的精神等。

【解析】(1)图一鉴真,东渡日本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的文化;图二玄奘,玄奘历尽艰险到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并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2)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朝时期,佛教非常盛行。(3)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和潜心钻研的精神。22、略

【分析】(1)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材料三和图是我国元朝的疆域图。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开始于元朝。(2)本题考查元朝对西藏的管理。到地图中的③,它是今天西藏地区。元政府设置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标志着这一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3)本题考查元朝统一的意义。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的都城临安,元灭亡南宋。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自从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而且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元朝统一后,为了方便管理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政府也加大对边疆的管理,如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元朝政府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使得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元朝的统一,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促进了我国的民族的大融合。【解析】(1)元朝,行省制度;(2)西藏,宣政院;(3)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23、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藏的相关知识点。依据地理知识可知,A在我国的西南部,是西藏。(2)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时期,与西藏关系的相关知识点。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和金城公主入吐蕃,加强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密切了唐朝和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体现了唐朝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3)本题考查的是元朝时期对西藏管辖的相关知识点。元朝时期,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是统治区域,西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前期,清政府对西藏关系的相关知识点。顺治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称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政府办法金瓶,规定达赖和班禅转世时,将找到的灵童名字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中,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解析】(1)西藏。(2)文成公主和亲(或金城公主和亲);开明的民族政策。(3)宣政院;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西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册封制度(册封达赖为达赖喇嘛或册封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金瓶掣签、驻藏大臣。24、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国鼎立的相关内容。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221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曹、刘、孙三个集团的疆域基本固定。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故得出A为蜀、B为吴、C为魏。(2)本题主要考查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公元199年,袁绍率兵10万进攻曹操,曹操以2万人迎敌。第二年,两军在官渡对峙,曹操以少数军队偷袭乌巢,将袁绍军粮焚毁,大败袁军。官渡之战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通过此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与208年南下,首先击败刘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占领荆州,进逼孙吴。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和益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故填: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解析】(1)A:蜀;B:吴;C:魏。(2)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五、列举题(共2题,共4分)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发明的相关知识。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进一步提高了印刷的效率,这一成就比欧洲早400年。故填:毕昇。(2)本题考查指南针发明和应用的相关知识。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制成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后来,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故填:北宋。(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