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B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B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B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B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B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B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44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夏朝的都城据说是阳城,但是阳城在哪里,没有定论;商朝的都城最初也是搬来搬去的,后来商王盘庚将它稳定下来,都城在()A.二里头B.殷C.朝歌D.商2、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其中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丝织工艺品是()A.蜀锦B.青瓷C.白瓷D.唐三彩3、读了下面两位同学的历史剧台词;我们可判断他们正在探讨的历史事件是()

小华:送人千里;终须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除,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A.商鞅变法B.长平之战C.张骞出使西域D.玄奘取经4、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5、如图是清朝军机处的照片,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设立该机构的皇帝是()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7、隋唐文化艺术成就突出,其中被誉为诗圣的是______,被誉为画圣的是______。8、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主要是明代修建的。______(判断对错)10、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的思想家是____;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____。1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1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历史推论:这些神话传说反映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有了农耕文化。()14、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便于歌唱,在唐朝时已经出现。()15、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16、宋时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勾栏”。()评卷人得分四、改错题(共1题,共2分)17、连线:

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24分)1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郑成功盘踞台湾多年,以海涛为巢穴后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为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根据材料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1)两则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2)综合两则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19、【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读表格。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2: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1)材料1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1+3,4分)

(2)材料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分)

(3)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其结束是在何时?(1+1,2分)

(4)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3分)20、两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政治方面出现了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虽然彼此间屡起战端,但议和后的和平为宋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到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材料一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请回答:(1)据材料一,北宋真宗率宋军与辽军交战后议和,请写出盟约的名称。(1分)后来,北宋与两夏党项族的哪一位首领也是先战后和?(1分)请写出南宋时期,宋金和议后划定的分界线。(1分)(2)据材料二,宋代的重要粮仓在太湖流域的哪些地区?(1分)别致的冰裂纹瓷器出自哪一个窑口?(1分)宋代造船业居世界首位,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管理机构?(1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全品中考网。国别人物内容结果唐→A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唐→日本B6次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材料二他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节选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中A、B两处的填空。(4分)(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2分)他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是什么政策导致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2分)(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说说,从唐朝到清朝中国的对外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故选B.

本题考查盘庚迁都的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解析】【答案】B2、A【分析】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故选:A。

本题以唐朝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纺织业品种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A3、C【分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题文就是送别的情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史实.

阅读分析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解析】C4、A【分析】略【解析】A5、C【分析】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给各部执行.皇权得到空前膨胀,是我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解析】C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第三子目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中内容:“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这是战国后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因此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故选D。C选项是商鞅变法不鼓励的。依据“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可知立军功只能封爵。依据“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如隐瞒不告,就以相同罪名处罚。”可知不隐瞒反法行为只是不用受罚。考点: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解析】【答案】D7、略

【分析】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等.

故答案为:

杜甫;吴道子.

本题主要考查诗圣;画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杜甫和吴道子的历史地位.【解析】杜甫;吴道子8、略

【分析】北宋司马光历时19年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编者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以叫《资治通鉴》。

故答案为:

《资治通鉴》。

本题考查了《资治通鉴》.清代王鸣盛赞誉《资治通鉴》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以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内容、地位。【解析】《资治通鉴》9、略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明长城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明长城的东西起址。【解析】√10、老子墨子【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想主张;属于基础知识。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所以此题答案应为老子、墨子。

【点评】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明的勃兴(二)。11、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表的《狂人日记》。故填:《狂人日记》。

【解析】《狂人日记》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分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元谋人。13、√【分析】【分析】“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传说;反映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有了农耕文化。故本题的推论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点。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出现,经过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综上所述,故选T。【解析】T15、√【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史实。贞观年间;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游历讲学;访遍名寺,受万人尊敬。回国后,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16、×【分析】【分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不是“勾栏”。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代娱乐场所──瓦子。四、改错题(共1题,共2分)17、略

【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成语退避三舍.

2;本题考查的是围魏救赵.

3;本问主要考查的是纸上谈兵.

4;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卧薪尝胆.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我国古代成语的来源的有关内容.【解析】1;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霸主.他曾长年在外流亡;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做国君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那时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黄河流域.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打败楚军,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业.

2;桂陵之战是发生在围魏救赵之时;著名的军事家是孙膑,围魏救赵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3;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军散布廉颇要降秦的谣言.赵王上当,然后派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轻敌出击,结果赵国失败.

4;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争霸,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越王向吴王称臣,勾践和夫人一同到了吴国,每天卧薪尝胆,后来,勾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了吴国.

故答案为:

五、综合题(共4题,共24分)18、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两则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清朝前期,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从18世纪下半期起,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弊大于利。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解析】【答案】(1)闭关锁国。(2分)(2)维护清朝统治(2分)清朝前期,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从18世纪下半期起,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分)(3)弊大于利。(2分)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2分)19、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表格内容;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人户户数逐渐增加,而北方逐渐减少。说明北方人的南迁;北方人口南迁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2)材料二意思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说明到了北宋,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太湖流域,所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3)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4)本小题主观性较强;可以从经济坏境;经济政策、科技的推动作用等方面去思考。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经济重新的南移。

点评: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解析】【答案】(1)从西汉到宋代;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南方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2)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4)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和平局面;要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要保护生态环境等。20、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南宋的史实。北宋真宗率宋军与辽军交战后议和,盟约的名称是檀渊之盟。后来,北宋与两夏党项族的首领元昊也是先战后和。南宋时期,宋金和议后划定的分界线是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宋代的重要粮仓在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别致的冰裂纹瓷器出自哥窑。宋代造船业居世界首位,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解析】【答案】(1)檀渊之盟(1分)元昊(1分)淮水至大散关一线(1分)(2)苏州、湖州(1分,任答一点)哥窑(1分)市舶司(1分)21、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相关内容。唐太宗时,唐代高僧玄奘到天竺取经,归国后著《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