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40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B.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C.“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D.“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2、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3、下列反应中,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A.硫+氧气二氧化硫B.过氧化氢水+氧气C.水氧气+氢气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4、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rm{(}rm{)}A.B.C.D.5、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rm{.}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rm{(}rm{)}A.向老师请教B.查找有关资料,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rm{.}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rm{(}rm{)}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rm{A}rm{MnO_{2}}rm{KCl}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rm{B}空气甲醛过量活性炭通过活性炭净化器rm{C}rm{Fe}粉rm{CuSO_{4}}固体足量水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固体rm{D}rm{CaO}rm{CaCO_{3}}无高温煅烧A.rm{A}B.rm{B}C.rm{C}D.rm{D}7、酸和碱的组成中一定都含有的元素是()

A.氧元素。

B.氢元素。

C.氢;氧元素。

D.金属元素。

8、下列有关水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受热时水分子运动加快。

B.水变成蒸气时水分子间隔变大。

C.水电解时水分子发生改变。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A.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B.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C.提高通风能力。

D.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

10、下列有关硬水和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不可以通过过滤降低硬度。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

C.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D.硬水是化合物;软水是单质。

11、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l

D.试管a中得到氢气、b中所得是氧气。

12、下列仪器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量筒C.燃烧匙D.蒸发皿13、在化学方程式:rm{aC_{2}H_{6}+bO_{2}}rm{mCO_{2}+nH_{2}O}中;各化学式的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rm{2m=a}B.rm{m=2a}C.rm{3n=a}D.rm{2b=2m+n}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碳酸氢铵受热过程中,能看见白色固体逐渐消失B.给铜绿加热,能看到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绿色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1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rm{(}rm{)}A.B.C.D.16、将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是。

()

A.

B.

C.

D.

17、下列是某合作学习小组对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A.冰;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B.盐酸;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C.不锈钢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硬币都是合金。

D.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8、镁条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其中能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____,该反应文字表达为____.19、用托盘天平称量前先将游码调到标尺的____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称量时,实物放在____盘上,砝码放在____盘上,砝码要用____夹取.20、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甲烷B.氧气C.一氧化碳D.活性炭E.干冰这几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1)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____;

(2)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

(3)有毒的物质是____;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21、为了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X的化学式为____,推断化学式的根据是____,加入乙硫醇的目的____.22、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23、以下物质:rm{垄脵}氧气rm{垄脷}蒸馏水rm{垄脹}新鲜的空气rm{垄脺}铜片rm{垄脻}五氧化二磷rm{垄脼}高锰酸钾rm{垄脽}自来水rm{垄脿}过氧化氢溶液rm{垄谩}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剩余固体;其中:

rm{(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

rm{(2)}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24、图rm{a}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rm{b}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rm{C}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rm{X}rm{Y}rm{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rm{X}rm{Y}代表三种不同元素。rm{Z}由图rm{(1)}可知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铯属于______元素rm{a}填“金属”或“非金属”rm{(}rm{)}图rm{(2)}方框内的数字是___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____;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rm{b}有关图rm{(3)}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rm{C}填序号rm{(}A.原子序数:rm{)}rm{Z>Y}核外电子数:rm{B.}rm{X=Y}和rm{C.Y}同处于第二周期rm{Z}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rm{(4)}填字母rm{(}.A.质子数不同rm{)}最外层电子数不同rm{B.}中子数不同rm{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rm{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rm{(5)}如图rm{(6)}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当rm{d}时,该粒子符号为____.rm{x-y=8}25、用化学用语填空。

rm{(1)}碳酸钙______

rm{(2)3}个铵根离子______

rm{(3)}亚铁离子______

rm{(4)}氧化铝______.26、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不同,哺乳期妇女每日推荐摄入量为rm{1200mg.}如图为某保健品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rm{(1)}该药片主要是为人体补充______.

rm{(2)}维生素rm{D_{3}}的化学式为rm{C_{27}H_{44}O}则维生素rm{D_{3}}分子中rm{C}rm{H}rm{O}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

rm{(3)}每片药片含钙______rm{mg}.

rm{(4)}假设某哺乳期妇女每天除食物摄入外,还需另外补充rm{600mg}的钙,则她每天需服“钙尔奇”______片rm{.}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3题,共12分)27、化学实验室中有氯酸钾;二氧化锰、双氧水、高锰酸钾等药品和必需的仪器用品.

(1)小冰想用一种纯净物制氧气,该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小城则选择了另一种给固体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如图所示,请将整个装置补充完整.

(3)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28、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元素之义。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所有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rm{-}“元素”组成的。古希腊学者提出复杂的物质世界是由“水;木、火和空气”四种基本成分组成的。

I.空气是元素吗?

rm{(1)}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将磷放在密闭钟罩内的水面上方燃烧rm{(}如图rm{1}所示rm{)}产生白烟rm{(}成分为五氧化二磷rm{)}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钟罩内水面大约上升______,被消耗的气体是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能否用碳代替磷进行实验,为什么?______

______;舍勒接着把一支燃着的蜡烛放进剩余的空气里,蜡烛立即熄灭了。舍勒把不能支持蜡烛燃烧的空气称为“无效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______,上述实验证明空气是可分的,因此,空气不是元素。

rm{II.}水是元素吗?

【实验探究】

rm{(2)1781}年;英国科学卡文迪什通过实验发现,将氢气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点燃后能生成水,写出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水通电时能分解。

上述两个实验说明;水不是组成物质的元素。

rm{垄脵}图rm{2}为电解水实验;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______

放在玻璃管rm{a}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______玻璃管rm{a}上方收集的气体为。

______rm{(}写化学式rm{)}不是水蒸气______放在玻璃管rm{b}

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______玻璃管rm{b}上方收集的气体为。

______rm{(}写化学式rm{)}不是水蒸气rm{垄脷}实验表明;水通电后发生了化学变化,请从微观的角度描述该化学变化______,由此可见,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

老师指出,该微粒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小组同学通过填写物质的构成及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关系图,理解了老师的说法。请将图rm{3}填写完整。

rm{III.}木和火是元素吗?

rm{(3)}“木”rm{(}木材rm{)}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木煤气rm{(}主要成分为rm{CO}rm{H_{2}}rm{CH_{4})}木焦油、木炭等,这种生产方式化工生产中称为干馏,由此判断“木”______rm{(}填“是”或“不是”rm{)}元素。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干馏与蒸馏的区别是______。“火”不属于物质,因此,“火”不是元素。

rm{IV.}元素的概念及其应用。

rm{(4)}课本上元素的概念是:“把rm{}的原子归为一类;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其中“一类原子”包括______。

A.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的所有原子。

B.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的所有原子。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所有原子。

rm{(5)}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质子数为rm{1}中子数为rm{0}重水rm{(D_{2}O)}分子中的重氢原子rm{(}符号“rm{D}”rm{)}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rm{1}氢原子和重氢原子是否都是氢元素的原子,为什么?______。从宏观的角度看,重水是由______rm{(}填名称rm{)}组成的。

rm{(6)}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图rm{4}为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元素密码rm{-}元素周期表。

rm{(7)垄脵}自元素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已发现元素的排列规律,rm{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_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排列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成为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有力工具。图rm{3}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空白部分被墨水沾黑,图rm{4}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rm{垄脷}结合图rm{6}分析镁原子不显电子的原因______。

rm{垄脹}图rm{5}中空白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周期,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rm{(}填“得到”或“失去”rm{)}电子,若用rm{R}表示该元素,则rm{R}与氯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29、通过反应示意图rm{(}如图rm{)}回答下列问题:

rm{(1)}丙物质由______构rm{(}填“分子”或“原子”rm{)}

rm{(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反应。

rm{(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评卷人得分五、计算题(共1题,共9分)30、现有下列一些数据;将正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A.45°B.90°C.D.E.0.1mlF.1mlG.0.1gH.0.01g

(1)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用的托盘天平;一般准确称量到______;用100ml的量筒时,一般准确量取到______.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夹夹在试管的______处,试管中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试管要与桌面成______的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解答】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由于我们现在开发的新能源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且发电和汽车燃油、取暖等还需要大量的化石燃料,所以现在必须使用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虽然带来了很多污染,我们必须尽量减少这种污染,想法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故选D.

【分析】化石燃料对人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也有负面作用空气污染也是很严重的.2、C【分析】【解答】解:A;木已成舟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花香四溢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炬成灰;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D;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分析】可以根据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A【分析】【解答】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4、A【分析】解:rm{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rm{.}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B正确;

C;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rm{A}.

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rm{A}5、D【分析】解:rm{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rm{.}故正确;

B、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rm{.}故正确;

C、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rm{.}故正确;

D、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rm{.}故D错误;

故选:rm{D}.

小军同学在家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未变蓝色rm{.}实际上受热时大米中的淀粉结构发生了变化,看不到蓝色了rm{.}小军应该反复实验;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老师;而不应该不自信、随便放弃.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方法很多,但是不能放弃、缺乏信心.【解析】rm{D}6、C【分析】解:rm{A}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等,通过活性炭净化器能除去甲醛,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溶解后,rm{Fe}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rm{CaCO_{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rm{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rm{(}提纯rm{)}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rm{.}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rm{垄脵}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rm{垄脷}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rm{(}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rm{)}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析】rm{C}7、B【分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故酸和碱中都含有的元素是氢元素,观察选项,故选B.

【解析】【答案】根据酸碱的概念进行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8、D【分析】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正确.

B;水变成蒸气时水分子间隔变大;正确.

C;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正确.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D

【解析】【答案】微观粒子的运动速率和温度有关;微观粒子之间的间隔和温度有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AC【分析】

A;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故选项正确;

B;瓦斯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错误;

C;提高通风能力可以降低瓦斯的浓度;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故选项正确;

D;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允许的,因为工人在井下作业需要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杜绝明火源;提高通风能力可以防止瓦斯爆炸;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以的.

10、AB【分析】

A;过滤不能使硬水变软水;故A说法正确;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而软水中较少,故B说法正确;

C;硬水是混合物;软水也不一定是纯净物正确,故C说法错误;

D;硬水和天然软水中都含有钙镁化合物和其它杂质;都是混合物,故D说法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A;过滤是分离液体和不溶性固体的操作;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而软水中较少;

C;硬水和天然软水中都含有钙镁化合物和其它杂质;

D;硬水和天然软水中都含有钙镁化合物和其它杂质.

11、BD【分析】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水分子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故B正确;

C;电解水所得正负两极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其体积比为1:2,故C错误;

D、试管a中得到氢气、b中所得是氧气;故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A;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进行解答;

B;根据水分子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进行解答;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可以知道“正氧一负氢二”;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D、根据试管a中得到氢气、b中所得是氧气进行解答.

12、CD【分析】解:A;烧杯加热需要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故A错误;

B;量筒不能加热;故B错误;

C;燃烧匙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故C正确;

D;蒸发皿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故D正确.

故选CD.

熟悉常用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才能很好的回答本题.

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解析】【答案】CD13、BD【分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物中含有rm{2a}个碳原子、rm{6a}个氢原子、rm{2b}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有rm{m}个碳原子、rm{2n}个氢原子、rm{(2m+n)}个氧原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个碳原子、rm{2a}个氢原子、rm{6a}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有rm{2b}个碳原子、rm{m}个氢原子、rm{2n}个氧原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rm{(2m+n)}

【解答】故选项错误;

A.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rm{2a=m}故选项错误;可得rm{2a=m}B.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

rm{2a=m}则故选项正确;故选项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rm{6a=2n}则rm{3a=n}故选项错误;故选项正确。

rm{6a=2n}rm{3a=n}【解析】rm{BD}14、B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的描述,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解答】A.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白色固体逐渐消失,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A说法正确;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故选项B说法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故选项C说法正确;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BD。【解析】rm{BD}15、AD【分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放在试管底部,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D.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rm{AD}16、CD【分析】

A;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溶液都呈碱性;随着与稀盐酸的反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图所表示的溶液pH变化逐渐变大至呈碱性与实验事实相反;故A不正确;

B;稀加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与稀加稀盐酸的量相等;而与碳酸钠反应时由于放出气体,溶液增加量小于所滴加的稀盐酸的量;图所示的溶液增加的曲线没有完全反映出这一增加量的不同;故B不正确;

C;开始滴加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产生气体;至氢氧化钠安全反应后,盐酸开始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图示的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与反应事实相符;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都生成氯化钠;所以,随稀盐酸的滴加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持续增加,至恰好完全反应后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变化;图示过程与反应事实相符,故D正确;

故选CD.

【解析】【答案】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即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向其混合溶液中滴加的稀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继续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17、AC【分析】

A;冰、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正确;

B;盐酸和食醋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

C;不锈钢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硬币都是合金.正确;

D;纯碱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熟石灰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冰是水;干冰是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都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盐酸和食醋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锈钢和硬币都属于合金;纯碱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8、略

【分析】

镁条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镁条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镁条燃烧生成白色固体,镁条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说明白色固体不是镁条从而得出生成了新的物质,故能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生成一种白色的粉末.

反应中镁和氧气在点燃时生成氧化镁,故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镁+氧气氧化镁。

【解析】【答案】运用镁条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相关知识解答。

19、略

【分析】

用托盘天平称量前先将游码调到标尺的最左端;即零刻度处,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便于右手进行操作;取用砝码要用镊子,防止用手时汗水粘在砝码上,使砝码生锈,称量时不准确.

故答案为:零刻度;左;右;镊子.

【解析】【答案】根据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考虑;错误操作会造成称量的误差.

20、略

【分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异味;(2)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性质,用于急救病人;(3)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死亡;(4)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故答案为:(1)D;(2)B;(3)C;(4)E;(5)A.

【解析】【答案】根据物质组成;性质、用途;判断符合要求的物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性质;一氧化碳有毒;干冰升华时吸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1、略

【分析】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应该相等,反应前:2个S,则反应后X应有2个S原,反应前有18个O,而反应后现有14个O,则X中共有4个O原子,反应前后氢原子的个数都是12,又X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X的化学式为SO2;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没有气味,而乙硫醇有特殊的气味,所以加入乙硫醇的目的是可以让人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故答案为:SO2;质量守恒定律;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解析】【答案】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来推断X的化学式,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没有气味,而乙硫醇有特殊的气味,可以让人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可以据此解答.

22、略

【分析】解:化学变化的过程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故填:对;不需要.

根据化学变化的过程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解答.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解析】对;不需要23、略

【分析】解:rm{(1)}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新鲜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物质;自来水中除含水外,其中还溶解了一些物质;过氧化氢溶液中有过氧化氢和水;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剩余固体中含有二氧化锰和氯化钾,甚至还有末完全反应的氯酸钾,故都是混合物.

rm{(2)}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氧气;蒸馏水、铜片、五氧化二磷、高锰酸钾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均为纯净物.

故答案为:rm{(1)垄脹垄脽垄脿垄谩}rm{(2)垄脵垄脷垄脺垄脻垄脼}.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分析.

物质的分类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析】rm{垄脹垄脽垄脿垄谩}rm{垄脵垄脷垄脺垄脻垄脼}24、(1)132.9金属(2)3Al3+(3)A(4)A(5)Al2O3(6)S2-【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信、元素的分类、离子符号书写、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难度不大,掌握基本知识有助于解答本题。【解答】rm{(1)}由元素周期表方格信息可知,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m{132.9}铯是金属元素,故答案为:rm{132.9}金属;rm{132.9}图rm{(2)}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方框中数字为rm{b}在化学反应中失去三个电子,离子符号为rm{3}rm{Al^{3+}}个电子后,最外电子层也消失了,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失去最外层rm{3}个电子后,最外电子层也消失了,离子结构示意图为rm{3};rm{3}为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rm{Al^{3+}}rm{(3)C}为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rm{X>Y}rm{X}和rm{Y}最外层电子数相同,rm{Y}和rm{Z}位于第三周期,所以正确为rm{A}和rm{(3)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rm{X>Y}和rm{X}位于第三周期,所以正确为rm{Y}故答案为:rm{Y}rm{Z}不同元素之间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rm{A}核电荷数不同rm{A}所以A正确,故答案为:rm{(4)}不同元素之间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rm{(}核电荷数不同rm{)}所以A正确,rm{(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rm{(}含量最高在元素是rm{)}形成的化学式为rm{A}所以为rm{(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rm{Al}含量最高在元素是rm{O}形成的化学式为rm{Al_{2}O_{3,}}所以为rm{(5)}rm{Al}rm{O}故答案为:rm{Al_{2}O_{3,}}rm{Al}rm{2}rm{2}rm{O}rm{3}由图可知,如果是原子结构rm{3}但是rm{Al}可知是离子结构且只能是阴离子,rm{2}rm{2}所以粒子符号为:rm{O}故答案为:rm{3}rm{3}【解析】rm{(1)132.9}金属rm{(2)3}rm{Al^{3+}}rm{(3)A}rm{(4)A}rm{(5)Al_{2}O_{3}}rm{(6)S^{2-}}25、略

【分析】解:rm{(1)}碳酸钙是由显rm{+2}价的钙元素和显rm{-2}价的碳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rm{CaCO_{3}}

rm{(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rm{3}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rm{3NH_{4}^{+}}

rm{(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故亚铁离子可表示为:rm{Fe^{2+}}

rm{(4)}氧化铝是由显rm{+3}价的铝元素和显rm{-2}价的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rm{Al_{2}O_{3}}

故答案为:rm{(1)CaCO_{3}}rm{(2)3NH_{4}^{+}}rm{(3)Fe^{2+}}rm{(4)Al_{2}O_{3}}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解析】rm{CaCO_{3}}rm{3NH_{4}^{+}}rm{Fe^{2+}}rm{Al_{2}O_{3}}26、略

【分析】解:rm{(1)}碳酸钙可以给人体提供钙元素,维生素rm{D_{3}}可以提供维生素.

rm{(2)1}个维生素rm{D_{3}}分子是由rm{27}个碳原子、rm{44}个氢原子、rm{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维生素rm{D_{3}}分子中rm{C}rm{H}rm{O}的原子个数比是rm{27}rm{44}rm{1}.

rm{(3)}根据图片知碳酸钙的含量为rm{1.5g/}片,所以每片中含钙的质量为rm{1.5g隆脕dfrac{40}{40+12+16times3}隆脕100%=0.6g=600mg}.

rm{1.5g隆脕dfrac{40}{40+12+16times

3}隆脕100%=0.6g=600mg}根据rm{(4)}可知,每片中含钙rm{(3)}所以补充rm{600mg}片即可.

故答案为:rm{1}钙、维生素rm{(1)}或维生素或维生素rm{D3(}rm{D)}rm{(2)27}rm{44}rm{1}rm{(3)600}.

rm{(4)1}由某保健品说明书的一部分;结合人体所需元素和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rm{(1)}根据维生素rm{(2)}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rm{D_{3}}根据碳酸钙的含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rm{(3)}该化合物的质量rm{=}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rm{隆脕}根据题意,某哺乳期妇女每天除食物摄入外,还需另外补充rm{(4)}的钙;由每片的含钙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保健品说明书的一部分、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m{600mg}【解析】钙、维生素rm{D3(}或维生素或维生素rm{D)}rm{27}rm{44}rm{1}rm{600}rm{1}四、简答题(共3题,共12分)27、略

【分析】解:(1)根据用一种纯净物制氧气可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

(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其装置图为.

故答案为:

(3)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故答案为: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1)根据用一种纯净物制氧气可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析;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通过根据实验的要求完善装置及反应原理的书写,使学生不仅掌握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条件,同时培养学生组装仪器的能力.【解析】2KMnO4K2MnO4+MnO2+O2↑;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28、略

【分析】解:rm{(1)}将磷放在密闭钟罩内的水面上方燃烧rm{(}如图rm{1}所示rm{)}产生白烟rm{(}成分为五氧化二磷rm{)}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钟罩内水面大约上升五分之一,被消耗的气体是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五氧化二磷;不能用碳代替磷进行实验,这是因为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液面不能上升;

舍勒接着把一支燃着的蜡烛放进剩余的空气里;蜡烛立即熄灭了。舍勒把不能支持蜡烛燃烧的空气称为“无效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上述实验证明空气是可分的,因此,空气不是元素。

故填:五分之一;磷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五氧化二磷;不能;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液面不能上升;氮气。

rm{(2)1781}年,英国科学卡文迪什通过实验发现,将氢气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点燃后能生成水,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水;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故填:氢气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水;化合反应。

rm{垄脵}图rm{2}为电解水实验;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rm{a}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玻璃管rm{a}上方收集的气体是rm{H_{2}}不是水蒸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rm{b}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玻璃管rm{b}上方收集的气体是rm{O_{2}}不是水蒸气rm{垄脷}实验表明;水通电后发生了化学变化,该化学变化过程是: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由此可见,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原子。

故填: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原子。

图rm{3}填写如下图所示:

rm{(3)}“木”rm{(}木材rm{)}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木煤气rm{(}主要成分为rm{CO}rm{H_{2}}rm{CH_{4})}木焦油、木炭等;这种生产方式化工生产中称为干馏,由此判断“木”不是元素。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干馏与蒸馏的区别是干馏是化学变化,蒸馏是物理变化。

故填:不是;干馏是化学变化;蒸馏是物理变化。

rm{IV.}元素的概念及其应用。

rm{(4)}课本上元素的概念是:“把rm{}的原子归为一类;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其中“一类原子”包括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的所有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所有原子。

故填:rm{AC}

rm{(5)}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质子数为rm{1}中子数为rm{0}重水rm{(D_{2}O)}分子中的重氢原子rm{(}符号“rm{D}”rm{)}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rm{1}氢原子和重氢原子都是氢元素的原子,这是因为氢原子和重氢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rm{1}

从宏观的角度看;重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填: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氢元素和氧元素。

rm{(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在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rm{+3}氧元素的化合价是rm{-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铝中铝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rm{2}rm{3}因此氧化铝的化学式是rm{Al_{2}O_{3}}

故填:rm{Al_{2}O_{3}}

rm{(7)垄脵}自元素被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