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技术规范2021-03-19发布2021-06-01实施丽I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2021DB33/T310003—20前言 1 1 2 3 5 8 98样品运输与保存 9质量保证与控制 附录A(规范性)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要求 附录B(资料性)部分现有固定污染源废气国家标准及生态环境监测标准 附录C(资料性)部分现场监测记录 25Ⅲ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2021D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省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浙江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松江区环境监测站、青浦区环境监测站。1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2021DB33/T310003—2021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现场监测的手工采样和测试方法,以及便携式仪器监测方法。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本文件。GB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4爆炸性环境第14部分:场所分类爆炸性气体环境GB4053.1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2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96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RB/T041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和技术能力评价生态环境监测要求HJ/T27—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28—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HJ/T30—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HJ/T31-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2-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T35—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38—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44—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2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20HJ5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77.2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高分辨气相色谱法-高分辨质谱法HJ533—2009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4—2009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544-2016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545—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总磷的测定喹钼柠酮容量法HJ54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氯气的测定碘量法HJ548—2016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HJ604—2017环境空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HJ629—2011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92—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93—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732—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HJ759-2015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HJ836—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973—2018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1006—2018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溴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固定污染源废气三甲胺的测定抑制型离子色谱法HJ1077固定污染源废气油烟和油雾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固定污染源废气甲硫醇等8种含硫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气袋采样-预浓缩/气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便携式紫外吸收法环境空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3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标准状态下的干排气dryfluegasofstandardcondit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Pa条件下不含水分的排气。4监测准备4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2021DB33/T310003—2仪表、温度计、皮托管系数等根据使用频率进行检查校验,至少半年一次,方法按照GB/T16157相关规定;测氧仪至少每季度检查校验一次;基于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法、紫外吸收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等便携式监测仪器,应根据仪器使用频率和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法标准的频次要求进行4.2.3运行和维护开展仪器与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工作,保证在用仪器与设备运行正常。监测仪器与设备应按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定期维护保养,做好仪器与设备使用记录,每台仪器与设备均应有专人负责。现场设备使用前后,应按相关监测方法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核查并记录,以确认设备状态能够满足监测工作要求,如示值误差、系统误差4.3监测方案制定与条件准备按照HJ/T397、适用的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以及附录A进行监测方案的制定与条件准备。附录A为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要求。4.3.2监测方案制定监测方案的制定包括编制监测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监测方案的依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了解排污种类和浓度范围,依据排污许可证、适用的排放(控制)标准等信息,结合监测目的,确定监测指标和方法;b)勘察排污点位,确定采样位置;c)调查运行工况,结合排放(控制)标准及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确定监测采样频次和时间。根据中依据信息,编制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污染源概况、监测要求、质量保证与控制措施等。对于工艺过程较为简单,监测内容较为单一,经常性重复的监测任务,监测方案可适当简化。4.3.3监测条件准备监测条件的准备包括人员准备、仪器准备、排污单位的工况配合、符合要求的采样孔与采样平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平台、点位设置的技术要求,应按照附录A要求进行。采样或现场测试平台应有1.2m以上的防护栏等安全措施,易于人员和监测仪器到达。当采样平台设置在离地面高度≥2m的位置时,应有通往平台的斜梯或Z字梯,旋梯;当采样平台设置在离地面高度≥20m的位置时,应有通往平台的升降梯。4.4现场核查4.4.1现场监测条件核查现场监测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不具备现场监测条件,可终止监测任务,但应如实记录现场情5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2021DB33/T310003—2021a)排污单位拒绝监测人员进入的;b)排污单位的排污口、采样平台不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及要求,无法保证监测人员人身安全及正常开展监测的;c)受天气状况等非人为因素影响,无法正常开展监测的;d)现场监测时排污单位不生产或污染物不外排,无法正常开展监测的;e)根据相关标准规范确定的无组织监测点位,因客观条件所限而无法进行现场布点采样或监测的;f)与监测方案内容发生较大变化,无法正常开展监测的;g)其他不具备现场监测条件的情形。现场监测期间,应有专人负责对被测污染源工况进行监督,使生产设备和治理设施工况条件符合适用的排放(控制)标准及分析方法标准要求,监测期间工况应由排污单位签字确认。工况核查方法按照HJ/T373规定的方法进行,如风量、热工仪表、产品产量核查等。相关标准中对监测时工况及核查方法有规定的,按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5采样与测试5.1监测项目依据排污单位适用的排放或控制标准、被测单位排污许可证、委托方的要求等确定监测项目,应包括排放(控制)标准及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污染因子。5.2采样位置与采样点位布设采样位置与采样点位布设的要求按照HJ/T397、GB/T16157、HJ/T55、HJ905及规定执行。5.3采样与测试方法的选择原则5.3.1采样与测试方法的选用应充分考虑相关排放或控制标准的规定、被测污染源排放特点、污染物排放浓度的高低、所采用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和干扰等因素。5.3.2采样与现场测试方法应优先选用污染物排放或控制标准中规定的方法标准,也可使用满足适用范围要求或通过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适用性、等效性比对的新发布的其他方法标准。5.3.3对排放(控制)标准中未规定监测方法的项目,除执法监测外,经方法验证或确认后,可使用其他方法。现有部分固定污染源废气国家标准及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参见附录B。5.4有组织排放采样与测试5.4.1采样频次和时间采样频次和时间的确定按照GB/T16157、HJ/T397要求进行,同时应符合适用的排放(控制)标准、分析方法标准和排污许可证要求,并充分考虑实施监测的目的和要求、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特点以及选用方法的检出限。颗粒物采样频次和时间按照GB/T16157及其修改单、HJ/T397、HJ836及适用的排放(控6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制)标准要求进行。当按照GB/T16157及其修改单、HJ/T397采样时,每次采样至少采集3个样品,如1个样品采样时间不小于1h,该样品浓度可等同小时均值。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3个~4个样品,并计算平均值;如排放筒连续排放时间小于1h的,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等间隔采集2个~4个样品,并计算平产状况、排放状况稳定情况下进行采样,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恒流或瞬时采集3个~4个样品,其测采样或瞬时采集3个~4个样品,计算其平均值作为小时浓度。对于储罐呼吸排气等排放强度周期性对于二噁英类污染物,应按照HJ77.2、HJ916及适用于排放(控制)标准要求确定采样频次,除相关标准规定外,应在6h~12h内完成不少于3个样品采集,并计算平均值。3次,取其最大测定值。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采样间隔不小于2h;生产周期大于8h的,采样间隔南污染影响类)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年第9号)附件相关要求,对有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稳定排放的建设项目,污染物的采样和监测频次一般为2个~3个周期,每个周期3次~多次(不应少测频次一般不少于2d、每天不少于3个参与污染物排放评价的有效值样品;对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建颗粒物采样根据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排气中颗粒物浓度范围,按照GB/T16157及其修改单或HJ836、HJ/T373以及HJ/T397要求进行。7DB31/T310003—2021DB32/T310在其正常排放时段内每分钟保存一个均值,取5个~15个数值的平均值作为一个样品测定值,每次正常排放时段不小于2min。颗粒物、常规气态污染物及非甲烷总烃方法检出限及测定下限列于表1中。表1颗粒物、常规气态污染物及非甲烷总烃方法检出限及测定下限因子1 一一2332833一一2435当采样体积为1m³时。NO检出限/测定下限,以NO₂计。dNO₂检出限/测定下限。当进样体积为1.0mL时。5.4.4挥发性有机物采样与测试使用气袋采样应按HJ732、HJ/T397规定执行,使用吸附管采样应按HJ734、HJ/T397规定执行,使用真空瓶或注射器等容器采样应按GB/T16157、HJ/T397规定执行,并符合HJ/T373的质量控制要求。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时,还应符合适用的排放(控制)标准和分析方法标准要求。采样管及前端的过滤器、连接管等应选用与待测物质不吸附、不反应的材质。采样管、过滤器、连接管、气袋、采样罐和注射器等可重复使用器材,在使用后应尽快用空气吹扫2次~3次,再用高纯氮气吹扫2次~3次,经吹扫清洗后的连接管、气袋和注射器等器具应保存在密封袋或箱内避免污染。采样管及连接管线应具备加热及温度控制功能,除相关标准规定外,如排放废气温度与车间或环境温度差不超过10℃,采样管可不用加热,否则需加热,但最高加热温度不宜超过120℃,采样管加热时,还应考虑待测组分的物理性质。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监测时,采样管加热温度宜与在线监测系统一致。当采样管加热时,需选用耐受相应温度的气袋材质。废气中水分含量对监测结果存在影响时,应按GB/T16157、HJ734的要求在采样枪后增加脱水装置,然后再连接采样袋,脱水装置中的冷凝水应与样品气同步分析,冷凝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应合并计人样品气浓度。废气温度超过HJ732适用范围,或水分含量对监测结果存在影响时,可使用现场稀释方法,用零空气对废气进行稀释,降低污染物浓度、废气温度及水分含量,然后采样或现场测试。稀释后的目标污染物浓度水平应高于方法检出限,稀释后的样品如采集至气袋,气袋内壁应无液滴凝结现象。8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使用便携式监测仪器现场测定非甲烷总烃的,5.5.1待测单位周界无组织排放采样点布设按HJ/T55、GB16297规定执行。具体监测行为适用的排5.5.2对恶臭污染的采样,应按照HJ905及适用的排放(控制)标准确定采样点位及采样点数量。连续无组织排放源每2h采集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间歇无组织排放源应在恶臭污染浓度5.5.3对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进行监控时,除相关标准规定外,应符合GB37822相关要不完整(如有顶无围墙)则在操作工位下风向1m,距离地面1.5m以上位置处进行监测。厂区内非甲烷总烃任何1h平均浓度的监测以连续1h采样获得平均值,或在1h内等时间间隔采集3个~4个样5.6.1现场监测记录格式和内容可参考附录C,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经现场监测人员和排污单位确认签字的现场监测工况记录单;c)废气无组织监测时,应根据排污单位提供的平面图,或通过其他公开途径可正常获取的平面e)其他需要记录的现场监测情况。9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2排气温度测定。6.1.2排气温度测定时,应将温度计的测定端插入管道中心位置,待温度指示值稳定后读数,不允许将温度计抽出管道外读数。6.2排气中水分含量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注:实际使用时,根据现场情况、相关标准要求及方法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水分含量测定。6.2.2排气水分含量测定时,采样管前端应装有颗粒物过滤器,采样管应有加热保温措施。应对系统的气密性进行检查。对于直径较大的烟道,应将采样管尽量深的插入烟道,减少采样管外露部分,以防水汽在采样管中冷凝,造成测定结果偏低。6.3排气中氧量根据GB/T16157及HJ/T397要求,使用奥氏气体分析仪法、电化学法、热磁式氧分仪法或氧化锆氧分仪法等进行排气中氧量的测定,测定位置应靠近烟道中心。6.4排气流速和流量6.4.1根据GB/T16157及HJ/T397要求,使用皮托管、斜管微压计和U型压力计或流速测定仪等测量及计算排气的流速和流量。6.4.2排气压力测定时,应对皮托管、微压计和系统进行气密性检查。使用微压计或电子压差计测定排气压力时,应首先进行零点校准。测定排气压力时皮托管的全压孔要正对气流方向,偏差不应超过10度。7安全防护要求7.1现场采样及测试时,应以安全为第一原则。7.2环境测试场所应根据需要配备安全防护装备或设施,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现场测试或采样场所应有安全警示标识。7.3采样或测试现场区域为符合GB3836.14规定的危险场所,应根据危险场所分类选择现场采样、监测用电气设备的类型,选用设备的级别和组别应按GB3836.1规定执行;不具备防爆电气设备或安全测试条件的,应使用注射器等非电气设备类方法采样,样品送回实验室分析。7.4采样或测试现场区域的危险分类或防爆保护要求未明确的,应按照GB3836.1的规定,使用本质安全型(ia或ib类)监测设备开展采样或测试工作。在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施进口等废气浓度较高的点位采样或测试时,应了解废气的爆炸极限下限,确保监测过程安全。7.5采样或测试时应严格执行现场安全生产规定,若监测点位区域为有防爆要求、或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场所,被测单位应为监测人员提供相关报警仪,并安排安全员负责现场指导安全工作,确保采样操作和仪器使用符合相关安全要求。7.6现场人员应正确使用各类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宜在监测点位或采样口的上风向进行采样或现场测7.7被测单位应向现场采样或测试人员详细说明处理设施及采样点位附近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必要时应进行现场安全生产培训。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8.1总体要求:应根据GB/T16157、HJ/T397及具体监测行为适用的分析方法标准正确选择使保存时间1放置时间不超过48h°常温避光定的部分挥发性有机物一般在采样后8h以内进样14种挥发性卤代烃甲硫醇等8种含硫有机应在采样后12h内分析完毕常温避光2吸收瓶氯化氢氯气光气于12h内测定完毕3℃~5℃冷藏品可存放3d室温不超过25℃乙醛常温避光氯气48h内完成测定4℃以下冷藏48h内完成分析测定48h内完成分析测定4℃以下冷藏溴化氢24h内完成分析测定甲胺7d内完成分析样品采集后3d内完成试样的制备,制备好的样品在3d内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202表2部分气袋、吸收瓶、吸附管、采样罐和注射器的运输与保存要求(续)保存时间3吸附管45废气或环境空气中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如仅测定甲烷,应在7d内完成。b如不分析甲硫醇、乙硫醇样品可在18h内完成测定。如不能及时分析,应将样品转移至聚乙烯瓶中,于4℃以下冷藏可保存7d。d如不能及时分析,应将样品转移至聚乙烯瓶中,于4℃以下冷藏可保存14d。8.2采样容器清洗后的定期抽检记录应存档备查。现场采样样品必须逐件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8.3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和沾污。样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避震、避光、封口等防护措施,确保样品性状稳定,避免外界因素影响。有条件时,可优先使用智能化设备记录样品运输路径、保存8.4颗粒物样品的运输与保存,按照GB/T16157、HJ836要求执行。8.5注射器采集样品的运输与保存时应小心轻放,防止破损,保持针头端向下的状态放入样品保存箱内运输和保存。9质量保证与控制9.1仪器与设备检查每季度现场抽查仪器与设备使用情况和使用记录,包括仪器和设备的运行状况、使用情况、使用记9.2排气参数测定9.2.1排气参数测定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按照GB/T16157、HJ/T373、HJ/T397、HJ8369.2.2在进行排气参数测定和采样时,打开采样孔后应仔细清除采样孔短接管内的积灰,再插人测量仪器或采样探头,并严密堵住采样孔周围缝隙以防止漏气。9.3颗粒物采样9.3.1总体要求:颗粒物采样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按照HJ/T373、HJ/T397、HJ836及相关方法标准执行。包括但不限于仪器的检定和校准、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检验、现场监测的质量保证、实验分析质量保证等。9.3.2颗粒物的采样应按照等速采样的原则进行,使用微电脑自动跟踪采样仪,以保证等速采样的精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2021DB33/T9.3.3颗粒物采样位置应尽可能选择气流平稳的管段,采样断面最大流速与最小流速之比不宜大于9.3.4低浓度颗粒物采样时,采样断面最大流速和最小流速比不应大于3:1;现场应及时清理采样管减少样品沾污;任何低于全程序空白增重的样品均无效;样品采集时应保证每个样品的增重不小于1mg,或采样体积不小于1m³;颗粒物浓度低于方法检出限时,对应的全程序空白增重应不高于通过旁路5min,将吸收瓶前管路内的空气彻底置换;采样期间保持流量恒定,波动不大于10%;9.4.5用便携式监测仪器直接监测烟气中污染物,为了防止采样气体中水分在连接管和仪器中冷凝干扰测定,输气管路应加热保温,配置烟气预处理装置,对采集的烟气进行过滤、除湿和气液分离。除湿装置应符合GB/T16157要求,除湿后气体中被测污染物的损失不大于5%。使用热湿法方式测试的,应同步测定废气中水分含量。当烟道内为负压时,应选择抗负压能力大于烟道负压的便携式监测仪器。9.5.1总体要求: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应按照HJ/T373、HJ/T397及相关方法9.5.3采样前应对采样流量计进行校验,其相对误差应不大于5%;采样流量波动应不大于10%。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29.5.6送实验室的样品应及时分析,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留样样品应按测定项目标准监测方法规定的要求保存。9.6其他要求现场监测期间,可使用地理信息定位、照相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保证现场测试或采样过程客观、真实和可追溯。现场测试和采样应至少有2名监测人员在场。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A.1采样孔要求A.1.2对于输送高温或有毒有害气体的烟道,采样孔应开在烟道的负压段;若负压段下满足不了开孔图A.1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当量)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当量)直径处。对于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D=2AB/(A+B),式中A、B为边长。监测断面的气流速度最好在A.1.5在选定的采样孔位置上开设采样孔,采样孔的内径一般为100mm或根据监测因子要求设置,采样孔管长不大于50mm。采样孔在不使用时用盖板或管帽图A.2几种封闭形式的采样孔样断面与上述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新建项目采样孔位置应按照A.1.1~A.1.5中A.1.7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监测断面下游0.5m处应预留污染源手工采样孔,其位置不与连续监A.1.9矩形烟道根据监测断面面积划分,由测点数确定采样孔数(见表A.1),采样孔设置在等面积小烟道断面积/m²1图A.4长方形断面的测定点图A.5正方DB31/T310003—2021DB32/TA.2监测平台要求A.2.1在确定的采样位置开设采样孔,同时应设置永久、安全、便于采样及测试的监测平台。监测平台应符合GB4053.3要求。A.2.2监测平台应在采样孔的正下方1.2m~1.3m处,平台可操作面积不小于2m²。监测平台宽度(平台外侧至烟囱/烟道的距离)与长度应保证标准分析方法采样枪正常方便操作。平台的宽度不小于烟道直径或当量直径的1/3,最小宽度不低于1.2m。若监测断面有多个采样孔,应适当延长平台的长度,每增加一个采样孔,至少要延长1m的长度。如果监测平台位置靠近建筑屋顶边缘或位于屋顶上,应在建筑屋顶设置防护栏,通往监测平台的通道要求平整,宽度不小于0.9m,通道的承重不小于A.2.3当监测平台与坠落基准面之间距离超过0.5m时,监测平台上应安装1.2m高以上的护栏及不低于100mm的脚部挡板。护栏应符合GB4053.3要求,护栏扶手能承受水平方向垂直施加的载荷不小于500N/m(见图A.6)。监测平台地面应采用厚度不小于4mm的花纹钢板或钢板网(孔径小于10mm×20mm),平台的承重不小于200kg/m²。23图A.6防护栏杆示意图A.2.4监测平台应设置一个低压配电箱(220V),内设漏电保护器、不少于2个16A插座及2个10AA.2.5监测平台附近有可能造成人体机械伤害、灼烫、腐蚀、触电等危险源的,应在平台相应位置按照GB/T8196要求设置防护罩或防护屏。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A.2.6排放剧毒、致癌物及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物质的监测点位应储备相应安全防护装备,供监测人员做好个人防护。A.2.7监测平台上方可能坠落对监测人员有伤害的物体时,应在监测平台上方3m高处安装相应承载能力的防护装置,防止物体坠落伤人。A.3监测爬梯要求A.3.1监测平台与地面之间应保障安全通行,应设置安全方式直达监测平台。设置固定式钢梯或转梯到达监测平台,应符合GB4053.1、GB4053.2要求;设置电梯到达监测平台,应符合GB10060要求。A.3.2监测平台与坠落基准面之间距离超过0.5m时,应设置固定式钢梯到达监测平台。A.3.3监测平台与坠落基准面之间距离超过2m时,不应使用直爬梯通往监测平台,应安装分段钢斜体、转梯或电梯到达监测平台。梯子宽度不小于0.9m,梯子倾角不超过45°。每段斜爬梯或转梯的最大垂直高度不超过2m。否则应设置缓冲平台,缓冲平台的技术要求同监测平台(见图A.7)。3—-中间栏杆;4-—立柱;5——扶手;L——梯跨;r——踏步高;A.3.4监测平台位于坠落基准面20m以上时,应设计并安装电梯到达监测平台。否则,应设置用于装载设备的电动升降梯,升降梯不得用于承载人品(资料性)部分现有固定污染源废气国家标准及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列于表B.(有组织)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固定污染源排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酸碱滴定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便携式紫外吸收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便携式紫外吸收法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表B.1部分固定污染源废气国家标准及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续)(有组织)固定污染源废气碱雾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光气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无组织)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氨(有组织)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镜检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无组织)总悬浮颗粒物表B.1部分固定污染源废气国家标准及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续)(有组织)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甲醇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乙醛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固定污染源废气酞酸酯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油烟和油雾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附录A(标准的附录)饮食业油烟采固定污染源废气三甲胺的测定抑制型离子色谱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固定污染源废气苯可溶物的测定索氏提取-重量法甲硫醇等8种含硫有机化合物固定污染源废气甲硫醇等8种含硫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气袋采样-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固定污染源废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无组织)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甲醛空气质量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空气质量苯胺类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DB31/T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2021D(无组织)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乙苯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酯环境空气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有组织)镍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镉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类型标准编号(有组织)锡铅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砷固定污染源废气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汞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汞的测定活性炭吸附/热裂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铍固定污染源废气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环境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砷、硒、铋、锑的测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总磷的测定喹钼柠酮容量法溴化氢固定污染源废气溴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氯化氢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低酸汞分光光度法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氯气固定污染源废气氯气的测定碘量法(无组织)氯化氢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铅环境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砷、硒、铋、锑的测DB31/T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2021D表B.1部分固定污染源废气国家标准及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续)甲硫醇甲硫醚黑度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固定污染源烟气(SO₂、NO、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固定污染源烟气(SO₂、NO、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环境空气和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便携式监测仪技表C.1生态环境监测废气(颗粒物)现场采样单项目编号任务性质监测项目采样人员签字:采样负责人签字:陪同人员签字:贺表C.2生态环境监测现场监测环境条件记录单贺标识:项目编号:监测项目地点℃%震动噪声日期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标识:项目编号:厂名:炉窖设备型号:生产厂家:启用日期:净化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启用日期:烟囱高度:厂家地址:联系人:邮编:电话:测定日期:流速測定℃K一一12345678H尘采样分析d采样时间t℃流量计前压力VLL#G%%α点位置示意图℃℃通过湿球表面压力ts时饱和水蒸气分压力%DB31/T310003—2021DB32/T310003—2021DB33/T表C.3生态环境监测废气(颗粒物)监测原始记录(I)(续)除尘器阻力除尘器进口全压除尘器出口全压实测阻力折算阻力烟气排放量mFSO₂排放浓度SO₂平均排放浓度SO₂折算平均排放浓度净化效率T出口排放量7%%出力系数K级采样仪器型号:测试人员:采样仪器出厂编号:校核/日期:标识:项目编号:厂名:排气管高度:m工艺设备名称:净化设备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的生殖和发育北师大版-课件
- 2021年山西省忻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蚌埠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刑罚体系和种类》课件
- 感恩教育:说好听的话
- 《新广告法重点解读》课件
- 2024年CA-系列金属闪光漆及罩光清漆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广州燃气行业税收优惠政策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4:4组织环境-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年一级支行行长竞聘演讲稿例文(4篇)
- 健身房销售人员培训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游泳馆建设
- 中建中建机械顶管专项方案范本
- 机动车检测站程序文件(根据补充要求修订)
-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扇形统计图单元测试(含答案)
- 2023年题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光伏运营维护管理方案
- 防冲撞升降柱安装合同
- 专题21 现在分词(五年真题+八省模拟+写作升格)【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