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三省一区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三省一区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三省一区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三省一区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三省一区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三省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质量检测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硝化细菌和水绵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属于自养型生物 B.都以DNA为遗传物质C.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D.都有中心体参与细胞分裂【答案】D〖祥解〗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水绵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析】A、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两者都属于自养型生物,A正确;B、硝化细菌和水绵都是细胞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B正确;C、硝化细菌和水绵都有核糖体且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C正确;D、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中心体,D错误。故选D。2.唾液酸(SA)可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糖或磷脂结合,有助于长时记忆和帮助免疫细胞识别微生物,当癌变细胞表面SA超量分布时可逃脱免疫监视,下列关于SA的推测错误的是()A.可参与细胞间识别B.可能有助于突触形成C.作为抗原与抗体结合D.SA的浓度可做为肿瘤诊断的辅助指标【答案】C〖祥解〗由题干信息可知,唾液酸可参与细胞间识别。【详析】A、由题干中“有助于免疫细胞识别微生物”以及“可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糖或磷脂结合”可知,唾液酸可参与细胞间识别,A正确;B、因为唾液酸有助于长时记忆,而长时记忆与突触的形成和强化有关,所以唾液酸可能有助于突触形成,B正确;C、题干中未提及唾液酸作为抗原与抗体结合,C错误;D、根据“SA超量分布时可逃脱免疫监视”,所以SA的浓度可做为肿瘤诊断的辅助指标,D正确。故选C。3.核孔又称为核孔复合体,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杂结构。下图表示货物蛋白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货物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B.核孔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C.α、β以相同机理通过核孔双向转运D.核孔可实现核质间信息的交流【答案】C〖祥解〗核孔具有选择性,可实现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析】A、RNA聚合酶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然后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的蛋白质,货物蛋白有可能是RNA聚合酶,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货物蛋白需要特定的输入蛋白等协助才能通过核孔,说明核孔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B正确;C、a、β分别运输不同的货物蛋白,它们运输的物质不同,机理也可能不同,C错误;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路,可实现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C。4.洗涤剂中添加碱性蛋白酶能有效水解血渍等蛋白质类污渍。下图为碱性蛋白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空间结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碱性蛋白酶能降低蛋白质水解时所需的活化能B.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空间结构的改变是不可逆的C.碱性蛋白酶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水解D.添加碱性蛋白酶可降低洗涤剂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答案】B〖祥解〗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析】A、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碱性蛋白酶作为一种酶,能降低蛋白质水解时所需的活化能,A正确;B、由图可知,加热时碱性蛋白酶部分解折叠,降温后,又可以恢复天然状态,是可逆的,B错误;C、碱性蛋白酶部分解折叠后仍然是蛋白质,会被正常碱性蛋白酶水解,C正确;D、添加碱性蛋白酶能有效水解蛋白质类污渍,这样可以减少洗涤剂的使用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故选B。5.端粒酶被激活可以延缓T细胞中端粒的损耗,但T细胞依然会衰老,研究中发现某些T细胞可以将外源端粒连接到染色体上而免于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的T细胞的细胞核体积会变小B.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C.端粒酶可以延缓端粒内部DNA的损伤D.外源端粒起作用的过程中可能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形成【答案】A〖祥解〗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细胞衰老和凋亡,而端粒酶中RNA能逆转录形成DNA,进而能延长缩短的端粒。【详析】A、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细胞体积变小,但其细胞核增大,A错误;B、端粒是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在多数人体正常细胞中,端粒重复片段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丢失,B正确;C、端粒酶的主要功能是延长端粒,通过添加端粒序列来延缓端粒的缩短,从而延缓端粒内部DNA的损伤,C正确;D、外源端粒的连接涉及到DNA序列的延长,此过程中可能需要形成新的磷酸二酯键,D正确。故选A。6.下列有关实验研究和科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和摩尔根分别利用蝗虫和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赫尔希和蔡斯分别利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大肠杆菌,通过离心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D.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模的方法构建了磷酸与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答案】B〖祥解〗(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析】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的减数分裂结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提出了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A错误;B、赫尔希和蔡斯分别利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通过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分布,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正确;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法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该实验中用到的15N不具有放射性,C错误;D、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模的方法构建了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错误。故选B。7.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黏连蛋白有关,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黏连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姐妹染色单体黏连在一起B.有利于减少染色体数目变异C.在前期合成并发挥作用D.可能在有丝分裂后期被切割【答案】C〖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多处与黏连蛋白结合,因此,黏连蛋白可能是在间期合成的,可黏连两条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B、黏连蛋白可黏连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有利于减少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C、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多处与黏连蛋白结合,因此,黏连蛋白可能是在间期合成的,C错误;D、黏连蛋白可黏连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因此粘连蛋白可能在有丝分裂后期被切割,D正确。故选C。8.如图为骨骼肌组织局部示意图,①③⑤表示体液的组成,②④表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道横切面。长跑比赛时,运动员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骨骼肌细胞⑤与③的气体交换增强B.红细胞产生的CO2增多C.葡萄糖经②④进入到③后被⑤吸收并分解D.大量出汗使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答案】A〖祥解〗长跑过程中,机体失水过多,使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详析】A、剧烈运动,骨骼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加强,骨骼肌细胞⑤与③组织液的气体交换增强,A正确;B、红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B错误;C、葡萄糖经②血管壁细胞进入到③组织液后被⑤组织细胞吸收并分解,C错误;D、大量出汗使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增强对水的重吸收,D错误。故选A。9.某二倍体雌雄同株的野生植物,如图所示,花瓣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共同控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B.开红花植株的植株基因型有2种C.若开不同颜色花的两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开的花有四种颜色,则亲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D.多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接近3:6:3:4【答案】C〖祥解〗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A基因控制紫色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果相同),B基因淡化色素(BB和Bb的效果不同),所以白色基因型为aa__,紫色为A_bb,红色为A_Bb,粉红色为A_BB。【详析】A、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A基因控制紫色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果相同),B基因淡化色素(BB和Bb的效果不同),所以白色基因型为aa__,紫色为A_bb,红色为A_Bb,粉红色为A_BB,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A正确;B、红色为A_Bb,开红花植株的植株基因型有2种,为AABb和AaBb,B正确;C、根据四种花色的基因型aa__、A_bb、A_Bb、A_BB,可以推测亲本中一定有一株基因型是AaBb,其表现型是红色,另一株花色不同,因此其基因型必定是aaBb,花色为白色,C错误;D、AaBb自交,子代中紫色(A_bb)所占比例为3/4×1/4=3/16,红色(A_Bb)所占比例为3/4×1/2=3/8,粉红色(A_BB)所占比例为3/4×1/4=3/16,白色(aa__)所占比例为1/4,即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接近3:6:3:4,D正确。故选C。10.栽培水稻是从野生稻(如基因组特征为BB、CC、DD,B、C、D各代表一个染色体组,每组有12条染色体)驯化来的。CC和DD水稻与种粒大小相关的基因分别为E(大种粒)/e、F(大种粒)/f,且显性基因越多种粒越大。CC和DD两者的大种粒杂合子突变体细胞融合获得了异源四倍体CCDD突变体植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CCDD植株的基因组测序,需测12条染色体的DNA序列B.CCDD突变体水稻自交后代籽粒大小表型有4种C.获得CCDD突变体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CCDD突变体水稻的细胞中最多有48条染色体【答案】C〖祥解〗CCDD是异源四倍体,由CC基因组水稻和DD基因组水稻融合形成,其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2个C染色体组,2个D染色体组。【详析】A、CCDD是异源四倍体,由CC基因组水稻和DD基因组水稻融合形成,其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2个C染色体组,2个D染色体组,每组有12条染色体,对CCDD植株的基因组测序,需测2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A错误;B、CCDD突变体水稻自交,CC和DD水稻与种粒大小相关的基因分别为E(大种粒)/e、F(大种粒)/f,且显性基因越多种粒越大,即EeFf自交,后代有后代籽粒大小表型有5种,B错误;C、细胞融合获得了异源四倍体CCDD突变体能发育成个体,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D、CCDD突变体水稻的细胞中,不分裂状态体细胞是12×4=48,但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多有96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C。11.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核糖体蛋白(RP)合成及调控过程,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过程分别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RP基因操纵元的启动子是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片段C.大肠杆菌的核糖体是由多种蛋白质和rRNA构成的D.细胞中缺乏rRNA时,不影响核糖体蛋白RP1的合成【答案】D〖祥解〗图示表示某原核细胞中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图中①为转录过程,其场所是拟核;②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从图上看,rRNA能与RP1、RP2、和其他核糖体蛋白结合形成核糖体。【详析】A、①过程是合成mRNA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②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翻译,A正确;B、启动子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是RNA聚合酶特异性结合和转录起始的序列,B正确;C、从图上看,rRNA能与RP1、RP2、和其他核糖体蛋白结合形成核糖体,C正确;D、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当细胞中缺乏rRNA分子时,RPl不与rRNA结合而是与mRNA上的RBS位点结合,导致核糖体不能与mRNA结合,进而阻止翻译的起始,影响核糖体蛋白RP1的合成,D错误。故选D。12.c-myc基因与细胞生长分裂密切相关,其过度表达与肿瘤形成有关,ingl基因能够抑制细胞生长,促进凋亡。研究发现,大量结肠癌患者的c-my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较健康人低,ingl基因表达水平较健康人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患者c-myc基因过度表达,会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活性过强B.患者ingl基因的表达水平低可能是由于该基因的甲基化程度高C.推测c-myc基因是原癌基因,ingl基因为抑癌基因D.c-myc基因低甲基化状态时其碱基序列变化也较大【答案】D〖祥解〗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析】A、c-myc基因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密切相关,c-myc基因过量表达与肿瘤形成有关,因而推测,c-myc基因过量表达会使相应的蛋白活性过强,A正确;B、题意显示,大量结肠癌患者的c-my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较健康人低,ingl基因表达水平较健康人低,据此可推测,患者ingl基因的表达水平低可能是由于该基因的甲基化程度高,B正确;C、题意显示c-myc基因与细胞生长分裂密切相关,ngl基因能够抑制细胞生长,促进凋亡,据此可知,c-myc基因是原癌基因,ingl基因为抑癌基因,C正确;D、c-myc基因低甲基化状态不会引起碱基序列的改变,即甲基化水平与不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D错误。故选D。13.在牛蛙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将上述标本放入任氏液中,灵敏电表指针如图。在c点给予适当刺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将标本放入任氏液中的目的可能是模拟牛蛙体内组织液的环境B.可通过ab两点的距离及表1指针两次偏转的时间推算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C.兴奋传到d点及后续传导过程中,表2指针发生向左后回到初始位置的一次偏转D.用药物竞争Na+通道后再刺激c点,表1偏转幅度变小,表2偏转幅度变大【答案】D〖祥解〗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详析】A、组织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任氏液模拟的是神经细胞生活的组织液,A正确;B、刺激c点,b点和a点先后兴奋,表1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b两点的距离/表1指针两次偏转的时间=经冲动传导的速度,B正确;C、刺激c点,d点先兴奋后恢复静息状态,表2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D、用药物竞争Na+通道则Na+内流减少,削弱了动作点位的产生和传到,表1和表2的偏转幅度均变小,D错误。故选D。14.咳嗽分为VC和RC,前者属于随意活动,人可以自愿地引发或抑制其发生,喉部刺激不是VC发生的必要条件;后者属于非自愿的,在吸入食物或分泌物时会刺激RC的发生,从而对呼吸道产生保护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纯粹的自主咳嗽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属于条件反射B.食物刺激可直接引起咳嗽神经中枢兴奋,作出咳嗽应答C.咳嗽可以有意识的被控制,所以不是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D.若某人咳嗽功能障碍,肺炎发生的风险也将大大增加【答案】D〖祥解〗①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②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③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详析】A、由题意可知:VC属于随意活动,人可以自愿地引发或抑制其发生,喉部刺激不是VC发生的必要条件,说明VC的发生可以没有感受器参与,因此纯粹的自主咳嗽(VC)不一定属于反射,A错误;B、食物刺激可直接引起相应的感受器兴奋,产生的兴奋通过相关的传入神经传到咳嗽神经中枢,再通过相关的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作出咳嗽应答,B错误;C、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扩张,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收缩,咳嗽涉及支气管的参与,虽然可以有意识的被控制,但仍然是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C错误;D、通过咳嗽的动作可以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若某人咳嗽功能障碍,则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可能导致支气管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生长繁殖因此肺炎发生的风险将大大增加,D正确。故选D。15.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个无成分R的纯合突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均无成分R。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表:杂交编号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株数)IF1×甲有(199),无(602)ⅡF1×乙有(101),无(699)ⅢF1×丙无(795)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杂交Ⅱ可判断三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B.该植物无成分R的基因型有5种C.甲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D.基因C的存在可能抑制A、B基因的表达【答案】B〖祥解〗分析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体内可产生成分R,又知无成分R的纯合子甲、乙、丙之间杂交,其中一组杂交的F1基因型为AaBbCc且无成分R,可推测需要同时含有A、B才有无成分R,且C基因的存在可能抑制A、B基因的表达,即基因型为A-B-cc的个体表现为有成分R,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无成分R;杂交编号Ⅰ,F1(AaBbCc)×甲,后代有成分R(A-B-cc):无成分R≈1:3,有成分R所占比例为1/4,可以将1/4分解成1/2×1/2,则可推知无成分R的纯合子甲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杂交编号Ⅱ,F1(AaBbCc)×乙,后代有成分R(A-B-cc):无成分R≈1:7,有成分R所占比例为1/8,可以将1/8分解成1/2×1/2×1/2,则可推知无成分R的纯合子乙的基因型为aabbcc;杂交编号Ⅲ,F1(AaBbCc)×丙,后代均为无成分R,说明丙中一定含有CC,则可推知无成分R的纯合子丙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详析】A、杂交编号II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和aabbcc,属于测交,后代有成分R(AaBbcc)所占比例为1/8,1/8可分解成1/2×1/2×1/2,说明这三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A正确;B、无成分R的纯合子甲、乙、丙之间杂交,其中一组杂交的F1基因型为AaBbCc且无成分R,可推测需要同时含有A、B才有无成分R,且C基因的存在可能抑制A、B基因的表达,即基因型为A-B-cc的个体表现为有成分R,有R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4种,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无成分R,所以植物无成分R的基因型有23种,B错误;C、杂交编号Ⅰ,F1(AaBbCc)×甲,后代有成分R(A-B-cc):无成分R≈1:3,有成分R所占比例为1/4,可以将1/4分解成1/2×1/2,则可推知无成分R的纯合子甲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C正确;D、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体内可产生成分R,又知无成分R的纯合子甲、乙、丙之间杂交,其中一组杂交的F1基因型为AaBbCc且无成分R,可推测需要同时含有A、B才有无成分R,且C基因的存在可能抑制A、B基因的表达,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蓝细菌的细胞质中含有NADPH、NADH和丙酮酸等中间代谢物及ATP,蓝细菌可通过D-乳酸脱氢酶(Ldh),利用NADH将丙酮酸还原为D-乳酸这种重要的工业原料。预构建大量表达外源Ldh基因的工程蓝细菌F以提高D-乳酸产量,但结果并不理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蓝细菌将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分解为丙酮酸B.NADPH在蓝细菌的叶绿体中产生C.Ldh将丙酮酸还原为D-乳酸可能发生在O2浓度低时D.工程菌F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是大量NADH用于有氧呼吸【答案】ACD〖祥解〗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详析】A、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可以分解为丙酮酸,A正确。B、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B错误。C、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的不同,Ldh将丙酮酸还原为D-乳酸可能发生在O2浓度低时,C正确。D、因为蓝细菌细胞质中含有NADH,工程菌F构建目的是大量表达外源Ldh基因以提高D-乳酸产量但结果不理想,有可能是大量NADH用于有氧呼吸,导致可用于还原丙酮酸的NADH减少,D正确。故选ACD。17.科学家用两种杀虫剂单独或混合处理野生型和抗性致倦库蚊,杀虫剂造成的死亡率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表示对野生型致倦库蚊的处理结果B.致倦库蚊抗性的产生是两种杀虫剂定向诱导的结果C.不同种类的杀虫剂间隔使用可能会延缓致倦库蚊抗药性的发展D.抗性致倦库蚊基因检测中发现多种抗性基因,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答案】CD〖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图1可以看出在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混合使用两种情况下,死亡率不是100%,表明蚊虫体内含有相关抗性基因,故图1不是表示对野生型致倦库蚊的处理结果,A错误;B、致倦库蚊抗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两种杀虫剂定向诱导的结果,B错误;C、长期使用单一类型的杀虫剂,具有抗药性的个体逐渐保留下来并不断繁殖,会使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应采用不同种类的杀虫剂交替使用来防治害虫,故不同种类的杀虫剂间隔使用可能会延缓致倦库蚊抗药性的发展,C正确;D、抗性致倦库蚊是一种生物,其基因检测中发现多种抗性基因,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D正确。故选CD。18.分泌蛋白的分泌途径如图所示,其中I、Ⅱ、Ⅲ、IV是非经典分泌途径。已知脂肪酶A是枯草芽孢杆菌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蛋白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经典分泌途径不需要蛋白质参与B.经典分泌途径需要消耗能量C.非经典分泌途径也可能发生质膜转化D.脂肪酶A的分泌途径可能为IV【答案】BC〖祥解〗经典分泌蛋白途径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详析】A、经典分泌途径是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种蛋白质如伴侣蛋白、信号识别颗粒等的参与,以确保蛋白质的正确折叠、修饰和转运,A错误;B、无论是经典分泌途径还是非经典分泌途径,都需要消耗能量来驱动蛋白质的转运和膜融合等过程,这些能量通常来自ATP的水解,B正确;C、非经典分泌途径与经典分泌途径不同,它们不依赖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然而,非经典分泌途径仍然需要发生膜转化,即将蛋白质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的过程中,需要膜的融合和断裂等过程,C正确;D、据图可知,非经典分泌途径IV中需要内质网参与,脂肪酶A是枯草芽孢杆菌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蛋白质,枯草芽孢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因此脂肪酶A的分泌途径不可能为IV,D错误。故选BC。19.为探究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个保持活性的蛙心脏(A和B)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刺激支配A的神经,A跳动发生变化,从A的营养液中提取一些液体注入B的培养液中,观察B的跳动变化。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家基于的假说是支配心脏的神经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对心脏起作用B.若支配A的神经为副交感神经,则刺激神经后A跳动加快C.若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是电信号,则B不发生变化D.若B发生与A相同的变化,说明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答案】B〖祥解〗题意分析: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由于刺激A心脏的副交感神经,A的跳动减慢,从A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的营养液中,B的跳动也减慢,说明副交感神经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造成了脏B心跳的减慢。【详析】A、由题意“从A的营养液中提取一些液体注入B的培养液中,观察B的跳动变化”可知,科学家基于的假说是支配心脏的神经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对心脏起作用,A正确;B、若支配A的神经为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使心跳减慢,B错误;C、如果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是电信号,那么A营养液中的液体不会含有影响B跳动的物质,B不会发生变化,C正确;D、若B发生与A相同的变化,说明A营养液中的液体含有影响B跳动的物质,也就说明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D正确。故选B。20.某种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羽毛的灰色与蓝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为探究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灰羽雄鸟×蓝羽雌鸟,后代全为灰羽;实验二:蓝羽雄鸟×灰羽雌鸟,后代雄鸟全为灰羽、雌鸟全为蓝羽;实验三:蓝羽雄鸟×灰羽雌鸟,后代雄鸟全为蓝羽、雌鸟全为灰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实验一可知基因A控制灰羽B.由实验二、三可知基因A和a位于性染色体上C.实验一的子代雌鸟与实验二的亲代雌鸟基因型不相同D.实验三的后代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表现型与亲本相同【答案】ABD〖祥解〗根据实验一后代全为灰羽,得知灰羽为显性性状,实验一、三后代雌雄个体表型不同,均可说明羽色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详析】A、根据实验一后代全为灰羽,得知灰羽为显性性状,基因A控制灰羽,A正确;B、由实验二、三正反交结果不同(或后代性状与性别有关),可知基因A和a位于性染色体上,B正确;C、基因A控制灰羽,依据后代表现型,可推知实验一的子代雌鸟基因型为ZAW,实验二的亲代雌鸟基因型ZAW,基因型相同,C错误;D、实验三后代中雌鸟和雄鸟的表型不同,雄鸟全为蓝羽(其基因型一定为ZaZa)、雌鸟全为灰羽(其基因型一定为ZW),可推出实验三中亲本灰羽雌鸟的基因型为ZaWA,蓝羽雄鸟基因型一为ZaZa,灰羽基因A位于W染色体上,故后代基因型为ZaZa和ZaWA,后代随机交配,子代的基因型仍然为ZaZa和ZaWA,故实验三的后代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表现型与亲本相同,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光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能在叶绿体的_______上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驱动暗反应发生。在晴朗的夏季,绿色植物一天中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如图,与C点相比,D点的光合速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气孔是绿色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但太大的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程度)会加大蒸腾作用,反而引起气孔关闭,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如图中E点。对于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光照过强引起的,乙同学认为是温度过高引起的,已知中午光照强度约为50001x,温度约为38℃,该植物的适宜光照强度为15001x,适宜温度为25℃,其它条件适宜,请从①~④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来验证甲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甲同学_______,乙同学________。①给予15001x光照,处于25℃环境中②给予15001x光照,处于38℃环境中③给予50001x光照,处于25℃环境中④给予50001x光照,处于38℃环境中(2)绿色植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的吸收程度不同,科研人员用不同波长的光处理小白菜,相同时间内测定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不同波长的光对小白菜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处理光合速率μmol·m-2·s-1蒸腾速率mmol·m-2·s-1气孔导度mol·m-2·s-1胞间CO2浓度μmol·m-2·s-1自然光10.921.270.24262.89黄光2.780.390.19218.48绿光4.910.470.11247.85红光7.290.920.15250.03蓝光14.083.040.35276.49每组实验处理时还要保证光照_________一致。蓝光下棚栽小白菜的光合速率最高,据表推测,原因是_________。(3)光还可以作为信号参与调节气孔的开闭。下图为蓝光调节气孔开启的原理,下列光受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A.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开启B.ATP驱动K+进入保卫细胞C.H+-ATP酶起到运输和催化的作用D.气孔的开闭运动与细胞骨架有关【答案】(1)①.类囊体薄膜②.D点光照强度强比C点强③.E④.①③①②(2)①.强度②.气孔导度大,胞间CO2浓度高,暗反应强度强(3)ACD〖祥解〗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O2,以及ATP的形成;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的作用下还原生成C5和糖类等有机物。(1)光能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该过程产生的ATP和NADPH可驱动暗反应发生。在晴朗的夏季,绿色植物一天中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如图,与C点相比,D点的光合速率较高得主要原因是此时光照强度较高,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多,暗反应速率加快,因而能固定更多的二氧化碳,表现为光合速率较高。气孔是绿色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但太大的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程度)会加大蒸腾作用,反而引起气孔关闭,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如图中E点。对于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光照过强引起的,乙同学认为是温度过高引起的,已知中午光照强度约为50001x,温度约为38℃,该植物的适宜光照强度为15001x,适宜温度为25℃,其它条件适宜,甲同学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气孔关闭是光照过强引起的,而乙同学认为气孔关闭是温度过高引起的,即甲同学设计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的变化,乙同学设计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的变化,因变量均为气孔开度,因此甲同学实验设计的条件为①给予15001x光照,处于25℃环境中和③给予50001x光照,处于25℃环境中;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条件为①给予15001x光照,处于25℃环境中和②给予15001x光照,处于38℃环境中。(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绿色植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的吸收程度不同,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波长的光,因变量是光合速率的不同,实验结果如下表。实验中每组实验处理时还要保证光照强度一致,该实验中光照强度为无关变量。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蓝光下棚栽小白菜的光合速率最高,说明绿色植物对蓝光的吸收效率最高,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蓝光条件下,气孔导度大,胞间CO2浓度高,暗反应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因而光合作用强度强。(3)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蓝光照射是的H+转运到细胞外,进而驱动了钾离子转运至细胞内,进而进入到液泡中,促进了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因而气孔开启,A正确;B、结合图示可以看出,驱动K+进入保卫细胞的是H+的梯度势能,B错误;C、由图可知,H+-ATP酶起到催化ATP水解的作用,同时逆浓度转运H+到细胞外,C正确;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因而推测,气孔的开闭运动与细胞骨架有关,D正确。故选ACD。22.腺苷作为重要的促眠物质,可以抑制某些兴奋性神经元的活性,某研究团队使用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体系研究胞外腺苷来源的机制,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1)腺苷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在神经元内_________分子逐级水解供能的过程中可以产生腺苷。(2)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一般通过突触相联系,上图为神经元活动引发腺苷释放的模式图。已知机体具有较长时间保持清醒状态的能力,与之相适应,胞外腺苷达到峰值速度要比谷氨酸_________(填“快”或“慢”)得多。随着清醒时间延长,腺苷在突触间隙积累,进而会抑制_________(填“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兴奋。(3)研究胞外腺苷主要来源时,研究团队进行了以下实验:①阻断CA3到CA1的谷氨酸传递并激活CA3;②阻断CA3到CA1的谷氨酸传递并激活CA1树突;分别检测腺苷水平,并得到胞外腺苷主要来源于CA1的树突的结论,请据图推测实验①②的结果分别是:_________。据图分析腺苷释放的机制是:兴奋传至突触前膜时,N-型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突触小泡中的谷氨酸释放并作用到突触后膜处,_________,胞内腺苷通过腺苷转运蛋白释放。(4)研究表明,腺苷还可以激活有关的睡眠神经元来促进睡眠。腺苷对不同神经元的作用不同取决于_________。基于以上信息,请提出改善失眠的可探讨机制:_________(答出1点)。【答案】(1)①.腺嘌呤②.核糖③.ATP(2)①.慢②.突触前膜(3)①.第①组腺苷水平不上升(几乎不上升、上升较少),第②组腺苷水平增加②.L型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含腺苷的囊泡释放腺苷(4)①.受体种类②.提高受体活性,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提高受体活性,提高睡眠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白天耗能活动(或其他合理措施),提高脑内腺苷含量/增加睡眠神经元的腺苷受体数量〖祥解〗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的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神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导致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传导至突触后膜。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导致后膜对阴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阴离子内流,后膜电位仍然为外正内负,兴奋无法传导至突触后膜。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1)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在神经元内ATP分子逐级水解供能的过程中可以产生腺苷,在该过程中中有能量的释放。(2)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一般通过突触相联系,上图为神经元活动引发腺苷释放的模式图。已知机体具有较长时间保持清醒状态的能力,与之相适应,胞外腺苷达到峰值速度要比谷氨酸“慢”得多,这是因为谷氨酸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出来的。随着清醒时间延长,腺苷在突触间隙积累,其与突触前膜的相应受体结合,抑制某些兴奋性神经元的活性,进而会抑制“突触前膜”兴奋。(3)研究胞外腺苷主要来源时,研究团队进行了以下实验:①阻断CA3到CA1的谷氨酸传递并激活CA3;②阻断CA3到CA1的谷氨酸传递并激活CA1树突;分别检测腺苷水平,并得到胞外腺苷主要来源于CA1的树突的结论,根据该结论可推测,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为第①组腺苷水平不上升(几乎不上升、上升较少),第②组腺苷水平增加。结合图示可推测腺苷释放的机制是:兴奋传至突触前膜时,N-型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突触小泡中的谷氨酸以胞吐形式释放并作用到突触后膜处,使L型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胞内腺苷通过腺苷转运蛋白释放到突触间隙,进而与突触前膜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而抑制了突触前膜的兴奋。(4)研究表明,腺苷还可以激活有关的睡眠神经元来促进睡眠。还可可以抑制某些兴奋性神经元的活性,腺苷对不同神经元的作用不同取决于受体种类,即同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会引起不同的生理效应。基于以上信息,提高受体活性,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或提高受体活性,提高睡眠神经元的兴奋性或增加白天耗能活动,有利于提高脑内腺苷含量,也可设法增加睡眠神经元的腺苷受体数量,进而到达促进睡眠的作用。23.系谱图分析是遗传疾病诊断和优生的重要依据。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1)已知S病是由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甲、乙中与S病遗传方式相同的是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2)提取I-3、I-4、Ⅱ-7、Ⅱ-8的DNA,用DNA探针对甲、乙两病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探针1、2和探针3、4分别检测成对的等位基因,DNA凝胶电泳结果如图。探针__________检测的是甲病的致病基因,根据系谱图与电泳图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3)基于(1)(2),Ⅱ-6和Ⅱ-7再生育一个不患病后代的概率是__________,医生建议Ⅱ-6通过辅助生殖对极体1或2进行基因分析,筛选出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的卵细胞,辅助生育技术流程如图。请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不考虑互换和其他变异),对极体1或2进行基因分析,能筛选出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的卵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①.甲②.I-1和I-2均患甲病,而Ⅱ-6是女孩且不患甲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I-3和I-4不患乙病,Ⅱ-8患乙病,因此乙病为隐性遗传病(2)①.1②.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3)①.3/8②.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极体1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若极体1含致病基因,则卵细胞中为正常;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极体2的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相同基因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若极体2含正常基因,则卵细胞为正常。〖祥解〗题图分析:据图可知,I-1和I-2均患甲病,而Ⅱ-6是女孩且不患甲病,可推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3和I-4不患乙病,Ⅱ-8患乙病,因此乙病为隐性遗传病。(1)I-1和I-2均患甲病,而Ⅱ-6是女孩且不患甲病,可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若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I-1患病则Ⅱ-6是女孩一定患病,不符合题意,因此甲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I-3和I-4不患乙病,Ⅱ-8患乙病,因此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因此,甲、乙中与S病遗传方式相同的是甲病。(2)单独考虑甲病,甲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4患病,Ⅱ-9正常,故I-4为杂合子。单独考虑乙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I-4表现正常,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I-4为杂合子;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I-4为纯合子。综合以上分析,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I-4相关基因都为杂合状态,电泳结果为4个条带;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I-4甲病基因为杂合状态,乙病基因为纯合状态,电泳结果为3个条带。结合电泳结果图,I-4电泳结果为3个条带,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又知,探针1、2和探针3、4分别检测成对的等位基因,可推断探针1、2检测的是甲病的致病基因,探针3、4检测乙病的致病基因。因此,探针1检测的是甲病的致病基因,根据系谱图与电泳图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3)设甲病由A、a基因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单独考虑甲病,Ⅱ-6表型正常,则甲病基因型为aa;Ⅱ-7患甲病,且I-3表型正常,则其基因型为Aa。Ⅱ-6和Ⅱ-7生育的子代关于甲病的情况是:1/2患病、1/2正常。单独考虑乙病,Ⅱ-6表型正常,Ⅲ-10患病,则其基因型为XBXb;Ⅱ-7表型正常,则其基因为XBY。Ⅱ-6和Ⅱ-7生育的子代关于甲病的情况是:正常3/4、患病1/4。综合以上分析,Ⅱ-6和Ⅱ-7再生育一个不患病后代的概率是:。Ⅱ-6的基因型是aaXBXb,关于乙病的致病基因和正常基因分别位于一对X染色体上,经复制后,正常基因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致病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极体1的过程中,两条X染色体分离,Ⅱ-6的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随之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若极体1含致病基因,则卵细胞中为正常;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极体2的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相同基因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若极体2含正常基因,则卵细胞为正常。24.镰状细胞贫血(SCD)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HbA和HbS控制。正常人的红细胞呈中央微凹的圆饼状,而SCD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运输氧的能力大为削弱且容易破裂。请回答下列问题。(1)SCD患者的血红蛋白的β链中6号氨基酸由谷氨酸(密码子为GAA、GAG)替换为缬氨酸(密码子为GUU、GUC、CUA、GUG),其根本原因是编码β链的基因HbA发生了单碱基的替换,该替换导致对应的mRNA中出现的碱基变化是___________(用“→”表示),导致编码的蛋白在低氧条件下成为螺旋形多聚体,引发血红蛋白的___________改变,红细胞镰状变形。(2)SCD患者可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治疗,原因是造血干细胞能够__________,不断产生正常红细胞补充到血液中,代替镰状红细胞行使运输氧气的功能,但目前该方案受到限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3)单碱基编辑器是一类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新兴基因编辑技术,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可实现碱基对A/T到G/C的精准转换,从而将致病基因HbS转换为非致病的等位基因HbG,作用机理如图所示。①该技术中,人工合成的sgRNA作向导将dCas9和腺嘌呤脱氨酶形成的融合蛋白带向被编辑的碱基位点,请分析sgRNA可作为向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请据图推测单碱基编辑过程中,融合蛋白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因此该技术在不切断基因组双链的情况下对靶位点进行精确修改,有助于保持基因组的稳定性。②细胞进行DNA复制所需的酶有___________,对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ABE编辑后,该细胞分裂3次(假设I只与C配对),碱基对A/T到G/C精准转换的细胞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答案】(1)①.A→U(或GAG→GUG)②.空间结构(2)①.分裂和分化②.供体不足、存在免疫排斥(3)①.sgRNA的部分片段能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目的基因中需要被编辑的DNA序列相结合②.融合蛋白使腺嘌呤(A)脱氨基为次黄嘌呤(I)③.解旋酶、DNA聚合酶等④.3/8〖祥解〗DNA分子的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1)分析题意可知,SCD患者的血红蛋白的β链中6号氨基酸由谷氨酸(密码子为GAA、GAG)替换为缬氨酸(密码子为GUU、GUC、CUA、GUG),发生了单碱基的替换,所以密码子由GAG变成GUG,所以mRNA中出现的碱基变化是GAG→GUG。基因突变导致编码的蛋白在低氧条件下成为螺旋形多聚体,引发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红细胞镰状变形。(2)造血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细胞,能够分裂和分化,不断产生正常红细胞补充到血液中,代替镰状红细胞行使运输氧气的功能,但由于供体不足、存在免疫排斥,该方案受到限制。(3)①据题意分析可知,sgRNA的部分片段能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目的基因中需要被编辑的DNA序列相结合,所以sgRNA可作为向导,据图推测单碱基编辑过程中,融合蛋白的具体作用是融合蛋白使腺嘌呤(A)脱氨基为次黄嘌呤(I),因此该技术在不切断基因组双链的情况下对靶位点进行精确修改,有助于保持基因组的稳定性。②细胞进行DNA复制所需的酶有解旋酶(解开双链)、DNA聚合酶(以DNA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链DNA)等。分析题意可知,经过编辑的DNA中A脱氨基变成I,I只与C配对,所以该DNA复制时,由于I与C配对,而T与A配对,A与T配对,C与G配对,G与C配对,该细胞分裂3次,即经过3次DNA复制,一共23=8个DNA,子代DNA中应有一半数量的碱基序列未改变,即4个DNA未发生碱基序列改变,仍是T-A,另一半中有一个DNA是G-I配对,碱基对A/T到G/C精准转换的细胞所占比例为3/8。25.猕猴桃(2N=58)是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某地常见的猕猴桃果型有近球形和倒卵形,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另一对等位基因B/b影响倒卵形果的长短。为研究猕猴桃果型的遗传规律,从农场获取短倒卵形果性植株与近球形果性植株杂交,F1全为近球形果,F1随机交配,F2表型及数量如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1)控制果型的基因遵循_________定律。(2)亲本雌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F2近球形雌株与F2长倒卵形雄株交配,子代性状为长倒卵形雄性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3)研究发现,猕猴桃的祖先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开两性花。猕猴桃的性染色体来源于一对原始的常染色体,演化机制如图所示。R基因原位于另一对原始的常染色体上,启动子的关键序列发生变化而演化为S,S基因在发育着的雄花中特异性表达,抑制雌蕊的发育。基因F在雄蕊的花药中特异性表达。①S基因、F基因遗传效应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②猕猴桃XY型性别演化机制涉及到的变异来源有____________,若敲除猕猴桃雄株Y染色体上的S基因可获得两性花,结合图示说明原因____________。【答案】(1)自由组合定律(2)①.aaXBXB、②.AAXbY③.1/24(3)①.S基因和F基因的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②.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③.敲除猕猴桃雄株Y染色体上的S基因,雌蕊的发育不能被抑制,雌蕊正常形成,因此可获得两性花〖祥解〗由F2表型及数量可知:长倒卵形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说明控制倒卵形果实的长短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倒卵形果雌性与近球形果雄性亲本杂交,F1全为近球形果,说明亲本为纯合子,近球形果为显性,所以亲本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1)由F2表型及数量可知:雌雄中近球形和倒卵形都是3:1,说明控制倒卵形和近球形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近球形为显性性状。长倒卵形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说明控制卵形果实的长短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且短卵细形为隐性性状。因此基因A/a和B/b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倒卵形果雌性与近球形果雄性亲本杂交,F1全为近球形果,说明亲本为纯合子,近球形果为显性,所以亲本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F2近球形果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AAXBXB:1AAXBXb:2AaXBXB:AaXBXb;F2长倒卵形雄株aaXbY,可推知子代性状为长倒卵形雄性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12(aXb)×1/2(aY)=1/24。(3)S基因、F基因遗传效应不同,根本原因是S基因和F基因的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涉及到基因启动子序列变化,这属于基因突变;同时存在Y染色体上的基因与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所以猕猴桃XY型性别演化机制涉及到的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若敲除猕猴桃雄株Y染色体上的S基因,雌蕊的发育不能被抑制,雌蕊正常形成,因此可获得两性花。辽宁省三省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质量检测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硝化细菌和水绵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属于自养型生物 B.都以DNA为遗传物质C.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D.都有中心体参与细胞分裂【答案】D〖祥解〗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水绵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析】A、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两者都属于自养型生物,A正确;B、硝化细菌和水绵都是细胞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B正确;C、硝化细菌和水绵都有核糖体且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C正确;D、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中心体,D错误。故选D。2.唾液酸(SA)可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糖或磷脂结合,有助于长时记忆和帮助免疫细胞识别微生物,当癌变细胞表面SA超量分布时可逃脱免疫监视,下列关于SA的推测错误的是()A.可参与细胞间识别B.可能有助于突触形成C.作为抗原与抗体结合D.SA的浓度可做为肿瘤诊断的辅助指标【答案】C〖祥解〗由题干信息可知,唾液酸可参与细胞间识别。【详析】A、由题干中“有助于免疫细胞识别微生物”以及“可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糖或磷脂结合”可知,唾液酸可参与细胞间识别,A正确;B、因为唾液酸有助于长时记忆,而长时记忆与突触的形成和强化有关,所以唾液酸可能有助于突触形成,B正确;C、题干中未提及唾液酸作为抗原与抗体结合,C错误;D、根据“SA超量分布时可逃脱免疫监视”,所以SA的浓度可做为肿瘤诊断的辅助指标,D正确。故选C。3.核孔又称为核孔复合体,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杂结构。下图表示货物蛋白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货物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B.核孔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C.α、β以相同机理通过核孔双向转运D.核孔可实现核质间信息的交流【答案】C〖祥解〗核孔具有选择性,可实现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析】A、RNA聚合酶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然后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的蛋白质,货物蛋白有可能是RNA聚合酶,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货物蛋白需要特定的输入蛋白等协助才能通过核孔,说明核孔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B正确;C、a、β分别运输不同的货物蛋白,它们运输的物质不同,机理也可能不同,C错误;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路,可实现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C。4.洗涤剂中添加碱性蛋白酶能有效水解血渍等蛋白质类污渍。下图为碱性蛋白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空间结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碱性蛋白酶能降低蛋白质水解时所需的活化能B.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空间结构的改变是不可逆的C.碱性蛋白酶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水解D.添加碱性蛋白酶可降低洗涤剂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答案】B〖祥解〗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析】A、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碱性蛋白酶作为一种酶,能降低蛋白质水解时所需的活化能,A正确;B、由图可知,加热时碱性蛋白酶部分解折叠,降温后,又可以恢复天然状态,是可逆的,B错误;C、碱性蛋白酶部分解折叠后仍然是蛋白质,会被正常碱性蛋白酶水解,C正确;D、添加碱性蛋白酶能有效水解蛋白质类污渍,这样可以减少洗涤剂的使用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故选B。5.端粒酶被激活可以延缓T细胞中端粒的损耗,但T细胞依然会衰老,研究中发现某些T细胞可以将外源端粒连接到染色体上而免于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的T细胞的细胞核体积会变小B.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C.端粒酶可以延缓端粒内部DNA的损伤D.外源端粒起作用的过程中可能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形成【答案】A〖祥解〗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细胞衰老和凋亡,而端粒酶中RNA能逆转录形成DNA,进而能延长缩短的端粒。【详析】A、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细胞体积变小,但其细胞核增大,A错误;B、端粒是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在多数人体正常细胞中,端粒重复片段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丢失,B正确;C、端粒酶的主要功能是延长端粒,通过添加端粒序列来延缓端粒的缩短,从而延缓端粒内部DNA的损伤,C正确;D、外源端粒的连接涉及到DNA序列的延长,此过程中可能需要形成新的磷酸二酯键,D正确。故选A。6.下列有关实验研究和科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和摩尔根分别利用蝗虫和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赫尔希和蔡斯分别利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大肠杆菌,通过离心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D.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模的方法构建了磷酸与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答案】B〖祥解〗(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析】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的减数分裂结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提出了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A错误;B、赫尔希和蔡斯分别利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通过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分布,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正确;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法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该实验中用到的15N不具有放射性,C错误;D、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模的方法构建了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错误。故选B。7.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黏连蛋白有关,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黏连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姐妹染色单体黏连在一起B.有利于减少染色体数目变异C.在前期合成并发挥作用D.可能在有丝分裂后期被切割【答案】C〖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多处与黏连蛋白结合,因此,黏连蛋白可能是在间期合成的,可黏连两条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B、黏连蛋白可黏连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有利于减少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C、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多处与黏连蛋白结合,因此,黏连蛋白可能是在间期合成的,C错误;D、黏连蛋白可黏连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因此粘连蛋白可能在有丝分裂后期被切割,D正确。故选C。8.如图为骨骼肌组织局部示意图,①③⑤表示体液的组成,②④表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道横切面。长跑比赛时,运动员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骨骼肌细胞⑤与③的气体交换增强B.红细胞产生的CO2增多C.葡萄糖经②④进入到③后被⑤吸收并分解D.大量出汗使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答案】A〖祥解〗长跑过程中,机体失水过多,使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详析】A、剧烈运动,骨骼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加强,骨骼肌细胞⑤与③组织液的气体交换增强,A正确;B、红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B错误;C、葡萄糖经②血管壁细胞进入到③组织液后被⑤组织细胞吸收并分解,C错误;D、大量出汗使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增强对水的重吸收,D错误。故选A。9.某二倍体雌雄同株的野生植物,如图所示,花瓣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共同控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B.开红花植株的植株基因型有2种C.若开不同颜色花的两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开的花有四种颜色,则亲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D.多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接近3:6:3:4【答案】C〖祥解〗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A基因控制紫色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果相同),B基因淡化色素(BB和Bb的效果不同),所以白色基因型为aa__,紫色为A_bb,红色为A_Bb,粉红色为A_BB。【详析】A、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A基因控制紫色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果相同),B基因淡化色素(BB和Bb的效果不同),所以白色基因型为aa__,紫色为A_bb,红色为A_Bb,粉红色为A_BB,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A正确;B、红色为A_Bb,开红花植株的植株基因型有2种,为AABb和AaBb,B正确;C、根据四种花色的基因型aa__、A_bb、A_Bb、A_BB,可以推测亲本中一定有一株基因型是AaBb,其表现型是红色,另一株花色不同,因此其基因型必定是aaBb,花色为白色,C错误;D、AaBb自交,子代中紫色(A_bb)所占比例为3/4×1/4=3/16,红色(A_Bb)所占比例为3/4×1/2=3/8,粉红色(A_BB)所占比例为3/4×1/4=3/16,白色(aa__)所占比例为1/4,即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接近3:6:3:4,D正确。故选C。10.栽培水稻是从野生稻(如基因组特征为BB、CC、DD,B、C、D各代表一个染色体组,每组有12条染色体)驯化来的。CC和DD水稻与种粒大小相关的基因分别为E(大种粒)/e、F(大种粒)/f,且显性基因越多种粒越大。CC和DD两者的大种粒杂合子突变体细胞融合获得了异源四倍体CCDD突变体植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CCDD植株的基因组测序,需测12条染色体的DNA序列B.CCDD突变体水稻自交后代籽粒大小表型有4种C.获得CCDD突变体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CCDD突变体水稻的细胞中最多有48条染色体【答案】C〖祥解〗CCDD是异源四倍体,由CC基因组水稻和DD基因组水稻融合形成,其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2个C染色体组,2个D染色体组。【详析】A、CCDD是异源四倍体,由CC基因组水稻和DD基因组水稻融合形成,其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2个C染色体组,2个D染色体组,每组有12条染色体,对CCDD植株的基因组测序,需测2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A错误;B、CCDD突变体水稻自交,CC和DD水稻与种粒大小相关的基因分别为E(大种粒)/e、F(大种粒)/f,且显性基因越多种粒越大,即EeFf自交,后代有后代籽粒大小表型有5种,B错误;C、细胞融合获得了异源四倍体CCDD突变体能发育成个体,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D、CCDD突变体水稻的细胞中,不分裂状态体细胞是12×4=48,但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多有96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C。11.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核糖体蛋白(RP)合成及调控过程,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过程分别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RP基因操纵元的启动子是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片段C.大肠杆菌的核糖体是由多种蛋白质和rRNA构成的D.细胞中缺乏rRNA时,不影响核糖体蛋白RP1的合成【答案】D〖祥解〗图示表示某原核细胞中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图中①为转录过程,其场所是拟核;②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从图上看,rRNA能与RP1、RP2、和其他核糖体蛋白结合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