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一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一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一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一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一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一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夯实】目前,全球75.8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下图完成1、2题。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C.30°N~40°N D.40°N~50°N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解析】1选B,2选C。依据题目信息,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是最大值。40°S~50°S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分析下表有关资料,回答3、4题。国家日本巴基斯坦蒙古澳大利亚面积/×104km237.879.6156.6768人口/万人12500140002361766人口密度/(人/km2)3311761.52.33.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4.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B.开发历史的长短C.政治经济因素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解析】3选D,4选A。第3题,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人口数量少,经济未必发达,如蒙古;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落后,如日本;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越发达,如巴基斯坦。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第4题,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下图表示2017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密度。读图,回答5、6题。5.有关图中各国人口问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科威特的人口增长速度比中国快B.俄罗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于美国C.日本和德国人口增长特点导致就业压力大D.尼日利亚和尼日尔的养老负担重6.关于图示国家,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因消费水平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小B.俄罗斯因人口密度最小,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小C.日本因地域开放程度高,人口合理容量大D.人口合理容量大的国家人口密度均大【解析】5选A,6选C。第5题,据图可知,科威特的人口出生率高于中国、人口死亡率低于中国,故科威特的人口增长速度比中国快;俄罗斯人口增长特点是增长缓慢,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就业压力小;日本和德国的人口出现负增长,劳动力不足,就业压力小;尼日利亚和尼日尔的人口自然增长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属传统型,还没有出现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轻。第6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消费水平不高,环境承载力与消费水平成反比,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大;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密度关系不大;地域开放程度越高,可利用的资源越多,日本因地域开放程度高,人口合理容量大;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密度没有必然联系。

(2021·泸州模拟)河西走廊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位置图,据此完成7~9题。7.相对古代西域其他地区,河西走廊富足的原因有 (

)①南山北沙,驼队接踵 ②西域中原,兵家必争③黄沙漫漫,土地贫瘠 ④水源充足,绿洲呈串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8.影响该地人口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C.矿产资源 D.交通落后9.下列措施可以扩大该地人口环境承载力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 B.增加牲畜数量C.增加外联交通 D.加大矿产开采【解析】7选D,8选B,9选C。第7题,据图可知,河西走廊南侧为山脉,北侧为沙漠,驼队要通过此地,必须从河西走廊经过,驼队接踵而过,为当地带来巨大的财富和机会,故①正确。西域一般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主要指新疆及其以西地区,河西走廊不属于西域中原,故②错误。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地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故③错误。河西走廊有大量来自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这里水源充足,绿洲呈串状分布在祁连山山麓地带,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①④。第8题,影响地区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该地远离海洋,降水少,水源是当地生产生活最大的制约因素,所以决定当地人口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淡水资源。第9题,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当地气候干旱,增加牲畜数量,超过载畜量,会引发土地荒漠化。增加外联交通可以与其他地区互通有无,从而增加资源储备,进而扩大人口环境承载力。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加大矿产开采,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影响当地的人口环境承载力。【加固训练】如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据此得出的人口承载力情况。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反映的三地人口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消费水平 B.科技C.开放程度 D.资源(2)造成青藏地区人口容量大(或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域广大,资源非常丰富B.地处内陆,交通异常不便C.气候高寒,生态极其脆弱D.常规能源开发,人口容量增加【解析】(1)选D,(2)选C。第(1)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图中各地区的可承载人口数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当地年生物量估算出来的,故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资源。第(2)题,青藏高原地域广大,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高寒的环境特征,生态极其脆弱,人类生存和利用资源困难,人口容量小。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开发,提高了该地区人口容量。10.下图是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近年来新疆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省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相关性?(2)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3)河南和新疆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都比较大,成因有何差异?近年来,从外省区来新疆的流动人口已突破200万人,主要来自河南、四川等省的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接归纳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规律,是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东部大、西部小,因此两个指标之间是相反或呈负相关。第(2)题,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是否合理应考虑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第(3)题,新疆地区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河南则是由于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造成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河南、四川等省剩余劳动力丰富,到新疆地区可以寻找较多的就业机会。答案:(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相反(负相关等)。(2)人口数量与分布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3)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河南人口基数大,面积狭小,所以综合人口压力较大。新疆地广人稀,土地、矿产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河南、四川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能力挑战】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①地形区为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解析】1选A,2选D。第1题,图中①地形区,地形起伏较小。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青藏高原地形区,高原面上地形起伏小,有“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之说。第2题,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0%以上。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3、4题。地区年生物量/万t可承载人口/万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km2)东北地区10510023000229长江中下游地区8860022000395青海、西藏10000100043.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4.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3选B,4选B。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第4题,青藏地区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环境人口容量。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市的人口容量。随着上海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了估算的人口容量。读上海市人口容量(万人)的估算表,回答5、6题。2010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1535.951705.681894.17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1460.991543.031596.84综合最大人口容量1870193520005.按照表中数据的增长速度,估算的上海市2010年综合最大人口容量达到实际中201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大约需要 (

)A.50年 B.57年 C.62年 D.67年6.根据表中信息,今后提升上海市的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②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③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④限制高消费,适当降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5选D,6选B。第5题,从表中数据可知,上海市综合最大人口容量的增长速度大约是每10年增长65万人,从估算的2010年的1870万人增加到实际的2301.91万人,大约需要67年。第6题,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对人口容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应开源节流,②对;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地区人口容量越大,③对;控制人口增长可以降低环境的压力,但不能提升人口容量,①不对;降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虽然能提升人口容量,但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④不对。7.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量/万人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8860022000395青海、西藏1000010004(1)比较表中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试分析提高青藏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从表中年生物量和可承载人口量数据可以看出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