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八股取士,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明朝做的比较巧妙,秦朝做的笨而已,他们都是为了愚昧天下人的思想。”这段话主要是说A.明朝科举制的积极作用B.明朝科举制的消极作用C.秦朝焚书坑儒的积极作用D.秦朝焚书坑儒的消极作用2、“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对中国古代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赞词。这里的“强胡”指A.荷兰殖民者B.英国殖民者C.葡萄牙殖民者D.西班牙殖民者3、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音乐是()A.韶乐B.钟鼓之乐C.祭祀礼乐D.唐乐4、促使唐朝由盛转衰亡的因素有()①安史之乱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5、如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其中b处的出现与下列哪位人物的建议有关A.董仲舒B.李斯C.主父偃D.司马迁6、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7、“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尤擅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曾给人画肖像却不点眼睛,就怕点了眼睛画中的人会说话,”引文叙述的这位画家及其生活时代是()A.西晋、顾恺之B.东晋、王羲之C.西晋、王羲之D.东晋、顾恺之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填空题)

公元前356年,____任用商鞅开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是一次____性质的变法。9、儒家代表____建议汉武帝“____,____”,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排斥其他学说,大兴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10、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______(判断对错)11、汉武帝接受李斯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12、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年,是我国______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从公元前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年,是我国______社会的形成时期。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长篇抒情诗《离骚》。()14、青铜器和牛耕的推广应用,使得春秋战国大量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成为可能。______(判断对错)15、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的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你知道丙同学应该“姓夏”。()16、下图的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并得到推广,反映了唐朝重视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推动了盛唐气象的出现。

。A.正确B.错误17、汉武帝为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圆形方孔钱。()T正确F错误18、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图“班域四至”示意图反映的朝代是西汉。______(判断对错)

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4题,共24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以来战争不断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直接的关系?

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2)材料二中“初并天下”是指什么?寡人是指谁?他是如何更名号的?他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宝玉器”,多于京师。

(3)材料三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4)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简要说明汉武帝的态度及产生的影响。20、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一李白材料二“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一贾谊《过秦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是在哪一年?

(2)“秦王扫六合”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

(3)通过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的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中,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材料二:

材料三:2014年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设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将为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请回答:

(1)丝绸之路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辟的?根据材料指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

(2)材料一中“凯撒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传入的?经过这条通道;诞生于古印度的哪一种宗教传入我国?为开辟这一通道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人物是谁?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品质?

(3)新疆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哪个朝代?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我国设立丝路基金有什么现实意义?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远远看见新科进士规规矩矩列队走出端午门时,便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材料二顾炎武抨击八股取士:“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成阳之郊所坑者。”材料三明清时期,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题目选自“四书”“五经”,考生答卷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所述内容须遵宋朝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创立于何时?(2)材料二中“(秦朝)焚书”和“(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3)用材料三中的文字说出你对材料二观点认同的理由。(4)“明清时期,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这里的内容和形式各是什么?(5)明清统治者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明清统治者这样做的影响有哪些?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9分)23、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文中的卫鞅指的是谁?他在材料中阐述了什么样的主张?

(2)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3)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他的变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5)他变法得的结果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24、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重心南移是在什么时期最终实现的?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我国哪两个城市的造船业比较发达?

(3)宋朝海外贸易繁荣,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____

(4)请说说出现“经济重心南移”这种变化的原因?25、将下面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人物连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股取士的相关历史知识。根据材料可知,明朝的八股取士做的巧妙,是称赞八股取士的积极作用。明朝为了选拨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本必须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其实,通过科举考试考中做官的人,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奴仆,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危害很大。故选A。

【解析】A2、A【分析】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入侵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并收复开发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所以,本题的“强胡”指荷兰殖民者。故选A。【解析】A3、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神奇的编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第二子目神奇的编钟中的内容:“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演奏时以小或木棒敲打而鸣,音色清脆洪亮,深沉而柔美。”可知,商朝开始盛行的是钟鼓之乐,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神奇的编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编钟的组成、作用和影响。4、A【分析】略【解析】A5、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题目给出的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中b处对应时间为秦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故选A。

【解析】A6、B【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发展演变,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有所变化,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故选B。【解析】B7、D【分析】东晋顾恺之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不画。他尤其擅长人物画,他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主要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顾恺之。

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解析】D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秦孝公地主阶级【分析】【分析】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诸侯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最能反映出改革是属于地主阶级性质的。本题答案:秦孝公;地主阶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领导者及性质。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9、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析】【分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故答案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点评】本题考查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0、略

【分析】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不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他的《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杜甫;白居易.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代影响最大、成就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他们作品风格迥异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时代和经历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诗圣杜甫和白居易的生活年代与特点.【解析】×11、略

【分析】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故答案为:

错误:李斯;改正:董仲舒.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解析】李斯;董仲舒12、春秋战国770476奴隶475221封建【分析】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故答案为:

春秋;战国;770;476;奴隶;475;221;封建.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是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春秋战国770476奴隶475221封建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屈原的抒情诗《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长篇抒情诗《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千古传诵的抒长诗,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是出自《离骚》。故本题正确。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解析】【答案】√14、×【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的相关史实。【解析】×15、√【分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丙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丙同学应该“姓夏”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1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代农具发展的相关知识点。图片的农具是曲辕梨和筒车。唐朝农民发明了新式农具曲辕梨和筒车,并得到了推广,这反映了唐朝重视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推动了盛唐气象的出现。故题目正确。故选A。【解析】A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以后,在经济方面推行官营专卖垄断盐铁之利和严禁私铸货币,统一铸五铢钱,牢牢掌握经济命脉,为大一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奠定基础,国家空前强盛。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是秦始皇。因而题干错误。综合分析,F符合题意。故选F。【解析】F18、×【分析】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题干“疆域四至”示意图反映的是秦朝。

故答案为:×。

本题“疆域四至”示意图为依托;考查秦朝疆域。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四、材料题(共4题,共24分)19、略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

(2)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措施.

(4)本题考查的是为了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态度的影响.

本题以分封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分封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1)材料一“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说明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2)材料二中“初并天下”是指秦始皇统一全国;寡人是指秦始皇或嬴政;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3)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宝玉器’,多于京师.”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诸侯势力膨胀,威胁皇权的问题.为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推恩令的颁布,不费一兵一卒,削弱了诸侯势力,解决诸侯作乱的问题.

(4)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故答案为:

(1)西周实行分封制.

(2)全国统一;秦始皇或嬴政;称皇帝;郡县制.

(3)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诸侯势力膨胀;威胁皇权的问题.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推恩令的颁布,不费一兵一卒,削弱了诸侯势力,解决诸侯作乱的问题.

(4)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0、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统一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扫六合”是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2)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六国后,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地方上推行郡县制。(3)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灭亡的原因。秦统一后,虽然采取了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但是,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的无限搜刮,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使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直接矛盾日益激化。秦的暴政主要体现在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苛的法律和残酷的刑法、秦二世的残暴统治​,最终导致农民起义而亡国。【解析】(1)公元前221年。(2)皇帝。(3)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苛的法律和残酷的刑法、秦二世的残暴统治。21、略

【分析】

本题以古罗马的材料;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汉武帝巩固大统一措施、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丝绸之路的有关内容。【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汉武帝在位时开辟的;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有:丝绸;瓷器、茶叶等;文化方面有价值观念、宗教信念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凯撒的丝袍”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经过这条通道,诞生于古印度的佛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为开辟这一通道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人物是张骞;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忠贞爱国、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西汉;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丝路曾搭起古代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今天我国设立丝路基金,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化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繁荣发展。

点睛:抓住题眼“我国设立丝路基金的现实意义”;是解题的关键;我国设立丝路基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为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实现更加开放;更可持续的发展催生了新动力;深化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繁荣发展等。

故答案为:

(1)汉武帝。物品:手工业品;农产品。(丝绸、瓷器、茶叶等亦可)文化:信仰、价值观念、宗教信念等。

(2)丝绸之路;佛教;张骞;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忠贞爱国、百折不挠、务实守信等(意思相近;任意一点即可)

(3)西汉;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4)古丝路曾搭起古代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化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繁荣发展。(围绕和平、合作、共赢等方面,言之有理即可)22、略

【分析】(1)本题考查科举考试。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材料一中指的是科举制,隋朝创立科举制。(2)本题考查秦始皇焚书坑儒。材料二“(秦朝)焚书,和(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指的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建议实行“焚书坑儒”。(3)本题考查八股取士。据材料三“明清时期,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题目选自四书五经,考生答卷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所述内容须遵宋朝朱熹《四书五经》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可知,明朝考生答卷必须按呆板的格式来写,所述内容须遵宋朝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因而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4)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形式称为八股文。(5)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明清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明清统治者这样做的影响是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解析】(1)科举制;隋朝。

(2)焚书坑儒。

(3)考生答卷必须按呆板的格式来写;所述内容须遵宋朝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

(4)四书五经;八股文。

(5)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五、简答题(共3题,共9分)23、(1)商鞅。主张变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秦孝公;

(3)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法;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4)意义:商鞅变法;全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结果:商鞅被处死,但变法获得了成功。认识:一场变革的成功和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自古变法多牺牲。【分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中的卫鞅指的是谁以及他的主张。卫鞅指商鞅。他的主张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有一种方法;因此我们不必要效法古代,他主张变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本题答案为:商鞅。主张变法。

(2)(3)题主要考查支持变法的是谁;以及变法的主要措施。根据材料,秦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可以看出支持变法的是秦孝公。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推行郡县制;故本题答案为:秦孝公;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法;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4)本题主要考查变法的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和军事力量明显增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故本题答案为:意义:商鞅变法,全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本题主要考查变法的结果以及你的认识和理解。变法的结果是:商鞅被处死;但变法获得了成功。对于商鞅变法的认识,可以看其对时代发展的作用,而不能只看个人的利益。故本题答案为:结果:商鞅被处死,但变法获得了成功。认识:一场变革的成功和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自古变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