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唐中期出现:“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这表明当时A.赋税沉重,贫富悬殊较大B.按土地和财产征税C.“两税法”加剧社会矛盾D.户籍制度日趋完善2、南宋初年,政府加强农业管理,清理土地,规范赋税,出现了土地赋税造册制度。明朝建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人《黄册》即户口册中,其后将全国的土地详细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可见从南宋至明代A.赋税种类由繁到简B.地籍与户籍管理相分离C.赋税征收逐步规范D.征税开始以资产为标准3、在“五四宪法”制定时,政协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引发了有关“两院制”的讨论。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据此可知,此后A.政协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B.政协与人大具有较强互补性C.人大与政协职能相互转化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待完善4、在近代英国,文官是政府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和日常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执政党的更换基本上与他们无关。这一现象A.确保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B.杜绝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周期性动荡C.表明文官任职时长与政党政治相关D.反映出文官政策决定民主政治趋势5、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粮食丰收,谷价较低,唐玄宗下诏:“常平之法,行之自古,宜令诸州加时价三两钱籴(买入),不得抑敛”;待粮食短缺,谷价升高时,常平仓中粮食“即令减价出粜(卖出)”。由此可知,常平仓设置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收入B.保证仓储充足C.宗族内部救助D.稳定粮食价格6、如下表为晚清政府的海关情况。清政府对海关的设置和调整反映了()。时期清政府设立海关情况1854—1860年设置上海、广州、汕头3处海关1861—1895年增锭福州、汉口、温州芜湖(安徽辖地)蒙白(云南辖地)等12处海关1895年以后增设沙市(湖北辖地)长沙、哈尔滨等15处海关
A.中国贸易主权遭到破坏B.政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C.关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D.国家主权意识逐渐觉醒7、有学者说,西周的“德政”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由神(天道)向人(人事)的一次重大转化,开启了中国古代“由天道以推人事”的思维路径。由此可知,这次“转化”A.使王权摆脱了神权束缚B.萌发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强化了王权的世俗地位D.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实施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朝代。
特点。
地方。
沿革情况。
秦。
传承开创。
郡县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汉。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
(1)_________(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汉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_____”,_______。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隋。
承前启后。
州;县。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唐。
发展完善。
道;州、县。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4)________________。
9、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治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其中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共中的一个重耍组成部分。(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削弱地方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制。
B.选择标准的演变与不断制度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由官员兼任到设立专门机构的演变趋势。
E;“家国一体”政治特点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就提纲中的“二”展开论述;可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10、(一)官员的选拔。制度时期内容世官制西周至。
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____世代垄断高官荐举功劳制春秋。
战国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授予官职“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秦朝向官吏学习____而为官察举制汉代含义察举指先____而后____形成汉武帝时期形成汉武帝时期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九品中正制魏晋。
南北朝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11、民族交融往往通过战争;和亲、改革与管理、经济交往等方式实现。按照这种分类;与下列事件对应,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序号和文字)。
①征伐匈奴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
④文成公主进藏⑤建立榷场⑥设宣政院。
。民族交融的方式事件战争
和亲
改革与管理
经济交往
12、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汉时期田赋秦朝“收泰半之赋”;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汉景帝改为三十税一人头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徭役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隋唐时期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宋朝征收两税,但________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王安石推行________王安石推行________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科差”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清朝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________”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3、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秦朝与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化,是中国省制的开端。A.正确B.错误14、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A.正确B.错误15、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A.正确B.错误16、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A.正确B.错误17、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分别是开创雅典民主政治先河、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和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标志。A.正确B.错误18、地理环境并非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A.正确B.错误19、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8分)20、强力反腐;依法治国是2014年国家的项层设计;也成为街头巷尾老百姓的热议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古代的选官和监察材料一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日状元或状头。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来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摘自《百度百科.科举制》材料二所以说无约束的皇权是万恶之源,无论多么缜密的监督网络,如果漏掉了皇帝这条最大的鱼,监督体系最终都会变成一种摆设。而当监督体系完全失效之后,就是新的一轮农民起义、王朝更替。然而曾经强盛的明王朝,同祥也因官员的腐化走向了灭亡,并没有逃脱封建王朝历史轮回的命运。其兴也吏治,其败也吏治,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
——《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成败》探究主题二西方的法律制度材料三“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视同仁。”——(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材料四法国真正步入民主宪政的轨道是从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开始的。1875年1月30日,瓦隆提出的确认共和制为正式政体形式的宪法修正案在议会以353对352仅1票的多数得以通过。同年2月和7月,国民议会又先后通过关于参议院组织法、国家权力组织法及国家权力关系法,合称1875年宪法。——《立宪主义的源流和发展》材料五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探究主题三现代的依法治国材料六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读书人要得到正式官职一般需经历哪两种考试?由此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要设置的监察机构。监察体系的建立为什么没有使明朝避免“败也吏治”?
(3)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罗马法所蕴含的法律理念是什么?根据材料四;说明“法国真正步入民主宪政的轨道是从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开始的"。近代资本主义法律与罗马法之间有何关系?
(4)我国确定第一个宪法日距离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已多少周年?指出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根据材料六,分析全国法制宣传日的设置在我国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2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计、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22、国际法国际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观被带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的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依据材料和所学,归纳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及主要特征。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二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己经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是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请回答:
(1)简要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第二、三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并从国内形势和国际局势两个角度分别说明这两个周期进行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4题,共16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节选)(1950年3月3日政务院第二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第一条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第二条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第八条夫妻有互爱互敬、互相帮助、互相扶养、和睦团结、劳动生产、抚育子女,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建设而共同奋斗的义务。第九条夫妻双方均有选择职业、参加工作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自由。第十八条女方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男方要求离婚,须于女方分娩一年后,始得提出。但女方提出离婚的,不在此限。第十九条现役革命军人与家庭有通讯关系的,其配偶提出离婚,须得革命军人的同意。第二十七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或省人民政府得依据当地少数民族婚姻问题的具体情况,对本法制定某些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提请政务院批准施行。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初期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含义的历史演变。周代青铜器“何尊”上有铭文“宅兹中国,自兹义民”,其意为武王灭商之后成周(今河南洛阳)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汉代将汉朝所统治区域视为中国,《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南与中国界于故塞”。魏晋南北朝时期据有中原之地的曹魏政权被称为“中国”,而蜀、吴两国亦皆以魏为“中国”。入主北方地区的一些游牧民族政权也开始自称“中国”。唐朝《唐会要》里曾多次将“中国”与“波斯”和“大秦”(东罗马帝国)并列。宋元时期辽金元自称“中国”的记载有很多。部分汉族文人学士,认同其为“中国”。北宋与南宋也都自称中国,并认为“正统”。清朝康熙晚年接触到大量西方国家的人员与事物之后,对臣子发出警合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感受其累。“中国”这个词得到了更多的运用。——据来梦娜《论“中国”含义的历史演变》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又被称为香料之路;陶瓷之路。
。朝代。
海上商路到达地。
主要始发港口。
主要输出商品。
主要输入商品。
汉。
中南半岛;印度、斯里兰卡、红海、地中海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
徐闻;合浦、番禺。
丝绸等丝织品。
珠玑;犀角、玳瑁、乳香等。
两宋。
东南亚;阿拉伯沿岸、东非、红海、朝鲜半岛、日本列岛。
杭州;扬州、广州、登州、泉州、明州、越州、温州、台州、莱州。
瓷器;丝绸、药材、五金原料等。
香料;象牙、犀角、珍珠、珊瑚、琉璃、玛瑙、乳香等。
清前期。
与全球海上贸易路线衔接;基本能到达世界各地。
广州。
茶叶;丝绸、瓷器、中草药等。
棉纱;毛纺织品、皮货、金属制品等。
阅读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自拟一个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021911~。年,英国、德国政府颁布的部分社会保障法案情况(如表所示)。颁布时间颁布国家法案名称1802年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1844年英国《工厂法》1871年英国《工会法》1878年德国《童工法》1883年德国《疾病保险法》1889年德国《老年及残废保险法》1911年德国《职员保险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英、德两国的社会保障法案”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6分)28、史学界认为,16~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子,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一系列斗争,在它的推动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进入崭新的时代。(1)列举16~18世纪欧美爆发“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三个典型事件。
(2)1689年;英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来限制国王的权力?开始确立起什么政治体制?
(3)“崭新时代”的含义是什么?
(4)从你所列举的典型事例中任选一个谈谈它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唐朝中期出现家中有未成年人,但是非常富裕的纳税少;虽然家中有强壮劳动力,非常贫穷的却要纳重税;百姓居家逃亡为避赋税的叫“客户”,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赋税制度并不是按照土地好财产多少收税的,而是按照人丁来征税,所以就造成很多弊端,从而将一些原因被减免的税收又加在纳税人身上,从而造成赋税沉重,贫富悬殊较大,故选A,排除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C【分析】【详解】
材料反映了宋代出现了土地赋税造册制度,而明代清丈土地,编制《黄册》和《鱼鳞图册》,相比于宋代有很大进步,由此说明基于土地的赋税管理逐步规范,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赋税种类的变化,故排除A;丈量土地确定地籍与户籍管理是相辅相成的,而非分离,故排除B;唐代两税法就已经以资产为标准进行征税,故排除D3、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不再代行人大的职能,故A项正确;材料讨论的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问题,没有涉及政协与人大的互补和人大制度缺陷问题,故BD两项错误;人大是中国的权力机关,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故C项说法错误。
【点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4、A【分析】【详解】
近代英国,由于文官不与内阁共进退,不受执政党更换影响,只负责执行政府政策,承担日常工作,确保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A项正确;文官与内阁、政党政治脱钩并不能“杜绝”西方国家政治生活的周期性动荡,B项错误;文官任职时长与政党政治相关与“执政党的更换基本上与他们(文官)无关”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文官政策“决定”民主政治趋势,D项错误。5、D【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反映了开元年间;常平仓在谷价低时加价买入,谷价高时减价卖出,这说明常平仓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粮食价格,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设置常平仓主要为了稳定粮食价格,“增加政府收入”“保证仓储充足”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唐玄宗时期的宗族内部救助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6、D【分析】【详解】
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设置的海关越来越深入内陆,说明其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D项正确;中国的贸易主权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遭到破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关税成为主要税源,排除C项。故选D项。7、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由天道以推人事”可知,西周统治者以神权强化王权,强化了王权的世俗地位,故选C项;中国古代王权与神权是合一的,不存在神权束缚王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重视民意的民本思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以神权强化王权,没有涉及对地方的分封,排除D项。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了中央集权;唐朝时期州的行政权力萎缩,监察区“道”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解析】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9、略
【分析】【详解】
(1)一;贵族政治指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夏商周的制度都具有“家国一体”特点,所以1)应填E;二、根据材料中的皇权加强、地方管理由中央垂直管理等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所以二出应填C;且2)处应填A;三、标题是选官制度的演变,而中国的选官制度的标准经历了从血缘到德才、门第和才学的演变,且不断制度化,所以1)处应填B;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社会初期往往由官员兼任,随着历史发展,后来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监察,所以1)处应填D。
(2)根据材料可知,“秦代行政图“,反映的是秦代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B项正确;“清掣签金瓶”反映的是清朝利用民族政策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C项正确;都护府是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为监护边境各族而设置的军事机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E项正确;“清民间匾额”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发展,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无关,故A项错误;西周著作反映的是西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当时还未产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错误。【解析】(1)一;1):E;二、C;2):A;三、1):B;四、1):D
(2)B、C、E10、略
【分析】【详解】
①结合所学可知;西周至春秋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②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为荐举功劳制,即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③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官员选拔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④⑤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
⑥⑦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分常科(岁举)和特科(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⑧⑨结合所学可知;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⑩⑪⑫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州;郡设置资品、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中正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⑬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解析】贵族军功大小律令考察推举常科特科功劳征辟资品大中正中正中央集权11、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征伐匈奴属于战争方式;文成公主进藏属于和亲方式;设河西四郡、孝文帝改革和设宣政院属于改革与管理的方式;建立榷场属于经济交往的方式。【解析】战争:①征伐匈奴;和亲:④文成公主进藏;改革与管理: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⑥设宣政院;经济交往:⑤建立榷场。12、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财产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朝政府改行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推行募役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解析】财产租庸调两税法附加税募役法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3、B【分析】【详解】
郡县制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非秦朝开创,故该说法错误。14、A【分析】【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故正确。15、B【分析】【详解】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区都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遵循宪法的前提下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离的部分,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故该说法错误。16、B【分析】【分析】
【详解】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表现为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很大的实权,故最高统治集团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7、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因此题干表述正确。18、A【分析】【详解】
自然环境对文明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所以该说法正确。19、B【分析】【详解】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区都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遵循宪法的前提下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离的部分,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故该说法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8分)2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可得出常科考试和吏部考试(选试)。积极影响:结合科举制的影响进行概括可得出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从追求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等。
(2)从图片的内容可得出主要是御史大夫;都察院等。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皇权不受限制。
(3)根据所学可得出是公元前449年的《十二铜表法》。法律理念:根据所不可得出是人人平等。原因:结合材料的信息可得出它以1票多数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关系:根据所学可得出它们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4)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而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故是60周年。原则: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有助于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制观念;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等。【解析】(1)常科考试和吏部考试(选试)。
积极影响: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从追求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2)御史大夫;都察院等。
原因:皇权不受限制;
(3)《十二铜表法》。法律理念:人人平等。
原因:它以1票多数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关系: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或罗马法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奠定了基础)。
(4)60周年。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积极作用:有助于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制观念;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等。2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中国科举制与西方选官制度的比较。
(1)明经科与进士科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考查内容;因此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的原因也在于进士科的考查内容更为有利于选拔人才。
(2)两种制度的比较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官员来源;选官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3)工业革命对社会的作用在于整个社会规模的扩大与专业化;这种变化使得对社会的管理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文官具有更加精准;优秀的管理能力与素养,因而新的文官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4)影响不仅仅应从选官制度本身与政府管理本身进行分析,还应从对整个社会风气与统治秩序的角度进行概括。【解析】(1)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
(2)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
(3)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4)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22、略
【分析】【详解】
背景:根据材料“国际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可知,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根据材料“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根据材料“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观被带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可知,战争频发,需要通过法律制度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与和平法》的出版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特征:根据材料“”可知;根据材料“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可知,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等原则;根据材料“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观被带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的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可知,使用范围上,开始时排斥亚非国家,其由西方国家主导,主要服务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扩张等。【解析】背景: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战争频发,需要通过法律制度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战争与和平法》的出版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任意3点)
特征:西方国家主导;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等原则;使用范围上,开始时排斥亚非国家;主要服务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扩张等。(任意2点)23、略
【分析】【详解】
(1)过程:根据所学内容通过对近代历史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政策:根据材料“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确定的第二周期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方针政策: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第三周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成就,主要表现为:开展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背景:根据所学分析出第二第三阶段的国内国际背景即可。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保卫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重任;国际上是出现了美苏冷战、两大对峙阵营逐渐形成,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第三周期是要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形势变化,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论断等方面分析其背景。【解析】(1)过程: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外交政策:第二周期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第三周期开展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说明:第二周期: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临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重任;美苏冷战、两大对峙阵营逐渐形成,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第三周期: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形势变化,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论断。五、论述题(共4题,共16分)2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法律条文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思想的集中反映。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份重要文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体制、经济观念和法律意识,既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型的缩影,也是研究新中国初期社会史的一手史料。作答时,要细读材料,不应囿于法律史的框架,而是打开思路,从政治、经济、民族等角度分析这部法律。例如,可以先从整体上评析这部婚姻法的史料价值,然后结合主要条文,从横向的政治史、法律史、妇女史等视角诠释这些条文的史料价值。
【点睛】【解析】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材料节选自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作为新中国历史上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体制;经济观念和法律意识,其条文是研究新中国初期社会史的一手史料。
材料内容男女权利平等(第一条);保护怀孕妇女的切身利益(第十八条)等内容;反映了新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可用于研究新中国初期的妇女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从妇女地位、政治制度、法律性质等方面如实地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社会实况,破除了旧社会的包办婚姻和性别歧视,是新中国初期社会建设成就的缩影。
法律由政务院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变通权利等内容;反映了当时的行政运行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用于研究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史。
推行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第一条)、夫妻有共同建设新社会的义务(第八条),反映了这部法律的新民主主义性质。可用于研究新中国初期的法律史和社会建设。25、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中国”这一名称的使用群体;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尤其是少数民族对于这一名称的使用,这说明“中国”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因此可以得出观点:“中国”含义的变化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阐述:根据材料列举的各项史实和所学知识,侧重“中国”词义内涵的变化与民族交融之间的关联展开论证。具体而言,“中国”一词的演变与古代民族关系有内在联系。周代,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有“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服从于周天子,故此时的“中国”指周天子所在的国都。秦汉时期,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国”已用于整个王朝统治区域,但区分华夷的色彩十分浓厚。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交融,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封建化,“中国”一词被少数民族所接受,华夷之别受到冲击。宋元时期,两宋与辽金对峙,北方民族交融加快,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自称“中国”,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代,受西方的影响,“中国”成为中华民族的代称,与外族相对,体现了华夷之别的进一步削弱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得出,“中国”一词的演变,反映了古代境内各族间交流的密切,华夷之别逐渐消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趋势。【解析】示例:“中国”含义的变化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阐述:“中国”一词的演变与古代民族关系有内在联系。周代;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有“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服从于周天子,故此时的“中国”指周天子所在的国都。
秦汉时期;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国”已用以整个王朝统治区域,但区分华夷的色彩十分浓厚。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交融,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封建化,“中国”一词被少数民族所接受,华夷之别受到冲击。宋元时期,两宋与辽金对峙,北方民族交融加快,人主中原的少数民族自称“中国”,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代,受西方的影响,“中国”成为中华民族的代称,与外族相对,体现了华夷之别的进一步削弱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性化旅游服务的开发与推广
- 《大气层的结构与功能教学教案》
- 鼻鼻窦肿瘤影像诊断要点解析
- 抗肿瘤临床药师
- 企业文化团队入团仪式流程
- 公司经营状况证明书(6篇)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职责与制度
- 2023年教育工作自查报告范文
- 学校食堂数字化管理改进措施
- 专业印刷厂合作印刷业务协议
- 2025-2030年中国磷酸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分居协议(模版)
- 经鼻高流量吸氧在五官科麻醉气道管理中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养老护理员考试模拟题与答案(附解析)
- 2025届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壮行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武汉铁路局集团招聘(18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员额人员招聘真题2024
- 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Q∕GDW 12127-2021 低压开关柜技术规范
- 思南塘头字牌僰的传承
- 国家开放大学《会计学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