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第一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第一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第一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第一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第一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第一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4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古代希腊与中国相比较,其最突出的不同点是A.版图较大B.君主专制C.海洋文明D.科技领先2、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由此可见罗马法()A.是罗马长期阶级斗争的产物B.以自然法为最高指导原则C.注意不断借鉴外邦人的法规D.有很强的包容性和适用性3、《十二铜表法》第七表《土地权利法》第9条规定:“高度达15呎的树木,为使其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如果近邻地区的树木因被风吹,倾斜到你的地区来,你可以根据十二铜表法提出收拾它的诉讼”,第10条规定“允许收集从近邻地区掉下的橡实”,以上材料说明十二铜表法A.规定行使权利不得侵害他人利益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C.形式繁琐僵化缺乏灵活性D.强调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4、《十二铜表法》确立了一个“已造横梁之诉”:偷来用于建筑房屋的梁木或用于葡萄园的架材,不得拆走,但可对盗取它们的人,提起双倍赔偿的诉讼。同时规定,修剪葡萄藤之日,即为取回架材之时。这表明古罗马A.法律形式主义特征明显B.法律规定较为细致与缜密C.打击盗窃行为力度不足D.继承了悠久的习惯法传统5、公元前342年,罗马保民官鲁西乌斯盖努西乌斯提出了盖努西乌斯法,禁止以钱生利——禁止高利贷,允许两名执政官均由平民担任。盖努西乌斯法的出台A.扩大了法律的适用范围B.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C.增强了万民法的实用性D.维护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基础6、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控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项权力为贵族谋利益。平民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迫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A.推动了罗马民主政体的建立B.实现了公民的平等C.得益于平民的权利意识增强D.取消了贵族的特权7、公元前452年—前450年,在古罗马平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此举,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B.维系帝国统治的需要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D.外来移民的需要8、《十二铜表法》中关于“私犯”的规定和“伤害法”的第八表,相较于其他表,其在《十二铜表法》中所占的分量大、内容多。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确立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B.重视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C.一定程度上捍卫了平民利益D.将私法置于罗马法核心地位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雅典成文法的诞生。6世纪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8分)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夏、商、周三代的法律史料,《尚书》《竹书纪年》和金文中有所记载。春秋战国之世,各国相继变法改制。秦汉以降,法典篇目和内容既沿袭前代,又结合当时需要有所创新。到唐代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后人称中华法系。内容上,既有关于官员职责、私有财产保护、赋役征收、商业管理、民刑诉讼等综合性法典,还有多种形式的单行法规。除成文法外,我国古代在基层和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长期通行习惯法,法律形式多样。我国古代法律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农业自然经济社会,受宗法制度影响形成的等级特权制度,适应古代社会的发展;它将人们在生产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加以条理化;它贯穿人本精神和伦理道德,维护家庭关系;它寓礼于法,将礼法密切结合,既增强德礼的规范作用,又赋予法律以亲和性。我国古代法律不仅对本国有巨大作用,而且对东亚诸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刘海年《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材料二罗马法律被描述成罗马人“对世界历史最持久的贡献”。这项工作始于公元前451-前450年的十二铜表法,后被视为“平等法律”的源头,全体公民均平等地受这些观念的约束。它分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市民法与万民法。它是通过吸收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实践发展而来的,并用法律方式确定下来。年复一年,每一条法令都受到检验、修正,或者延伸。法律实践的复杂性和古老性不可避免地导致法学的兴起。查士丁尼的法律改革具有持久深远的影响,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民法所依据的立法原则都是罗马式的。——诺曼·戴维斯《欧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马法相比,中华法系的突出特征,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后来随着商业和帝国的不断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如果遇上这种情况,适用什么法律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说:“罗马法治文明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则;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原因?罗马人怎样解决“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的问题?

(2)依据材料二,如何理解罗马法具有对罗马社会的推动作用和后世的“永恒价值”?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再至《大清律例》,一脉相承,沿革清晰。除律外,令;格、式、典、敕等也是国家制定法的重要形式,这些法律形式虽名称不一,但在法的效力渊源上基本相同,都是由皇帝和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发布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为了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政治控制,侵犯皇权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是重点打击对象。因而以惩恶为目的的刑法被特别强调,刑法体系既发达又严密,对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大的民事行为,统治者则不够重视,因此国家制定的法律中涉及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较少。

——摘编自王谋寅《论中国古代法律秩序的特征》材料二《十二铜表法》共有108项条款;有关纯民事的法规有38条,约占总数的35%;另外涉及民事或民事化的法规有16条,约占总数的15%。帝国后期于公元533年编纂完成的《民法大全》由四部分组成,作为其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学说汇纂》由50篇组成,分为七个部分,其大部分内容属于现代意义的民法,这是不争的事实。《民法大全》的第三部分是《法学阶梯》,共分四卷,每卷细分为篇;段,主题编排次序是法源、人、财产、继承、债时效。除民法外,它也包含法的一般理论、刑法,但私法依然占据主要地位。

——摘编自申建平《罗马私法文化的勃兴与法治理念的形成——对中国制定民法典的启示》材料三中国法律是集体本位;西方法律为个人本位。中国法律日益集团化,“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集体主义、义务第一、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个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发展充分,主张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法律至上,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部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以下,减一等。——《唐律硫议》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一一《孙中山全集》(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意以实现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是海洋文明的产物,古中国是大河文明的产物,因此二者最显著的不同是经济形态的不同,C符合题意;古希腊小国寡民,A排除;古希腊建立的是民主政治,B排除;古希腊的科技并不领先,D排除。故选C。2、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罗马法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可知,罗马法有很强的包容性和适用性,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罗马法出现的原因,排除A项;自然法是法律的观念和原则,而材料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排除B项;材料不体现罗马法借鉴外邦人的法规,排除C项。故选D项。3、A【分析】【详解】

据材料“使其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允许收集从近邻地区掉下的橡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都说明了个人维护自己的权利的前提是不侵犯他人的利益,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平民”还是“贵族”,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形式繁琐僵化缺乏灵活性,故C选项错误;D选项没有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4、B【分析】【详解】

由“偷来用于建筑房屋的梁木或用于葡萄园的架材,不得拆走”“修剪葡萄藤之日,即为取回架材之时”等信息可知,罗马法的法律规定较为细致、缜密,B项正确;上述规定不是形式主义的表现,而是认可既成事实,又能保护公民私产,做到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排除A项;由“可对盗取它们的人,提起双倍赔偿的诉讼”可知,罗马法对打击盗窃行为的力度是足够的,排除C项;习惯法的传统是保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题干中对于偷窃的行为处理规定并没有区分奴隶主和平民,所以不能体现继承了习惯法传统,排除D项。故选B项。5、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高利贷造成了许多公民沦为债务奴隶的问题,因此盖努西乌斯法禁止高利贷的行为有利于维护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基础,D项正确;盖努西乌斯法仍然属于公民法范畴,法律的适用范围并未扩大,排除A项;B项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有关,排除;盖努西乌斯法属于公民法,非万民法,排除C项。故选D项。6、C【分析】【详解】

根据“平民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迫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反映出平民的权利意识增强,C项正确;罗马并不推行民主政治,排除A项;罗马没有实现公民平等,排除B项;贵族的特权仍然存在,没有取消,排除D项。故选C项。7、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贵族对平民让步,主导编制《十二铜表法》,缓和了社会矛盾,从根本上适应了巩固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需要,C项正确;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与《十二铜表法》“由贵族编制”不符,A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还未进入帝国时期,B项错误;适应外来移民的需要并非根本目的,也和“古罗马平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力”等不符,D项错误。8、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八表涉及的是公民的人身安全,体现了《十二铜表法》捍卫公民基本权利,协调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保护私有财产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中《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是针对所有罗马公民,包括平民和贵族,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侧重于公法而非私法,D项错误。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B【分析】【详解】

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而非雅典成文法的诞生。故说法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8分)10、略

【分析】【分析】

(1)

根据材料一“夏;商、周三代的法律史料;《尚书》《竹书纪年》和金文中有所记载。春秋战国之世,各国相继变法改制。秦汉以降,法典篇目和内容既沿袭前代,又结合当时需要有所创新。到唐代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后人称中华法系”根据材料二“这项工作始于公元前451-前450年的十二铜表法”“年复一年,每一条法令都受到检验、修正,或者延伸。法律实践的复杂性和古老性不可避免地导致法学的兴起”得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持续发展;根据材料一“内容上,既有关于官员职责、私有财产保护、赋役征收、商业管理、民刑诉讼等综合性法典,还有多种形式的单行法规”“它分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市民法与万民法。它是通过吸收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实践发展而来的,并用法律方式确定下来”得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断整合);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目的方面和影响方面回答,即调解矛盾,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统治;影响深远。

(2)

关于特征;根据材料一“受宗法制度影响形成的等级特权制度”“它贯穿人本精神和伦理道德,维护家庭关系”得出强化伦理道德,维护宗法制度;根据材料一“它寓礼于法,将礼法密切结合,既增强德礼的规范作用,又赋予法律以亲和性”得出礼法结合;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体现皇权至上。关于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作答,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农耕经济的发达;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儒家思想的影响。

【点睛】【解析】(1)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持续发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断整合);调解矛盾,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统治;影响深远。

(2)特征:强化伦理道德;维护宗法制度;礼法结合;体现皇权至上。

背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农耕经济的发达;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儒家思想的影响。11、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后来随着商业和帝国的不断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得出贵族垄断习惯法随意解释,伤害平民利益;结合所学,可得出制定万民法,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法律保护罗马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

(2)根据“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得出罗马法在当时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有利于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根据“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则,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得出对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和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析】(1)贵族垄断习惯法随意解释;伤害平民利益;制定万民法,法律保护罗马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

(2)罗马法在当时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有利于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对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和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12、略

【分析】【分析】

(1)

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再至《大清律例》,一脉相承,沿革清晰”可知,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根据材料一“除律外,令;格、式、典、敕等也是国家制定法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可知,国家制定法形式多样,体现国家意志;根据材料一“为了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政治控制”可知,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根据材料一“刑法体系既发达又严密,对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大的民事行为,统治者则不够重视”可知,刑陈法体系发达,民法发展滞后。

(2)

差异:根据材料三“中国法律是集体本位;西方法律为个人本位”可知,中国侧重公法,维护国家;家族利益;而古罗马法私法发达,保护个人权利。根据材料三“中国法自君出,权尊于法”、“而罗马法律至上,权力服从于法律”可知,中国法自君出、权尊于法;而古罗马法权力服从于法律。根据材料三“中国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而罗马公开审判,追求正义”可知,中国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而古罗马法追求正义。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政治制度方面分别回答中国和古罗马法律特征不同的原因。例如:从经济上看,中国是自然经济发达;而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从思想上看,中国的统治受到法家、儒家思想等的影响,重视伦理道德;而古罗马的自然法思想倡导平等、公正、正义。从政治制度上看,中国的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的影响;而古罗马是城邦政治,罗马帝国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

【点睛】【解析】(1)特点: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