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0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学生呼吸B.
管灯发光C.
雪花飘落D.
书籍破损2、下列有关水受热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rm{(}rm{)}A.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水分子运动速率增大C.水变成了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rm{(}rm{)}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rm{X}rm{Y}rm{Z}rm{Q}反应前质量rm{{/}g}rm{10}rm{1}rm{21}反应后质量rm{{/}g}rm{0}rm{12}rm{15}待测已知rm{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2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rm{({??})}A.反应后rm{Q}的质量为rm{10g}B.反应中rm{Y}与rm{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rm{1}rm{1}C.反应后生成rm{15gZ}D.该反应方程式中rm{X}与rm{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rm{2}rm{3}5、欲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最好的方法是()A.使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点燃B.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使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D.使混合气通过紫色石蕊试液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化学变化是指:____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____的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是:____化学性质是:____;物理性质是:____.7、右图中的甲;乙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该反应属于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另一同学用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以下四个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②不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④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比较____(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
比较____(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
(3)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取到这样一条信息:“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你对燃烧或灭火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8、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1)海水淡化工业上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用氯化钠和碳酸氢铵(NH4HCO3)可制备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4Cl),该反应可表示为:NaCl+NH4HC3═NaHCO3+NH4Cl.
20℃时,按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质量比,向100g水中加入11.7gNaCl和15.8gNH4HCO3.理论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g.
资料: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假设它们同时溶解在水中各自的溶解度不变.
。物质NaClNH4HCO3NH4ClNaHCO3溶液度/g36.021.637.29.69、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
rm{(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以下指标:
A.不得呈现异色rm{B{.}}不得有异味rm{{}C{.}}应澄清透明。
其中“rm{B}”指标可以通过加入______除去异味而达到,“rm{C}”指标可以通过______操作而达到.
rm{(2)}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rm{(}填序号,下同rm{)}.
A.矿泉水rm{{}B{.}}自来水rm{C{.}}蒸馏水rm{D{.}}汽水。
rm{垄脟}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有________雨雪等自然现象证明空气中有_______.
rm{(4)}水在通电时会发生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rm{{.}}小林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了rm{10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______rm{mL}
rm{(5)}下列行为不属节约用水是______rm{(}填序号rm{)}.
A.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rm{{}B{.}}不间断放水刷牙。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rm{D{.}}用淘米水浇花.rm{(6)}检验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用__________rm{.}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用________方法.rm{(7)}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必须爱护水资源rm{.}一方面要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10、在电解水时,若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5mL,则负极会产生____mL的____,该气体具有____性,使用该气体前要先____;电解水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计算题(共9题,共18分)11、实验课上;小明的老师要求学生量取一定量的食盐溶液;给所取溶液加热、最后洗涤试管.实验中小明由于操作不慎试管破损了.请你分析试管破损可能的原因有哪些?______.
12、下图A、B分别是实验室制取CO2;检验其性质的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CO2有以下步骤:
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加稀盐酸;③加入块状大理石;④检验发生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气体。
上述操作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锥形瓶内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要集气瓶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未观察到应有的现象,其原因是______
(4)如B所示,将一瓶CO2气体慢慢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现象是______,说明CO2的性质:①______②______
(5)实验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原因是______.
13、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如果突然剧烈运动,停下来后就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身体内乳酸积累造成的。已知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请计算:(1)乳酸的化学式量;(2)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整数比);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14、某同学准备在实验室用浓硫酸来配制20%稀硫酸;观察到浓硫酸的试剂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求:
(1)他从瓶中倒出100毫升浓硫酸用于配制稀硫酸;这100毫升浓硫酸中含溶质硫酸多少克?
(2)欲配制1000毫升(密度为1.14克/cm3)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这种浓硫酸多少毫升?(保留整数)
。浓硫酸5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90%密度1.80g/cm3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15、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质量为10克.(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
(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克;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克,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______的质量;
(4)同学们查阅到CO除了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等性质外,还具有有毒性,因此,本实验中还需对尾气进行处理,请你提出一种处理方法______.16、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rm{(1)}某矿石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化合物,经测定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图甲rm{.}由此可推测;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______.
rm{(2)}图乙是某同学模仿甲图构建的尿素rm{[CO(NH_{2})_{2}]}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图中的rm{D}表示的是______元素.17、rm{80g15%}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rm{20g}硝酸钠全部溶解,求此硝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若又想将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需要加水多少克?18、某生产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的企业做了一个大型户外广告;如图所示,根据相关信息计算:
(1)碳酸氢铵中N;H、C、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小明同学通过计算发现该广告是虚假广告。请你写出小明的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
。宇宙牌化肥国际首创主要成分碳酸氢铵(NH4HCO3)含氮量全球化肥之首27.1%净重50kg/袋“宇宙”化肥有限责任公司荣誉出品(3)一袋40kg纯的碳酸氢铵的含氮量与多少千克的纯的CO(NH2)2的含氮量相同。19、当前,甲型H1N1流感正在全球肆虐,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防治.为了在公共场所或家庭中消毒预防,可喷洒过氧乙酸(化学式C2H4O3或CH3COOOH)溶液;过氧乙酸系广谱;速效、高效灭菌荆,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对病毒、细菌、真菌及芽孢均能迅速杀灭.计算:
(1)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市售的一种产品过氧乙酸质量分数为35%.喷雾时;一般使用质量分数为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浓度过高不但不能提高消毒作用,还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现有1瓶1000g装的过氧乙酸,若要配成0.5%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是多少?
(3)过氧乙酸在常温下易分解生成醋酸(CH3COOH)和氧气.1瓶1000g装的市售过氧乙酸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结果保留一小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解答】解:A;呼吸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灯管发光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雪花飘落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书籍破损过程中;只是书籍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2、B【分析】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水在受热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增大,水分子没有变化,所以,rm{A}rm{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别的物质的分子.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特征,了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是怎样变化的.【解析】rm{B}3、D【分析】解:rm{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rm{D}.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解析】rm{D}4、D【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物质总质量不变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稍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得出本题的答案。
【解答】由表中数据看出反应后rm{X}的质量减小,因此rm{X}是反应物,发生反应的rm{X}的质量为rm{4g-0g=4g}
A.反应后rm{Y}rm{Z}的质量增加,因此rm{Y}rm{Z}都是生成物,生成rm{Y}的质量为rm{12g-10g=2g}生成rm{Z}的质量为rm{15g-1g=14g}
由于rm{2g+14g=16g>4g}可知rm{Q}也是反应物,发生反应的rm{Q}的质量为rm{16g-4g=12g}
因此反应后rm{Q}的质量为rm{21g-12g=9g}故A错误;
B.反应中rm{Y}与rm{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rm{2g}rm{12g=1}rm{6}故B错误;C.生成rm{Z}的质量为rm{15g-1g=14g}故C错误;
D.设该反应方程式中rm{X}与rm{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rm{x}rm{y}则rm{x隆脕n}rm{y隆脕2n=4g}rm{12g}解得rm{x}rm{y=2}rm{3}故D正确。
故选D。【解析】rm{D}5、B【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除杂问题。去除杂质时要注意不能不能去除主要物质,要能清除杂质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操作尽量简单、易行等,据此进行判断。【解答】A.虽然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但是一氧化碳是少量的,和二氧化碳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的,不易被点燃,无法达到除杂目的,故A选项错误;B.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够清除杂质,故B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混合气通过石灰水后,会将二氧化碳除去,不能实现除杂目的,故C选项错误;D.两种气体通过石蕊试液时二氧化碳会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没有变化,无法除去,故D选项错误。故选B。【解析】rm{B}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略
【分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故答案为: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无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析】【答案】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以及本质区别;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7、铜片上的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不燃烧4P+5O22P2O5化合①和③③和④乙2Mg+CO2C+2MgO燃烧不一定都要有氧气参加,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答出一条即可)【分析】【解答】解:(1)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磷燃烧的现象,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某同学用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不燃烧;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结合磷燃烧的实验事实,可得其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根据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可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2)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想探究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就必须其它条件相同,并且使一个与空气不接触(即①实验),另一个与空气接触(即③实验);因此,比较①和③两个实验即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
同理可知;比较③和④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
(3)由于磷燃烧的产物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等,可得其化学方程式为:2Mg+CO2C+2MgO;同时得出:燃烧不一定都要有氧气参加;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等等.
故答案为:(1)铜片上的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不燃烧;4P+5O22P2O5;化合.(2)①和③;③和④.(3)乙.(4)①2Mg+CO2C+2MgO;②燃烧不一定都要有氧气参加;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答出一条即可).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所学的磷燃烧的实验现象,空气的污染问题,图示信息,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等有关知识,并联系控制变量法,进行细心地逐步分析解答即可.8、略
【分析】解:(1)目前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多种;如:蒸馏法;结晶法、淡化膜法、多级闪急蒸馏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蒸馏法,目前多采用多级闪急蒸馏法.
故答案为:多级闪急蒸馏法;
(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填:蒸发结晶;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中质量关系可以知道:
NaCl+NH4HCO3═NaHCO3+NH4Cl
58.5798453.5
11.7g15.8g16.8g10.7g
满足化学式中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故可以知道可以得到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6.8g,生成氯化铵的质量为10.7g,根据题中的溶解度表可以知道,20℃时100g水中能够溶解碳酸氢钠的质量为9.6g,能够溶解氯化铵的质量为37.2g,所以能够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为16.8g-9.6g=7.2g.
故填:7.2.
(1)根据淡化海水的常用方法分析即可.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结晶.
(3)根据20℃时NaCl和NH4HCO3的溶解度可知二者能完全溶解,由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可知NaCl、NH4HCO3恰好完全反应,可依据NaCl的质量计算生成的NaHCO3和NH4Cl的质量.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解析】多级闪急蒸馏法;蒸发结晶;7.29、(1)活性炭过滤
(2)C
(3)氧气水蒸气
(4)20
(5)ABC
(6)肥皂水煮沸
(7)节约用水【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水的相关知识,根据水的净化、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水的三态变化分析,根据水的电解分析,根据节约用水及硬水和软水的检验、硬水的软化方法分析,根据水资源的保护途径分析。【解答】rm{(1)}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从而得到澄清液体;故答案为:活性炭;过滤;rm{(2)}矿泉水、自来水、汽水中都含有不同种物质,故都属于混合物,而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故是纯净物;故答案为:rm{C}rm{(3)}呼吸需要氧气,故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氧气;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有三态变化,在自然界可以以雨雪等形式存在;故答案为:氧气;水蒸气;rm{(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rm{2{H}_{2}Ooverset{脥篓碌莽}{=}2{H}_{2}隆眉+{O}_{2}隆眉}水电解时,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是rm{2{H}_{2}O
overset{脥篓碌莽}{=}2{H}_{2}隆眉+{O}_{2}隆眉}rm{1}故rm{2}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产生了rm{10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rm{20mL}故答案为:故答案为:rm{2{H}_{2}Ooverset{脥篓碌莽}{=}2{H}_{2}隆眉+{O}_{2}隆眉}rm{10mL}rm{20mL}rm{2{H}_{2}O
overset{脥篓碌莽}{=}2{H}_{2}隆眉+{O}_{2}隆眉}rm{20}rm{(5)}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不间断放水刷牙、检验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遇到肥皂水起的泡沫多的是软水,起的泡沫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都会浪费水资源,而用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故答案为:节约用水。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答案为:rm{ABC}【解析】rm{(1)}活性炭过滤rm{(2)C}rm{(3)}氧气水蒸气rm{(4)2{H}_{2}Ooverset{脥篓碌莽}{=}2{H}_{2}隆眉+{O}_{2}隆眉}rm{(4)2{H}_{2}O
overset{脥篓碌莽}{=}2{H}_{2}隆眉+{O}_{2}隆眉}rm{20}rm{(5)ABC}肥皂水煮沸rm{(6)}节约用水rm{(7)}10、略
【分析】
在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体积比是1:2.若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5mL,则负极会产生10mL的氢气,该气体具有可燃性,使用该气体前要先验纯;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为:10,氢气,可燃,验纯,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解析】【答案】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二者体积比为1:2;氢气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凡是可燃性的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三、计算题(共9题,共18分)11、略
【分析】
在“量取一定量的食盐溶液;给所取溶液加热、最后洗涤试管”时;试管破损,则可能为:外壁水未擦干,没有先预热,骤冷等.
故答为:外壁水未擦干;没有先预热,骤冷等.
【解析】【答案】试管破损可能的原因有:1.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受热不均匀;2.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没擦干;3.试管接触到灯芯;4.试管口部高于试管底部,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12、略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可知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连→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在液面下)→收集;可知操作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④③②⑤;
实验室制取CO2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未观察到应有的现象;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4)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如B所示,将一瓶CO2气体慢慢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玻璃片挡在低蜡烛的上方,观察到现象是:高的蜡烛先熄灭;
(5)根据CO2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实验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①④③②⑤;CaCO3+2HCl=CaCl2+H2O+CO2↑
(3)用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装置气密性不好;
(4)高的蜡烛先熄灭,①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CO2密度比空气大;
(5)CO2易溶于水.
【解析】【答案】(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进行解答;
(2)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连→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在液面下)→收集;进行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配注等;写出反应方程式即可;
(3)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未观察到应有的现象,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4)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进行解答;
(5)根据CO2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解答.
13、略
【分析】试题分析:关于化学式的计算:以AmBn为例,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Mr(AmBn)=Ar(A)×m+Ar(B)×n2、各元素的质量比:A元素质量与B元素质量的比=[Ar(A)×m]:[Ar(B)×n];3、元素质量分数(1)所以:乳酸C3H6O3的化学式量=12×3+1×6+16×3=90(2)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12×3:1×6:16×3=6:1:8(3)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3/90×100%=53.3%考点: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解析】【答案】(1)90(2)6:1:8(3)53.3%14、略
【分析】
(1)根据m=ρV;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解:(1)1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m=ρ水V排=1.80g/cm3×100cm3=180g;
含溶质硫酸的质量m1=mc%=180g×90%=162g;
(2)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浓;
则1000g×1.14g/cm3×20%=1.84g/cm3×V浓×98%
V浓=141cm3(即141mL)
故填:(1)162g;
(2)141mL.15、略
【分析】解:(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是二氧化碳,所以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4.4g-50g=4.4g;
设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COCO2+Cu
8044
x4.4g
=
x=8g
×100%=80%;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所以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氧元素的质量;
(4)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将一氧化碳进行点燃处理.
故答案为:(1)还原性;黑色粉末变成红色;(2)80%;(3)氧元素;(4)将尾气点燃.
(1)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是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依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氧化铜的质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解析】还原;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氧元素;将尾气点燃16、略
【分析】解:rm{(1)}由于元素中不含有铝元素;故不可能含有氧化铝,故填:氧化铝;
rm{(2)}根据尿素的化学式可以看出,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rm{12}rm{(1隆脕4)}rm{(14隆脕2)}rm{16=3}rm{1}rm{7}rm{4}故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具第二位,故D表示的是氧元素,故填:氧.
根据已有的元素的知识以及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元素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洗车工2024年服务协议样本版B版
- 夏至节气文化探讨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虚拟现实(VR)应用开发框架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健康养生产品全国代理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工程车辆柴油补给服务协议4篇
- 个人借款企业合作合同书样本版B版
- 《XX创意广告欣赏》课件
- 专业足球教练2024聘任协议精简文本版A版
- 2025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场地租赁协议书4篇
- 2024育儿嫂安全保障合同范本:育儿嫂职责与权益3篇
- MOOC 电工学(电气工程学概论)-天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19级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 室内装饰装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洗浴中心活动方案
- 送电线路工程施工流程及组织措施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培训课件
- 韩国文化特征课件
- 抖音认证承诺函
- 清洁剂知识培训课件
- 新技术知识及军事应用教案
- 高等数学(第二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