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沪科版高二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高二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高二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高二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高二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高二历史下册月考试卷41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2、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政治思想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4、【题文】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隶制”是指A.人皆僧侣B.因行称义C.人皆上帝D.理性至上5、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①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②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

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④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A.①②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A.否定等级制度B.倡导重德修身C.强调学习实践D.维护纲常名教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题文】26.普罗泰戈拉强调“____”,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苏格拉底提出____是人内在的灵魂,____对美德同样重要;它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7.1900年,物理学家____提出了量子假说;____利用量子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

28.曾国藩、李鸿章等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起了____运动;早期维新派经济上主张与外国进行____;政治上主张实行____。

29.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____;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在学术上实行____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8、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亊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______(判断对错)9、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主要内容君主______、君主______、君主______、建立______。10、元朝在全国范围内都推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______(判断对错)11、【题文】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倡导经世致用。()12、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成为秦汉以后历朝沿用的选官制度。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不具备民主政治的特征。______。(判断对错)1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_。(判断对错)1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4年周恩来会见缅甸代表团首次提出,其提出是为了改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它有助于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______。(判断对错)16、伴随着版图的拓展与国际交往的扩大和商品贸易的发展,罗马公民法的不足日益显现,最终被万民法取代。______。(判断对错)17、克里斯提尼改革用财产等级制打破以往的血缘政治,标志着雅典国家的形成。()18、“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十二铜表法》这项规定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维护。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1题,共7分)19、阅读下列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时间重大成就1964年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0年1973年籼行杂交水稻育成1999年“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返回地面请回答:(1)写出1964年、1970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任选其中一项写出其重大科技成就的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新中国取得科学技术成就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8分)20、论述题(本题共8分)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线索,概述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8分)21、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毛泽东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请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比较努力”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22、【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23、据材料一、三兵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12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治水、对外征战等公共事务的需要,导致氏族首领的权力、地位不断加强,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血缘组织与国家形态熔铸一体的格局。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材料二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瀚无际和飘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黑格尔《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治产生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黑格尔眼中海洋民族的性格特点,(4分)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性格特点对古代希腊政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4分)25、【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其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致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章句》

材料二“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朱熹的哪一观点?根据材料信息;对此作简要解释。

(2)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王阳明怎样的观点?与朱熹相比,心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6、【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材料二: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摘自《大国崛起》

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对伏尔泰的评价?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为什么说“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史实简要概括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A项是在甲午战后的维新变法中已经产生;B项是在甲午战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中产生;D项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无产阶级专政新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主要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原因【解析】【答案】C2、B【分析】【分析】“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这说明中国人像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阶段,故此题应选B项。3、A【分析】试题分析:儒家强调“仁”“德”等,体现了君子的为人标准;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显然具有侠客代行天志的风范;道家主张“清静无为”,这是隐士的风韵;法家强调主张进行变革,培养的是英雄。故本题正确排列组合应为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解析】【答案】A4、A【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A5、A【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意思是:就是坚持联合国宪章,以联合国为中心,再联合国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尊重独立国家的独立主权来与多个国家发展外交关系.题干中的活动不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排除③.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本题是一道组合型题;可以用排除法.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含义:

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解析】【答案】A6、B【分析】根据材料“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可知,朱熹强调道德和礼仪,这反映不出朱熹适应了皇权的需要,故A项错误,B正确;

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解析】B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填空题主要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要求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非常熟练。要求学生掌握主体知识的主干知识。

点评:作为填空题这个题型,现在一般是不作为考查题型的,但作为考查基础知识还是可以的,建议取消此题型,因为没有看到有哪个省的会考或者高考有这个题型。【解析】【答案】26.“人是万物的尺度”;善、教育。

27.普朗克;爱因斯坦;

28.洋务;商战、君主立宪制。

29.民主与科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8、略

【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亊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成为中国地方历史上省制的开端,为后世“省”的建立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为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现实的基础,对中国中央与地方统一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故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度.需要掌握行省制度的内容;行省的职权以及与中央的关系、意义等知识.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行省制度的相关知识的识记.行省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命题的角度有:(1)对行省制的基本概念、背景、影响方面以材料型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比较中国古代地方三大行政制度的异同,以材料题的形式进行考查;(3)把其放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的演变中进行考查.【解析】A9、依法治国权术驾驭大臣绝对权威震慑臣民大一统专制国家【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君主依法治国;君主权术驾驭大臣;君主绝对权威震慑臣民;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

故答案为:

依法治国;权术驾驭大臣;绝对权威震慑臣民;大一统专制国家。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法家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法家思想主张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法家思想主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析】依法治国权术驾驭大臣绝对权威震慑臣民大一统专制国家10、错误【分析】据所学可知;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设丞相一人,掌管全省军政大事。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事务;设宣慰司管理边远少数民族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故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本题主要是考查元朝的行省制;要掌握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本题主要是考查元朝的行省制,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解析】错误11、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观点,在此时期的思想家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同时,对思想界的风气也进行了批判,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地考察,所以该题目正确。【解析】【答案】对12、B【分析】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实施的;材料中秦汉以后不准确。

故答案为:B。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要求学生结合科举制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只要搞清楚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过程,就可以正确判断。【解析】B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B【分析】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特征,表明他的产生方式是民主的,故材料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德国统一后;颁布了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尽管带有封建专制残余,但它标志着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关于德国的议会,主要有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联邦议会是由帝国各邦国的代表组成,普鲁士掌握多数席位,因而权力较大,而帝国议会是普选产生权力较小,实际受到国议会控制。【解析】B14、A【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4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以及根本的政治制度,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新中国想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54宪法;侧重于考查的是对54宪法的评价。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回答问题,难度易。【解析】A15、B【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首次提出。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偏低。【解析】B16、A【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版图扩大,国际交往的扩大和商品贸易的发展,使得原来的公民法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定万民法,故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万民法出现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万民法出现原因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万民法出现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解析】A17、B【分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标志着雅典国家最终形成,而财产等级制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故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和作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18、A【分析】依据材料“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强调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十二铜表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解析】A四、连线题(共1题,共7分)19、略

【分析】(1)本问属于基础知识识记层次,比较简单。考查的是新中国科技成就相关内容。根据题干”1964年、1970年“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展开即可。关于第一小问,分别把握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关于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任选一种科技成就,结合相关史实展开认识其积极意义,所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本问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归因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原因”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结合相关史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A.主权国家(即新中国)的建立;B.国家的重视与制度支撑;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所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意义:打破美苏核技术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生命科学的重大发展;我国具有了发射人造卫星的高科技;首次育成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增产,改善人类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国载人航天奠定了基础。(2)原因:新中国成立;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五、简答题(共4题,共8分)20、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1840——1900年年间列强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及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带来的影响。即1.1840—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3.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4.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40——1900年年间列强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及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带来的影响【解析】【答案】1.1840—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3.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4.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略

【分析】

(1)本题考查国民党初期抗战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能力.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再现能力.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学生只要对相关知识有准确的了解便可得出正确结论.【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主要会战加以把握.根据时间1937年-1938年;学生可联系抗战初期四大会战来作答.因此,学生可这样回答: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

(2)第一小问:关于抗战胜利的原因;从材料中可得出答案: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另外,可结合所学知识,答出以下几点答案: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义如下: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答案为:

(1)组织了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2)胜利原因: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英勇作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2、略

【分析】

本题考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相关知识.应把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以及学生应具备结合所学以及材料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春秋战国是一个割据征战的时期,也是我国一次历史大变革的重要时期.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变法改革,它所开创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因此商鞅变法为不同版本教材历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高考时经常涉及,考查的角度也各不相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以及材料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注意分析材料;揭示的是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而这一变化是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这一过程中,商鞅等的变法改革起了重要作用,联系商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分析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故答案为: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23、(1)第一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一“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可以得出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可以得出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第二小问的相似目的,结合启蒙思想的内容和目的可知,目的是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2)第一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二“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可以得出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可以得出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第二小问的经济根源,结合黄宗羲、唐甄和欧洲启蒙思想家所处的时代特征可知,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3)本小问的相似点;依据材料三,结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和启蒙运动的史实可知,相似点是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

故答案为:

(1)态度: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

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2)思想主张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

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3)相似点: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分析】

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的比较。考查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的不同及其本质目的相似之处;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的不同其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需要掌握欧洲启蒙思想的背景;内容、目的;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的内容及其出现的原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等知识。

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的比较。考查对欧洲启蒙思想的背景、内容、目的;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的内容及其出现的原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小题1】(1)第一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一“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可以得出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可以得出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第二小问的相似目的,结合启蒙思想的内容和目的可知,目的是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2)第一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二“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可以得出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可以得出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第二小问的经济根源,结合黄宗羲、唐甄和欧洲启蒙思想家所处的时代特征可知,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3)本小问的相似点;依据材料三,结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和启蒙运动的史实可知,相似点是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

故答案为:

(1)态度: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

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2)思想主张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

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3)相似点: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小题2】【小题3】六、综合题(共3题,共12分)24、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归纳问题的能力。理清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第(1)题根据材料“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可以归纳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治产生的原因为血缘政治的影响长期存在;精耕细作型的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文化思想中强烈的集权和群体意识等等。第(2)题根据材料二“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等角度分析。考点:东西方古代文明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古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