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新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新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新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新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新科版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7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和酶B.噬菌体的DN酶和氨基酸C.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和酶D.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和酶2、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古生物学家发现:甲地层只有水生生物化石;乙地层的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数;丙和丁地层的陆生生物化石越来越多。由此可看出;生物在生活环境方向的进化趋势是()

A.从水生到陆生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D.从陆生到水生3、基因型为AaXbY小鼠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Y的配子,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A.AaY、Xb、XbB.AaXb、Xb、YC.AaXb、aXb、AYD.AXb、aXb、Y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起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存在于所有生物中,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一般存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B.基因突变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影响了性状,而基因重组是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对性状无影响C.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这为基因重组提供了可能,从而直接影响生物进化的方向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形成新的表现型,两者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5、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表型否定了融合遗传,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B.孟德尔、摩尔根、萨顿均用了该方法得出了关于遗传的不同定律C.孟德尔所提出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6、果蝇的受精卵有8条染色体,其中4条来自母本,4条来自父本。当受精卵变为成虫,成虫又开始产生配子时,下面关于其中一个配子中染色体的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4条来自父本或4条来自母本B.2条来自父本,2条来自母本C.一条来自一个亲本,另外3条来自另一个亲本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7、将紫花、长花粉粒(PPLL)与红花、圆花粉粒(ppll)的香豌豆杂交得到F1。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长(4831)、紫圆(390)、红长(393)、红圆(4783)。下列对F1产生配子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P与p、L与l可以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B.P与L、p与l可随同一条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C.P与l、p与L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重组D.P与l、p与L因同源染色体间交叉互换而重组8、对细胞核中的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B.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C.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D.在DNA分子结构中,与所有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均是二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家兔的毛色(白色和灰色)受等位基因E、e控制,两只白色兔子交配产生了3只灰兔和1只白兔,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由于子代数目较少,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B.灰色是显性性状,白色是隐性性状C.子代中的灰兔都是纯合子D.亲代再生一只兔子,是灰兔的概率更高10、某遗传病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只有当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其余情况个体均会患病。已知Ⅰ-3和Ⅰ-4均为纯合子,Ⅱ-5和Ⅱ-6生育的子代患病的概率为5/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Ⅱ-7和Ⅱ-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C.Ⅲ-8与Ⅱ-6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D.Ⅲ-9和与Ⅱ-6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结婚,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为5/2411、某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有抗冻(A)和不抗冻(a),叶片无茸毛(B)和有茸毛(b)两对相对性状;某实验小组利用若干纯合品种作为亲本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实验一可判断A/a位于常染色体,B/b位于X染色体上B.根据实验二可判断A/a位于X染色体,B/b位于常染色体上C.根据两组实验可判断A/a、B/b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D.让实验一的F1中雌性和实验二的F1中雄性杂交,子代中抗冻∶不抗冻=3∶112、如图表示某雄性果蝇的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不考虑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眼基因和焦刚毛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B.白眼基因和紫眼基因属于相对性状C.果蝇焦刚毛基因和翅外展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该果蝇减数分裂II中期的细胞中一定含有白眼基因13、科研人员对猫叫综合征患者进行家系分析和染色体检查,结果如图1和图2,其中正确的是()

A.Ⅲ1和Ⅲ3的5号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导致其上的基因数目减少B.I1、Ⅱ2、Ⅱ5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5号染色体DNA发生断裂后与8号染色体DNA错误连接C.Ⅱ5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前期,5号和8号两对同源染色体会出现图3所示的联会现象(图中①~④为染色体编号)D.若减数分裂I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不考虑互换),Ⅱ5会形成4种类型的卵细胞14、如图为某遗传病(致病基因位置不详;可在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或同源区段)的家系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肯定不在Y染色体上B.该病的遗传不是交叉遗传,所以该病致病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C.若Ⅲ-2也为该病患者,则该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在常染色体上D.遗传病患者遗传物质发生突变,不能进行有效治疗,只能预防遗传病发生15、囊性纤维病是由CFTR蛋白异常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中约70%患者发生的是CFTR蛋白508位苯丙氨酸(Phe508)缺失。研究者设计了两种杂交探针(能和特异的核酸序列杂交的DNA片段):探针1和2分别能与Phe508正常和Phe508缺失的CFTR基因结合。利用两种探针对三个家系各成员的基因组进行分子杂交;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两种探针能对甲、丙家系Ⅱ-2的CFTR基因进行产前诊断B.乙家系成员CFTR蛋白的Phe508没有缺失C.丙家系Ⅱ-1携带两个DNA序列相同的CFTR基因D.如果丙家系Ⅱ-2表型正常,用这两种探针检测出两条带的概率为1/3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_____,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_____和_____。进行数量统计时数量比接近于_____,并且发现每一对相对性状都遵循_____。17、协同进化的原因:生物与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影响。18、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_______。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统称为_______。19、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20、细胞______的本质就是______的选择性表达。______的选择性表达与_________的调控有关。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4分)21、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22、玉米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和B(b)这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当A和B都不存在时为高秆,其余为矮秆。

(1)一株纯合高秆玉米和一株纯合矮秆玉米杂交,F1表现为___________,若F1自交后代高秆:矮秆为1:3;则亲本矮秆玉米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对一株矮秆玉米测交;其后代高秆:矮秆为1:3,则该玉米自交后代中高秆:矮秆为________,这些后代矮秆植株中有占________的个体自交后代仍全为矮秆。

(3)玉米抗病(D)和感病(d)是一对相对性状,若一株AaBbDd的玉米自交;若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则说明这三对基因都是独立遗传的。

(4)假设决定玉米抗寒与不抗寒的基因在叶绿体DNA上;用抗寒感病与不抗寒抗病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抗病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纯合的抗寒抗病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__代。

(5)自然界中偶尔会出现单倍体玉米,一般不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其恢复可育性,常用______________处理,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23、山葡萄以酿酒的独特口味;丰富的营养成分以及极强抗寒性在葡萄育种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科学家对“双优”(品种名)山葡萄幼苗进行多倍体诱导;幼苗成活数和变异数见下表:

。诱变剂浓度%

处理24小时。

处理48小时。

处理72小时。

茎(芽)分生组织(个)

成活数。

变异数。

成活数。

变异数。

成活数。

变异数。

变异数。

0

30

30

0

30

0

27

0

0.1

30

24

0

20

0

16

0

0.2

30

12

1

10

1

5

3

0.4

30

5

2

3

1

3

0

0.6

30

0

0

0

0

0

0

(1)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常用诱变剂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诱导植物发生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零浓度组的目的______________;山葡萄的成活率随______________而下降。

(3)多倍体诱变剂多数为有毒害的化学试剂。在诱导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一株原种群中没有的,抗旱但不耐寒型的植株,这一变异最可能是诱变剂诱发了__________导致的。研究人员想利用此变异植株选育既抗旱又抗寒的新品种,最简单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24、家蚕有斑纹(A)对无斑纹(a)为显性,A和a所在的常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即为A0,a0(如图),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而精子和受精卵可育。家蚕正常体壁(B)对体壁透明(b)为显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请回答:

(1)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A0,a0的染色体在变异类型上属于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雌蚕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W染色体的数量是__________条。如果发现雄蚕生殖腺中一个处在该时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ZZ,假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出错一次,则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

(3)如果仅在Z染色体上出现隐性致死基因,这种变异对雌、雄性别比例的影响是_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

(4)基因型为A0a的雌雄蚕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基因型为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家蚕杂交,得到F1,F1将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有斑纹正常体壁雌性个体占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实验题(共1题,共2分)25、研究表明;雌性动物繁殖率下降与减数分裂异常密切相关。为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展开了系列实验。

(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可分为如图1所示5个亚时期;其中偶线期和粗线期可见同源染色体发生_______并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及同源染色体中__________之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配子基因组合的多样性。

(2)小鼠卵原细胞在胚胎期就开始了减数第一次分裂;但在出生前后被阻滞在双线期之后;浓缩期之前的一个漫长的静止阶段(称为核网期)。研究发现,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环腺苷酸(简称cAMP)含量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在雌性小鼠性成熟后,卵母细胞才少量分批继续减数分裂过程。

①cAMP被称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如图2所示;当信号分子与________结合后,通过G蛋白激活酶A,在其催化下由_________生成cAMP,作用于靶蛋白,调节细胞的生理过程。

②实验一: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特定时期的卵母细胞;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cAMP调控了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判断依据是________。

③已知卵原细胞进入粗线期时;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联会复合体蛋白(简称S蛋白)沿染色体轴分布,进入核网期时,S蛋白则已完全从染色体上解离下来。研究人员猜测cAMP调控减数分裂进程的靶蛋白可能是S蛋白,并对此展开进一步实验。

实验二:选取特定时期的胚胎卵巢;实验组注射混有台盼蓝的干扰S基因表达的RNA(台盼蓝用于指示注射成功与否),则对照组应注射________。经处理后分别进行细胞培养,3天后,实验组有67.0%的卵母细胞进入了核网期,对照期只有31.7%的卵母细胞进入核网期,证明干扰S基因的表达会_________小鼠卵母细胞提前进入核网期。

实验三:体外培养特定时期的卵母细胞;实验组中添加酶A抑制剂,一段时间后,实验组中可观察到S蛋白沿染色体轴分布的卵母细胞为68.7%,对照组的相应数据为39.0%,表明cAMP会__________S蛋白与染色体的解离。

④结合图2及上述一系列实验结果推测,cAMP调控减数分裂进程的机制为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为实验材料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了研究;

方法如下: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

A;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噬菌体的DNA作为模板;同时需要细菌提供氨基酸和酶,以及场所,A错误;

B;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亲代噬菌体的DNA作为模板;但该过程所需要的酶和氨基酸需要细菌提供,B错误;

C;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亲代噬菌体的DNA作为模板;但该过程所需要的酶和氨基酸需要细菌提供,C错误;

D;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亲代噬菌体的DNA作为模板;但该过程所需要的酶和氨基酸需要细菌提供,D正确。

故选D。

【点睛】2、A【分析】【分析】

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详解】

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陆生生物化石从没有(水生)→较少→越来越多,由此看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A正确。

故选A。3、A【分析】【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基因型为AaXbY的某动物个体,一个精原细胞通过一次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Y的配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含等位基因A、a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但X、Y染色体正常分离,所以产生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YY和XbXb,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产生AaY、AaY、Xb、Xb共4个精子细胞;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该个体和一个配子的基因型推断该异常配子产生的原因,再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A【分析】【分析】

1、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和低频性。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可遗传变异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

A、所有生物都有基因,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基因突变存在于所有生物中,而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会发生,A正确;

B、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B错误;

C、进化过程离不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两者都对进化有重要影响,但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C错误;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一定形成新的表现型;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与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D【分析】【分析】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

A、融合遗传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只表现为一个亲本的性状,因此F1的表型否定了融合遗传;但没有证实基因的分离定律,测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

B;孟德尔用该方法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用该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

C、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错误;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假说内容;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D正确。

故选D。6、D【分析】【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来自父方;母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因此配子中染色体来自父方、母方的数目是随机的,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C【分析】【分析】

由题意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PpLl,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长(4831);紫圆(390)、红长(393)、红圆(4783);即紫∶红=1∶1,长∶圆=1∶1,且表现为两多两少,由此可判定P与L、p与l连锁。

【详解】

A;由于P与p、L与l是等位基因;故可以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A正确;

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PpLl,若满足自由组合定律则F1自交正常情况下;子代紫∶红=3∶1,长∶圆=3∶1,但与题意不符,说明存在连锁情况,根据比例可知P与L;p与l连锁,可随同一条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B正确;

C;由于P与L、p与l连锁;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

D、P与L、p与l连锁,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F2中的紫圆;红长属于重组类型即四分体时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决的关键,利用题目中的信息,明确基因的连锁关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8、D【分析】【分析】

基因和DNA的关系: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

染色体;DNA、基因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A正确;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正确;DNA主要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基因的行为,C正确;在DNA分子结构中,大多数脱氧核糖连接2个磷酸和一个碱基,但每条链有一个末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错误。

综上,本题答案为D。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9、A:B:D【分析】【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

AB;两只白色兔子交配;后代有白色和灰色,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灰色是隐性性状,AB错误;

C;灰色是隐性性状;因此灰兔均是纯合子,C正确;

D;亲代再生一只兔子;是白色的概率为3/4,是灰色的概率为1/4,因此是白兔的概率更高,D错误。

故选ABD。10、A:B:D【分析】【分析】

据题意可知,I-3和Ⅰ-4均为纯合子且患病,子代男孩患病,可知若Ⅰ-3和I-4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子代都正常;若两对基因一对位于X染色体,则当Ⅰ-3和I-4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时,则Ⅱ-6和Ⅱ-7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表型分别为患病;正常,与题意相符,故这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A、根据题意,I-3和Ⅰ-4均为纯合子且患病,子代男孩患病,可知若Ⅰ-3和I-4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子代都正常;若两对基因一对位于X染色体,则当Ⅰ-3和I-4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时,则Ⅱ-6和Ⅱ-7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表型分别为患病;正常,与题意相符,故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根据Ⅱ-5的表型,可确定其基因型为A_XBX-,与Ⅱ-6(AaXbY)婚配,生育正常孩子(A_XB_)的概率为1-5/8=3/8=3/4×1/2,据此可确定Ⅱ-5的基因型为AaXBXb,与Ⅱ-7(AaXBXb)的基因型完全相同;B正确;

C;根据Ⅱ-5和Ⅱ-6的基因型;可推出Ⅲ-8与Ⅱ-6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1/2)/(1-3/4×1/2)=2/5,C错误;

D、Ⅲ-9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和与Ⅱ-6(AaXbY)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结婚;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3×1/4)×1/4=5/24,D正确。

故选ABD。11、A:B:C【分析】【分析】

分析遗传图解:实验一中,亲本为抗冻和不抗冻,子代中雌性均抗冻,而雄性均不抗冻,说明与性别有关,基因A和a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二中,亲本为有茸毛和无茸毛,子代雌性均为无茸毛,雄性均为有茸毛,说明与性别有关,基因B和b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

AB、在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均为核基因的情况下,根据正反交结果不同,可判断A/a、B/b均位于X染色体;AB错误;

C、根据两组实验可判断A/a、B/b均位于X染色体上,若A/a位于XY同源区段,则实验一中亲本雄性为纯合抗冻个体,子代的雄性也应为抗冻个体,这与题意不符;若B/b位于XY同源区段;则实验二中亲本雄性为纯合无茸毛个体,子代的雄性也应为无茸毛个体,这与题意不符;故两对基因都不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C错误;

D、实验一的亲本为XAbY×XaBXaB,子一代雌性基因型为XaBXAb,实验二的亲本基因型为XAbXAb×XaBY,子一代雄性基因型为XAbY,让实验一的F1中雌性(XaBXAb)和实验二的F1中雄性(XAbY)杂交,只考虑A/a这对等位基因,则实验一的F1中雌性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AXa,实验二的F1中雄性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AY;二者杂交子代中抗冻∶不抗冻=3∶1,D正确。

故选ABC。12、A:C【分析】【分析】

由图可知;控制焦刚毛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紫眼和翅外展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

【详解】

A;白眼基因和焦刚毛基因是不同基因;两者的碱基序列或碱基数目不同,A正确;

B;白眼基因和紫眼基因不是等位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果蝇焦刚毛基因和翅外展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该果蝇减数分裂II中期的细胞中不一定有X染色体;即不一定含有白眼基因,D错误。

故选AC。13、A:B:C【分析】【分析】

猫叫综合征患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图1是一个猫叫综合征患者的家庭系谱图,由图1可知,Ⅲ1和Ⅲ3患有猫叫综合征,Ⅰ1、Ⅱ2、Ⅱ5仅表型正常;其他人不患病且表型正常。结合图2可知,甲是正常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乙是患者细胞中的染色体;丙是仅表型正常的细胞中的染色体,其5号染色体的片段转移到了8号染色体上。图3是图2中丙对应的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联会情况。

【详解】

A、据图2分析,Ⅲ1和Ⅲ3的5号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其上的基因也丢失,导致其上的基因数目减少,A正确;

B、据图2分析,I1、Ⅱ2、Ⅱ5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5号染色体的一条DNA发生断裂;然后错误连接到8号染色体的一条DNA上,B正确;

C、据图2分析,Ⅱ5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5号染色体的一条DNA发生断裂,然后错误连接到8号染色体的一条DNA上,Ⅱ5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前期;5号和8号两对同源染色体出现图3所示的联会现象,C正确;

D、若减数分裂I5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不考虑互换),Ⅱ5会形成①②;③④、①③、②④、①④、②③6种类型的卵细胞;D错误。

故选ABC。14、A:B:D【分析】【分析】

根据家系图:亲本正常,生有患病的儿子,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1为患者,基因型为aa,则其亲本基因型均为Aa,若为伴X隐性遗传,则Ⅲ-1基因型为XaY,其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若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Ⅲ-1基因型为XaYa,其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a。若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Ⅲ-1的父亲也应该患病,与题意不符,所以致病基因不可能只在Y染色体上。

【详解】

AB;由分析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存在常染色体、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以及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AB错误;

C、若Ⅲ-2也为该病患者,致病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Ⅲ-2的亲本基因型均为Aa,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其父亲应为患者,若致病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由于Ⅲ-1患病,基因型为XaYa,Ⅲ-2也患病,基因型为XaXa,所以其父亲基因型应为XaYa;也应该患病,与题意不符,C正确;

D;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有些遗传病是可以治疗的,如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D错误。

故选ABD。15、A:B【分析】【分析】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产前诊断;遗传咨询、禁止近亲婚配、提倡适龄生育。

【详解】

A;基因探针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待测基因结合;所以利用这两种探针能对甲、丙家系Ⅱ-2的CFTR基因进行产前诊断,A正确;

B、从乙家系成员的分子杂交结果可知,各个体内都只含能与探针1结合的Phe508正常的CFTR基因,所以乙家系成员CFTR蛋白的Phe508没有缺失;B正确;

C、丙家系的Ⅱ-1体内所含基因能与探针1和2结合,说明携带两个DNA序列不同的CFTR基因,一个是Phe508正常的CFTR基因,另一个是Phe508缺失的CFTR基因;C错误;

D、假设A/a为相关基因,丙家系的患病原因不是因为CFTR蛋白508位苯丙氨酸(Phe508)缺失;根据其父亲基因型为Aa,母亲基因型为AA,Ⅱ-2可能的基因型为AA:Aa=1:1,用这两种探针检测出两条带(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2,D错误。

故选AB。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自交黄色皱粒绿色圆粒9:3:3:1自由组合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无机环境18、略

【解析】①.原材料②.基因突变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⑤.基因突变⑥.染色体变异⑦.突变19、略

【解析】①.完整性②.独立性③.稳定形态结构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分化基因基因基因表达四、判断题(共1题,共4分)21、A【分析】【分析】

【详解】

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使染色体数目恢复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正确。五、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22、略

【分析】【分析】

根据“玉米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和B(b)这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当A和B都不存在时为高秆,其余为矮秆”可知,A-B-、aaB-、A-bb均表现矮杆,aabb表现高杆。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纯合高杆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矮杆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二者杂交的后代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故F1表现为矮杆。若F1自交后代高秆(aabb):矮秆为1:3,说明F1中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则亲本矮秆玉米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2)若对一株矮秆玉米测交,其后代高秆(aabb):矮秆为1:3,说明该株矮杆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则该玉米自交后代中高秆(aabb):矮秆(A-B-、aaB-、A-bb)为1:15,这些后代矮秆植株中只要不同时含有a和b的个体自交后代就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这样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共占矮杆植株中的7/15。

(3)三对等位基因若独立遗传,则每对等位基因可分别研究后代表现型种类,所以若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一株AaBbDd的玉米自交,其后代表现型为2×2=4种,比例为(3:1)×(1:15)=3:1:45:15,所以若一株AaBbDd的玉米自交;若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感病=3:1:45:15时,说明这三对基因都是独立遗传的。

(4)叶绿体中的DNA随卵细胞遗传给后代,属于母系遗传,故要得到抗寒抗病个体,需用表现型为抗寒感病的个体做母本,不抗寒抗病的做父本,两纯合个体杂交的后代为抗病的杂合子,再自交即可出现纯合的抗寒抗病个体,故纯合的抗寒抗病个体最早出现在F2代。

(5)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单倍体玉米一般不育的原因是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若要使其恢复可育性,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其作用原理是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育种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及识图分析能力。【解析】矮秆AAbb或aaBB1:157/15高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感病=3:1:45:15抗寒感病F2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23、略

【分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诱变剂浓度;处理时间,因变量是茎(芽)分生组织的变异数和成活数;其中诱变剂浓度为0的组是对照组,随着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成活数都在逐渐增加,且诱变剂浓度过高时成活数为0。

(1)诱导多倍体常用的诱变剂是秋水仙素;其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零浓度组为对照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山葡萄的成活率之间下降。

(3)在诱导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一株原种群中没有的,抗旱但不耐寒型的植株,说明最可能是诱变剂诱发了基因突变导致的。研究人员想利用此变异植株选育既抗旱又抗寒的新品种,最简单的办法是用抗旱不耐寒与抗寒不抗旱的品种杂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解析】秋水仙素在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数目变异对照处理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基因突变用抗旱不耐寒与抗寒不抗旱的品种杂交24、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家蚕斑纹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但是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和受精卵是可育的;控制家蚕体壁的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