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某烟花爆竹厂职业病危害现评报告(最终稿)讲解_第1页
2015某烟花爆竹厂职业病危害现评报告(最终稿)讲解_第2页
2015某烟花爆竹厂职业病危害现评报告(最终稿)讲解_第3页
2015某烟花爆竹厂职业病危害现评报告(最终稿)讲解_第4页
2015某烟花爆竹厂职业病危害现评报告(最终稿)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烟花爆竹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报告书编号×××-XP2015-××××××公司第1页共53页1总论×××烟花爆竹厂(以下简称该企业)始建于×××年,于×××年建成并投入正式生产,建成后生产规模为C级爆竹类产品共计产量为7.5万件/年。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7号令和《关于开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的通知》黔安监职安健函〔2014〕27号文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受×××烟花爆竹厂委托,对该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我公司评价小组于2015年10月09日~11日对该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提出书面整改建议。通过对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资料收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对现有措施控制效果评价等阶段编制本报告书。本次评价工作开展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按照《贵州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规范(试行)》的要求和方法进行评价。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烟花爆竹厂等有关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1.1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1.1.1评价目的1.1.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1.1.1.2明确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等。1.1.1.3为该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1.1.4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业卫生行政许可以及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1.2基本原则1.1.2.1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1.1.2.2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1.1.2.3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应在用人单位正常生产期间进行。1.1.2.4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1.2评价依据(1)法律、法规、规章(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年)第70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国发(1987)105号;(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8)《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7号令;(9)《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8号令;(10)《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9号令;(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1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1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14)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的通知》黔安监职安健函[2014]27号;(15)《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16)《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17)《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18)《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1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1.2.2规范、标准(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7)《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9)《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6884-2002;(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11)《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12)《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13)《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83-2000;(14)《贵州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规范(试行)》;(1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1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1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1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19)《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20)《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2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22)《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T225-2010;(23)《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24)《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4270-2015;。1.2.3基础依据(1)×××烟花爆竹厂2015年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2)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3)现场职业卫生检测资料。1.2.4其它依据1.2.3.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委托书》;1.2.3.2《×××烟花爆竹厂爆竹生产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江西省赣华安全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4月;1.2.3.3×××烟花爆竹厂提供的评价所需相关的资料;1.2.3.4×××公司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1.3评价范围主要以×××烟花爆竹厂建设内容为准,具体包括年产7.5万件爆竹生产线和辅助生产系统现有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1.4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该企业总体布局、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健康监护、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1.5评价单元根据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将该企业划分为卷筒生产、爆竹生产和辅助生产设施3个评价单元。1.6评价方法根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对该项目正常生产期间存在职业病危害暴露的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内容包括项目概况、生产运行情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等。职业卫生检测:内容包括对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等进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以企业提供近年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的职业病的发病、职业禁忌证等情况进行评价。检查表: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等,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对评价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与评价。1.7评价程序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工作程序执行(见图1-1)现状评价。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1.7.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现状评价工作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点等。1.7.2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病危害评价、提出措施建议、编制现状评价汇总表等工作。1.7.3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主要工作为分析、整理所得的资料、数据,并对其进行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措施,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其进行评审、修改。1.8质量控制所有评价工作按×××公司《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文件的规定执行(见图1-2)。评价过程使用的强制检定仪器均为计量认证合格仪器,非强制检定仪器均为自校合格的仪器,并在有效期内,参加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人员均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人员资质证书。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准备阶段1.收集有关资料(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资料)准备阶段1.收集有关资料(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资料)2.初步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3.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筛选重点评价项目拟订现状评价方案拟订现状评价方案质控审查*质控审查*确定现状评价方案确定现状评价方案实施阶段依据现状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实施阶段依据现状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1.职业卫生调查2.收集有关资料1.职业卫生调查2.收集有关资料3.职业卫生检测4.职业健康监护汇总、分析资料汇总、分析资料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明确问题和结论明确问题和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编制现状评价报告书编制现状评价报告书专家审查**专家审查**修改并提交正式报告修改并提交正式报告图1-1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业务受理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工程分析业务受理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工程分析合同评审合同评审签定评价合同签定评价合同工作方案编制、评审工作方案编制、评审基础条件确认基础条件确认现场检测现场检测数据处理样品采集样品测试数据处理样品采集样品测试检验报告检验报告资料分析处理资料分析处理评价报告编制评价报告编制内部审查、校对内部审查、校对专家评审专家评审修改完善修改完善签发签发持续改进意见存档发送报告持续改进意见存档发送报告图1-2质量控制程序示意图2用人单位概况企业名称:×××烟花爆竹厂企业性质:私营企业。生产规模:C级爆竹类产品7.5万件/年。企业总投资:1500万元。2.1企业概况×××烟花爆竹厂集C级爆竹类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私营企业。始建于2005年,于2007年建成并投入运行,主要生产爆竹类产品。该企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未按要求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初步设计阶段未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在建成投入试运行期间未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本次评价之前,亦未按要求进行每年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评价和现状评价。该企业自投入生产以来,各种生产设备、设施未发生重大改变,且运行正常,基本达到年产7.5万件C级爆竹类产品的生产规模。2.2企业建设地点及交通情况2.2.1企业建设地点该企业位于×××县×××镇×××村,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距县城约3公里,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企业交通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1)。2.2.2企业主要自然环境概况该企业周围多为荒坡,仅有少量坡耕地。企业大门东北部约50m处有一座混凝土搅拌站,北部为一家企业仓库。企业300范围内无学校、托幼机构、医院,企业周边只有少量住户。企业所在地不属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及历史文化保护地。不在生态敏感、脆弱区。该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6.8℃,年平均无霜期299天。年平均降雨量1100mm,年日照时数1296.9小时,主要灾害性天气是春旱、洪涝及冰雹。据×××县年平均各风向频率图得知,×××县当地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为东东南风。详见图2-1。图2-1×××县年平均各风向频率图2.3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2.3.1主要原辅材料该企业主要原料有高氯酸钾、铝银粉、硫磺、聚乙烯醇、插引、结鞭引、卷筒纸、油蜡纸、固引剂等。火药由高氯酸钾、铝银粉、硫磺粉混合而成。封口材料由砂石、氯化镁、氧化镁混合而成。生产所需的原料、辅料均外购。主要原辅材料及年用量见表2-1。表2-1主要原辅材料及年用量品名主要成分年用量(吨)物料形态储存方式物料来源备注高氯酸钾高氯酸钾34粉状仓库储存外购氧化剂铝银粉铝银粉20粉状仓库储存外购易燃物硫磺硫磺22粉状仓库储存外购易燃固体聚乙烯醇聚乙烯醇6.7粉状仓库储存外购粘合剂插引-350万米固体仓库储存外购易燃物结鞭引-180万米固体仓库储存外购易燃物卷筒纸-450固体仓库储存外购制桶油蜡纸-900件固体仓库储存外购结鞭包装固引剂-400粉状仓库储存自备封口2.3.2主要产品该企业主要生产C级爆竹类产品,共计产量为7.5万件/年。2.4企业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根据企业生产工艺特殊性,采用白天工作制,每天每班工作8h,年工作270d,并且在夏季气温高于32℃时,因安全因素即时停产。该企业职工总人数74人,其中生产人员64人,管理、技术及后勤人员10人,生产工人均为当地农民。该企业工种(岗位)设置、劳动定员、工作制度岗位工作职责见表2-3。表2-3该企业工种(岗位)设置、劳动定员单元工种/岗位劳动定员(人)性别工作制度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作业方式男女卷筒生产切纸工11白班负责切纸的工作定点作业卷筒工312白班负责卷筒机的操作定点作业捆筒工77白班负责捆筒工作定点作业切筒工22白班负责切筒机的操作定点作业空筒转运车工11白班负责空筒的转运工作定点作业爆竹生产制胶工11白班负责制胶工作定点作业晒砂工312白班负责晒砂及砂石的转运定点作业搅拌工11白班负责搅拌机喂料定点作业打底工22白班负责打底工作定点作业插引工1313白班负责插引机的操作定点作业配药装药工22白班负责配药装药工作定点作业结饼工44白班负责结饼工作定点作业装药转运车工22白班负责结饼的转运工作定点作业结鞭工1616白班负责结鞭工作定点作业鞭炮转运车工33白班负责鞭炮转运工作定点作业包装工33白班负责鞭炮打包装箱定点作业辅助生产机修工(兼职)白班负责厂区机械维护检修巡检作业库管员11白班负责厂区仓库管理定点作业管理、技术及后勤人员981白班负责厂区区管理、技术、安全巡视、后勤等工作巡检作业合计7427473总体布局3.1总体布局调查根据该企业生产品种、生产特性、建筑物功能和危险程度进行分区布置。主要由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及办公生活区组成,其中生产区划分为非危险品生产区﹙无药生产区﹚、危险品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划分为危险品总仓库区等,根据总平面布置图,各区域布置如下:无药生产区布置在厂区北部,位于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东东南上风侧的侧面。根据规范,无药生产区主要功能为储存无药材料,卷筒、制固引剂等无药操作,不能从事任何有药工序操作及有药成品或半成品的储存。危险品生产区布置爆竹生产线,位于厂区南部。依次布置有称料、配药、装药、药饼中转、机械插引、手工插引、插引中转、封口、封口中转、结鞭、包装等工房。危险品生产区位于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东东南上风侧的侧面。危险品总库区布置在危险品生产区的东部,位于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东东南的上风侧。布置有化工原材料库、成品库、引线库等库房。所有库房均与周边散户保持在规范中所要求的距离辅助生产区围绕主生产装置布置,主要有配电室机各生产区设立的独立操作人员更衣室等。办公生活区布置在厂区的东北部,位于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东东南上风侧的侧面。厂区大门西北部靠近公路。有简易公路通往厂区各生产车间,厂区道路自成体系,物流、人流顺畅。该企业建成投产以来总体布局未发生改变。总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2。3.2总体布局评价该企业总体布局紧凑合理、功能分区基本明确,工艺流畅,交通便捷。企业总体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和《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的要求。检查表评价见表3-1。表3-1总体布局检查表评价标准号项目检查依据、内容事实记录结论GBZ1-20105.2.1.1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等合理布局。该企业的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办公生活区功能分区明确,整体布局合理,并满足生产的要求。符合GBZ1-20105.2.1.2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包括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应符合GB-50187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该企业远离居民区建设,总平面布置,包括建(构)筑物现状、道路、卫生防护等符合GB50187要求。符合GBZ1-20105.2.1.3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原则应遵循: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该企业为一次整体规划,办公用房设置在非生产区,辅助生产用房与生产区相邻布置。符合GBZ1-20105.2.1.4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素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基本符合GBZ1-20105.2.1.5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一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应将车间按有无危害、危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浓度(强度)分开;在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宜设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经现场调查,在满足主体工程的需要前提下,产生粉尘的工序与产生粉尘较少的工序分开布置;产生噪声较大的生产区与噪声较低的生产区分开布置,设有卫生防护隔离带。符合GBZ1-20105.2.1.6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生产车间、设备应按照GBZ-158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经现场调查,该企业在产生粉尘、噪声的工作场所设置了职业病危害告知牌、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符合GBZ1-20105.2.2.2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经现场调查,该企业产生噪声较大的卷筒机等设备均布置在单层厂房内。符合GB50187-20125.1.6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经现场调查,该企业办公室做西朝东,自然采光、通风良好。符合GB50187-20125.1.7总平面布置应采取防止高温、有害气体、烟、雾、粉尘、强烈振动和高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危害的安全保障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的规定。经现场调查,总平面布置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的规定。符合GB50187-20125.2.3产生高温、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的生产设施,应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地势开阔、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段,并不应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布置形式。经现场调查,该企业产生粉尘的生产设施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西西南风上风侧的侧面,且利用自然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段。符合GB50187-20125.2.5产生高噪声的生产设施,总图宜符合下列要求:1宜相对集中布置在远离人员集中和有安静要求的场所;2产生高噪声的车间应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布置;3产生声生产设施的周围宜布置对噪声较不敏感、高大、朝向有利于隔声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堆场等;4产生高噪声的生产设施与相邻设施的防噪声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噪声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5厂区内各类地点及厂界处的噪声限制值和总平面布置中的噪声控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的有关规定。经现场调查,该企业产生高噪声的设备布置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且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分开布置。符合GB50187-20125.7.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布置,应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布置在便于行政办公、环境洁净、靠近主要人流出入口、与城镇和居住区联系方便的位置;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经现场调查,产生粉尘的生产设施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西西南风上风侧的侧面,该企业布置的办公、主要人流出入口、与城镇和居住区联系方便。符合4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4.1生产工艺流程及简述爆竹主要生产工序包括卷筒、捆筒、腰筒、切筒、打底、插引、装药、封口、结鞭、包装、质检等。其中配、装药采用手工和机械方式,以机械方式为主,插引为半机械方式,结鞭采用机械方式,包装采用手工和机械方式,以机械方式为主。其工艺流程见图4-1。插引打底腰筒、切筒捆筒装药卷筒插引打底腰筒、切筒捆筒装药卷筒装箱检验封装结鞭封口入库装箱检验封装结鞭封口入库图4-1爆竹生产工艺流程简图4.2主要生产设备及布局该企业将产生粉尘、噪声的工艺与其他工艺分开布置,生产设备主要布置在单层厂房内;转运车在厂区各车间之间移动;生产设备布局合理,工艺流畅。该企业主要设备见表4-1,主要生产设备、设施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3。表4-1主要生产设备及布局评价单元设备名称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数量(台)运行情况卷筒生产切纸机-1运行正常卷筒机-30运行正常捆筒机-4运行正常切筒机-2运行正常爆竹生产打底机-1运行正常装药结饼生产线-1条运行正常插引机-13运行正常特种运输车辆-6运行正常辅助生产空压机-1运行正常变压器50KVA运行正常4.3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评价根据生产工艺、节能、环保及劳动安全卫生的要求,该企业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前提下,将易产生粉尘、噪声职业危害的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分开布置,将高噪声设备(搅拌机、制筒机等)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且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布置,将易产生粉尘、噪音的设备均布置在半敞开式的工房内方便消音和散尘,该企业设备布局合理,工艺流畅、物流便捷,交通便利。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和《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的要求。检查表评价见表4-2。表4-2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检查表评价检查内容事实记录结论BZ1-20104.2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应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艺、技术、材料;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生产性噪声以及高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应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使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防止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经现场调查,该企业采用的爆竹生产线为国内较成熟的生产工艺。但仍有少数粉尘、噪声岗位超标。基本符合GBZ1-20105.3.4产生噪声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噪和减振措施。该企业产生噪声的厂房和设备(搅拌机、制筒机)采取基础减振等措施,空压机独立布置。符合GBZ1-20105.2.2.2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经现场调查,该企业产生高噪声的搅拌机、制筒机均独立布置。符合GB/T12801-20085.6.1应尽量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危险性较大的、重要的关键性生产设备,应由具备有效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制造和检验。经现场调查,该企业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符合GB/T12801-20085.6.5设备本身应具备必须的防护、净化、减振、消音、保险、联锁、信号、监测等可靠的安全、卫生装置。经现场调查,该企业在有结鞭机、制筒机的工房内安装了风扇,及消音设施。符合5建筑卫生学5.1建筑卫生学调查5.1.1建筑物结构该企业主要生产装置均采用半敞开式布置,自然通风排毒良好,有利于粉尘、噪声等的扩散。生产区工房为单层建筑,生产区工房和生活休息区均为砖混结构。5.1.2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项目所在地区属过渡采暖地区,不设集中采暖。配电室设置有通风降温口,办公室、生活用室冬季采用电热取暖,夏季采用自然通风或电风扇进行通风降温和空气调节。5.1.3采光、照明该企业办公室、生产区、生活用房均采光良好。由于生产工艺特殊要求,生产采取白天8小时工作制,夜间不生产,无须照明。5.2建筑卫生学评价该企业生产工房采取半敞开式结构布置,自然通风、散热、排毒良好;办公、生活用房均以自然通风、采光为主,能满足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其建筑卫生学评价见表5-1。表5-1建筑卫生学检查表评价检查依据检查内容事实记录结论GBZ1-20105.3.1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该企业办公用房坐西朝东,职工宿舍坐东朝西,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良好,建筑高度符合要求。符合GBZ1-20105.3.5车间办公室宜靠近厂房布置,但不宜与处理危险、有毒物质的场所相邻。应满足采光、照明、通风、隔声等要求。该企业生产办公室远离生产区布置,且与易产生粉尘、噪音的加工场所分开布置,自然通风、采光良好。符合检查依据检查内容事实记录结论GBZ1-20106.2.2.1凡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的月份≥3个月的地区应设集中采暖设施,<2个月的地区应设局部采暖设施。当工作地点不固定,需要持续低温作业时,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取暖室。该企业办公室、休息室、宿舍已设置有燃煤炉、电暖炉等冬季取暖设备。符合GBZ1-20106.2.2.4工业建筑采暖的设置、采暖方式的选择应按照GB50019,根据建筑物规模、所在地区气象条件、能源状况、能源及环保政策等要求,采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GBZ1-20106.5.1工作场所采光设计按GB/T50033执行。该企业办公、生活用房均设置有门、窗保证室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与通风。符合GBZ1-20106.5.2工作场所照明设计按GB50034执行。该企业仅白天生产,无夜间作业。符合GBZ1-20106.5.4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的符合现行节能标准的灯具。该企业多采用新型节能灯照明。符合6职业病危害因素6.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6.1.1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工程分析,结合设备、工艺特点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析,该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下:6.1.1.1生产性粉尘:石灰石粉尘、其它粉尘(混合粉尘如高氯酸钾、聚乙烯醇、硫磺等)、电焊烟尘。6.1.1.2化学因素: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等。6.1.1.3物理因素:噪声、夏季高温、紫外线、电焊弧光等。主要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及分布见表6-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示意图详见附图4。6.1.2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该企业插引工、捆筒工、结鞭工长时间处于坐姿作业,如座椅等不符合人机工效学的设计原理,可能使作业人员发生背痛、和颈肩腕综合症等不良影响。6.1.3主要检测评价因子的确定6.1.3.1该企业机修电焊工,仅进行设备的简单维修,且多在室外作业,自然通风良好,电焊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接触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紫外线的时间较短,正常生产期间无电焊作业,故未对电焊作业过程产生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紫外线进行检测与评价。6.1.3.2该企业在生产过程、包装过程及运输过程中均存在着少量化学有毒物质的危害,但该企业多数建筑为半敞开式布置,通风较好,能有效的促使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扩散,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危害;每天使用量较小,且目前暂无高氯酸钾、聚乙烯醇、硫磺等化学有害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标准,故本次未对可能造成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因素(高氯酸钾、聚乙烯醇、硫磺等)进行检测与评价。表6-1主要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及分布评价单元工种/岗位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及分布作业场所(活动范围)接触危害因素人数日接触时间(h)接触频次接触方式卷筒生产切纸工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卷筒机的运转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切纸机的运转过程接触。卷筒车间→休息室16每天6h定点卷筒工1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卷筒机的运转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卷筒机的运转过程接触。卷筒车间→休息室36每天6h定点卷筒工2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卷筒机的运转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卷筒机的运转过程接触。卷筒车间→休息室6每天6h定点捆筒工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卷筒机的运转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捆筒机的运转过程接触。卷筒车间→休息室76每天6h定点切筒工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卷筒机的运转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切筒机的运转过程接触。卷筒车间→休息室26每天6h定点空筒转运车工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空筒转运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转运车的运转过程接触。驾驶室→休息室16每天6h定点爆竹生产晒砂工石灰石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晒砂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搅拌机的运转过程接触。晒砂场→休息室36每天6h定点搅拌工石灰石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晒砂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搅拌机的运转过程接触。搅拌机旁→休息室16每天6h定点打底工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打底机的运转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打底机的运转过程接触。打底区域→休息室26每天6h定点插引工1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插引机的运转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插引机的运转过程接触。插引车间→休息室136每天6h定点插引工2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插引机的运转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插引机的运转过程接触。插引车间→休息室6每天6h定点插引工3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插引机的运转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插引机的运转过程接触。插引车间→休息室6每天6h定点配药装药工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配药装药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配药机的运转过程接触。配药区域→休息室24每天4h定点结饼工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结饼机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结饼机的运转过程接触。结饼区域→休息室46每天6h定点爆竹生产装药转运车工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空筒转运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转运车的运转过程接触。驾驶室→休息室26每天6h定点结鞭工1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结鞭机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结鞭机的运转过程接触。结鞭车间→休息室166每天6h定点结鞭工2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结鞭机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结鞭机的运转过程接触。结鞭车间→休息室6每天6h定点结鞭工3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结鞭机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结鞭机的运转过程接触。结鞭车间→休息室6每天6h定点鞭炮转运车工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鞭炮转运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转运车的运转过程接触。驾驶室→休息室36每天6h定点包装工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鞭炮打包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转运车的运转过程接触。包装车间→休息室36每天6h定点辅助生产库管员其他粉尘、噪声1、粉尘来源于成品装车过程接触;2、噪声来源于成品装车过程接触。包装车间→休息室12每天2h定点兼职机修工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紫外线和以上各工种/岗位存在的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1.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紫外线来源于机修使用含锰焊条的电焊作业过程接触;2.以上各工种/岗位存在的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于以上各工种/岗位的所有生产、巡视环节接触。机修区→休息室-不定时-巡检辅助及管理人员矿区→休息室6.1.3.3夏季高温主要来源于夏季伏天高温作业过程,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夏季气温高于32℃时,因安全因素即时停产,故此次未对夏季高温进行检测与评价。因此,本次检测与评价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石灰石粉尘、其他粉尘以、噪声。6.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6.2.1生产性粉尘(石灰石粉尘、其他粉尘)石灰石粉尘、其他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它尘肺。职业禁忌证有:(1)活动性肺结核病;(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间质性肺病;(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生产性粉尘是爆竹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在打泥、装卸、凉晒、卷筒与其他打底料、固引剂混合搅拌、中转运输、加料、固引收盘、结鞭等的所有操作巡视过程均产生粉尘。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粉尘可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病变,导致其它尘肺或矽肺的发生。6.2.2电焊烟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职业禁忌证有:(1)活动性肺结核病;(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间质性肺病;(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使用含锰焊条进行电焊作业时,长期接触电焊烟尘,有可能导致电焊工尘肺。电焊工尘肺是指由于长期吸人超过规定浓度的电焊烟尘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疾病。电焊工尘肺在过去被称为“铁末沉着症”。目前认为是由于长期吸入超过允许浓度的以氧化铁为主,并有无定型二氧化硅、硅酸盐、锰、铁、铬以及臭氧、氮氧化物等的混合烟尘和有毒气体,并在肺组织中长期作用所致的混合性尘肺。电焊工尘肺的发病一般比较缓慢,多在接触电焊接烟尘后10年,有的长达15~20年以上。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有气短、咳嗽、咯痰、胸闷和胸痛。6.2.3噪声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性爆震聋、职业性噪声聋。上岗前的职业禁忌证有:(1)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2)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双耳平均听阀≥40dB;(3)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dB。在岗期间的职业禁忌证有:(1)除噪声外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1000、2000Hz中的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大于25dB;(2)任一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dB;(3)噪声敏感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银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dB,但噪声作业1年之内,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中任一耳,任一频率听阈≥65dB)。噪声强度大小、频率高低、频谱宽窄、脉冲与持续性噪声、连续接触与间断接触等对机体的健康影响不尽相同。噪声的强度大、频率高、连续接触时间长,其危害大;持续性噪声比间断性噪声、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窄频带比宽频带的危害要大。生产性噪声可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正常生理功能以至发生病理改变。长期接触限值外的噪声,可引起听觉适应性降低,听觉疲劳、听力损失或听力损伤或职业性爆震聋以及职业性噪声聋等。6.2.4硫磺粉硫磺外观为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因其在肠内部分转化为硫化氢而被吸收,故大量口服可导致硫化氢中毒。本品可引起眼结膜炎、皮肤湿疹。对皮肤有弱刺激性。生产中长期吸入硫磺粉尘一般无明显毒性作用。6.2.5高氯酸钾白色粉末或无色结晶,有强烈刺激性。高浓度接触,严重损害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及皮肤。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气短、喉炎、头痛、恶心和呕吐等。6.2.6紫外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职业禁忌证有:(1)活动性角膜疾病;(2)白内障;(3)面、手背和前臂等暴露部位严重的皮肤病;(4)白化病。紫外线是指波长1OO~400纳米的电磁波,太阳是极强的紫外线辐射源,适量的紫外线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接触过量的紫外线会对机体产生危害。特别是在电焊、气焊作业中会产生大量的紫外线,对焊工的眼睛造成损害;轻者,感觉眼部不适或眼部有异物感;重者出现双眼剧痛、有烧灼感、高度畏光、流泪、眼痉挛等症状。长期接触电焊等紫外线可导致眼睛结膜和角膜发炎,即电光性眼炎。6.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6.3.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6.3.1.1评价引用职业卫生标准及职业接触限值6.3.1.1.1粉尘评价依据、职业接触限值及计算方法(1)粉尘评价依据及职业接触限值粉尘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标准执行。与该企业有关的粉尘职业接触限值见表6-2。表6-2粉尘职业接触限值(mg/m3)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PC-TWA[1]超限倍数[2]总尘呼尘矽尘(游离SiO2含量>80%)0.50.22矽尘(50%<游离SiO2含量≤80%)0.70.32矽尘(10%≤游离SiO2含量<50%)10.72石灰石粉尘842注:[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2]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2)粉尘浓度(C-TWA)和超限倍数计算方法本次检测采用短时间(15min)定点采样,3天实测值取其最大值,计算其岗位(或工种)的(C-TWA);采用短时间(15min)定点采样中的最高浓度,计算其岗位或工种的超限倍数。粉尘浓度(C-TWA)和超限倍数计算公式如下:TWA=C1T1+C2T2+…+CnTn/8(1)式中:TWA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C1、C2、Cn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T1、T2、Tn劳动者在相应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h;8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超限倍数=短时间最高浓度/PC-TWA(2)6.3.1.1.2噪声评价依据、职业接触限值及计算方法(1)噪声评价依据及职业接触限值噪声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标准执行,按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见表6-3。表6-3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时间接触限值dB(A)备注5d/w,=8h/d85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5d/w,≠8h/d85计算8h等效声级≠5d/w85计算40h等效声级按照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的“注意事项”中,按照接触时间减半噪声接触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归于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h的工作场所,也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和测量或计算的等效声级),工作场所噪声等效声级参考接触限值见表6-4。表6-4工作场所噪声等效声级接触限值日接触时间(h)接触限值[dB(A)]8854882911940.597(2)噪声强度计算方法该企业按稳态噪声进行定点检测,本次检测采用3天实测值取其最大值,计算其岗位(或工种)的等效声级。计算公式如下:①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按声级相近的原则把一天的工作时间分为n个时间段,用积分声级计测量每个时间段的等效声级,按照公式(1)计算全天的等效声级:……………(1)式中:--表示全天的等效声级--表示时间段Ti内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T--表示这些时间段的总时间,h;Ti--表示i时间段的时间,h;n--表示总的时间段的个数。②一天8h等效声级(LEX,8h)的计算根据等能量原理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工作8h的等效声级,按公式(2)计算:……………(2)式中:――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工作8h的等效声级,;Te――实际工作日的工作时间,h;LAeq,Te――实际工作日的等效声级,;T0――标准工作日时间,8h。③每周40h的等效声级的计算通过LEX,8h计算规格化每周工作5天(40h)接触的噪声强度的等效连续A计权声级用公式(3):dB(A)…(3)式中:LEX,W――是指每周平均接触值,;――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工作8h的等效声级,;n――是指每周实际工作天数,d。6.3.1.2检测项目该企业检测的主要项目有石灰石粉尘、其他粉尘以及这些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噪声等。6.3.1.3检测对象及采样依据(1)检测对象根据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际接触情况确定检测对象。见表6-5表6-5检测工种、岗位及检测项目评价单元检测工种检测岗位检测项目卷筒生产切纸工切纸机旁其他粉尘、噪声卷筒工卷筒机旁其他粉尘、噪声捆筒工捆筒机旁其他粉尘、噪声切筒工切筒机旁其他粉尘、噪声空筒转运车工驾驶室其他粉尘、噪声爆竹生产晒砂工晒砂场石灰粉尘、噪声搅拌工搅拌机旁石灰粉尘、噪声打底工打底机旁其他粉尘、噪声插引工插引机旁其他粉尘、噪声配药装药工配药机旁其他粉尘、噪声结饼工结饼机旁其他粉尘、噪声装药转运车工驾驶室其他粉尘、噪声结鞭工结鞭机旁其他粉尘、噪声鞭炮转运车工驾驶室其他粉尘、噪声包装工包装车间其他粉尘、噪声辅助生产库管员成品仓库其他粉尘、噪声(2)检测及采样依据粉尘测量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标准执行。噪声测量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标准执行。检测及采样方法见表6-6。表6-6检测方法检测项目采样仪器采样方式分析方法生产性粉尘(定点)IFC-2防爆型粉尘采样仪定点滤膜称量法,GBZ/T192.1-2007生产性粉尘(定点)TFC-30S双路粉尘采样器定点滤膜称量法,GBZ/T192.1-2007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呼吸带沉降尘定点焦磷酸法,GBZ/T192.4-2007噪声个体噪声剂量计HS5628B定点6.3.1.4检测点设置原则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的要求,结合该企业生产工艺、岗位劳动者人数及作业方式布置采样点。现场检测点布置示意图详见附图5。6.3.1.5采样方式经现场调查,根据该企业劳动者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内容相对固定,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岗位或工种采用定点采样进行检测。6.3.1.6×××公司于2015年10月9日~11日连续3天对该企业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和资料收集工作。(3)采样点次数布置按照该企业生产工艺,结合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岗位设置,以及现场调查的劳动者岗位职业活动范围的实际情况进行采样监测点数布置。6.3.1.7检测条件(1)检测气象条件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采样。现场采样气象见表6-7。表6-7采样气象条件采样日期气压(kpa)温度(℃)湿度(Rh%)2015-10-0995.421.353.72015-10-1095.325.354.52015-10-1195.324.355.16.3.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6.3.2.1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超标原因分析工作场所粉尘检测结果①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测定结果,详见表6-8。表6-8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测定结果检测项目采样地点游离SiO2含量(%)粉尘性质沉积尘搅拌机旁5.03石灰石粉尘沉积尘结鞭车间7.66其他粉尘②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对接触粉尘的21个岗位进行总粉尘(共66个样品)浓度测定,结果打底工总粉尘浓度﹙C-TWA﹚和超限倍数均超标,结饼工总粉尘浓度(C-TWA)超标。其余岗位总尘浓度的﹙C-TWA﹚和超限倍数均符合职业接触标准的要求。对接触粉尘的2个岗位进行呼吸性粉尘(共9个样品)浓度测定,结果这2个岗位的呼吸性粉尘浓度﹙C-TWA﹚和超限倍数均符合职业接触标准的要求。③超标原因分析打底工岗位超标是由于,一是该企业生产工艺要求特殊,不能采用湿式作业,且未在该岗位所在工房安装抽风除尘设施;二是工人必须近距离作业,无法避免直接接触粉尘,从而导致该岗位工人接触粉尘浓度超标。结饼工岗位超标是由于一是该企业生产工艺要求特殊,不能采用湿式作业,虽然在该岗位所在工房安装抽风除尘设施,但除尘效果不佳;二是工人必须近距离作业,无法避免直接接触粉尘,导致该岗位工人接触粉尘浓度超标。分别详见表6-9、表6-10。×××烟花爆竹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报告书编号ZYZT-XP2015-050×××公司第30页共53页表6-9总粉尘浓度检测结果(mg/m3)评价单元工种/岗位粉尘性质采样点总粉尘浓度超限倍数实测值暴露时间C-TWA评价结论短时间最高浓度超限倍数超限标准评价结论卷筒生产切纸工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2.648合格3.170.402合格切纸机旁3.173.153.136h卷筒工1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2.478合格2.950.372合格卷筒机旁12.952.942.916h卷筒工2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2.458合格2.920.372合格捆筒机旁22.922.872.846h捆筒工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2.408合格2.850.362合格捆筒机旁2.852.802.776h切筒工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2.568合格3.060.382合格切筒机旁3.063.012.986h空筒转运车工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2.028合格2.350.292合格驾驶室2.352.292.346h爆竹生产晒砂工石灰石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3.498合格4.310.542合格晒砂场4.314.304.286h搅拌工石灰石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4.088合格5.090.642合格搅拌机旁5.095.095.076h打底工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12.548超标16.372.052超标打底机旁16.3716.3416.336h插引工1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2.448合格2.910.362合格插引机旁12.742.722.916h插引工2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2.268合格2.670.332合格插引机旁22.672.652.626h插引工3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2.298合格2.700.342合格插引机旁32.702.692.666h爆竹生产配药装药工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4h3.808合格6.550.822合格配药机旁6.556.496.554h结饼工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11.778超标15.341.922合格结饼机旁15.3415.2715.256h装药转运车工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1.938合格2.220.282合格驾驶室2.212.222.166h结鞭工1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2.238合格2.620.332合格结鞭机旁12.602.622.526h结鞭工2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2.138合格2.490.312合格结鞭机旁22.492.442.486h结鞭工3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2.168合格2.530.322合格结鞭机旁32.532.512.526h鞭炮转运车工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1.908合格2.190.272合格驾驶室2.172.192.096h包装工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2h1.618合格1.800.232合格包装车间1.781.761.806h辅助生产库管员其他粉尘休息室1.031.001.046h1.818合格2.060.262合格成品仓库2.062.012.052h表6-10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结果(mg/m3)评价单元工种/岗位粉尘性质采样点呼吸性粉尘浓度超限倍数连续3天实测值暴露时间C-TWA评价结论短时间最高浓度超限倍数超限标准评价结论爆竹生产晒砂工石灰石粉尘休息室0.460.430.402h1.644合格2.030.512合格晒砂场2.032.011.946h搅拌工石灰石粉尘休息室0.460.430.402h1.854合格2.310.582合格搅拌机旁2.312.262.276h合格×××烟花爆竹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报告书编号×ZYZT××-XP2015-×050×××××公司第32页共54页(2)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及超标原因分析①噪声强度检测结果接触噪声强度超标,其余17个工种接触噪声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标准的要求。详见表6-11。表6-11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单位:dB(A))部门工种/岗位检测地点连续等效A声级LEX,8h接触限值结论卷筒生产切纸工切纸机旁684.683.882.983.4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卷筒工1卷筒机旁1693.992.893.192.785超标休息室265.363.864.7卷筒工2卷筒机旁2694.292.893.893.085超标休息室265.363.864.7捆筒工捆筒机旁682.180.981.180.9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切筒工切筒机旁686.885.486.185.685超标休息室265.363.864.7空筒转运车工驾驶室678.478.177.977.2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爆竹生产晒砂工晒砂场672.671.872.171.6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搅拌工搅拌机旁684.383.682.883.1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打底工打底机旁676.075.475.374.9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插引工1插引机旁1673.473.172.872.4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插引工2插引机旁2674.274.173.873.1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插引工3插引机旁3675.574.975.174.4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配药装药工配药机旁476.776.376.174.085合格休息室465.363.864.7结饼工结饼机旁691.790.691.390.585超标休息室265.363.864.7装药转运车工驾驶室672.872.572.671.8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结鞭工1结鞭机旁1683.882.783.382.6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结鞭工2结鞭机旁2681.480.981.280.2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结鞭工3结鞭机旁3684.283.884.083.0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部门工种/岗位检测地点连续等效A声级LEX,8h接触限值结论爆竹生产鞭炮转运车工驾驶室674.374.273.673.2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包装工包装车间671.170.870.770.285合格休息室265.363.864.7辅助生产库管员成品仓库268.868.568.468.285合格休息室665.363.864.7②超标原因分析由于本企业在工艺设备选型时就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并相应地采取减振基础,以消除振动产生的噪声,从源头上控制了高强度噪声的产生。从检测结果来看,大部分操作工人接触的噪声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说明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企业采取的噪声防护措施发挥了较好的防护作用。卷筒工1、卷筒工2、切筒工接触的噪声强度超标首先是由于使用的卷筒机、切饼机等本身为高噪音设备;二是由于这些设备之间距离较近,产生噪声叠加;三是操作人员接触噪声的时间(均在6h以上)较长,从而导致噪声强度超标。结饼工接触的噪声强度超标首先是由于使用的装药结饼生产线、抽风机、空压机等本身为高噪音设备;二是由于这些设备之间距离较近,产生噪声叠加;三是操作人员接触噪声的时间(均在6h以上)较长,从而导致噪声强度超标。6.3.2.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1)历年来的检测结果分析因该企业于2005月建成投入生产运行,在本次评价之前,未进行任何检测评价。(2)本次检测结果分析评价①粉尘本次检测结果打底工、结饼工岗位接触粉尘浓度均超标。主要因为该企业生产工艺要求特殊,不能采用湿式作业,且未在该岗位所在工房安装抽风除尘设施(结饼工岗位虽然安装了抽风除尘设施,但除尘效果不佳);二是工人必须近距离作业,无法避免直接接触粉尘②噪声本次检测结果卷筒工1、卷筒工2、切筒工、结饼工接触噪声强度均超标。主要因为该企业本身为高噪声的设备(卷筒机、切筒机、装药结饼生产线)较多,距离较近相互产生噪声叠加,虽然部分设备采取了基础减振降噪措施,但降噪效果较差。因此,该企业以上岗位生产性噪声控制效果较差。综上所述,该企业大多数工作场所的粉尘、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较好控制。但仍有打底工、结饼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未得到控制,卷筒工1、卷筒工2、切饼工、结饼工工作场所的噪声强度未能得到控制。7职业病防护设施7.1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情况经现场调查,该企业现在配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详见表7-1。表7-1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情况评价单元防护设施名称技术参数数量设置位置现场核查及运行情况卷筒生产抽风机-5台卷筒车间未接线通电水管PVC管1根卷筒车间旁设施完好,开启能运行正常温湿度计-1卷筒车间设施完好,运行正常爆竹生产水管PVC管1个打底区域旁设施完好,开启能运行正常PVC管1根装药结饼生产线设施完好,开启能运行正常温湿度计-打底区域旁设施完好,运行正常4插引车间内设施完好,运行正常12结鞭车间内设施完好,运行正常1装药结饼生产线设施完好,运行正常遮阳棚-1个制固引剂区域设施完好,能遮阳7.1.1防尘措施及运行情况该企业在生产线每个工房安装有温湿度计,如气温超过32℃,即刻停止生产,以保证安全。工房采用半敞开式结构,通风良好。产生粉尘较大的打底区域和装药结饼生产线均安装有一个水龙头,下班时对厂房进行清扫、冲洗。每个结鞭机房均设置有简易的通风除尘设施,在结饼生产线的结饼机旁设置有抽风机,对车间进行通风除尘。但是由于该企业生产工艺要求特殊,不能采用湿式作业,导致打底工、结饼工岗位粉尘浓度超标。7.1.2防噪措施及运行情况生产性噪声较大的设备如切纸机、卷筒机、打底机、装药结饼生产线均为单层厂房布置并部分设备设置基础减振。但企业本身为高噪声的设备(卷筒机、切筒机、装药结饼生产线)较多,距离较近相互产生噪声叠加,虽然部分设备采取了基础减振降噪措施,但降噪效果较差。因此,该企业以上岗位生产性噪声控制效果较差。7.2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情况经现场调查及查阅资料,该企业制订有《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配备有兼职维修人员对所有防护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检修,建立有设施、设备维护、检修记录。7.3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7.3.1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维护、检修符合性评价该企业在生产线每个工房安装有温湿度计,如气温超过32℃,即刻停止生产,以保证安全。工房采用半敞开式结构,通风良好。产生粉尘较大的打底区域和装药结饼生产线均安装有一个水龙头,下班时对厂房进行清扫、冲洗。每个结鞭机房均设置有简易的通风除尘设施,在结饼生产线的结饼机旁设置有抽风机,对车间进行通风除尘,噪声较大的设备设置在单层厂房内。但是由于该企业生产工艺要求特殊,不能采用湿式作业,使打底工、结饼工岗位粉尘浓度控制效果较差;高噪声设备多,且布置较集中,导致一些岗位工作场所噪声较大。综上所述,该企业现有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不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7.3.2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评价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除打底工、结饼工岗位总粉尘浓度和卷筒工1、卷筒工2、切筒工、结饼工接触噪声强度均超标外,其余检测工种和检测项目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因此,该企业在采取了防尘、防噪声等部分相应防护措施以后,使大多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较好控制,现有防护设施基本有效。但打底区域和结饼区域部分防护设施设置不到位,而导致打底工和结饼工岗位粉尘控制效果较差;在噪声控制方面,因企业使用的高噪声设备较多,企业虽设置有部分基础减振,但控制效果仍然不理想,使部分岗位噪声未能得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查表评价见表7-2。表7-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查表评价检查依据检查内容事实记录结论GBZ1-20106.1.1.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它通风、除尘方式。由于该企业生产工艺要求特殊,不能采用湿式作业。只在部分工房安装了风扇用以通风、除尘。不符合GBZ1-20106.1.4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该企业易产生粉尘的打底工房、筑底工房布置在自然通风的下风侧。符合GBZ1-20106.1.5.1通风、除尘、排毒设计应遵循相应的防尘、防毒技术规范和规程的要求。该企业除尘设计基本按相关要求进行设计设置。符合GBZ1-20106.3.1.2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该企业产生高噪声的卷筒机、切筒机等与办公生活区分开设置。符合GBZ1-20106.3.1.3工业企业设计中的设备选择,宜选用噪声较低的设备。该企业已选用市面上最先进的高效低噪声设备。符合GBZ1-20106.3.1.4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该企业将易产生高噪声的生产区集中在一起、工房均采用半敞开式结构利于消声。符合8职业健康监护8.1职业健康监护情况8.1.1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情况8.1.1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情况该企业委托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负责该企业的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企业已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并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8.1.2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表8-1职业健康体检情况调查表类别体检时间体检单位及资质编号危害因素检查项目体检人数体检率(%)符合情况上岗前未体检--不符合在岗期间2015年3月18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黔卫职检字(2010)第051号粉尘一般症状检查(一般情况、内科、外科、五官、神经系统)、胸部X射线、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乙肝两对半、肝功能、HIV筛查)、B超(腹部)、心电图、心脏彩色B超2031不符合离岗时暂时无职工离岗--符合经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初步筛查,在岗期间体检未发现粉尘类疑似职业病及禁忌证。8.2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该企业制订有相应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并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委托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组织接触粉尘共计20人(体检率31%)进行职业健康在岗期间检查。接触粉尘检查项目、检查周期符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要求,但未安排接触噪声的劳动者进行噪声的体检以及体检人数不符合要求。综上所述,该企业职业健康监护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49号令等的规定。9个人防护用品9.1个人防护用品配置情况调查该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主要存在粉尘和噪声污染。经现场调查及查阅资料,该企业按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和《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等相关要求,企业给生产工人均发放防护手套,其余个体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情况见表9-1。表9-1防护用品种类及LA标识情况单元工种防护用品种类规格/型号配发数量“LA”标识符合情况卷筒生产切纸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卷筒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捆筒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切筒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空筒转运车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爆竹生产制胶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晒砂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搅拌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打底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插引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配药装药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结饼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装药转运车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结鞭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鞭炮转运车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滤棉3M37011个/3天-符合包装工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3M32001个/1月07-31-202005符合9.2个人防护用品评价现场调查该企业已发放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有“LA”标志编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滤棉符合防尘要求,布手套符合标准要求。企业发放的劳保用品实行定期发放,已损坏的劳保用品实行以旧换新,并建立有个体防护用品发放台账。但未给接触噪声的劳动者配发防噪声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综上所述,该企业个人防护用品配发不符合《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国家相关监管要求《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和《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等相关要求。10辅助用室10.1辅助用室调查经现场调查,该企业共有生产与管理及后勤人员74人,设置有职工宿舍12间、餐厅2间、厨房1间,厕所共四间,分别位于厂区北部宿舍旁(男女各2个蹲位)、中部水塘边(男女各3个蹲位)、东北部结鞭区域旁(男女各2个蹲位)、厂区西南部插引区域旁(男女各2个蹲位),以及浴室2间(男女各1间,共2个喷头)等设施。10.2辅助用室评价该企业在爆竹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作业,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规定,将该企业车间卫生特征等级确定为3级。已有辅助卫生用室基本能满足该企业的需要。辅助用室检查表评价见表10-1。表10-1辅助卫生用室检查表评价检查依据检查内容事实记录结论GBZ1-20107.1.1应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设置辅助用室,包括车间卫生用室(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以及在特殊作业、工种或岗位设置的洗衣室)、生活室(休息室、就餐场所、厕所)、妇女卫生室,并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要求。该企业设置有职工宿舍12间、食堂1间、餐厅2间,另设置有4间厕所等生活设施。符合GBZ1-20107.1.2辅助用室应避开有害物质、病原体、高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内部构造应易于清扫,卫生设备便于使用。该企业辅助用室与产生粉尘、噪声的工作场所分开设置,对建筑物内部构造进行了设计。符合GBZ1-20107.1.3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一般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进行设计。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车间劳动者实际总数计算。该企业在生产区设置有厕所4间、浴室2间(男女浴室喷头各1个)。符合GBZ1-20107.3.1生活用室的配置应与产生有害物质或有特殊要求的车间隔开,应尽量布置在生产劳动者相对集中、自然采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该企业生活用室(职工宿舍、就餐场所)与工业场地分开布置,自然采光、通风良好。符合GBZ1-20107.3.4厕所不宜距工作地点过远,并应有排臭、防蝇措施。车间内的厕所,一般应为水冲式,同时应设洗手池、洗污池。寒冷地区宜设在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