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组织贴扎技术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苏晓雪第一节概述一、定义软组织贴扎是一种将特制的胶布粘贴于体表,以达到保护肌肉骨胳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二、分类白贴贴布
麦克康耐尓贴扎肌内效贴传统白贴(白贴贴布)
WhiteAthleticTape狭义的白贴即白色运动贴布,以硬性胶布为主该贴布无弹性,固定效果佳,贴扎目的是固定关节及限制软组织活动,减少炎性渗出、减轻疼痛,使软组织在稳定的状况下进行修复。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麦克康耐尔贴扎(McConnellTaping)未贴扎前贴好贴布的膝关节髌骨在正常位置上髌骨不对线
由澳洲物理治疗师所研发目的:矫正关节力线、减轻发炎组织的压力、主要应用在膝部问题上材料为硬贴布、弹性不佳,但高附着特性,易过敏临床在膝关节疾患中应用较多,如:脂肪垫综合症膑腱炎股四头肌乏力股骨内旋骼胫束综合症肌内效贴(筋内效)
发明者︰日本加濑建造(KensoKase,D.C.)脊医博士1973年开始应用,开始系列研究,并于1980开始发表相关论文1982年发明肌内效贴布最初是在日本的康复医院内应用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得到国际的认可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应用日本KT学会成立于1984年美国KT学会成立于1997年香港肌内效贴布疗法学会成立于2005年国际KT学会成立于2007年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1、组织结构三层:一层是防水弹力棉织布
二层是亚克力胶三层是保护胶水的背亲纸(离型材料)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2、生理效应缓解疼痛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2、生理效应改善循环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2、生理效应增加淋巴管回流,减轻水肿。贴布走向筋膜走向肌肉力量动作向量贴布回缩方向贴布回缩方向肌肉收缩方向肌肉收缩方向贴扎方向:肌肉起点到止点贴扎方向:肌肉止点到起点支持还是抑制,就是用最终力的方向来决定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2、生理效应支持和放松软组织,调整肌张力。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2、生理效应提供皮肤感觉器的刺激,调整姿势,训练软组织。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2、生理效应促进愈合调整关节的位置保护固定肌肉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3、基本物理特性弹力:贴布被拉伸后本身具有的弹性回缩力,即向心力。张力:离当受到外力作用时,贴布本身具备的延展性,即离心力。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3、基本物理特性切力:贴布单位面积上的横向力量,可以水平牵动皮肤皱褶走向。黏着力:贴布的黏胶附着在皮肤的力量。粘胶太粘~过敏性增加缺乏橫向力量稳定性越明显较高粘胶不粘~不易拉起皮皮肤稳定性较差粘胶过期~容易产生残胶或过敏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3、肌贴力学应力:软组织受到贴布的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对抗力或软组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来自贴布的垂直力量。四、专有名词和术语锚:是指贴扎起端,为最先贴扎端、固定端。尾:是指远离固定端向外延伸的一端。延展方向:是指锚固定后,尾端继续延展贴扎的方向。回缩方向:是指贴布“尾”向“锚”弹性回缩的方向。圆点表示“锚”,白色箭头表示贴扎延展方向,黑色箭头表示贴扎完毕后贴布回缩方向四、专有名词和术语自然拉力小于10%的拉力淋巴贴布0-10%肌肉贴布7-10%中度拉力20-30%的拉力筋膜矫正10-20%软组织支持20-30%瘢痕塑形30%最大拉力大于30%的拉力关节矫正大于30%颜色五、基本贴扎技术I形支持和放松肌肉。痛点提位,镇痛作用。最大保护固定,如软组织受伤。Y形调整肌肉张力,促进循环代谢。适合放松紧绷肿胀肌肉X形可促进固定端位置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有效达到止痛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痛点提高贴布。丰胸贴也常采用X形。五、基本贴扎技术爪形将组织间液导引进最近的淋巴结,来改善组织液滞留的情况,促进淋巴液和血液循环。增加感知的输入灯笼形固定效果较好中间能促进淋巴引流有效改善局部水肿或淤血适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拉伤O形维持肌肉张力,以及促进循环代谢可减少软组织因长期固定而引起的萎缩或废用等不良反应应用于骨折和软组织损伤五、基本贴扎技术淋巴引流(爪型或灯笼型贴布)痛点提高(X型或固定端在中点的I型贴布)放松软组织(Y型贴布)促进肌肉收缩及支持软组织(一端为固定端的I型贴布)固定软组织(I型或O型贴布)提供旋转力矩的螺旋形贴布或强力矫正关节(I形贴布)各形状贴布贴扎的顺序小结:
裁剪的越多贴在越里层
爪形/灯笼形
↓
X形
↓
Y形
↓
I形X形贴补做痛点提高时,在最里层。灯笼形在用于稳定贴扎时在最外层。六、临床应用考量1、贴扎摆位
摆位是指贴扎部位在贴扎时所摆放的体位。肌内效贴起效的主要机制与其力学效应相关,如需要放松软组织时,应使该肌肉处在拉长的状态,贴布回缩的方向应与肌肉收缩的方向相反。拉伸状态正常状态缩短软状态。请各位务必要谨记,一定要考虑摆位六、临床应用考量2、贴扎时间单次贴扎最长可达5天,一般持续贴扎1-3天,具体时间因贴布材质及粘弹性会有差异。3、洗澡与出汗贴布有较好的防水性,洗澡时一般可正常使用。但出汗属于内生水,加上温度上升,容易导致凝胶变性和脱胶,故大汗后应及时更换贴布。
不建议在使用贴布时进行泡澡或高温沐浴过久。六、临床应用考量4、过敏贴布的过敏性与个体体质有关,也与贴扎部位、方法、贴扎时间与贴布的凝胶种类有关。如为过敏体质,建议贴扎层次不宜过密,单次贴扎以24小时为限,且使用低敏系列的贴布。如发生明显过敏现象则暂停,待皮肤修复后在酌情使用。六、临床应用考量5、毛发过多
应剔除毛发后再进行贴扎。6、贴布脱落
若贴布尾端掀起,可将掀起部分剪掉,并将尾端裁剪成圆形重新与皮肤贴合。若时贴布的锚掀起,贴布失去固定点,力学作用被破坏,应重新贴扎。六、临床应用考量7、影响贴扎的共性问题
影响贴扎疗效的主要因素:1、贴扎者对患者的评估2、局部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因素分析3、贴布的剪裁形状4、病人的摆位5、贴扎时贴布延展的方向6、施加在贴布上的拉力7、贴扎的次序六、临床应用考量7、影响贴扎的共性问题
影响贴扎疗效的其他因素:1、皮肤的状态2、皮下脂肪的厚度3、贴扎环境4、贴扎后的活动六、临床应用考量7、影响贴扎的共性问题良好的贴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症狀改善除某些慢性疾病外,单纯的肌腱炎或肌肉痛酸痛在贴扎后症狀应会逐渐或立即減轻
局部无不适感
『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贴扎感。因为一贴上去,可能要附着体表二十四小时、甚至更久。所以粘贴感当然是愈少愈好。
孔眼一致
若贴扎时拉力不平均,会造成孔眼大小不一,
会导至拉力不均而使成效打折。
软组织贴扎技术思考模式贴扎目的或疾患的判定列出贴扎技术可以处理的问题与症状如疼痛、水肿、功能障碍等基础临床知识贴扎技巧运用融入各专业的
理论与技术预期成效评估与贴扎方式修正整体临床问题思考七、临床应用情况最早应用于体育界,其在运动损伤防治方面的疗效得到了普遍认可。如今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脑瘫康复等领域。医疗上需配合其它康复技术,如理疗、手法和运动。体育上需配合其他绷带、手法和冷喷等。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一、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问题概述主要表现为肩峰下压痛和肩关节外展时疼痛。2、贴扎目的减轻疼痛、稳定肩关节、改善局部循环。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3、贴扎方法及图解:减轻疼痛:采用X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端坐位,患肩自然下垂、内旋,屈肘90度,用健手托住患手。X形贴布:中间“锚”固定于肩部疼痛点,尾向两端延展。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3、贴扎方法及图解:②放松冈上肌、三角肌:采用I形贴布,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端坐位,患肩自然下垂、内旋,屈肘90度,用健手托住患手。I形贴布:“锚”固定于肱骨大结节上部,“尾”沿冈上肌延展止于肩胛骨冈上窝。Y形贴布:“锚”固定于三角肌粗隆,两“尾”分别沿三角肌后束延展至三角肌起点处。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3、贴扎方法及图解:③稳定肩关节、改善局部循环:采用灯笼形贴布(中度拉力)摆位:端坐位,患肩自然下垂、内旋,屈肘90度,用健手托住患手。灯笼形贴布:一条贴布中部沿上臂纵轴固定包裹盂肱关节,两端分别固定于三角肌粗隆和上斜方肌中部;另一条贴布与第一条贴布垂直方向,中部包裹肩峰周围,两端分别固定于胸背部。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二、肩周炎1、问题概述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无力和活动受限。2、贴扎目的:缓解疼痛、放松肌肉、支持肩部活动。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3、贴扎方法及图解:减轻疼痛:采用X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肩部外展30,外旋、后伸,肘关节伸直。X形贴布:“锚”在肩关节疼痛点,尾向两端延展。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3、贴扎方法及图解:②放松肌肉: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肩部外展30,外旋、后伸,肘关节伸直。Y形贴布:“锚”在桡骨粗隆处,“尾”沿肱二头肌长头、短头延展,分别止于其喙突处及盂上结节处。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三、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1、问题概述主要表现为肩部肌肉无力、肌张力低下、直立位下不能抵抗自身重力。2、贴扎目的促进肩部肌肉收缩,支持肩关节。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3、贴扎方法及图解:促进肩部肌肉收缩: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肩关节置于肩胛平面,内外旋中立位外展45度、屈肘90度。I形贴布:“锚”在肩胛上角内侧,“尾”沿冈上窝经肱骨大结节,延展于三角肌粗隆。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3、贴扎方法及图解:②引导肩关节上提、外旋,增加感觉输入: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肩关节置于肩胛平面,内外旋中立位外展45度、屈肘90度。I形贴布:“锚”部分重叠于上一贴布,“尾”从肩胛上角内侧沿肩峰上方,向前包绕肩关节,并螺旋向患肢远端环绕,延展于上臂中下段。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四、肱骨外上髁炎1、问题概述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腕背伸和前臂旋后或用力抓握时可加重。2、贴扎目的:减轻疼痛、放松肌肉、固定肘关节。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五、肱骨外上髁炎3、贴扎方法及图解减轻疼痛:采用X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患肢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X形贴布:中间为“锚”,固定于肘关节外侧痛点,“尾”向两端延展。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五、肱骨外上髁炎3、贴扎方法及图解②放松肌肉:采用Y形或I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患肢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I形贴布:“锚”固定于背侧掌指关节处,“尾”沿桡侧腕伸肌走向延展止于肱骨外上髁。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五、肱骨外上髁炎3、贴扎方法及图解③固定肘关节:采用I形贴布(中度拉力)必要时可辅以I形贴布固定法。摆位同上。包绕固定肘关节(中间为“锚”,固定于肱骨外上髁,“尾”环绕肘关节贴扎)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五、肱骨内上髁炎1、问题概述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内侧疼痛,抗阻力屈腕和前臂旋后时加重。2、贴扎目的:减轻疼痛、放松肌肉、固定肘关节。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五、肱骨内上髁炎3、贴扎方法及图解减轻疼痛:采用X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位。X形贴布:中间为“锚”,固定于肘关节内侧痛点,“尾”向两端延展。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五、肱骨内上髁炎3、贴扎方法及图解②放松肌肉:采用Y形或I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位。I形贴布:“锚”固定于掌侧腕关节远端,“尾”沿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走向延展,止于肱骨内上髁。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五、肱骨内上髁炎3、贴扎方法及图解③固定肘关节:采用I形贴布(中度拉力)必要时可以I形贴布包绕固定。(中间为“锚”,固定于肱骨内上髁,“尾”环绕肘关节贴扎)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六、手腕部腱鞘炎(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1、问题概述主要表现为手、腕部疼痛、无力、僵硬、活动障碍和手指麻木。2、贴扎目的:减轻疼痛、放松肌肉。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六、手腕部腱鞘炎(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3、贴扎方法及图解减轻疼痛:采用X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舒适体位,患侧上肢肘关节处于自然伸直位,拇指屈曲内收,腕关节尺偏。X形贴布:中间为“锚”固定于腕关节桡骨茎突,“尾”沿腕关节延展贴扎。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六、手腕部腱鞘炎(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3、贴扎方法及图解②放松肌肉: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同上I形贴布:“锚”固定于大拇指指甲近端,“尾”沿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走向延展至桡尺骨之间近肘关节处。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六、手腕部腱鞘炎(二)拇指腱鞘炎1、贴扎目的减轻疼痛、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六、手腕部腱鞘炎(二)拇指腱鞘炎2、贴扎方法及图解①减轻疼痛: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舒适体位,患侧上肢肘关节处于伸直位,腕关节背屈位,拇指外展位。I形贴布:将贴布纵向剪开,取一半宽度(约2.5cm),中间为“锚”,固定于大拇指掌指关节痛点,“尾”沿拇指掌指关节延展贴上。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六、手腕部腱鞘炎(二)拇指腱鞘炎2、贴扎方法及图解②放松肌肉: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同上I形贴布:将贴布纵向剪开,取一半宽度(约2.5cm),“锚”固定于拇指末节掌面,“尾”沿拇指屈肌走向延展止于桡骨前面近肘侧。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七、肩手综合征1、问题概述预防优先原则,避免肩手二次损伤。2、贴扎目的:减轻疼痛、减轻水肿。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七、肩手综合征3、贴扎方法及图解①缓解肩部疼痛:采用X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自然坐位或仰卧位X形贴布:痛点贴扎。第二节、上肢贴扎技术七、肩手综合征3、贴扎方法及图解②减轻手部水肿,促进腕伸肌收缩:采用爪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坐位或仰卧位,手臂旋前平放于治疗床,手腕悬于床缘,腕自然屈曲位。爪形贴布:“锚”在肱骨外上髁,沿腕伸直肌群延展,“尾”从手背延展绕过指间。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一、膝骨性关节炎1、问题概述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僵硬及关节活动受限等。2、贴扎目的:减轻局部疼痛、消除肿胀、促进膝周肌肉平衡。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一、膝骨性关节炎3、贴扎方法及图解①减轻疼痛:采用X形贴布,痛点提高贴法(自然拉力)。摆位:患者舒适坐位,自然屈膝。X形贴布:中间“锚”固定于膝部痛点,“尾”向各端延展。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一、膝骨性关节炎3、贴扎方法及图解②消除肿胀:采用爪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患者舒适坐位,自然屈膝。爪形贴布:共两条,“锚”分别从股骨内、外上髁上方,发出多尾如双手交叉状,延展包覆于局部肿胀处。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一、膝骨性关节炎3、贴扎方法及图解③促进肌肉平衡:慢性患者,可采用Y形贴布促进股四头肌(自然拉力),或辅以Y形贴布放松腘绳肌(自然拉力)。摆位:患者舒适坐位,自然屈膝。Y形贴布:股四头肌肌肉促进法,“锚”固定于股骨干中上段,于髌骨上缘分出两尾,包绕髌骨两侧汇合于胫骨粗隆上方。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二、膝关节运动损伤1、问题概述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关节不稳等导致的功能活动障碍。2、贴扎目的:消肿止痛、促进肌肉、稳定膝关节、支持韧带。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二、膝关节运动损伤3、贴扎方法及图解①消肿止痛:采用爪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患者舒适坐位,自然屈膝。爪形贴布:共两条,“锚”分别从股骨内、外上髁上方,发出多尾如双手交叉状,延展包覆于局部肿胀处。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二、膝关节运动损伤3、贴扎方法及图解②促进股四头肌:用于后交叉韧带损伤,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膝关节伸直或稍屈曲。Y形贴布:用于后交叉韧带损伤,“锚”固定于股骨干上中段,与髌骨上缘分出两尾,包绕髌骨两侧汇合于胫骨粗隆上方。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二、膝关节运动损伤3、贴扎方法及图解③促进腘绳肌:用于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俯卧位,膝可稍屈曲。Y形贴布:用于前交叉韧带损伤,“锚”固定于坐骨结节下方腘绳肌肌腹,“尾”分别沿内外侧肌肉走向延展止于胫骨内侧髁及腓骨小头上方。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二、膝关节运动损伤3、贴扎方法及图解④稳定膝关节及支持韧带功能:用于后交叉韧带损伤,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患者舒适坐位,自然屈膝。Y形贴布:“锚”在胫骨粗隆上方,两侧向上延展包绕膝关节内外侧。或可采用I形贴布中间为“锚”固定于胫骨粗隆上方,两侧斜向上延展。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三、髌骨软骨软化症1、问题概述髌骨关节生理结构的力学关系紊乱,导致髌骨关节的软骨水肿、软化、纤维化等,出现膝关节酸软、疼痛、活动受限。2、贴扎目的促进肌肉、改善感觉输入、纠正力线、支持髌骨。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三、髌骨软骨软化症3、贴扎方法及图解①促进肌肉: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Y形贴布股四头肌促进的摆位与贴法。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三、髌骨软骨软化症3、贴扎方法及图解②纠正力线、支持髌骨:采用Y形贴布(中度拉力)。摆位:患者舒适坐位,自然屈膝。Y形贴布:以髌骨外移为例。“锚”固定于膝关节内侧缘,“尾”以中度拉力沿髌骨上下缘延展,止于髌骨外侧缘。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四、踝关节扭伤(一)急性期1、贴扎目的:减轻局部疼痛、消除肿胀、稳定踝关节。2、贴扎方法及图解①减轻疼痛:采用X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患者舒适体位。X形贴布:中间“锚”固定于踝关节痛点,“尾”向各端延展。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四、踝关节扭伤(一)急性期2、贴扎方法及图解②消除肿胀:采用爪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患足跖屈位(或患足踩至水平面,足跟向前滑动),可略内偏。爪形贴布:一条贴布,“锚”固定于外踝上方,多尾向远端患足肿胀处延展。另一条贴布,“锚”固定于内踝上方,多尾向远端患足肿胀处延展。两条贴布如双手交叉包覆于肿胀处。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四、踝关节扭伤(一)急性期2、贴扎方法及图解③稳定踝关节: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及中度拉力;另一种方法用自然拉力及极限拉力)摆位:踝足中立位。I形贴布:以足内翻型扭伤的患者为例,“锚”固定于外踝直上,用自然拉力垂直向下延展,绕过足底后用中度拉力,止于内踝直上处。足外翻型扭伤患者“锚”、“尾”与之相反。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四、踝关节扭伤(二)慢性期1、贴扎目的:促进感觉输入,促进肌肉平衡,加强踝关节稳定。2、贴扎方法及图解①促进感觉输入:采用爪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患足跖屈位(或患足踩至水平面,足跟向前滑动),可略内偏。爪形贴布:一条贴布,“锚”固定于外踝上方,多尾向远端患足肿胀处延展。另一条贴布,“锚”固定于内踝上方,多尾向远端患足肿胀处延展。两条贴布如双手交叉包覆于肿胀处。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四、踝关节扭伤(二)慢性期2、贴扎方法及图解②促进肌肉平衡:以反复足内翻型损伤为例,可采用I形贴布腓骨长、短肌促进(自然拉力)。摆位:踝足中立位I形贴布:“锚”固定于腓骨小头,“尾”沿腓骨长肌肌腹,经外踝在足底绕行至足背内侧上缘。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五、跟腱损伤1、问题概述跟腱应力过大导致拉伤、撕裂、断裂及局部损伤性炎症反应。2、贴扎目的缓解疼痛、消除肿胀、放松紧张的肌肉。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五、跟腱损伤3.贴扎方法及图解①缓解疼痛:采用X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俯卧位、患足自然下垂于床沿。X形贴布:中间“锚”固定在跟腱疼痛中心,“尾”向两端延展。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五、跟腱损伤3.贴扎方法及图解②消除肿胀:采用爪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俯卧位、患足自然下垂于床沿。爪形贴布:共两条,“锚”分别固定于在腘窝下内外侧,“尾”分别向内外踝上方延展,交叉包覆于跟腱肿胀处。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五、跟腱损伤3.贴扎方法及图解③放松肌肉:采用I形或Y形贴布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俯卧位、患足自然下垂于床沿Y形贴布:“锚”在足跟骨底部及跟腱附着处,“尾”沿腓肠肌走向延展,分别止于其股骨内外侧踝起点处。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六、跟骨骨刺及足底筋膜炎1、问题概述跟骨骨刺常与足底筋膜炎并发,引起足部疼痛、压痛、肿胀等不适。2、贴扎目的减轻疼痛、消除肿胀、促进感觉输入、足弓矫正。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六、跟骨骨刺及足底筋膜炎3、贴扎方法及图解①减轻疼痛:X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患者俯卧位。X形贴布:中间“锚”固定于足底疼痛最明显处,“尾”向各端延展。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六、跟骨骨刺及足底筋膜炎3、贴扎方法及图解②消除肿胀、促进感觉输入:爪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俯卧位,患足尽量背屈。爪形贴布:“锚”固定于足跟,多尾向足底远端延伸。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六、跟骨骨刺及足底筋膜炎3、贴扎方法及图解③必要时辅以矫正足弓贴法(以扁平足为例):I形贴布(自然拉力及极限拉力)摆位:患足适度跖屈、内翻位。I形贴布:“锚”固定于外踝或足背外侧,“尾”沿足底以自然拉力横向延展至足内侧,然后以极限拉力止于足背。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七、偏瘫步态(一)问题概述主要表现为步行时骨盆旋转角度及髋屈曲角度不足;髋内收、髋内外旋、膝过伸;足下垂、足内翻等异常姿势。(二)贴扎策略1、促进核心肌群控制①贴扎目的:激活核心肌群,稳定骨盆,增加感受输入。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七、偏瘫步态②贴扎方法及图解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仰卧位I形贴布:共两条,左右各一。“锚”固定于腹中线两侧肋弓下缘,“尾”沿腹直肌延展至下腹部。I形贴布:共两条。中间“锚”,固定在脐上腹中线处,“尾”向两端自然延展,另一条I形贴布在脐下同法贴扎。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七、偏瘫步态2、改善髋关节屈曲不充分①贴扎目的:引导屈髋肌肉收缩,增强感觉输入,提高肌肉自主控制。②贴扎方法及图解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侧卧位,髋关节伸展。I形贴布:“锚”在肚脐外侧,“尾”沿下腹部向外下方延展至股骨小转子。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七、偏瘫步态3、改善髋内收及内旋、膝过伸(伸肌张力增高)①贴扎目的:放松髋内收及伸膝肌群,促进腘绳肌收缩,增强感觉输入纠正髋内旋。②贴扎方法及图解⑴放松髋内收肌: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仰卧位,患侧髋外展至最大角度。Y形贴布:视肌肉丰厚程度,可选一至两条I形(或用一条Y形),放松髋内收肌。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七、偏瘫步态3、改善髋内收及内旋、膝过伸(伸肌张力增高)⑵放松股四头肌: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仰卧位,患侧伸髋、膝屈曲至最大角度。Y形贴布:“锚”在髌骨下方,“尾”沿髌骨两侧向上,沿股四头肌延展至腹股沟下方。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七、偏瘫步态3、改善髋内收及内旋、膝过伸(伸肌张力增高)⑶促进腘绳肌: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度。Y形贴布:促进腘绳肌收缩。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七、偏瘫步态3、改善髋内收及内旋、膝过伸(伸肌张力增高)⑷纠正髋内旋:采用I形贴布,螺旋形贴法(自然拉力)摆位:健侧卧位,膝关节屈曲,可双膝间夹枕。I形贴布(螺旋形贴法):“锚”在腰骶部同侧椎骨旁,向前向下环绕大腿,延展于髌骨内侧(髋外旋,贴扎螺旋方向相反)。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七、偏瘫步态4、改善足下垂、足内翻①贴扎目的:放松小腿三头肌,促进腓骨长短肌、胫前肌收缩,增强足底本体感觉输入。②贴扎方法及图解⑴放松小腿三头肌,增强足底本体感觉输入:采用Y形或两条I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俯卧位,足前部垂出床沿,治疗师辅助患足略背屈。Y形贴布:放松小腿三头肌。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七、偏瘫步态4、改善足下垂、足内翻②贴扎方法及图解⑵促进腓骨长肌收缩: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俯卧位,足前部垂出床沿,治疗师辅助患足略背屈。I形贴布:锚固定于腓骨小头,尾向外踝前、足底外侧延展至足底内侧第一趾骨底。第三节、下肢贴扎技术七、偏瘫步态4、改善足下垂、足内翻②贴扎方法及图解⑶促进胫前肌收缩: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俯卧位,踝中立位。I形贴布:“锚”在胫骨外侧上1/3,“尾”沿小腿前外侧向足背延展,止于足背处。(因要适度避免胫前肌的足内翻作用,故尾并不完全在止点)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一)颈部肌肉紧张1、问题概述局部受寒、睡姿不当或长期姿势不良往往会导致颈部肌肉紧绷感和疼痛。2、贴扎目的减轻疼痛,改善局部循环,放松紧张肌肉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
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一)颈部肌肉紧张3、贴扎方法及图解①减轻疼痛(痛点提高):采用X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坐位X形贴布:中间为“锚”固定于颈部痛点,“尾”向两端延展贴上。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一)颈部肌肉紧张3、贴扎方法及图解②放松半棘肌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下颌内收,颈屈曲。Y形贴布:“锚”固定于发际下方,两“尾”沿脊柱两侧分别延展至上胸椎两侧。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一)颈部肌肉紧张3、贴扎方法及图解③放松斜方肌: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头向贴扎对侧侧屈。Y形贴布:“锚”固定于肩峰,两“尾”分别延展于枕骨隆突及后背部。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
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一)颈部肌肉紧张3、贴扎方法及图解④放松胸锁乳突肌: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头向贴扎对侧侧屈,可适度向贴扎侧旋转。Y形贴布:“锚”固定于乳突,两“尾”分别延展于胸锁关节处和锁骨内⅓处。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二)颈部肌肉无力1、问题概述颈部肌肉无力可见于慢性颈椎疾病、颈椎手术后以及过度使用颈托等患者。2、贴扎目的促进无力肌肉收缩,增加颈部支持。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
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二)颈部肌肉无力3.贴扎方法及图解①促进半棘肌: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下颌内收,颈屈曲。Y形贴布:“锚”固定于第7颈椎下方,两“尾”沿颈椎两侧延展于颞骨乳突下。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
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二)颈部肌肉无力3.贴扎方法及图解②稳定颈椎:采用I形贴布(中度拉力)摆位:下颌内收,颈屈曲。横向固定法:一条I形贴布中间为“锚”,固定于需要稳定的椎体,两“尾”以中度拉力延展至椎体两侧。纵向固定法:另一条I形贴布中间为“锚”,固定于需要稳定的椎体,两“尾”以中度拉力延展至椎体上下两端,可与横向固定法同时使用。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三)姿势不良1、问题概述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弓背坐姿等不良姿势引起颈部疼痛及肌肉失衡。2、贴扎目的:增加感觉输入、引导肌肉并矫正姿势(必要时须结合下腰痛的矫正贴法以达到最佳效果)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三)姿势不良3、贴扎方法及图解(1)促进颈背部肌群、增加感觉输入: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颈部屈曲。弓背坐姿。Y形贴布:“锚”固定于胸腰椎交界处(T12/L1棘突间)或位置更低,两“尾”沿脊柱两侧向上分别延展至颈胸椎交界处(C7/T1棘突间)两侧。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三)姿势不良3、贴扎方法及图解(2)矫正肩胛骨前伸:采用I形贴布(中度拉力)摆位:双手抱胸、颈部屈曲,弓背坐姿。I形贴布:两条I形贴布,均以贴布中间为“锚”。一条贴布“锚”固定于两侧肩胛冈连线中点位置,两“尾”以中度拉力分别向两侧肩胛冈延展。另一条贴布以两侧肩胛冈连线中点为“锚”,两“尾”以中度拉力分别延展至两侧肩胛下角。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四)急性颈椎关节周围炎(落枕)1、问题概述因睡眠用枕不当,或睡眠时颈部姿势固定太久,引起的颈部一侧肌肉紧张,颈椎小关节错位,导致晨起后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2、贴扎目的:减轻疼痛、放松紧张肌肉(可手法整复后再行贴扎以达到最佳效果)评估患者不同肌肉紧张程度,选择其中一种贴法。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四)急性颈椎关节周围炎(落枕)3、贴扎方法及图解(1)放松斜角肌: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头向健侧侧屈Y形贴布:“锚”固定于颈外侧,上段颈椎横突前方,“尾”向外下延展于锁骨。(2)放松胸锁乳突肌: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二、下背痛的处理(一)急性腰扭伤1、问题概述:腰部软组织过度疲劳、肌肉过度牵拉而损伤。2、贴扎目的:放松腰部拉伤肌肉、增加感觉输入、减轻疼痛、促进核心稳定。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二、下背痛的处理(一)急性腰扭伤3、贴扎方法及图解(1)放松腰方肌:采用Y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坐位,身体前屈,弓背。Y形贴布:“锚”固定于髂骨边缘,一“尾”贴布以自然拉力沿腰方肌走向延展至12胸椎;身体向对侧旋转,另一“尾”贴布以自然拉力延展至12肋骨位置。对侧贴法相同,可根据情况选择单侧或双侧贴扎。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二、下背痛的处理(一)急性腰扭伤3、贴扎方法及图解(2)促进腹外斜肌:采用I形贴布(自然拉力)摆位:站立位,手臂上举,身体向贴扎侧旋转。I形贴布:“锚”固定于背部第10至第12肋骨,“尾”沿腹外斜肌走向延展至髂前上棘内侧,对侧贴法相同,应两侧同时贴扎。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二、下背痛的处理(二)腰椎间盘突出症1、问题概述:表现为下腰痛或下肢神经根症状。2、贴扎目的:支持腰部软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第四节、躯干贴扎技术二、下背痛的处理(二)腰椎间盘突出症3、贴扎方法及图解(1)支持腰部贴法一:采用I形贴布(中度拉力及自然拉力),适用于缓解期。摆位:坐位,身体微前屈,双手可支撑于椅背或床面。I形贴布横向贴扎:贴布中段以中度拉力固定于病患椎体处,两“尾”以自然拉力向左右两端延展。I形贴布纵向贴扎:贴布中段以中度拉力固定于病患椎体处,两“尾”以自然拉力向上下两端延展。I形贴布斜向交叉贴扎:贴布中段以中度拉力固定于病患椎体处,两“尾”以自然拉力斜向两端延展;另一条贴布贴扎方向与其垂直,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药营销实习中的挑战与收获
- 技术服务质量评估检查情况分析总结及改进措施
- 三年级科学生态保护教育计划
- 一本好书引领我成长:读后感(13篇)
- 2025五一长假的烦恼(12篇)
- 2025年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干预计划
- 服装行业供应商开发流程及策略
- 科技公司诺如病毒健康管理措施
- 小学语文日常作业安排计划
- 从张桂梅事迹看教育公平的必要性:心得体会
- 2024员工质量意识培训
- 塔吊定期检查记录表
- 信息系统监理师(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软件资格考试(中级)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上海市上宝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
-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物理试卷答案
- 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技能大赛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初三中考三模科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核心素养-空间观念
-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真题答案】
- DZ/T 0462.3-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3部分:铁、锰、铬、钒、钛(正式版)
- 梧州喜得宝矿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市金山顶金银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