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2021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师用书:4.10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_第1页
《导学案》2021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师用书:4.10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_第2页
《导学案》2021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师用书:4.10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_第3页
《导学案》2021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师用书:4.10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0课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2.通过了解孙中山革命的一生,感悟孙中山的坚强意志和为人民谋福利的精神;通过学习孙中山促成国共合作等史实,体会他与时俱进、不断探究的精神。3.学习的重点是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与深远影响;学习的难点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历程。运用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教材对孙中山的评价,理解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通过问题探究、归纳比较、分析材料等方法,结合所学学问,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探讨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生疏历史人物在社会进展中的作用。1.建议联系必修1“辛亥革命”和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与进展”等学问,挂念同学回忆孙中山的重大活动,由此导入新课。2.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以及文字史料,引导同学提炼“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缔造民国—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这一线索,归纳孙中山的主要历史活动;援引孙中山的《国事遗嘱》,争辩遗嘱体现了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哪些贵重品质。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1.诞生贫苦:孙中山名文,字逸仙,诞生在香山县(今中山市)的一个贫苦农夫家庭,曾在日本化名“中山樵”,故名孙中山。2.接受训练:(1)早年接受传统训练;(2)后来接受①训练,眼界大开;(3)进入香港西医书院学习,并以优异成果毕业。

3.挂牌行医:毕业后先后在澳门和广州等地行医。4.弃医从政:(1)他认为“②”比“医人”更重要,“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开头从事政治活动;(2)甲午中日战斗前夕,上书给李鸿章,提出富强中国、进展生产的系统主见,但没有得到回复。

二、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兴中会:(1)背景:上书受挫使孙中山抛弃改良幻想,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来到檀香山,在当地华侨中进行革命宣扬和组织工作。(2)时间、地点:1894年,檀香山。宗旨:“振兴中华”。纲领:“③”。(3)评价: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其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兴中会的建立标志着孙中山开头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2.中国同盟会:(1)背景: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2)概况:a.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合光复会部分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b.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④。c.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后来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3)评价:a.乐观性:三民主义政纲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进展,使中国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b.局限性:同盟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都存在缺陷。

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武昌起义:(1)背景:思想上与以⑤为首的保皇派进行论战。策划、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了重要预备。(2)爆发:1911年10月10日。(3)影响:清王朝土崩瓦解。

2.成立中华民国:(1)时间:1912年1月1日。(2)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3)成果:1912年3月,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点: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基本精神:依据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意义: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宽敞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4)结果:1912年4月1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3.影响:(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建立了⑦制度,这是一个宏大创举,也是辛亥革命最宏大的历史功绩。

四、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1.致力于民生主义:(1)孙中山认为实现民生主义的最切实的举措就是进展实业,并对此满怀信念;(2)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并亲自担当全国铁路督办。2.二次革命:(1)缘由:袁世凯撕下民主共和的伪装,屠杀革命党人。1913年3月派人刺杀了主见议会政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⑧。袁世凯与西方财团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用来镇压革命力气。(2)时间:1913年7月。(3)结果:很快失败。

3.护国运动:(1)缘由: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出卖国家利益,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2)概况:孙中山等革命派乐观参与了这场运动。(3)结果: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4.第一次护法运动:(1)缘由: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出卖国家主权,拒绝恢复象征民主共和制度的《⑨》和国会。(2)目的:反对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治,维护《临时约法》。(3)概况:孙中山在广州召集格外国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担当大元帅。(4)结果:因滇、桂系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5.其次次护法运动:(1)概况:1920年底,孙中山返回广州,重新组织军政府,发动其次次护法运动。(2)结果:因陈炯明发动叛乱,运动失败。五、促成国共合作1.条件:(1)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给孙中山带来极大困惑;(2)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孙中山受到鼓舞和启发;(3)中国共产党赐予孙中山真诚挂念;(4)孙中山排解一切阻力和干扰,作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转变。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1924年1月。(2)地点:广州。(3)内容: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进展为新三民主义,奠定了⑩的政治基础。

3.北京政变:1924年9月,其次次直奉战斗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趁机发动政变,并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是。4.孙中山北上:(1)目的:谋求。(2)主见:宣扬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公正条约。

5.孙中山逝世:1925年3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6.历史功绩: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宏大革命家。【答案】①西方资本主义②医国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⑤康有为⑥责任内阁制⑦民主共和⑧宋教仁⑨临时约法⑩国共合作国家的和平统一孙中山为什么会走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他在领导辛亥革命、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实现国共合作方面分别做了哪些重大努力?应如何评价他的历史功绩?请你自拟一个学问体系图。1.孙中山在国民革命生涯中有哪三次转变?我们能从孙中山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导思】第①小问首先回顾孙中山一生中的革命活动史实,然后依据这些史实分阶段说明孙中山思想、生疏和行动的转变。第②小问依据孙中山一生中主要的革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归纳总结。【答案】转变:①第一次转变,1894年由改良思想转变为革命思想。②其次次转变,护法运动失败后,由依靠军阀到反对军阀。③第三次转变,接受苏联和中共的挂念,由旧三民主义进展到新三民主义。精神: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②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③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④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阔心态。2.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实质又是什么?【导思】从当时中国历史进展的阶段特征去分析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和实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当时社会的主要冲突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之间的冲突。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维护民主共和,与北洋军阀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斗争。据此分析说明。【答案】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实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1.孙中山的历史功绩[互动探究]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虽是中国几千年很多次革命斗争中的一次,但是它又是第一次以政党为领导核心的革命斗争,它的成功,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抱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孙中山先生就是这场宏大革命的启蒙者和领导人,他对于武昌起义的发动和辛亥革命的成功以及稍后的共和体制国家的建立,都起着无可代替的历史作用。辛亥革命虽然发生在二十世纪初期,时间悄然飞逝已过百年,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都只会历久弥显,并将永留史册。——唐远廷《论孙中山先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训练迷津]解题的关键是生疏到孙中山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他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对中国历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自我核对]孙中山是中国宏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行磨灭的功勋。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引发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是亚洲觉醒的先驱。[学问延长]辛亥革命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10月10日[知能拓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①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两大冲突合流。②目标:都对准反动的北洋军阀政府。③方式:都进行了武装斗争。④性质: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2)不同点:①缘由、对象:“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镇压革命势力和独裁专制,护国运动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护法运动是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②结果:“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最终失败了;护国运动推翻了袁世凯的帝制,但也没能恢复真正的民主共和。2.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互动探究]材料一所以提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二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进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进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水道,以利民行。——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1)据材料一归纳“民生主义”的核心主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方面与材料一相比,有何新进展?并分析进展的主要缘由。[训练迷津]第(1)问,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定地价之法”归纳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从孙中山先生关注民生的思想和与时俱进等角度回答。[自我核对](1)核心主见:平均地权(或核定地价)。(2)新进展:将民生问题放在国家建设的首位;以进展经济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或以进展经济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实行“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缘由: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共的挂念,生疏到工农是革命的坚决力气。[知能拓展]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一、选择题1.孙中山在行医过程中,生疏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主要缘由是()。A.传统中医缺乏生命力B.救国救民是当务之急C.行医难以谋生 D.国民对西医不认同【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医术救人,所济有限”的含义是医术只能挽救人的病体和生命,不能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和素养,所以选B项。【答案】B2.《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明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力气。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转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生疏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气D.主见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解析】从材料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中国民族主义最根本的要求是反对帝国主义。A、B两项是国内的民族关系政策,C项不是民族主义观,只是实现民族主义的一种手段,故排解A、B、C三项,正确答案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适被举为一时公仆,军书旁午,万端草创,文所靖献于国民者,固甚恨不能罄其悃忱。然国号改建,纪元维新,且本之真正民意,以颁布我民国约法,其基础不行谓不已大定。……何期袁氏逆谋终不自掩,残杀和善,弁髦法律,坏社会之道德,夺人民之生计。文故主兴讨贼之师,所以维国法而伸正义,成败利钝所不计也。——孙中山《其次次讨袁宣言》材料二故本大总统之愚,以为《临时约法》第四章关于大总统职权各规定,适用于临时大总统已觉有种种困难,若再适用于正式大总统,则其困难将益甚。——袁世凯《致众议院咨请增修约法案文》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有关学问,说明孙中山“故主兴讨贼之师”的缘由。(2)材料二表明袁世凯的政治目的是什么?(3)据上述两则材料,简述孙中山、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不同看法。其根本缘由是什么?【解析】回答本题时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他主见民主共和,而《临时约法》就是民主共和的象征,他当然要同一切破坏约法的行为作斗争。而袁世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他为了实现独裁复辟,就必定要破坏约法。【答案】(1)缘由:袁世凯独裁复辟,破坏《临时约法》,镇压人民革命,违反历史进展的潮流。(2)政治目的:废除约法,扩大总统职权,为独裁复辟铺平道路。(3)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体现了民意,是立国的基础;而袁世凯则把它视作束缚。根本缘由: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孙中山在1903年《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中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需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材料二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格外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奇怪出众的地方呢!——陈独秀《偶像破坏论》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行侵害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行以怀疑、不行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行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格外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气的进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头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请回答:(1)材料一中,孙中山表达了什么思想?(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解析】第(1)问要依据材料一理解“革命”一词的含义。第(2)问关键是读懂两则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概括。【答案】(1)推翻满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2)辛亥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行侵害;辛亥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辛亥革命史资料选集》材料二今日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中国近代史资料》材料三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孙中山资料选集》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三,分析孙中山辞职的缘由。(2)材料二的主见是什么?应当如何评价此主见?(3)针对袁世凯不断破坏共和的行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为捍卫民主共和实行了哪些形式的斗争?请举例说明。【解析】本题以孙中山辞职前后的史料为切入点,考查对这一时期学问整合归纳及评述的力气。回答本题时要看清材料和题目要求,联系相关学问,从零碎的史实中分析提炼答案。【答案】(1)缘由:为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革命党人的妥协;中外反动势力的逼迫。(2)主见:实业救国。评价:对袁世凯盲目信任,对巩固共和任务的困难性生疏不足。(3)和平斗争:如宋教仁的议会政治道路。暴力斗争:如孙中山组织发动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3.阅读下列孙中山的几段话:材料一文奔跑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孙中山《建国方略》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公正。积四十年之阅历,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需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公正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连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见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公正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国父遗嘱》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感受到孙中山的什么精神?“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说明白什么?(2)材料二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高尚品质?【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精诚无间,百折不回”“吾心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等信息可以概括出孙中山的革命精神。“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指的是在孙中山先生的不懈努力下,当时革命形势快速进展。第(2)问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