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专题知识网络体系】——胸有成竹考向1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母题探究】——融会贯通母题1.(2015·福建高考)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答案】A【技巧点拨】本题是传导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正确理解顺序变化。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变式训练】——举一反三1.(2015·重庆高考)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D.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答案】A2.(2011·新课标卷)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离不开人脑,但并不等于人脑可以决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意识离不开人脑的加工改造,但不是大脑的机能。所以①②说法均不准确。科学研究的事实证明了意识活动离不开人脑,所以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③④正确。答案选D。学科#网3.象形文字是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是老祖宗们对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靈”(灵的繁体)字就是一个缩影。“巫”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一竖代表联通天地,通达天地之人即为巫,三个口字代表念念有词,祈雨成功即为灵验。上述材料表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语言文字是老祖宗们对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是人能动认识世界的形式,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改造世界,故③与题意不符。④是强调意识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材料中强调的是意识对社会的反映,故④与题意不符。考向2意识的本质【母题探究】——融会贯通母题1.(2018•江苏高考)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答案】B【技巧点拨】阅读题目可知,题干主要强调的是传统手工艺的影响,与运动、静止无关,排除A、C。影响属于意识,由“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可知,影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说法正确。意识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强调的是意识的作用,而本题强调的是一种结果、一种现象,D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母题2.(2016·课标Ⅲ)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①颠倒了意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应排除。③颠倒了意识内容和反映对象的关系,应排除。②④正确揭示了意识的本质及其变化的原因。故选D。【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注意人脑固然是产生意识的器官,但人脑并不能自行产生意识,这是因为仅有一个健全的人脑,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完全脱离物质世界,就不能产生意识。意识则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又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意识有会反作用于客观存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变式训练】——举一反三1.(2015·重庆高考)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B.拓展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答案】B2.(2015·四川高考)观察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有()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①③观点与题中漫画内容不相符,题中漫画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并没有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也没有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故排除。②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漫画强调不同主体站在不同立场、角度上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题中漫画不同的认识都是意识,尽管有差异,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答案选C。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回答下题。3.(2014·重庆高考)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C.“雾”意象的变化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答案】B4.(2014·北京高考)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这表明()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时空观念属于思想意识范畴,①说法错误,时空观念不是来源于主观想象,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题中材料“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说明了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故②项符合题意;本题材料中“古代农民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的时间观念”,说明了时空观念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③项符合题意;因此,答案是C项。5.(2014·天津高考)现实世界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C.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D.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答案】B考向3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母题探究】——融会贯通母题1.(2018•北京高考)“窗含西的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意识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呈现大自然的馈赠,也打开了人的心灵之窗,产生灵感“诗”。窗、景、诗、情的交融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借助窗外的空间美“纳千里”“收四时”体现了内与外、远与近、有限与无线的统一,③④正确。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①错误。人类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②“征服”说法错误。【技巧点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情”是人对事物的反映,①错误。征服自然的观点与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对立的,②错误。人的创造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意识能够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③正确。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体现了艺术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做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④正确。【变式训练】——举一反三1.(2017·天津高考)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答案】A2.(2015·江苏高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答案】A【解析】意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对客观事物如实反映的意识是真实的,排除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强调根据变化的实际确立新的认识,材料未体现,排除C。材料强调如何作出判断,没有涉及社会存在的变化,排除D。作出判断属于一种意识活动,依据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凸显了认识对象的选择性,故答案为A。考向4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母题探究】——融会贯通母题1.(2017·江苏高考)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答案】D【技巧点拨】要注意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有区别。认识世界是指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本质及规律,改造世界是指使客观世界本身发生了某些方面的改变。当提到“认识世界”时,客观世界没有变化,当提到“改造世界”时,客观世界有变化。【变式训练】——举一反三1.(2017·北京高考)熊猫光伏电站(下图)属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推广项目,是根据一位中学生的独特创意设计的。首个熊猫电站正在中国山西大同建设,该电站主题外观被设计成熊猫图案,由黑色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白色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合而成。这启示我们()①抓住事物的特点,有助于发现清洁能源推广的新形式②青少年关心和思考现实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③充分发挥能动性,能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无限自由④思维创新是青少年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不是“无限自由”的,③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因此错误;劳动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④错误。以熊猫特点设计电站主题外观,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推动光伏电站的推广,①正确;中学生的独特创意设计来自其对人们喜爱熊猫的观察与思考,②正确。答案选A。2.(2016·课标卷Ⅱ)《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3.(2016·江苏高考)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答案】C【解析】题干的主旨是人的精神状态可以影响人的生理健康,A、C、D的说法虽然没有错误,但和材料不符合。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紧张”是一种心理反映,属于意识范畴,由此而“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正确答案是C。4.(2015·上海高考)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A.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B.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C.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D.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答案】B【解析】A、C、D三项主要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不符合题意,舍去。“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是一种意识,它“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故B符合题意。5.(2015·课标卷Ⅰ)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6.(2015·重庆高考)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自在联系②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着听琴者的情感体验③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易因混淆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而误选①。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人为联系,①说法错误,排除;琴音的物理特性不是听琴者的情感体验的决定因素,琴音是相同,但听琴者的情感体验具有主体差异性,因而情感体验也有所不同,②否认了主体差异性,应排除。通过琴的声音升华心灵意境,强调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③正确。古琴制作、琴曲创作要符合时代特征,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征,④正确。故答案选D。7.(2015·课标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8.(2013·课标卷Ⅰ)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并不是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的意识具有,①错误;人的意识不能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而是要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故③错误。“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④符合题意。选C。9.(2013·山东高考)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答案】B考向5综合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母题探究】——融会贯通母题1.(2014·课标卷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错在“总是”,太绝对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③错在把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混为一谈,物质和意识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物质和意识统一于人的实践,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④正确。故选C项。【技巧点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变式训练】——举一反三1.(2014·浙江高考)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答案】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的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了劳动者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作,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2.(2012·山东高考)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灯环保意识,学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解析】本题设问是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限定了原理依据。回答时要先答出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再结合材料说明在学雷锋活动中怎样做。考向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母题探究】——融会贯通母题1.(2018•天津高考)天津市蓟州区的郭家沟,东临梨木台、西邻九山顶,以前主要靠种庄稼,村民收入不高。后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精品村建设,请专家对村子进行规划,提升改造农家乐,吸引来大量游客,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郭家沟的成功转型表明()A.专家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C.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D.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市场需求【答案】D【技巧点拨】材料中郭家沟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精品村建设,是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的表现;抓住乡村旅游升温时机是积极顺应市场需求的表现,因而D项符合题意。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广大农民,而不是专家,A说法错误。要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腔护理服务质量的职责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的特色活动
- 小区绿化养护与农业推广协议
- 美容心理护理体系构建
- 冒险350字初中作文7篇
- 2025形形色色的人作文400字以上14篇
- 我的好朋友小学作文600字11篇范文
- 致家长的一封信450字(13篇)
- 2025年房地产经纪协理之房地产经纪综合能力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社区志愿服务证明及贡献认可(8篇)
- 2025年临床药学科工作总结与新策略计划
- 焊工(初级)实操理论考试1000题及答案
- 校区无人机航测方案设计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交流课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工程造价咨询项目委托合同
- 小学生烘焙知识
- 《法律职业伦理》课件-第二讲 法官职业伦理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培训课件
- (一统)昆明市2025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 化学试卷(含官方答案)
- 社区中心及卫生院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分析报告模板
- 个性化旅游定制服务设计与运营策略制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