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22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时训练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第1页
【师说】2022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时训练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第2页
【师说】2022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时训练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第3页
【师说】2022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时训练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8抗日战斗及解放战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eq\a\vs4\al(2021·南通模拟)“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快速地预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奋斗目标,是为了()A.团结各阶层力气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实现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C.实现民族团结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D.团结各阶层力气反对蒋介石解析:由材料中“首先须切实地快速地预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团结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力气,实现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答案:B2.蒋介石在1938年8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日长江之敌已入挂形(易攻难退之地)与险形之地矣!不知地形之不行以战,此倭寇之必败也。”日记中所载会战指()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解析:本题考查武汉会战,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力量。本题可实行排解法。A、B发生在1937年,C发生在1938年春,排解。答案:D3.eq\a\vs4\al(2021·保定模拟)1940年,一位回族同胞写道:“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国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大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终成功的把握。”他对抗战布满必胜把握的主要缘由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意识觉醒B.国共两党初期的抗战粉碎了日军的作战方案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大力救济D.中国共产党抗日力气不断壮大解析:中国抗战成功的根本缘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全民族的抗战,既包括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也包括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故A正确;B粉碎了日军的作战方案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是中国抗战成功的外部缘由,不是主要缘由;D中国共产党力气壮大从材料中也体现不出来。答案:A4.eq\a\vs4\al(2021·自贡模拟)“依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大战役……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击毙俘虏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乐观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C.国共合作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成功D.人民群众乐观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对材料的解读力量。从材料可分析出,在1938~1940年间,国民党在抗日战斗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材料并未提及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故排解A、C、D,B正确。答案:B5.eq\a\vs4\al(2021·临沂模拟)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依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依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依据各依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一现象消灭的历史背景是()A.全民族抗战开头 B.敌后战场开拓C.重庆谈判的开展 D.达成政协协议解析:由材料中“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可以看出是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开头的阶段。答案:A6.eq\a\vs4\al(2021·吉林模拟)日本军方在关于其次次世界大战时期中日军队作战状况的报告里写道:“热带森林内的战斗,原本是我军的特长,但在障碍物和猛烈的迫击炮火面前,则无法发挥威力,无论在哪一战场,都是由于敌人逐次渗透到侧背而被迫撤退。特殊是由于敌机独占战场上空,发挥强大威力……经常消灭战况逆转。”材料中的“敌人”是指()A.在华北敌后抗击日军的八路军B.淞沪会战中的国民革命军C.海南岛中国共产党琼崖抗日游击队D.中国入缅作战的远征军解析:据材料“热带森林内的战斗”“猛烈的迫击炮火”“敌机独占战场上空”可知,只有中国远征军在美国的救济下才有此种力气,故选D。答案:D7.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C.中国共产党拥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成功后的国内形势,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和猎取材料信息的力量。由“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可知C项正确。答案:C8.抗日战斗以后,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脉搏,主见中国走“联合政府”之路,实现和平统一。为此,中国共产党做出的努力包括()①参与重庆谈判②促成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③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④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A.①③ B.①②④C.①②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成功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③④都是在内战爆发以后消灭的,不合题意。答案:C9.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看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幻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夫的地位,消退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幻想实现的时期是()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斗时期 D.解放战斗时期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斗,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学问的力量。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都没有实现民族的独立,排解A、B;抗日战斗时期为了调动各阶级抗日的乐观性,并没有消退社会各阶级的社会差别。排解C。答案:D10.下面是一幅近代战斗形势示意图,与此相对应的军事行动应当是()A.日本军队分三路向武汉开进B.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解放区以失败告终C.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发动渡江战役D.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解析:依据图中的地点“大别山”和图片上的作战战略(两翼牵制,三军协作)可知,这是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示意图。答案:D11.eq\a\vs4\al(2021·湖州模拟)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阅历时曾说:“我们有很多贵重的阅历。一个有纪律的、有马、恩、列、斯的理论武装的、实行自我批判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阅历总结供应事实依据的是()A.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一届人大B.南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D.五四运动、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A中“辛亥革命”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B、D中“五四运动”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C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消灭的历史大事。答案:C12.eq\a\vs4\al(2021·嘉兴模拟)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斗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全都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全都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全都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全都解析:材料中提到的革命对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在当时都是反动政权,违反历史进展潮流。因此三次革命的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是根本全都的。故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抗日战斗是一场宏大的正义战斗,是世界反法西斯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争取抗战成功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进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终的成功。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恳求快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材料三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争辩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1)结合所学学问,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学问,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缘由,分析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会议。答案:(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2)英国向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大路(或保卫大西南)。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斗作出了重大贡献。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依据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进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挡近代中国社会向前进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退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其次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三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峻,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材料四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成功了。……巩固这个成功,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擅长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擅长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2)比较材料二、三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一调整的缘由。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特征。(3)材料四中“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毛泽东在这方面(理论上)有什么独特贡献?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政策调整为中心,考查同学的材料分析力量及历史阐释力量。第(1)题,要立足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归纳民主革命的主题;第(2)题,由材料二“打倒军阀”到材料三“两党重新合作”分析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变化;第(3)题,要立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