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区域地理系统_第1页
【三维设计】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区域地理系统_第2页
【三维设计】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区域地理系统_第3页
【三维设计】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区域地理系统_第4页
【三维设计】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三)-区域地理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检测(三)区域地理系统(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2022·天津十二校联考)天津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①与⑦植被相像——大气环流相同B.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C.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D.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B.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C.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D.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2022·东营一模)读沿30°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完成3~5题。3.关于图中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日较差②地比①地大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C.该月份③地正值伏旱天气D.大气逆辐射①地强于②地4.②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于①③两地的缘由是()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把握,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显著D.位于盆地,受冷空气影响小5.关于①地所在区域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月份该地河流处于汛期B.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C.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D.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2022·成都调研)读某地区图,完成6~7题。6.图示区域农业区位优势是()A.位于中纬度地区,热量丰富B.位于大陆西部地区,降水均匀C.位于内陆地区,光照充分D.位于大陆东部地区,雨热同期7.甲地利用本地区优质农产品可进展的工业是()A.甘蔗制糖 B.棉花纺织C.柑橘加工 D.黄麻纺织(2022·合肥模拟)读世界某区域1956~2006年农业变迁示意图,完成8~9题。8.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乳畜业 B.混合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9.下列关于该区域1956~2006年农业变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果、蔬菜种植面积扩大B.畜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C.玉米种植区呈现出北移的趋势D.肉牛/奶牛区向南转移(2022·吉林模拟)佛山市三水区被称为“中国饮料之都”。除青岛啤酒、伊利等国内出名饮料企业抢先布局外,百威、红牛、可口可乐、杨协成等国际饮料巨头也先后落户于此,作为其中国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据此完成10~11题。10.众多国际饮料企业选址三水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原料 B.技术C.劳动力 D.市场11.经过连续多年的高速进展,目前影响三水区连续引进新项目的主要瓶颈是()A.土地殆尽 B.经济低迷C.水源水质下降 D.人工成本上涨(2022·南昌联考)下图是某区域产业模式示意。读图回答12~13题。12.甲、乙代表的产业分别是()A.造纸工业和棉花生产B.造纸工业和粮食生产C.化学工业和棉花生产D.化学工业和粮食生产13.图中箭头代表物资运输,其中适合较远距离运输的是()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022·青岛二模)下表是某区域在确定时期内影响企业成本上涨因素统计表,下图为某企业成本与产量变化曲线图(利润=总收入-总成本)。据此回答14~16题。影响因素很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重要程度得分原材料价格上涨12164281.8劳动力成本上涨2682098.8其他成本上升6127966.2管理费用上升41091169.114.据表分析,最先从该区域迁出的企业类型是()A.资金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Q1~Q2企业成本低于收入B.Q2~Q3企业成本增加最快C.Q3~Q4企业成本低于收入D.Q4~Q5企业收入增加最快16.该企业要获得最大利润,需要维持的生产量是()A.Q1 B.Q2C.Q3 D.Q4(2022·广州调研)读1980~2000年我国某市人口密度等值线(图中数值为人口密度相对值,即该地人口密度与城市平均人口密度比值)分布图,完成17~18题。17.有关该市人口分布变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老城区人口密度最高,增长速度最快B.人口密度向西、向南增长最快C.人口密度峰值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变化D.各区人口密度都在快速增加18.关于该城市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削减B.甲区地价最低C.乙区居住环境渐渐改善D.丙区域热岛效应最小(2022·石家庄一模)假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值和0.5相比较,可以推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1980~2004年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19~20题。指标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I(%)50.0241.1444.4845.4947.1649.6956.32U(%)9.4712.2616.3228.234.9436.2543.5I/U5.283.362.731.611.351.371.29eq\f(I,U)-0.54.782.862.231.110.850.870.7919.关于1980~2004年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始终滞后于工业化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C.城市化始终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进展,两者相辅相成20.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进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是()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进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进展(2022·吉林二模)读某城市不同主要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完成21~23题。21.丙功能区是()A.住宅区 B.工业区C.商业区 D.文化区22.该城市()A.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B.最适宜在6~8C.4~6D.商业用地面积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23.甲所代表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口数量变化是()(2022·菏泽一模)读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完成24~25题。24.1982~2007年,我国()A.城市人口正渐渐削减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25.图示信息显示,1982~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土地资源铺张严峻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二、综合题(共50分)26.(2022·吉林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河流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空间之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材料二图甲为中亚某河流流域图,图乙为西伯利亚某河流流域图。(1)请比较图中两条河流汛期毁灭的异同并简述其形成缘由。(8分)(2)请比较图中两个区域农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形成缘由。(8分)(3)两图所示地区人口密度均比较小,分析其人口稀有的主要自然缘由。(4分)27.(2022·嘉兴模拟)依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6分)材料一诺姆瑟城镇化规律指出:第一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城市进展速度缓慢。其次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至70%之间,由城镇进展进一步推动工业进展;第三阶段:城镇化水平在70%以上,城镇化进展速度回落并趋于稳定,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0%以下,30%左右和70%以上。材料二2010年沈阳市的城镇化率为71.6%。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9%、50.4%、44.7%。材料三沈阳近海经济区位置示意图。(1)以诺姆瑟城镇化规律为参照,评价2010年沈阳市三次产业的进展状况、工业化与城镇化进展之间的状况。(8分)(2)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角度,简析沈阳近海经济区的优势条件。(8分)28.(2022·潍坊模拟)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空间分布经受了巨大的变化,产业转移渐成常态。东部地区已进展成为以其次、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正经受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图1为我国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图2为珠三角经济圈某农庄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材料二长三角经济圈内某省2008年区域经济、社会进展状况。地区总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粮食产量/万吨城市人口数量/万人数量比例数值百分比全省7624.50125532.9113125.044056.22南部2959.800.3915931.090.63463.531996.99中部1621.930.214625.590.18810.16790.81北部3042.770.404976.230.191851.351268.42(1)据图1,概括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6分)(2)据图2,列举四项该农庄实现农业可持续进展的措施。(4分)(3)从材料二中看出,与中部和北部地区相比,该省南部经济、社会进展有哪些特点?(4分)答案1.C2.D第1题,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受纬度位置的影响两者自然带不同;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三圈环流的影响,自然带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与⑤同位于赤道四周,但受地形影响,前者为热带草原气候,后者为热带雨林气候;⑥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地中海气候区是重要的柑橘、葡萄、油橄榄产区;②地夏季高温多雨,⑦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火山、地震较少;种植园农业的商品率高。3.B4.D5.B第3题,因30°S纬线在91.1°E~121.4°E之间大部分为海洋,所以该纬线应为30°N纬线,①位于青藏高原,②位于四川盆地,③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年温差较小。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四川盆地受盆地地形的影响,气温较高。第5题,①地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6.C7.B第6题,留意图例中的内陆湖、沙漠等信息,说明该地地处内陆,降水少,光照充分。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依据纬度信息可知该地位于40°N~45°N,不行能种植热带作物,该地的农作物为棉花,故选项B正确。8.B9.B第8题,该区域是由种植业、畜牧业、园艺业组成的混合农业。第9题,由图可知,该区域1956~2006年的肉牛业、肉牛/奶牛业具体分布区有所变化,但总面积占区域总比重变化较小,故选项B错误。10.D11.A第10题,众多饮料产业巨头落户三水区,是其中国布局的重要一环,其产品重点掩盖华南市场。第11题,三水区得益于“三江汇流”的良好生态环境,以及良好的产业配套,吸引诸多饮料巨头,高速的进展,使企业数量和规模达到上限,新项目面临无地可用。由于大多企业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生产,每个工厂的员工数量并不多,日益上涨的人工成本,对企业的成本影响并不大。12.B13.B第12题,甘蔗制糖的副产品可作造纸原料,粮食是糕点生产的主要原料。第13题,粗糖生产宜靠近原料产地,糕点生产宜靠近市场,不适合远距离运输。14.C15.C16.D第14题,从表中可看出,劳动力成本上涨是最重要的因素,故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上升最大,利润渐渐减小,最终不适合布局在此区域,故会最先从今区域迁出。第15题,直接看图中总收入和总成本线即可得出结论,Q3~Q4企业成本低于收入,Q4~Q5企业成本增加最快。第16题,用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得出利润,则图中显示,企业生产量在Q4时,利润最大。17.C18.D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0~2000年的20年间,老城区(1980年人口主要集中区)人口密度相对值没有增加(甚至有所减小),选项A错误;分析图中数据可以看出,人口密度东部、南部数值增加最快(等值线密度增加最快),选项B错误;1980年该城市只有一个明显典型的人口峰值区(甲),1990年、2000年毁灭了几个峰值区,因此人口密度峰值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变化,选项C正确;老城区人口密度相对值变小,说明人口密度变小,选项D错误。第18题,从图中人口分布可以看出,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加,A错误;甲为该城市老城区,也是其城市形成的核心,人口也最为集中,因此土地地价不行能最低,B错误;乙区域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居住环境会变差,C错误;丙区域离城市中心较远,且是一个新兴区,人口密度也较小,所以在四个区域中热岛效应最小,D正确。19.A20.B第19题,读表格数据可知,1980~2004年山东省工业化进展很快,但是城市化进展缓慢,城市化进展始终落后于工业化的进展。第20题,城市是其次、三产业集聚的区域,城市化水平低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进展。21.C22.A23.B第21题,住宅区是城市用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故甲为住宅用地;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郊区,且要比商业区的用地面积大,在市中心区商业区的用地面积要比工业用地大,故丙是商业用地,乙是工业用地。第22题,图示城市各功能区由内向外集中,其结构比较接近同心圆模式,故选项A正确;绿化防护带适宜设置在住宅区与工业区的过渡地带,据图可知最适宜设置在8~10km之间,故选项B错误;工业集聚区应在6~1224.D25.C第24题,我国城市人口始终呈快速的增长态势,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都呈增长状态,但从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第25题,结合上题分析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说明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资源存在铺张问题。26.解析:第(1)题,据经纬度,结合材料可知甲河为塔里木河,位于内陆地区,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属季节性河流。乙河为叶尼塞河,类似我国东北河流,有两个汛期。第(2)题,甲河位于暖温带内陆地区,乙河位于中高纬地区,限制农业进展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水源和热量。第(3)题,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存、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淡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答案:(1)两河均有夏汛。甲河流:水量较小;冬季河流断流,夏季高山冰雪融水量多,属季节河流,且有显著日变化;有汛期,主要是夏汛,毁灭在7~9月。乙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次汛期,春汛来自于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要汛期;夏汛来自于雨水补给。(2)甲图农业区的分布:在山麓平原和盆地边缘(或沿河分布)的绿洲,以绿洲农业(浇灌农业)为特色。成因:在山麓平原和盆地的边缘有绿洲分布,土壤较肥沃,水源充分。乙图农业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成因:一方面由于纬度相对较低,热量相对较多,生长期较长,农作物可以正常生长;另一方面这一区域无沼泽分布,可以进行耕作。(3)甲流域深居内陆,大多为干旱的荒漠地区;乙流域位于亚寒带、寒带区域,气候寒冷。两区域经济都比较落后。不论自然条件还是人文条件,环境人口容量都比较小。27.解析:第(1)题,按城镇化率,推断沈阳已达到诺姆瑟城镇化规律第三阶段;再将沈阳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与诺姆瑟城镇化规律第三阶段对比,评价沈阳产业结构比例凹凸和城镇化速度。第(2)题,经济区进展条件一般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