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试列出体液、细胞内液及内环境的包含关系:图示关系中,①、②、③依次表示淋巴、组织液、血浆。(2)淋巴循环经由何处汇入血浆?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2.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血浆成分:下表所示为血浆主要成分及含量。物质名称①②③其他物质含量90%7~9%约1%少量上表中①为水,②为蛋白质,③为无机盐,上述成分中,含量上明显高于组织液和淋巴的是蛋白质。(2)理化性质:①渗透压eq\b\lc\{\rc\(\a\vs14\al\co1(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大小打算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主要打算因素: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②酸碱度eq\b\lc\{\rc\(\a\vs4\al\co1(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稳定因素:与HCO\o\al(-,3)、HPO\o\al(2-,4)等离子有关))③温度:一般维持在37℃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动态变化: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3)影响内环境成分和性质的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2.稳态的调整机制(1)贝尔纳(法)推想: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靠于神经系统的调整。(2)坎农(美)提出: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的作用及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与协调统一而实现的。(3)现代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4)稳态的调整力气是有确定限度的。3.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功能(Ⅱ)考情解读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1)结合内环境组成模式图考查体液及各组分间的物质交换关系;(2)结合人体自身生理、生化指标(如血浆生化检测)考查内环境成分变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做一题][例1]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__(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2)假如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假如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________(填标号)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________(填标号)的通透性增加,引起鼻黏膜水肿。(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集中的模型(如下图所示,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eq\x(血浆)eq\x(成熟红细胞内液)eq\x(组织液)eq\x(肝细胞内液)[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相关的模型构建。(1)图中①为细胞内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⑤为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与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物质交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2)图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由于组织细胞代谢,B端流出的血液中含有较多的CO2、尿素,同时由于患肝炎,肝细胞通透性增大,因此谷丙转氨酶可以释放到内环境中。(3)初次进入机体的过敏原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组织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引起鼻黏膜水肿。(4)留意该概念图是依据内环境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来构建的。成熟红细胞将携带的氧气释放并集中到其细胞外液即血浆中,血浆中的物质可以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而组织细胞又可直接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留意实线箭头表示O2,虚线箭头表示CO2。[答案](1)①与③、②与③③④(2)CO2、尿素、谷丙转氨酶(3)①⑤(4)如下图所示:[链一串]1.内环境各组分间的关系2.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归纳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或血浆3.内环境的作用由上图可以看出: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物质出入人体细胞的具体途径分析(1)养分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养分物质(如水、葡萄糖、氨基酸等)eq\o(→,\s\up7(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s\do5(2层细胞、4层膜))血浆eq\o(→,\s\up7(循环系统运输),\s\do5())组织处的毛细血管eq\o(→,\s\up7(毛细血管壁),\s\do5(1层细胞,2层膜))组织液→细胞膜→细胞内(共跨7层生物膜)(2)O2进入细胞内被利用:O2eq\o(→,\s\up7(呼吸道),\s\do5())肺泡eq\o(→,\s\up7(肺泡壁、毛细血管壁),\s\do5(2层细胞,4层膜))血浆eq\o(→,\s\up7(循环系统运输),\s\do5(由血红蛋白携带进出红细胞2层膜))组织处的毛细血管eq\o(→,\s\up7(毛细血管壁),\s\do5(1层细胞,2层膜))组织液eq\o(→,\s\up7(细胞膜),\s\do5(1层膜))细胞内eq\o(→,\s\up7(线粒体膜),\s\do5(2层膜))线粒体内(共跨11层生物膜)5.内环境成分的确认(1)先确认该成分是否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细胞外液)中:凡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水、气体分子、代谢产物、养分物质、酶、激素、递质、抗体等)均可看做内环境的成分。(2)以下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①只能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成分:血红蛋白、糖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及核酸(DNA、RNA)等。②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如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均不行看做内环境,因而其所含物质也不行看做内环境的成分。[关键一点](1)血浆与血液: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行全视作内环境,由于血液中含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等)。(2)血浆蛋白与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是内环境的成分。(3)内环境中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抗原—抗体反应、缓冲物质对酸碱性物质的缓冲反应、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等。6.组织水肿成因分析(1)血浆渗透压降低:①养分不良: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削减,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②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透出进入原尿,从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增多。③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上升,吸水造成水肿。(2)组织液渗透压上升:如代谢废物积累、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等。(3)淋巴回流受阻: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物质不能渗入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上升,组织液增多。[通一类]1.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关于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a液、b液和c液分别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B.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内环境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b液eq\a\vs4\al()eq\a\vs4\al(a液)eq\a\vs4\al(c液)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解析:选Aa液位于组织细胞间隙,所以是组织液;b液位于血管,所以是血浆;c液位于淋巴管,所以是淋巴。三者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体液除了组成内环境的三种液体外,还包括细胞内液。2.(2022·厦门质检)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进食后由于血浆中增加了大量的养分物质,所以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稳定不变D.内环境稳态的调整机制是神经—体液调整网络解析:选A进食后血浆中增加了大量的养分物质,但内环境稳态存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整机制,会使得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中,所以不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而不是稳定不变。内环境的调整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考点二内环境稳态及其调整机制(Ⅱ)考情解读高考对本学问点的考查着重于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意义及调整机制,题目以选择题为主,也可通过生活实例及人体健康相关链接点与生命活动调整内容相结合命制非选择题。结合新热点材料命题仍将是今后高考对本学问点考查的主要趋势。[做一题][例2](2022·福州质检)人体稳态的调整力气是有确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B.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毁灭中暑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A、C、D都属于内环境正常的调整过程,可保证内环境稳态不受影响。人体稳态的调整力气有确定限度,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会使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导致中暑。[答案]B[链一串]1.内环境稳态的调整机制稳态内涵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结构基础各个器官、系统协调全都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起调整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调整机制内环境稳态的调整是一种反馈调整,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血糖和氧水平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2)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3)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即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缘由: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eq\a\vs4\al(NaHCO3)—eq\a\vs4\al(H2CO3)、eq\a\vs4\al(NaH2PO4)—eq\a\vs4\al(Na2HPO4)等。(2)维持机制: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浆时,NaHCO3和Na2HPO4等弱碱性物质与之反应,降低酸性;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浆时,H2CO3和NaH2PO4等弱酸性物质与之反应,降低碱性,从而保证了血浆pH的相对稳定。如:结果:内环境pH维持在7.35~7.45。[关键一点](1)内环境的稳态不仅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理化性质的稳态,也包括内环境内一切成分(如血糖、蛋白质、无机盐、CO2、O2等)的相对稳定。(2)稳态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在确定范围内的动态平衡”。(3)输液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其所供应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同。[通一类]3.(2022·龙岩质检)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使呼吸加快解析:选B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在消化道中进行,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4.下面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b是体液调整和免疫调整,c、d可以是体温存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整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力气是有限的解析:选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酸碱度、体温与渗透压等,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整下,通过各器官与系统的协调作用共同完成的。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CO2、Na+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解析:选AB项中的纤维素是植物中的多糖,在血浆中没有。C项中的胃蛋白酶属于消化酶,存在于消化液中,在血浆中找不到。D项中的呼吸酶位于细胞内,在细胞内液中,不属于血浆。2.(2022·厦门质检)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唾液、尿液等也属于体液B.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解析:选A唾液、尿液属于外分泌液,不属于体液。3.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选B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②与④可以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和结构②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长期养分不良会使c液削减C.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整D.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可在a液中进行解析:选C由图示可知:结构①和②分别是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a液为血浆、b液为淋巴、c液为组织液。因此①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内是血浆、外是组织液;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内是淋巴、外是组织液;长期养分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削减而渗透压降低,大量液体会渗透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只在③中进行。5.下图中甲、乙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乙可代表乳酸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甲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解析:选A④处为动脉端,养分物质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细胞。①处为静脉端,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组织细胞的分泌物进入血液。若是胰岛细胞,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高。若组织细胞为脑,①比④处CO2浓度高。若是骨骼肌细胞,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乙可代表乳酸。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血液的运输,可作用于垂体。6.下列关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B.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代谢活动的C.冬季人体内酶的活性降低,由于冬季温度偏低D.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和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解析:选B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在正常范围内有波动;人是恒温动物,冬季人体的温度基本不变,酶的活性也不会变化;内环境的稳态不仅指渗透压、温度和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而是指内环境的全部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如血糖含量、激素含量等,假如这些成分的含量超出正常范围,也会严峻影响人的正常生命活动。7.(2022·福州质检)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血浆蛋白的合成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C.H1N1病毒的增殖D.抗原和抗体的结合解析:选D血浆蛋白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H1N1病毒的增殖在宿主细胞内部进行。8.右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淌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③④⑤都属于内环境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肌糖原可以转化为葡萄糖并进入①中D.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5h葡萄糖的移动方向是③→②→①解析:选D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①②④⑤,不包括细胞内液③;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高于①处,由于脑细胞会利用O2;若③为骨骼肌细胞,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故不能进入①中来补充血糖。9.(2022·厦门质检)下列关于细胞或生物体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HIV病毒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新陈代谢和增殖B.草履虫生活在水中,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心肌细胞以内环境为媒介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在内环境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解析:选A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而病毒必需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新陈代谢和增殖。10.下图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需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取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解析选B题图是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液不能进入淋巴。11.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快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下列对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表示正确的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解析:选B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接着进入血浆和淋巴,在随体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之前,药物要再次进入组织液中。12.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持稳态依靠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整网络B.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C.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D.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解析:选D维持稳态依靠于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来源于Na+和Cl-;全部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包括冷觉;内环境成分的变化意味着稳态失衡,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二、非选择题13.右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的________组成(填序号);D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2)②与①相比,成分中明显削减的物质是________。(3)④的流淌受到阻碍,人体将会毁灭________现象。(4)一般状况下,健康人①中葡萄糖浓度为________,能使其浓度降低的激素是________。(5)若图中C为肌细胞,则它所利用的O2直接从[]________中获得。(6)①、②、③、④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1)内环境由组织液(②),血浆(①)及淋巴(④)组成;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2)与①相比,②中明显削减的物质是蛋白质。(3)若淋巴回流受阻,将毁灭组织水肿现象。(4)健康人血浆葡萄糖浓度一般为0.8~1.2g/L,人体唯一的降糖激素为胰岛素。(5)肌细胞所利用的O2应从组织液中获得。(6)人体CO2产生场所为线粒体。故①~④中CO2浓度最高处应为细胞内液(③)。答案:(1)①②④②④(2)蛋白质(3)组织水肿(4)0.8~1.2g/L胰岛素(5)②组织液(6)③14.下面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需在________的调整下进行。(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共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解析:(1)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消化系统消化吸取食物从而为机体供应养分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答案:(1)呼吸消化泌尿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浓度(3)降低碳酸氢钠(4)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5)515.为了验证血浆中的无机盐浓度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现供应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活鸡血,生理盐水,10%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操作器材等,请写出试验方法步骤,并预期结果。(1)方法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甲、乙、丙,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摇匀,放置5min;③分别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成临时装片;④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2)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试验步骤的第一步:分组编号,即取3支试管,编号甲、乙、丙,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无机盐溶液,包括适宜浓度(0.9%)的生理盐水,高浓度的10%NaCl溶液和低浓度(无机盐浓度为0)的蒸馏水(步骤①);其次步:加入试验材料,即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活鸡血细胞液,振荡摇匀,放置5min(步骤②):第三步:制作临时装片,分别取3支试管内的混合液各1滴置于3张洁净的载玻片上(步骤③):第四步:观看试验现象,用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步骤④)。(2)预期试验结果:生理盐水为红细胞的等渗溶液,10%NaCl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红细胞的渗透压,蒸馏水的渗透压小于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试验结果应为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10%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皱缩;蒸馏水中的红细胞裂开。答案:(1)①生理盐水、10%NaCl溶液、蒸馏水各2mL②1滴活鸡血细胞液③3支试管内的混合液各1滴3张洁净的载玻片上(编号)(2)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10%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皱缩;蒸馏水中的红细胞裂开第一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教材第1节)一、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反射的含义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1)右图是反射弧结构,请填出A~E各部分名称: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它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2)图中有3个神经元。(3)上述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为A→B→C→D→E。(4)若用适宜强度的电流直接刺激E,肌肉能否收缩?这是否可称作反射?能收缩,但不行称作反射,只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方可完成反射。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即电信号)形式双向传导。(2)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①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如图中的A、C点。②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Na+内流形成的,如图中的B点。(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有什么特点?图示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为B→A、B→C,是双向的。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图示:(2)兴奋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集中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3)单向传递的缘由: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三、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的功能体现(1)对外部世界的感知。(2)把握机体的反射活动。(3)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功能。2.大脑皮层言语区[a]W区:损伤后病人不能写字。[b]V区:损伤后病人不能看读文字。[c]S区:损伤后病人不能讲话。[d]H区:损伤后病人不能听懂话。考点一反射与反射弧(Ⅱ)考情解读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多结合反射弧模式图命制选择题,也可结合动物生理试验考查反射弧完整性对反射活动完成的必要性,今后仍可能连续此类命题角度与方式。[做一题][例1](2022·厦门质检)右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效应器5是指上肢的肌肉组织B.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方向传递C.3处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到大脑皮层把握D.神经递质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或上肢肌肉细胞[解析]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所以A错误。[答案]A[链一串]1.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如下图所示。(2)分类eq\b\lc\{\rc\(\a\vs4\al\co1(感觉神经元:具传入神经,可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运动神经元:具传出神经,可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中间神经元:位于神经中枢内,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兴奋,并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起联络作用))2.反射弧五种结构的功能分析反射弧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传导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整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可有感觉但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应答可有感觉但无效应[关键一点](1)并非全部反射弧都具有中间神经元(如膝跳反射只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2)依据神经中枢是否位于大脑皮层中可将反射划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经训练获得的后天性反射,后者中枢位于皮层以下(如小脑、脑干、脊髓等),是由遗传得来的、固有的反射。(3)反射活动的进行除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外,还需要适宜的刺激。[通一类]1.(2022·厦门一模)下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B.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D.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解析:选B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反射弧上,由于突触的存在,神经冲动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从感受器传到效应器。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Ⅲ合成的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突触有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两种类型。2.右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解析:选A由图可推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⑤反应,但因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活动;只有大脑皮层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考点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Ⅱ)考情解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一向是高考的热点所在,考查角度多结合反射弧模型、电刺激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药物干扰等生理试验及动作电位、静息电位产生过程中离子通透问题等予以考查。[做一题][例2](2021·福建高考)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试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查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依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组别醋酸铅溶液浓度/g·L-1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AChE活性/U·mgprot-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①00.181.5622.7②0.050.291.3723.1③10.571.0826.9④21.050.7636.4请回答:(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力气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指标可知____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力气最弱。(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______酶的催化下水解,本试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____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____。(4)水迷宫试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_______,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整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试验探究力气。(1)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可以用于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力气;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越长,说明其学习记忆力气越弱,读表可知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长短是①<②<③<④,所以④组大鼠学习记忆力气最弱。(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依据检测b的信息可知,乙酰胆碱酯酶(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因此,正常状况下ACh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越强,生成物胆碱和乙酸的量就越多,胆碱与显色剂显色越明显,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的生成量,计算该酶的活性。(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脑组织铅含量越高,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越弱,ACh水解速度越慢。(4)依据检测a的信息——“重复训练4天”,可以推断该试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重复训练。[答案](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④(2)突触间隙电位乙酰胆碱酯胆碱(3)慢(4)重复训练①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②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链一串]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过程:eq\a\vs4\al(静息时,静息电,位:)刺激↓eq\a\vs4\al(\b\lc\{\rc\(\a\vs4\al\co1(形成缘由: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K+外流,电位表现:外正内负)))eq\a\vs4\al(兴奋时,动作电,位:)↓eq\b\lc\{\rc\(\a\vs4\al\co1(形成缘由: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a\vs4\al(电位,表现)\b\lc\{\rc\](\a\vs4\al\co1(未兴奋部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外负内正))\o(→,\s\up7(电位差),\s\do5())局部电流))eq\a\vs4\al(兴奋传导,局部电流)eq\b\lc\{\rc\(\a\vs4\al\co1(过程:局部电流\o(→,\s\up7(刺激),\s\do5())未兴奋部位\o(→,\s\up7(产生),\s\do5())电位变化……,结果:已兴奋部位恢复原来的静息电位状态))(2)传导特点:双向传导。①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②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过程:(2)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①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②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关键一点](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远远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其缘由主要与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需要确定时间有关。(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即被相关酶分解。(3)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淌性(此过程消耗能量),最终由突触后膜的糖蛋白识别。(4)一个神经元只能特异性地释放一种递质(或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3.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通一类]3.(2021·大纲卷)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解析:选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由兴奋部位向两侧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4.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D处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D.刺激B处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解析:选A刺激D处时,兴奋只能传导到E处,而不能传递到B处,因此电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处是突触结构,兴奋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因此B处受到刺激后,可以向A处和C处传导。考点三人脑的高级功能(Ⅰ)考情解读人脑的高级功能,特殊是大脑皮层言语区是新课标添加内容,相关学问在近年高考中呈现频率较高,考查角度多为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的把握作用、大脑皮层言语区(尤其是S区、H区)的功能及损伤症等,题型多为选择题。[做一题][例3](2011·海南高考)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把握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丢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把握,意识恢复后可把握[解析]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中枢是脊髓。语言、记忆、思维都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进行的。意识丢失的人大脑皮层受损,因此排尿不能把握,但脊髓是正常的,仍能排尿,意识恢复后可把握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把握作用。[答案]D[链一串]1.各级神经中枢功能归纳大脑皮层小脑脑干下丘脑脊髓把握机体反射、感知、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有呼吸中枢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有体温调整、水平衡调整等中枢调整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大脑皮层言语区功能及损伤症归纳中枢名称别名受损后的病症受损后的表现书写性语言W区失写症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力气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失说症病人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听见别人讲话,自己却不会讲话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失听症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能听见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以仿照别人说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失读症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即不能阅读[关键一点]神经系统分级调整的实例(1)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排尿,即可以“憋尿”,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儿却不能。(2)有些人由于受伤使意识丢失,毁灭像婴儿那样尿床的状况。这是由于把握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大脑皮层的把握。(3)婴儿因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把握力气较弱,所以易发生遗尿现象。[通一类]5.(2022·三明质检)下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把握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发生反应;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愿定发生反应B.假如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C.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D.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解析:选B图中的ABCDE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受损,则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M或N受损排尿反射仍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把握;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把握力气极差。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6.科学家在争辩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右图所示)时,发觉其与语言活动功能有着亲热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①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②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③S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④H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选D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一、选择题1.(2021·四川高考)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解析:选C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神经—肌接头”处类似于突触,在突触上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图示的神经末梢和腓肠肌构成效应器,①处赐予刺激,腓肠肌会收缩;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故①处赐予刺激,灵敏电流计指针可以发生偏转。兴奋在神经元间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不能反向传递;电刺激②处,兴奋不能由腓肠肌传向神经纤维,灵敏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的变化。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未兴奋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2.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当心遇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表,正确的是()选项比较项目现象Ⅰ现象ⅡA.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B.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以不要确定需要C.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少D.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少解析:选B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的反射弧都是完整的,否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应;现象Ⅰ的中枢在脊髓,现象Ⅱ的中枢在大脑皮层;两个现象中参与Ⅰ反射的神经元数量比Ⅱ少,两个现象中与缩手相关的肌细胞数量应相当。3.依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A.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解析:选A由该图a面具有糖蛋白,应是神经细胞膜外侧;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对K+的运输有关;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即膜外侧;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亲水性头部③与水面接触。4.(2022·福州质检)乙酰胆碱是昆虫和人体都具有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乙酰胆碱水解,马拉硫磷酯是该酶的抑制剂,能有效杀死某些农业害虫,但对人体低毒性。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人体内不存在乙酰胆碱酯酶,所以农药具有低毒性B.人体内存在某种分解该农药或者其衍生物的酶C.马拉硫磷酯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D.马拉硫磷酯是昆虫神经递质类似物解析:选B由于人体内存在乙酰胆碱,所以确定存在乙酰胆碱酯酶;人体内存在某种分解该农药或者其衍生物的酶,所以该农药对人体低毒性,否则会导致人体死亡;马拉硫磷酯是该酶的抑制剂,但原理不清楚,所以C错误;马拉硫磷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但不是昆虫的神经递质类似物。5.右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选C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突触小泡的形成离不开高尔基体。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6.(2021·福州质检)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可测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要测量到施加一次刺激后图示的电位变化,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解析:选B测量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必需一极在膜内,另一极在膜外。7.取新颖的神经—肌肉标本(试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潮湿标本)如右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下列推断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激c、a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电位变化B.假如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C.假如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受损D.假如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解析:选C假如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受损的部位可能是c,也可能是骨骼肌,需进一步检测;若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排解骨骼肌受损的可能,才能推断部位c受损。8.下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C.④兴奋时,其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②释放的神经递质确定会使肌细胞兴奋解析:选D分泌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肌细胞膜的面积增大有利于更好地接受神经递质传递的信息;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9.一般不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整的结构是()A.大脑皮层 B.甲状腺C.脑干 D.垂体解析:选A“植物人”,其大脑皮层功能特殊,已不能正常完成生命活动调整,但其低级中枢及内分泌活动还可维持正常功能。10.某人不当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A.针刺双脚观看是否有反应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解析:选B针刺双脚的反应和膝跳反射的完成途径是反射弧,反射弧具有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能否复述医生的一段话与听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是否受损有关;血细胞的数量多少与神经中枢无关。二、非选择题11.图A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的过程,图B是图中⑤结构的部分放大。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的③为________、④为________、⑤为________,共同构成________。(2)结构②中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________,信息传递的方向为________(用图中的序号表示),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构成结构⑤的基本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静息时,结构⑤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图A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其中③为突触前膜、④为突触间隙、⑤为突触后膜,它们共同构成突触;结构②为突触小泡,其内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膜的基本组成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静息时,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答案:(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2)神经递质③→④→⑤(或③→⑤)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脂质和蛋白质(或磷脂和蛋白质)(4)内负外正12.(2022·泉州质检)海兔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试验发觉,碰触海兔水管或击打海兔头部,皆会引起其鳃发生收缩反应,这种反应称为缩鳃反射。其反射弧如下图。(1)组成该反射弧的b称为________,a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部分膜作为________参与构成突触2。(2)碰触水管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泡中的________释放,作用于突触1的后膜,导致后膜的电位变为________,从而引起b兴奋,实现缩鳃反射。(3)击打海兔头部,引起缩鳃反射时,a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而碰触海兔水管,引起缩鳃反射时,c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解析:由图示可知,神经冲动传递方向由a到b,所以b为传出神经,a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部分膜可作为突出后膜参与构成突触2。依据右图突触2分析,兴奋可以由c传到a,所以击打海兔头部,引起缩鳃反射时,a上能检测出电位变化,而碰触海兔水管,引起缩鳃反射时,兴奋不能传至c,故c上不能检测出电位变化。答案:(1)传出神经突出后膜(2)(神经)递质外负内正(3)能不能13.(2021·安徽高考)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毁灭屈反射。下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用简便的试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毁灭波动,左后肢未毁灭屈反射,其缘由可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设计试验可以应用图中的已有信息进行逆向思考,即在神经纤维的哪个位置赐予足够强度的刺激,该位置两侧都能够观看到相应的电位变化(或肌肉收缩),而另一神经纤维上没有电位变化。(2)某药物处理后,电位计ⓐ有波动,说明该药物不会阻挡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电位计ⓑ未毁灭波动,说明没有兴奋传递到电位计ⓑ,那么问题应当毁灭在电位计ⓐ和ⓑ之间的环节,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也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看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毁灭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14.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肌肉接点或突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最简洁的反射弧由________种神经元组成。(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育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膜外。(3)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________。(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觉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缘由,该同学利用图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试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依据该试验步骤猜想现象及结论。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看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要连续往下做试验。其次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看骨骼肌是否收缩。假如______________,则说明部位d受损。假如______________,则说明骨骼肌受损。解析:(1)最简洁的反射弧应由2种神经元(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构成。(2)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Na+浓度远低于膜外。(3)乙图中膜电位从③→④变化时,应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此时,开放的离子通道应为K+通道。(4)欲确认骨骼肌不收缩的缘由。可通过刺激a观看c电位变化和骨胳肌是否收缩。予以探究,若刺激a,在c处测不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则表明传出神经元受损;若在c处可测到电位变化,则用b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收缩,则表明d处受损;若骨骼肌不收缩,则表明骨骼肌受损。答案:(1)2(2)低于(3)钾离子通道(4)在c处不能测量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在c处测量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骨骼肌收缩骨骼肌不收缩其次讲通过激素的调整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的关系(教材第2、3节)一、通过激素的调整(1)人们发觉的第一种激素是促胰液素。(2)激素调整: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整。(3)请分别写出下列相关激素的内分泌腺(或细胞):①促甲状腺激素:垂体;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③生长激素:垂体;④甲状腺激素:甲状腺;⑤肾上腺素:肾上腺;⑥雌性激素:卵巢(主要);⑦雄性激素:睾丸(主要);⑧胰岛素:胰岛B细胞;⑨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二、激素调整的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整:①血糖的正常浓度范围:0.8~1.2g/L。②你能说出血糖的三个来源与三个去向吗?eq\a\vs4\al(血糖,平衡)eq\b\lc\{\rc\(\a\vs4\al\co1(来源:食物的消化吸取;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去向: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③调整血糖平衡的两类主要激素是什么?其关系如何?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它们具相互拮抗关系。(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整(请填出下列空白):①反馈调整: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整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整方式叫做反馈调整。②反馈调整的意义:是生命系统中格外普遍的调整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三、激素调整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四、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的关系(1)何谓体液调整?其主要调整物质是什么?体液调整是指: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整,体液调整的主要调整物质是激素。(2)请填写出体液调整与神经调整的区分与联系。比较项目神经调整体液调整区分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范围精确 、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反应速度快速较缓慢联系①很多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的调整,体液调整可以看做神经调整的一个环节②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经常同时调整生命活动考点一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Ⅱ)考情解读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动物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激素间协同或拮抗关系,也可结合内环境稳态、神经调整与免疫学问予以考查。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相关试验探究题,估量今后高考对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的考查概率较高。[做一题][例1](2011·重庆高考)下表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中,血液内与甲状腺活动亲热相关的两种激素含量状况。分泌腺体激素名称不缺碘人群激素含量缺碘人群激素含量补碘前补碘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正常降低正常垂体A正常B正常(1)表中A是________________,B应________。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激素A起________作用。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整中,把握枢纽是________。(2)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①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现象①说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现象②说明该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通常,食用碘盐可以防治碘缺乏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整、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对有关生物试验结果的分析及人体内蛋白质的代谢等,意在考查理解力气和试验探究力气。(1)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A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削减时,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垂体会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因此B应上升;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整中,把握枢纽是下丘脑。(2)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在长期缺碘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削减时,成年人会表现出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甲状腺激素也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当其含量下降时会表现出少言寡语等现象。[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上升抑制(反馈调整)下丘脑(2)促进新陈代谢提兴奋奋性[链一串]1.几种重要激素的来源、靶器官及主要功能归纳激素种类内分泌腺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功能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均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的生长、发育和相应促(甲状腺、性腺)激素合成与分泌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脏(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取,使尿液浓缩,尿量削减促(甲状腺、性腺)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维持甲状腺(或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调整甲状腺(或性腺)合成相应的激素生长激素较广泛,特殊是骨细胞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胰岛素胰岛B细胞主要为肝脏及肌肉、脂肪细胞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主要为肝脏加速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上升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较广泛、尤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主要是肝脏,也可作用于其他组织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提高血糖浓度性激素雄性激素睾丸雄性生殖器官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其次性征;雌性激素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雌性激素卵巢雌性生殖器官2.激素间协同与拮抗关系举例[关键一点]下丘脑、垂体、胰岛、胸腺分泌的激素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肽类,人为补充时只可注射,不行口服;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均为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为固醇类激素,人为补充时,既可注射,也可口服。[通一类]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选A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其不能与甲状腺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2.(2022·海南高考)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整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削减解析:选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到达垂体,调整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继而影响和调整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由于只有甲状腺细胞表面有促甲状腺受体,故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机体大多数组织,器官表面都有甲状腺激素受体,故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组织器官;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下丘脑活动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考点二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的关系及实例(Ⅱ)(体温调整、水盐平衡调整、血糖调整)考情解读高等动物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的共同作用,两种调整相辅相成、联系亲热,因此,涉及生命调整方面的题目,多为两种调整模式共同毁灭,近年高考在相关方面的考查也多属此类。[做一题][例2](2022·厦门质检)正常成年人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上升时,最可能促使()A.肝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B.肝细胞加速合成肝糖原C.葡萄糖被加速分解D.非糖物质加速转化为葡萄糖[解析]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上升表示血糖浓度较低,所以最可能促使非糖物质加速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上升血糖,而其他三项都可促使血糖降低。[答案]D[链一串]1.体液调整及其与神经调整的关系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整:①血糖平衡调整的方式:是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②血糖平衡调整的中枢:下丘脑。③调整图示:④参与调整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使血糖上升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使血糖下降的激素只有胰岛素。(2)体温调整机制:①体温调整的方式:是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②体温调整的中枢:下丘脑。③调整图示:④调整结果:产热eq\o(,\s\up7(动态),\s\do5(平衡))散热。(3)水盐平衡调整: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整中的重要功能归纳(1)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下丘脑有“内分泌腺枢纽”之称。④调整:体温调整中枢、血糖调整中枢、渗透压调整中枢。(2)下丘脑的部分调整作用图示:[关键一点](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取,削减排尿量,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2)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整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通一类]3.(2021·北京高考)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消退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整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解析:选A病毒感染后,可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进行体液免疫,阻挡病毒随血液循环集中;外界温度降低时,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导至哺乳动物体温调整中枢,经神经—体液调整使体温维持稳定;摄入高糖食品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会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单侧光照可引起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得多,植物向光弯曲生长。4.(2022·福州质检)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整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能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B.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下丘脑的直接影响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变D.植物生长素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解析:选A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能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尿量削减;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垂体的直接影响;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变;植物生长素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调整细胞代谢。考点三脊椎动物激素调整相关试验探究(Ⅱ)考情解读动物激素调整生理试验一向是高考热点、难点所在。题目涉及试验方案设计,对比试验设置,腺体切除法,激素注射法,饲喂法等,尤其对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性激素考查频率更高。[做一题][例3](2010·天津高考)依据下列试验结果回答问题。试验一: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下图所示。(1)该试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手术应切除________________。每次注射各激素的量应依据________来计算。(3)图示表明胰岛素具有________的作用,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_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试验二: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下图。(4)开头刺激后,血糖浓度将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图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缘由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明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________,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其四周血液中________的浓度变化来确定。[解析]本题考查激素的作用及血糖调整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试验分析和设计力气。(1)从图1中可以看出试验的自变量为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有无,因此该试验的目的是探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2)该试验为探究试验,而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作用可能是促进、抑制或不促进也不抑制,因此必需通过有无激素对比证明。该试验以同一时间内平均体重的增加量的多少作为判定作用效果的依据,因此每次注射时的激素量,应依据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进行计算。(3)由图1可知,注射胰岛素比只注射生理盐水的大鼠生长得快,说明胰岛素具有促进大鼠生长的作用;同时注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大鼠比单独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大鼠生长得快,说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从而说明胰岛素具有加强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的作用。(4)由图2曲线可知,电刺激后,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5)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要验证胰岛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通过检测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来确定。[答案](1)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2)垂体和胰腺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3)促进大鼠生长(或加强生长激素的促生长作用)大于(4)降低胰岛素浓度上升和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5)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链一串]1.与内分泌腺和激素有关的试验设计归纳(1)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性腺和性激素:①常用试验方法:切除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华东师大版选修3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钢制转椅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转盘式车针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超市装修解约协议书
- 2025至2030年中国摆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冷藏纸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华师大新版选修3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图版高二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课件-《我学会了……》(共15张PPT)-全国通用
- 气管切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版直接用】课件
- 班组退场确认书(参考文本)
- 质量系统 GMP 实施指南
- 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专项审计报告
- 猴痘病毒资料
- 《鼻部应用解剖》PPT课件
- 第二章 热力学基本定律
-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上册单词表
- 第一章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1
- 粉末丁腈橡胶使用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