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22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模块三专题九第27课时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_第1页
【优化方案】2022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模块三专题九第27课时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_第2页
【优化方案】2022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模块三专题九第27课时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_第3页
【优化方案】2022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模块三专题九第27课时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_第4页
【优化方案】2022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模块三专题九第27课时专题整合提升课-教学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课时专题整合提升课链接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各领域的新变化1.政治上(1)订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促进了国家政治民主化、法律化。(2)祖国统一问题上,对台湾政策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两岸关系和平进展。2.经济上(1)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宏大战略决策。(2)经济体制从方案经济为主向以方案经济为主,市场调整为辅的方向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提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进展思想从片面盲目进展到全面科学进展的转变。在连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进展,强调可持续进展,留意宏观调控,强调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外交上(1)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2)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乐观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思想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进展观等继承和进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5.科技训练上:科技快速进展,特殊是计算机、载人航天事业等渐渐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训练全面进展。链接二特殊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区分与联系类别特殊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区别设立区域港澳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沿海特定区域指导原则“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殊的经济政策自治程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有“确定的自治权”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社会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决问题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领先进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联系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心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自治权,都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针对训练]1.(2021·杭州高三质检)下面为1978年、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001997年25.538.117.918.5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解析:选C。结合表格可知是有关经济成分的变化,A项是在21世纪初;B项不符合材料及史实,公有制经济仍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材料中没有体现毁灭代企业制度,排解D项。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公有制经济成分在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在上升,表明C项正确。2.依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殊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心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解析:选B。本题考查同学的概念区分力气,依据所学学问可知A项只适合特殊行政区,C项符合民族自治区;D项三者都不符合。在中国的领土上不管是哪种特殊地区,在主权问题上,都属于中心人民政府,因此选B。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猛烈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宏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其中第一部分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开眼看世界为起始,到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再到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这些复兴之路先后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材料二2007年10月13日,《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近800米的展线,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浓缩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困难历程。“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成立了!”来自四川的八旬谭姓老者,一边重复着毛主席的这句话,一边在开国大典巨幅图片前留影。五名来自首都钢铁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大二同学,也一起在这里留影,他们说:“站在这里我们心潮澎湃,感觉自己重生了。”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材料三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辞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辞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生疏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抱负。——《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四材料五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究中,我们坚决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制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需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进展。……”(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如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闸门的?(2)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的重大举措,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上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如何为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开拓“新纪元”的?(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学问,从经济和外交两方面说明当今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4)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需要一个奋斗过程,为了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你认为中国在政治、经济上有待完善的关键是什么?(5)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取得确定成果和进步的根本缘由是什么?在走和平崛起道路的今日,中国的进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解析:本题以民族复兴为切入点考查中国不断崛起的表现。第(1)问考查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复兴的影响,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来综合概括。第(2)问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外交和政治的成果。第(3)问要依据材料从经济和外交角度回答“融入世界”的方式。第(4)问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回答。第(5)问考查对改革开放的总体生疏。第一小问强调根本缘由;其次小问即回答进展的有利因素,从外部和自身来分析。答案:(1)①政治上: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确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推动了民族工业毁灭短暂春天的局面,进而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的转变供应了条件;③思想文化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俗,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觉悟的提高;④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促使后人连续探究与奋斗。(2)①政治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法治制度,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根基(或答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②经济上:恢复和进展了经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有制造了必要的前提(一化三改);③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走上国际舞台树立国际声誉奠定了外交基础。(3)经济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上:乐观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答参与维和也可以);乐观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答出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活动等也可)。(4)政治上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经济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根本缘由:开拓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天时、地利、人和”: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格局多极化,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持续进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等。(答出四项即可)关联20世纪80年月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对比中国世界特征改革开放后逐步走向世界,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过渡中,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一超多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各国经济调整后,相继走出逆境,经济连续向前进展;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科技文化计算机,神舟系列飞船,科学与艺术现代化,科技文教事业取得跨越式进展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进展外交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进展跨世纪的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典题训练]1.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历史: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回答以下问题。探究问题一:近代主权国家意识和中外交往清政府长期以来把外国视为“蛮夷之邦”“藩属之邦”,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时的中外交往是宗主国与“藩属之邦”之间的交往,兼管外事的中心机构——礼部和理藩院是管理“藩属之邦”的机构。近代以来,中国渐渐理解了西方的国家和主权的观念;生疏到欧洲列强实际上构成了世界的政治中心,于列强并峙之中,中国不但不足以称“万邦宗主”,平起平坐也难以达到。有识之士开头用新词代替“夷”字,对于西方国家或称“外国”,或称“西洋”。外交文书中也以“大清国”和“大英国”“大法国”等对应。(据李斌著《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争辩》)(1)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从清前期到晚清时期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变化的缘由。你如何评价这种变化?探究问题二:拓展新中国的国际空间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历经曲折,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化,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的进展和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进展。上表中的A、B、C表示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进展程度的国家进展关系的几个重要的时段。(例如,D时段表示90年月前期中国与进展中国家的关系,此时段不是选择作答的内容)(2)任选A、B、C中的一个时段,分析在该时段,与相应类型的国家进展关系的背景、政策和意义。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历史的联系。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宗主国与‘藩属之邦’之间的交往”和“中国渐渐理解了西方的国家和主权的观念”可以归纳出变化;其次小问回答缘由可结合外国的侵略对中国的影响;第三小问评价要站在外交的近代化上来生疏。第(2)问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学问任选一个时期从背景、政策和意义来论述。答案:(1)从把世界各国都看成藩邦属国到生疏到各国均为主权国家。(若回答从把世界各国都看成藩邦属国到与各国公正交往亦可)缘由:对外战斗的失败,与西方国家交往的深化。评价:确定其进步意义,言之成理即可。(2)A.背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政策: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与苏联建交结盟。意义:促进经济的恢复和进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B.背景:中国开头向社会主义过渡;宽敞亚非国家的独立。(任意一点即可)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C.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策: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阅历。(若回答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亦可)意义:促进经济高速进展。(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言之成理即可)2.在人类历史经受的重大转变过程中,大致有五次进展机遇,但对中国和西方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邓小平后来在回顾党的历史的时候多次说过:“一九五七年后,‘左’的思想开头抬头,渐渐占据了上风。”这主要是指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和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庐山会议“反右倾”再到八届十中全会以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错误。——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进展问题。”——《邓小平文选》(1985年3月4日)材料三“中国要谋求进展,摆脱贫困和落后,就必需开放。开放不仅是进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取国际的阅历。”——《邓小平文选》(1988年6月3日)(1)20世纪50至70年月,新科技革命使西方迎来了资本主义进展的黄金时期,而中国却在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频频毁灭失误。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当时中国频频毁灭失误的主要缘由。(2)20世纪八九十年月之交,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为抓住这一机遇,这一时期的中国政府在坚持对内深化改革的同时,在对外开放方面做出过哪些重大的战略决策?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世界背景下的中国。第(1)问考查新科技革命时期中国频频出错的主要缘由。依据时间和所学的学问回答。第(2)问考查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做出的重大的战略决策。20世纪八九十年月之交,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为抓住这一机遇,这一时期的中国政府在坚持对内深化改革的同时,在对外开放方面做出重大的战略决策。答案:(1)急于求成,缺乏社会主义建设阅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预备不足;错误估量了国内外形势;根源是“左”倾错误。(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战略决策:1986年,开头了复关谈判,后转为入世谈判;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打算开发和开放浦东;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1993年,批准开办沈阳、重庆、北京等18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同学用书P162])主题一和平共处、和平崛起——新时期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热点综述]新时期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准时调整外交政策,并乐观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乐观参与区域组织同时在区域组织中作用越来越大,促进了中国的和平崛起。此部分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因此在高考中经常有试题毁灭。在复习备考时要特殊重视对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和外交成就的理解生疏。[学问通关]一、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成因及作用1.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2.成因(1)20世纪80年月,美苏关系缓和。(2)第三世界进展壮大等国际形势进展的需要。(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4)20世纪90年月,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连续进展。3.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气。同时,广泛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进展。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1.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就是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的进展。但侧重点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有所转变,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经济外交”的比重明显增加,保障国家的进展,为经济建设服务,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2.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不变,但独立自主的表现形式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变。具体表现为从“一边倒”联苏抗美,到“一条线”联美抗苏,进展到新时期的不结盟。3.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不变。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政策不变。我们要在这些“变”与“不变”中,进一步领悟新中国外交的原则性、机敏性和务实性。[对点训练]1.中国现代化战略争辩课题组对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其地理概念结构如图所示。此战略设想主见表明新时期我国()A.放弃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沟通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乐观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解析:选D。本题考查同学对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生疏。我国的这一外交设想并没有放弃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由于图示中的亚太经合组织和亚欧经合组织都是属于区域型经济合作组织,都是合作但不结盟的关系,故排解A项;由于题目不只提到亚太,还有亚欧的关系,所以B项表述片面,也排解;C项不合题意,由于题目根本没有提到联合国;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主题二中国梦的理论纲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热点综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拓了社会主义事业进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白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进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其次次理论飞跃;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考命题重视对邓小平理论的内涵及特点等重要学问的考查,主要考查分析理解、推断历史现象的力气。复习备考时,主要把握新时期中国重要理论成果形成背景、内涵、特点及影响等内容。[学问通关]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时间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核心或精髓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决的问题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进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科学进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影响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二、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共同特征1.先进性与时代性:都是由中国近现代先进阶级的杰出的代表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创立的,都是当时历史进展的结果,符合所处时代进展的需要。2.爱国性与进步性:无论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灾难的近代,还是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的现代中国,这些理论都渗透着猛烈的富国强国的抱负与追求,都具有深厚的爱国性,都是进步的。3.实践性与独创性: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不断地进展完善。4.继承性与进展性:这些理论成果在形成过程中,都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进展而来的,孙中山三民主义是在资产阶级探究救国之路思想的基础之上进展而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进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同时,这三者之间也存在着继承与进展的关系。[对点训练]2.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指导中国人不断前进的三大理论成果相继诞生。这三大理论成果都()①具有时代精神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③都在进展中完善④都是共产党人的制造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③④解析:选A。20世纪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三次巨变: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帝制;毛泽东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了改革开放,使中国渐渐富起来。由此可知此题中三大理论成果指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从20世纪中国的实践可以看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是三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故选A项。孙中山三民主义并非共产党的制造,也不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因此②和④错误。课后达标检测27[同学用书单独成册]第27课时专题整合提升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西安华清中学高三摸底)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连续革命”,同时把原宪法条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修订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次修宪()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表明宪政建设在曲折中前进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D.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题中材料表明1978年修宪照旧保留“文革”中的“左”倾错误,但也有进步,如提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因此这次修宪反映了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故应选B。2.(2021·浙江台州中学高三统练)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有“一国两制”,也有“九二共识”。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有()①均以敬重历史和现实为基础②均由中国中心政府提出,进展为法律文件③均以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动身点④均在确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同学的比较力气,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解法解答。依据所学学问,“九二共识”并不是由中国中心政府提出,也没有进展为法律文件,排解有②的选项,故答案为C项。3.(2021·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联考)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但这不行能。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供应了机会。”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A.香港的长期富强稳定B.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权C.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D.保持香港既有的社会制度解析:选D。本题考查同学对“一国两制”的生疏。“长期富强稳定”是“一国两制”的影响,并非制度本身,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之下,香港的治权归香港,并非英国,故B项错误;“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与“一国两制”没有关联,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保留既有制度,从而保持了香港的独特性,故D项正确。4.(2021·成都七中高三月考)20世纪80年月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见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乐观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国力增加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解析:选C。从材料“主见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说明奉行的是不结盟外交政策,不结盟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体现,C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并不是疏远美苏两国,B项说法不正确。从材料“也不搞‘等距离’”说明A项不正确。D项不能反映材料意思。5.(2021·南充高中高三月考)下图所示有关新中国农业进展的相同之处是()A.农村生产资料全部制发生重大变革B.使农夫获得了生产和支配的自主权C.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不断探究符合国情的农业进展道路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方面的生产关系调整的状况,建国后我国农业方面生产关系多次调整。1990年和2008年农村生产资料全部制没有发生重大变革,仍是公有制,排解A项;1957年农夫没有获得生产和支配的自主权,排解B项;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一五”方案,排解C项。综合三图内容,体现了我国不断探究符合国情的农业进展道路。故选D。6.(2021·南充高三适应性训练)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惩处暂行条例》,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分子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了“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反映了()A.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进展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解析:选A。由题目中的信息“1987年……投机倒把分子受到打击……1997年……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即可选出A项;由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故排解B项;题目中未涉及法律对经济的影响及经济秩序的稳定等史实,故排解C、D两项。7.(2021·山东潍坊模拟)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需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20世纪80年月初,邓小平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共同生疏是()A.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B.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解析:选A。从“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可以看出两代领导人都意识到融入世界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在邓小平的话中并未反映意识形态方面内容,不属于两人的共同生疏,故B项错误;毛泽东所说的话在建国之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说法不符合其所处时代,故C项错误;两人侧重的是中国应融入世界,与世界形势和平与否没有关联,故D项错误。8.(2021·湖南永州一模)2021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自贸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平安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淌”的创新监管服务模式。结合下图所示可知,上海自贸区的进展目标是()A.成为全国进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B.成为学习先进管理阅历、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C.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D.成为深化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解析:选D。本题解答时应观看图片,首先应明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通过的时间为2021年,是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的时期,故选D项。A、B两项“排头兵”和“学习先进管理阅历、提高管理水平”为经济特区的作用,与材料不符,故排解;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为1992年开放的浦东新区,排解C项。9.(2021·天津河北区质检)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的“好路”具体指向()A.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B.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解析:选C。依据题干中“南方谈话”可知邓小平主要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通过改革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符合。A项和B项依据时间可知南方谈话前已经实行了;D项不是南方谈话的内容。10.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B.主要冲突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C.主要冲突改革开放方案经济一国两制D.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进展解析:选B。本题考查同学对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生疏。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冲突;中共十二大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将其写入党章。11.(2021·资阳高三一诊)读图,当今中国“吃”文化如此备受关注,是由于()①中国餐饮文化极其丰富②经济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③现代传媒技术的进展④“吃”可以感受不同民族、地域的风情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我国新时期的社会生活。依据图片中信息可知不同地域饮食文化多种多样,①正确;②是饮食文化多样的重要前提;现代传媒技术的进展加强了对不同地域饮食文化的了解,③正确;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区分,④正确。12.(2021·天津蓟县模拟)对下图所反映的中国科技的重大成就,表述最精确     的是()A.中国已进入了航天时代B.中国在世界上第三个把握卫星返回技术C.嫦娥一号奔月成功D.中国在世界上第三个把握载人航天技术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东方红一号放射成功,A项错误;图片为载人宇宙飞船,并非卫星返回,B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杨利伟乘坐的是“神舟5号”,不是嫦娥一号,C项错误。只有D项表述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21·自贡高三一诊)中国历程——中国曾经受了一个由衰落到独立富强的进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一、探究的中国材料一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困难、曲折地进展。但在近代中国历史进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见下图)。二、改革开放的中国材料二中共三中全会政策的“进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议题工作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关键词拨乱反正、邓小平领导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十二届三中全会重点议题经济体制改革;有方案的商品经济关键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村走向城市、商品经济十四届三中全会重点议题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关键词市场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收入支配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议题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关键词市场打算性作用、国企改革、转变职能、城乡一体(1)依据材料一论证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16分)(要求:条理清楚,史论结合)(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改革内容的变化趋势。指出以上中共三中全会改革政策的实质及对中国进展道路的主要影响。(10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第(1)问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旨在考查同学再认、再现相关学问点评析相关历史大事的力气。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列举史实说明其作用。言之有理即可。第(2)问考查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程及影响。旨在考查同学在相应的材料中查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答题的力气。“变化趋势”可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农村走向城市”“有方案的商品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作答;“实质”和“影响”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1)经济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史实:民族工业兴起,转变了经济结构,瓦解自然经济。政治上推动了中国民主化;史实: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