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节《富国强兵的秦国》参考教案1_第1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节《富国强兵的秦国》参考教案1_第2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节《富国强兵的秦国》参考教案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A课程目标: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B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了解春秋战国社会的状况和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国家改革和变法的基本史实,把握商鞅变法前秦国的社会背景。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通过对商鞅变法作用的学习,提高同学分析、归纳、理解历史问题的力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学习,使同学生疏到:改革求进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进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仰慕。C重点与难点: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1974年在西安发掘的“秦始皇兵马俑”图片和李白的诗,引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叙述内容】一、商鞅虽死,秦法犹存——商鞅变法的结果1、商鞅之死(1)缘由(1)商鞅变法侵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根本缘由);(2)严刑重法加深了旧贵族对商鞅的仇恨;(3)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直接缘由)。(2)商鞅之死(公元前338年)商鞅被诬谋反,秦惠王捕获商鞅,商鞅被迫抵制,兵败被杀。2、商鞅改革措施得以保留商鞅虽死,但其改革措施得以保留(保留了封建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说明商鞅变法适应了历史进展潮流,迎合生产力进展需求。关于商鞅的死因有几种说法:(1)司马迁:薄情寡恩,用刑太过(2)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隶主利益,受到报复(阶级分析)(3)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导致与秦惠王冲突加剧而被杀过渡:商鞅虽死,但新法未废,变法二十年,深化人心,妇孺皆知。改革措施在他死后保留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和设县户籍等在秦国确立,-----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二、富国强兵的秦国——评价商鞅变法的1、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全面的、成功的改革运动;引导同学回忆商鞅变法的措施,总结这些措施对秦国的强大有哪些作用?2、乐观作用(1)对秦国:的意义: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富强;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见“资料回放”)①政治: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如:县制、户籍什伍制、连坐法等。②、经济: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夫乐观性,促进封建经济进展,增加了国力。如:废井田开阡陌、嘉奖耕织、重农抑商等。③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如:嘉奖军功、禁止私斗。【合作探究】1:请阅读[历史纵横](P28页)后回答(1)秦军骁勇善战的缘由是什么?(2)秦军骁勇善战的历史作用怎样?(1)秦国人民尚武精神充斥;二十等军功爵制度调动了秦军的战斗力。(2)秦国在对外战斗中不断取得重大成功,为秦国战胜六国而统一制造了条件。P28“一车四马的战国战车(模型)”和“历史纵横”:反映了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秦国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2)对后世:对中国历史进展起重要作用。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逐步建立中心集权制。(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国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合作探究】2:为什么说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运动?(1)从结果看:①商鞅虽死,秦法犹存;②实现富国强兵目标,在激烈的兼并战斗中取得优势。(2)从缘由看:适应了历史进展潮流,迎合生产力进展需求。(3)从影响看:①除旧布新,推动了社会进步;②促进了经济富强,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③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进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商鞅变法成功的缘由(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缘由)(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3)充分的舆论宣扬,取信于民(“南门徙木”)(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生疏:(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2)改革布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需坚持不懈,克服阻力(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需顺应潮流、与时俱进3、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2)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3)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反了社会经济进展的规律,导致民办法识的弱化。(5)文化高压(弃绝文化)。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6)提倡君主独裁,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合作探究】3:阅读“学思之窗”:你对此有何看法?三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是片面的。(1)秦亡缘由是秦的暴政;(2)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富强;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但商鞅变法也有历史局限(略);(4)结论: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依据其共性,是否有利于生产力进展和社会进步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合作探究】4:商鞅变法历史局限的缘由是什么?(1)新旧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特别激烈;(2)商鞅作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合作探究】5: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试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梭伦改革商鞅变法背景城邦民主政治的进展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核心内容扩大平民政治权利富国强兵性质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结果奠定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和传统使中国走上封建专制道路【合作探究】6:商鞅变法对我们今日的改革有何借鉴之处?(1)改革是经济进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途。(2)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需坚持不懈,国家才会有光明和前途。(3)改革应当重视选拔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4)改革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作保障,强化以法治国。(5)改革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本课小结】不难看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当是以促进生产力的进展为目的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进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进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然而,商鞅最终遭车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他自己制定的刑律——连坐,不得不说商鞅的结局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