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现代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现代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现代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现代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现代经济学

英文名称:Labor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统计学等

二、课程简介

《现代经济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类专业均将《现

代经济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主要讲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使

学生学会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现象与问题,以适应经济管理工作

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今后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和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奠

定良好的基础。

《现代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继续和深化,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

可以在更广阔、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经济学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

和政策。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内容极为广泛而深度有限。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

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系统

地学习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化、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化、

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以及福利经济等问题,并进而说明社会资

源如何实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这一核心问题,从而能够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

问题,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提供可用

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本课程在解决资源配置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理解本课程理论知识和

经济实践的关系。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培养学生解释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能力。

一、引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从而

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

第四节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重点与难点: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及方法。

课程思政:西方经济学具有科学属性,对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参

考借鉴作用。但也要意识到它将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抽离,强调人与物的在

稀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一般生产关系,易产生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正

确理解“理性人假设”,思考“人性假设和人性判断”的区别,应将个人追求与社会

价值认可相互结合,向同一方向努力奋斗,这才能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和美好。

(三)思考与实践

什么是理性人假定?人类历史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几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目的与要求

介绍基于买方行为的需求和基于卖方行为的供给这两个概念,以及在市场上由买

卖双方的供求行为相互作用决定的均衡价格理论。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需求

第三节供给

第四节均衡价格

第五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笫六节运用需求、供给利均衡价格的事例

重点与难点:需求、供给和价格对经济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资源配

置。

课程思政:运用需求的价格弹性原理解释谷贱伤农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可采取哪些

措施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三)思考与实践

均衡价格的形成以及均衡价格的变动?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三、消费者选择

(一)目的与要求

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并从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

求曲线。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第四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五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六节市场需求曲线

重点与难点: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课程思政:从效用最大化理论的角度,了解消费心理面面观、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

者,从而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思考与实践

使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春晚危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四、生产技术

(-)目的与要求

从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供给曲线。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厂商和生产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

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

重点与难点:短期生产技术规律及不同生产阶段的特点。

课程思政: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查询资料、发表观点、参与讨论的过程,激发学生

们主动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意识。

(三)思考与实践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对经济现实有哪些启示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弼化学生专业素

养。

五、成本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由生产技术决定的厂商的生产成本。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成本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成本最小化

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

重点与难点:从成本最小化的角度来推导和理解生产的总成本。

课程思政:除课程中关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论外,还结合各项话题进行课堂讨论,

如企业追求生产利润最大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摩擦和反思,经济高速生产和经济结构合

理性之间的讨论,生产、投资和就业的相互协同的关系等等社会热点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以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为基础,分析短期各类成本曲线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六、完全竞争市场

(一)目的与要求

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及长期均衡。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利润最大化

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第四节完全竞争行W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六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七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

重点与难点:完全竞争厂商和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均衡。

课程思政:视频观摩“2018年起实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然后组织学

生讨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什么有'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

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的论述”。

(三)思考与实践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七、不完全竞争市场

(-)目的与要求

说明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这三类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

决定,并对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在内的不同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垄断

第二节垄断竞争

第三节寡头

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

第五节不同市场的比较

重点与难点:歧视理论及政府反歧视的的计划。

课程思政:组织讨论垄断可能导致权力寻租、降低社会福利,导致社会生产能力未得

到充分的利用等问题,从而提高同学们对垄断的认识。

(三)思考与实践

价格歧视的定义?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是什么?不同市场类型的均衡条件存在

什么不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八、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及需求曲线,分析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供

给曲线及价格的决定,并能通过洛伦兹曲线及基尼系数分析国家收入分配平等或不平

等的状况。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三节从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到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第四节对要素供给的概述

第五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第六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第七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率的决定

第八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重点与难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课程思政:在微观经济学中,根据西方微观经济理论,企业被认为是生产或服务的生产

组织,企业的生产是通过组织生产要素投入获得产出的技术过程,而企业利润是企业所

有者投入的资本要素的报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生产也是通过企业实现的,但

生产的目标一开始就通过增加市场供给提高社会生活水平,这一目标本身有助于克服

市场组织下生产的盲目性。

(三)思考与实践

工资变化中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曲线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九、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目的与要求

将局部均衡分析发展为一般均衡分析,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交换、生产的帕

累托最优条件。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一般均衡

第二节经济效率

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

重点与难点: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课程思政: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收入分配问题。我国改革开

放带来了解放市场的春风,也使得部分人率先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当经济走上“高

速路”,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下,政府也有力量进行均衡发展,逐渐缩

小贫富差距,增强对社会底层成员的关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十、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目的与要求

了解市场失灵的概念;熟悉外部影响及其分类及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掌握公共

物品和公共资源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不完全竞争

第二节外部影响

第三节公共物品

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重点与难点: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课程思政: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也可以称为价格理论,即通过价格这•信号可以影

响社会各种资源的流动。这是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但现实社畲中的价格调节作

用并非理论研究中如此完美。如某些特殊情况来临时,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会导致价

格大幅度提高,收入较低的消费者难以维持正常必要的消费,从而不利于整个社会的

恢复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政府需要并且有必要地采取强化监督检查,查处价

格违法行为,采取平抑价格或者限制价格等方式以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三)思考与实践

什么是排他性与竞用性?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十一、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及几个主要指标,尤其是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五节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六节GDP核算的局限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进

第七节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重点与难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弘扬爱国主义,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就是社会主

义新时代伟大进程的建设者和实现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使同学不仅掌握宏观经

济学GDP核算理念与方法的最新前沿,了解国情,同时激扬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

提升参与创新实践热情和自主学习力度。提出“GDP竞赛是否合理”思辨问题,使学

生不仅意识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增强“道路自信”,而且了解和重视高质

量发展。

(三)思考与实践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方法、基本假设有什么不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十二、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国民收入一支出模型,并能分析两部门及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及

乘数。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均衡产出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第四节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重点与难点: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的设定以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课程思政:在讲授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时,讲解完总需求对收入的决定作用

后,组织学生运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来讨论总供给的量和结构对促进国民

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这种正反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环节,既让学生认识到凯恩斯理论

的片面性,又让学生认识到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坚持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重要性。

(三)思考与实践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及其计算方

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十三、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目的与要求

掌握IS—LM模型,能对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进行分析,并将其运用于经

济社会的政策效果分析中。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投资的决定

第二节IS曲线

第三节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LM曲线

第五节IS-LM模型分析

重点与难点: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的设定以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课程思政: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和线

上线下分组讨论进行。以政府部门与经济专业网站曾接、诺贝尔奖经济学家观点与思

辨讨论穿插进行,并与我国绿色经济和高质量发展实践密切契合,带动学生深度思考。

(三)思考与实践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及其计算方

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十四、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AD—AS模型,并能对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及其对均衡价格的影

响。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AD曲线

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第三节AS曲线

第四节模型的结构和应用

重点与难点:古典总供绐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及常规总供给曲线的差异,影响总

供给曲线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课程思政: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在课堂上向学生生

动展现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画面,让学生身如其境地感受到经济学理论产生

的时代背景,增强课堂教学的体验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对经济理论的感

性认识。

(三)思考与实践

AD-AS模型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十五、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基本概念,并能使用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问

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失业的描述

第二节失业的原因

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六节通货膨胀的成本

第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一菲利普斯曲线

重点与难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及两者间的关系。

课程思政:在阐述失业理论时,结合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攀升,毕业生中“慢

就业”和“就业歧视”等实际情况,引导同学们提高忧患意识,清楚认识复杂的就业

创业形势,苦练内功,扎实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引导同学

位充分发挥人才比较优势,鼓励到基层锻炼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在讲授经济周期理

论和失业理论时,在课堂上播放《奔腾年代》和《摩登时代》的电影片段,能够让学

生形象化地理解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以及失业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巨大损失,也可以让

学生直观感受到资本主义的血泪发展史。

(三)思考与实践

失业的分类及原因有哪些?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有什么不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十六、宏观经济政策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并能正确使用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对

国民经济进行调控。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

第二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节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

第六节供给管理政策

重点与难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效果。

课程思政:为了进一步增强同学们对经济理论的体验性和感知性,就必须对课堂教学

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入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去体验和感受鲜活

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现实。例如,让学生以自愿者身份参与当地政府举办的大型经

济活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通过

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i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

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感受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激发出大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

家国情怀。

(三)思考与实践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弼化学生专业素

养。

十七、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汇率及对外贸易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汇率和对外贸易

重点与难点:汇率制度与汇率的决定、购买力平价理论。

课程思政: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有效率的社会财富的创造不能

归少数人占有,消灭贫穷是党和政府一贯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

(即追求效率)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平目标,既要将蛋糕做大,又要将其分匀,使社

会大众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思考与实践

我国汇率政策的演变是怎么样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十八、经济增长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并了解基本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

第二节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第三节增长核算

第四节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五节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六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重点与难点: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的基本设定、分析方法。

课程思政:在讲授经济增长理论时,可以把中印两国七十多年经济增长的历程进行横

向对比。印度与中国一样都是发展中人口大国,独立解放的时间差不多,有相似的国

情,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成就明显高于印度。通过比较两国经济增长差异原因的

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所具有的优

势,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在讲授经济周期理论时,将中日两国在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进行比较,中国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使中国迅速缓解了经

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中国经济总量同时期殂速地赶超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这

样的案例对比教学使学生感同身受,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思考与实践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讲习讨小

教学时数\其他教

题论实验

学环节

课课课计

第一章33

第二章33

第三章314

第四章314

第五章314

第八早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