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A新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74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判断下列修辞;正确的一组是()
①总有沐雨的清晨;总有暖暖的午后,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总有一个人祈祷世间所有的美好全属于你,那个人就是我。
②他难道不像一个真正的守门员吗?
③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
④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震得山岗也动了。A.①比喻②反问③拟人④陈述B.①比喻②疑问③夸张④拟人C.①排比②反问③拟人④夸张D.①排比②对偶③拟人④夸张2、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A.老北京人在腊八这天纷纷拿出自家的农产品,展示一年来的丰收成果。B.粥中米、豆、干果品种多,材料丰富,表达了对丰收的自豪3、万象更新()A.更加B.变更C.又、再4、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粗扩(guǎng)______和蔼(ǎi)______花团锦簇(cù)B.抵达(dǐ)______遮敲(bì)参差不齐(cēn)C.绽开(zhàn)怅然(chàng)混为一谈(hùn)D.称职(chèng)______余晖(huī)______畏罪潜逃(qián)5、(《童年》)由于(),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A.不幸的童年B.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C.他性格就是这样D.父亲教他变成了这样6、读诗歌《有的人》;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第一种“有的人”的本质特征是()A.骄横腐朽,骑在人民头上想不朽。B.极端自私,贪小便宜。C.名利思想严重,虚荣心极强。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
A、疑问句;B、反问句;C、感叹句;D;陈述句。
①“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____
②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____
③“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____
④《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难道不感人吗?____8、写出反义词。
深奥—____温暖—____洋溢—____散开—____9、按拼音写汉字。dǎoyùnpèifúréngrán____________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千锤____烈火____粉骨____11、选词填空。
鼓励鼓舞。
①我____他勇敢地向老师承认错误。
②习主席的话深深地____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评卷人得分三、诗歌鉴赏(共5题,共10分)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______;这首诗被前人称赞是杜甫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说一下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当时一种什么样的心态?1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西子”指的是______。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第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B、第二句描写了西湖雨后的山色。
C、第三句运用比喻手法写西湖之美。D、诗歌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14、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诗巧妙运用比喻,用“半亩方塘”比喻________,“鉴”写出了方塘的________的特点。“天光云影”比喻________。(2)赏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这首诗在写作方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说。15、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树阴满地、____、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的____心情。
(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16、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1)第二句中“一杯”反复运用,说说它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的最后两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语言表达(共4题,共20分)17、解释下列词语①缄默:
②霹雳:18、解释下列词语。
①崇山峻岭。
②如痴如醉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②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20、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忘记!
②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评卷人得分五、名著导读(共2题,共18分)21、名著阅读(一)嘿,你在说什么,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让我跳舞?不是开玩笑吧?”外婆笑了起来,往众人身后躲着,大家都附和着。突然,她站了起来,收拾一下衣裙,挺直身子,高高地仰起脑袋,像年轻的姑娘一样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了过去,笑着说:“让大家开开心,来吧!雅科夫,换支曲子!”(二)“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①上面的文字选自《______》(作品名称)。从文段可以看出外婆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②请回答这番话中的“谢谢你”是外祖母针对什么事情所讲的?请概括作答。22、名著阅读。(2分)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怎么了,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本文段节选自《____》,其中的“我”是____(名字)。“我”的外祖母是一个____(性格)的下层劳动妇女,她给予“我”无限的力量和支持,使“我”虽饱经生活磨难,但最终成长为一个____的人。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4题,共16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改变。也许;你在悄悄改变别人;也许,你在渐渐改变自己;有时一个平凡的人、一句平常的话、一件普通的事,或者一个伟大的人、一句深刻的话,或一件重大的事往往改变你的思想、你的性格、乃至你的命运。当然也许是大自然中的某些景或物,触动了你的内心,引起你的思考,改变了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请你以《改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此处教师可以酌情增加或扣除5分。24、题目:那个人影响了我。
要求:1.力求写出真情实感,不抄袭、套用他人作品。2.写500字左右的文章。25、一道风景,可以让你流连忘返;一段真情,可以让你刻骨铭心请以“心中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①书写工整,字迹清楚;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分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人生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有时甚至会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学会变通,换一种方法,相信终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要求:①请以“变通与方法”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①句中;五个“总有”句子构成了排比句;②句中有标志词“难道”“吗?”,说明是反问修辞。③森林“伸出”臂膀,“欢快”表明是拟人修辞。④老虎的吼声能“震动”山岗?当然是夸张。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鼓励学生对一些典型的修辞语句进行积累,增加有关修辞方面知识。2、B【解析】把腊八粥比作“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故选:B。3、B【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解析】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故选:B。4、C【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和错别字,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解析】A.有误。故“粗扩”错误。B.有误;拦挡。C.正确。D.有误,读“chèng”时同“秤”。故选:C。5、B【解析】《童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文中写了由于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故选:B。6、A【分析】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解析】《有的人》这首诗歌通过对鲁迅先生和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骑在人民头上想不朽。故选:A。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ADCB【分析】【分析】疑问句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一个类,它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疑问语气。疑问句是问一些事情的。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感叹句一般是用来表示说话时的喜悦;惊讶等情感。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四种句式的掌握。8、肤浅寒冷掩藏聚拢【分析】【分析】深奥:幽深隐秘;不易理解。温暖:指天气不冷不热的意思。洋溢:充满;广泛传播。散开:即分散。
【点评】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9、倒运佩服仍然【分析】【分析】倒运:指倒霉;转运;指货物运到某地后再转往他处。佩服:钦佩;信服。仍然:是一个副词。一般是指还是;照样。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准确书写汉字,有些容易写错,特别注意“佩”的书写。10、万凿焚烧碎身【分析】【分析】千锤万凿:是比喻经过千锤百练才能成才。烈火焚烧:石头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粉骨碎身:指身躯粉碎;牺牲生命。
【点评】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11、鼓励鼓舞【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分。首先理解词意。鼓励:激发;勉励。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总之近义词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定用哪一个词语更恰当。根据句子的意思①“我____他勇敢地向老师承认错误。”横线上应填:鼓励。②“习主席的话深深地____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横线上应填:鼓舞。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的意思—一对号入座。三、诗歌鉴赏(共5题,共10分)12、略
【分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词语释义。闻的意思是听说;本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掌握。描绘诗句画面时;需正确理解诗句的本义,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赏析作者的心态时,需结合画面的特点和写作背景具体分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表现了诗人大喜若狂的心态。
答案:
(1)听说;“生平第一首快诗”
(2)画面略。颔联对诗人极为反常举动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
参考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做好此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了解内容,从诗中的重点语句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解析】听说;生平第一首快诗13、略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根据第三;四句的意思:“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可知,“西子“指的是西施。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第二句的意思是: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据此可知,第二句写的是西湖下雨时的景色。故B项不正确。
答案:
(1)西施(2分)
(2)B(2分)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古诗文积累。【解析】西施;B14、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用简洁的语言展现复杂的内容。答题时结合诗句,理解意思即可。用“半亩方塘”比喻书;鉴”写出了方塘清澈的特点;“天光云影”比喻书中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示例: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创新,才能达到新境界。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等。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这首诗借景喻理,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解析】【小题1】书清澈书中内容【小题2】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创新,才能达到新境界。【小题3】借景喻理,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15、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诗人情感的理解与体悟能力。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根据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揣摩诗人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整首诗歌,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从诗歌题目“夏意”和诗中的“夏席”“石榴”“树阴”等关键词语,可知诗歌写的是夏季。本诗每一句都是一幅画面,依次描写了院深席清、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梦觉流莺四幅画面,流露出诗人悠闲旷达的心情。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这里要求从重点词语的角度赏析,其答题格式为:释词+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什么。本诗“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穿透的意思,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解析】【小题1】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小题2】透:穿透。描写了榴花盛开的情景。它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16、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本首诗,“一杯”“一杯”复“一杯”,反复运用表明诗人饮酒数量之多,也表达了诗人饮酒时的酣畅淋漓之感。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人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是中考诗歌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可采用这样的方法:(1)在整体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要知人论世。这里从“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句诗中看出这是一个直言率真的诗人。【解析】【小题1】“一杯”“一杯”复“一杯”,反复运用表明诗人饮酒数量之多,也表达了诗人饮酒时的酣畅淋漓之感。
【小题2】直言率真的诗人。
四、语言表达(共4题,共20分)17、①闭口不说话。②又急又响的雷。【分析】【分析】缄默,闭口不说话。缄默也是一种症状,指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发育也无障碍而表现沉默不语。霹雳,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点评】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18、①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②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分析】【分析】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点评】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19、①人不可以没有一点精神。②我们不能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分析】【分析】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将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点评】把一种句子结构转换为另一种结构来表达同一意思的做法,称为句型的转换。下面我们重点介绍简单句句型的转换、复合句和并列句句型的转换以及简单句和复合句的互换。掌握和了解这些转换对提高同学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20、①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呢?②我们怎么能辜负您的希望呢?【分析】【分析】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a.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b.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c.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d.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点评】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改变标点符号,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五、名著导读(共2题,共18分)21、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标”推荐初中生必读的文学名著,只要平时认真阅读,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反复阅读精彩片段,解答此题并不难。根据语段中的“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外婆”“雅科夫”,可知这段文字选自高尔基的《童年》。结合选文中对外婆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可以看出外婆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谢谢你”是针对阿廖沙将自己捡废品得来的钱塞给外祖母的事情所讲的。
【解析】①童年;乐观开朗
②阿廖沙将自己捡废品得来的钱塞给外祖母。
22、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与积累能力。阅读名著,需要识记文学常识、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对于精彩片段要仔细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只要平时认真阅读“课标”推荐的名著,解答此题并不难。文段选自外国文学名著《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其中“我”是阿廖沙。从文段中外祖母的语言描写,可知“我”的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善良(或聪明能干、热爱生活)的下层劳动妇女,她给予“我”无限的力量和支持,使“我”虽饱经生活磨难,但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的人。【解析】童年阿廖沙慈祥善良(或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坚强勇敢、正直(或善良勇敢、充满爱心)
(评分:每空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六、写作题(共4题,共16分)23、略
【分析】
【审题立意】该题目关键是对“改变”的理解;“改变”必然有一个过程,应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让我从反面走向了正面(当然,也可以让我从正面走向了反面).“改变”前后的内容都要交代,因此用到对比手法。
【思路点拨】结合题干要求;可以考虑:或人名(平凡或伟大的人);或一句话(平常的或深刻的话)、或一件事(普通的或重大的事)等等。补题直接决定了写作的方向,规定了选材甚至中心。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表达方式】因为题目的关键是“改变”;所以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但要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最好是夹叙夹议,或者先叙后议。
这是一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作文,记叙文字为主体,议论文字很好的升华主题和主旨,相得益彰。本习作紧扣题目“改变”这一主题来写,用生动和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写出改变,十分符合写作要求。【解析】【例文】
改变。
她总是那么自然;她那含情凝视的双眸总是那么有神。面对着大家也是那种模仿不到的微笑。我是一个害羞的女孩,好事坏事与我沾不到边。在大家面前我总是默默无闻,总是把事藏在心底。其实我总是羡慕她那种由内而外的自然。
记得那次;是一个无比情朗的天,我与以往一样独自在那个熟悉的角落。是她的课我的心偷偷地暗自高兴。太好了。我喜欢那个老师,她的自然让我羡慕,她的美丽让我欣赏,她的不偏爱更加让我对她无比的尊敬。叮叮上课了。她大步走进来又很自然地向我们打招呼。
“今天;我们来上节有趣的自我介绍课。”老师温和地说。我是第一号,所以从我开始。我慌张地站起来,低着头沉默着。老师对我说“自然点同学,这是你的舞台,想说什么就说出来,老师鼓励你。”我我我是一个内向的人,请,请同学们,多多包容我,希望你们与我成为好朋友。我喜欢的这位老师,在以后的下课十分钟,总与我闲聊,是她告诉了我要锐变,是她然我与同学的关系变得自然。我更加的敬佩她,喜爱她。
我真的变了;变的外向,在课堂上我的思维活跃,老师同学们都喜欢我,喜欢与我交谈。我敢在讲台上大声说话,连主持节目时也总是推荐我。
我从内而外的改变。我永不忘记她的鼓励,她的微笑,她是永远的在我心中,在我心中生根发芽。24、略
【分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没有任何段提示性的语段来帮我们打开思路,只有一个孤零零的题目:“那个人影响了我”,很多同学会一下没有了思路,感觉本作文写作难度很大.
【审题立意】那个影响了我的人;里面有几个关键性词语:影响;我、人,人是要写作对象的发出者,我,标志着文章要使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影响,可以理解为更好地成长、感受到力量等意思.写作时,应重点关注这几个词语.
【思路点拨】这应是一篇写人或者记事的文章;在写文章时,不能围绕着影响空发议论,要用具体的事例来写.这里的“人”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父母;老师、朋友等;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或者名人:岳飞、辛弃疾、马云等,第二种思路等容易创新.
【表达方式】该作文可分成两部分;前部分以记叙为主,结尾议论抒情.
【细节描写】在表现成长时;可以使用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使文章有血有肉,十分生动.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例文点评】文章布局合理,开始以一段带有情感的话为开篇点明题意,引出下文,然后叙述自己坐车没带钱坐公交车、一位阿姨帮助自己的事情,接着叙述自己在其中得到的启示,最后总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流畅自然.【解析】【例文】
那个人影响了我在人世间;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真情.其中包括着父母对我的爱,也有老师对我的教导,还有同学对我的关照可那件事情却像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我的心里,使我至今都难以忘怀.那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陌生人之间的真情.
记得那一天放学;天气十分晴朗,我像往常一样来到站台,准备坐公交车回家.一到车站便有一辆公交车飞快地从我眼前驶过,我看了看车牌:对,没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成本管理重要逻辑概念试题及答案
- 2025年JAVA游戏编程题库试题及答案
- 承包快餐厨房合同协议书
- 计算机一级Photoshop考试答题技巧试题及答案
- 花卉布展合同协议书模板
- 高效班级2025年税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常见嵌入式问题的解决方案试题及答案
- 快递代理合同协议书范本
- 车间工人临时合同协议书
- 酒店物业服务合同协议书
-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测试卷(十九)
- 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
- (正式版)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
- 加油站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 供电企业舆情的预防及处置
- GB/T 41666.4-2024地下无压排水管网非开挖修复用塑料管道系统第4部分:原位固化内衬法
- 4、《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 大学生职业素养(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涉密内网分级保护设计方案
- 木地板培训资料大全
- 康养旅游概念及市场现状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