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教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教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教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教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53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冬天室外未采取保温措施的自来水管冻裂了;这一过程中()

A.水分子体积变大了。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

C.水分子运动速率变慢了。

D.水分子被”冻住”停止了运动。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

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然后再测定。

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

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3、我国近年来发生多起煤矿爆炸的特大事故,引起煤矿爆炸的主要原因是坑道内的“瓦斯”遇到明火发生爆炸.“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aCH4+bO2cCO2+dH2O,则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计量数之和为()A.4B.5C.6D.74、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B.长期未用而难以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里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做润滑剂C.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炭粉制成的D.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5、用托盘天平称量12g粗盐,天平调平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此时应()A.调节平衡螺母B.减少砝码C.添加粗盐D.减少粗盐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B.当氧气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空间里氧分子越少,反应越剧烈C.如果没有催化剂的帮助,过氧化氢不会分解产生氧气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中燃烧剧烈,因此属于缓慢氧化7、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如图rm{(}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rm{).}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rm{(}rm{)}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B.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rm{2}rm{1}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D.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rm{(}rm{)}A.海水B.矿泉水C.冰水混合物D.可口可乐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相同的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只有在点燃的条件下铁才能与氧气反应。

10、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的是()A.钢锭轧成钢板、木棍燃烧B.汽油挥发、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液态水凝成冰、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D.铁受热熔化、石蜡能燃烧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rm{N_{2}}的质量分数约为rm{78%}B.rm{O_{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C.氧化反应不都是化合反应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m{(}rm{)}A.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B.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来实现C.氧化物就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D.可燃物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1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rm{(}rm{)}A.B.C.D.14、下列文字表达式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

B.铜+氧气+二氧化碳+水→碱式碳酸铜。

C.葡萄糖+水→葡萄糖水。

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这些粒子中;

(1)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____、____或____;分别写出一例它们各自构成的物质,例如____、____和____.

(2)一定带正电的粒子是____,不带电的粒子是____;

(3)也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粒子是____;

(4)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____.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16、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电子变成____离子,属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离子带____个单位正电荷,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总共有____个电子.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用A、B表示)为____.17、填写下列空格。

元素符号:氢元素____镁元素____钙元素____

化学式:五氧化二磷____四氧化三铁____高锰酸钾____.18、向一定量rm{C}rm{u}rm{(NO_{3})_{2}}rm{A}rm{g}rm{NO_{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铁粉,溶液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rm{(1)}rm{ab}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rm{(2)}rm{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19、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rm{(1)}最近我市完成了rm{92}号和rm{95}号汽油的推广使用,降低了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为进一步减少污染,通常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______。rm{(2)}已知金属镁可以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rm{2Mg+Xoverset{碌茫脠录}{=}2MgO+C}则rm{2Mg+Xoverset{碌茫脠录}{=}

2MgO+C}的化学式为________;若金属镁的质量为rm{X}完全反应后生成碳的质量为rm{m_{1}}则rm{m_{2}}________rm{m_{1}}选填“rm{(}”“rm{>}”或“rm{=}”rm{<}rm{)m_{2}}评卷人得分四、推断题(共1题,共7分)20、英国科学家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采用两种方法制取氮气。第一个办法是让空气通过烧得红热的装满铜屑的管子,氧气与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测得剩下的气体密度为rm{1.2572g/L}第二个办法是让氧气和氨气rm{(NH_{3})}反应,生成水和氮气,生成的氮气密度为rm{1.2506g/L}

瑞利没忽视这细微的数据差异,继续进行研究。两年后,在别人提醒下他查阅了rm{100}年前卡文迪什的论文。卡文迪什让氧气和空气中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发现用来吸收反应产物的碱溶液中有一个极小的气泡,一直浮在溶液上面,怎样也不肯同氧气反应。卡文迪什写道:“根据这个实验,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空气中的氮不是单一的,其中约有rm{1/120}主要部分的性质绝不相同。可见空气中的氮并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在卡文迪什的启发下,瑞利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了这个小气泡。同时科学家拉姆齐用灼热的镁和空气中的氮气反应,也得到了这个小气泡。他们最终发现了一种新元素rm{隆陋隆陋}氩。

rm{(1)}根据资料可以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氮气的的化学性质有____。rm{(2)}氧气与铜生成氧化铜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评卷人得分五、计算题(共3题,共12分)2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纯净氧气在工业、医疗、航空、航天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下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示意图,由此图你可获得的信息有哪些?(至少4条)22、炒菜时加入料酒和食醋,炒出的菜別具香味,其原因之一是料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rm{(C_{4}H_{8}O_{2})}试计算:rm{(1)}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rm{(2)}乙酸乙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rm{(}答最简整数比rm{)}rm{(3)17.6g}乙酸乙酯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rm{g}rm{(}写出计算过程rm{)}23、实验室中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

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此时水会由于发生凝固现象而结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解析】【答案】根据水在由液态转变固态时的变化进行分析;水在凝固时,质量是不变的,但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体积会变大,所以会把水管冻裂.

2、C【分析】【解答】①工业上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故正确;

②氢气和甲烷具有可燃性;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故正确;

③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是铜;不是铝,故错误;

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质是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故正确;

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故正确;

⑥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故错误.

故选:C.

【分析】①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析;

②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据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是铜回答;

④据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易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回答;

⑤据干冰能灭火的原因分析;

⑥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3、C【分析】【解答】解: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H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2.

则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计量数之和为1+2+1+2=6.

故选: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4、C【分析】【分析】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具有润滑作用;

C;铅笔芯主要是用石墨和粘土混合制成的;

D;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解答】A;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长期未用而难以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里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做润滑剂.故B正确;

C;铅笔芯不是用铅和少量炭粉制成的;铅笔芯是由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故C错误;

D;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5、C【分析】解:A;称量之前要调节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故错误;

B;由于是称量一定质量的粗盐;所以砝码或游码的质量是固定的;故错误;

C;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右盘质量大,由于是称量12克粗盐,说明加入的粗盐的质量还不够,所以应增加粗盐的质量;故正确;

D;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右盘质量大,由于是称量12克粗盐,说明加入的粗盐的质量还不够,所以应增加粗盐的质量;故错误;

故选:C.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此时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指针偏右,说明药品质量小于砝码质量,应添加药品.

看清实验目的:是称一定质量的药品,还是称一定药品的质量,目的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解析】【答案】C6、A【分析】解:A;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能支持燃烧;当氧气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空间里氧分子越多,反应越剧烈,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氧气;如果没有催化剂的帮助,也能产生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中燃烧剧烈;也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D;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有的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催化剂的特征、氧气能支持燃烧、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答案】A7、D【分析】解:rm{A}图中的反应物根据图示为水;生成物为氢气和氧气,正确;

B、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个数比为rm{2}rm{1}正确;

C;所有的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会发生变化;正确;

D、反应前后物质对应的分子个数为rm{2}rm{2}rm{1}分子变少了rm{.}错误.

故选:rm{D}.

根据图中信息进行解读即可:

A;根据图中物质可以看出反应物为水;生成物分别为氢气和氧气;

B、黑色的微粒代表氢原子,白色的代表的是氧原子,所以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个数比可以直观看出,为rm{2}rm{1}

C、图中给出的原子个数不变rm{(}有时图不一定是前后不变的,那种属于转化图,所以不能视为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所以本选项有时可以直接判定正确,而无需考虑给的图或者给定的反应等rm{)}

D;现有的图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前分子为两个,反应后分子是两种共三个.

根据微观示意图进行信息解读时,一是要结合图进行,紧扣图分析,另外不要延伸太多已知知识rm{.}二是有些结论或者问题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都不会改变,如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不会改变,这个结论直接运用,而不需要结合题目分析.【解析】rm{D}8、C【分析】解:rm{A}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可口可乐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解析】rm{C}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CD【分析】

A;氧气能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相同的条件下;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不易溶于水;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但不能证明氧气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在其它条件下也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如铁在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D.

【解析】【答案】A;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的密度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10、BD【分析】解:A;钢锭轧成钢板属于物理变化、木棍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汽油挥发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液态水凝成冰属于物理变化、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铁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石蜡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BD.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析】【答案】BD11、AB【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组成、各组成成份的性质和用途、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特点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解答】A.空气中rm{N}rm{N}rm{2}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rm{2}的体积分数约为rm{78%}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rm{78%}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氧化反应是有氧参与的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有氧参与的化合反应,一定也是氧化反应,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解析】rm{AB}12、BD【分析】解:rm{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与物质的燃烧并无直接关系,例如蜡烛的燃烧等就不是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

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

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碳酸钙等都含氧元素,但都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

D;可燃物咋空气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故正确.

故选BD.

A;依据化合反应的特征及定义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判断;

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解析】rm{BD}13、AD【分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放在试管底部,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D.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rm{AD}14、AB【分析】

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葡萄糖与水混合形成葡萄糖水的过程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略

【分析】

(1)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例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等;

(2)一定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原子核;不带电的粒子是分子、原子、中子;

(3)也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粒子是离子;

(4)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质子;中子;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电子.

故答为(1)分子;原子,离子,氧气,铁,氯化钠;(2)质子;原子核,分子、原子、中子;(3)离子;(4)质子、中子;(5)电子.

【解析】【答案】根据微观粒子的构成;微观粒子的电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得阴非金属313BA3【分析】【解答】解:A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为7,属于非金属元素,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变成阴离子,在形成化合物中显﹣1价.B离子核内13个质子,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13个电子,因为该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在形成化合物时常显示+3价,所以A、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BA3.

故答案为:得阴非金属313BA3

【分析】明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以及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离子中,有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的简单分类,根据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形成化合物时一般显示负化合价.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形成化合物时也显示正化合价.17、HMgCaP2O5Fe3O4KMnO4【分析】【解答】解: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是只有一个字母的要大写;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满足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氢元素是H,镁元素是Mg,钙元素Ca;

五氧化二磷是P2O5,四氧化三铁是Fe3O4,高锰酸钾是KMnO4.

故答案为:H;Mg,Ca;

P2O5,Fe3O4,KMnO4.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是只有一个字母的要大写,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以及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方法进行分析.18、(1)Fe+2AgNO3=2Ag+Fe(NO3)2(2)Fe(NO3)2、Cu(NO3)2【分析】【分析】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并通过各反应的关系进行溶液质量的变化分析。

【解答】

rm{(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rm{Fe>Cu>Ag}向一定量rm{Cu(NO_{3})_{2}}rm{AgNO_{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rm{Fe}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rm{Fe+2AgNO}rm{Fe+2AgNO}rm{3}rm{3}rm{=Fe(}rm{=Fe(}rm{NO}rm{NO}rm{3}rm{3}rm{)}rm{)}rm{{,!}_{2}+2Ag}rm{Fe+Cu(}rm{{,!}_{2}+2Ag}rm{Fe+Cu(}rm{NO}rm{NO}故rm{3}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3}rm{)}rm{)}rm{2}rm{2}rm{=Fe(}rm{=Fe(}rm{NO}rm{NO}rm{3}

rm{3}rm{)}

rm{)}rm{{,!}_{2}+Cu}故rm{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Fe+2AgNO}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

rm{{,!}_{2}+Cu}

rm{ab}rm{Fe+2AgNO}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则rm{3}段为铁和硝酸铜的反应,rm{3}点说明铁和硝酸铜没有反应完全,所以rm{=2Ag+Fe(NO}点rm{=2Ag+Fe(NO}rm{3)2}rm{3)2},故答案为:rm{Fe+2AgNO}、rm{Fe+2AgNO}rm{3}rm{3}故答案为:rm{=2Ag+Fe(NO}rm{=2Ag+Fe(NO}rm{3}rm{3}、rm{)}rm{)}rm{{,!}_{2}}rm{{,!}_{2}}【解析】rm{(1)Fe+2AgNO_{3}=2Ag+Fe(NO_{3})_{2}}rm{(2)}rm{Fe(NO}rm{Fe(NO}rm{3}rm{3}rm{)_{2}}rm{Cu(NO}rm{)_{2}}rm{Cu(NO}rm{3}rm{3}19、(1)氧元素

(2)CO2>【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在平时加强训练即可完成。【解答】rm{(1)}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rm{2CO+2NOoverset{麓脽禄炉录脕}{=}2C{O}_{2}+{N}_{2}}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氧元素,故答案为:rm{2CO+2NOoverset{麓脽禄炉录脕}{=}2C{O}_{2}+{N}_{2}}氧元素;rm{2CO+2NO

overset{麓脽禄炉录脕}{=}2C{O}_{2}+{N}_{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rm{2CO+2NO

overset{麓脽禄炉录脕}{=}2C{O}_{2}+{N}_{2}}的化学式为:rm{(2)}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rm{X}份质量的镁会生成rm{CO_{2}}份质量的碳,所以金属镁的质量为rm{48}完全反应后生成碳的质量为rm{12}则rm{m_{1}}故答案为:rm{m_{2}}rm{m_{1}>m_{2}}rm{CO_{2}}【解析】rm{(1)2CO+2NOoverset{麓脽禄炉录脕}{=}2C{O}_{2}+{N}_{2}}氧元素rm{(1)2CO+2NO

overset{麓脽禄炉录脕}{=}2C{O}_{2}+{N}_{2}}氧元素rm{(1)2CO+2NO

overset{麓脽禄炉录脕}{=}2C{O}_{2}+{N}_{2}}rm{(2)CO}rm{(2)CO}四、推断题(共1题,共7分)20、rm{(1)}氮气的密度为rm{1.2506g/L}氮气能与镁发生反应

rm{(2)}铜rm{+}氧气rm{xrightarrow[]{?}}氧化铜【分析】【分析】rm{(1)}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进行分析;rm{(2)}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rm{(1)}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所以氮气的物理性质有氮气的密度为rm{1.2506g/L}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有氮气能与镁发生反应;故填:氮气的密度为rm{1.2506g/L}氮气能与镁发生反应。rm{(2)}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文字表达式为:铜rm{+}氧气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