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子力不计),体积由V1膨胀到V2,如果通过压强不变的过程实现,对外做功大小为W1,传递热量的值为Q1,内能变化为∆U1;如果通过温度不变的过程来实现,对外做功大小为W2,传递热量的值为Q2,内能变化为∆U2。则()A.W1>W2,Q1<Q2,∆U1>∆U2B.W1>W2,Q1>Q2,∆U1>∆U2C.W1<W2,Q1=Q2,∆U1<∆U2D.W1=W2,Q1>Q2,∆U1>∆U22、两分子间的作用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将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a点处由静止释放;在它向甲分子靠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分子将一直做加速运动B.在r>r0阶段,乙分子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当乙分子到达r0位置时,其加速度最大D.在r>r0阶段,两分子的势能一直减小3、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在入射光的电磁场的影响下,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差以辐射光子的形式发射出去,这种辐射叫做受激辐射。原子发生受激辐射时,发出的光子频率、发射方向等都跟入射光子完全一样,这样使光得到加强,这就是激光产生的机理。那么,发生受激辐射时,产生激光的原子的总能量E、电势能Ep、电子动能Ek的变化情况是()A.Ep增大、Ek减小,E减小B.Ep减小、Ek增大,E减小C.Ep增大、Ek增大,E增大D.Ep减小、Ek增大,E不变4、如图所示,两端封闭的等臂U形管中,两边的空气柱a和b被水银柱隔开,当U形管竖直放置时,两空气柱的长度差为H。现在将该U形管平放,使两臂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稳定后两空气柱的长度差为L,若温度不变,下列关于L和H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L>HB.L<HC.L=HD.无法判断5、关于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能量守恒的过程就一定会发生能量的转化B.摩擦生热的过程是不可逆过程C.由于能量的转化过程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不会发生能源危机D.空调既能制热又能制冷,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B.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C.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光子的概念D.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实验的研究,发现了中子7、关于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与原子核间的万有引力和库仑力大小相当B.原子核内任意两个核子间都存在核力C.核力是强相互作用,一定是引力D.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8、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的结合能约为14MeVB.核比核更稳定C.两个核结合成核时释放能量D.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核中的大9、已知氘核的比结合能为1.1MeV,氦核的比结合能为7.1MeV,则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A.这个核反应方程为B.这个核反应为衰变C.释放出4.9MeV的能量D.吸收6.0MeV的能量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完全失重的宇宙飞船中,水的表面仍存在表面张力B.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可能减小C.悬浮在液体中小颗粒的布朗运动,反应了液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E.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E.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11、已知Ra是Ra的一种同位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B.两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C.两者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D.两者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但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少,两头多”的规律分布B.两个分子问距离为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若规定此距离时分子势能为零,则分子势能不可能为负值C.若不计分子势能,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E.草叶上的露珠呈球形是表面张力引起的E.草叶上的露珠呈球形是表面张力引起的13、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2.7eV,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能级状态;则()

A.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B.氢原子可能辐射5种频率的光子C.有3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D.有4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1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由能级跃迁到能级时,电子的电势能减小B.如果能级的氢原子吸收某光子跃迁到能级,则该光子的能量一定大于12.09eVC.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频率的光子跃迁到n=3能级时,可向外辐射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用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25eV的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5eV15、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4能级。当这些氢原子在这些能级间跃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放出6种能量的光子B.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的过程中,放出光子的频率最大C.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的过程中,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最大D.处于n=1能级的氢原子能吸收15eV的能量发生跃迁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表达式和中,能量ε和动量p是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长λ或频率是描述物质的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C.(钍)衰变为(镤)核时,衰变前核质量等于衰变后Pa核与β粒子的总质量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的实验,得到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C.居里夫妇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它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D.我国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实验中发现铀核也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等温吸热过程,此过程气体内能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后该气体又经历了绝热压缩,此过程气体温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容器壁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的平均作用力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在刚刚装修好的房间内,到处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这是由于甲醛分子______造成的。研究表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甲醛。20、装在容器中的气体,体积为4升,压强为2.0×105Pa,温度是300k,先让气体等容变化,压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然后让气体等温变化,压强又降低到原来数值,则气体在末状态时的体积为______,温度为___________21、适用条件:半衰期描述的是______,不适用于少数原子核的衰变。22、黑体也可以看起来很明亮,是因为黑体也可以有较强的辐射________23、仙女座星系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但由于光速有限,你看到来自那里的光线,实际上已经在太空中行进了___________年,因此观察遥远的天体就等于在观察___________。宇宙很大,所以计算天体间的距离时常用___________作为单位,它等于___________。24、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等温变化图线,A,B是同一等温线上的两点,ΔOAD和ΔOBC的面积分别为Sl和S2,则Sl______S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其变化过程是从B至A,则该过程中系统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10分)25、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研究氧气分子速率分布规律而列出的。按速率大小划分的区间(m/s)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0℃100℃100℃100以下1.40.7100~2008.15.4200~30017.011.9300~40021.417.4400~50020.418.6500~60015.116.7600~7009.212.9700~8004.57.9800~9002.04.6900以上0.93.9

试作出题中的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26、用连线连结起左边列出的科学家和右边列出的他所测定的物理量或证实过的物理事实。

A、布朗a;热功当量。

B、卡文迪许b;电磁波的存在。

C、焦耳c;万有引力恒量。

D、赫兹d;分子不断作热运动。

E、法拉第e;原子的有核结构。

F、牛顿f、电子电量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18分)27、如图所示;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注射器内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将注射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逐一连接起来;

②移动活塞至某一位置,记录此时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体积V1和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1;

③重复上述步骤②;多次测量并记录;

④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相应图像,分析得出结论。

(1)关于本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移动活塞时应缓慢一些B.封闭气体的注射器应密封良好。

C.必须测出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质量D.必须测出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2)为了能最直观地判断气体压强p与气体体积V的函数关系,应作出________(选填“p-V”或“”)图像。对图线进行分析,如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图线是一条直_______线;就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3)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另一位同学重复了上述实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均正确。环境温度分别为T1、T2,且T1>T2。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可能正确反映相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______(选填选项的字母)。

28、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

(1)该实验中的理想化假设是_______。

A.把在水面上尽可能扩散开的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

B.把形成油膜的分子看作紧密排列的球形分子。

C.将油膜视为单分子油膜;但需要考虑分子间隙。

D.将油酸分子视为立方体模型。

(2)实验中使用到油酸酒精溶液,其中酒精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A.可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

B.对油酸溶液起到稀释作用;易于油酸分子的扩散。

C.有助于测量一滴油酸的体积。

D.有助于油酸的颜色更透明便于识别。

(3)在实验中,用注射器将一滴油酸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上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0mm,该油膜的面积是________m2;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4×10-6mL,则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m(上述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详解】

在p−V图象作出等压过程和等温过程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功,可知

第一种情况,根据(常数)可知,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因此温度升高,∆U1>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则有

第二种情况等温过程,气体等温变化,∆U2=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则有

由上可得

故选B。2、D【分析】【分析】

【详解】

a点处分子力表现了引力,故乙分子将加速运动,到达r0时,分子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在r>r0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速度增加,分子势能减小,之后分子力表现为斥力,乙分子做减速运动,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3、B【分析】【分析】

【详解】

发生受激辐射时,向外辐射能量,知原子总能量E减小;轨道半径减小,根据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根据动能的表达式。

联立可得。

轨道半径减小,故动能Ek增大,而总能量E减小,则电势能Ep减小。

故选B。4、A【分析】【详解】

假设U形管平放后两部分气体的体积不变,即L和H的大小相等。在竖直状态时可以判断出左侧空气柱a的压强应比右侧空气柱b的压强大,则如果水平放置时L和H相等的话,两端的空气柱体积不变,压强也不变。此时水银柱会在两个大小不等的压强作用下向右侧管中移动,即原来长的空气柱变长,原来短的空气柱变短,则可知L>H。

故选A。

【点睛】

由于两部分气体的体积和压强都变化,如果直接去分析四个变化情况,就会使问题难于解决。在定性分析时,往往可以先假设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不变或水银柱的长度不变等,然后利用气体实验定律分析真实的变化关系。5、B【分析】【详解】

A.凡是能量守恒的过程可能发生能量的转化;也可能发生能量的转移,故A错误;

B.摩擦生热的过程是不可逆过程;例如钻木取火,不能用火得到木头,故B正确;

C.由于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虽然能量守恒,但还会发生能源危机,故C错误;

D.热传递有方向性;热量一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故D错误。

故选B。6、B【分析】【分析】

【详解】

A.普朗克最早提出了量子理论的相关概念;玻尔的原子模型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发光现象,对于其他原子的发光现象无法解释,故A错误;

B.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选项B正确;

C.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爱因斯坦在研究光电效应时,提出了光子的概念,故C错误;

D.查德威克通过α粒子轰击铍核实验的研究;发现了中子,选项D错误。

故选B。7、D【分析】【分析】

【详解】

A.核外电子与原子核间的万有引力远小于库仑力大小;选项A错误;

B.原子核内只有相邻的两个核子间存在核力;选项B错误;

C.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可表现为引力,也可表现为斥力,故C错误;

D.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选项D正确。

故选D。8、C【分析】【详解】

A.核有4个核子,由比结合能图线可知,核的比结合能约为7MeV;其结合能约为28MeV,故A错误;

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由图像可知,核比核的比结合能大,核比核更稳定;故B错误;

C.两个核结合成核时;核子的比结合能变大,结合时要放出能量,故C正确;

D.由比结合能图线知,核中核子平均结合能比核中的小;故D错误。

故选C。9、A【分析】【详解】

A.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核反应方程为

A正确;

B.这个核反应为氢核聚变;B错误;

CD.核反应释放的核能为

CD错误。

故选A。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A:C:E【分析】【分析】

【详解】

A.液体的表面张力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重力无关,所以在完全失重的宇宙飞船中,水的表面仍存在表面张力,故A正确;

B.理想气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就不会改变,故B错误;

C.悬浮在液体中小颗粒的布朗运动;反应了液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某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估算该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体积,而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故D错误;

E.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故E正确。

故选ACE。11、A:C【分析】【详解】

同位素是同一种元素;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化学性质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故选AC。12、A:C:D【分析】【分析】

【详解】

A.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率有大有小;分子速率分布有规律,即统计规律。分子数百分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统计规律,故A错误;

B.r<r0,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势能增大,当r>r0,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增大,当r=r0,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大小相等,若规定此距离时分子势能为零,则分子势能Ep≥0;不可能为负值,故B正确;

C.质量相等的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而氢气的分子数较多,则氢气的内能较大,故C错误;

D.由干湿泡湿度计的构造原理知干湿泡湿度计的示数差别越小;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故D错误;

E.液体表面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分子的分布要稀疏;故存在液体的表面张力,草叶上的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E正确。

由于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CD。13、A:C【分析】【分析】

【详解】

AB.根据

知;这群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故A正确,B错误;

CD.从跃迁到辐射的光子能量为

同理可求得,跃迁到辐射的光子能量为跃迁到辐射的光子能量为均小于逸出功,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其余3种光子能量均大于所以这群氢原子辐射的光中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14、C:D【分析】【分析】

【详解】

A.氢原子由能级跃迁到能级时需吸收能量;原子的总能量增大,又核外电子轨道半径变大,库仑力做负功,则电子的电势能变大,A错误;

B.如果能级的氢原子吸收光子到能级;吸收的能量一定等于12.09eV,因此光子的能量等于12.09eV即可,B错误;

C.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频率的光子跃迁到能级时,由可知向外辐射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正确;

D.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

如果用该光照射逸出功为2.25eV的金属时;由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得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5eV;D正确。

故选CD。15、A:D【分析】【详解】

A.可能放出种能量的光子;选项A正确;

BC.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的过程中;能级差最大,则放出光子的频率最大,光子的能量最大,选项BC错误;

D.处于n=1能级的氢原子能吸收15eV的能量后;原子的能量大于零,可发生电离,选项D正确。

故选AD。16、A:D【分析】【详解】

A.在表达式和p=中,能量ε和动量p是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长λ或频率是描述物质的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A正确;

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的组成,即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错误;

C.发生衰变的同时会发生质量亏损,释放出能量,则(钍)衰变为(镤)核时,衰变前核质量大于衰变后Pa核与β粒子的总质量;C错误;

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库仑力对电子做正功,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D正确。

故选AD。17、A:D【分析】【详解】

A.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正确;

B.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概念后;戴维孙和G.P.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的实验,得到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B错误;

C.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它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C错误;

D.我国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实验中发现铀核也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D正确。

故选A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理想气体经历等温吸热过程;由于温度不变,则在此过程中气体的内能是不变的;

[2]在绝热压缩过程中;气体没有从外界吸收热量,但外界对气体做正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3]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判断出气体压强增大,容器壁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的平均作用力变大。【解析】不变升高变大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甲醛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人们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解析】无规则运动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2]气体的状态参量。

由等容变化;有。

得。

发生等温变化;压强又降低到原来的数值,由。

知。

【解析】8L600K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适用条件:半衰期描述的是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不适用于少数原子核的衰变。【解析】统计规律22、略

【分析】【详解】

黑体看上去不一定是黑色的,只有当自身辐射的可见光非常微弱时看上去才是黑色的,有些可看成黑体的物体由于有较强的辐射,看起来很明亮,故此说法正确。【解析】正确23、略

【分析】【详解】

[1][2]仙女座星系离地球大约万光年;看到来自那里的光线,实际上已经在太空中行进了200万年,因此观察遥远的天体就等于在观察宇宙的过去。

[3]由于距离太远;因此常用光年作单位;

[4]光年是光一年走过的距离,则有【解析】200万宇宙的过去光年24、略

【分析】【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