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16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2、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3、规范使用汉字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文化政策,我国最早明令统一使用的字体是()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4、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的词作者是()A.李白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5、红星中学举办展览;展出如下三副图,给它确定一个展出主题,最合适的是。

A.发达的佛教文化B.盛唐特色浓烈的日本建筑和经济C.相互学习和影响的中日文化D.日本特色浓烈的大唐文化6、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所灭。A.蚩尤B.国人暴动C.周平王D.犬戎族7、“南海Ⅰ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Ⅰ号”从广州出发前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出海贸易A.瓦子B.市舶司C.早市D.勾栏8、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人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问题B.外族入侵问题C.中央集权问题D.儒家思想问题9、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诗圣”、“画圣”分别是指()

①王羲之②阎立本③杜甫④李白⑤吴道子⑥柳公权。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春秋战国时期,____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____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1、晓军问:“小丽;我想了解西晋灭亡的历史,该看什么书?”

小丽说:“那还不简单;就看司马迁的《史记》不就行了吗?”

诊断结果:____理由:____12、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______(判断对错)13、【题文】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1)战国时期,思想家____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2)北宋____提出了整顿吏治的主张;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3)清朝时期,____负责全国经济工作,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14、北宋时期,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______。15、南宋时,指挥军队大败金军主力,取得郾城大捷的是______;南宋灭亡后,被元军囚禁,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气节的是______。16、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______的运动,为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7、“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请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姓名______。18、《辛丑条约》中的4.5亿俩白银赔款,历史上称为“庚子赔款”,庚子年是指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9、“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20、判断题。

春秋五霸最先称霸的是楚庄王。()21、生活在70—20万年前的远古人类北京人,居住在周口店龙骨山。22、在春秋争霸过程中,中原“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争斗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______(判断对错)23、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24、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A.正确B.错误25、秦朝末年的黄巾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3题,共12分)26、材料一北京人使用的尖状工具夏商西周时使用的劳动工具春秋战国时使用的劳动工具

(1)从图一到图三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工具发生了怎样变化?材料二孔子是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其中贤人七十二,有弟子名叫司马耕字子牛,另一名叫冉耕字伯牛,从他们的字名中能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时代背景。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指出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什么作用?材料三。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

(3)材料三中的历史人物是谁?“天府”指的是什么地方?他修建的这个水利工程对农业有什么影响?(4)通过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7、中国古代制度不断革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料一中A、B处对应填写的人物和制度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按从上至下的顺序,第一层和第二层身份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的这种制度起到的作用。28、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图一玄奘西游图二鉴真东渡图三郑和下西洋图四清朝(1)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在唐朝的对外交流中高僧作出重大贡献,请问图一玄奘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哪一部名著?图二鉴真为日本设计建造什么?

(2)图三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航海壮举,请写成郑和航行出发地点。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影响?

(3)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请判断这是什么政策?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4)说说你对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认识?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1题,共8分)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在中央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试题要求分析“曹操取得政治优势地位”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题中四个选项都是曹操在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的所作所为,而且也为曹操实力的增强奠定了基础。但题中考查的是取得政治优势的原因,B项是经济上取得优势的原因,C项不足以说明这一点,D项是其军事上的优势,虽然,B;C、D三项与其取得政治优势有一定的联系,但A项最能说明在封建社会中,忠君思想在人们特别是封建割据势力中的影响,也是曹操取得政治优势的主要原因。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全面理解能力。2、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和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带着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经过中亚、西亚,再转运欧洲,这就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解析】C3、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秦朝建立后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故选B。【解析】【答案】B4、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意境悠远的宋词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第二子目意境悠远的宋词中的内容:“北宋的苏轼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他的词豪迈奔放。”可知,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的词作者是苏轼,故选B。考点:意境悠远的宋词【解析】【答案】B5、D【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唐招提寺”“日本和同开珎”;联系所学可知,唐招提寺是唐朝鉴真和尚在日本主持建造的,日本货币的样式也是参照唐朝货币样式铸造的。

这些都体现了日本向中国学习;其建筑;货币甚至社会生活等,都带有大唐文化的浓烈特色。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对外交往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中日和平交往的主要史实。【解析】D6、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灭亡相关知识。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综上所述,故选D。【解析】D7、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市舶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繁荣,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广州、泉州是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专门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所以当年“南海Ⅰ号”从广州出发前要到市舶司办理相关手续,B符合题意。早在宋代,城市中就出现综合游乐场所,叫做瓦子,瓦子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故排除AD;早市与出海贸易无关,排除C。故选B。【解析】B8、D【分析】试题分析: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焚毁书籍、坑杀儒生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提倡大一统,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所以选D。

考点:统一国家的建立【解析】D9、C【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书法家王羲之是东晋时候人,其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被后人尊为“诗圣”。唐朝画家吴道子画技高超,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后世称他为“画圣”,①③⑤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书圣”;“诗圣”和“画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准确记忆历史知识是答题的关键。【解析】C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个体小农地主阶级【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第一子目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中内容:“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可知,故填个体小农地主阶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原因、影响。11、错《史记》记载时间截止到汉武帝时期,而西晋是在汉代以后。【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司马迁的《史记》的相关知识;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传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题目中西晋在汉代以后,表述错误。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2、略

【分析】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故答案为:

√。

本题以“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灭亡。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解析】√13、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安徽历史的准确识记;第(1)问,主要考查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他鄙视功名利禄,愤世嫉俗,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包拯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面对北宋中期统治的危机,提出了整顿吏治主张,同时关心百姓疾苦,经常为民请命,人称“铁面无私包青天”。

第(3)问;主要考查王茂荫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王茂荫清朝货币理论家;财政学家,徽州府歙县人,道光进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其货币思想给予赞赏。他也是唯一一个《资本论》提到的中国人。

考点:安徽地方史·古代安徽地方史·庄子、包拯、王茂银【解析】【答案】11.(1)庄子(2)包拯(3)王茂荫14、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当时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答案为:

瓦子;交子。

本题以北宋时期;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和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社会生活和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社会生活和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解析】瓦子;交子15、略

【分析】南宋时;岳飞指挥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取得郾城大捷;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抗元,被元军囚禁,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故答案为:

岳飞;文天祥。

本题考查宋金对峙和文天祥抗元。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金对峙和文天祥抗元的相关知识。【解析】岳飞;文天祥16、略

【分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为:

思想大解放;马克思主义.

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解析】思想大解放;马克思主义17、略

【分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王嬴政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嬴政.

故答案为:嬴政.

本题以“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解析】嬴政18、略

【分析】《辛丑条约》中的赔款历史上称之为“庚子赔款”;意思是“1900年八国联军战争的赔款”.所以庚子年是指1900年.

故答案为:

1900年.

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以“庚子赔款”为切入点,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解析】1900年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解析】【答案】对20、×【分析】【分析】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在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首位霸主是齐桓公,所以本题是错误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纷争的相关知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纷争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相关知识。北京人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打制工具,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故:正确。【解析】T22、√【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影响。春秋时期各诸侯为了争做霸主进行了战争;使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掌握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解析】√2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厂卫制度。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解析】【答案】对24、√【分析】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入侵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并收复开发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本题是正确的。故选A。【解析】A25、×【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刘邦的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解析】×四、识图题(共3题,共12分)26、略

【分析】(1)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劳动工具的变化。图片一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工具,比较粗糙。到商周时期,人们的生产工具已经变为青铜工具。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产工具发展到到铁器工具。(2)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根据本题的材料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铁农具和农耕的使用和推广方面。铁农具和农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为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3)本题考查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他修建的这个水利工程灌溉大片农田,防止洪水泛滥。(4)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我们认为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建设,生产技术的提高,统治者的重视等能够推动农业发展。【解析】(1)由石器工具变为青铜工具再到铁器工具(2)铁农具和农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为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3)李冰成都平原灌溉大片农田,防止洪水泛滥(4)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建设;生产技术的提高;统治者的重视等27、略

【分析】(1)本题考查禅让制。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所以,A处填写:启。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禅让制是我国古代部落首领推举首领的方法,老的部落首领在自己年老时征求各个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德高望重的人做他的继承人,这种方法称之为禅让制。所以,B处填写:禅让制。(2)本题考查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实行“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第一层和第二层身份分别是天子,诸侯。(3)本题考查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解析】(1)启;禅让制。(2)分封制;天子,诸侯。(3)保证周王朝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任答一点即可)。​28、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对外交往。图一玄奘西游,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玄奘在印度期间,在当时的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向戒贤学习,成为了著名的佛学家,以其在佛学的学识上受人钦佩。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图二鉴真东渡,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弟子创建的。(2)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结合图三可以得出该事件为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从刘家港出发,前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的航海活动早了半个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