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54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学生呼吸B.

管灯发光C.

雪花飘落D.

书籍破损2、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氧气易溶于水B.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D.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变为淡蓝色液体,也可变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3、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对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是rm{(}rm{)}A.氢能源车B.共享单车C.电动汽车D.柴油汽车4、以下是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步骤,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rm{(}rm{)}

。实验步骤步骤一:取两个空集气瓶;在空气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另取两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两。

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步骤二: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的样品中,观察步骤三: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步骤四: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其中一块哈气,对比观察两块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A.步骤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氮气不助燃、二氧化碳也不助燃B.步骤三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气C.步骤四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D.步骤二中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替换为带火星的木条5、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C.氧气能作为助燃剂,所以可用航天火箭D.氧气能够供给呼吸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B.铁丝弯曲C.酒精挥发D.矿石粉碎7、水加热沸腾属于()

A.分解反应。

B.物理变化。

C.化合反应。

D.化学变化。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下列火灾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C.木材;棉布等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Na

23.0012Mg

24.3113Al

26.9814Si

28.09

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B.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g

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l4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10、下列物质燃烧后有白色固体生成的是()

A.镁带。

B.红磷。

C.木炭。

D.铁丝。

11、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

熄灭酒精灯B.

倾倒液体C.

过滤泥浆水D.

滴加液体12、A、rm{B}rm{C}三种物质各rm{15}rm{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rm{30}rm{g}新物质rm{D.}若增加rm{10}rm{g}rm{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rm{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m{(}rm{)}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rm{B}剩余rm{9g}B.第二次反应后,rm{D}的质量为rm{50g}C.反应中rm{A}和rm{B}的质量比是rm{3}rm{2}D.反应中rm{A}和rm{C}的质量比是rm{5}rm{2}13、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rm{隆帽}”和“rm{隆冒}”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14、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rm{(}rm{)}A.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rm{A}原子,一个rm{B}原子1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rm{(}rm{)}A.B.C.D.16、向AgNO3、Cu(NO3)2、Zn(NO3)2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滤渣一定含有Ag.Fe.Cu

B.滤渣一定含有Ag和铁;可能含有Cu

C.滤液一定含有Zn(NO3)2.Fe(NO3)2,一定没有AgNO3、Cu(NO3)2

D.滤液一定含有Fe(NO3)2,可能Zn(NO3)2.一定没有AgNO3、Cu(NO3)2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表示之:

(1)3个铁离子____;

(2)2个氮原子____;

(3)+2价的镁元素____;

(4)n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18、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__(填序号);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瓶内溶液变红.19、下面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仪器:

(1)写出上述仪器的名称:

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g______

(2)在上述仪器中(用序号回答)

①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______.

②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是______.

③收集或储存气体时需用______.

④实验室中常用热源,用于加热仪器是______.

⑤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20、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rm{(1)}_______rm{(1)}rm{Fe}rm{Fe}rm{{,!}_{3}}rm{O}________rm{O}rm{{,!}_{4}}________rm{+}2

rm{+}________rm{CO}rm{CO}rm{overset{赂脽脦脗}{=}}rm{Fe+CO}rm{Fe+CO}________rm{(2)}rm{{,!}_{2}overset{碌茫脠录}{=}}________rm{(2)}rm{C}rm{C}________rm{{,!}_{2}}rm{H}rm{H}____rm{{,!}_{4}}____rm{+}rm{+}rm{(OH)_{2}CO_{3}overset{?}{=}_}____rm{O}____rm{O}____rm{{,!}_{2}overset{碌茫脠录}{=}

}rm{CO}21、已知下面实验事实:一个两端rm{(}均有纸筒rm{)}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筒一端倾斜rm{.}以上事实证明了______;请再简述三个能说明同样结论的实验事实或生活实例:

rm{(1)}______;

rm{(2)}______;

rm{(3)}______.22、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味的______体,______溶于水;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______.23、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如表为A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则在编号为①~⑤的溶液中(下列小题均填序号):

。温度/℃2030405060溶解度/g37.241.445.850.455.2(1)属于饱和溶液的是溶液______。

(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24、下列现象____是物理变化,____是化学变化.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3)纸张燃烧.

(4)瓷碗破碎.

(5)铁生锈.

(6)石蜡熔化.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评卷人得分四、推断题(共4题,共20分)25、有A、B、C、D四种物质,B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A在B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向D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断:A是____;B是____;C是____;D是____.26、如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回答下列问题:

(1)B图中,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火焰的______部分迅速烧红;快速放入集气瓶中;

(2)C图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是______;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3)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更剧烈的原因:______.27、如图所示,rm{A}rm{B}rm{C}rm{D}rm{E}rm{F}rm{G}rm{H}rm{K}rm{L}rm{X}rm{Y}都是初中常见的物质。rm{A}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已知rm{F}rm{K}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rm{G}rm{L}rm{X}rm{E}都是黑色固体,rm{X}rm{E}为单质,rm{G}rm{L}为氧化物。rm{(}通常情况下rm{)B}rm{D}rm{H}为气体,它们之间发生如图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作出推断。rm{(}部分条件已省略rm{)}

rm{(1)}反应rm{垄脵}由rm{A隆煤C}的过程中是________rm{(}填“放出”或“吸收”rm{)}热量的。

rm{(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rm{(}填名称rm{)}贝壳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rm{(3)B隆煤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rm{(4)B}的固体的用途是____________。

rm{(5)E}与rm{H}生成rm{L}的现象是___________。28、碘化银rm{(AgI)}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增雨的主要物质。下列是碘化银的有关描述:rm{垄脵}在常温下为黄色固体;rm{垄脷}几乎不溶于水;rm{垄脹}熔点为rm{558隆忙}沸点为rm{1506隆忙}rm{垄脺}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为碘rm{(I_{2})}和银rm{(Ag)}上述材料中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rm{(}填序号,下同rm{)}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28分)29、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过程得出的实验结论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_____.

(3)根据实验你能得出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4)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原有空气体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其中一个原因).30、实验装置的设计和组装是一个改进的过程,观察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rm{A}rm{B}rm{C}rm{D}rm{E}rm{F}rm{G}

rm{(1)}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rm{(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rm{(3)}装置从rm{a}rm{b}中某一个接口进气,可以代替rm{C}rm{D}装置收集气体,并且可以减少气体向空气中的逸出rm{{.}}现用rm{A}rm{E}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连接rm{A}装置的应是______口rm{(}选填“rm{a}”或“rm{b}”rm{)}rm{(4)}已知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rm{{.}}制取并收集干燥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rm{(}填装置编号rm{)}31、已知碳rm{-12}原子的质量为rm{1.993隆脕10^{-26}kg}rm{A}原子质量为rm{5.146隆脕10^{-26}kg}rm{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rm{1}个.

rm{(1)}求rm{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rm{(}结果保留整数rm{)}

rm{(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32、元素周期表中,核电荷数从rm{1}到rm{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氩rm{(1)}从图可以看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都各有规律rm{.}其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一般______rm{4}个rm{(}选填“大于”、“小于”、“等于”rm{)}.

rm{(2)}氦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在通常情况下该元素的化学性质______rm{(}选填“稳定”、“不稳定”rm{)}.

rm{(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根据相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rm{1-18}号元素中与该元素化学性质相类似的一种元素是______rm{(}填名称、元素符号均可rm{)}.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解答】解:A;呼吸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灯管发光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雪花飘落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书籍破损过程中;只是书籍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2、A【分析】解:氧气不易溶于水;水中溶有少量氧气,但不能说“氧气易溶于水”,所以A说法是错误的.故A符合题意.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B的说法是正确的;B错;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故C的说法是正确的;C错;

氧气有三态变化.故D的说法是正确的;D错.

故选A.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氧气不易溶于水;

液氧是淡蓝色的;固氧也是淡蓝色的.

氧气的溶解性应该描述为:不易溶于水,而不是易溶于水.【解析】【答案】A3、D【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环境污染的有关知识,只要平时加以总结即可作答。此题考查的是能源使用时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中考的一个热点。【解答】

A.氢能源车;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共享单车;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电动汽车;使用电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柴油燃烧时就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选D。【解析】rm{D}4、B【分析】解:rm{A}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步骤二:是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的样品中,是为了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多余呼出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三: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蒸气遇冷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步骤四: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其中一块哈气,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呼出气体中均会熄灭;步骤二中不能将燃着的木条替换为带火星的木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rm{B}.

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rm{B}5、A【分析】【分析】A.根据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进行分析;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进行分析;C.根据氧气能作为助燃剂,所以可用航天火箭进行分析;D.根据氧气能够供给呼吸进行分析。【解答】A.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A错误;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反应,故B正确;C.氧气能作为助燃剂,所以可用航天火箭,故C正确;D.氧气能够供给呼吸,人呼吸时需要氧气,故D正确。故选A。【解析】rm{A}6、A【分析】略【解析】rm{A}7、B【分析】

水加热沸腾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水加热沸腾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解析】【答案】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类型,据此分析判断.

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BC【分析】

A;如遇到电线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B;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方法正确.故选项正确;

C;木材、棉布等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因为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正确;

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不能打开所有门窗,因为这样会促进燃烧.故选项错误.

故选BC.

【解析】【答案】A;天然水或自来水中因为溶解有多种物质;从而增强了导电能力;

B;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C;隔绝氧气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D;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时能够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9、CD【分析】

A;四个小方格中表示的元素名称分别是钠、镁、铝、硅;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一个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错误;

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正确;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正确;

故选CD.

【解析】【答案】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0、AB【分析】

A;镁带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A;根据镁带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11、AC【分析】解:rm{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rm{AC}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rm{AC}12、BD【分析】解:设第一次反应后,参加反应的rm{B}的质量为rm{z}第二次反应后,设rm{D}的质量为rm{x}同时参加反应的rm{C}的质量为rm{y}

由题意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rm{A+B+C篓TD}

rm{15g}rm{z}rm{30g}

rm{25g}rm{15g}rm{y}rm{x}

A、因为反应中rm{A}和rm{B}的质量比为rm{25g}rm{15g=5}rm{3}所以rm{z=9g}则第一次反应后剩余的rm{B}的质量为rm{15g-9g=6g}故A错误。

B、列出比例比rm{dfrac{15}{25}=dfrac{30}{x}}可求出:rm{dfrac{15}{25}=dfrac

{30}{x}}则选项B正确;

C、反应中rm{x=50g}和rm{A}的质量比为rm{B}rm{25g}rm{15g=5}故选项C错误;

D、rm{3}则反应中rm{y=10g}和rm{A}的质量比为rm{C}rm{25g}rm{10g=5}所以选项D正确;

故选:rm{2}

这是一道有关字母化方程式的计算,通过分析,可知若增加rm{BD}rm{10}rm{g}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rm{A}说明rm{C}克时,rm{A25}完全反应,而rm{B}有剩余;则设第一次反应后,参加反应的rm{C}的质量为rm{B}第二次反应后,设rm{z}的质量为rm{D}同时参加反应的rm{x}的质量为rm{C}根据“rm{y.}rm{A}rm{B}三种物质各rm{C}rm{15}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rm{g}rm{30}新物质rm{g}”,可书写表达式为:rm{D}根据反应表达式;可得答案.

培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的思想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车间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rm{A+B+C篓TD}【解析】rm{BD}13、C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微观粒子模型图的应用,掌握微观和宏观的结合是解题关键。【解答】A.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并且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为单质的分子;故A错误;

B.图中为两种不同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是两种单质,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B错误;

C.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并且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C正确;

D.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并且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CD。【解析】rm{CD}14、AD【分析】解:rm{A}反应前的甲分子由三个rm{A}原子与一个rm{B}原子构成,反应后的丙分子由两个rm{B}原子构成而乙分子则由两个rm{A}原子构成;可见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而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A不正确;

B;该反应为甲物质分解生成乙、丙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点,反应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

C、丙物质的分子由两个rm{B}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因此生成物丙属于单质;故C正确;

D、根据“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推断乙的分子应由两个rm{A}原子构成,而非一个rm{A}原子与一个rm{B}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

故选AD.

结合题目选项,需要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对比各物质的分子构成得到变化前后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利用分子构成确定变化前后物质种类数,由丙物质的分子构成确定丙物质的构成特点,利用质量守恒推断乙物质的分子构成rm{.}利用获得的这些信息;判断选项的正误.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解析】rm{AD}15、AD【分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放在试管底部,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D.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rm{AD}16、AC【分析】

由题意可知:由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铁粉,即所加的铁粉过量,那说明原混合溶液中的银和铜全部被置换出来,则滤渣一定含有Ag.Fe.Cu,滤液中肯定没有AgNO3、Cu(NO3)2;因为铁和AgNO3、Cu(NO3)2反应时生成的是Fe(NO3)2,所以滤液肯定中有Fe(NO3)2;又因为铁不能从Zn(NO3)2溶液中置换出锌,所以滤液中肯定含有Zn(NO3)2.由此可知:

A;滤渣一定含有Ag.Fe.Cu;故A正确;

B;由于铁有剩余;滤渣中一定有铜,故B错误;

C、滤液一定含有Zn(NO3)2.Fe(NO3)2,一定没有AgNO3、Cu(NO3)2;故C正确;

D、由于铁不能从Zn(NO3)2溶液中置换出锌,所以滤液中肯定含有Zn(NO3)2.故D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是:锌>铁>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锌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铁,即加入的铁粉过量.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略

【分析】

(1)3Fe3+表示3个铁离子,所以答案为:3Fe3+

(2)2N表示2个氮原子;所以答案为:2N

(3)表示+2价的镁元素,所以答案为:

(4)n个三氧化硫分子是nSO3,所以答案为:nSO3

【解析】【答案】3Fe3+表示3个铁离子,2N表示2个氮原子,表示+2价的镁元素,n个三氧化硫分子就是nSO3.

18、BH2O+CO2=H2CO3①③【分析】【解答】(1)图B所示实验中;把二氧化碳倒进烧杯中,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化学性质﹣﹣不助燃也不可燃;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用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紫色花变红,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3)图C所示实验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塑料瓶中二氧化碳被消耗,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在外界压强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故答案为:(1)B;(2)H2O+CO2=H2CO3;(3)①③.

【分析】图A所示实验是:紫色干花喷上水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花变红色;图B所示实验是:把二氧化碳倒进烧杯中,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不助燃也不可燃的化学性质;图C所示实验是:把澄清石灰水倒进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软塑料瓶变瘪.19、略

【分析】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c量筒;d试管;e集气瓶;f烧杯;g胶头滴管;

(2)

①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试管;

②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

③集气瓶可以用来收集或储存气体;

④实验室中常用热源;用于加热仪器是酒精灯;

⑤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

答案:

(1)c量筒;d试管;e集气瓶;f烧杯;g胶头滴管。

(2)①d②f③e④h⑤g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

①实验室用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烧杯、烧瓶等;其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②烧杯;烧瓶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量筒和集气瓶不能用来加热;

③根据集气瓶可以用来收集或储存气体解答;

④根据实验室中常用热源;用于加热仪器是酒精灯解答;

⑤根据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解答.

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也是考查热点之一,历年中考,不论分值多少,总有题目出现,所以要引起重视.【解析】量筒;试管;集气瓶;烧杯;胶头滴管;d;f;e;h;g20、(1)1434

(2)1322

(3)1211【分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利用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数目不变来配平分析解答即可。【解答】rm{(1)}利用得失氧法配平即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得到一个氧原子形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而四氧化三铁需要失去四个氧原子,需要四个一氧化碳分子,生成四个二氧化碳分子,铁前边配rm{3}即可,故答案:rm{1}rm{4}rm{3}rm{4}利用得失氧法配平即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得到一个氧原子形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而四氧化三铁需要失去四个氧原子,需要四个一氧化碳分子,生成四个二氧化碳分子,铁前边配rm{(1)}即可,故答案:rm{3}rm{1}rm{4}rm{3}

rm{4}利用奇数配偶法配平即反应物中有两个碳原子,生成物中只有一个碳原子,即二氧化碳前边配rm{(2)}利用奇数配偶法配平即反应物中有两个碳原子,生成物中只有一个碳原子,即二氧化碳前边配rm{2}反应物中氧原子数为偶数,所以水前边配rm{2}则生成物中有rm{6}个氧原子,所以氧气前边配rm{3}故答案:rm{1}rm{3}rm{2}rm{2}反应物中氧原子数为偶数,所以水前边配rm{(2)}则生成物中有rm{2}个氧原子,所以氧气前边配rm{2}故答案:rm{6}rm{3}rm{1}rm{3}

rm{2}利用奇数配偶法配平即反应物中两个铜原子,所以生成物氧化铜前边配rm{2}再观察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各原子数分别相等即配平,故答案:rm{(3)}rm{(3)}rm{2}rm{1}rm{2}【解析】rm{(1)14}rm{3}rm{4}rm{(2)1}rm{3}rm{2}rm{2}rm{(3)1}rm{2}rm{1}rm{1}21、略

【分析】解:根据信息可知,天平的两端各有纸筒,开始是平衡的,在向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后,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筒一端倾斜rm{.}说明倾倒二氧化碳的一端重量增加了,相同体积的物体,重量大的密度大,所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rm{.}另外还有rm{垄脵}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可以正放在桌上保存较长时间;rm{垄脷}二氧化碳可以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从而灭火;rm{垄脹}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点燃的长短两支蜡烛的烧杯中,短的一支先熄灭,长的一支后熄灭rm{.}也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故答案为:在相同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rm{(1)}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可以正放在桌上保存较长时间;

rm{(2)}二氧化碳可以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从而灭火;

rm{(3)}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点燃的长短两支蜡烛的烧杯中;短的一支先熄灭,长的一支后熄灭.

根据相同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考虑;并能列举相关的例子.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解析】在相同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可以正放在桌上保存较长时间;二氧化碳可以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从而灭火;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点燃的长短两支蜡烛的烧杯中,短的一支先熄灭,长的一支后熄灭22、略

【分析】解: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故答案为:无;无;气;不易;大.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物理性质.【解析】无;无;气;不易;大23、②⑤④>⑤>②=③>①【分析】解:A物质在20℃是的溶解度使37.2g,在25℃时的溶解度是41.4g,所以25℃时的溶解度大于37.2g,小于41.4g,①是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7.1%;

加入4.2g固体A,溶质变成41.4g,所以②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9.3%;

升温到60℃,溶解度为55.2g,所以③是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9.3%;

加入10gA,固体变成51.4g,所以④是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9%;

降温到50℃,溶解度为45.8g,所以⑤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1.4%;所以。

(1)属于饱和溶液的是溶液②⑤;

(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⑤>②=③>①。

故答案为:(1)②⑤;

(2)④>⑤>②=③>①。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可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主要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解析】②⑤④>⑤>②=③>①24、略

【分析】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水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铜绿是新物质;

(3)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

(4)瓷碗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由固态变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

故答案为:(1)(4)(6)(7)(8);(2)(3)(5)

【解析】【答案】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四、推断题(共4题,共20分)25、硫|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分析】【解答】解:A;B、C、D四种物质;B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A在B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所以B有助燃性,B是氧气,结合常见可燃物燃烧的现象可知,A是硫,C是二氧化硫,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向D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A是硫,B是氧气,C是二氧化硫,D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硫;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A、B、C、D四种物质,B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A在B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所以B有助燃性,B是氧气,结合常见可燃物燃烧的现象可知,A是硫,C是二氧化硫,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向D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26、略

【分析】解:(1)由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在B图中,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处,能迅速烧红.

(2)在C图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在纯氧中;单位体积内的氧分子数目更多,与碳原子的碰撞几率更大,反应更剧烈,所以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更剧烈.

故答案为:(1)外焰;

(2)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在纯氧中;单位体积内的氧分子数目更多,与碳原子的碰撞几率更大,反应更剧烈.

(1)根据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解答;

(2)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及生成物的性质分析.

(3)从单位体积内的氧分子数目分析.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属于基础性的考查,关键是扎实基础,熟练运用.【解析】外焰;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纯氧中,单位体积内的氧分子数目更多,与碳原子的碰撞几率更大,反应更剧烈27、(1)放出

(2)碳酸钙

(3)

(4)人工降雨或致冷剂

(5)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分析】【分析】本题为推断题,熟悉常见物质的分类、组成、性质,物质间的转化是解题关键。【解答】rm{A}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可知rm{A}为rm{CaO}已知rm{F}rm{K}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rm{A}与rm{K}反应,则rm{K}为rm{H_{2}O}rm{F}为rm{H_{2}O_{2}}rm{C}为rm{Ca(OH)_{2}}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则rm{B}为二氧化碳,rm{X}为黑色单质,与rm{B}能反应,可知rm{X}为碳,则rm{D}为一氧化碳;rm{G}是黑色固体,加入rm{F}中生成rm{H}和rm{K(}水rm{)}则rm{G}为二氧化锰,rm{H}为氧气,rm{D}为一氧化碳,能与rm{Y}反应生成黑色单只rm{E}可推知rm{E}为铁粉,rm{Y}为铁的氧化物,rm{L}为黑色氧化物,是rm{E(}铁rm{)}与rm{H(}氧气rm{)}反应得到,则rm{L}为四氧化三铁。rm{(1)}反应rm{垄脵}由rm{A隆煤C}的过程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是放出热量的,故填:放出;rm{(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rm{CaC{O}_{3}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故填:碳酸钙;rm{CaC{O}_{3}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rm{CaC{O}_{3}

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rm{C{O}_{2}+Coverset{赂脽脦脗}{=}2CO}故填:rm{C{O}_{2}+Coverset{赂脽脦脗}{=}2CO}rm{CaC{O}_{3}

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的固体是干冰,用途是用于人工降雨或致冷剂,故填:人工降雨或致冷剂;rm{(3)B隆煤D}铁rm{C{O}_{2}+Coverset{赂脽脦脗}{=}2CO

}与rm{C{O}_{2}+Coverset{赂脽脦脗}{=}2CO

}氧气rm{(4)B}生成rm{(5)E(}四氧化三铁rm{)}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填: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rm{H(}【解析】rm{(1)}放出rm{(2)}碳酸钙rm{CaC{O}_{3}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rm{(3)C{O}_{2}+Coverset{赂脽脦脗}{=}2CO}rm{CaC{O}_{3}

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人工降雨或致冷剂rm{(3)C{O}_{2}+Coverset{赂脽脦脗}{=}2CO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rm{(4)}28、①②③④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根据物理性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化学性质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分析。【解答】rm{垄脵}在常温下为黄色固体、rm{垄脷}几乎不溶于水、rm{垄脹}熔点为rm{558隆忙}沸点为rm{1506隆忙}分别描述的是物质的颜色、溶解性、熔点、沸点,这些都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rm{垄脺}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为碘rm{(I}在常温下为黄色固体、rm{垄脵}几乎不溶于水、rm{垄脷}熔点为rm{垄脹}沸点为rm{558隆忙}分别描述的是物质的颜色、溶解性、熔点、沸点,这些都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rm{1506隆忙}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为碘rm{垄脺}rm{(I}rm{{,!}_{2}}和银rm{)}和银rm{(Ag)}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rm{)}rm{(Ag)}

故答案为:rm{垄脵垄脷垄脹}rm{垄脺}【解析】rm{垄脵垄脷垄脹}rm{垄脺}

五、简答题(共4题,共28分)29、略

【分析】解:(1)将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浓厚白烟.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通过上述实验过程可以看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得出的实验结论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3)由于集气瓶中进入水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可以说明氮气的物理性质是:无色;难溶于水;

(4)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原有空气体积的可能的原因为:①红磷不足量;②装置的这气密性不好等.

故答为:(1)产生浓厚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3)无色;难溶于水;(4)红磷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1)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及反应分析回答;

(2)根据实验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分析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根据实验完成后红磷有剩余;而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为氮气,由此可推断氮气的物理性质;

(4)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通过回答本题要学会通过实验现象推实验结论的方法,由表面现象考虑本质特点再进一步推算物质的性质.【解析】白磷燃烧,产生浓厚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无色、难溶于水;红磷不足30、(1)CaCO3+2HCl═CaCl2+H2O+CO2↑

(2)

(3)a

(4)FD或FE【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rm{(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