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90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账本应用碳素墨水书写。这是因为()A.碳能被氧化成稳定的物质。

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C.碳能与纸的成分反应生成稳定的物质。

D.碳能被还原成稳定的物质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rm{(}rm{)}A.榨取果汁B.粉碎废纸C.切割玻璃D.燃放烟花3、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rm{12}B.镁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rm{12}C.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m{24.31}4、某气体由rm{H_{2}}rm{CH_{4}}rm{C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迅速倒转烧杯,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rm{(}rm{)}A.可能只含有甲烷B.一定只含有rm{H_{2}}和rm{CO}C.可能三种气体都有D.不可能只含有rm{H_{2}}5、在自然科学领域,对于“物质”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rm{(}rm{)}A.物质不灭理论说明物质不会转化B.物质用肉眼都能看的见,但构成物质的微粒,用肉眼都是看不见的C.物质是可变的,但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会发生变化的D.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构成的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rm{(}rm{)}

rm{垄脵}铜绿受热分解。

rm{垄脷}电灯发光。

rm{垄脹}钢铁生锈。

rm{垄脺}矿石粉碎。

rm{垄脻}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rm{垄脵垄脷垄脹}B.rm{垄脵垄脻}C.rm{垄脵垄脹垄脻}D.rm{垄脵垄脷垄脺}7、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挥金如土8、在甲烷(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A.6:1B.4:1C.3:1D.2:1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XYZQ反应前的质量/g810121反应后的质量/g21待测9已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

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10、某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是物理变化。

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新的气体生成。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压强减小。

11、下列有关硬水和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不可以通过过滤降低硬度。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

C.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D.硬水是化合物;软水是单质。

12、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l

D.试管a中得到氢气、b中所得是氧气。

1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回收二氧化锰,下列操作或装置不正确的是rm{(}rm{)}A.

制取氧气B.

收集氧气C.

产物加水搅拌D.

过滤得二氧化锰14、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r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B.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C.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D.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成分子1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回收二氧化锰,下列操作或装置____的是A.制取氧气B.制取氧气C.产物加水搅拌D.过滤得二氧化锰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小B.将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汽油中震荡,可形成紫红色的溶液C.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D.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17、锂电池具有质量轻、电量大等优点.锂电池内的某个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B.反应前后M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生成物LiMnO2为氧化物。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8、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烧杯浑浊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搅拌、静置一会,其目的是____

(2)再进行过滤液体.

①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____.

②过滤时采取的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填标号).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

③若过滤的速度较慢,原因可能是____(写一条).

④若发现所得的滤液仍然很浑浊,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写一条).

(3)然后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作用.

(4)最后进行蒸馏.所得蒸馏水是____(填“硬水”或“软水”),可以用____来检验.19、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rm{(}化学计量数为rm{1}也要填入横线内rm{)}

rm{(1)}______rm{FeS_{2}+}______rm{O_{2}dfrac{{碌茫脠录}}{;}}______rm{Fe_{2}O_{3}+}______rm{SO_{2}}

rm{(2)}______rm{Fe_{2}O_{3}+}______rm{C}rm{dfrac{{碌茫脠录}}{;}}______rm{Fe+}______rm{CO_{2}}

rm{(3)}______rm{KClO_{3}dfrac{triangle}{;}}______rm{KClO_{3}dfrac{triangle

}{;}}______rm{KCl+}

rm{O_{2}隆眉}______rm{(4)}______rm{C_{2}H_{4}+}______rm{O_{2}dfrac{{碌茫脠录}}{;}}______rm{H_{2}O+}

rm{CO_{2}}______rm{(5)}______rm{CuSO_{4}+}______rm{NaOH篓T}______rm{Cu(OH)_{2}隆媒+}rm{Na_{2}SO_{4}}2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rm{.}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rm{(1)}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

rm{(2)}反应物rm{A}和rm{B}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21、请按要求写出相应的符号表达式rm{(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2)}在空气中点燃一种暗红色粉末,产生大量白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3)}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4)}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能源起着重要的作用.

rm{(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rm{(}填化学式rm{)}它与石油和______均属于化石燃料.

rm{(2)}石油的炼制能得到很多产品rm{.}下列属于石油炼制产品的是______rm{(}填序号rm{)}.

rm{垄脵}汽油rm{垄脷}煤油rm{垄脹}食用酒精。

rm{(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太阳能、核能及______rm{(}只填一种rm{)}等新能源.23、现有H、C、O、Ca、Na五种元素,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化学式。(1)一种具有还原性的气态化合物;(2)常用于中和土壤酸性的一种碱;(3)可用于作食品干燥剂的一种金属氧化物;(4)其水溶液呈碱性的一种碳酸盐。评卷人得分四、推断题(共1题,共10分)24、元素周期律和首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名称是______,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

(2)如图所表示的粒子符号为______,它的质子数为______,该元素原子形成的阴离子符号是:______.

(3)由原子序数为8和13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写化学式).

(4)由N和O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其中N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比为7:12,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5)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6分)25、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

rm{(1)}仪器rm{A}的名称______rm{垄脹}中的实验现象______

rm{(2)垄脺}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______

rm{(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26、科学思想和方法。

rm{(1)}微观看世界,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看事物是化学科的重要思想,请你用化学学科的这种独特视角看待自然界中的“雨、雾、雪”,从微观角度阐述“雨rm{隆煤}雾rm{隆煤}雪”变化过程______

rm{(2)}分离和提纯rm{.}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常要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如分离出黄泥水中的泥沙用______法,这是利用了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______存在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要把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应采用______法,要把酒精从其水溶液中分离出来采用______法。

rm{(3)}循环图如图rm{1}利用图表的形式可以很直观的将一个循环过程呈现出来,便于科学研究rm{.}根据下面的“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rm{垄脵}水在自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rm{垄脷}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rm{垄脹}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了能量。

rm{垄脺}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rm{垄脵垄脹B.垄脵垄脷C.垄脹垄脺D.垄脵垄脷垄脹垄脺}

rm{(4)}模型法rm{.}模型法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及变化规律rm{.}例如:用分子结构模型表示的化学变化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变化的微观实质rm{.}如图rm{2}是模型法表示的水通电条件下的反应过程;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rm{垄脵}请从宏观角度描述此变化过程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rm{垄脷}请从微观角度描述此变化过程______;反应中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

rm{垄脹}看图描述出反应物的分子的微观构成______

找出水分子和氢分子的微观构成的相同点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共3题,共6分)27、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A装置中,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质,紫色石蕊变红色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通入二氧化碳②通入氢气③加入盐酸。

④加入氨水⑤加入氯化钠⑥水。

(2)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H2↑+O2↑28、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______

【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图所示;小洁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图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结论】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你认为______的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结论错误的原因.

______.

【结论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______

【查阅资料】小刚和小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周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交流表达】请简要谈一下,你认为这条科学结论有什么重大意义?(不超过30字)______.

【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______.2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小组讨论:rm{(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rm{(}填序号rm{)}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

A.蜡烛rm{B.}红磷rm{C.}硫rm{D.}木炭。

rm{(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下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rm{(}填序号rm{).}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

小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rm{(}注:集气瓶容积为rm{100mL)}

。组别rm{1}rm{2}rm{3}rm{4}rm{5}rm{6}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rm{/mL}rm{20}rm{21}rm{19}rm{20}rm{22}rm{19}rm{(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略【解析】rm{B}2、D【分析】解:rm{A}榨取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粉碎废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切割玻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燃放烟花的过程中一般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rm{.}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rm{.}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解析】rm{D}3、C【分析】略【解析】rm{C}4、B【分析】解: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A、若只有甲烷,燃烧方程式为:rm{CH_{4}+2O_{2}dfrac{overset{;{碌茫脠录};}{.}}{;}CO_{2}+2H_{2}O}故正确;

B、可能只含有甲烷,不一定只含有rm{CH_{4}+2O_{2}dfrac{

overset{;{碌茫脠录};}{.}}{;}CO_{2}+2H_{2}O}和rm{H_{2}}故错误;

C;三种气体可以共存;故正确;

D;由于石灰水变浑浊;故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正确;

故选:rm{CO}.

根据燃烧的现象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气体中含有氢元素,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碳元素.

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低.rm{B}【解析】rm{B}5、D【分析】解:rm{A}物质不灭理论说明物质会转化;故A错误;

B;气体物质就看不见、摸不着;故B错误;

C;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构成物质的微粒也会发生变化的,故C错误;

D;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离子、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它们极其微小肉眼看不见,且按一定规律构成,故D正确。

故选:rm{D}

A;根据物质不灭理论说明物质会转化进行解答;

B;根据气体物质就看不见、摸不着进行解答;

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进行解答;

D;根据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离子、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涵义和微粒性;了解一些常用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及其应用.【解析】rm{D}6、C【分析】解:rm{垄脵}铜绿受热分解rm{垄脹}钢铁生锈rm{垄脻}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rm{垄脷}电灯发光rm{垄脺}矿石粉碎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解析】rm{C}7、B【分析】解:A;磨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挥金如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解析】B8、C【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各元素的质量比,以AmBn为例,A元素质量与B元素质量的比=[Ar(A)×m]:[Ar(B)×n],所以在甲烷(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4=3:1,故选C考点: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解析】【答案】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CD【分析】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1g=10g.故选项错误;

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12.故选项错误;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故选项正确;

D;因为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反应物X和Q的质量比是8:12=2:3,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解析】【答案】由表中数据可知;X和Q是反应物,Y和Z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是20g,其中X是8g,Q是12g,生成Z的质量是9g,Y的质量是11g.

10、BC【分析】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在空中相遇能发生反应产生白烟;说明了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抽去玻璃片后产生白烟;而白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说明氯化氢和氨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白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抽去玻璃片后产生白烟,说明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不能确定是否有气体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生成氯化铵固体,反应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解析】【答案】根据氯化氢气体和氨气两种气体接触产生白烟的事实;结合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等);烟的形成原理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1、AB【分析】

A;过滤不能使硬水变软水;故A说法正确;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而软水中较少,故B说法正确;

C;硬水是混合物;软水也不一定是纯净物正确,故C说法错误;

D;硬水和天然软水中都含有钙镁化合物和其它杂质;都是混合物,故D说法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A;过滤是分离液体和不溶性固体的操作;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而软水中较少;

C;硬水和天然软水中都含有钙镁化合物和其它杂质;

D;硬水和天然软水中都含有钙镁化合物和其它杂质.

12、BD【分析】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水分子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故B正确;

C;电解水所得正负两极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其体积比为1:2,故C错误;

D、试管a中得到氢气、b中所得是氧气;故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A;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进行解答;

B;根据水分子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进行解答;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可以知道“正氧一负氢二”;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D、根据试管a中得到氢气、b中所得是氧气进行解答.

13、BD【分析】解:rm{A}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由题意;判断收集氧气的装置是否正确,而图中装置是气体的制取装置,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C;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故选:rm{BD}

A;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题意;判断收集氧气的装置是否正确,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与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rm{BD}14、B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基本的概念。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解答】A.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故A说法错误;

B.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B说法正确;

C.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故C说法错误;

D.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成分子,故D说法正确。故选BD。【解析】rm{BD}15、BD【分析】【分析】根据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根据该装置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分析;根据锰酸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氧气排放到空气中分析;根据过滤操作“一贴二低三靠”分析解答即可。【解答】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A正确;B.收集氧气必须采用集气瓶收集,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并且不易溶于水,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者排水法收集,而该装置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故B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氧气排放到空气中,所以将产物加水溶解,然后过滤得到二氧化锰,故C正确;D.过滤操作“一贴二低三靠”可知,该操作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并且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玻璃棒内壁,故D错误。故选BD。【解析】rm{BD}16、BC【分析】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说法正确;

B;高锰酸钾不会溶于汽油;因此不会形成溶液,故B说法错误;

C;高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小,故C说法错误;

D;洗涤剂类除油污主要利用的是乳化作用;故D说法正确;

故选:BC。

A;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规律进行分析;

B;高锰酸钾晶体不溶于汽油;

C;根据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规律进行分析;

D;根据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解析】BC17、BC【分析】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而题中的电池的反应中MnO2最终参与了反应;所以不是催化剂,故选项错误.

B、在二氧化锰中锰显+4价,在LiMnO2中锰为+3价;所以正确.

C;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所以正确.

D、在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LiMnO2中有三种元素;应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所以错误.

故选BC.

【解析】【答案】A;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不变的原则来判断.

B;根据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判断.

C;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判断.

D;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判断.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8、略

【分析】

(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搅拌;静置一会,其目的是:吸附凝聚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2)①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②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容易使滤纸破损,故错误;

③若过滤的速度较慢;原因可能是水样含杂质太多或没有先静置再过滤或滤纸层与漏斗壁间有气泡等;

④若发现所得的滤液仍然很浑浊;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滤液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等;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异味;

(4)最后进行蒸馏.所得蒸馏水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检验.

故答案为:(1)吸附凝聚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2)①烧杯;②D;③水样含杂质太多;④滤纸破损;(3)吸附(4)软水;肥皂水.

【解析】【答案】(1)根据加入明矾吸附凝聚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进行解答;

(2)根据过滤的仪器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

(4)根据蒸馏的原理进行解答.

19、略

【分析】解:rm{(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rm{Fe_{2}O_{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rm{1}则rm{FeS_{2}}rm{O_{2}}rm{SO_{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rm{2}rm{dfrac{11}{4}}rm{4}同时扩大rm{4}倍,则rm{FeS_{2}}rm{O_{2}}rm{Fe_{2}O_{3}}rm{SO_{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rm{4}rm{11}rm{2}rm{8}

rm{(2)}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氧化铁、二氧化碳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rm{2}rm{3}最后调整碳、铁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rm{3}rm{2}

rm{(3)}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氯酸钾、氧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rm{2}rm{3}最后调整氯化钾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rm{2}

rm{(4)}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rm{C_{2}H_{4}}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定为rm{1}则rm{O_{2}}rm{H_{2}O}rm{CO_{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rm{3}rm{2}rm{2}

rm{(5)}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rm{Cu(OH)_{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定为rm{1}则rm{CuSO_{4}}rm{NaOH}rm{Na_{2}SO_{4}}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rm{1}rm{2}rm{1}

故答案为:

rm{(1)4}rm{11}rm{2}rm{8}

rm{(2)2}rm{3}rm{3}rm{2}

rm{(3)2}rm{2}rm{3}

rm{(4)1}rm{3}rm{2}rm{2}

rm{(5)1}rm{2}rm{1}rm{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rm{(}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rm{)}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本题难度不大,配平时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配平过程中若出现分数,必须把分数去分母转化为整数。【解析】rm{4}rm{11}rm{2}rm{8}rm{2}rm{3}rm{2}rm{3}rm{2}rm{2}rm{3}rm{1}rm{3}rm{2}rm{2}rm{1}rm{2}rm{1}rm{1}20、略

【分析】解:rm{(1)}由图中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改变rm{.}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rm{.}故填:原子.

rm{(2)B}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rm{.}故填:rm{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rm{.}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析】原子;rm{B}21、(1)

(2)

(3)

(4)【分析】【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rm{(}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rm{+}”连接起来rm{)}进行书写;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答】rm{(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rm{Fe+{O}_{2}xrightarrow[]{碌茫脠录}F{e}_{3}{O}_{4}}故填:rm{Fe+{O}_{2}xrightarrow[]{碌茫脠录}F{e}_{3}{O}_{4}}

rm{Fe+{O}_{2}

xrightarrow[]{碌茫脠录}F{e}_{3}{O}_{4}}红磷是一种暗红色粉末,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rm{P+{O}_{2}xrightarrow[]{碌茫脠录}{P}_{2}{O}_{5}}故填:rm{P+{O}_{2}xrightarrow[]{碌茫脠录}{P}_{2}{O}_{5}}

rm{Fe+{O}_{2}

xrightarrow[]{碌茫脠录}F{e}_{3}{O}_{4}}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rm{Mg+{O}_{2}xrightarrow[]{碌茫脠录}MgO}故填:rm{Mg+{O}_{2}xrightarrow[]{碌茫脠录}MgO}

rm{(2)}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rm{S+{O}_{2}xrightarrow[]{碌茫脠录}S{O}_{2}}故填:rm{S+{O}_{2}xrightarrow[]{碌茫脠录}S{O}_{2}}

rm{P+{O}_{2}

xrightarrow[]{碌茫脠录}{P}_{2}{O}_{5}}【解析】rm{(1)Fe+{O}_{2}xrightarrow[]{碌茫脠录}F{e}_{3}{O}_{4}}

rm{(2)P+{O}_{2}xrightarrow[]{碌茫脠录}{P}_{2}{O}_{5}}

rm{(3)Mg+{O}_{2}xrightarrow[]{碌茫脠录}MgO}

rm{(4)S+{O}_{2}xrightarrow[]{碌茫脠录}S{O}_{2}}22、略

【分析】解:rm{(1)}目前最常使用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rm{(2)}汽油;煤油属于石油炼制产品;食用酒精由粮食发酵制得,不属于石油炼制的产品;

rm{(3)}新能源是不同于化石燃料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等均属于新型能源.

故答案为:rm{(1)CH_{4}}煤;rm{(2)垄脵垄脷}rm{(3)}风能rm{(}或其他合理答案rm{)}.

rm{(1)}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rm{(2)}化石燃料主要有石油煤天然气等;是当今世界普遍使用的能源;

rm{(3)}新能源则是不同于化石燃料的能源,rm{垄脵}风能rm{垄脷}潮汐能均属新型能源可以据此答题.

此题是对能源相关问题的考查,主要是对新型能源的知识进行了分析,属基础性识记考查题.【解析】rm{CH_{4}}煤;rm{垄脵垄脷}风能rm{(}或其他合理答案rm{)}23、略

【分析】根据课本知识可知;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气体,属于化合物,由碳、氧元素组成,所提供的元素中含有碳、氧元素,因此一氧化碳符合题目的要求.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因此一氧化碳的化学式表示为CO.②氢氧化钙属于碱,能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由氢、氧、钙三种元素组成,所提供的元素中含有氢、氧、钙三种元素,因此氢氧化钙符合题目要求.1个氢氧化钙分子含有1个钙原子和2个氢氧根,1个氢氧根含有1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表示分子中原子团个数的数字写在化学式中原子团符合的右下角(数字不是“1”时,原子团符号的外面要加上括号),因此氢氧化钙的化学式表示为Ca(OH)2.③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显碱性,属于碱性氧化物,能吸收水分,能作干燥剂,由钙、氧元素组成,所提供的元素中含有钙、氧元素,因此氧化钙符合题目要求.1个氧化钙分子含有1个钙原子和1个氧原子,因此氧化钙的化学式表示为CaO.④碳酸钠属于盐,显碱性,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所提供的元素中含有钠、碳、氧三种元素,因此碳酸钠符合题目要求.1个碳酸钠分子含有1个钠原子和1个碳酸根,1个碳酸根含有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表示分子或原子团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化学式或原子团符号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因此碳酸钠的化学式表示为Na2CO3.【解析】【答案】(1)CO;(2)Ca(OH)2;(3)CaO;(4)Na2CO3或NaHCO3。四、推断题(共1题,共10分)24、略

【分析】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从元素周期表看,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答案为:氮;5;

(2)由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它的质子数为16;这是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弧线上的数字是6,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易得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填:S;16;S2-.

(3)原子序数为8和13的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铝元素,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填:Al2O3;

(4)已知N、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N和O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12,则该化合物的分子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故其化学式为N2O3.

故答案为:N2O3.

(5)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故答案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1)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原子序数为8和13的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铝元素;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5)从元素周期表可以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氮;5;S;16;S2-;Al2O3;N2O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五、简答题(共2题,共16分)25、坩埚钳;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分析】解:

rm{(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rm{A}是坩埚钳;rm{垄脹}中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热;

rm{(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rm{垄脺}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rm{(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碳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rm{(1)}坩埚钳;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rm{(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rm{(3)}碳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二氧化碳.

rm{(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解答;

rm{(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答;

了解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原理即可顺利解答,难度不大.【解析】坩埚钳;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二氧化碳26、略

【分析】解:

rm{(1)}落在地面上的雨水的分子获得太阳的能量后;运动加快,间隔变大,克服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变成水蒸气,大量的水蒸气聚集形成雾,水蒸气遇冷后,失去能量,间隔变小,运动速率减慢,状态改变,变成雨或雪降落.

rm{(2)}因泥沙不溶于水,所以我们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泥沙除去rm{.}这是利用了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颗粒大小存在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要把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应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酒精的沸点低,所以可用蒸馏的方法得到酒精;

rm{(3)垄脵}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故正确;

rm{垄脷}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故正确;

rm{垄脹}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故正确;

rm{垄脺}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故正确;

故选D;

rm{(4)垄脵}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rm{xrightarrow{{脥篓碌莽}}}氢气rm{+}氧气;

rm{垄脷}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分别重新嘉和城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中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rm{垄脹}由图示可知: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和氢分子的微观构成的相同点是每个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答案:

rm{(1)}落在地面上的雨水的分子获得太阳的能量后;运动加快,间隔变大,克服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变成水蒸气,大量的水蒸气聚集形成雾,水蒸气遇冷后,失去能量,间隔变小,运动速率减慢,状态改变,变成雨或雪降落.

rm{(2)}过滤;颗粒大小;蒸发结晶;蒸馏;

rm{(3)D}

rm{(4)垄脵}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水rm{xrightarrow{{脥篓碌莽}}}氢气rm{+}氧气;

rm{垄脷}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分别重新嘉和城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rm{垄脹}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rm{(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

rm{(2)}过滤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rm{.}而蒸发是将溶于水中的物质中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rm{.}蒸馏是将两种液体利用它们的沸点不同将两者分开的方法.

rm{(3)}水的天然循环一般包括降水、径流、蒸发三个阶段rm{.}降水包括雨、雪、雾、雹等形式;径流是指沿地面和地下动着的水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蒸发包括水面蒸发、植物蒸腾、土壤蒸发等rm{.}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rm{(4)}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以及正氧负氢进行分析;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原子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水的天然循环,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解析】落在地面上的雨水的分子获得太阳的能量后,运动加快,间隔变大,克服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变成水蒸气,大量的水蒸气聚集形成雾,水蒸气遇冷后,失去能量,间隔变小,运动速率减慢,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