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新疆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细则新疆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细则总则规划目的与意义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是保障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遏制水资源浪费、水污染的迫切需要。目前新疆水资源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2)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平衡;(3)部分区域水资源经费严重;(4)个别水流域水污染有加重趋势。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必须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制定可行的水资源保护目标,以使有计划、有目标的控制和管理水资源,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是切实履行国务院确定的水利部“三定方案”所赋予职能。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水利部新的“三定方案”。“三定方案”规定:水利部应“按照国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拟定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水功能区划的划分和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控制;监测江河湖库的水量、水质,审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以上规定是水利部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所应履行的职能,也是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据此本次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在水环境系统分析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划分水功能区,拟订可行的水资源保护目标;进而分析计算水域使用功能不受破坏条件下的纳污能力,并根据此提出近期和远期不同水功能区的污染物控制总量及排污消减量;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和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保证我区社会、经济与环境持续、稳定发展。(3)1995年我国将可持续发展做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思想下,对各类资源的利用、配置和保护赋予了全新的认识和要求。就水资源而言,既要求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备保护,既满足当代和本区域对水资源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和其它区域对水资源的需求,而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是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环节。(4)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的前题之一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对资源保护的新的要求,必须从以往孤立的、被动的防治,转为综合的、主动的控制,必须将水资源保护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全盘考虑、统一规划、综合管理。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前题,同时也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3规划依据和标准1.3.1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5)《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6)《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8)《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0]58号文(9)《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功能区划》1.3.2采用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4)《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5)《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8)《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3839—83)(9)《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3)1.4规划基本原则1.4.1可持续发展原则水资源保护规划应与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并根据规划水体的环境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并留有余地,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环境,维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4.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编制规划时应将干、支流作为一大系统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近期与远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突出城市河段、污染严重河段以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河段、水域的规划,优先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地。1.4.3水质水量统一规划、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水质和水量是水资源的两个重要属性。水质和水量统一规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辩证统一关系的体现。质与量的关系,应主要从水体功能划分、设计流量计算、环境最小需水量估算、入河污染源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等方面,在规划中反映出来。还应考虑涵养水源,防止水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的因素。1.4.4实用可行,便于管理的原则规划方案应实用可行,操作性强,行之有效,重点突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措施,以利于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实施。1.5规划范围1.5.1河流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本次先开展伊犁河、额尔齐斯河、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干流、开-孔河、玛纳斯河、乌鲁木齐河的规划。1.5.2.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范围:乌鲁木齐市等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各地区认为需要进行规划的其它城市饮用水水源地。1.6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为1998年,规划近期水平年为2005年、2010年,远期水平年为2020年。以近期规划水平年为规划的重点。1.7规划指标规划中统一采用COD、氨氮作为污染物控制指标。除这2项指标外,各河流(河段)、水域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其它特征污染物作为污染物控制指标。1.8规划目标以水功能区划为依据,结合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体制定不同水平年、不同水域水资源保护目标。通过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实施,逐步实现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8.12005水平年规划目标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力争达到Ⅰ、Ⅱ水质标准;各规划河流:力争达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1.8.22010水平年规划目标(1)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达到Ⅰ、Ⅱ水质标准;(2)各规划河流:基本达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1.8.32020水平年规划目标(1)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达到Ⅰ、Ⅱ水质标准;(2)各规划河流:达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9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规划工作程序规划工作程序见图1-1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程序框图。3河流(湖泊、水库)规划内容及方法3.1基本资料收集与分析3.1.1基本资料收集水资源保护规划涉及面广、学科多,需要大量的基础资料。因此在编制规划中,应收集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社回环境、水资源状况、水污染状况和有关的规划报告等基本资料。(1)自然环境资料自然环境资料主要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生物、矿产、水土流失、湿地、自然保护区等(2)社会环境资料社会环境资料主要包括人口、社会经济(工业、农牧业、林业、渔业、航运、乡镇企业等)现状与发展规划资料及景观、文物、人群健康等资料。(3)水资源状况资料水资源资料主要是水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规划资料,包括水资源量、水资源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供需状况、重点水利水电工程及其运用方式等。水资源特征分析,主要包括河川径流、含沙量,过境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及其特征值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包括生活、工业、农业等现状取用水量,取水位置及用水特点,取用水回归量,流域调入、调出水量,调水线路和特点;流域内地表、地下水供水量和水资源供需状况等。水资源开发利用资料,主要包括各规划水平年的生活、工业、农业和环境等项需用水量,计划(规划)调入、调出水量,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供水量,以及水资源供需状况分析等。受水利水电工程调节、运用影响比较显著的水域,应收集工程修建前后水文情势的变化情况,水利水电工程对上、下游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和对水污染防治带来的利弊。(4)水污染状况资料水污染状况资料包括入河排污口、河流(湖泊、水库)水质、底质状况、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现状与发展规划资料、水污染事故等。(5)生态环境状况资料生态环境状况资料主要包括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资料。河流源头区域植被破坏、草场退化、沙化,鼠害、矿产资源开采、蓄牧情况、水土流失,降水量变化、产流量变化。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的河流中下游断流、河道沙化、湿地消失、植被死亡、湖泊萎缩等。地下水重点保护区,因过度开采而造成的水位下降及地下水沉降漏斗的范围、最大降深,地面沉降、泉水断流、水源枯竭。3.1.2基本资料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需要进行分析、研究,决定取舍,保证其代表性、合理性、可靠性。3.2规划河段划分3.2.1规划河段划分根据自然地理、行政区划、经济条件、水资源特征、河道特性、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水污染状况及水利水电工程调控作用等因素,将河流划分为若干规划河段。并确定河段上、下断面、水质代表断面位置。一个河段内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水体功能区。3.2.2规划重点河段的确定规划的重点河段应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河段及流经较大城市、大型工矿区,水体污染较重的河段。3.3水功能区划根据新疆水功能区划对各河流的功能区划分,并加以细化。根据水体功能,按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确定河段和水域内各个水功能区的水质类别。同一水体兼有多种功能时,依最高功能确定水质类别。3.4水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3.4.1入河排污口调查与评价3.4.1.1入河排污口调查资料应以现有的资料为主,基准年为1998年。若是1998年以前的资料,应选择一些有代表作的排污口进行校核调查;没有资料的应进行补充调查。(1)调查内容入河排污口调查主要调查各规划河段入河排污口的位置、数量及排污特性,包括排污类型、排放方式、排放规律、废污水入河量、主要污染物浓度及入河量等。入河排污口监测因子一般选取流量、水温、PH、化学需氧量(CODer)、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总砷、总汞、六价铬、总铜、总铅、总镉等。(2)调查方法入河排污口调查采取实地调查监测为主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同步监测水量、水质,分丰、枯2个水期进行,并辅以校核。实地调查入河排污口的排污天数,并根据用水量、排污系数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等。入河排污口废污水流量的测定,按水利部颁发的《水文测验规范》和《水文测验手册》规定执行。废污水及污染物入河量计算公式如下Gd=Qi×Ci×86.4Wd=Qi×86.4Ga=Gd×d×10-3Wa=Wd×d式中:Gd——排污口废污水日入河量(万m3/d)n——排污口废污水监测次数Q1——排污口第i次实测流量(m3/s)Wa——排污口废污水年入河量(万m3/a)D——排污口排污天数(d/a)Gd——排污口污染物日入河量(kg/d)M——排污口污染物浓度实测次数Ci——排污口第i次实测污染物浓度(mg/L)Ga——排污口污染物年入河量(t/a)8.64、86.4、103——换算系数。3.4.1.2入河排污口评价入河排污口评价采用污染物入河量排序及超标排序方法.评价表准采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通过评价确定某规划河段(水域)及各水功能区的主要排污口和主要污染因子.3.4.2纳污总量计算3.4.2.1水功能区纳污总量计算某水功能区接纳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二部分,第一部分来自直接入河排污口,第二部分来自支流口。某水功能区纳污量计算公式如下:NI=Gij+Zik式中:Ni——某水功能区接纳污染物i的量m——某水功能区入河的排污口个数Gij——某水功能区排污口j污染物i的入河量n——某水功能区调查的支流口个数Zik——某水功能区支流k污染物i的输入量3.4.2.2规划河段(水域)纳污总量计算规划河段(水域)的纳污总量是河段(水域)内各水功能区接纳的污染物量之和.某河段(水域)的纳污总量公式如下:HI=Ni式中:Hi——某河段(水域)接纳污染物的量;Ni——水功能区i接纳污染物的量;M——某河段(水域)水功能区个数;3.5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3.5.1水质调查水质现状调查以收集现有的水质监测资料为主,宜采用1998年或1997年、1999年的资料,进行水质污染趋势分析时资料系列长度取5~8年为宜。对收集到的资料应进行可靠性、代表性和合理性分析,若不能满足规划评价需要时,应按《水质监测规范》的要求进行补充监测。河流监测因子一般选取流量、水温、PH、容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er)、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总砷、总汞、六价铬、总铜、总铅、总镉等。湖泊、水库监测因子除上述因子外,增加总磷、总氮、矿化度等。3.5.2水质现状评价3.5.2.1评价因子选取评价因子应根据污染源和水质调查资料选取.一般选取PH、容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e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挥发酚、氰化物、氨氮、石油类、总砷、总汞、六价铬、总铜、总铅、总镉等.湖泊、水库评价因子除上述因子外,增加总磷、总氮等.3.5.2.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氨氮与湖泊、水库的总磷、总氮采用全国统一指定的标准值。3.5.2.3评价方法水质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法.评价因子取值根据水资源特征,按年平均值、汛期、非汛期平均值分别进行统计计算。用每个评价因子各水期的平均值与评价标准比较,确定各个评价因子的水质类别,其中的最高类别即为断面综合水质类别。规划河段(水域)某水功能区的水质状况用该水功能区的水质代表断面的水质表示。通过评价确定规划河段、水域及水功能区的主要污染因子。湖泊、水库水质总体评价用各类水质面积与总评价面积的百分比表示。3.6水污染危害调查水污染危害调查的重点是:由于污染源突发排放或泄露污染物而造成的水污染事故。并调查由于水污染而造成工业、农业、水利水电工程、水生物、人体健康的损失和影响。3.7规划河段最大允许纳污量计算某水功能区最大允许纳污量是指在设计流量(水量)条件下,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的水体最大允许纳污量.规划河段(水域)最大允许纳污量是规划河段(水域)各水功能区最大允许纳污量之和。水体允许纳污量的计算一般以水质模型法为主。3.7.1设计流量、水量3.7.1.1规划河段(水功能区)的设计流量可按以下原则确定:(1)饮用水水源区,用95%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2)渔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用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或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3)农业用水区、一般景观用水区,用75%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4)排污控制区、过渡区的设计保证率与过渡区下游的功能区的设计保证率相同。(5)有水利水电工程调控的河段(水功能区),采用最小下泄流量。3.7.1.2湖泊、水库的设计水量可按以下原则确定:一般湖泊,宜用近10年最低月平均水位或90%保证率最低月平均水位相应的蓄水量。(2)一般水库,宜采用死库容的蓄水量或近10年最小月平均水量,也可用90%保证率最小月平均水量。3.7.1.3无水文资料的河段(水功能区),设计流量可按以下原则确定:(1)距水文站较近,区间无较大支流加入或大的取水口,可直接借用邻近水文站的资料推求设计流量。(2)距水文站较远,区间有较大支流加入或大的取水口,可通过水量平衡计算,确定设计流量。(3)无水文站河段,可用类比法或根据现状年枯水期实测流量资料确定设计流量。3.7.1.4规划水平年设计流量的确定:规划水平年的设计流量,采用规划水平年调算的水资料系列推算。无调算资料的河段,可根据规划水平年水利水电工程调控和各种用水增量的影响,在现状年设计流量基础上分析确定。3.7.1.5资料选取3.7.2水功能区计算断面(点)确定根据河段取水口、支流口和排污口的分布情况划分计算单元,并确定计算断面。一个水功能区内可分为1个或几个计算断面,其位置一般设置在城镇集中饮用水取水口上游1000m处、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000m~3000m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但不得超过本水功能区的下断面。3.7.3水质目标水功能区计算断面(点)的水质目标为所在水功能区的水质标准。3.7.4控制参数规划中统一采用COD、氨氮作为污染物控制参数。除此之外,各河流(河段)、水域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其它特征污染物作为污染物控制参数。3.7.5水质模型3.7.5.1河流水质模型(1)均匀混合模型C=式中:C——计算单元下断面污染物浓度,mg/L;C0——计算单元上断面污染物浓度,mg/L;Ci——排污口或支流口污染物浓度,mg/L;Qp——计算单元上断面设计流量,m3/s;Qi——排污口或支流口流量,m3/s;(2)—维水质模型C=C0exp(-kx/u)式中:x——计算单元上、下断面间距离,km;u——设计流量下河段平均流速,km/d;k——污染物综合净化系数,1/d;其它符号意义同前。(3)河段最大允许纳污量W’允=86.4{(Q1+qi)Cs-Q1Coexp(-kx/u)+qiCi[1-exp(-kxi/u)]}W允=∑W’允式中:W允——水功能区最大允许纳污量,kg/d;W’允——计算单元最大允许纳污量,kg/d;m——计算单元个数Q1——计算单元上断面流量,m3/s;qi——第i个排污口、支流口流量,m3/s;n——计算单元排污口、支流口个数Cs——计算单元功能区水质标准,mg/L;Co——计算单元上断面污染物浓度,mg/L;Ci——第i个排污口、支流口污染物浓度,排污口为排放标准污染物浓度,支流口为支流口河段功能区要求的水质标准,mg/L;x——计算单元上计算断面到下计算断面间距离,km;xi——第i个排污口、支流口到下计算断面距离,km;u——设计流量下平均流速,km/d;k——污染物综合净化系数,1/d;86.4——单位换算系数(4)参数确定①平均流速利用实测流量、流速资料,建立流量~流速关系曲线u=aQb式中:Q——流量值,m3/s;u——断面平均流速,km/d;a、b——待定系数。根据流量~流速关系曲线,分析计算设计流量的平均流速。②污染物综合净化系数污染物综合净化系数可用实测资料反推或水团追踪求取。K=(InC1-inC2)u/△x式中:C1——河段上断面污染物浓度,mg/L;C2——河段下断面污染物浓度,mg/L;△x——上、下断面距离,km;其它符号意义同前。3.8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在水质管理中,以往多采用浓度控制。在污染源较多的河段,尽管各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但由于污染物排放总量没有受到限制而过大,河段水质仍然会受到严重污染。因此水质管理逐渐采用行之有效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方法。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制订,是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3.8.1控制单元与控制断面确定将规划河段的每个水功能区划分为若干个控制单元,并确定控制断面。控制断面一般选在较大支流汇入干流后混合断面、较大排污口及排污口较密集区段的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000-3000M处,具体位置可视具体情况决定,但不的超过水功能区的下断面。控制断面尽量与最大允许纳污量计算断面相一致。3.8.2水质控制目标确定水质控制目标是指在规划时空范围内,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对水环境质量所期望达到标准。它是河流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水质控制目标的提出、确定和实现的过程,是水资源保护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过程。各水功能区,应根据确定的水体功能的相应水质类别,水污染现状,以及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并考虑上下游干支流和左右岸的影响,拟定不同规划水平年的水质控制目标。对于水污染较轻,水体用途要求不高的水功能区,可直接用其相应水体功能的水质目标。对于水污染较重,防治任务艰巨,且水体具有多功能的重点规划河段、水域的各水功能区,由于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可分别拟定高、中、低不同档次或分期达到其相应水体功能的水质目标。近期可采用低、中目标,远期宜采用高目标。各水功能区的近期、远期水质控制目标与1.8中的规划目标相同。3.8.3.1支流口、排污口流量及污染浓度支流口水质控制目标确定原则与干流相同。3.8.3.2支流口流量支流口流域采用1993-1998年枯水期月平均流量;没有流量资料的支流采用现状年枯水期实测流量。3.8.3.3排污口污染物浓度及水量对现状年排污口污染物浓度超过排放标准的,采用排放标准浓度值;对现状年排污口污染浓度低于排放标准的,采用现状浓度值。排污口水量采用现状年实测水量。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计算方法控制单元允许纳污量:W允=86.4{QCs-Q1C0exp(-kx/u)+}式中:W允--控制单元允许纳污量,kg/d;Q--控制断面流量,m3/s;Q1--控制单元上断面设计流量,m3/s;n--控制单元排污口、支流口个数;qi--第i个排污口、支流口流量,m3/s;CS--控制断面水质控制标准,mg/L;CO--控制单元上断面水质污染物浓度,mg/L;Ci--第i个排污口、支流口污染物浓度,排污口为排放标准污染物浓度,支流口为支流口水质控制标准,mg/L;X--控制单元上断面到控制断面距离,km;Xi--第把手i个排污口、支流口到下控制断面距离,km;U--设计流量下平均流速,km/d;K--污染物综合自净系数,1/d;86.4--单元换算系数。其他符号意义同前。3.8.4.2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计算无岸边污染带单元将拟定的支流口岸水质、流量及排污口水量、污染物浓度,代入上式,计算出控制单元的允许纳污量,并与污染物实际入河量对比,若允许纳污量大于实际入河量,则设计条件下的支流口、排污口的污染物入河量为该支流口、排污口的污染物控制量;若允许纳污量小于实际入河量,则对支流口、排污口的污染物入河量进行削减量计算,确定该支流口、排污口的污染物控制量。支流口、排污口污染物削减量:式中:W削i--支流口、排污口i的污染物削减量,kg/d;W入--控制单元现状年污染入河量,kg/d;其它符号意义同前。2支流口、排污口污染物允许入河量:W允i=W入i–W削iW入i=86.4qici式中:W允i--支流口、排污口i的污染物允许入河量,kg/d;W入i--支流口、排污口i的污染物现状年入河量,kg/d;其他符号意义同前。③支流口、排污口污染物控制浓度确定:CI=W允i/qI式中:Ci--支流口、排污口i的污染物控制浓度,mg/L;其他符号意义同前。(2)有岸边污染带单元在宽浅河流上,排入水体的污水,在排污口下游部分水域形成污染带,计算采用二维水质模型。排污口污染物贡献值C计算,可采用二维稳态对流扩散方程。式中:C(x,z)--排污口对污染带内点(x,z)的污染物贡献值,mg/LqI--排污口污水流量,m3/s;CI--排污口污染物浓度,mg/L;H--岸边计算河宽内河道平均水深,m;u--河水平均纵向流速,m/s;z--垂直于X轴的横向座标;Ez--横向扩散系数,m2/s;②控制断面各点污染物浓度值:C′(x,z)=C’0+Ci(Xi,Zi)式中:C’0--上断面对控制断面污染物浓度贡献值,mg/L;控制断面各点的污染物浓度均应达到水质控制目标,若部分水域的污染物浓度超过水质控制目标,则需对排污口的入河污染物进行削减量计算。③排污口控制断面污染物浓度最大允许值贡献值Cx:Cx=Cs–C’0根据Cx值用二维水质模型反求排污口污染物最大允许浓度,进而求出排污口污染最大允许入河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符号意义同前。④横向扩散系数Ez的估算横向扩散系数Ez的数学表达式为:式中:αz--无量纲横向扩散系数;H--平均水深,m;u--摩阻流速,m/s;g--重力加速度,9.8m/s2;I--水力坡降,‰国外Fisher等专家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河流ɑ2数值范围如下:ɑZ=EZ/H·U˙,其范围在0.6(1±50%)之间。若河岸不规则,河道弯曲系数较大,αZ值增大;反之,αZ值减小。3.8.5水功能区、河段、行政区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控制单元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为控制单元内各支流口、排污口允许入河量之和。水功能区入河污染总量控制量为水功能区内各控制单元允许入河量之和。河段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为河段内各水功能区允许入河量之和。某行政区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量为该行政区各支流口、排污口允许入河量之和。3.8.6湖泊、水库污染物总量控制根据取水口、排污口位置,将湖泊、水库保护水域划分为若干个控制单元,确定控制点;控制单元的水质控制目标确定原则同河流,除统一要求外,可根据水质评价结果增加控制参数。3.8.6.1湖泊、水库数学模型C=Ciexp(-kΦHr2/2q)式中:C--r处污染物浓度,mg/L;Ci--排污口污染浓度,mg/L;K--污染物自净系数,1/s;Φ--污染物在湖水中的阔散角,弧度,如排污口在平直的湖岸,Φ=π;H--污染物扩散区平均湖水深,m;r--距排污口距离,m;q--排污口入湖污水量,m3/s。3.8.6.2湖泊、水库污染物控制量将拟定的排污口水量、污染物浓度,代入上式,计算处控制点的污染物浓度,并与水质目标对比,若控制点污染物浓度小于或等于水质标准,则设计条件下的排污口的污染物入湖量为该排污口的污染物控制量;若控制点污染物浓度大于水质标准,则对排污口的入湖污染物控制浓度计算,确定该排污口的污染控制量。排污口入湖污染物控制浓度C'I=CSexp(kФHr2/2q)式中符号意义同前。排污口的污染物控制总量W’允:W’允=86.4qC’I式中符号意义同前。(3)湖泊(水库)入湖污染物控制总量W允=∑W’允3.9生态环境保护3.9.1生态环境现状根据调查和收集的河源、河口地区及内陆河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资料,简述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3.9.2原因分析分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力原因。3.9.3对策和措施(1)划定河源保护区,提出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和法规。(2)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议,拟定河道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根据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河流水生生态系统、下游地区生态系统河流社会环境功能、河流稀释自净功能的调查和需水量分析,估算河流最小生态需水量。3.10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根据规划水平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提出水资源保护的综合防治对策措施,其中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种措施。3.10.1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使河段水质达到一定的水质目标,满足水体功能要求,最根本的措施是对排放的废污水进行必要的和有效的处理。有关部门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制订出流域(或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根据职责分工,水污染防治规划及污染治理措施本规划不做统一要求,本次规划仅提出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入河排污品优化布设、江河治理、清污分流、污水资源化工程、水利工程高度运用与水资源保护目标的协调措施等。3.10.2水资源保护非工程措施监督管理是保护不资源,防治水污染的重要措施。目前,各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十分薄弱,不能适应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远不能满足水利工作从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重点向中西部转移、开发大西北的形势。所以本次规划要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律地位、经费保障和管理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合理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使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保护工作走向良性运行轨道,为流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服务。3.10.2.1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议由于条块侵害和人为地将系统完整的水系分开,“多龙管水、实际很难实现水资源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导致出现了许多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崖之间的水污染纠纷。过去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及其所具备的能力手段已不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对不资源保护管理的要求和变革。因此,必须忙改革传统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同时加强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所以应开展新形势下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以便提出比较合理的管理模式,改变目前极不适应的状态。3.10.2.2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建议水资源保护是政府行为,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依法行政,应该建立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对于实现水质水量并重,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制定水资源保护法规政策,达到依法保护水资源的目的。目前急需制订的法规主要有: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条例: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水功能区管理办法;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监督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办法;省府地区界水体水质管理办法;水资源污染补偿费征收办法、在规划中主要是提出制订这些法规的法律依据、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等。3.10.3水资源保护投资估算规划应明确提出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水资源保护管理、水资源保护管理监测站网建设的投资估算,同时提出水资源保护规划投资实施建议,并进行效益分析。4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全面收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资料和保护情况,详细调查对不源地水质为显著影响区域(简称影响区)的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对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与评价,划分各级保护区,拟定水质保护目标,计算水源地污染物控制量,提出水源地保护方案与管理措施。4.1基本情况调查调查流域内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位置、水源类型(包括地表、地下)、取水方式、供水范围、影响区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状况等基本情况,并收集相关资料。4.2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4.2.1地表水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的方法、内容与河流相同。通过现状调查与评价,找出水源地主要污染因子及影响区的主要污染源。4.2.2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评价因子一般选取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氰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石油类、铁、锰、铜、锌、砷、汞、六价铬、铅、镉等。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法。通过现状调查与评价,找出地下水源地主要污染因子、污染程度、范围、原因及影响。4.3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4.3.1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其范围的划分应根据不同水域水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对水质水量的要求确定,保证在规划设计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一级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以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二级保护区,根据需要可在二级保护区以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准保护区。4.3.2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应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的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确定,并保证开采规划水量时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位于开采井的周围,其作用是保证集水有一定滞后时间,以防止一般病原菌的污染。直接影响开采井水质的补给地段,必要时也可划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位于一级保护区外,其作用是保证集水有足够的滞后时间,以防止病原菌以外的其它污染。准保护区位于二级保护区以外的主要补给区,其作用是保护水源地的补给水量和水质。4.4确定水质目标应用水源的水殖质标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水源用途、原水处理方法等确定其水质保护目标。4.4.1地表水源保护区水质目标一级保护区地表水水质标准不得低于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地表水水质标准不得低于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并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准保护区地表水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4.4.2地下水源保护区水质目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2)4.5地表水源保护区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保证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规划的水质标准,必须控制排入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污染物总量控制计算方法同河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算。4.6水源地保护方案4.6.1工程措施采取各种工程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如污染源的治理、污染源拌迁,排污口及取水口优化调整,上游来水水质控制计划。4.6.2非工程措施建立健全水质水量管理和监测系统,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制定完善的水源地保护法规条例,鼓励有关地区非政府组织及公众参与等。对地下水的保护应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旦发现污染,应立即制止,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予以补救。5水质源保护管理监测站网规划为保证水质源保护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和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完善水资源保护管理监测网络,通过控制点的监测,了解规划河段、水域的污染物入河状况及水质变化,有效地实施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使水质监测工作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服务。5.1现行水环境监测站网的调查与主要问题分析对现得的水环境监测站网现状进行调查,包括站网类型、站点分布状况及一有功能;采样与分析测试仪器设备状况;监测因子及监测频率;资料处理及住处传递现状;站网及资料管理现状,行政隶属和业务指导部门等,并绘制出监测站点分布图。根据水资源保护规划要求,对现行的水环境监测站网存在的主要问题(装备问题;管理问题;断在面设及监测技术问题等)进行分析。5.2水资源保护管理监测站点设置监测站点的设置必须依据《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并满足掌握水质变化进行污染入河量计算和进行水资源保护管理的需要,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监测站点包括:水功能区水质代表断面;重要供水源地、省界(地区界)河段控制断面;主要支流口、排污口入河控制断面;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和规划目标初稿的要求,对现行的水环境监测站点进行筛选,从中选出各方面条件具备的站点进入水资源保护管理站网。筛选后仍不能满足水资源保护管理需要时,增设新的监测站点。5.3监测方案主要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时段、监测频率、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成果报表格式等。监测方案的制定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拆迁安置房产权分割及交易协议4篇
- 专业平面视觉创作协议版
- 2025年度文化展览场地租赁保证金三方执行协议4篇
- 专业树木销售协议2024年版细化范本版A版
- 2025年度高端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拆迁项目资金监管与居间服务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家乐合伙人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厂区公共区域清洁与物业管理合作协议范本4篇
- 2025年度商业综合体室内外装修一体化合同4篇
- 专业羽毛球场租借合同(2024年)版B版
- 2023社会责任报告培训讲稿
- 2023核电厂常规岛及辅助配套设施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8部分 保温及油漆
- 2025年蛇年春联带横批-蛇年对联大全新春对联集锦
- 表B. 0 .11工程款支付报审表
- 警务航空无人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空气自动站仪器运营维护项目操作说明以及简单故障处理
- 新生儿窒息复苏正压通气课件
- 法律顾问投标书
- 班主任培训简报4篇(一)
- 成都市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T-CHSA 020-2023 上颌骨缺损手术功能修复重建的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