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卷0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第Ⅰ卷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1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在儒家关于国家的制度文明设计中,由《诗经》而衍生出的风雅精神是奠基性的,它构成了中国美学乃至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受推崇的侧面。按照现代学科分类,诗被纳入文学,其价值仅被定性为审美愉悦;与此密切相关的风雅,则仅指文人士大夫所追慕的生活格调和情趣。这种定位,不仅使“文学”“诗学”之于传统中国的意义被狭隘化,而且使风雅之于中国传统制度文明建构的意义也变得逼仄了。那么,关于风雅,我们如何理解它的价值,并认识它的现代意义呢?首先,奠基于诗教的风雅之教是一切人文教化的始基。孔子之所以将诗教排在“三教”首位,原因无非在于诗总是传达关于自然和人生的美好情愫,能够使人在受教育之初,就因感悟世界美好而兴发良善心志,进而使人性变得积极、健康、乐观。这种心志,是风雅赖以形成的心理基础,否则就极可能成为缺乏内在根据的假风雅或附庸风雅。其次,孔子以“温柔敦厚”为风雅定调,并不意味着为人处世柔顺软弱,而恰恰是要由此彰显超越世俗价值的雄强和果敢。在儒家看来,以泰然心态面对方为真勇者和大丈夫。如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围困鲁国曲阜,面对行将降临的屠城灾难,“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这种对文明价值的无畏坚守,显然是一种大风雅和大勇敢。同时,儒家的温柔敦厚,也不是不讲原则,而是外圆内方,怨刺而不失善意,坚持原则而不伤大雅。第三,在中华文明史上,风雅不仅关乎士人个体的精神养成,更关乎家国天下的风尚再造。在个体层面,风雅表现为士人文质一体、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即孔子所讲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家族层面,它表现为对人文教养和知识文化学习的重视,古人所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无一不是将良好家风的养成作为家族延续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在国家层面,周公制礼作乐是中国数千年风雅传统的开端,此后的中国史就是对这一传统的不断追忆、回溯、复归和发扬。需要指出的是,风雅在传统中国,虽然具有多元价值取向,但它归根结底奠基于中国人对美和艺术的崇尚。在一个以礼乐风雅为标识的国度,美和艺术因为对中国文明乃至国家建构的深度参与而显现出崇高性和神圣性。我们今天提倡的“美丽中国”建设,不仅应指自然界山川秀美,同时也应将人文礼乐风雅纳入其中。这种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在世界文明史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良传统。(摘编自刘成纪《走向风雅》)1.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唯诚唯信行世事,克俭克勤践家风B.友善真诚扬正气,和谐勤朴树新风C.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D.天地万情和至贵,古今百善孝为先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诗经》衍生出的风雅精神是中国美学乃至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受推崇的侧面之一。B.表现为君子之风的风雅赖以形成的心理基础是因感悟世界美好而兴发的良善心志。C.孔子关于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的说法倡导的是士人文质一体、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D.孔子讲的“温柔敦厚”内含超越世俗价值的雄强果敢,外显为不失善意和不伤大雅。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介绍“风雅”的价值及现代人们对其狭隘化的定位,从而引出了问题。B.文章分析了风雅对于人文教化、人性修养、家国天下等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C.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论证等,分析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小到大。D.文章末尾指出了风雅的来源,提出了风雅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答案】1.C2.C3.B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上文中“对人文教养和知识文化学习的重视”可以判定此处所填内容应体现“对人文教养和知识文化学习的重视”。A.对人文教养的重视。B.对人文教养的重视。C.对人文教养和知识文化学习的重视。D.对人文教养的重视。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孔子关于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的说法倡导的是士人文质一体、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偷换主语,倡导士人文质一体、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不是“孔子关于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的说法”,而是孔子所讲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联系原文第四段内容可知。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的能力。B.“对于人文教化、人性修养、家国天下等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概括失当,从第三段来看,“人性修养”应为“为人处世”;从第四段来看,“家国天下”之外还应有“士人个体的精神养成”,选项表述可改为“文章从风雅之于人文教化、为人处世、个人家国三方面的意义入手进行分析”。故选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激越张钰①河流乃生命之源,孕育了万物。它随遇而形,姿态万千,在奔流、迂回、封冻、冰释中,释放生命活力。其活力,有着依山蜿蜒的静默,侧面绕行的隐忍;有时是蓄势待发的开弓箭,有时是水石相击飞溅浪花的炫舞。②水,亦静亦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曾目睹晨曦中的喀纳斯湖,湖面宁静,宛如群山镶嵌的一颗碧绿宝石,也像睡美人静卧群山之中,这是水的静幽。而七月多雨,岷江河水突涨,水浑浊,黑褐色,河流湍急,宛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这个时节,喜欢去河边与哥哥比拼打石漂。水的汹涌,还有石块在浪尖上穿梭、跳跃,便是水的激越。③一位去过金沙江虎跳峡的朋友对我说:“要想领略水激情演绎的极致,感受水生命力的激越,唯有走近虎跳峡。”我想,这虎跳峡大概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朋友说金沙江虎跳峡险滩激流,因独特壮丽雄伟之地形地貌和神奇瑰丽的边地景色而具有鲜明特色。其河床突变狭窄,江面由200米锐减为20余米,江水漩涡暗生,波涛汹涌,浪花飞溅,因此,就有了“东方第一峡”的美称。④今天,我终于走近了金沙江虎跳峡。⑤位于长江上游云南境内的虎跳峡,与丽江古城仅玉龙一山之隔。据记载,峡谷深度近3900米,落差220米,最窄处仅有20米左右。左岸香格里拉的哈巴雪山与右岸丽江的玉龙雪山,两山夹峙,双峰欲合,绝壁擎天。从中穿越而过的便是金沙江。江中横卧一斑驳黛青的巨石,便是“虎跳石”。⑥这“虎跳石”的千古美名源自一个传说。传说猛虎下山,借此石之力,腾空而跃。目睹如此激越的江水,我疑惑猛虎真能一跃而过。另一传说认为此巨石代表着阻挡爱情的势力。我喜欢这个更为动人的传说:有一位名叫金沙的姑娘长大后,父母欲将她嫁与他人,而她的意中情郎是东海王子。金沙在出嫁的当日夺门而逃,母亲急派她的兄弟哈巴、玉龙追堵。两兄弟最终没能拦住金沙,就变成了哈巴、玉龙两座雪山,两山之间的峡谷就成了“虎跳峡”。金沙姑娘跋山涉水的路途就成了金沙江,而途中遇到的各方妖魔鬼怪就成了虎跳峡中挡道的顽石。那水拍巨石而飞溅的朵朵晶莹浪花,象征着金沙姑娘为了爱情果敢、无畏的精神。⑦你看,惊涛拍石、浊浪翻滚,卷起千层雪,江面万千簇拥的浪花你挤我撞,争先恐后腾空而起。浪花的颜色,浓似米色珊瑚,淡白如雪花。浪花尽染夕阳的余辉、晶莹剔透。蓝天白云成为浪花最美的背景舞台。那情景正如“巨灵劈不到,江自破山行。无雨云常湿,如雷石乱鸣。落涛和地卷,飞瀑撼天惊”(清代诗人木正源)。激流险滩冲击着我的视觉,震撼着我的心灵,我身体里的血脉因江水奔腾而激越,耳鼓膜因江水咆哮而震荡,心随浪花的飞腾而起舞。我抓住相机,定格水的生命活力,感受水的精神魅力。那时候,我深切体会到了朋友描绘的虎跳峡的磅礴气势,内心充满了江水带来的震撼之感。⑧我想:如果一个孤独的灵魂,或是一颗抑郁的心,面对这如雷涛声,这惊天动地的激越豪情,他生命藏匿的热力一定也会被激发出来,他会陶醉在这自然界迸发的和人生命活力的壮美之中。⑨我缓缓离开水岸,金沙江虎跳峡浪涛之声,仍在耳鼓回荡,其激越的生命活力融入我的精神与魂魄中,我想着水拥有一颗迁徙的灵魂,它以激越的情怀,以跌宕多姿的壮美,演绎了我的人生体会。它永远不知疲倦地寻找和奔走,以自己最至性至美的情怀,纵情生命之力。它仿佛那狂放奔腾的骏马,引领我们对生命的热爱。我深切地感觉到,这激越的浪涛之声,给人们打开了一个认知与感悟世界的美丽视野。(有删改)4、阅读文章第①段,简要归纳作者描写了河流的哪些特点?5、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6、作者说“激越的浪涛之声,给人们打开了一个认知与感悟世界的美丽视野”,试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一谈你对“激越”的理解。【答案】4.滋养、孕育了万物;随遇而形,姿态万千;富有生命的活力。5.(1)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浪花,写出浪花的生机与活力;(2)运用比喻,生动的写出浪花的颜色浓淡各异;(3)运用比喻,将蓝天白云比作背景舞台,写出浪花在蓝天白云映衬之下的美丽。6.(1)“激越”首先指的是虎跳峡水的特点,惊涛拍石、浊浪翻滚,声如雷石;(2)“激越”指一种生命的状态,血脉激荡,心灵震撼,充满激越豪情和生命的热力;(3)“激越”还指用自己的生命之力去引领别人热爱生命,去打开人们感悟世界的美丽视野;(4)每个人都应当珍惜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去奋进,去开拓。【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能力。第一段描写水的特点的句子是“河流乃生命之源,孕育了万物”,可概括出河流滋养、孕育了万物;由“它随遇而形,姿态万千,在奔流、迂回、封冻、冰释中,释放生命活力”,可概括出河流的特点有“随遇而形,姿态万千”“富有生命的活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画线句“江面万千簇拥的浪花你挤我撞,争先恐后腾空而起。浪花的颜色,浓似米色珊瑚,淡白如雪花。浪花尽染夕阳的余辉、晶莹剔透。蓝天白云成为浪花最美的背景舞台”,“你挤我撞”“争先恐后”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浪花,写出浪花的生机与活力;“浓似米色珊瑚”“淡白如雪花”运用比喻,将颜色浓的浪花比作米色珊瑚,将颜色淡的浪花比作雪花,生动的写出浪花的颜色浓淡各异;“蓝天白云成为浪花最美的背景舞台”,运用比喻,将蓝天白云比作背景舞台,写出浪花在蓝天白云映衬之下仿佛在跳最美的舞蹈,整个画面颜色清新而美丽,富有图画美。【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结合“你看,惊涛拍石、浊浪翻滚,卷起千层雪,江面万千簇拥的浪花你挤我撞,争先恐后腾空而起。浪花的颜色,浓似米色珊瑚,淡白如雪花。浪花尽染夕阳的余辉、晶莹剔透。蓝天白云成为浪花最美的背景舞台。那情景正如‘巨灵劈不到,江自破山行。无雨云常湿,如雷石乱鸣。落涛和地卷,飞瀑撼天惊’”可知,“激越”首先指的是虎跳峡水的特点,惊涛拍石、浊浪翻滚,声如雷石;结合“激流险滩冲击着我的视觉,震撼着我的心灵,我身体里的血脉因江水奔腾而激越,耳鼓膜因江水咆哮而震荡,心随浪花的飞腾而起舞”“如果一个孤独的灵魂,或是一颗抑郁的心,面对这如雷涛声,这惊天动地的激越豪情,他生命藏匿的热力一定也会被激发出来,他会陶醉在这自然界迸发的和人生命活力的壮美之中”可知,“激越”指一种生命的状态,血脉激荡,心灵震撼,充满激越豪情和生命的热力;结合“它永远不知疲倦地寻找和奔走,以自己最至性至美的情怀,纵情生命之力。它仿佛那狂放奔腾的骏马,引领我们对生命的热爱。我深切地感觉到,这激越的浪涛之声,给人们打开了一个认知与感悟世界的美丽视野”可知,“激越”还指用自己的生命之力去引领别人热爱生命,去打开人们感悟世界的美丽视野;最后联系现实思考,现实中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对生命的激情,不愿奋斗,宁可“躺平”,这是对生命的亵渎。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像虎跳峡的水一样涌动着生命力,热爱生活,去奋进,去开拓,惟其如此,才不辜负生命之美。二、整本书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结合《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判词一:“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判词二:“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7.判词一和判词二对应人物,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王熙凤
贾探春 B.王熙凤
林黛玉C.贾探春
林黛玉 D.薛宝钗
贾探春8.请结合你阅读《红楼梦》的体验,在王熙凤、贾探春、林黛玉、薛宝钗中任选一位,分析其人物形象。【答案】7.A8.如:王熙凤:来自四大家族之王家,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之妻。她年轻美丽中透出尊贵,苗条的身段,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在荣国府中处于要位,是实际的管家奶奶。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心狠手辣,心思缜密。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不少。贾探春:精明能干,敏锐聪颖,具有见地不凡的眼光和判断力。贾探春是贾政之妾赵姨娘所生,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诗号为“蕉下客”。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在宝钗帮助下颇有成效。原文第七十一回,贾府为贾史氏过寿辰时,她被南安太妃看中,被安排远“和藩”远嫁为下一任南安王的王妃,随后发配边疆。林黛玉:林黛玉聪明、机智、敏感,并且有着深厚的文学才华。她非常自尊心,对任何伤害都会深刻在意。她的情感丰富,对爱情充满了向往和追求。然而,她也有些孤独和消沉,对自己的处境和命运感到无奈和困惑。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财巨万,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热衷“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金锁,在贾母等人的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分析能力。判词一中,“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意思是:王熙凤偏偏所生处的年代是在末世,都知道她有才能而爱惜她。而她的丈夫一开始听从她,之后命令她,一直到最后将其休弃。她哭泣着回到娘家这件事更可悲。判词二是作者对小说中贾府探春小姐的思想、性格、特点和终身命运的暗示。“才自精明志自高”,小说中说“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第五十五回),又写她想有一番作为。“生于末世运偏消”说探春终于志向未遂,才能无从施展,是因为这个封建大家庭已到了末世的缘故。“清明涕送江边望”清明节江边涕泪相送,当是说家人送探春出海远嫁。“千里东风一梦遥”画中的放风筝是象征有去无回,所以“千里东风一梦遥”,也是说天长路远,梦魂难度,不能与家人相见,只能梦随千里东风回到遥远的家乡。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能力。如:分析王熙凤人物形象。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看重。人称凤辣子、凤姐、琏二奶奶。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以爽朗的笑声出场,给人以不同寻常的感受。作为大户人家出身的她,有教养,恪守三从四德,尊老爱幼,即便是对年长的下人也很尊敬。她狡黠、刁钻,又伶牙俐齿,随机应变。她精明能干,掌管贾府和宁府家务,打理地井井有条。却也极度贪婪,收人贿赂,迟发公费月例,以此来赚得体己钱。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既可怜又更可恨!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瑞在宁国园子里巧遇王熙凤,言行轻薄,王熙凤看出贾瑞的心思却不说破,反而设计让贾瑞在寒冬腊月中苦等一晚,继而被其爷爷贾代儒责罚。事后,贾瑞不吸取教训,又来找王熙凤,王熙凤便设局与贾蓉、贾蔷两人戏弄贾瑞。至此,贾瑞生病,药物不得治,后又在镜中被一骷髅惊吓,随后病逝。王熙凤知其消息后,面色并无波澜。虽终究是因为贾瑞贪恋美色,却可看出王熙凤的心狠手辣,心思缜密。纵观王熙凤的一生,她用一生的时间去争夺那无妄的“虚权”,看不到人世间的美好的一面。只是一个在封建社会下迷失自我的既可恨,又可怜的人。分析贾探春人物形象。贾探春是贾政之妾赵姨娘所生,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诗号为“蕉下客”。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在宝钗帮助下颇有成效。原文第七十一回,贾府为贾史氏过寿辰时,她被南安太妃看中,被安排远“和藩”远嫁为下一任南安王的王妃,随后发配边疆。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湘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分析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因母亲(林姑妈)早亡,姥姥(贾母)疼爱,接到贾府抚养教育,舅表姊(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不屑于仕途经济。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分析薛宝钗人物形象。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财巨万,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热衷“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贾母给她做生日,她深知老年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爱好回答;袭人想求湘云替她做针线活,宝钗知道后,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怕她花费引她婶娘报怨,资助她办螃蟹宴。她挂有一把金锁,在贾母等人的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三、古代诗文阅读(1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阅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鉅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时指幼年死去父亲,或指古代王侯的自称,文中是“幼年丧父”之意。B.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为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C.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中国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D.门下省,官署名,隋唐设立三省六部制时,是与尚书、中书并列的三省之一。10.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良臣,稷、契、咎陶也。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亚父者,范增也。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学识渊博,受人器重。魏征通达诗书术数,李密听说元宝藏的书信是魏征所作,非常认可他的才华并召他前来。B.魏征眼光独到,识微见远。他认为天命归于唐而李勣处在兵家必争之地,处境危险,就写信给李勣并成功劝其归唐。C.魏征见解深刻,进谏有法。魏征在拜见太宗时阐明了良臣和忠臣的不同,这个颇有新意的论断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D.魏征执法公正,精于办案。他做秘书监时,审理了尚书省久拖不决的案件,他虽不熟悉法律,办案却令人心悦诚服。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2)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答案】9.B10.C11.D12.(1)李勣收到信,就决定归附唐朝,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伪朝拜(他)为起居舍人。(2)太宗派遣温彦博去调查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解析】这篇文言文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生动地描绘了魏征从一位不被人知的年轻才子成长为唐朝重要谏臣的人生历程。魏征的聪慧与才识在于通达书术、识微见远,且在李密旧部中劝李勣归唐,显示了其独到的政治眼光。他为人耿直,敢言敢谏,进谏唐太宗时强调良臣与忠臣的区别,展现了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宽广的政治视野,是一代忠良典范。文章通过对魏征一系列事迹的描述,塑造了魏征智勇兼备、忠诚坚定的历史形象。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为隆重的一种”说法错误,稽首,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判断句。句意:良臣,是后稷、契、咎陶。A.判断句。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B.判断句。句意:亚父,就是范增。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千里之马,一食或尽粟一石。句意:(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D.判断句。句意: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他做秘书监时,审理了尚书省久拖不决的案件”理解错误。原文是“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可见,是任侍中时,审理了尚书省久拖不决的案件。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书”,信;“归”,归附;“会”,恰逢;“拜”,授予官职。(2)“按讯”,审问,调查;“俾”,使,让;“让”,责备。【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从而落魄而不得志,他抛弃自己的资财家产不去经营,有远大的志向,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魏公李密,让魏征掌管书信公文。李密得到元宝藏的书信,常常称赞,得知是魏征所写,赶快召他前来。后来魏征跟随李密来到京城,但是很长时间没有出名。这时李勣还在为李密防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起兵反叛,振臂大呼,聚众数十万人,声威震动半个天下,但一失败就不能振作,最终归附唐朝,确实知道天命有它的归所啊!如今您处在兵家必定争夺的地方,不早点图谋自全的办法,那么大事就离去了!”李勣收到信,就决定归附唐朝,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伪朝拜(他)为起居舍人。窦建德失败后,(魏征)与裴矩逃入关内,隐太子召任他为洗马。魏征见秦王功劳高,暗地劝说隐太子早定对策。隐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挑拨我们兄弟相争,怎么处治?”魏征回答说:“(如果)太子早些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没有怨恨之意。(秦王)即帝位后,拜授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钜鹿县男。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太宗派遣温彦博去调查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觐见太宗,叩头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差别吗?”魏征说:“良臣,是后稷、契、咎陶;忠臣,是龙逢、比干。良臣,自身承受美名,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相承,福气传之无穷;忠贞的臣子,自己遭祸被杀,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一个空名。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与朝政。贞观十年,任侍中。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太宗)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知大概,以情理来处理案件,人人都心悦诚服。进封左光禄大夫、郑国公,执掌门下省事务,诏令朝廷规章、国家制度,由他参议得失。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报,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院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一日才回宫中。(二)诗歌阅读(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宋代赵抃的两首诗,完成小题。赏春亭滂葩浩艳满亭隈,当度芳樽醉看来。始信春恩不私物,乱山穷处亦花开。题御爱山岷峨西列华排东①,馀纵峥嵘敢竞雄。不是当时经御爱,此山还与众山同。[注]①指岷山、峨眉山、华山,这些山都因历代皇帝巡游予以吟咏而声名鹊起。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滂葩浩艳”为“醉”作伏笔,“亭”照应题目并为“当度”创设条件,结构严谨有致。B.“芳樽”既有花香也有酒香,诗人因花而生出酒兴,借酒兴而助赏花之兴。C.“岷”“峨”“华”是御爱山的代表,“西”“东”从空间的角度点明三座山所处位置。D.“峥嵘”写山势的高峻突兀,“纵”和“敢竞雄”写出这些山欲与御爱山一比高下的豪气。14.这两首诗是怎样表现“上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主题的?请结合两首诗的第四句简要分析。【答案】13.D14.①《赏春亭》中,“乱山穷处”指生存环境的恶劣,“亦花开”指也有鲜花盛开的情况,表达的是地位低下的人也能施展才华、有所成就,即“下者未必愚”的主题。②《题御爱山》中,“此山”指御爱山,即皇帝喜爱的山;“还与众山同”指御爱山其实与其他山是一样的,表达的是地位高的人实际情况未必超过他人,即“上者未必贤”的道理。③两首诗都用了象征的手法,以“花”“山”两种事物为喻,托物言志,表达主题。【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写出这些山欲与御爱山一比高下的豪气”说法错误。“馀纵峥嵘敢竞雄”的意思是它们纵然有“峥嵘”的山势,但也不敢与御爱山争锋。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从题干要求入手,首先理解“上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的含义,再准确理解两首诗第四句内容,然后结合诗歌内容探究是如何表现“上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主题,关注有无手法运用。“下者未必愚”,意思是地位低下的人不一定愚笨无才,无所成就。《赏春亭》“乱山穷处亦花开”,“穷”,指偏僻、荒僻之地,“乱山穷处”指恶劣的环境。“亦花开”指也有鲜花盛开的情况,此句借恶劣的环境之下也有鲜花盛开,诗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花”在此处指地位低却有才华和成就的人,托物以表达在恶劣的、低下的生活环境之中,也会有人才,此句正能体现“下者未必愚”的主题。“上者未必贤”,意思是地位高的人未必贤能有才,未必超过能他人。《题御爱山》“此山还与众山同”一句,指御爱山其实与其他山是一样的,不会因为是皇帝喜爱的山就比其他山有高峻奇特之处。诗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山”在此象征地位高的人,他们的才华未必超过他人。诗歌托物言志,正能体现“上者未必贤”的主题。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5、补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慨当以慷,_________。何以解忧?_________。(曹操《短歌行》)(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生乎吾后,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4)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__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答案】(1)忧思难忘唯有杜康(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3)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五、语言文字运用(14分)十五年中,由于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使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___________地站在那儿,它们___________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___________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___________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镇静没日没夜身临其境记起B.镇定夜以继日身临其境记忆C.镇定没日没夜设身处地记起D.镇静夜以继日设身处地记忆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B.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使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C.由于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使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D.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譬如再有一场早霜,秋风忽至,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B.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C.譬如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D.譬如秋风忽至,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再有一场早霜,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19.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0.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原文语境,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原句: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答案】16.A17.D18.B19.B20.示例:譬如冬雪降至园中,给那些石门和古柏披上白纱,让人想起冬日的神秘与奇妙。【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镇静:情绪安定或平静。镇定:不慌乱;沉着。这里是指那些苍黑的古柏平静地站着,这里没有不慌乱的意思,所以用“镇静”。第二空,没日没夜:不分白天夜晚。夜以继日:本义是指夜晚接上白天,后形容日夜不停,加紧工作或学习。这里是指那些苍黑的古柏不分白天夜晚地站着,但并不是日夜不停,加紧工作或学习,所以用“没日没夜”。第三空,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这里是指亲自到味道所在地去闻味道,而不是去设想,所以用“身临其境”。第四空,记起:想起。记忆:把印象保留在脑子里。这里是指只有闻到了味道,才能想起关于味道的情感和意蕴,并不是把味道的印象保留在脑子里,所以用“记起”。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两处错误:一,成分赘余,前后两句不是因果关系,所以应删掉“由于”;二,不合逻辑,“幸好使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应删掉“使”。三,搭配不当,应把“被不能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中的“了解”改为“理解”。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前文的“譬如暴雨骤临园中”可知,应先写“譬如秋风忽至”,排除AC;“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是指见到“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的情景的感触,所以这两句应该相连,排除D。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用“高歌”把雨燕人格化。A.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用“樯橹灰飞烟灭”来借代周瑜与曹操之战中曹操的落败。B.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徘徊”将月亮当成人来写。C.运用的是设问的修辞手法。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比喻成朝露。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原句的开头用“譬如”,所以仿写开头也要用这个词语,来列举;“暴雨骤临园中”是园中的自然现象,所以可以仿写一种自然现象,“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是暴雨降至园中的结果,所以仿写也要写出所写自然现象在园中的结果;最后一句是看到景色的遐想,所以仿句也要写出遐想,句式为“让人想起……”,冬天园子被披上白纱,“让人想起冬日的神秘与奇妙”。六、写作(4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树立了主天地沉浮、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禾下乘凉的理想;劳动模范张秉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作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选品经理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工程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直播电商选品总监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5届广东省重点名校高一下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普通高中2025届化学高一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师大附中化学高一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农业植保越冬管理办法
- 合肥基金投资管理办法
- DB32-T 4001-2025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 中医护理技术创新思维
- CJ/T 189-2007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材及管件
- 外派干部考核管理制度
- 公司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 04 天津卷 (2024-2020) 近五年高考英语真题满分作文汇编
- 公司监事转让协议书
- 屋面防水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2025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度6深圳中考数学考点、知识点的总结模版
- 监事签订劳动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