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0)高二(上)生物寒假作业(七)_第1页
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0)高二(上)生物寒假作业(七)_第2页
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0)高二(上)生物寒假作业(七)_第3页
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0)高二(上)生物寒假作业(七)_第4页
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0)高二(上)生物寒假作业(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0)高二(上)生物寒假作业(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3秋•信阳期末)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其表面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蛋白,宿主有人、猪、禽类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接种相应的疫苗后在一定时间内可预防流感 B.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过程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 C.流感病毒表面的HA和NA等属于抗原,可激发宿主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机体感染新的病毒后,免疫系统的反应可能对机体产生致病性损伤2.(2023秋•泰安期末)免疫系统在胚胎期尚未成熟,某科研小组以小鼠为模型动物探究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原理,其实验步骤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是因为二者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 B.子代A系鼠的子代也对C系鼠的组织不发生免疫排斥 C.将子代A系鼠的皮肤移植给C系鼠,也不发生排斥 D.子代A系鼠对B系鼠排斥主要依赖免疫防御功能3.(2023秋•绵阳期末)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将通过特异性免疫清除病毒。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突破第一道免疫防线和第二道免疫防线后,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 B.辅助性T细胞能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参加特异性免疫 C.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后,病毒可与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结合 D.同种流感病毒再次侵入机体,记忆B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将其清除4.(2023秋•西夏区校级期末)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细胞A、B、C、D都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B.图乙中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表面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表面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图甲,当病菌再次进入机体时,D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D.图甲和乙反应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5.(2023秋•湖北期末)新型冠状病毒变种奥密克戎,从2021年底开始逐渐蔓延全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是发热(高于37.3℃)、干咳、肌肉酸痛、腹泻等,奥密克戎病毒侵染人体后会引发机体免疫过程,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侵入人体的奥密克戎病毒的特定蛋白可诱导机体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产生免疫力 B.被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后,T细胞和浆细胞分别产生的细胞因子和抗体都会起作用 C.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分别是病原体上的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机体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后,产生的记忆细胞对二次感染有极强的抵抗性6.(2023秋•七星关区期末)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下列与该病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相当于抗原 B.细胞因子和抗体没有参与攻击肝细胞 C.在该疾病中所发生的肝损伤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 D.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只有体液免疫发挥作用7.(2024秋•太原期中)病毒入侵肝脏时,肝巨噬细胞快速活化,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肝巨噬细胞具有摄取、加工处理并呈递抗原的功能 B.细胞3没有识别病毒抗原的特异性受体 C.物质Y和细胞4均可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 D.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4功能将受到抑制8.(2023秋•江汉区校级期末)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员用血清与病毒进行抗原一抗体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若不设置b、d两组,对所得实验结论没有影响 B.血清稀释度足够高时,相应抗原与抗体不会发生特异性结合 C.实验结果说明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中的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 D.实验结果还表明,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9.(2023秋•鹰潭期末)如图表示病毒入侵后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部分过程,Ⅰ~Ⅴ代表相关细胞,a代表相关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Ⅰ能够识别、加工处理并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B.细胞Ⅱ可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 C.物质a能加速细胞Ⅱ增殖、分化形成细胞Ⅳ和细胞Ⅴ D.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10.(2023秋•沈阳期末)如图是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甲~己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己都属于淋巴细胞,其中甲在胸腺中发育成熟,丁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乙细胞与己细胞细胞内的mRNA种类有差异,二次免疫反应主要与戊细胞密切相关 C.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蛋白质类细胞因子,参与甲和丁的活化 D.过程②④都具有特异性,过程④的完成不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11.(2023秋•泸州期末)抗原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TD﹣Ag能在T细胞辅助和巨噬细胞参与下激活B细胞,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I﹣Ag无需T细胞辅助,能直接刺激并激活B细胞,引起体液免疫,但不能引起细胞免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D﹣Ag和TI﹣Ag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B.结核杆菌能侵入细胞,它表面的抗原属于TI﹣Ag C.T细胞和B细胞都能被TD﹣Ag和TI﹣Ag两种抗原激活 D.B细胞需抗原和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才能分化为浆细胞12.(2023秋•楚雄州期末)如图是细胞通过相互接触的方式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示意图,A细胞与B细胞接触后,B细胞进行分裂、分化得到了C细胞和D细胞,其中D细胞为记忆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A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则C细胞和D细胞都可以识别抗原 B.若A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则C细胞和D细胞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 C.若A细胞为靶细胞,则C细胞可以分化为A细胞 D.若A细胞为靶细胞,则C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二.解答题(共3小题)13.(2023秋•黄山期末)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是一般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流行性感冒,一般都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更强、症状更重、发烧持续时间长、全身症状也较重。甲型流感病毒也是容易变异的病毒。(1)据图1可知,甲流病毒通过识别进入宿主细胞,试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的原因是。(2)如图2所示,Ⅰ~Ⅵ表示不同的细胞,Th为辅助性T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激活图中V细胞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一些病毒和Ⅴ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g对该病毒的主要作用可能是。(3)当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可能会启动“细胞因子风暴“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促使更多免疫细胞产生并聚集到感染部位,造成肺损伤等不良影响。当发生细胞因子风暴时,某些患者的组织液中血浆蛋白含量会迅速上升,可能的原因是。14.(2023秋•龙华区校级期末)某男子与一位重症禽流感患者有过接触,因而被要求进行医学隔离.在此期间,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该男子除了体温稍有升高外,并未出现其他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发热是由于增多和不畅造成的.(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调节和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的稳定,是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虽然该男子这一次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却无明显流感患者病症.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成为禽流感患者的理由是:.15.(2023秋•河北期末)如图为人的特异性免疫示意图,X为某种病毒,①~⑥表示不同的细胞,a、b表示不同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病毒入侵机体时,可激活细胞④,细胞④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分别是。该免疫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和物质,其中细胞③是,物质a是,细胞①~⑥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2)APC细胞能通过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并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免疫系统的三个功能是。(3)细胞①在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答出两点)。(4)当机体再一次感染病毒X时,细胞⑤可以由(填序号)增殖分化而来。与第一次感染病毒X产生的免疫应答相比,二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有(答出两点)。

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0)高二(上)生物寒假作业(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DDDCACCACA题号12答案D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3秋•信阳期末)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其表面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蛋白,宿主有人、猪、禽类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接种相应的疫苗后在一定时间内可预防流感 B.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过程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 C.流感病毒表面的HA和NA等属于抗原,可激发宿主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机体感染新的病毒后,免疫系统的反应可能对机体产生致病性损伤【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免疫系统的功能.【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1、免疫系统: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②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2、免疫系统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3、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特异性免疫,也即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解答】解:A、接种疫苗可以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够预防流感,A正确;B、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过程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免疫自稳功能主要是清除自身衰老、损失的细胞,B错误;C、流感病毒表面的HA和NA等是其表面特有的蛋白质,属于抗原,可激发宿主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正确;D、若感染的新冠病毒引起免疫反应过强,可能引起自身免疫病,产生致病性损伤,如自身免疫性肝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免疫学原理的应用,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作答。2.(2023秋•泰安期末)免疫系统在胚胎期尚未成熟,某科研小组以小鼠为模型动物探究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原理,其实验步骤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是因为二者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 B.子代A系鼠的子代也对C系鼠的组织不发生免疫排斥 C.将子代A系鼠的皮肤移植给C系鼠,也不发生排斥 D.子代A系鼠对B系鼠排斥主要依赖免疫防御功能【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免疫学的应用;免疫系统的功能.【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1、细胞免疫过程: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防御的对象是外源的病原微生物;免疫监视:免疫监视的对象主要是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免疫自稳:免疫自稳的对象主要是机体内衰老、凋亡、坏死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解答】解:A、由图可知,从C系鼠中抽取淋巴细胞注射给A系鼠,则A系鼠中具有来自C系鼠的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是子代A系鼠对移植的C系鼠的皮肤细胞不发生排斥反应,故可推测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子代A系鼠的部分细胞毒性T细胞来自C系鼠,并不是有相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A错误;B、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体内出现C系鼠的淋巴细胞,但是并没有使子代A系鼠的基因型发生改变,所以子代A系鼠的子代会对C系鼠的组织发生免疫排斥反应,B错误;C、A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C系鼠是抗原,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错误;D、子代B系鼠对A系鼠相当于外源的抗原,而免疫防御的对象是外源的病原微生物,所以子代A系鼠对B系鼠排斥主要依赖免疫防御功能,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2023秋•绵阳期末)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将通过特异性免疫清除病毒。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突破第一道免疫防线和第二道免疫防线后,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 B.辅助性T细胞能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参加特异性免疫 C.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后,病毒可与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结合 D.同种流感病毒再次侵入机体,记忆B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将其清除【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免疫系统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D【分析】1、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功能。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解答】解:A、第一道免疫防线和第二道免疫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病毒突破第一道免疫防线和第二道免疫防线后,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即第三道防线,A正确;B、辅助性T细胞能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参加特异性免疫,B正确;C、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后,病毒可与体液免疫中浆细胞分泌的的抗体结合,C正确;D、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4.(2023秋•西夏区校级期末)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细胞A、B、C、D都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B.图乙中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表面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表面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图甲,当病菌再次进入机体时,D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D.图甲和乙反应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免疫系统的功能.【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图甲表示体液免疫过程,A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I为细胞因子,物质Ⅱ为抗体。图乙表示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解答】解:A、图甲表示体液免疫过程,A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ABC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D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B、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表面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表面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C、D是浆细胞高度分化,不会再增殖,当病菌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B细胞快速大量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C错误;D、图甲和乙反应过程分别是消灭侵入体内的病菌和细菌,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免疫过程示意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或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5.(2023秋•湖北期末)新型冠状病毒变种奥密克戎,从2021年底开始逐渐蔓延全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是发热(高于37.3℃)、干咳、肌肉酸痛、腹泻等,奥密克戎病毒侵染人体后会引发机体免疫过程,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侵入人体的奥密克戎病毒的特定蛋白可诱导机体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产生免疫力 B.被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后,T细胞和浆细胞分别产生的细胞因子和抗体都会起作用 C.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分别是病原体上的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机体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后,产生的记忆细胞对二次感染有极强的抵抗性【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C【分析】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分别为: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解答】解:A、侵入人体的奥密克戎病毒的特定蛋白作为抗原,可诱导机体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少部分分化形成记忆细胞,进而产生免疫力,A正确;B、被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后,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与抗原特异性识别结合,B正确;C、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分别为: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C错误;D、机体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后,产生的记忆细胞,在机体再次接触这种相同抗原的时候,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即产生的记忆细胞对二次感染有极强的抵抗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6.(2023秋•七星关区期末)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下列与该病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相当于抗原 B.细胞因子和抗体没有参与攻击肝细胞 C.在该疾病中所发生的肝损伤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 D.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只有体液免疫发挥作用【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A【分析】体液免疫过程:细胞免疫过程:【解答】解: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图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肝细胞表面的某种结构结合,说明肝细胞表面的该结构相当于抗原,A正确;B、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引起的,因此淋巴因子和抗体参与了攻击肝细胞,B错误;C、由题意可知该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反应,C错误;D、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病理损伤机制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准确判断各选项。7.(2024秋•太原期中)病毒入侵肝脏时,肝巨噬细胞快速活化,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肝巨噬细胞具有摄取、加工处理并呈递抗原的功能 B.细胞3没有识别病毒抗原的特异性受体 C.物质Y和细胞4均可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 D.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4功能将受到抑制【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解答】解:A、肝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能够识别、吞噬病原体,也可以呈递抗原,A正确;B、细胞3表示浆细胞,没有识别病毒抗原的特异性受体,不能识别抗原,B正确;C、Y表示抗体,抗体和抗原可以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从而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细胞4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其可以靶细胞识别、接触,使靶细胞裂解,但二者都不能直接清除病毒,需要其他细胞进行进一步地吞噬处理,C错误;D、病毒在人体内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将受到抑制,机体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此过程涉及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2023秋•江汉区校级期末)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员用血清与病毒进行抗原一抗体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若不设置b、d两组,对所得实验结论没有影响 B.血清稀释度足够高时,相应抗原与抗体不会发生特异性结合 C.实验结果说明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中的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 D.实验结果还表明,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坐标曲线图;免疫调节.【答案】C【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另外,体液免疫中的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解答】解:A、b、d两组是对照组,分别用正常人的血清与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目的是排除无关抗体(血清中其它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若不设置b、d两组,对所得实验结论有影响,A错误;B、血清稀释度足够高时,相应抗原与抗体也会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C、由实验结果可知,登革热康复者的血清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而发挥免疫作用,C正确;D、实验结果不能证明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研究寨卡病毒流行与登革热病毒的关系”为载体,主要考查了体液免疫相关知识,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的实验,验证人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后是否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等,实验的处理是解题关键。9.(2023秋•鹰潭期末)如图表示病毒入侵后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部分过程,Ⅰ~Ⅴ代表相关细胞,a代表相关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Ⅰ能够识别、加工处理并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B.细胞Ⅱ可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 C.物质a能加速细胞Ⅱ增殖、分化形成细胞Ⅳ和细胞Ⅴ D.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图中Ⅰ为抗原呈递细胞,Ⅱ为细胞毒性T细胞,Ⅲ为辅助性T细胞,Ⅳ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Ⅴ为记忆细胞,a是细胞因子。【解答】解:A、细胞Ⅰ是抗原呈递细胞,其功能是摄取、处理、呈递抗原,A错误;B、细胞Ⅱ是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B正确;C、物质a是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Ⅱ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Ⅳ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细胞Ⅴ记忆细胞,C正确;D、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即经细胞免疫将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释放出来后需体液免疫清除病毒,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2023秋•沈阳期末)如图是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甲~己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己都属于淋巴细胞,其中甲在胸腺中发育成熟,丁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乙细胞与己细胞细胞内的mRNA种类有差异,二次免疫反应主要与戊细胞密切相关 C.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蛋白质类细胞因子,参与甲和丁的活化 D.过程②④都具有特异性,过程④的完成不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答案】C【分析】分析图可知,甲是B细胞,乙是记忆B细胞,丙是浆细胞,丁是细胞毒性T细胞,戊是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己是记忆T细胞。【解答】解:A、甲是B细胞,乙是记忆B细胞,丙是浆细胞,丁是细胞毒性T细胞,戊是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己是记忆T细胞,甲~己都属于淋巴细胞,其中甲在骨髓中成熟,丁在胸腺中发育成熟,A错误;B、乙与己细胞都是分化的细胞,细胞内的mRNA种类有差异;二次免疫反应主要与乙记忆B细胞与己记忆T细胞密切相关,B错误;C、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本质是蛋白质,可参与甲B细胞核丁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C正确;D、过程②是抗体和抗原结合的过程,过程④是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密切接触的过程,过程②④都具有特异性,并且过程④完成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1.(2023秋•泸州期末)抗原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TD﹣Ag能在T细胞辅助和巨噬细胞参与下激活B细胞,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I﹣Ag无需T细胞辅助,能直接刺激并激活B细胞,引起体液免疫,但不能引起细胞免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D﹣Ag和TI﹣Ag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B.结核杆菌能侵入细胞,它表面的抗原属于TI﹣Ag C.T细胞和B细胞都能被TD﹣Ag和TI﹣Ag两种抗原激活 D.B细胞需抗原和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才能分化为浆细胞【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性异物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具有排异性、特异性、记忆性三大特点。体液免疫应答主要由B细胞介导,借B细胞分泌的抗体执行。【解答】解:A、TD﹣Ag能在T细胞辅助和巨噬细胞参与下激活B细胞,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I﹣Ag无需T细胞辅助,能直接刺激并激活B细胞,引起体液免疫,所以TD﹣Ag和TI﹣Ag均能激机体产生抗体,A正确;B、结核杆菌能侵入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免疫才能将抗原释放,所以它表面的抗原属于TD﹣Ag,B错误;C、TI﹣Ag无需T细胞辅助,所以T细胞不能被TI﹣Ag抗原激活,C错误;D、TI﹣Ag无需T细胞辅助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即有些B细胞不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就可以分化为浆细胞,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的能力。12.(2023秋•楚雄州期末)如图是细胞通过相互接触的方式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示意图,A细胞与B细胞接触后,B细胞进行分裂、分化得到了C细胞和D细胞,其中D细胞为记忆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A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则C细胞和D细胞都可以识别抗原 B.若A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则C细胞和D细胞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 C.若A细胞为靶细胞,则C细胞可以分化为A细胞 D.若A细胞为靶细胞,则C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答案】D【分析】1、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解答】解:AB、若A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则B为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AB错误;CD、若A细胞为靶细胞,则B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二.解答题(共3小题)13.(2023秋•黄山期末)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是一般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流行性感冒,一般都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更强、症状更重、发烧持续时间长、全身症状也较重。甲型流感病毒也是容易变异的病毒。(1)据图1可知,甲流病毒通过识别唾液酸受体进入宿主细胞,试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的原因是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单链RNA结构容易突变。(2)如图2所示,Ⅰ~Ⅵ表示不同的细胞,Th为辅助性T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激活图中V细胞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一些病毒和Ⅴ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g对该病毒的主要作用可能是与甲型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3)当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可能会启动“细胞因子风暴“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促使更多免疫细胞产生并聚集到感染部位,造成肺损伤等不良影响。当发生细胞因子风暴时,某些患者的组织液中血浆蛋白含量会迅速上升,可能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解决问题能力.【答案】(1)唾液酸受体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单链RNA结构容易突变(2)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与甲型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分析】病毒侵入机体后,被Ⅰ识别、处理、传递给Th细胞(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Ⅴ,促进Ⅴ增殖分化为Ⅵ、Ⅶ,Ⅶ合成并分泌g,所以g为抗体,Ⅶ为浆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Ⅴ为B细胞,Ⅰ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因子还可以作用于Ⅱ,促进Ⅱ增殖分化形成Ⅲ、Ⅳ,Ⅲ可以和被病毒侵染的细胞直接接触,所以Ⅱ、Ⅲ为细胞毒性T细胞、Ⅳ为记忆T细胞。【解答】解:(1)据图可知,宿主细胞膜表面含有唾液酸受体,甲流病毒通过识别唾液酸受体进入宿主细胞。甲型流感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RNA是单链,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容易突变,容易发生变异。(2)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浆细胞能产生抗体g,抗体的作用是与甲型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3)发生细胞因子风暴时,某些患者的组织液中血浆蛋白含量会迅速上升,可能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中,导致患者的组织液中血浆蛋白含量迅速上升。故答案为:(1)唾液酸受体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单链RNA结构容易突变(2)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与甲型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的能力。14.(2023秋•龙华区校级期末)某男子与一位重症禽流感患者有过接触,因而被要求进行医学隔离.在此期间,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该男子除了体温稍有升高外,并未出现其他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发热是由于产热增多和散热不畅造成的.(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是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虽然该男子这一次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却无明显流感患者病症.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成为禽流感患者的理由是:禽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因此再度感染后仍可能患病.【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体温的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体温的调节仅由神经调节来完成.人的体温调节有产热和散热双重调节机制,可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解答】解:(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使体温相对恒定,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发热是因为产热增多散热减少的原因.(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体温的相对恒定利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是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虽然该男子这一次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却无明显流感患者病症,说明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但由于禽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因此有可能再度感染后仍可能患病.故答案为:(1)产热散热(2)下丘脑神经体液内环境(3)禽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因此再度感染后仍可能患病【点评】本题结合禽流感患者,考查体温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具体过程,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温调节的机理和具体过程;识记免疫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15.(2023秋•河北期末)如图为人的特异性免疫示意图,X为某种病毒,①~⑥表示不同的细胞,a、b表示不同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病毒入侵机体时,可激活细胞④,细胞④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分别是抗原表面的信号分子与B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该免疫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和物质,其中细胞③是细胞毒性T细胞,物质a是细胞因子,细胞①~⑥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⑤。(2)APC细胞能通过胞吞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并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免疫系统的三个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3)细胞①在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呈递抗原、产生细胞因子(答出两点)。(4)当机体再一次感染病毒X时,细胞⑤可以由②④(填序号)增殖分化而来。与第一次感染病毒X产生的免疫应答相比,二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有应答迅速,产生抗体的数量多(答出两点)。【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答案】(1)抗原表面的信号分子与B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⑤(2)胞吞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3)呈递抗原、产生细胞因子(4)②④应答迅速,产生抗体的数量多【分析】1、体液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2、由题图分析(从形状上判断):a细胞因子;b抗体;①辅助性T细胞;②记忆B细胞;③细胞毒性T细胞;④B细胞;⑤浆细胞;⑥记忆T细胞。【解答】解:(1)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抗原表面的信号分子与B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图中b为浆细胞,在人体内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⑤浆细胞是体液免疫中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2)APC细胞能通过胞吞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体现的是免疫防御功能;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即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功能。(3)细胞①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辅助性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可呈递抗原并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已被抗原刺激的B细胞,并促进其分裂、分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4)当机体再一次感染病毒X时,细胞⑤浆细胞可以由②记忆B细胞、④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应答迅速,抗体产生快,产量高,且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长。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二次免疫发生时,d记忆细胞受到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故答案为:(1)抗原表面的信号分子与B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⑤(2)胞吞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3)呈递抗原、产生细胞因子(4)②④应答迅速,产生抗体的数量多【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考点卡片1.免疫系统的组成【知识点的认识】【命题方向】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都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构成的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C.抗原就是指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D.免疫器官互相不联系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解答:解:A、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A错误;B、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和B细胞(在骨髓发育成熟),主要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C、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少数抗原不是蛋白质,C错误;D、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D错误。故选:AC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防卫功能,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第几道防线,再做出准确的判断。【解题思路点拨】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吞噬细胞等。3、免疫活性物质:各种抗体和细胞因子等,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2.免疫系统的功能【知识点的认识】免疫系统的功能有:(1)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2)免疫自稳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命题方向】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卫、免疫清除和免疫监控B.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等C.抗体、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脾脏是人体的免疫器官,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解答:A、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防卫功能指的是第一、二、三道防线,监控并清除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A正确;B、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