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0)高二(上)生物寒假作业(九)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4•河北)某同学足球比赛时汗流浃背,赛后适量饮水并充分休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足球比赛中支气管扩张,消化液分泌增加 B.运动所致体温升高的恢复与皮肤血流量、汗液分泌量增多相关 C.大量出汗后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助于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2.(2024秋•高坪区校级期中)人是恒温动物,假设某一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时,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时,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时,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时,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时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3.(2024秋•高坪区校级期中)美尼尔综合征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作时可出现剧烈眩晕,并伴有耳鸣、耳聋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如图是正常人与该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的检测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的靶器官相同 B.急性发作期醛固酮的水平变化会导致细胞外液量减少 C.急性发作期抗利尿激素的水平变化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D.急性发作期可使用能促进排尿的药物来缓解症状4.(2024秋•郑州期中)2024年7月26日,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拉开序幕,一直持续到8月11日。在赛场上,运动员们挥汗如雨,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可能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垂体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B.食物被消化吸收后产生的细胞代谢废物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C.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汗腺分泌增多有利于维持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 D.由于外界环境较适宜,所以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内环境稳态恒定不变5.(2024秋•郑州期中)无蹊壁虎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常见的一种壁虎科动物,科研人员欲在实验温度条件下探究无蹊壁虎的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研究得出无蹊壁虎的体温回归线与等温线相交在29.5℃左右(A点),在此温度区域,壁虎体热与环境热能交换趋于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无蹊壁虎生理上最适的环境温度可能在29.5℃左右 B.若将无蹊壁虎置于35℃环境下,其体温将低于环境温度 C.将无蹊壁虎由低温环境置于高温环境后应立即对其进行体温检测 D.将无蹊壁虎由20℃置于10℃环境温度下,短时间内其散热量大于产热量6.(2024秋•郑州期中)人体水盐代谢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研究人员为了探究运动过程中机体维持水盐平衡的机制,让若干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以10km/h的速度跑步1h,采集志愿者运动前、中和后的血液与尿液样本,测定相关指标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指标状态血浆渗透压(mOsm/L)血浆Na+浓度(mmol/L)血浆K+浓度(mmol/L)尿渗透压(mOsm/L)尿Na+浓度(mmol/L)尿K+浓度(mmol/L)运动前289.1139.4.3911.2242.440.4运动中291.141.4.4915.4206.371.1运动后289.2139.14.11005.1228.172.3A.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参与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B.运动中,尿Na+浓度降低,可能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含量增加所致 C.运动后,机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加强 D.运动后,尿液渗透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对K+的吸收能力增强7.(2024秋•北仑区校级期中)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明显增加 B.与调节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大、反应迅速 C.B淋巴细胞仅在信息分子E的情况下可以被激活 D.信息分子A、B、C、D、E不全是大分子有机物8.(2024秋•沈阳期中)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中枢,也是神经调节的中枢。如图是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同时表示糖尿病病因的两种形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胰岛素的分泌受神经递质的影响,说明胰岛素的分泌与神经调节有关 B.图中两条虚线表示的作用于靶细胞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C.图中的“腺体”产生的激素可以促进机体氧化分解有机物,其本质不是蛋白质 D.由抗体1和抗体2引起糖尿病均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下降,进而使血糖浓度升高9.(2024秋•雁塔区校级期中)尿崩症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减少,但表现出醛固酮缺少所致的渗透压调节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的患者不能通过口服该激素的方式进行治疗 B.大量出汗使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髓质分泌醛固酮的量增加 C.抗利尿激素减少与假性醛固酮减少症均可导致机体排尿量增加 D.若尿崩症是因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含量可能正常10.(2024秋•荔湾区校级期中)越野跑、马拉松等运动需要大量消耗糖、脂肪、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运动员刚到达终点时,下列各种激素水平与正常的相比,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水平高,胰岛素水平低 B.抗利尿激素水平低,甲状腺激素水平高 C.甲状腺激素水平低,胰高血糖素水平高 D.胰高血糖素水平低,胰岛素水平高11.(2024秋•香坊区校级期中)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能增进健康,已成为众多运动爱好者的选择。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B.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 C.汗腺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D.下丘脑调节呼吸保持稳定12.(2024秋•青羊区校级期中)利尿剂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肾病综合征急性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蛋白尿(免疫球蛋白等蛋白质随尿丢失)和高度水肿等症状。检测正常人及该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相关激素水平的结果如表。下列关于该病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抗利尿激素浓度/(ng﹣L﹣1)醛固酮浓度/(ng﹣L﹣1)正常对照组19.8398.40急性发病组24.93122.82A.水肿是由于血浆蛋白质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造成的 B.发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C.醛固酮含量增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D.利尿剂治疗水肿是通过调节机体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二.解答题(共3小题)13.(2023秋•西夏区校级期末)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线粒体内膜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浓度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热能。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兴奋,在产生冷觉。相应的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骨骼肌和肝脏等器官产热,因此体温的调节方式为。(2)据图可看出,BAT细胞内的能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最终促进线粒体的细胞呼吸增加产热。(3)寒冷刺激下一方面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此过程还会使BAT细胞中cAMP增加,在其作用下,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脂肪分解和ATP合成(填“增加”或“减少”),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14.(2024秋•万州区校级期中)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③属于。在反射弧中皮肤血管、立毛肌和分布在其上的神经末梢等属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会,同时骨骼肌会,垂体分泌更多的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3)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调节为主。(4)人体的体温之所以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和两个过程相对平衡的结果。15.(2024秋•郑州期中)体内某些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存在TRPV1受体。在炎热条件的刺激下,TRPV1受体会被激活,从而调节体温。实验人员以正常小鼠、TRPV基因突变体小鼠1和TRPVI基因突变体小鼠2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热刺激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别实验材料TRPV1受体相对含量实验结果①正常小鼠+++体温保持稳定,无显著变化②TRPV基因突变体小鼠1+体温高于组①③TRPV基因突变体小鼠2+++++体温低于组①(1)该实验中组别①是作为组参与实验,其目的是。体温调节需要(填“神经”“体液”或“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参与。(2)分析表格可知,在参与体温调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其含量与小鼠体温的关系是。(3)正常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机体通过调节最终使(答两点)等,从而增加散热。热射病是夏天常见的体温失调病,该病患者通常表现为机体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多器官系统损伤,这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该病会使细胞代谢紊乱的原因可能是。
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0)高二(上)生物寒假作业(九)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ADBCCDDDBAD题号12答案B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4•河北)某同学足球比赛时汗流浃背,赛后适量饮水并充分休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足球比赛中支气管扩张,消化液分泌增加 B.运动所致体温升高的恢复与皮肤血流量、汗液分泌量增多相关 C.大量出汗后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助于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内环境与稳态.【答案】A【分析】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即产热多则散热多,产热少则散热少。外界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2、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另一方面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解答】解:A.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处于剧烈活动状态,支气管扩张,而胃肠活动会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A错误;B.运动所致体温升高的恢复需要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汗液分泌量来增加散热,B正确;C.大量出汗后人体水分减少,同时丢失部分无机盐,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助于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正确;D.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区别等相关知识,对相关生理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解析时要把几个调节过程以下丘脑的作用为纽带进行归纳整合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掌握和应用。2.(2024秋•高坪区校级期中)人是恒温动物,假设某一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时,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时,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时,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时,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时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答案】D【分析】1、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散热;(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解答】解: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A正确;B、从30℃的环境中进人0℃的环境中时,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B正确;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时,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尿量增加,C正确;D、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时,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a1>a2,b1>b2,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其原理;识记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2024秋•高坪区校级期中)美尼尔综合征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作时可出现剧烈眩晕,并伴有耳鸣、耳聋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如图是正常人与该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的检测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的靶器官相同 B.急性发作期醛固酮的水平变化会导致细胞外液量减少 C.急性发作期抗利尿激素的水平变化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D.急性发作期可使用能促进排尿的药物来缓解症状【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吸收,减少尿量。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的平衡。【解答】解:A、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两者靶器官相同,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A正确;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B、急性发作期醛固酮的含量增加,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细胞外液的量增多,B错误;C、急性发作期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吸收,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D、急性发作期的水肿现象可使用能促进排尿的药物来缓解症状,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的能力。4.(2024秋•郑州期中)2024年7月26日,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拉开序幕,一直持续到8月11日。在赛场上,运动员们挥汗如雨,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可能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垂体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B.食物被消化吸收后产生的细胞代谢废物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C.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汗腺分泌增多有利于维持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 D.由于外界环境较适宜,所以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内环境稳态恒定不变【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专题】信息转化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运动员们挥汗如雨,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急剧增加,而肾上腺素增加后会刺激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心跳与呼吸频率加快。机体产生乳酸与NaHCO3相互作用,使pH依旧维持在7.35﹣7.45;失水过多,使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可以降低细胞外液中渗透压。运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由于血糖调节的存在,血浆中的葡萄糖不会大幅度下降,而是保持相对稳定。【解答】解:A、运动员大量出汗可能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A错误;B、食物被消化吸收后,食物中的残渣等废物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营养物质经吸收进入体内,经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代谢后经肾脏、肺等器官排出体外,B错误;C、比赛过程中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运动员汗腺分泌增多有利于散热,以维持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C正确;D、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非恒定不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体液调节的实例,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5.(2024秋•郑州期中)无蹊壁虎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常见的一种壁虎科动物,科研人员欲在实验温度条件下探究无蹊壁虎的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研究得出无蹊壁虎的体温回归线与等温线相交在29.5℃左右(A点),在此温度区域,壁虎体热与环境热能交换趋于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无蹊壁虎生理上最适的环境温度可能在29.5℃左右 B.若将无蹊壁虎置于35℃环境下,其体温将低于环境温度 C.将无蹊壁虎由低温环境置于高温环境后应立即对其进行体温检测 D.将无蹊壁虎由20℃置于10℃环境温度下,短时间内其散热量大于产热量【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专题】坐标曲线图;材料分析题;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根据题意,无蹊壁虎的体温回归线与等温线相交在29.5℃左右,在此温度区域,壁虎体热与环境热能交换趋于平衡,由此可知无蹊壁虎生理上最适的环境温度可能在29.5℃左右,A正确;B、当环境温度在35℃时,无蹊壁虎体温在30℃左右,此时其体温低于环境温度,B正确;C、在将无蹊壁虎由低温环境置于高温环境后,应该等一段时间再对其进行体温检测,以使其适宜新的环境,C错误;D、无蹊壁虎在20℃时的体温高于10℃时的体温,将无蹊壁虎由20℃置于10℃环境温度下,短时间内其散热量大于产热量,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体温调节实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把握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再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解决问题。6.(2024秋•郑州期中)人体水盐代谢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研究人员为了探究运动过程中机体维持水盐平衡的机制,让若干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以10km/h的速度跑步1h,采集志愿者运动前、中和后的血液与尿液样本,测定相关指标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指标状态血浆渗透压(mOsm/L)血浆Na+浓度(mmol/L)血浆K+浓度(mmol/L)尿渗透压(mOsm/L)尿Na+浓度(mmol/L)尿K+浓度(mmol/L)运动前289.1139.4.3911.2242.440.4运动中291.141.4.4915.4206.371.1运动后289.2139.14.11005.1228.172.3A.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参与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B.运动中,尿Na+浓度降低,可能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含量增加所致 C.运动后,机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加强 D.运动后,尿液渗透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对K+的吸收能力增强【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专题】数据表格;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参与形成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离子主要是Na+和Cl﹣,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弃物,需要通过内环境排出体外,属于内环境成分,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运动中,尿液中Na+浓度降低、K+浓度升高,是因为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分泌,加强了保钠排钾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对水的重吸收,使得尿液渗透压升高。【解答】解: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参与机体的渗透压平衡调节,A正确;B、据表格可知,在运动中时,尿液中Na+浓度降低,是因为肾小管、集合管加强了重吸收作用,说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B正确;C、运动过程中出汗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而分析表格可知,运动后尿液渗透压上升,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说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了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作用,以保持内环境渗透压维持相对稳定,C正确;D、分析表格可知,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尿液中K+浓度上升,说明机体K+排出增多,对其重吸收作用减弱,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2024秋•北仑区校级期中)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明显增加 B.与调节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大、反应迅速 C.B淋巴细胞仅在信息分子E的情况下可以被激活 D.信息分子A、B、C、D、E不全是大分子有机物【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专题】模式图;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题图分析:图中信息分子A表示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信息分子B表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E表示细胞因子。【解答】解:A、进入低温环境后,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增加产热量,以抵抗低温。骨骼肌颤栗可产热,则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释放量会增加;细胞代谢加强可增加产热,则信息分子C、D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二者的释放量会增加。而寒冷时,排尿量增加,则信息分子B抗利尿激素释放量会减少。故信息分子A、C、D释放量增加,信息分子B释放量减少,A错误;B、调节方式甲为神经调节,调节方式乙为体液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局限、反应迅速,B错误;C、信息分子E为细胞因子,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发生变化并与其结合,及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E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C错误;D、信息分子D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的衍生物,是小分子有机物;信息分子A为神经递质,通常是小分子物质,由此可知信息分子A、B、C、D、E不全是大分子有机物,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8.(2024秋•沈阳期中)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中枢,也是神经调节的中枢。如图是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同时表示糖尿病病因的两种形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胰岛素的分泌受神经递质的影响,说明胰岛素的分泌与神经调节有关 B.图中两条虚线表示的作用于靶细胞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C.图中的“腺体”产生的激素可以促进机体氧化分解有机物,其本质不是蛋白质 D.由抗体1和抗体2引起糖尿病均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下降,进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另外葡萄糖可直接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解答】解:A、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图中胰岛素的分泌受神经,递质的影响,说明胰岛素的分泌与神经调节有关,A正确;B、图中两条虚线表示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B正确;C、图中存在下丘脑﹣垂体﹣腺体的分级调节轴,且与体温平衡调节有关,故图示腺体是甲状腺,其分泌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不是蛋白质,C正确;D、抗体1造成的糖尿病会使胰岛B细胞获得的调节信息减弱,胰岛素含量降低;抗体2作用于胰岛素的靶细胞,所以抗体2不会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量,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9.(2024秋•雁塔区校级期中)尿崩症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减少,但表现出醛固酮缺少所致的渗透压调节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的患者不能通过口服该激素的方式进行治疗 B.大量出汗使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髓质分泌醛固酮的量增加 C.抗利尿激素减少与假性醛固酮减少症均可导致机体排尿量增加 D.若尿崩症是因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含量可能正常【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答案】B【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新吸收水分,减少尿量的排出,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解答】解:A、抗利尿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多肽)类,口服会被分解而失去作用,故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的患者不能通过口服该激素的方式进行治疗,A正确;B、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B错误;C、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而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减少,但表现出醛固酮缺少所致的渗透压调节异常,据此推测抗利尿激素减少与假性醛固酮减少症均可导致机体排尿量增加,C正确;D、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若尿崩症是因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反应障碍导致激素无法起作用,血浆中该激素含量可能正常,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2024秋•荔湾区校级期中)越野跑、马拉松等运动需要大量消耗糖、脂肪、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运动员刚到达终点时,下列各种激素水平与正常的相比,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水平高,胰岛素水平低 B.抗利尿激素水平低,甲状腺激素水平高 C.甲状腺激素水平低,胰高血糖素水平高 D.胰高血糖素水平低,胰岛素水平高【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大量运动后,葡萄糖被消耗,胰岛素含量下降,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解答】解:越野跑、马拉松等运动后,体内血糖大量消耗,血糖降低,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此时,机体代谢旺盛,甲状腺激素水平高,同时机体大量排汗,导致水分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难度较易。11.(2024秋•香坊区校级期中)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能增进健康,已成为众多运动爱好者的选择。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B.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 C.汗腺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D.下丘脑调节呼吸保持稳定【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专题】信息转化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体温、摄食行为、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脑干包含中脑,桥脑和延髓,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解答】解:A、骑行过程中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中细胞的代谢产热,A正确;B、骑行过程中血糖不断消耗,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肝糖原分解加快、非糖物质转化增多,B正确;C、骑行过程中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C正确;D、呼吸的调节中枢在脑干,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24秋•青羊区校级期中)利尿剂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肾病综合征急性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蛋白尿(免疫球蛋白等蛋白质随尿丢失)和高度水肿等症状。检测正常人及该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相关激素水平的结果如表。下列关于该病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抗利尿激素浓度/(ng﹣L﹣1)醛固酮浓度/(ng﹣L﹣1)正常对照组19.8398.40急性发病组24.93122.82A.水肿是由于血浆蛋白质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造成的 B.发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C.醛固酮含量增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D.利尿剂治疗水肿是通过调节机体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专题】数据表格;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吸收,减少尿量。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的平衡。【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利尿剂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肾病综合征患者随尿丢失大量蛋白,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B、发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错误;C、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的平衡,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C正确;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利尿剂通过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实现对水肿的治疗,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相关问题,难度不大,考生联系题干信息根据已学知识分析解答即可。二.解答题(共3小题)13.(2023秋•西夏区校级期末)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在线粒体内膜完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H+的通透性,消除H+浓度梯度,无法合成ATP,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热能。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在大脑皮层产生冷觉。相应的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骨骼肌和肝脏等器官产热,因此体温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2)据图可看出,BAT细胞内的甲状腺激素和cAMP能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最终促进线粒体的细胞呼吸增加产热。(3)寒冷刺激下一方面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此过程还会使BAT细胞中cAMP增加,在其作用下,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TRH)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脂肪分解增加和ATP合成减少(填“增加”或“减少”),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答案】(1)冷觉感受器大脑皮层神经—体液调节(2)甲状腺激素和cAMP(3)神经递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TRH)(4)增加减少【分析】题图分析:在寒冷刺激下,一方面寒冷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或去甲肾上腺素),该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此过程还会使BAT细胞中cAMP增加,在其作用下,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解答】解:(1)冷与热这种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故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在大脑皮层产生冷觉。相应的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骨骼肌和肝脏等器官产热,该过程有激素发挥作用、反射弧参与调节体温,因此体温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2)据图可知,在寒冷的刺激下,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增加BAT细胞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在寒冷的刺激下,机体还能通过传出神经直接调控BAT细胞,增加细胞内cAMP的含量。BAT细胞内的甲状腺激素和cAMP能促进细胞核内UCP—1蛋白基因的表达。(3)在寒冷刺激下,一方面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或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BAT细胞,该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BAT细胞后,还会使BAT细胞中cAMP增加,在cAMP作用下,细胞内部分脂肪分解,分解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促进物质代谢。(4)由图中的体温调节过程可以看出,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脂肪分解增加和ATP合成减少,实现产热增加,进而使产热和散热表现为相等,进而维持体温的稳定。故答案为:(1)冷觉感受器大脑皮层神经—体液调节(2)甲状腺激素和cAMP(3)神经递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TRH)(4)增加减少【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知识内容,学习时通过分析模式图、归纳总结等方式对神经调节的过程、激素的作用和调节过程进行理解是关键,还要能够分析题干获取有效信息作答。14.(2024秋•万州区校级期中)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传入神经,③属于传出神经。在反射弧中皮肤血管、立毛肌和分布在其上的神经末梢等属于效应器,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会收缩,同时骨骼肌会不自主收缩,垂体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加强,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3)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神经调节为主。(4)人体的体温之所以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相对平衡的结果。【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答案】(1)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下丘脑(2)收缩不自主收缩(战栗)促甲状腺激素加强(3)神经(4)产热散热【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解答】解:(1)图示是体温调节过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①②为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皮肤血管、立毛肌和分布在其上的神经末梢等属于效应器;体温调节的中枢为下丘脑。(2)由分析可知: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会收缩;同时骨骼肌会不自主收缩;垂体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3)在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和激素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所以体温调节是以神经调节为主。(4)人体体温恒定是由于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故答案为:(1)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下丘脑(2)收缩不自主收缩(战栗)促甲状腺激素加强(3)神经(4)产热散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反射弧的组成,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解答。15.(2024秋•郑州期中)体内某些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存在TRPV1受体。在炎热条件的刺激下,TRPV1受体会被激活,从而调节体温。实验人员以正常小鼠、TRPV基因突变体小鼠1和TRPVI基因突变体小鼠2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热刺激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别实验材料TRPV1受体相对含量实验结果①正常小鼠+++体温保持稳定,无显著变化②TRPV基因突变体小鼠1+体温高于组①③TRPV基因突变体小鼠2+++++体温低于组①(1)该实验中组别①是作为对照组参与实验,其目的是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TRPV1受体相对含量引起的。体温调节需要神经和体液(填“神经”“体液”或“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参与。(2)分析表格可知,TRPV1受体在参与体温调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其含量与小鼠体温的关系是TRPV1受体含量越高,小鼠的体温越低。(3)正常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机体通过调节最终使汗腺分泌增加、血管舒张(答两点)等,从而增加散热。热射病是夏天常见的体温失调病,该病患者通常表现为机体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多器官系统损伤,这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该病会使细胞代谢紊乱的原因可能是体温的稳态被打破后,影响了酶的活性,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答案】(1)对照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TRPV1受体相对含量引起的神经和体液(2)TRPV1受体TRPV1受体含量越高,小鼠的体温越低(3)汗腺分泌增加、血管舒张是有限的体温的稳态被打破后,影响了酶的活性,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分析】分析题表,实验组别①:TRPV1基因未发生突变的小鼠的体温保持稳定,没有显著变化。实验组别②:TRPV1基因突变体小鼠1的TRPV1受体相对含量低于正常小鼠的,其体温高于对照组的。实验组别③:TRPV1基因突变体小鼠2的TRPV1受体相对含量高于正常小鼠的,其体温低于对照组的。【解答】解:(1)组别①使用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TRPV1受体相对含量引起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过程。(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组别①中TRPV1基因未发生突变的小鼠的体温保持稳定,没有显著变化;组别②中TRPV1基因突变体小鼠1的TRPV1受体相对含量低于正常小鼠,而其体温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TRPV1受体具有降低体温的作用,当TRPV1受体含量减少时,体温调节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小鼠体温升高;组别③中TRPV1基因突变体小鼠2的TRPV1受体相对含量高于正常小鼠,其体温低于对照组,说明在TRPV1基因高表达水平下,TRPV1受体的降温作用会增强,进一步证明了TRPV1受体在体温调节中的重要性。综上所述,TRPV1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越高,小鼠的体温越低。(3)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汗腺分泌增加、血管舒张来增加散热。正常人的体温在36.5℃左右,热射病患者通常表现为机体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多器官系统损伤,这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该病会使细胞代谢紊乱的原因可能是体温的稳态被打破后,影响了酶的活性,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故答案为:(1)对照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TRPV1受体相对含量引起的神经和体液(2)TRPV1受体TRPV1受体含量越高,小鼠的体温越低(3)汗腺分泌增加、血管舒张是有限的体温的稳态被打破后,影响了酶的活性,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点评】本题结合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关实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把握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再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考点卡片1.血糖平衡调节【知识点的认识】1、血糖的来源主要有哪几个方面?①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是血糖的主要来源;②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③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2、血糖的去向主要有哪几个方面?①随血液流经各组织时,被组织细胞摄取,氧化分解;②在肝和骨骼肌细胞内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起来;③脂肪组织和肝可将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如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等。3、升高血糖的激素有哪些?降低血糖呢?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4、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命题方向】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B.血糖的主要去向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C.血糖大量转化成脂肪,表明摄入的营养过剩D.人体内的胰岛素等多种激素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分析:1、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2、人体血糖的来源:①消化吸收,②肝糖原分解,③非糖物质转化;去路:①氧化分解,②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③转化为非糖物质。解答:A、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其主要来自于人体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A正确;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血糖的主要去向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B正确;C、血糖大量转化成脂肪,表明摄入的营养过剩,故应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C正确;D、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并区分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这两种调节血糖的激素的作用机制,属于中档题。【解题思路点拨】血糖平衡调节:1、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g/L:低血糖症;高于1.2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2、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知识点的认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比较:比较项目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体液调节体液运输较缓慢较广泛比较长神经调节反射弧迅速准确、较局限短暂【命题方向】下列关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范围广B.体液调节受神经调节的调控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体液调节产生的物质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分析: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解答: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范围广,A正确;B、大部分内分泌腺分泌激素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正确;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大部分是激素,但还有其它物质,如二氧化碳、H+等,C错误;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比较并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主要从作用途径、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租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协议4篇
- 2025年度个人债务额度担保债务转移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主题公园餐饮茶点服务外包合同3篇
- 2025版土地买卖居间代理合同细则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草料市场分析与销售代理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生态旅游区病虫害防治与景区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梯安装现场安全应急预案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别墅临时借用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度外汇市场交易风险管理咨询报告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软件定制开发合同3篇
- 《电力用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组远程充放电技术规范》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形象分析
- 信息化运维服务信息化运维方案
- 汽车修理厂员工守则
- 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
- 个人代卖协议
- 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式样
- 10.《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李强
-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综合训练100题含答案
- 1神经外科分级护理制度
- 场馆恶劣天气处置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