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政策宣传与普及工作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2/2C/wKhkGWeAWqWAB9xXAAK244ZiaOE532.jpg)
![三农政策宣传与普及工作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2/2C/wKhkGWeAWqWAB9xXAAK244ZiaOE5322.jpg)
![三农政策宣传与普及工作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2/2C/wKhkGWeAWqWAB9xXAAK244ZiaOE5323.jpg)
![三农政策宣传与普及工作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2/2C/wKhkGWeAWqWAB9xXAAK244ZiaOE5324.jpg)
![三农政策宣传与普及工作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2/2C/wKhkGWeAWqWAB9xXAAK244ZiaOE53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政策宣传与普及工作手册TOC\o"1-2"\h\u14878第一章:三农政策概述 2189611.1三农政策的定义与意义 2191781.1.1定义 249191.1.2意义 27561.1.3改革开放前 377391.1.4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 3326721.1.521世纪初至今 310677第二章:粮食安全政策 3186501.1.6政策目标 3150231.1.7政策内容 4166531.1.8政策目标 4320811.1.9政策内容 429087第三章:农业现代化政策 550731.1.10政策背景 51521.1.11政策目标 536191.1.12政策内容 5164031.1.13政策背景 5225281.1.14政策目标 637571.1.15政策内容 66200第四章:农村经济发展政策 6143601.1.16产业政策概述 649631.1.17农村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6162371.1.18农村产业政策的实施与监管 7300771.1.19农村金融政策概述 722991.1.20农村金融政策的主要内容 7166141.1.21农村金融政策的实施与监管 718339第五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8222381.1.22投资原则 8291881.1.23投资方向 8277751.1.24投资方式 8261061.1.25投资政策 963201.1.26公共服务范围 9218351.1.27公共服务政策 919126第六章:农村土地政策 911374第七章:农民增收政策 11139001.1.28政策背景 11278541.1.29政策目标 11269801.1.30政策内容 11322571.1.31政策背景 1184451.1.32政策目标 12219531.1.33政策内容 1223995第八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1252951.1.3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内涵 12322851.1.3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12261491.1.36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目标 1349981.1.37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主要内容 139123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政策 1342181.1.38概述 131561.1.39政策目标 1486261.1.40政策内容 14270511.1.41概述 14207351.1.42政策目标 14231641.1.43政策内容 1518446第十章:政策宣传与普及方法 15184101.1.44宣传普及的原则 15313761.1.45宣传普及的方法 16266581.1.46传统媒体 16313111.1.47新媒体 16124931.1.48基层宣传 1633811.1.49合作与交流 17第一章:三农政策概述1.1三农政策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三农政策,是指国家针对农业、农村、农民这一整体,制定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农民收入增长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1.1.2意义(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农政策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2)促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实施三农政策,可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三农政策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4)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施三农政策,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5)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三农政策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二节我国三农政策的历史发展1.1.3改革开放前在改革开放前,我国三农政策主要侧重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生产力。这一时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等,以推动农业发展。1.1.4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三农政策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时期,国家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措施,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1.5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三农政策更加注重农村全面发展和农民福祉。这一时期,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进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了农村扶贫开发战略,推动了农村改革和发展。(1)20032007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农村税费改革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收入。(2)20082012年: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2013年至今:国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和农民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三农政策不断完善,为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章:粮食安全政策第一节粮食生产政策1.1.6政策目标粮食生产政策旨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目标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粮食产业结构,加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提升粮食生产效益。1.1.7政策内容(1)粮食生产补贴:对粮食生产者实施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鼓励农民种植粮食。(2)粮食生产扶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推广优质高产粮食作物品种,提高粮食产量。(3)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降低粮食生产风险。(4)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抗灾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5)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保险覆盖范围,降低粮食生产风险。(6)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粮食储备政策1.1.8政策目标粮食储备政策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市场,调控粮食价格,应对粮食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等风险。其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保证粮食储备规模合理,提高粮食储备管理效率。1.1.9政策内容(1)粮食储备规模:根据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合理确定粮食储备规模,保证储备粮能够满足应对粮食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等风险的需要。(2)粮食储备布局:优化粮食储备布局,加强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储备能力。(3)粮食储备管理:建立健全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加强粮食储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粮食储备管理水平。(4)粮食储备轮换:定期进行粮食储备轮换,保证储备粮质量,延长储备粮使用寿命。(5)粮食储备监管:加强对粮食储备的监管,保证粮食储备安全,防止粮食储备流失。(6)粮食储备财政保障:加大财政对粮食储备的支持力度,保证粮食储备政策的顺利实施。通过以上粮食生产政策和粮食储备政策的实施,我国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为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章:农业现代化政策第一节农业科技政策1.1.10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将其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农业科技政策旨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1.11政策目标(1)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2)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技术水平。(3)增强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1.12政策内容(1)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2)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形成科技创新链条。(3)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4)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5)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管理水平。第二节农业产业化政策1.1.13政策背景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将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农业产业化政策旨在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1.1.14政策目标(1)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2)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增强农业产业链条完整性,提高农业附加值。(4)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1.1.15政策内容(1)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2)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4)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农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5)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实施农业科技政策和农业产业化政策,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将得到有力推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第四章: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第一节农村产业政策1.1.16产业政策概述农村产业政策是指国家为引导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农民增收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村产业政策的核心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转型升级。1.1.17农村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2)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为农村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5)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富裕。1.1.18农村产业政策的实施与监管(1)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明确政策目标、任务、责任主体等。(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产业政策,提高农民的政策知晓度。(3)加强政策实施监管。对农村产业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觉问题,调整政策措施。第二节农村金融政策1.1.19农村金融政策概述农村金融政策是指国家为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金融服务需求,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村金融政策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保障农村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1.1.20农村金融政策的主要内容(1)改革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2)加大政策性银行支持力度。发挥政策性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引领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3)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发适合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4)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农村金融业务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5)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1.1.21农村金融政策的实施与监管(1)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明确农村金融政策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等。(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金融政策,提高农民的政策知晓度。(3)加强政策实施监管。对农村金融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觉问题,调整政策措施。(4)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监测,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稳定。第五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第一节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政策1.1.22投资原则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政策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以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注重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衔接。(3)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村地形地貌、资源禀赋、人口分布等因素。(4)坚持可持续发展,保证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1.1.23投资方向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设施:包括农村公路、桥梁、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水利设施:包括农村饮水安全、灌溉、排水、治涝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3)能源设施:包括农村电力、燃气、可再生能源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4)通信设施:包括农村宽带网络、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5)环保设施: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1.1.24投资方式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投资:通过财政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等方式,直接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社会资本投资: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3)农民自筹:鼓励农民通过互助合作、入股等方式,自筹资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1.25投资政策(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逐年提高。(2)完善金融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3)实施税收优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优化土地政策。合理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简化用地审批手续,降低用地成本。第二节农村公共服务政策1.1.26公共服务范围农村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2)公共安全服务:包括治安、消防、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3)公共设施服务: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4)公共管理服务:包括村庄规划、土地管理、户籍管理、社区服务等。1.1.27公共服务政策(1)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2)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农村公共服务资源,保证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公共服务。(3)加强农村公共服务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农村公共服务队伍,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4)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鼓励与社会资本合作,采取购买服务、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拓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渠道。(5)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监管制度,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价,保证农村公共服务质量。第六章:农村土地政策第一节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以下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关键方面:(1)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改革的核心是明确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归农民集体所有。这一制度的实施,既保证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又赋予了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发展权。(2)土地承包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承包给农户,使农民可以长期稳定地使用土地。承包期内,农民享有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流转权,同时承担保护耕地的责任。(3)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和支持土地流转,允许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或农业企业,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规模化经营。(4)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保证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严格规范征用程序,提高征用补偿标准,保证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得到合理补偿。(5)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体系,规范土地交易行为,防止土地资源流失和浪费。第二节土地利用与保护政策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利用与保护政策:(1)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生态不恶化。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2)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明确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保证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3)土地用途管制:对土地用途进行管制,合理规划土地使用,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滥用。对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实行分类管理。(4)土地整理与开发政策:鼓励和支持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5)生态补偿政策: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土地,实行生态补偿政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6)土地执法监管:加强土地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行为,保障土地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通过上述的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利用与保护政策,我国旨在构建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农村土地管理体系,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基础。第七章:农民增收政策第一节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1.1.28政策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旨在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1.1.29政策目标(1)促进农业劳动力合理流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民就业竞争力。(3)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1.30政策内容(1)建立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包括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2)鼓励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农民进入二、三产业就业。(3)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4)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5)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第二节农民创业政策1.1.31政策背景农民创业政策是我国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旨在激发农民创业热情,提高农民创业成功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1.32政策目标(1)提高农民创业意识,培养新型农村经营主体。(2)优化农村创业环境,降低农民创业门槛。(3)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1.33政策内容(1)设立农民创业基金。为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创业风险。(2)提供创业培训。对农民进行创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和成功率。(3)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民创业的信贷支持,简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利率。(4)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创业项目给予税收减免,减轻创业负担。(5)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为农民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市场分析、技术指导等一站式服务。(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为农民创业创造有利条件。(7)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引导农民创业项目与当地资源优势相结合,发展特色产业。第八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第一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1.1.3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内涵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指国家为维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该制度旨在规范农村生产生活行为,引导农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1.1.3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1)农村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2)农村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包括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引导农村生态环境治理。(3)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4)农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因违法行为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损害的,依法予以赔偿。(5)农村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对农村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承担相应责任。(6)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1.1.36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目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旨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1.37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主要内容(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2)农村污水治理政策: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3)农村垃圾处理政策: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农村垃圾处理水平,减少农村环境污染。(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政策:对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农民给予补偿,激发农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5)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支持政策: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顺利进行。(6)农村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政策: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形成绿色发展共识。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政策第一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1.38概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旨在构建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农村基层组织。1.1.39政策目标(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农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3)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化需求。(4)构建农村基层法治体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1.1.40政策内容(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村组织书记;加强员队伍建设,提升员素质;加强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2)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村务监督;推进基层协商民主,保障农民群众参与决策;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3)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加强村级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发挥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4)构建农村基层法治体系: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农民法律需求;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第二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策1.1.41概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策是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1.1.42政策目标(1)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推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4)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1.1.43政策内容(1)农村教育政策: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职业技能。(2)农村卫生政策: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3)农村文化政策: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传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氛围。(4)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民养老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一联考·齐鲁名校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下)高三年级开学考 地理试卷(含答案)
-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软件项目实践JavaEE开发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有机化学(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人才招聘市场的创新与发展机会
-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筑梦经济强国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AI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智能时代
- 2024年02月广东2024年深圳银座银行春季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电火锅电蒸锅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工程大学《微电子器件可靠性及应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咖啡种植园项目计划书
- 精装修室内施工组织部署
- 农用拖拉机考试题库
- GJB438C模板-软件开发计划(已按标准公文格式校准)
- 2023年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及答案
- 云端数据加密与密钥管理解决方案
- 毒麻药品试题答案
- 元明时期左江上思州黄姓土司问题研究
- 传统体育养生学
- DB4401∕T 33-2019 电梯托管标准化管理规范
- 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原市招商引资服务公司组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