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遗传的基本规律-高考生物复习核心要点必背知识清单(答案版)_第1页
专题06-遗传的基本规律-高考生物复习核心要点必背知识清单(答案版)_第2页
专题06-遗传的基本规律-高考生物复习核心要点必背知识清单(答案版)_第3页
专题06-遗传的基本规律-高考生物复习核心要点必背知识清单(答案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遗传的基本规律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建议20分钟)

1.孟德尔从生物的性状出发,揭示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和自由组合定律。

2.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也叫自交。在自然状态下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因此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②豌豆的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因而杂交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

③花大、易去雄蕊和人工授粉。

3.用豌豆做杂交实验,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作异花传粉,其中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粉的植株叫作母本,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作去雄,然后,套上纸袋,其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父本)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这次套袋的目的是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

4.孟德尔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同位素标记法)

①观察现象,发现问题一实验过程即纯种的高茎豌豆、矮茎豌豆不论谁作母本或父本进行杂交,子一代都是高茎,可以看出高茎是显性性状,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有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这个现象叫性状分离,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表型之比是3:1,遗传因子组成有3种,比例是1:2:1。

②分析现象、提出假说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认为,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③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方法:测交实验,即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原理:隐性纯合子只产生种含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

目的:验证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④得出结论-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传因子分别进人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6.基因分离定律发生时间是减数分裂I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I后期、减数分裂I后期)。

7.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真核(真核、原核)生物;有性(无性、有性)生殖;细胞核(细胞核、细胞质)遗传;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8.分离定律的应用

①农业生产:指导杂交育种,如果优良性状为是性状,利用杂合子选育显性纯合子时,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如果优良性状为隐形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如果优良性状为杂合子,可用两个个纯合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的后代需要(需要、不需要)每年育种。

②同医学实践: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率;为禁止近亲结婚和进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9.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在该实验中,F1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各有两种,比例为1:1,其中F1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远远多于、等于、远远少于)雌配子。F2有3种种基因型,比例接近1:2:1,F1出现2种表型,比例接近3:1。

10.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它自交后代不会(会、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一般不能(能、不能)稳定地遗传,随着连续自交的进行,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越来越高(高、低),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低(高、

低)。本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表型即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基因、环境、基因和环境)作用的结果。融合遗传的观点是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13.其因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有自交法、测交法和花粉鉴定法,其中花粉鉴定方法能最直接验证分离定律。

14.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有:自交法、测交法、单倍体育种、法花粉鉴定法。[旁栏.小字.课后习题]

15.“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①实验原理: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又会随机结合形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会发生性状分离,本实验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

②实验装置:小桶2个,编号甲、乙分别代表雌性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③实验过程: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各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分别摇动甲、乙两个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这表示让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每次抓取后,记录下这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小桶,并摇匀,按上述方法重复做30次。

④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是因为杂种F1(Dd)产生雌、雄中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都是20个,这不符合(符合、不符合)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原因是自然界中,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实验操作中抓取小球前要摇匀、抓取的小球要放回原来的小桶并摇匀、闭眼抓取等措施保证了抓到两种颜色小球的概率相等;理论上,实验结果应为彩球组合DD:Dd:dd=1:2:1,但有位同学抓取6次,结果是DD:Dd:dd=3

:2:

1,原因是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DD:Dd:d=1:2:1的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该理论值;每次抓出的两个小球统计后必须各自放回各自的小桶,目的是保证Dd配子的比例是1:1。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建议15分钟)

[核心要点]

1.孟德尔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揭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该实验中,F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数量比接近1:1:1:1,F1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型,表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1总数的1/4。F2中重组性状占3/8,若亲本为纯合黄皱和绿圆,则F1中重组性状占5/8。

2.测交实验证明了F,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是、不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指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人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彼此分离或组合是互相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染色体上的非同源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旁栏。课后习题]

5.孟德尔曾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主要原因是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当时没有人知道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山柳菊的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

。(写两点)

6.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基因”,并且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7.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②先研究一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③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④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假说一演绎法)。

8.纯种的甜玉米写纯种的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子粒,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子粒,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控制非甜玉米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甜玉米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甜玉米接受非甜玉米的花粉时,在甜玉米植株上结出非甜玉米;当非甜玉米接受甜玉米的花粉时,甜玉米花粉中含有隐性基因,在非甜玉米植株上结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