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D/35/wKhkGWd_yduAGa1gAAGpVgK3u-g970.jpg)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D/35/wKhkGWd_yduAGa1gAAGpVgK3u-g9702.jpg)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D/35/wKhkGWd_yduAGa1gAAGpVgK3u-g9703.jpg)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D/35/wKhkGWd_yduAGa1gAAGpVgK3u-g9704.jpg)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检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D/35/wKhkGWd_yduAGa1gAAGpVgK3u-g97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过关检测(五)植被与土壤[A级—合格达标检测]下图为福建武夷山某地土壤有机质与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甲地典型自然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阔混交林2.图中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地向乙地()A.成土母质粒度变大 B.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C.植被类型趋于丰富 D.物质迁移的速度加快解析:1.B2.B第1题,甲地位于武夷山山麓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自然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故选B。第2题,由图可知,从甲地到乙地,海拔高度逐渐升高。成土母质粒度大小影响的是土壤的质地而不是肥力,A错误;随着海拔高度上升,气温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土壤肥力高,B正确;随着海拔高度上升,热量条件减弱,植被类型逐渐减少,物质迁移的速度减慢,C、D错误。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完成3~4题。3.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D.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4.黄山迎客松的主要特点是()A.多高大乔木,藤本植物层层缠绕,板根植物丰富B.夏绿冬枯,植被较低,也会有较为矮小的灌木C.冬季落叶,夏季绿叶,具有较宽的叶片D.终年常绿,针状叶解析:3.A4.D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乙位于东北地区,不是雪域高原。丙地处海南,以砖红壤为主。丁是安徽黄山,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描述的是我国黄土高原。第4题,A描述的是热带雨林,B描述的是温带草原,C描述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D描述的是针叶林。黄山迎客松属于针叶林。城市绿化离不开树木,但树木落叶又会影响环境卫生。图a和图b分别为樟树和白桦树落叶景观图。据此完成5~6题。5.樟树与白桦树落叶最多的季节是()A.二者都以秋季为主B.二者都以夏季为主C.樟树以春季为主,白桦树以秋冬季为主D.樟树以秋季为主,白桦树以冬春季为主6.下列地区中,樟树分布最为普遍的是()A.武夷山脉 B.长白山C.乞力马扎罗山 D.阿尔卑斯山解析:5.C6.A第5题,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一年四季叶子都在生长、脱落,在春天时新陈代谢的快,新叶长出的多,落叶也多。白桦树是温带地区的树种,是落叶树,秋季落叶最多。第6题,樟树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树种,分布最为普遍的是武夷山脉山麓地带。长白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乞力马扎罗山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阿尔卑斯山分布在中欧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南欧亚热带气候之间。下图示意美国本土有机质含量分布,图中数值表示各区域平均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读图,完成7~8题。7.图中Ⅰ、Ⅱ、Ⅲ、Ⅳ四地相比()A.Ⅰ地灌木草类,有机质含量丰富B.Ⅱ地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C.Ⅲ地降水充沛,有机质含量较高D.Ⅳ地热量充足,有机质含量较高8.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不适宜种植谷物,主要是因为()①气候冷湿②气候暖干③土壤较肥沃④土壤较贫瘠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7.B8.C第7题,图中Ⅰ、Ⅱ、Ⅲ、Ⅳ四地相比,Ⅰ地为温带森林类;Ⅱ地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Ⅲ地深居内陆,降水少;Ⅳ地热量充足,微生物分解速度快,有机质含量较低。第8题,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因纬度高,距海近,气候冷湿,土壤较贫瘠,不适宜种植谷物。如图示意某土壤剖面,甲、乙、丙代表不同的土壤区域,丁代表底层基岩。据此完成9~10题。9.该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区域是()A.甲 B.乙C.丙 D.丁10.土壤有机质来源于自然环境要素中的()A.气候 B.地貌C.生物 D.成土母质解析:9.A10.C第9题,据土壤剖面判断,甲应该为腐殖质层,乙为淋溶层和淀积层,丙为母质层,丁为母岩层,因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为腐殖质层,因此甲有机质含量最高。故选A。第10题,土壤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物死亡后的残体及植物的枯枝落叶。故选C。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11.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12.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A.阳坡缓坡 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 D.阴坡缓坡解析:11.C12.D第11题,根据甲图信息可知,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少,土壤水分大多来自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甲图表明随坡度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能力降低,选C项。第12题,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条件与水分条件息息相关。根据乙图,同一深度,阴坡的含水量较多;根据甲图,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含水量较多,因此,本题选D项。13.下图是全球植被、气候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森林分布的极端界限条件大约是年平均气温__________℃以上,年平均降水量__________mm以上。(2)在年平均气温20℃的条件下,若年平均降水量从0~1500mm,地面植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3)森林对改善环境有重要作用。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森林对环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全球范围看,森林对环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横坐标代表年平均降水量,纵坐标代表年平均气温,故可判断森林分布的极端界限条件大约是年平均气温-6℃以上,年平均降水量400mm以上。第(2)题,读图可知,在年平均气温20℃的条件下,若年平均降水量从0~1500mm,地面植被依次是半沙漠、多刺灌木、草地、林地。第(3)题,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森林对环境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从全球范围看,森林对环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气候,净化大气(吸收CO2,释放O2答案:(1)-6400(2)半沙漠多刺灌木草地林地(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大气(吸收CO2,释放O2,减轻温室效应)[B级—等级素能演练]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湿 B.喜阴、喜湿C.耐寒、喜旱 D.喜热、耐旱2.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 B.光照更加充足C.降水逐渐变少 D.水土流失加重解析:1.B2.A第1题,根据不同坡向森林植被所占的百分比,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各海拔阶段所占比重都最大,说明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降水少,光照充足的坡向占比重小,说明不喜光;海拔超过1800~1900m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不耐寒;阳坡占比重小,说明不喜热、不耐旱。第2题,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高海拔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森林对水分要求高,森林分布增加,说明降水增加;光照增强不是植被分布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减少。土壤水分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马尾松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松树,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高,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荒山造林首选树种。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林下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如图示意马尾松覆盖下各层土壤含水率对大雨的响应。据此完成3~4题。3.马尾松覆盖下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受降水影响,正确的是()A.降雨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同步增长B.降雨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增长速率越慢C.强降雨2小时后,5cm、15cm、3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呈快速下降趋势D.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由大到小一般依次为15cm、5cm、30cm、60cm4.造成“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马尾松林层结构单一,拦蓄降水能力弱B.降水强度比以前大C.放松了水土保持的措施与管理D.红壤土质疏松解析:3.D4.A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60cm土壤含水层变化不大,A项错误;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由大到小一般依次为15cm、5cm、30cm、60cm,D项正确;强降雨2小时后,即16时,5cm、15cm、3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呈缓慢下降趋势,C项错误;降雨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增长速率越快,B项错误。第4题,在20世纪80年代初,水土流失治理以马尾松、油茶等纯林为主,没有很好地兼顾其生态效益,导致目前的林相单一现象,以马尾松纯林为主,地表无草灌覆盖,不仅林下水土流失依然存在,而且马尾松纯林会加剧土壤进一步酸化,对改良土壤和生态恢复不利,因此,林相改造是今后值得注意的问题,A项正确,B、C、D错误。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时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如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2)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3)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4)高强度大面积林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林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解析:第(1)题,分析土壤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从土壤的酸碱性质、透气透水性能、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肥力高低等角度进行分析。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农耕。第(2)题,读图可知,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年、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第(3)题,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冷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第(4)题,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浅)和苔藓地衣(无根),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答案:(1)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农用。(2)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库巡检报告
- 2025年汝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专项07 用转化思想求不规则图形的角度
- 专题01 先秦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练习)
- 中班户外主题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 幼儿园综治宣传月活动策划方案三篇
- 公司企业管理咨询合同
- 挡土墙施工合同
- 车联网技术推广项目合同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上海铁路局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国旗班指挥刀训练动作要领
- 春季安全开学第一课
-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教学课件
- 肖像绘画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同等学力英语申硕考试词汇(第六版大纲)电子版
- 墓地个人协议合同模板
- 2024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
- 中日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