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发展精准扶贫手册TOC\o"1-2"\h\u17538第一章农业发展精准扶贫概述 274241.1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 2189171.2农业发展在精准扶贫中的地位与作用 217548第二章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390322.1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253282.2产业发展规划制定 3308652.3产业发展政策支持 416718第三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296753.1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4308553.2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432093.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管理 517783第四章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 5277744.1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5122564.2科技成果转化 6293154.3农业科技培训与普及 68625第五章农业产业链整合与升级 757805.1产业链现状分析 7147405.2产业链整合策略 7288765.3产业链升级路径 715081第六章农业品牌建设与推广 8235416.1品牌建设现状 8201196.2品牌战略制定 8147436.3品牌宣传与推广 89043第七章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创新 9193497.1现有扶贫模式分析 9126367.1.1政策扶贫模式 9306137.1.2产业扶贫模式 9175837.1.3教育扶贫模式 9109507.2创新扶贫模式摸索 10190087.2.1“互联网农业”扶贫模式 1022457.2.2生态扶贫模式 10327147.2.3资源共享扶贫模式 1099007.3扶贫模式实施与评估 10253817.3.1实施步骤 10234387.3.2评估方法 1025927第八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 11148338.1劳动力转移现状 11180138.2劳动力就业培训 1187158.3劳动力就业政策支持 1127551第九章农业金融扶贫 1268439.1金融扶贫政策解析 12176119.1.1政策目标 12203909.1.2政策措施 12180239.2农业保险体系建设 12176279.2.1完善农业保险政策 12264369.2.2加强保险机构建设 1353529.3农业信贷与投资 13171069.3.1优化农业信贷政策 13297689.3.2加强农业投资引导 1320283第十章农业发展精准扶贫效果评价与监测 131985510.1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31983010.2效果评价方法与流程 14916310.3精准扶贫监测与反馈机制 15第一章农业发展精准扶贫概述1.1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精准扶贫是指在国家扶贫开发战略指导下,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通过对贫困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政策和措施,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精准扶贫强调“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旨在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性,保证扶贫资源真正惠及贫困人口。1.2农业发展在精准扶贫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发展在精准扶贫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是贫困地区的主要产业。在我国贫困地区,农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贫困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发展农业对于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具有关键性作用。农业发展有助于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发展农业,贫困人口可以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实现稳定脱贫。农业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农业产业链条较长,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农业发展可以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为贫困人口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农业发展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贫困地区往往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进步。农业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繁荣,为农村社会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贫困地区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的全面发展。农业发展在精准扶贫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是实现贫困地区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第二章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1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特色农业等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格局。(2)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从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业链各环节的关联度逐步提高,为农业产业增值提供了有力保障。(3)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了农业产值。(4)农业品牌建设初具规模。各地积极打造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如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农产品品牌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2.2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以下产业发展规划建议:(1)明确产业发展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3)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5)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知名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3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以下政策支持措施:(1)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如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2)金融政策。优化农村金融服务,降低农业贷款利率,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3)土地政策。合理调整土地使用政策,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用地需求,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4)人才政策。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5)市场政策。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环境,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第三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1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加大了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效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抗灾能力。但是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仍存在老化、破损等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农村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但部分偏远地区的交通设施仍较落后,制约了当地农业发展。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了农村电力供应能力。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电力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3.2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针对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未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保障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二是创新机制,多元投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规划如下:(1)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田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提升农村交通设施水平。加快农村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便捷度。(3)加强农村电力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农村电力供应能力。(4)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3.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管理为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应加强以下方面的投资与管理:(1)加大财政投入。应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财政支出重点,保证资金投入。(2)完善投资政策。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3)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机制,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效益。(4)加强监督与评估。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5)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四章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4.1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桥梁。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应以为主导,以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合作社等多元化主体参与,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推广体系。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法规,明确各级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职责和任务,为农业科技推广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包括推广机构、推广人员、推广手段和推广内容等,提高推广效率。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保证农业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村金融、保险、物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农业科技推广提供全方位支持。4.2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核心环节。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我国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筛选和评价,保证推广的科技成果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水平。4.3农业科技培训与普及农业科技培训与普及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关键。为推进农业科技培训与普及,我国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建设,完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加强对农民科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科技培训的覆盖率。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发挥农民在农业科技普及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企业、农民共同推进农业科技培训与普及的良好格局。第五章农业产业链整合与升级5.1产业链现状分析我国农业产业链条较为复杂,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目前农业产业链发展存在以下问题:(1)产业链条分割,各环节之间协同性差。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往往由不同主体承担,导致信息不对称、资源分散,影响了产业链整体效率。(2)农业产业链附加值较低。我国农业产业链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占比偏低,导致农业产值较低。(3)农业产业链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服务环节相对薄弱,制约了产业链的快速发展。5.2产业链整合策略为实现农业产业链整合与升级,应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企业进行整合,实现产业链一体化。(2)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链整体实力。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手段,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其在产业链整合中的引领作用。(3)优化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降低产业链融资成本。加强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提高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链的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4)加强农业技术研发,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农业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5.3产业链升级路径(1)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通过标准化生产、质量监管等手段,提高农产品品质,培育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2)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拓展产业链附加值。加大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农业产值。(3)优化农业产业链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化农业产业链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4)加强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提高产业链运行效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提高运行效率。(5)加强农业产业链人才培养,提升产业链整体素质。加大对农业产业链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人才素质,为产业链整合与升级提供人才保障。第六章农业品牌建设与推广6.1品牌建设现状农业品牌建设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农产品品牌数量逐年增加,品牌种类日益丰富,涵盖了粮食、蔬菜、水果、畜牧等多个领域;另,农业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部分品牌已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当前农业品牌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农产品品牌在品质、包装、营销等方面缺乏特色,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有限;品牌保护意识薄弱,部分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受到侵权和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6.2品牌战略制定农业品牌战略制定是农业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农业品牌战略制定的主要步骤:(1)明确品牌定位:根据农产品特性、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和发展方向。(2)确定品牌目标:设定品牌发展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包括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等。(3)品牌形象设计:结合农产品特点,设计具有独特性和辨识度的品牌标识、包装、宣传语等。(4)品牌传播策略:制定针对性的品牌传播方案,包括广告宣传、公关活动、线上线下推广等。(5)品牌保护措施: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包括注册商标、专利申请、打假维权等。6.3品牌宣传与推广农业品牌宣传与推广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农业品牌宣传与推广的几种方式:(1)线上宣传:利用互联网平台,如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发布品牌信息,提高品牌曝光度。(2)线下宣传:通过农产品展会、农产品推介会、农产品交易市场等途径,展示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3)媒体宣传:与媒体合作,发布品牌新闻、专题报道、广告等,提高品牌知名度。(4)公关活动:举办各类公关活动,如品牌发布会、公益活动、庆典活动等,加强与消费者、合作伙伴的互动。(5)营销推广:通过优惠券、折扣、赠品等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提高品牌忠诚度。(6)品牌联盟:与其他农产品品牌、企业、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品牌,实现互利共赢。通过以上多种宣传与推广方式,农业品牌可以在市场中逐步积累知名度,提升竞争力,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七章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创新7.1现有扶贫模式分析7.1.1政策扶贫模式政策扶贫模式是我国农业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这种模式在短期内能够迅速缓解贫困地区农户的生活压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但是长期来看,政策扶贫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容易导致贫困地区农户对政策的过度依赖,不利于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7.1.2产业扶贫模式产业扶贫模式是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方式。这种模式注重发挥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但当前产业扶贫存在产业选择不当、产业链条不完整、市场风险较高等问题,影响了扶贫效果。7.1.3教育扶贫模式教育扶贫模式是通过提高贫困地区农户的教育水平,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的一种扶贫方式。这种模式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但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明显效果。7.2创新扶贫模式摸索7.2.1“互联网农业”扶贫模式“互联网农业”扶贫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扶贫目标的一种新型扶贫模式。该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贫困地区农户增收。7.2.2生态扶贫模式生态扶贫模式是依托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方式。这种模式注重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既可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户的收入,又能保护生态环境。7.2.3资源共享扶贫模式资源共享扶贫模式是通过整合贫困地区内外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扶贫效果的一种方式。这种模式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贫困地区与外部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7.3扶贫模式实施与评估7.3.1实施步骤(1)政策制定: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政策。(2)项目筛选: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当地实际的扶贫项目。(3)资源整合:整合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形成扶贫合力。(4)项目实施:按照项目计划,有序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5)监测评估:对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扶贫策略。7.3.2评估方法(1)定量评估:通过统计数据,对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量化分析。(2)定性评估: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3)综合评估:结合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结果,对扶贫项目进行全面评估。(4)持续评估: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评估,保证项目持续发挥效益。第八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8.1劳动力转移现状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农业发展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转移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年上升,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和非农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转移渠道日益丰富。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逐渐由传统的务农、务工、经商向多元化发展,涵盖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多个领域。(3)转移结构逐渐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呈现出由低技能、低收入向高技能、高收入转变的趋势,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4)转移方式多样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逐渐由自发转移向有序转移转变,引导、市场配置的作用日益明显。8.2劳动力就业培训为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劳动力就业培训成为关键环节。以下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主要内容:(1)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2)就业指导服务。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职业规划等指导服务,帮助其顺利实现就业。(3)创业培训。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为其提供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助力农村经济发展。(4)终身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其整体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8.3劳动力就业政策支持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1)完善就业政策。制定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体系,包括就业补贴、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2)优化就业环境。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保障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提高其就业稳定性。(3)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打破地域、行业壁垒,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4)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就业服务。(5)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农村劳动力创新创业活力,为其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第九章农业金融扶贫9.1金融扶贫政策解析金融扶贫作为国家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金融手段和金融政策,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助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以下是金融扶贫政策的解析:9.1.1政策目标金融扶贫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降低贫困农户融资成本,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9.1.2政策措施(1)优化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2)实施差异化金融政策。对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3)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适应贫困地区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如扶贫小额信贷、扶贫担保贷款等。(4)加强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扶贫工作中的主体作用。9.2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于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农业保险体系建设的要点:9.2.1完善农业保险政策(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农业保险给予财政补贴,降低农民投保成本。(2)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将更多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环节纳入保险范围,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3)优化保险产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环节的特点,开发针对性强的保险产品。9.2.2加强保险机构建设(1)培育专业化的农业保险公司。鼓励保险公司设立专门从事农业保险的分支机构。(2)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加强保险理赔服务,提高理赔效率,保证农民利益。9.3农业信贷与投资农业信贷与投资是农业金融扶贫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农业信贷与投资的相关内容:9.3.1优化农业信贷政策(1)降低融资门槛。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可获得性。(2)实施优惠利率。对贫困地区农业信贷实行优惠利率,降低融资成本。(3)创新信贷产品。开发适应贫困地区农业特点和需求的信贷产品,如扶贫信贷、农业产业链融资等。9.3.2加强农业投资引导(1)加大财政投入。增加财政资金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2)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投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3)完善农业投资政策。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领域。第十章农业发展精准扶贫效果评价与监测10.1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农业发展精准扶贫效果评价是衡量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全面反映农业发展精准扶贫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2)针对性原则:评价指标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扶贫模式、不同扶贫对象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设置。(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J51-T 190-2022 四川省装配式支吊架抗震技术标准
- 2024年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总结
- 《我的时间管理分享》课件
- 《村镇银行介绍》课件
- 新媒体春分营销策略
- 酒店前台话务员工作总结
- 企业生涯规划图谱
- 2023-2024年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往年题考
- 2023年-2024年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各地真题)
- 化工生产实习报告合集十篇
-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 中建一局质量考核评价办法
- 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报表(会民非表010203)
- 口腔颌面系统解剖骨
- 川骨香-川古香手撕鸭配方及制作方法
- 深圳市排水管网维护管理质量
- 变电站二次设计规范
- 能见度不良时船舶航行须知
- 实习证明、实习证明表(模板)2页
- 目视化管理实施计划方案
- 晋城煤业集团寺河矿井东区开采设计(学校要求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