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优秀教案[合集15篇]
《劝学》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
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学习难点;比喻的含义
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抓住提示论点
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
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
题也可迎刃而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播音器
教学时数:
两课时
一、导入:
在学习方面,不少同学存在着疑惑。没关系,荀子的《劝学》
也许可以帮我们解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
(板书)
二、作者简介、解题
1、关于荀子这个人和《荀子》这本书。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山
东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
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
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
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
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
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
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
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
文前几段的节录。
2、题目中“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提问)《劝学》
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在这里有“劝勉”的意思。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
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纠正字音。
2、教师领读课文。
3、学生分组自读。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理清文章内在逻辑关系。
刚刚同学们读得很好,说明大家对于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如果仅停留在理解字词、能翻译的层面上,
是不能把握古人的思想精华、文章精髓的。因此,我们要对文章
的内容进行分析。
1、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过了,文中荀子提出的一个总
观点是什么?
“学不可以已”。荀子用“君子曰"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就像我们写文章喜欢用名人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一样。提问:结
合课文说说为什么“学不可以已“?明确:因为学习具有重大的
意义和作用。
2、文中哪一小节是写学习的意义的?(第2节)第2节是
不是直接谈学习的?(不是)下文哪里第一次谈到了学?“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前面几句又讲了什么
内容?和这句又有何联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引导:“青于
蓝”、“寒于水”两个“于”表明前后二者不同,否则无法比较。
青和蓝相比、冰和水相比有怎样的变化?(前者较后者有提高)
弯木可以变直、直木可以变曲、金属可以变锋利,这说明它们的。
性状发生了改变。
青要经过蓝的提纯,冰要经过水的降温,直木经敕才曲,弯
木受绳才直,金属就砺才利。无论是“提高自己”还是“改变习
性”都是一种变化。物可以变,那么人可以变吗?(可以)物理
变需要条件吗?(需要)那么人的改变需要什么条件?“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
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必须“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可见学习的意义相当重大。齐读第2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理清文章内在逻辑关系
1、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必须“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那么“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说的是学与什么的关系?(学
与思的关系)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
荀子认为二者何者更重要?(学更重要)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吾
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可见学习的作用之大。学习
的作用在于什么?(弥补不足)作者是怎样论述学习的作用的?
(用了四个比喻)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不足,因为人的能力是有
限的。在“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
江河”?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
也就是要“善假于物也”。这里“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学习。荀
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普通人没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
为君子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荀子勉励人们
学习,就是想让人们通过学习改造自己、去掉恶劣本性从而成为
君子。儒家有个观点“人皆可以为尧舜“,尽管荀子的“性恶论”
与孟子的“性善论”截然相对,但在这个问题上殊途同归。孟子
认为人通过后天的学习保持善的本性就可以成为君子、圣人。同
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言下之意就是普通人不善于
学习、不善假于物。如:科学家们利用微型机器人进入埃及金字
塔法老墓中探秘。微型机器人是科学家们研制并加以利用的,机
器人做的是人无法做的工作。我们普通人就无法发明出这种机器
人帮我们工作。所以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学习。齐读第3节。现在
我们知道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既然学习
这么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怎样又叫做善于学习呢?这就
涉及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问题,也就是第4小节讲的内容。
2、指名朗读第4节,其他同学思考:这小节共讲了几层意思?
概括一下每层内容。各层之间又有怎样的逻辑关系?作者指出:
学习的方法在于点滴积累(板书);学习的态度在于持之以恒、专
心致志(板书)。持之以恒、专心致志是做到积累的必要保证,因
为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很多同学都懂
得“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但往往
“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这正是学习的大忌。
这里作者除了运用比喻论证(使得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具体明
白,更易为人接受。)的方法外,还使用正反对比论证(运用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的方法。
齐读第4节。这小节对我们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课后同学们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相关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三、
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内容。这篇《劝学》虽是节选,但相对完整。
文章开头作者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不可以已”,也就是“是
什么”(板书);接着讲了“为什么”(板书)因为学习有着重大
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提高自己、改变习性,可以弥补不足;那么
应该“怎么办”(板书)呢?要注重点滴积累、持之以恒、专心
致志。文章思路相当清晰。
三、析特点
(一)、论证方法:
1、比喻说理,形象透彻
2、正反对比论证,灵活而富于变化
(二)、句式特点
气势充沛,说理流畅,多用排比、对偶句式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
比喻句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分论点
比喻句
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分论点
比喻句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积累
坚持
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
四、练基础
而:1表并列关系连词
2表递进关系连词
3表顺承关系连词
4表转折关系连词
5表修饰关系连词
(1)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
(3)吾尝践而望矣
(4)吾尝终日而思矣
(5)顺风而呼
(6)登高而招(连词,表修饰)
(7)君子博学而E参省乎己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递进)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连词,表转折)
(1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连词,表假设)
五、联美文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乐府诗《长歌行》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
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
六、总结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是谓“学不可以已也”。
勤学、思考、积累、专心是学有成效的法宝。《劝学》优秀教
案2
【教学目标】
1.利用课文注释和教师提示读懂课文。
2.朗读课文,揣摩语言,领会人物形象。
3.积累词汇。
4.教育学生努力读书。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可通过朗读来揣
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
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
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
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
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L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
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
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L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
见往事耳:知道。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就晚了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一一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效果的?是通过吕蒙与鲁肃的
“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一议论〜结友。
6.思考:(教案)深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
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
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L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
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
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
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
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
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
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
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
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
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
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
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
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
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
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
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
1.《资冶通鉴》
2.劝学: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劝学》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以诵读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教学设想
我们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既如此,什么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将
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语,也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
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词典、会意而后懂。有时进行点翻
译练习或语法分析不过是达到读懂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教授《劝学》,我拟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
当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知道
他们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这
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很有帮助。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诵读课文(感
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能力升华)。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树立为发展学生能力、智力而教学的观
念,坚持诵读教学。
教学难点是: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
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
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教学方法
本文采用诵读教法、讨论交流法。
诵读要多次进行,开始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
明,读得顺畅;
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
最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
练地背诵全文。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
着实质上的区别的。
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
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
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
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
诵读练习可以分段、分层地进行,但最后一定要连贯地背诵
全文。
3、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诵读课文、探究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整理、归纳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句
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刚才,很偶然的想到一个很实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遍
地都是正确的答案。我很想听听同学们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回答
这个问题的。
1、从小学到现在,也算是十年寒窗了,你是否思考过这样的
一个问题: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2、第二个问题:这些年来,你在学习上有哪些好的方法?
这几位同学的回答都很深刻,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两千多年
前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一篇
散文的指引,穿越时光隧道去聆听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师荀况关
于学习的谆谆教诲。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劝学》(课件板书)
“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
生:勉励之意。
师:那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它虽然是文言文,但其内容浅易,行文思路清晰。同学们一起来
读一遍。
二、第一环节:诵渎课文
训练方法:分段读、分男女生读、全文读、听课文录音
(一)齐读课文(学生读后,教师指导正音、停顿)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声音很响亮。但也有些瑕眦,例如某个
字音不准,某个句子的停顿,还有情感处理不太够。这样好象有
些对不起这样的名篇,大家请看大屏幕。
注意下列字音:
有ydu槁gdo砺li践qi舆yti蛟jido让kui骐qi
骥jinu锲qi©镂Ibu鳍shin生xing臾yU
注意一些句子的停顿处理:
1、学/不可以已
2、糅/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E参省乎己,贝V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一也。
9、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
(二)欣赏课文诵读(播放课文录音)(注意朗读名家对诵读
节奏和情感的处理)
(三)自由诵读,品味语言(教师下去指导,邀请学生个人诵
读)
(四)齐读、个人渎。
三、第二环节:探究课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同学曲也一样,对课文
都有了各自得体会或感唔。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探究一下。首先,
大家在字词句这个层面上有没有困难?
(一)课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师生交流讨论文言实词、文言
虚词、文言句式)
1、文言实词
2、文言虚词
(1)“于”的三种用法:
①相当于“从”,如“取之于蓝”的“于”;
②表示比较,如“青于蓝”的“于”;
③表示动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
(2)“者”的两种用法:
①相当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
②指代结果,以示将有所解释,如“不复挺者”的“者”。
(3)“而”的四种作用:
①并列(“知明而行无过“);②表修饰(“终日而思”);
③表转折(“而致千里”);④表顺接(“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
3、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4、课文中哪些说法你觉得不够严谨的?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则知明
而行无大过矣)
(2)蚓和蟹的比喻不太恰当,这些只是它们的生活习性,和
“用心专一、用心浮躁”关系不大。
(二)课文行文思路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疑点,请大家讨论。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那么
1、就议论这点而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第一段提出论点
“学不可以已”)
2、这个论点是两千多年前的看法,就今天看来是否还有生命
力?(学习改变命运、终身学习)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论点的?(学习的意义、
作用、方法和态度)
4、荀子看来,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学习有什么作用?(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善于积累)
学习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坚持、专一)
5、就散文这点而言,它的文学性体现在哪里?(作者通过二
十个比喻来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6、谁来总结一下本文的行文思路?
从学习的意义上论证(5个比喻)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从学习的作用上论证(5个比喻)
从学习的态度上论证(10个比喻)
四、第三环节:背诵课文
好的,我们已经扫清了字词句方面的障碍,也理清了文章的
行文思路。这对课文的背诵很有帮助,下面我们就进入这节课的
第三个环节:背诵课文
1、先齐读课文。
2、哪位同学现在就能够背诵出来的?自荐一下。
(你背下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特殊的感受?)
3、沿着文章的行文思路去背诵课文,也是一种快速成诵的方
法。
A、第二段的行文:(5个比喻)
青取之于蓝
学习的意义
冰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糅以为轮
提高自己
木受绳则直
改变自己
金就砺则利
B、第三段的行文:(5个比喻)
践而望不如登高
学习的作用登高而招见者远
顺风而呼闻者彰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假舆马致千里
假舟楫绝江河
C、第四段的行文:(5对比喻,10个)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学习方法积累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比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对比
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坚持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学习态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专一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4、小测验:邀请你来尝试背诵(抽查男女生各一名)
5、大家一起来大声背诵全文
五、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古时候我国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这只是一种幻想,而现
在人们利用飞船却真的可以登上月球。请你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
概括这种情况。(“善假于物”)
宇宙飞船的发明,是现代科学进步的结果,也是学习的结果。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
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
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
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时间下
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
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在上古时代,人们也是有发明创造的,课文中有没有提到这
一点?(“舆马”“舟楫”都是人的发明创造,说明人是“善假
于物”的。
荀子提出“善假于物”这一命题是非常可贵的。人类成长的
一大标志就是学会了制造劳动工具。人类社会是随着劳动工具的
改善而不断进步的。
六、小结(可请学生来小结)
这节课我们做了什么呢?
1、模仿名家诵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的字词句和行文思路;
3、尝试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七、附录
1、荀子的思想
荀子在本文中所论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跟他的“性恶
论”说是分不开的。因为“性恶”,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
为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改造的方法就是教育学习,“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
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为善。这种教育学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
变的过程,所以又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可见,荀子虽然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后天的学习教育可
以改变人恶的本性,更可以弥补人本身的不足,提高人的能力。
2、劝学(节选)(战国)荀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
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说:学习决不可以停止。染料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取
得的,但比蓝草更青;冰是水所结成,可是比水更寒冷。木材本
是笔直而符合墨线要求的,但用火熏烤把木材制作成车轮,它的
曲度就符合了圆规的要求;即使把它晒干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
火的熏烤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
属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对自己
进行检查反省,就明白事理,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
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
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曾经整天地冥思苦想,却不如学习片刻有收获;我曾经
踮起脚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能看得更远。登上高处招手,
胳臂并未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唤,声音并
未加强,可是听的人却很清楚。驾车骑马的人,并非腿脚特别强
健,却能到达千里之外。乘坐船艇的人,并非都会游泳,却能横
渡江河。君子的先天资质与一般人差异不大,可是聪明能干,这
是因为善于凭借和利用客观事物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
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
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
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螭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积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
就在渊中生长;积累善行养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智慧日增,
也就具备了圣人的思想品质。所以不一步一步踏实地走,无法到
达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小的水流,不能成为江海。骏马跳一下,
未必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上十天,也能走得很遥远,它的
成功是因为不停地前进。雕刻一下就丢下,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断;
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便是金属石块也能刻成艺术品。蚯蚓并无锋
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地面的尘土,下饮地底的泉水,
这是它用心专一的结果。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大螯,但如果不依
靠蛇和黄鳍的洞穴竟然无处可以寄居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不专的缘故。】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C(“以为”为两个单音节词)
2.A(通假字依次为:畔、僻;亡、寤;生、陈)
3.C4.D(横渡)5.A6.A
7.a.学不可以已b.学习,是不能停止的
8.a.第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第二,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第三,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
挺者;第四,金就砺则利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9.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b.第一,践而望,
不如登高之博见;第二,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第三,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第四,假舆马者,非利足,而致
千里;第五,假舟楫者,非能水,而绝江河
1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1.D(蹉读kuI,跃读yue,舍读she)
12.A(一、四句是“托付”义,三、四句分别为“寄居”“传
送”之义;B.“兴”依次为“发生”“使昌盛”“兴办”“起床”
之义;C.“步”依次为“举足两次”“古长度单位”“行
走”“使行走”之义;D.“饮”依次为“喝”“使喝(读yi
n)”“射入”“喝的东西”之义)
13.D
14.C(A.兼词未译出,应加上“从这里”;B.“积善”与
“成德”的承接关系未体现;D.“圣”非专指)
15.B(其中第⑤个比喻是从反面论学习应持之以恒;第⑧个
比喻应是正面论学习应持之以恒)
16.①专心致志②积少成多③锲而不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二、课堂练习(略)
《劝学》课堂练习
(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
1.选出加粗词意义、用法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项()
A.不积小流,无以成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木直中绳,以为轮D.学不可以已
2.下列每组句子中全都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与徐公孰美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口干舌拚,然而不听
C.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主人乃寤而请之
D.君子生非异也既陈而后击之
3.选出对下面句中“十”“一”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骐骥一跃②用心一也③不能十步④督马十驾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4.下列关于“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然抚尺一下,君响毕绝:终止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C.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非常。
5.下面“者”字用法与“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非蛇蟠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B.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C.陈胜者,阳城人也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6.选出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妻之美我者②非能水也③晋军函陵④慎然鼓之⑤树之以
桑⑥既来之,则安之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⑧登泰山而小天下
⑨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A.①⑧/②③④⑤/⑦/⑥⑨B.①②/③④⑤/⑦⑧/⑥⑨
C.①③/②④⑤/⑥⑧/⑦⑨D.①⑧/②③④/⑤⑥⑦/⑨
(二)、阅读部分(32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8分,每空2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7.课文标题是“劝学”,文章开篇即揭示出了中心论点
a.它是:ob.意思是说:
8.本文的特色是运用一系列比喻(即喻证)来证明作者的主
张。
a.本文段所用的比喻共有四个,它们是:o
b.由喻证所形成的结论是o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6分,每空2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
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
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为了“劝学”,作者在本文段中采用了直接论证,接着又
甩开笔墨,作了一系列喻证。
a.本段的直接论证是(限16字):
b喻证是
10.由直接论证和喻证推出了著名的结论,这个结论是(限
12字)。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18分,每小题3分)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③故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④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⑥弩马十驾,功在不
舍。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⑨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⑩蟹六跪而二
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1.下边注音、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不积蹉(gui半步)步;蟹六跪而二螯(ao蟹钳)B.骐
骥(qIj1骏马)一跃(ydo跳)
C.弩(nu劣马)马十驾,功在不舍(sh6停)D.锲(qi6
刻)而不舍,金石可镂(13u雕空)
12.下面各组中同一个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A.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
B.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以兴利除弊夙兴夜寐
C.不能十步五步一楼乃自强步步余马兮山皋
D.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日食饮得
无衰乎
13.下面复句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锲而舍之②朽木不折③锲而不舍④金石可镂
A.①II②I③II④B.①|②II③|||④
因果递进因果假设并列假设
C.①III②|③II④D.①II②I③II④
假设因果假设假设并列假设
14.下列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雨兴焉译:风雨就会兴起。
B.积善成德译: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
C.而神明自得译:于是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
D.圣心备焉译:孔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15.本段用了10个比喻,对其所论证的道理及论证的角度分
析有误的一项是()
16.用三个成语总结本段段意。
①②
(三)下面是一个作文题,想想该怎么做。
谈“善假于物”
——荀子《劝学》读后《劝学》优秀教案4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
法么?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
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
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
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
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
答。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
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
学呢?谁来说说?学生回答。学生参与学习3标制定,益于激
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对之进行概括,或精之以投影使之更
明确。
一、读课文
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
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
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师:大
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
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及时
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
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
读懂
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
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学生单读、小组齐读。句
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二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
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
同研究;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欣赏。师;谁来为大家
讲讲这个故事?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学生讨论、
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学生讲述课文内
容。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以学生自读、发
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
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
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三编课本剧,深入课文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
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
又该怎么样?小组内先试试。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师:
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师:
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小组编居h
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
发言。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
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
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四、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
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
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师: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
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师:现在,回顾一下课
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师:我
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
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一一师:大
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
一样么?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
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
交流。学生联系课文及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和具体事例再次谈自己
的看法。学生提问。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可在学
生说的基础上用投影展示。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
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
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
目的。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
是为了不教。
五评议总结
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
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学生就自
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
并升华德育教育。
作业
师:课后大家练习背默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
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
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
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
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司马光投影展示处
司马光
重点字词句
《资治通鉴》
板书主要内容,尽可能做到简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劝
学》优秀教案5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2.通过预习、解释重点词语,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3.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深入理解文意,提高学生阅读感受及
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运用:
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问答法;以朗读贯穿全文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领会劝说的艺术。
2、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鲁肃赞学与孙权劝学之间有何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刮目相待》动画视频。
2、出示课题。
3、补充介绍作品、作者。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欣赏(听准字音和停顿)。
2、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3、预习汇报:解释部分没有注释的词语。
4、学生自由读课文、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5、结合图片,概括本文内容要点。
三、研读课文,朗读加深体会。
1、分析第一层:(1)一劝:揣摩:“不可不学!”句式有何
特点?写出了怎样的语气?表现了孙权对吕蒙怎样的心理?
(2)二劝:思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用
意是什么?
想一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
揣摩:“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劝说好吗?为什么?
(3)小结第一层,探讨朗读技巧,指导朗读。
2、分析第二层:(1)揣摩:“卿今者……阿蒙”一句,可见鲁
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这与孙权劝学有什么关系?
(2)揣摩:“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
怎样的心情?
思考: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总结全文对话为主的特点,回顾体会人物对话语气,分角
色朗读。
4、谈谈学习本文的感悟:明白什么道理或得到什么启迪;欣
赏读书的名人名言。
四、作业设计。
1、找出文中两个成语,分别解释并各造一个句子。
2、搜集三国故事中的成语、熟语、典故或名言警句共五个(条)。
成语、熟语请查明并写出意义,典故请简要写出事情。
3、假如你的好朋友上课经常违反纪律,学习没有上进心,你
打算怎么劝说他?
以上就是语文网分享的《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劝学》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
文。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品味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是怎
样的人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关于品蒙
读书的故事。(板书课题)
2、学生自读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
文字。
3、翻译课文:
(1)齐读课文。
⑵对照注解,自行翻译课文。
⑶根据你对下列词语所处的上下文内容大意(语境)的理解,
揣摩其含义(板书)。
初谓岂邪掌但耳熟若就遂
①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②全班讨论翻译课文
5、分角色朗读:
①先同桌练习
②再请三位同学朗读
③讨论
孙权: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亲心、期望,语重
心长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
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6、小结: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吕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他们一
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
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
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质疑问难
8、巩固拓展:
①试背课文(比赛)
②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
全班讨论
9、作业《劝学》优秀教案7
课题
《劝学》
课型
文言文新授
课时
2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
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2、学习“于、者、而、焉”4个文言常
用虚词;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3、熟记“有(又)、暴(曝)、
生(性)、<(燥)、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能力点
1、学习从三个角度对比论述中心的方法。
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3、背诵全文
教育点
体会学习对于人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了解学习应持有的态度
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其现实意义。
重难点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以喻代议、富议于喻的设喻方法和对比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PPT)
师:“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
好学,如炳烛之明。?"你知道这几句话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吗?
(学生纷纷说自己的理解)
师:是的,是关于学习的诗句。青少年好学,像太阳初升,光
芒四射;壮年好学,像中午的阳光,明媚而艳丽;老年好学,像燃
着了蜡烛,也会放出一缕光明。类似的名句你还知道哪些?
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宋.陆游〉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汉乐府民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一晋.陶渊明》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师:这写诗句都是劝勉鼓励人们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
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
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
效率。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
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
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二、荀子简介学
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PPT显示,学生朗读,标记重点):荀子,
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
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我国古代的思想
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
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
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
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
“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强调后天学习的重
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
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荀子的散文说理透
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
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荀子》共32篇,内容异常丰富。
他一生“序列著述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荀子》一书由
《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成为有标题的论文,他的文章,
善于分析问题,论题鲜明,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有很
强的逻辑性。笔力浑厚,音节整齐,语言质朴、精炼。
三、解题。
《劝学》的“劝”是“劝勉、鼓励”的意思。作者在文章中,
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
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或教师范读,正音字(PPT)
中zhUng糅r6u砺li参cdn省—ing有you
知zhi暴pU生_ing跛qi臾yii螯do
2、学生齐读,识记。
五、再读文本,质疑问难
1、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
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2、小组成果展示:(展台展示)
第一组:通假字
①暴P。已是“曝”的古字②“留'通"燥”,使……弯曲。
③“有”通“又”。④“知”通“智”zhi,智慧。⑤“生”通
“性”,资质,禀赋。
第二组:古今异义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
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②嗓以为轮(以为古
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用心一也(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
动脑筋”)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
义:泛指一切江河)⑤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
义:坏人的党羽)非蛇⑥鳍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藏身;今
义:“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第三组:词类活用①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
每日。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向下。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④用心一
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
作动词,走得快。
第四组:一词多义
①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②望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向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予犹记周公被逮,在
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每月十五日)
③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并列关系)吾尝践而望矣
(连词,修饰关系)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转折
关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连词,承接关系)锲而舍
之(连词,表假设关系)
④于:青取之于蓝(介词,从)而青于蓝(介词,比)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介词,向)
第五组: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②,省略句敕(之)以为轮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蟹(有)六跪
而二螯③.倒装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状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3、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
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
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
此。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
的。②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
“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
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麟”和“为”是两个动词,“糅”
通“燥”,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
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
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
“而”。译:(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
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精神智
慧”;“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焉,语气词,“了”。
译: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精神和智慧得到提升,完美的品德
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句中“舟揖”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
“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引申为“横渡”。“江
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
译: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⑤蚓无爪
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比
喻为帮凶、走狗。“强”读qiGng,强健的意思。“上”、“下,,
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地下的泉水。
“用心”,"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
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译:蚯蚓没有
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
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学生结合工具书和老师的讲解,自
译全文,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六、重点品读,合作探究
(一)问题探究:(PPT)
1、《劝学》的主旨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的?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劝学》的主旨是什么?
生: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师:荀子说人要学习,而且要不停止。那么学习什么?荀子
也给出了界定,那就是要学习儒家经典,做封建时代的圣贤。作
者是如何来论述的呢?
生范读第一节
生:作者并没有直接来论述,而是通过青、冰、木来说理。
师:由蓝到青,由水到冰,由木直到弯曲,金就砺则利,说明
事物经过一定的条件可以改变,得到提高,由此作者得出什么结
论?
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人通过学习也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
得到提高,成为一个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这正是学习的意义。(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茶艺馆品牌合作全面合作协议4篇
- 综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与方案
- 二零二四医院与学校联办临床实习基地合作协议3篇
- 专业化2024波纹管买卖协议详案版B版
- 2025年度旅游文化节摊位租赁及旅游产品推广合同4篇
- 专项定向井技术支持与服务协议版B版
- 2025年跨境电商平台产品代理销售合同协议4篇
- 专业法律顾问服务协议(2024)3篇
- 专业技术员2024聘用合同
- 2025年度茶叶出口贸易代理合同8篇
- 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操作规程
- 北仑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告知书
- 深蓝的故事(全3册)
- GB/T 42461-202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服务成本度量指南
- 职校开学第一课班会PPT
- 法考客观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卷一(第1套)
- 央国企信创白皮书 -基于信创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 GB/T 36964-2018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
- 6第六章 社会契约论.电子教案教学课件
- 机加车间各岗位绩效考核方案
-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