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56003

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

英文名称:PublicSectorEconom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微积分等课程

二、课程简介

公共部门经济是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广义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一门新颖

学科,借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公共部门的职能,职

能范围,公共部门职能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现代公共部门经济学在传统的主要分析政

府的公共收支问题的基础上,引入了公共选择,政府寻租,政府采购等内容,使公共

部门经济学分析研究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进一步充实了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内

容。

Thepublicsectoreconomicsistousethemethodsofeconomicanalysis,analysing

economicbehaviorofgeneralizedpublicsector,withthebasicprincipleofMarx'sPolitical

Economicsandwesterneconomics.Themodernpublicsectoreconomicsbasedonpublic

expenditure,mainlyanalyzespublicchoice,governmentrent-seeking,government

procurementandothercontents,thescopeofpublicsectoreconomicsanalysishasbeen

furtherexpanded,furtherenrichthecontentofpubliceconomic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为必修课程。学习本门课程目的是

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一些最为流行与先进的经济学原理、理论范畴。其次是帮助学生

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

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第三是认识和

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各种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与边界。既懂得如何做好政府经济工

作,又能监督政府的职能,为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作出贡献。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首先要理解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掌握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精髓。然

后,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从而对本门课程有个概要的认识。需

要特别重视掌握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最后,通过对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梳

理来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思想认同,塑造学生的理论自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一、公共经济学定义

(—)私人部门(PrivateSector)和公共部门(PublicSector)的划分

政府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规律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其作用体现在三方面:

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货源配置功能和宏观经济稳定功能。政府的这些作用可以用来

弥补市场的不足与失灵。

(二)公共经济学定义

公共经济学又称公关部门经济学(PublicSectorEconomics),政府经济学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部门的主体是政府及其附属物。

1、政府

2、政府的具体外延

(二)主体的经济行为

(三)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

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也包括大量为公共册务的社

会团体,社区甚至私人部门的经济行为。

三、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及任务

(一)研究范围

1、政府的财政收支

2、政府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3、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管理性和必要性

(二)研究任务

1、公共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提出经济政策的理论,分析一种政策可能产生的正

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而不是直接确定具体的政策。

2、公共经济学研究玫府如何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

3、公共经济学也研究公共决策

(三)内容

四、公共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产生与发展

1、旧公共经济学一一财政学

2、新公共经济学

(二)与其它学科的区别

1、公共经济学与财玫学

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新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领域,

方法,指导思想,所要说明的问题等等与旧公共经济学一一财政学相比都有实质性的

变化。

总之,相对于财政学来说,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内容:公共选择和公共经

济决策的内容;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公共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则(ParetoOptimum)已经成为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福利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评估各种资源的配置方式,它为我们考察政府

经济行为提供了理论启示。

3、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

公共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公共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桥

梁之一。

4、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两个连接点。

(2)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个量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均衡理论,

边际效应理论等也在公共经济学中广泛应用。

5、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第二节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框架

第三节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强调客观性,排斥价值判断。

2、规范分析,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它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关系:

4、公共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二、归纳与演绎相结合

1、归纳法

2、演绎法

3、两种方法的关系

(三)博弈论

(四)成本一一收益分析

第四节研究公共经济学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1、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公共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公共经济学与财玫学的异同

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五、思考与实践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异同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本章要求学

习进行习题解答、讨论以及案例分析。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公共经济主体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

应把握以下内容:

其一,公共经济主体多中心趋势的原因以及如何理解这种发展趋势。

其二,在公共经济主体多中心的发展趋势下,要了解政府,私人企业,社区,社

会第三部门和国际组织各自的作用和地位。

其三,政府在公共经济主体多中心趋势中应发挥的关键作用。

其四,通过公共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与政府治理结构的改革的讲述,对学生树立辩

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经济主体的多中心趋势

一、传统社会中,政府是公共经济的唯一,天然的主体

其形成的原因:

(一)公共经济活动,尤其是普适性强的公共产品的供给,一般具有成本高、规

模大、周期长和收益低笔特点,而且不易将免费搭车者排除在外,因此私人没有能力

或者是没有激励来投身于公共经济活动、提供某种公共产品。

(二)政府一般拥有巨大的“暴力潜能”和动员大量社会资源的能力,同时又具

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因此有条件、有能力来从事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非盈利性的公

共经济活动。

二、现代社会中,公共经济主体呈现多中心趋势

(一)除了政府外,私人企业,社区,社会第三部门和国际组织也被看作公共经

济活动的重要主体。

(二)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

1、公共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政府失败”现象。

2、人们对公共经济,公共产品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

3、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为其它主体参与到公共经济活动中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4、全球化背景下,建立某种基于公正原则的超国家机制以联合各个国家参与国

际公共经济问题的治理已是必然趋势。

第二节公共经济主体之一:政府

一、政府的概念及特征

(一)古今政府的概念

1、古代的政府概念

2、近现代政府的概念

3、现代政府的概念

4、近现代西方普遍认为,政府是中间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是权力的执

行者。政府是社会控制的杠杆。

(二)对政府的进一步理解

1、与国家的关系

2、与政党的关系

3、与社会的关系

4、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力执行和社会管理的机关。包括立

法,行政,司法机构三部分。

(三)公共经济视角下的政府及特征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借鉴DIM(决策,信息,动力)方法观察。即,分析政府

的决策,信息,动力机制的特征及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二、政府作为主要的公共经济主体的原因

(一)市场失灵现象需要一种新的机制来提供公共产品。

(二)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理论,只回答了政府这种不同于市场的组织形式应

该做什么一一弥补市场失灵,却没有回答政府如何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

(三)以边际革命为标志的新古典经济学,探讨的两大主题:

1、公共产品提供的效率准则问题

2、边际效用等于边际价格时市场达到有效率

(四)1954年到现在,公共产品理论形成。它主张针对不同的公共产品,采取不

同的制度安排,形成了多主体的公共产品提供理论。

三、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如何提供公共产品

(-)政府直接生产

1、中央政府

2、地方政府

(二)政府间接生产

主要形式:1.政府与企业签订生产合同2.授予经营3.政府参股4.经济资助

第三节公共经济主体之二:私人企业

一、私人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学者观点一一理论上看

1、戈尔丁的观点

2、德姆塞茨的观点

3、布鲁贝克尔的观点

4、史密斯的观点

(二)学者观点一一经验上看

科斯从经验角度论证了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可能性。

二、私人提供公共产品所需条件

(-)应属于准公共产品

(-)消费上必须具备排他性技术

(三)有一系列的制度条件来保障一一尤其是产权

二、私人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形式

(一)独立供给

(二)政府和私人的联合供给

(三)社区和私人的联合供给

第四节公共产品的主体之三:社区

一、社区的一般含义及其经济特征

(一)社区

(二)社区的特征

(三)社区与政府的区别

(四)社区与私人的区别

二、社区提供公共产品的形式

(一)产前契约

(二)组建私人管理公司

(三)自愿供给

第五节公共经济主体之四:第三部门

一、第三部门(非营利性组织)

1、第三部门

2、第三部门的特征: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

二、第三部门兴起原因

(一)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失灵

(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失灵

(三)自由主义的重新兴起和公众自决意识的觉醒

三、第三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优势

第六节公共经济主体之五:国际组织

一、国际公共产品

二、产生原因

三、国际公共产品的分类

第七节公共经济主体多中心趋势中的政府作用

一、要为其它主体提供制度激励,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包括:

(一)公共产品产权的界定

(二)给予某些激励措施

二、规制某些负外部性问题

三、给予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某种支持

三、教学重点

1、政府作为主要的公共经济主体的原因

2、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如何提供公共产品

3、其他公共活动主体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形式

四、教学难点

1、政府作为主要的公共经济主体的原因

2、公共经济主体多中心趋势中的政府作用

五、思考与实践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异同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本章要求学

习进行习题解答、讨论以及案例分析。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公共产品理论是公矢部门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公共产品,

混合产品的定义,与私人产品的区别。认识公共产品的特性,类别,需求及有效供给

条件和方式,公共产品所产生的外部性及其纠正,以及为什么在公共产品的配置上市

场机制会发牛失灵。通过布坎南白愿解、囚徒困境和搭便车现象等理论讲述和“为什

么公共产品不能由私人供给?”等课堂讨论来强调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理由

和必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产品的定义和特征

一、公共产品的定义

(一)经济学家的不同看法

1、布坎南的公共产品定义

2、奥尔森的公共产品定义

(二)公认的严格定义

(三)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定义

二、公共产品的特化

(一)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1、非排他性(Non-exc1udabi1ity)

2、非竞争性(Non-rivalness)

(二)公共产品的其他特征

1、规模效益大

2、初始投资特别大,以后所需的经营资本额去1较小

3、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

4、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三、公共产品的分类

(一)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划分

(二)混合产品和公共中间品

(三)社会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四、理解公共产品定义需注意的地方:政府在本质上应是一个公共产品的安排者

或提供者

第二节公共产品与搭便车

一、公共产品与搭便车(Freeride)

二、“囚徒困境”与提供公共产品

(一)博弈论概念

1、博弈论(Gametheory)

2、博弈论的种类

它是用来解释私人在提供公共产品效率低下原因的有利工具。

(二)“囚徒困境”模型

(三)囚徒困境模型的扩展一一修路博弈模型

“公共的悲剧”:公共产品的问题一定要有人协调管理

(四)智猪博弈(boxedPigs)模型与公共产品的提供

智猪博弈模型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公共产品需要由政府来提供。

三、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低效率

(一)私人提供公共产品会导致低效率的原因

(二)例子——大桥

第三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

一、私人产品的需求一一水平相加

二、公共产品的需求一一垂直相加

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均衡分析

(一)庇古均衡分析

1、庇古的基本观点;

2、对庇古观点的评述

(二)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局部均衡分析

1、私人产品的局部均衡

2、公共产品的局部均衡

3、有效定价原则

(三)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一般均衡分析

1、假定条件

2、分析

3、评价

(四)林达尔均衡一一实证分析

1、林达尔均衡模型

2、林达尔均衡含义

3、对林达尔均衡模型的评价

四、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方式

第四节混合产品

一、混合产品的供给效率

(~)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

(二)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

(三)具有利益外溢性特征的产品

二、混合产品的均衡

三、混合产品的提供

(一)具有非竞争性和排斥性的混合产品的供应方式

存在两种提供方式:1,政府提供;2,市场提供

(二)具有外部效应的混合产品的提供方式

采取政府补助与收费相结合的方式。

第五节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及其纠正

一、外部性的本质及其特征

(一)外部性的本质

布坎南与斯塔布尔宾的定义

(二)特征

二、外部效应的分类

三、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一一效率损失

四、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

(一)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私人经济部门也有其自身克服外部效

应的机制。

1、主要办法

2、科斯定理

(二)评价

五、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常用办法

三、教学重点

1、公共产品的含义与特征

2、公共产品的分类

3、混合产品的提供方式

4、外部性的含义及其纠正方式

四、教学难点

1、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2、林达尔均衡

3、科斯定理

五、思考与实践

1、举例说明克斯定理

2、公共产品的含义与特征

3、外部性的分类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本章要求学

习进行习题解答、讨论以及案例分析。

第四章公共选择与公共经济决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公共选择理论作为政府行为研究的较为流行的工具,开创了政治经济研究的新视

角。其内容很多。主要应该掌握:公共选择和私人选择的区别;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

前提;掌握公共选择行为在民主社会中的运行机制一一投票规则,及政党行为,投票

人行为,利益集团对公共选择结果的影响。了解官僚理论中的寻租行为。通过寻租行

为的现实经典案例教育学生寻租行为是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之源,培养学生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公共选择理论及特点

一、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前提

(一)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易性质

1、经济学研究重点的转变

(1)传统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2)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3)经济学研究重点的变化得到了公共选择学派的承认和吸纳

2、公共选择理论的最大突破

(二)政治规则完善论

(三)经济人假定

公共选择理论也把理性自利的经济人作为理论分析的逻辑出发点。

(四)对公共选择理论中经济人的进一步分析

把经济人假定扩展到政治领域,是公共选择学派的创举。

1、作为投票者的经济人

(1)投票人行为与投票动机的解释一一唐斯的“理性无知”模型

(2)唐斯对唐斯模型的修正及麦克林的观点

(3)唐斯模型的发展

2、作为政治家的经济人

政治家类型

3、作为选民代表的经济人

选民及其代表之间的利益约束关系复杂,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二、公共选择和私人选择

(一)公共选择

(二)私人选择

(三)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的区别

第二节投票机制

一、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一)全体一致规则(一致同意投票规则)

1、全体一致规则

2、实行全体一致原则的理由

3、全体一致同意原则的特点

4、评价

(二)简单多数规则(过半数规则)

1、简单多数规则

2、几种情况

3、评价

(三)循环投票现象

循环周期现象的消除。要改变这种投票悖论,需要将多峰偏好改为单峰偏好。

中间人投票定理

(四)互投赞同票一一又称投票交易

1、互投赞成票的前提

2、存在的问题

二、代议制民主中的公共选择一一利益集团问题

利益集团

1、利益集团

2、利益集团形成的基础

3、利益集团获取力量的方式

4、特殊利益集团的做法获得成功的原因

第三节官僚理论一一寻租理论

一、寻租概念

(一)政治学角度

(二)经济学角度

(三)公共选择学派角度

二、寻租存在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

三、寻租活动的行为主体

(一)是寻求政府特别优惠的市场经济主体一一般是主动寻租方。

(二)是掌握分配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政府及其官员。

1、政府无意创租一一又称事后寻租

(1)政府无意创租的特征

(2)政府无意创租的原因

2、政府被动创租一一事前寻租

(1)政府被动创租的特征

3、政府主动创租一一政治创租

四、寻租的社会成本

五、寻租行为的几种类型

(一)关税和配额的寻租

(二)政府特许权的寻租

(三)政府定货

(四)贿选

三、教学重点

1、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前提

2、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的异同

3、投票机制一一投票悖论

4、寻租理论

四、教学难点

1、对公共选择理论中经济人的进一步分析

2、投票悖论

五、思考与实践

1、寻租理论的内容

2、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的区别与联系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本章要求学

习进行习题解答、讨论以及案例分析。

第五章公共支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公共支出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因素,其结构规

模往往体现一定时期内政府的经济政策取向。在本章,主要应该掌握:公共支出的概

念,原则,特征,供给范围和方式。公共支出的整体性规律,公共支出的归宿效应和

激励分析。通过公共支出的规模趋势现象和教育、医疗、国防等方面的公共支出数据

分析来引导学生了解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维持社会秩序、中国梦教育、健康中国和

保卫国家安全的前瞻性和建设路径。了解常用的分析方法,尤其是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掌握公共支出的内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支出的概念和原则

一、公共需要与公共支出

(一)公共需要

(二)公共需要和个人需要的关系

二、公共支出的概念与原则

(一)公共支出及其特征

1、公共支出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收入

2、公共支出的主体是公共部门

3、公共支出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非市场盈利性

5、公共支出具有一定的生产性

(二)公共支出的原则

1、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

2、社会利益原则

3、社会公平原则

4、力求节约、讲求效率原则

5、量入为出,保持平衡原则

6、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原则

7、公开透明原则

8、法定原则

三、公共支出的范围和方式

(一)公共支出的范围应以市场发生失灵的领域和政府的职能为边界

(二)公共支出的方式复杂多样

第二节公共支出分析

一、公共支出的增长规律

(一)瓦格纳法则

(二)A•皮科克和J・怀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三)马斯格雷夫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四)福利经济学的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五)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

二、公共支出的效应分析

(一)公共支出的归宿效应

(二)公共支出的激励效应

三、公共支出的体制分析

第三节公共支出的结构和分类

一、公共支出的结构

(一)公共支出结构的内涵

(二)影响因素

1、政府职能状况

2、一定时期内政府的目标

3、政府调控资源的能力

4、公共支出的客观数量界限

二、公共支出的分类

第四节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

一、公共支出效益分析的基本框架

(一)公共支出效益的内涵

(二)公共支出效益分析的原则与方法

二、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成本收益分析的必要性

(二)社会成本收益分析与私人成本收益分析的异同

(三)成本收益分析的步骤

(四)成本收益分析的若干技术问题一一影子价格

(五)评价

第五节中国现行公共支出

一、当前我国公共支出存在的问题

二、改革我国财政支出体系的政策建议

三、教学重点

1、公共支出的概念、特征及其原则

2、公共支出的方式

3、公共支出的增长规律

4、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

四、教学难点

1、公共支出的增长理论

2、公共支出的效应分析

2、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五、思考与实践

1、公共支出的基本规律

2、对于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理论解释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本章要求学

习进行习题解答、讨论以及案例分析。

第六章公共收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公共收入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居于核心地位。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公共收入

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贝J;明确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合理规模的确定。通过公债合

理规模的确定的课堂讨论来引导学生了解最优的资源配置效应,树立要素流动和资源

最优配置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收入的概念界定

一、公共收入的产生

二、公共收入与私人收入

三、公共收入与政府收入

四、公共收入的定义与内涵

五、公共收入的特彳E

六、公共收入的原则

第二节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

一、税收收入

(一)税收概念

(二)税收存在的原因与特征

(三)税收的构成要素

(四)税收的转嫁和负担一一前转,后转,混转,税收的资本化

(五)税收的经济效应一一收入效应,替代效应,金融效应

二、公债收入

(一)公债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二)公债的划分

(三)公债价格的确定、发行和还本付息

(四)公债的负担和效应

关于公债负担一一哈维・S-罗森的观点;勒纳的观点

关于公债的效应一一1,公债的挤出效应;2,公债对国民经济的投资扩张效应

三、公共收费收入

(一)公共收费的内涵

(二)政府进行公关收费的原因

四、国有资产收入

第三节公共收入合理规模的确定

一、决定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

下限是实现政府职能的最低公共收入需要量,上限是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所创造

的财富总量。

决定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1、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2、一定的经济体制

3、传统及社会习俗的制约

4、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5、国家的宏观经济玫策

二、公共收入合理规模的确定依据

1、西方学者从公共产品供求均衡角度进行衡量,以确定公共收入合理规模。

2、中国学者多从财政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经济基础这一理论出发,以实现政府职

能的财力需要和取得财政收入的可能之间的平衡作为判断标准。

三、税收合理规模的确定

(一)税收的合理规模公式

(二)影响税收规模的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2、政府的收入结构

3、税制结构因素

4、税收征管水平

(三)经济学家关于税收合理规模的观点

1、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公平原则(equality),确定原则(certainty),便

利原则(convenience),征收费用最小原则(economyofcollection)

2、拉弗曲线

3、瓦格纳法则: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税收行玫原则

4、萨缪尔森均衡

他从公共产品供求均衡的角度出发,寻求税收合理规模的判定机制。

四、公共收费规模的确定

(一)确定公共收费合理规模的前提。

(二)确定规模

要依据收费的类别和层级分别确定规模。

五、公债合理规模的确定

(一)公债的规模,含历年发行公债的累计余额和当年发行的公债总量。

(二)决定公债规模的因素

(三)通常是从不同角度考察公债的合理规模的。

1、资源配置角度

判断配置效率的标准:(1)挤出效应,(2)边际效应,(3)公债的来源和使用方

2、公债作用角度

3、政府的偿债能力及社会的应债能力

(1)从政府的偿债能力看,主要包括三个指标:

国债负债率(国债余额/当年GDP),一般不超过60机

国债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收入),一般不超过20机

国债偿还率(当年债务偿还额/当年财政收入)一般不超过10机

(2)从社会应债能力看,主要包括:

居民公债负担率一一当年对居民发债余额/当年居民储蓄余额

金融机构负担率一一金融机构持有公债/总资产。

当发行公债时,应该将其总体规模控制在政府的偿还能力及社会的应债能力以

内。不能超过国际警戒线。

第四节中国公共收入与公共收入的国际比较

三、教学重点

1、公共收入的定义、特征与原则

2、税收收入

3、税收合理规模的确定

四、教学难点

1、税收的转嫁和负担一一前转,后转,混转,税收的资本化

2、税收的经济效应一一收入效应,替代效应,金融效应

3、税收的原则

五、思考与实践

1、举例说明税收转嫁的集中基本形式

2、论述税收的经济效应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本章要求学

习进行习题解答、讨论以及案例分析。

第七章公共分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公共管理的本质和利益的实现都要依托公共分配的进行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在本

章,主要应该掌握公共分配的概念,内涵,明确公共分配的主要形式,深入理解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公共分配要坚持公平和效率两大原则,怎样评价,衡量公平和效

率。通过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辩证统一的关系,树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分配的概念和内涵

一、公共分配的概念

(一)职能收入分配

(二)规模收入分配

二、公共分配的内涵

(一)分配对象

(二)公共分配主体

(三)分配依据分配收益者

第二节公共分配的主要形式

一、按劳分配

(一)按劳分配的概念

(二)实行按劳分配的依据

(三)按劳分配的社会功能

(三)按劳分配的局限性

二、按资分配

(一)按资分配的概念

(二)按资分配的特征

(三)按资分配的社会功能

三、按能分配

(一)按能分配的概念

(二)按能分配的收入来源

(三)按能分配的社会功能

四、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一)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概念

(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社会功能

五、按需分配

(一)按需分配的概念原则

(二)按需分配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公共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概念

二、评价社会公平的主要指标

(一)洛伦茨曲线

(二)基尼系数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不公平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财产的差异

(二)个人能力差异

(三)教育和机会的差异

四、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一)庇古的社会福利观

(二)帕累托的社会福利观

(三)卡尔多的“假想补偿原理”

五、政府减少不平等的直接方案:社会福利制度

六、政府减少不平等的一个新方案:负所得税方案

第四节公共分配的基本原则

一、效率的含义

二、公平与效率的辨证关系

(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二)公平与效率的对立

三、社会经济的稳定

第五节中国当前的公共分配

一、现状分析

二、原因分析

(-)经济改革角度

(二)结构效应角度

(三)权力角度

三、教学重点

1、公共分配的主要形式

2、评价社会公平的主要指标

3、公平与效率的辨证关系

四、教学难点

1、按劳分配

2、按资分配

3、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五、思考与实践

1、论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本章要求学

习进行习题解答、讨论以及案例分析。

第八章社会保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险的内容与基本原则。了解社会保障的范

围和水准,掌握社会保险筹资模式的分类以及各自的特征。通过对我国多元全方面立

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讲解,引导学生明确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

的热点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定团结大局的关键问题,从人民群众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进而培养学

生仁者爱人的家国情怀。此外,了解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各种类型及优缺点对我国的

启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原则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1、国际劳工组织定义

2、我国定义

3、基本内容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范围及水准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1、普遍性原则

2、适度保障原则

3、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4、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原则

5、综合性原则

(二)范围与水准

1、广义范围

2、狭义范围

3、水准

第二节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筹资模式以及特征

二、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社会统筹与现支现付相结合的模式

(二)个人帐户与储被积累相结合的模式

(三)社会统筹与部分基金积累制相结合的模式

(四)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积累制的模式

第三节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一、社会保障制度不同模式的比较

(一)美国型一一经济的自由国家

(二)英国型一一七会保障国家

(三)瑞典型一一七会福利国家

(四)自保互助型一一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五)国家保障型一一前苏联,中国等。

(六)各国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一一共同点及差异

二、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经验

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保障内容齐全

(2)保障覆盖面广

(3)管理机构齐全

(4)法制完善

2、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举办方式

3、根据不同的保障层次,采用多渠道的筹资方式

4、采用基金制运营和管理

5、发挥财政在社会保障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训

1、日益膨胀的社会保障支出

2、日趋严重的人口老化问题

3、高福利导致浪费严重和动力真空的出现

第四节构筑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一)社会保障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特殊意义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有限,覆盖面过窄

2、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缺乏周密的框架设计,新体制从根本上未突破旧体制的藩

篱,单项改革之间在内容上缺乏统一性

3、社会保障运行机制还不完善

4、社会保障管理分散,运作效率低。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构想

三、教学重点

1、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原则

2、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难点

1、社会保障制度不同模式的比较

2、构筑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思考与实践

1、社会保障筹资的基本模式

2、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本章要求学

习进行习题解答、讨论以及案例分析。

第九章公共经济政策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中国公共经济政策的一般原则和目标,同时掌

握公共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以及各种条件下对各主要工具的综合运用。通过粤港澳大

湾区发展案例的解读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公共经济政策的落地

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经济政策的原则与目标

一、公共经济政策的原则

1、系统原则

2、预测原则

3、协调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分解综合原则

二、目标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5、收入公平分配,保障最低生活需要,提供均等竞争的机会

6、控制人口

7、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8、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节公共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

一、财政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财政

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

(一)财政支出

1、政府投资

2、政府购买

3、政府转移性支付

(二)财政收入

1、税收

2、公债

公债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下述三种效应上:

①“排挤效应”

②“货币效应”

③“收入效应”

公债的作用主要通过公债规模、持有人结构、期限结构、公债利率综合体现出来。

二、金融工具

(一)公开市场业务

(二)再贴现

(三)变动法定准备金

三、直接控制工具

所谓直接控制就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或立法方式对经济社会生活形影的直接干

预。

四、制度工具

制度工具是指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或调整经济运行的制度框架、契约关系或

行为规范准则。

第三节中国的公共经济政策

一、中国公共经济政策的历史沿革

二、当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三、教学重点

1、公共经济政策的原则与目标

2、公共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财政工具与金融工具

四、教学难点

1、财政工具的作用机制

2、金融工具的作用机制

五、思考与实践

1、财政政策的概念

2、财政政策的机制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本章要求学

习进行习题解答、讨论以及案例分析。

第十章地方公共经济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政府可以分为多个级别和层次,相应地要组织不同范围的公共经济。通过本章的

学习,应了解地方公共产品的定义、特征、提供范围;蒂布特模型的内涵和运用,地

方公共收入及支出的基本内容、方向与相应的理论,通过分权理论的课堂讨论,引导

学生了解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防止政治权力腐败的具体做法,培养廉洁奉公、爱

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方公共产品

一、地方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特征

(一)受益原则的理解

(二)地方公共产品的特征

1、收益上的地方性

2、存在溢出效应和拥挤效应

3、提供的层次性

4、市场的相似性

二、地方公共产品的最佳数量

拥挤函数

三、蒂布特模型

1、蒂布特模型

2、蒂布特模型的条件及分析

四、公共产品的集中与分散提供

(一)分权制

(二)分权理论

1、施蒂格勒(GeorgeStigler)的分权理论

2、奥茨(WallaceE•Oates)的分权理论

3、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

4、特里西的偏好误认理论

(三)集权制

第二节地方公共支出

一、中央与地方公共支出的划分原则

巴斯特布尔(C・F-Bastable)的三原则:1,受益原则,2,行动原则,3,技术

原则

二、地方公共支出的范围

三、影响地方公共支出的因素

(一)人口因素

1、人口数量

2、人口密度

3、人口增长率

(二)经济因素

1、一般家庭的收入水平,超过某种收入的家庭数在总家庭数中所占的比例,(3)

人均财富拥有量。

第三节地方公共收入

一、地方与中央公共收入的划分原则

(一)马斯格雷夫的七原则

(二)塞利阁曼的三原则:1,效率原则,2,适应原则,3,恰当原则。

(三)D・金(DavidKing)的三原则

二、地方公共收入的内容

(一)地方税收

1、分税制的四种形式

(1)税源划分法(separationofsource)

(2)分成法;(sharerevenue)

(3)附加税(taxsuppleement)

(4)特定税收分配法

2、分税制实践

(1)美国的分税制

(2)法国的分税制

(3)日本的分税制

(二)补助

1、补助的必要性

3、补助的效应分析

(1)无条件拨款

(2)有条件拨款

(三)收费

第四节我国地方公共经济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

1、地方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特征

2、分权理论

3、地方公共支出的范围

4、地方公共收入的内容

四、教学难点

分权理论

五、思考与实践

1、地方公共产品的概念与特征

2、分权理论的内容

3、地方公共支出与收入的内容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本章要求学

习进行习题解答、讨论以及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公共经济管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公共经济管理的概念、原则、过程和常用的公共经济管理方法。

在对公共经济管理过程的学习中,着重掌握公共经济管理目标、模式、手段、过程、

评估的特殊性。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为例,引导学生了解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统筹安排和指导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工作的

规划,培养学生全局意识、前瞻思维和以人为本规划的思维范式和价值取向。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经济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一、公共经济管理的概念

二、公共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1、有限原则

2、约束原则

3、公平原则

4、公共性原则

5、理性原则

第二节公共经济规划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特征

1、全局性

2、长期性

3、层次性

4、阶段性

5、稳定性

(二)内容

1、战略指导思想

2、战略目标

3、战略重点

4、战略步骤

5、战略措施

(三)作用

1、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是国家组织和管理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本依据。

2、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是实现国家宏观计划管理的基本任务,也是宏观计划管

理科学化的前提。

3、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是制定国家中长期计划的直接依据。

4、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是实现速度、比例和效益三者统一的关键。

(四)客观依据

1>基本国情

2、客观规律

3、国际环境

4、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和前期战略的执行情况

(五)基本原则

1、先进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2、目标的多元化原则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4、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协调原则

(六)调整与转换

二、政府预算

(-)概念和分类

(二)编制的原则:完整性;同一性;年度性;可靠性;公开性

(三)功能:

1、反映了政府的活动范围和公共收支状况

2、控制政府支出

第三节公共经济效率与效益分析

一、公共经济效率辨析

公共经济效率是公共经济主体在一项公共经济活动中,公共产出与投入的公共经

济资源之间的比率。

二、公共经济低效率的原因

1、公共经济的垄断性

2、公共经济产出的性质

3、公众监督的困难

4、民主过程的成本

5、政治过程的影响

三、提高公共经济效率的途径

1、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公共经济主体的多元化

2、在政府公共部门中引入私人经济的管理方式

3、加强对公共经济主体的监督

4、建立完善的公共经济效率评估体系

四、公共经济效益辨析与评估

(一)公共经济效益辨析

(二)公共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

公共经济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经济活动过程中社会公众参与的缺失,以

至于公共经济活动不能很好地回应社会的公共需要。

(三)公共经济效益评估

五、公共经济效率与效益的统一

三、教学重点

1、公共经济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3、政府预算

四、教学难点

公共经济效率与效益分析

五、思考与实践

1、组成讨论小组,模拟政府预算情景。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本章要求学

习进行习题解答、讨论以及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政府采购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要了解政府采购的涵义、领域及其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在我国建立和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现实意义;掌握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原则、方式及其管理机制。

通过深圳市政府采购行政处罚(处理)十大典型案例,培养学生采购重诚信,违法“零

容忍”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政府采购的概念和特点

一、政府采购的内涵

二、政府采购的特点

1、政府采购主体的特殊性

2、政府采购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3、政府采购行为的非赢利性

4、政府采购对象的广泛性

5、政府采购款项的直拨性

6、政府采购的公开性

7、政府采购的公共管理性

8、政府采购的政策性

9、政府采购规模巨大

10、政府采购市场的国内性

三、政府采购的领域与地位

领域:1、政府和实现预算管理的社会组织对于消费品的购买;

2、政府和实现预算管理的社会组织对于投资品的购买。

第二节政府采购的目标和原则

一、政府采购的目标

1、经济性和有效性目标

2、协调和改善世界贸易的环境,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自由化目标的实现

3、促进采购廉洁和公众对政府采购制度信心的目标

4、鼓励竞争的目标

5、扶持民族工业,促进国民就业的目标

6、其他社会经济目标

二、政府采购的原则

1、竞争性原则

2、公开性原则

3、公平性原则

4、公正原则

5、效率原则

6、物有所值原则

第三节政府采购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