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4.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3.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其中收入《殷周金文集成》的释文是:武王征商,住(唯)甲子朝,岁(会)鼎(贞)克,闻夙(肃)又(有)商。辛未,王在阑(管)官(师→次),易(赐)又(有)事利金,用作旗公宝尊彝。由此可知,该铭文()A.为研究武王灭商提供了直接证据 B.证实了西周是典型贵族政治C.是研究武王分封天下的主要依据 D.打破了人们对西周历史的争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利簋铭文记载了商朝灭亡的事件,“武王征商”直接说明武王讨伐商朝并最终取得胜利,结合历史记载,这是关于武王灭商的重要实物证据,因此,它为研究武王灭商提供了直接证据,A项正确;材料涉及武王征商和武王对下属的赏赐,据此不能得知西周是典型的贵族政治,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武王征商,没有涉及大范围的分封,排除C项;《史记》中就记载了武王征商的历史,材料验证了这种说法,排除D项。故选A项。2.西周天子“九鼎八簋”列鼎制度只在文献中留存文字,在春秋早期的诸侯国君大墓中才发现有真正的早期实例——在位于河南新郑的周王近亲郑国的故城就发现了几套完整的青铜“九鼎八簋”。这反映了()A.郑国严格遵守周礼 B.郑国的青铜铸造水平高于王畿之地C.周王的威严被僭越 D.周王室与诸侯国间的经济交往密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九鼎八簋”是西周天子专有的礼器制度,象征着天子的权威和地位,郑国作为诸侯国,却在其国君大墓中发现了完整的“九鼎八簋”,说明郑国在使用天子专属的礼器制度,这是一种对周王权威的僭越行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郑国国君的僭越行为,没有遵守周礼,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郑国国君有僭越礼制的情况,没有涉及其青铜器的铸造水平,排除B项;材料涉及郑国国君的墓葬中使用了天子专属的礼器制度,据此不能得知周王室和郑国的经济交流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3.如表为汉末移民状况。这种状况有利于()建安十二年(东吴)“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虏其男女数万口。”建安十九年“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男女数万口。”建安二十年“太祖(曹操)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三辅,是时,太祖徙民充河北。A.巩固边疆秩序 B.防范匈奴进攻 C.护卫东汉王室 D.发展区域经济【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末时期(中国)。根据题目所述的汉末移民状况,东吴和曹操通过军事征伐将大量人口迁徙到不同地区,这种大量的人口迁移,有利于增加迁入地的劳动力资源,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汉末动荡的时期,人口向经济较发达或政府希望开发的地区迁移,可以增强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力,因此,及时地补充人口、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能够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繁荣,D项正确;据材料“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三辅”可知,材料中的移民并非都是迁往边疆地区,排除A项;将移民签到长安与匈奴进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据材料“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男女数万口”可知,这些人口都是东吴获得的,没有用来护卫东汉王室,排除C项。故选D项。4.图1和图2分别是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示意图。这一变化()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与政治需要密切相关C.打破了区域文化的隔阂 D.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元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是东都洛阳,元朝的东城在北京,大运河截弯取直正是政治中心转移的需要,所以材料中的变化与政治需要密切相关,B项正确;大运河开通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隋唐大运河到元朝大运河的截弯取直,主要与政治有关,并非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A项;隋唐大运河和元代大运河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都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5.中国古代历代行政区划主要是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如秦汉为郡、汉末魏晋为州、唐末为道、宋为路、元明清为省,而县基本稳定。统治者此举旨在()A.顺应历史传统 B.迎合区域文化认同 C.维护中央权威 D.适应经济形势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中国古代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统治者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确保中央集权的实现,第一级政区的调整和变化,反映了统治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地方治理的策略调整,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维护中央的权威,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变革,而非顺应传统,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区域,没有迎合区域文化认同,破除B项;秦汉到明清时期地方制度的变化主要出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虽然也受到经济变化的影响,但其并非统治者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6.乾嘉时期的学者洪亮吉在《意言》一书中说:“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这种状况()A.有利于社会问题缓解 B.推动土地财富集中C.推动赋税政策的调整 D.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乾隆嘉庆时期(中国)。据题干“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人口增加迅速,但土地、商品等资源不足的情况,反映出生产和消费不平衡的问题,会影响社会秩序稳定,D项正确;人口增长但资源不足的情况不利于社会问题缓解,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人多地少的社会问题容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而非强调土地财富集中,排除B项;这一状况与赋税政策的调整无关,且康熙皇帝时期已经“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因此人口增长较快,雍正皇帝时期赋税制度“摊丁入亩”,没有进行赋税政策的调整,排除C项。故选D项。7.太平天国运动本质上仍属于旧式单纯的农民大起义,但其发生于近代的大背景下,因而产生的社会效应与中世纪的农民起义有所不同。主要是指()A.增强了清王朝的离心倾向 B.带来大规模重新分配土地的局面C.助推了现代化运动的开展 D.推动清政府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本质上是旧式的农民起义,但在近代背景下,其影响远超传统的中世纪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严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力量,加速了清政府各种制度的崩溃,促使了清政府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和结束的时候开始思考并实施“洋务运动”等现代化改革措施,所以“产生的社会效应与中世纪的农民起义有所不同”,C项正确;太平天国之前的农民起义也有增强王朝离心倾向,甚至推翻旧王朝,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中也有分配土地的情况,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并没有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8.1861年美国内战促使英国对中国事务更加重视,尤其对太平天国是否进攻上海更加关注,最终对太平天国政策由最初的中立到动摇再到会剿的转变。这反映了英国的出发点是()A.维持在华的商业贸易 B.帮助清廷开展洋务运动C.维护清廷的统一稳定 D.占领中国是其第一要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英国在19世纪中期对中国事务的关注主要是出于其在华商业利益的考虑,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统治构成了威胁,而清政府的稳定对于英国在华的商业活动至关重要,英国担心太平天国可能会影响其在上海等地的商业利益,因此从最初的中立态度转变为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以确保其在华的商业贸易能够顺利进行,A项正确;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虽然帮助清政府剿灭义和团,但材料没有涉及帮助清廷开展洋务运动,排除B项;英国对华政策主要考虑利益,并非为了维护清廷统一和稳定,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英国对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倾销商品,并非占领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9.1900年,中国南北之间发生了义和团武装“灭洋”、唐才常等筹划自立军武装、“勤王”孙中山等筹划武装革命。这反映了()A.打倒帝国主义已成为共识 B.协同救国方案达成一致C.改良主张退出了历史舞台 D.新局势下的矛盾和探索【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1900年,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义和团运动、唐才常的自立军计划、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等,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败无能时,各种力量在探索不同的救国道路,D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义和团、唐才常、孙中山的主张并不相同,且材料中没有涉及孙中山对于打倒帝国主义的态度,排除A项;义和团、唐才常和孙中山的观点均为没有涉及协同救国,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改良主张仍旧存在,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故选D项。10.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允许华工出国,一战时期,北洋政府主动提出“以工代兵”的招工计划,实行“华工契约制”。此举主要服务于()A.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 B.缓和与西方国家关系C.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D.维护华工的切身利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时期,北洋政府提出“以工代兵”的招工计划,主要是为了通过向协约国提供劳动力支持,进而在一战中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华工出国问题,与中国民族经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作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与西方国家关系并不紧张,排除B项;北洋政府的华工政策主要是为了争取有利国际地位,而非维护华工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11.中国近代出国留学者普遍抱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如表是部分年份所去国家的留学状况,其中①所示国家是()部分年份中国所去国家的留学状况国家年份①②③④192924852721654919312972115106251933135718645751935800029455102193656622552286193759342011437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英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①所示国家在1929年至1937年间的留学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和美国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而且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给与较多援助,这推动了此时期留学美国的学生较多,B项正确;此时期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留学美国的人数减少,排除A项;此时期英国和法国是二战在欧洲战场的交战国,此时期向这两个国家的留学生有所减少,排除CD项。故选B项。12.1949年12月,英国内阁决定正式承认新中国的消息传到中国。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一方面指示国内的刘少奇和周恩来对英国的意向“拖一下”,一方面把英国的意向传递给了苏联。毛泽东此举()A.表明无意与英国建交 B.推动了中苏缔约结盟C.表明一边倒政策动摇 D.瓦解苏联和英国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12月(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英国表示要给予中国“法律上的承认”,毛泽东希望利用英国这一态度向苏联施压,促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中国无意与英国建交,只是表明先拖一下,排除A项;材料信息说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指示国内的刘少奇和周恩来对英国的意向“拖一下”,表明坚持一边倒政策,排除C项;苏联和英国在二战后本身就是敌对阵营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3.1978年,内地和边疆地区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份额比1952年的29.2%提高了7.5个百分点。其中四川省1965~197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增加了3.9倍(高于全国的3.4倍)。这种现象()A.标志着我国工业体系健全 B.适应了形势变化的需要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D.表明四川经济处于领先【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质题、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中国)。据材料“1978年,内地和边疆地区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份额比1952年的29.2%提高了7.5个百分点。其中四川省1965~197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增加了3.9倍(高于全国的3.4倍)”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四川地区属于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因此,材料现象适应了形势变化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工业产值情况,不能说明我国工业体系健全,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四川地区工业产值高于全国的3.4倍,但工业发展水平只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方面,因此不能表明四川经济处于领先,排除D项。故选B项。14.如图是自由市场在1978到1985所占零售总额比重。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市场机制逐步引入,促进了自由市场的发展,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影响农业,与材料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排除C项;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15.1980年代,我国的青年们信心满满,各个梦想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等,他们“发了疯似的学习”“惟恐落在别人后面”。这一现象反映了青年人()A.偶像崇拜同一化趋向 B.响应“科教兴国”战略C.社会风尚受西方影响 D.理想与时代担当的结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1980年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对科学、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青年人对成为科学家、文学家等的向往,体现了他们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这种现象反映了青年人理想与时代担当的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青年们的梦想有很多种,并没有同一化,且材料现象也并非简单的偶像崇拜,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1995年,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青年的理想与时代担当,没有受到西方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图1和图2分别为唐朝和宋朝时期诗人的地域分布图。对比图1和图2,两朝诗人在分布上有何异同,并分别说明原因。【答案】同:分布广泛。原因是唐朝和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且交通相对便利,便于诗人游历交流,使诗人在地域上分布较广。异:唐朝诗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如长安、洛阳一带及江南地区。原因是唐朝前期政治中心在北方,长安、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文人;安史之乱后,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文化也逐渐繁荣。宋朝诗人分布更为均衡,南方地区诗人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原因是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发达,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印刷术等科技发展促进了文化传播,且南方相对稳定,有利于文化发展。【解析】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同:据材料图1和图2唐朝和宋朝时期诗人的地域分布图信息可知,唐代和宋代诗人分布都较为广泛。结合所学知识,从唐宋两个朝代推动诗人地域分布较为广泛的共同因素思考,如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可说明如下:唐朝和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且交通相对便利,便于诗人游历交流,使诗人在地域上分布较广。异:据材料图1信息可知,唐代诗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而宋朝时期,南北方的诗人分布相较唐朝而言,更为均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诗人和宋代诗人分布的不同特点可以从经济发展情况、政治中心位置等角度进行说明。如唐朝前期政治中心在北方,长安、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文人;安史之乱后,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文化也逐渐繁荣,这导致了唐代诗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发达,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印刷术等科技发展促进了文化传播,且南方相对稳定,有利于文化发展,这导致了南北方的诗人分布相较唐朝而言,更为均衡。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广州外贸地位变化材料一宋朝时期广州外贸状况(绍兴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广南东路经略安抚、提举市舶司言:“广州自祖宗以来兴置市舶,收课入倍于他路。每年发舶月分,支破官钱管设津遣,其蕃汉纲首、作头、梢工等人各令与坐;无不得其欢心,非特营办课利,盖欲招徕外夷,以致柔远之意。旧来或遇发船众多及进贡之国并至,量增添钱数,亦不满二百余贯,费用不多,所说者众。”《宋会要·职官》四四(援引毕仲衍《中书备对》所载神宗熙宁十年外国贸易的统计而论断)《备对》所言三州市舶司(所收)乳香三十五万四千四百四十九斤,其内明州所收惟四千七百三十九斤,杭州所收惟六百三十七斤。而广州所收者则有三十四万八千六百七十三斤。是虽三处置司,实只广州最盛也。清·梁廷柚《粤海关志》卷三材料二图1、图2是道光二十四年至咸丰五年部分年份粤埠、沪埠外贸状况——据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第一册》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宋朝和晚清时期广州外贸地位不同的原因进行说明。【答案】宋朝:广州外贸地位重要且兴盛。原因是广州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宋朝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设宴款待外商等,以吸引外商;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为对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资源;造船技术进步,航海技术提高,有利于开展海外贸易。晚清:广州外贸地位逐渐衰落。原因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多个通商口岸,上海等口岸凭借其更优越的地理位置、更广阔的经济腹地等优势迅速崛起,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英国等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广州不再是唯一的外贸中心;国内局势动荡,如太平天国运动等影响了广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削弱了广州的外贸竞争力。【解析】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广州自祖宗以来兴置市舶,收课入倍于他路”“是虽三处置司,实只广州最盛也”可知,宋代广州外贸地位重要且兴盛。据材料“广南东路经略安抚、提举市舶司”可知,宋朝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据材料“每年发舶月分,支破官钱管设津遣,其蕃汉纲首、作头、梢工等人各令与坐;无不得其欢心”可知,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设宴款待外商等,以吸引外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广州外贸地位重要且兴盛的原因还可以从广州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为对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资源;造船技术进步,航海技术提高,有利于开展海外贸易等角度进行说明。据材料二两幅图片信息可知,自道光二十四年至咸丰五年,广州对外贸易的货值和输出茶叶的数量都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反映了广州外贸地位逐渐衰落。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可知,自道光二十四年至咸丰五年,上海对外贸易的货值和输出茶叶的数量都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多个通商口岸,上海等口岸凭借其更优越的地理位置、更广阔的经济腹地等优势迅速崛起,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英国等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广州不再是唯一的外贸中心。此外,广州地区地处东南,此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也影响了广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削弱了广州的外贸竞争力。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不同维度看留学材料一如表是不同时间中国留学生情况统计表时间留学方向费用人数代表人物主要成就1847年美国教会资助不详容闳协助办理洋务,推动官派留学生1872年美国官费12人詹天佑开创中国铁路技术1877年欧洲官费80余人严复翻译《天演论》,开启民智1896年日本官费13人唐宝锷中日之间的法律问题专家,当时著名律师1904年日本官费22000人以上宋教仁创办华兴会、改组国民党等1910年欧美官费600人左右胡适新文化运动领袖;“中国文化革命之父”;开创中国哲学史新阶段1920年法国或苏联勤工俭学或组织1700人以上邓小平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建设新中国1951年苏联官费375人顾方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材料二不同人对留学的认知据(驻美公使)陈兰彬奏折称:“惟上年十一月,吴嘉善特来华盛顿,面称‘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极应将局裁撤’。”恭亲王奕䜣:《奏请撤回留美学生肄业学生折》(1881年)“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容闳《西学东渐记》“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教育部要有一个专管留学生的班子”。1978年6月,邓小平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的指示。(1)材料一对研究中国近代留学现象有何价值。(2)材料二对留学影响的认知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价值:是研究中国近代留学现象的一手史料,为研究提供了原始资料;通过不同时间、留学方向、费用、人数、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等方面的信息,能直观呈现近代留学的发展历程、留学方向的变化趋势、留学人员规模的变化等;有助于分析不同时期留学现象产生的背景、目的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不同:陈兰彬认为留学外洋风俗流弊多,留学生易沾恶习,应撤回;容闳认为留学西方能将西方学术引入中国,推动中国走向文明富强;邓小平主张扩大留学生数量,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加快留学步伐,拓宽留学路子。原因:陈兰彬所处时代,中国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西方文化了解有限,且当时部分留学生在国外出现一些与传统观念不符的行为,导致保守派担忧;容闳是近代早期赴美留学生,亲身感受西方先进文化,希望通过留学改变中国落后状况;邓小平处于改革开放时期,认识到科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价值: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一包含了不同时期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方向、费用、代表人物、主要成就等史料信息,是研究中国近代留学现象的一手史料,为研究提供了原始资料;同时,通过不同时间、留学方向、费用、人数、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等方面的信息,能直观呈现近代留学的发展历程、留学方向的变化趋势、留学人员规模的变化等;不同时期,的留学方向也有助于分析不同时期留学现象产生的背景、目的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的留学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关系。【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不同:据材料“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极应将局裁撤”可知,陈兰彬认为留学外洋风俗流弊多,留学生易沾恶习,应撤回;据材料“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可知,容闳认为留学西方能将西方学术引入中国,推动中国走向文明富强;据材料“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可知,邓小平主张扩大留学生数量,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加快留学步伐,拓宽留学路子。原因:据所学知识可知,陈兰彬生活在晚清时期,此时期中国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加之对西方文化了解有限,且据材料“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可知,当时部分留学生在国外出现一些与传统观念不符的行为,导致保守派担忧;据材料“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容闳是近代早期赴美留学生,亲身感受西方先进文化,希望通过留学改变中国落后状况;据材料“1978年6月,邓小平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的指示”“主要搞自然科学”及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处于即将要进行改革开放的时期,认识到科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粮票:一代人的生活见证……随着年龄长大,我多少了解了粮票曾经的华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十分紧缺。这时国家从战略高度出发,于1953年对全国城乡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10月,我国正式发行了第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全国通用粮票”。各省市随之也发行了地方粮票。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票证时代,粮票成为了一种购粮凭证,用于对粮食进行宏观控制和统一调剂。那时还发行过吃、穿、用三类票证,各类票证不下一二十种。在一些大城市还发放了工业品券,1966年我在北京当兵时,就是用工业品券买的毛背心。1974年我由部队退伍到邯郸当工人,每月粮食定量44斤,这在当时是比较高的。周末半斤猪肉拌馅,一家人吃顿饺子就是改善生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实行了改革开放,市场逐步活跃,各类产品越来越多,到了1983年,大部分商品取消了票证,仅剩粮油两种票证。1985年又取消了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1992年我大女儿考上了重点大学,我在粮店专门为她领取了60斤全国通用粮票,然而学校竟不再收取粮票,我兴奋地意识到粮票时代快要结束了。1993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全国放开了粮油供应,运行近40年的粮票完成了历史使命。——摘自《邯郸晚报》2024.8.3结合材料,以“粮票·见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粮票·见证》粮票是新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见证了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紧缺,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粮票应运而生。粮票作为购粮凭证,在当时对粮食进行宏观控制和统一调剂发挥了关键作用。它限制了粮食的自由买卖,确保了有限的粮食资源能够合理分配,保障了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稳定了社会秩序。在粮票使用的岁月里,人们的生活与粮票紧密相连。粮票种类繁多,不同地区有地方粮票,还有各类票证用于购买其他生活必需品。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粮食定量供应,改善生活往往取决于粮票的多少。例如,每月定量的粮食决定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数量,吃肉、吃细粮都受到粮票的制约。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逐渐活跃,经济发展,物资日益丰富。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从大部分商品取消票证到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再到全国放开粮油供应,粮票完成使命。这见证了中国生产力的提高,经济活力的释放,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不断增强。粮票的兴衰,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动写照,也是时代变迁的有力见证。【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设问要求结合材料,以“粮票·见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十分紧缺。这时国家从战略高度出发,于1953年对全国城乡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粮票成为了一种购粮凭证,用于对粮食进行宏观控制和统一调剂”及所学知识可知,粮票的发行受到物资供应、计划经济等因素影响,据材料“实行了改革开放,市场逐步活跃,各类产品越来越多,到了1983年,大部分商品取消了票证”“然而学校竟不再收取粮票,我兴奋地意识到粮票时代快要结束了”可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据此可概括核心内容:粮票是新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见证了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历程。在进行短文书写时,主要结合材料从粮票产生的背景、粮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产生的作用、粮票废除的原因和表现等方面进行书写。可进行短文书写如下: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紧缺,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粮票应运而生。粮票作为购粮凭证,在当时对粮食进行宏观控制和统一调剂发挥了关键作用。它限制了粮食的自由买卖,确保了有限的粮食资源能够合理分配,保障了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稳定了社会秩序。在粮票使用的岁月里,人们的生活与粮票紧密相连。粮票种类繁多,不同地区有地方粮票,还有各类票证用于购买其他生活必需品。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粮食定量供应,改善生活往往取决于粮票的多少。例如,每月定量的粮食决定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数量,吃肉、吃细粮都受到粮票的制约。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逐渐活跃,经济发展,物资日益丰富。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从大部分商品取消票证到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再到全国放开粮油供应,粮票完成使命。最后进行总结:粮票见证了中国生产力的提高,经济活力的释放,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不断增强。粮票的兴衰,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动写照,也是时代变迁的有力见证。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4.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3.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其中收入《殷周金文集成》的释文是:武王征商,住(唯)甲子朝,岁(会)鼎(贞)克,闻夙(肃)又(有)商。辛未,王在阑(管)官(师→次),易(赐)又(有)事利金,用作旗公宝尊彝。由此可知,该铭文()A.为研究武王灭商提供了直接证据 B.证实了西周是典型贵族政治C.是研究武王分封天下的主要依据 D.打破了人们对西周历史的争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利簋铭文记载了商朝灭亡的事件,“武王征商”直接说明武王讨伐商朝并最终取得胜利,结合历史记载,这是关于武王灭商的重要实物证据,因此,它为研究武王灭商提供了直接证据,A项正确;材料涉及武王征商和武王对下属的赏赐,据此不能得知西周是典型的贵族政治,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武王征商,没有涉及大范围的分封,排除C项;《史记》中就记载了武王征商的历史,材料验证了这种说法,排除D项。故选A项。2.西周天子“九鼎八簋”列鼎制度只在文献中留存文字,在春秋早期的诸侯国君大墓中才发现有真正的早期实例——在位于河南新郑的周王近亲郑国的故城就发现了几套完整的青铜“九鼎八簋”。这反映了()A.郑国严格遵守周礼 B.郑国的青铜铸造水平高于王畿之地C.周王的威严被僭越 D.周王室与诸侯国间的经济交往密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九鼎八簋”是西周天子专有的礼器制度,象征着天子的权威和地位,郑国作为诸侯国,却在其国君大墓中发现了完整的“九鼎八簋”,说明郑国在使用天子专属的礼器制度,这是一种对周王权威的僭越行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郑国国君的僭越行为,没有遵守周礼,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郑国国君有僭越礼制的情况,没有涉及其青铜器的铸造水平,排除B项;材料涉及郑国国君的墓葬中使用了天子专属的礼器制度,据此不能得知周王室和郑国的经济交流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3.如表为汉末移民状况。这种状况有利于()建安十二年(东吴)“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虏其男女数万口。”建安十九年“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男女数万口。”建安二十年“太祖(曹操)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三辅,是时,太祖徙民充河北。A.巩固边疆秩序 B.防范匈奴进攻 C.护卫东汉王室 D.发展区域经济【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末时期(中国)。根据题目所述的汉末移民状况,东吴和曹操通过军事征伐将大量人口迁徙到不同地区,这种大量的人口迁移,有利于增加迁入地的劳动力资源,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汉末动荡的时期,人口向经济较发达或政府希望开发的地区迁移,可以增强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力,因此,及时地补充人口、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能够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繁荣,D项正确;据材料“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三辅”可知,材料中的移民并非都是迁往边疆地区,排除A项;将移民签到长安与匈奴进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据材料“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男女数万口”可知,这些人口都是东吴获得的,没有用来护卫东汉王室,排除C项。故选D项。4.图1和图2分别是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示意图。这一变化()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与政治需要密切相关C.打破了区域文化的隔阂 D.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元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是东都洛阳,元朝的东城在北京,大运河截弯取直正是政治中心转移的需要,所以材料中的变化与政治需要密切相关,B项正确;大运河开通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隋唐大运河到元朝大运河的截弯取直,主要与政治有关,并非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A项;隋唐大运河和元代大运河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都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5.中国古代历代行政区划主要是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如秦汉为郡、汉末魏晋为州、唐末为道、宋为路、元明清为省,而县基本稳定。统治者此举旨在()A.顺应历史传统 B.迎合区域文化认同 C.维护中央权威 D.适应经济形势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中国古代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统治者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确保中央集权的实现,第一级政区的调整和变化,反映了统治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地方治理的策略调整,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维护中央的权威,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变革,而非顺应传统,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区域,没有迎合区域文化认同,破除B项;秦汉到明清时期地方制度的变化主要出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虽然也受到经济变化的影响,但其并非统治者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6.乾嘉时期的学者洪亮吉在《意言》一书中说:“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这种状况()A.有利于社会问题缓解 B.推动土地财富集中C.推动赋税政策的调整 D.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乾隆嘉庆时期(中国)。据题干“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人口增加迅速,但土地、商品等资源不足的情况,反映出生产和消费不平衡的问题,会影响社会秩序稳定,D项正确;人口增长但资源不足的情况不利于社会问题缓解,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人多地少的社会问题容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而非强调土地财富集中,排除B项;这一状况与赋税政策的调整无关,且康熙皇帝时期已经“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因此人口增长较快,雍正皇帝时期赋税制度“摊丁入亩”,没有进行赋税政策的调整,排除C项。故选D项。7.太平天国运动本质上仍属于旧式单纯的农民大起义,但其发生于近代的大背景下,因而产生的社会效应与中世纪的农民起义有所不同。主要是指()A.增强了清王朝的离心倾向 B.带来大规模重新分配土地的局面C.助推了现代化运动的开展 D.推动清政府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本质上是旧式的农民起义,但在近代背景下,其影响远超传统的中世纪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严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力量,加速了清政府各种制度的崩溃,促使了清政府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和结束的时候开始思考并实施“洋务运动”等现代化改革措施,所以“产生的社会效应与中世纪的农民起义有所不同”,C项正确;太平天国之前的农民起义也有增强王朝离心倾向,甚至推翻旧王朝,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中也有分配土地的情况,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并没有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8.1861年美国内战促使英国对中国事务更加重视,尤其对太平天国是否进攻上海更加关注,最终对太平天国政策由最初的中立到动摇再到会剿的转变。这反映了英国的出发点是()A.维持在华的商业贸易 B.帮助清廷开展洋务运动C.维护清廷的统一稳定 D.占领中国是其第一要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英国在19世纪中期对中国事务的关注主要是出于其在华商业利益的考虑,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统治构成了威胁,而清政府的稳定对于英国在华的商业活动至关重要,英国担心太平天国可能会影响其在上海等地的商业利益,因此从最初的中立态度转变为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以确保其在华的商业贸易能够顺利进行,A项正确;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虽然帮助清政府剿灭义和团,但材料没有涉及帮助清廷开展洋务运动,排除B项;英国对华政策主要考虑利益,并非为了维护清廷统一和稳定,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英国对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倾销商品,并非占领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9.1900年,中国南北之间发生了义和团武装“灭洋”、唐才常等筹划自立军武装、“勤王”孙中山等筹划武装革命。这反映了()A.打倒帝国主义已成为共识 B.协同救国方案达成一致C.改良主张退出了历史舞台 D.新局势下的矛盾和探索【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1900年,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义和团运动、唐才常的自立军计划、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等,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败无能时,各种力量在探索不同的救国道路,D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义和团、唐才常、孙中山的主张并不相同,且材料中没有涉及孙中山对于打倒帝国主义的态度,排除A项;义和团、唐才常和孙中山的观点均为没有涉及协同救国,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改良主张仍旧存在,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故选D项。10.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允许华工出国,一战时期,北洋政府主动提出“以工代兵”的招工计划,实行“华工契约制”。此举主要服务于()A.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 B.缓和与西方国家关系C.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D.维护华工的切身利益【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时期,北洋政府提出“以工代兵”的招工计划,主要是为了通过向协约国提供劳动力支持,进而在一战中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华工出国问题,与中国民族经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作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与西方国家关系并不紧张,排除B项;北洋政府的华工政策主要是为了争取有利国际地位,而非维护华工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11.中国近代出国留学者普遍抱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如表是部分年份所去国家的留学状况,其中①所示国家是()部分年份中国所去国家的留学状况国家年份①②③④192924852721654919312972115106251933135718645751935800029455102193656622552286193759342011437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英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①所示国家在1929年至1937年间的留学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和美国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而且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给与较多援助,这推动了此时期留学美国的学生较多,B项正确;此时期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留学美国的人数减少,排除A项;此时期英国和法国是二战在欧洲战场的交战国,此时期向这两个国家的留学生有所减少,排除CD项。故选B项。12.1949年12月,英国内阁决定正式承认新中国的消息传到中国。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一方面指示国内的刘少奇和周恩来对英国的意向“拖一下”,一方面把英国的意向传递给了苏联。毛泽东此举()A.表明无意与英国建交 B.推动了中苏缔约结盟C.表明一边倒政策动摇 D.瓦解苏联和英国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12月(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英国表示要给予中国“法律上的承认”,毛泽东希望利用英国这一态度向苏联施压,促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中国无意与英国建交,只是表明先拖一下,排除A项;材料信息说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指示国内的刘少奇和周恩来对英国的意向“拖一下”,表明坚持一边倒政策,排除C项;苏联和英国在二战后本身就是敌对阵营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3.1978年,内地和边疆地区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份额比1952年的29.2%提高了7.5个百分点。其中四川省1965~197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增加了3.9倍(高于全国的3.4倍)。这种现象()A.标志着我国工业体系健全 B.适应了形势变化的需要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D.表明四川经济处于领先【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本质题、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中国)。据材料“1978年,内地和边疆地区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份额比1952年的29.2%提高了7.5个百分点。其中四川省1965~197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增加了3.9倍(高于全国的3.4倍)”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四川地区属于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因此,材料现象适应了形势变化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工业产值情况,不能说明我国工业体系健全,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四川地区工业产值高于全国的3.4倍,但工业发展水平只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方面,因此不能表明四川经济处于领先,排除D项。故选B项。14.如图是自由市场在1978到1985所占零售总额比重。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市场机制逐步引入,促进了自由市场的发展,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影响农业,与材料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排除C项;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15.1980年代,我国的青年们信心满满,各个梦想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等,他们“发了疯似的学习”“惟恐落在别人后面”。这一现象反映了青年人()A.偶像崇拜同一化趋向 B.响应“科教兴国”战略C.社会风尚受西方影响 D.理想与时代担当的结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1980年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对科学、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青年人对成为科学家、文学家等的向往,体现了他们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这种现象反映了青年人理想与时代担当的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青年们的梦想有很多种,并没有同一化,且材料现象也并非简单的偶像崇拜,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1995年,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青年的理想与时代担当,没有受到西方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图1和图2分别为唐朝和宋朝时期诗人的地域分布图。对比图1和图2,两朝诗人在分布上有何异同,并分别说明原因。【答案】同:分布广泛。原因是唐朝和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且交通相对便利,便于诗人游历交流,使诗人在地域上分布较广。异:唐朝诗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如长安、洛阳一带及江南地区。原因是唐朝前期政治中心在北方,长安、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文人;安史之乱后,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文化也逐渐繁荣。宋朝诗人分布更为均衡,南方地区诗人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原因是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发达,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印刷术等科技发展促进了文化传播,且南方相对稳定,有利于文化发展。【解析】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同:据材料图1和图2唐朝和宋朝时期诗人的地域分布图信息可知,唐代和宋代诗人分布都较为广泛。结合所学知识,从唐宋两个朝代推动诗人地域分布较为广泛的共同因素思考,如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可说明如下:唐朝和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且交通相对便利,便于诗人游历交流,使诗人在地域上分布较广。异:据材料图1信息可知,唐代诗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而宋朝时期,南北方的诗人分布相较唐朝而言,更为均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诗人和宋代诗人分布的不同特点可以从经济发展情况、政治中心位置等角度进行说明。如唐朝前期政治中心在北方,长安、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文人;安史之乱后,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文化也逐渐繁荣,这导致了唐代诗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发达,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印刷术等科技发展促进了文化传播,且南方相对稳定,有利于文化发展,这导致了南北方的诗人分布相较唐朝而言,更为均衡。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广州外贸地位变化材料一宋朝时期广州外贸状况(绍兴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广南东路经略安抚、提举市舶司言:“广州自祖宗以来兴置市舶,收课入倍于他路。每年发舶月分,支破官钱管设津遣,其蕃汉纲首、作头、梢工等人各令与坐;无不得其欢心,非特营办课利,盖欲招徕外夷,以致柔远之意。旧来或遇发船众多及进贡之国并至,量增添钱数,亦不满二百余贯,费用不多,所说者众。”《宋会要·职官》四四(援引毕仲衍《中书备对》所载神宗熙宁十年外国贸易的统计而论断)《备对》所言三州市舶司(所收)乳香三十五万四千四百四十九斤,其内明州所收惟四千七百三十九斤,杭州所收惟六百三十七斤。而广州所收者则有三十四万八千六百七十三斤。是虽三处置司,实只广州最盛也。清·梁廷柚《粤海关志》卷三材料二图1、图2是道光二十四年至咸丰五年部分年份粤埠、沪埠外贸状况——据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第一册》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宋朝和晚清时期广州外贸地位不同的原因进行说明。【答案】宋朝:广州外贸地位重要且兴盛。原因是广州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宋朝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设宴款待外商等,以吸引外商;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为对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资源;造船技术进步,航海技术提高,有利于开展海外贸易。晚清:广州外贸地位逐渐衰落。原因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多个通商口岸,上海等口岸凭借其更优越的地理位置、更广阔的经济腹地等优势迅速崛起,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英国等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广州不再是唯一的外贸中心;国内局势动荡,如太平天国运动等影响了广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削弱了广州的外贸竞争力。【解析】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广州自祖宗以来兴置市舶,收课入倍于他路”“是虽三处置司,实只广州最盛也”可知,宋代广州外贸地位重要且兴盛。据材料“广南东路经略安抚、提举市舶司”可知,宋朝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据材料“每年发舶月分,支破官钱管设津遣,其蕃汉纲首、作头、梢工等人各令与坐;无不得其欢心”可知,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设宴款待外商等,以吸引外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广州外贸地位重要且兴盛的原因还可以从广州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为对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资源;造船技术进步,航海技术提高,有利于开展海外贸易等角度进行说明。据材料二两幅图片信息可知,自道光二十四年至咸丰五年,广州对外贸易的货值和输出茶叶的数量都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反映了广州外贸地位逐渐衰落。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可知,自道光二十四年至咸丰五年,上海对外贸易的货值和输出茶叶的数量都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多个通商口岸,上海等口岸凭借其更优越的地理位置、更广阔的经济腹地等优势迅速崛起,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英国等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广州不再是唯一的外贸中心。此外,广州地区地处东南,此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也影响了广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削弱了广州的外贸竞争力。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不同维度看留学材料一如表是不同时间中国留学生情况统计表时间留学方向费用人数代表人物主要成就1847年美国教会资助不详容闳协助办理洋务,推动官派留学生1872年美国官费12人詹天佑开创中国铁路技术1877年欧洲官费80余人严复翻译《天演论》,开启民智1896年日本官费13人唐宝锷中日之间的法律问题专家,当时著名律师1904年日本官费22000人以上宋教仁创办华兴会、改组国民党等1910年欧美官费600人左右胡适新文化运动领袖;“中国文化革命之父”;开创中国哲学史新阶段1920年法国或苏联勤工俭学或组织1700人以上邓小平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建设新中国1951年苏联官费375人顾方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材料二不同人对留学的认知据(驻美公使)陈兰彬奏折称:“惟上年十一月,吴嘉善特来华盛顿,面称‘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极应将局裁撤’。”恭亲王奕䜣:《奏请撤回留美学生肄业学生折》(1881年)“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容闳《西学东渐记》“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教育部要有一个专管留学生的班子”。1978年6月,邓小平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的指示。(1)材料一对研究中国近代留学现象有何价值。(2)材料二对留学影响的认知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价值:是研究中国近代留学现象的一手史料,为研究提供了原始资料;通过不同时间、留学方向、费用、人数、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等方面的信息,能直观呈现近代留学的发展历程、留学方向的变化趋势、留学人员规模的变化等;有助于分析不同时期留学现象产生的背景、目的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不同:陈兰彬认为留学外洋风俗流弊多,留学生易沾恶习,应撤回;容闳认为留学西方能将西方学术引入中国,推动中国走向文明富强;邓小平主张扩大留学生数量,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加快留学步伐,拓宽留学路子。原因:陈兰彬所处时代,中国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西方文化了解有限,且当时部分留学生在国外出现一些与传统观念不符的行为,导致保守派担忧;容闳是近代早期赴美留学生,亲身感受西方先进文化,希望通过留学改变中国落后状况;邓小平处于改革开放时期,认识到科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价值: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一包含了不同时期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方向、费用、代表人物、主要成就等史料信息,是研究中国近代留学现象的一手史料,为研究提供了原始资料;同时,通过不同时间、留学方向、费用、人数、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等方面的信息,能直观呈现近代留学的发展历程、留学方向的变化趋势、留学人员规模的变化等;不同时期,的留学方向也有助于分析不同时期留学现象产生的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自动化设备快速运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家电回收与翻新销售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茶叶种植基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矿山洞采矿施工环保责任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款抵顶工业地产使用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LNG运输及船舶维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企业股份回购合同协议书6篇
- 二零二五年高铁站广告牌施工与商业合作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深圳物业管理合同规定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防雷安全风险评估与整改合同3篇
- 农民工工资表格
- 【寒假预习】专题04 阅读理解 20篇 集训-2025年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下册寒假提前学(含答案)
- 2024年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合同
- 地方政府信访人员稳控实施方案
- 小红书推广合同范例
- 商业咨询报告范文模板
- 2024年智能监狱安防监控工程合同3篇
- 幼儿园篮球课培训
- AQ 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知识培训
- 老干工作业务培训
- 基底节脑出血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