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至第二单元。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我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其中的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湖北郧县人等古人类遗址距今约100万年左右。由此可推知,我国()A.早期人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B.人类活动的历史较为久远C.南稻北粟的农业作物格局形成 D.先民渔猎和采集活动频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古人类遗址中距今约100万年以上的遗址有元谋人、蓝田人和郧县人,这表明我国境内在100万年前已经有人类活动痕迹,可见人类活动的历史较为久远,B项正确;“早期人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并非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A项;“南稻北粟的农业作物格局形成”在新石器时代形成,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渔猎和采集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2.贾谊(公元前201年——公元前168年)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学说,主张“以礼为治”。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和“以德化民”的政治理论。他们的主张()A.推动了儒学的复兴与崛起 B.有助于汉初的休养生息C.标志着儒学统治地位确立 D.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复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继承和发展了荀子学说”、“以德化民”可知贾谊与董仲舒都发展了儒学的思想,并且努力影响统治者采纳,促进了儒学的地位提升,A项正确;董仲舒是西汉儒家学者,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思想,排除B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标志着儒学统治地位确立,排除C项;“百家争鸣的复兴”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唐书》载:“时(西)突厥铁勒部相率内附……夷人感其惠,率马牛以馈素立,素立唯受其酒一杯,余悉还之。为建立启舍,开置屯田。”“唐以十姓、四镇抚西土(西域),为列国主,道非有它,且诸部与吐蕃异,久为唐编人矣”。这些举措()A.开创了对吐蕃直接管辖的时代 B.稳定了西域与内地关系C.有利于提升华夏文化认同意识 D.加速了突厥人的封建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唐朝对西突厥铁勒部和西域的管理措施,一度促进了突厥铁勒部经济封建化,同时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有助于促进华夏认同,提升民族共同体意识,C项正确;A项是元朝时期实现的,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西突厥的铁勒部,据所学知识可知,突厥与唐朝在之后也发生了战争,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铁勒部,D项以偏概全,排除D项。故选C项。4.宋人曾说:“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由此可知,宋朝()A.土地兼并促进商品经济繁荣 B.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赋税政策影响商品经济发展 D.奉行崇文抑武的国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授田制消失后,宋朝调整了国家赋税政策,一是从以人为主转为以土地为主,二是加大商品税,这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源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排除A项;材料展现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相对松弛,排除B项;奉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属于政治领域,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朝时期,朝廷曾派郑和等人前往南海巡视,并在航行中对南海岛屿进行标绘和命名,如石塘(今西沙群岛)、万生石塘屿(今南沙群岛)、石星石塘(今东沙群岛及中沙群岛)及其他530多个岛屿。这些举措()A.有助于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 B.抵御了欧洲殖民者的侵扰C.说明政府已认识到海洋价值 D.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明朝时朝廷派人对南海岛屿进行标绘和命名,强化了对该地区的有效管辖,有助于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A项正确;抵御了欧洲殖民者的侵扰夸大了其作用,如葡萄牙殖民者侵扰澳门,排除B项;郑和等人的活动主要出于政治目的,并非认识到海洋资源的价值,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后来被迫中断,明朝继续实行海禁政策,因此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6.1273年,元朝置云南行省,在西南地区推行土司制度。1726年,鄂尔泰开始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这些举措()A.开创了中国的行省制度 B.加强了国家对西南地区的管理C.是云南纳入中国的标志 D.实现了边疆地区与内地一体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73年至1726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1273年,元朝置云南行省,在西南地区推行土司制度,1726年,鄂尔泰开始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和清朝调整对西南地区的政策以保证对西南的有效管理,两者都反映出国家对西南地区管理能力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国家对西南地区管理的加强,行省制度虽起源于元朝,但不是材料信息强调的重点,排除A项;秦汉之际,中央王朝在云南推行过郡县制,元朝置云南行省标志着云南纳入中国这一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国家对西南地区管理的加强,没有提及地区管理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边疆地区与内地实现了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B项。7.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强调海防建设优先,甚至不惜放弃塞防,即放弃新疆来节省军费用于海防。李鸿章的这一认识()A.证明海防确实重于塞防 B.推动洋务运动顺利开展C.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基于镇压太平天国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和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李鸿章牺牲新疆的防务加强东南沿海的海防,说明他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项正确;沿海与新疆对于国家都一样重要,排除A项;洋务运动在艰难处境中勉强坚持发展,排除B项;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8.从晚清到民国,北京大学指称对象先后包括京师同文馆、汇文书院、京师大学堂、私立燕京大学和国立北京大学五所驻京高等教育机构,其中既有国立最高学府,也有私立教会学校。这反映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A.开始于维新变法期间 B.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具有半殖民地的性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北京大学指代对象从洋务运动时期的京师同文馆到国立北京大学,有国立大学,有私立大学,也有教会学校,有因为洋务运动需要兴办,也受到西方教育、维新运动和教育救国的实践等影响,这体现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B项正确;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产物,排除A项;材料虽然涉及近代高等教育机构,但没有涉及其与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这些高等教育机构的主权问题,不能得知近代高等教育有半殖民地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9.三友实业社职员赵才生、李道发、许安卿等人于1939年创建上海太平洋织造厂,他们织造出一种新型被单,当时注册船牌商标,图案新颖,深受市场欢迎。其广告如下,这一广告()A.展现了国内纺织业的水平 B.有力支援了全国的抗战C.促进了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D.借助民族情感进行营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中国)。根据本题材料信息,材料中的纺织厂创立于抗战时期,以船牌为注册商标,生产的被单是英雄被单,借助了对抗战英雄的纪念或崇敬心理进行营销,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太平洋织造厂,无法代表全国的纺织业水平,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太平洋织造厂通过抗战营销产品,无法体现该厂对抗战支持力度,排除B项;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表为1938—1945年间山海关内侵华日军战场兵力分布情况。据此可以推知,这一阶段()年份山海关内侵华日军人数(万人)敌后战场抗击人数(万人)占比(%)1938684058.819398654621940804758194161467519425533.263194360355819447346.8641945108.8575.8769A.是抗战的中流抵柱 B.日军侵华受到世界形势影响C.日军对华战争的规模不断升级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敌后战场抗击的日军人数占关内日军兵力的60%以上,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是领导的抗战力量,反映领导的抗战力量成为主导,A项正确;B项表述符合史实,日军侵华与世界经济大危机有关,但是材料不能体现世界形势影响日军侵华,排除B项;材料中日军侵华兵力一度缩减,“不断升级”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A项。11.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说:“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之际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后 D.抗日战争即将全面获胜前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材料核心信息是毛泽东强调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这是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会议举行于三大战役胜利后,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三大改造顺利完成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并非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2.到1973年底,我国已基本上完成同美国以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建交过程,同欧洲共同体也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此外,还先后同40多个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表明()A.欧美国家的对华遏制已放弃 B.中西意识形态的分歧已弥合C.中国改革开放的条件已具备 D.我国外交僵化的态势已打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3年(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随着1972年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建交,并且同亚非拉4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外交的僵化局面被打破,D项正确;西方国家对华遏制只可能暂时放松,但不会完全放弃,排除A项;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分歧是只能缓解,不能弥合,排除B项;中国当时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3.1984年,张卓元从理论上论证“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1987年提出“稳中求进”的改革思路,1991年底参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3年参与勾画出国有企业改革新方向,2000年后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径。他的这些理论()A.成为改革开放的宣言书 B.契合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获得了经济研究领域的国家荣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当代(中国)。张卓元先生在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都能提出符合国家改革的新思路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改革的深化,契合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的需要,B项正确;张卓元的理论是改革开放深化的理论,不涉及改革开放的开始,排除A项;材料中张卓元先生的经济理论不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关,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张卓元先生经济理论是否获得国家荣誉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4.“法老”对应的古埃及文字,最初用于描述古埃及王室建筑物,从新王国中后期开始被用于指代社会处于动荡状态或不具有神圣属性的国王,尤其被利比亚、努比亚、希腊和罗马外来统治者经常使用。外来统治者使用“法老”一词意在()A.彰显对埃及文化的继承 B.维护自身统治的合法性C.加强世界各地之间联系 D.促进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埃及(古代)。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法老”一词含义变化和外来统治者热衷于使用“法老”一词,反映出他们试图表明自己与古埃及的传统有着继承性,同时又不失去作为统治者的独特身份,B项正确;彰显对埃及文化的继承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项;加强世界各地之间联系是材料内容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C项;借用“法老”与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没有多大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5.汉谟拉比在一座神庙的铭文中称自己为“天神安努呼唤之人,聆训于神恩利勒之人,太阳神沙马什喜爱之人(三者是两河流域万神殿中的三位主神),巴比伦城的保护神马尔杜克神喜爱的牧羊人,他是这些神明喜爱并选中的统治俗世土地之人”。汉谟拉比此举意在()A.创立《汉谟拉比法典》 B.彰显对两河流域宗教的尊重C.实现对两河流域的统一 D.通过神化王权以巩固其统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根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通过神庙铭文对自己与神关系的描绘,彰显自己的权力来源于神,借助神权维护统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汉谟拉比的统治,与法典没有关系,排除A项;B项是表现,不是主观意图,排除B项;材料中汉谟拉比借助宗教神化自己意在巩固统治,无法得知实现对两河流域的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16.1484年4月,约翰.希比尔被英王任命为王室和整个王国范围内的市场监察官,检查所有在市场中的生产活动以及交易行为,并有权将违反者投入监狱。这一举措反映了此时的英国()A.国王权力得到加强 B.海外市场进一步开拓C.剥夺了基督教特权 D.城市化发展进程较快【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84年(英国)。根据材料信息“约翰.希比尔被英王任命为王室和整个王国范围内的市场监察官,检查所有在市场中的生产活动以及交易行为,有权将违反者投入监狱”结合所学可知,国王任命的市场监督官的权力很大,代表国王管理市场与交易,反映了商品经济活跃的中世纪后期,国王权力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中市场监察官管理的是国内市场,没有涉及海外市场,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国王权力的加强,没有提及基督教,无从得出剥夺基督教的特权,排除C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国王权力的加强,没有提及城市化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张骞通西域为标志,国家主导下的中外文化交流在这一历史时期正式发端,中国开始以高度的文明和富裕强大而闻名于世,与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和贵霜帝国并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四大强国。同时,域外的物产和文化越来越多地传入汉朝,促进了汉朝的经济发展,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生活,影响深远,表现出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通史纲要》材料二——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答案】(1)条件:中国:汉朝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国家实力强大;张骞通西域和汉朝打败匈奴,开通了从长安到西域的陆上交通;汉朝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任答两点即可)罗马帝国、安息帝国等注重道路的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影响:对汉朝:域外物产和文化传入汉朝,促进了汉朝的经济发展,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与中华文化。对现代中国:为新时期人借鉴传统文化,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借鉴。对罗马:丰富了罗马上层的生活,扩大了中国文化在罗马的影响。对世界: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之间交流,相互影响不断扩大。【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技术,交通,军事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上,汉朝实现大一统,政治稳定,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强大的中央政权能够有效地组织和保障对外交往;经济上,汉朝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发达,有大量的商品可供输出,满足了对外交流的物质基础;交通上,技术有所发展,提高了运输能力;军事上,汉武帝时期多次对匈奴作战,取得胜利,控制了河西走廊等地区,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通行;罗马帝国、安息帝国等注重道路的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经济方面:促进了汉朝的经济发展,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大量外销,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域外的物产传入汉朝,丰富了商品种类,推动了贸易的繁荣;文化方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原地区的文化向外传播,域外的文化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原地区的文化生活;社会生活方面:丰富了中原地区人民的生活,域外的物产和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现代方面:为新时期人借鉴传统文化,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借鉴;罗马方面:丰富了罗马上层的生活,扩大了中国文化在罗马的影响。世界方面: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之间交流,相互影响不断扩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1892年开始创作,1898年刊行)中提出,所谓上古三代“文教之盛”和三皇五帝、尧舜汤武等事迹,都是孔子及其门人为了“托古改制”,创建孔教而假借、编造而成的。儒教为孔子所创立,中国的义理制度也皆由孔子所创立。六经都是孔子为改制而作,孔子之所以假借上古先王名义进行改制,正是为“行君主之仁政”“行民主之太平”,把孔子描绘成在中国推行虚君民主的先驱。材料二中华民国建立后,康有为及孔教会欲立孔教为国教的活动,袁世凯借尊孔之名行复辟帝制之实的举动,标志着民国初期创建现代新文明遭遇严重困顿,也使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分子认识到:尊孔与复古、尊孔与帝制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为了防止帝制复辟并维护共和体制,必须反对尊孔复古,对孔子及儒学进行彻底批判。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公开揭露“反孔批儒”。经过新文化运动的猛烈抨击,儒学失去以往的独尊地位,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受到空前批判,历代附加在孔子和儒学身上的迷信色彩得以清除,为儒学的现代复兴创造了必要条件。——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康有为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影响。【答案】(1)评析:《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在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为救亡进行创作的;他否定儒家将孔子开创的儒学圣化为儒教,将孔子描述为变法改制先驱,其目的正是在于为其变法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孔子改制考》引发了社会思想巨大震动,有助于思想解放和维新变法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2)变化:康有为由思想解放推动维新变法进步思想转变为尊孔复古的退步思想,阻碍历史进步(或答:从顺应时代到违背历史潮流)。影响: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批判了封建礼教,清除了历代对孔子的神化;一方面削弱了儒学的社会影响,同时为近现代儒学的复兴创造了条件。【解析】【小问1】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评析:根据材料一“1892年开始创作,1898年刊行”可知《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在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为救亡进行创作的;根据材料一“都是孔子及其门人为了‘托古改制’,创建孔教而假借、编造而成的”“把孔子描绘成在中国推行虚君民主的先驱”可知,他否定儒家将孔子开创的儒学圣化为儒教,将孔子描述为变法改制先驱,其目的正是在于为其变法主张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康有为著作对维新变法的影响可知《孔子改制考》引发了社会思想巨大震动,有助于思想解放和维新变法发展。【小问2】本题为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把孔子描绘成在中国推行虚君民主的先驱”和材料二“中华民国建立后,康有为及孔教会欲立孔教为国教的活动,袁世凯借尊孔之名行复辟帝制之实的举动”可知康有为由思想解放推动维新变法的进步思想转变为尊孔复古的退步思想,阻碍历史进步(或答:从顺应时代到违背历史潮流)。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二“儒学失去以往的独尊地位,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受到空前批判,历代附加在孔子和儒学身上的迷信色彩得以清除,为儒学的现代复兴创造了必要条件。”并结合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正统地位及近代儒学的变化可知,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批判了封建礼教,清除了历代对孔子的神化;一方面削弱了儒学的社会影响,同时为近现代儒学的复兴创造了条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至3679亿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时代以来,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有力推进了全球发展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曲青山《新中国75年的光辉历程和历史启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意义,并列举1949—1978年中国科技方面的诸项“第一”。(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75年光辉历程展现历史启示。【答案】(1)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开始站起来,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现代化新局面。科技第一: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等。(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2)启示:必须坚持的全面领导;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或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结合所学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开始站起来,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现代化新局面。科技第一: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时间1949—1978年得出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等。【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启示:根据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结合新中国75年光辉历程及所学知识,从党的领导、群众路线、理论创新、改革开放等角度谈启示。如必须坚持的全面领导;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或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阶段重大事件材料来源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江西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整个战争使江西1000多万人殒命,大大地损伤了江西的元气白寿彝《中国通史》萍浏醴起义,九江光复,四易赣督,中山先生莅赣,湖口枪声,轰动一时,影响深远张宏卿《赣鄱壮举辛亥革命在江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2年9月14日,轰动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遵照毛泽东“哀而动人”策略,工人们高呼罢工口号:“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经过5天斗争,最终胜利江西日报《跨越百年的历史回响—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启示录》军旗升起:从1927年8月到1928年春,在江西发动了数十次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开创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局面江西省博物馆《红色摇篮—江西革命史陈列》星火燎原:巍巍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红色中华:红都瑞金,人民共和国的摇篮。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叶坪村宣告成立。这个红色政权,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形式浴血坚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和各地党组织领导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策应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迎接解放:解放战争时期,在的领导下,全省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边界地区的武装斗争蓬勃兴起,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国民党军队。渡江战役后经过几次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盘踞在江西的武装,江西获得解放根据材料,以“近代江西的革命实践”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严谨,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江西的中国近代红色革命影响深远。论述:建立第二年,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展现了建立后党的工作中心是工人运动,罢工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南昌起义,开创了党领导军队的新局面;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余部,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建立了与江西有关的多个农村根据地。在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人创立了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与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道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为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解放区政权和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人在江西的革命实践,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影响深远的革命精神。总之,人在江西领导的近代革命,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与实践的努力,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基础。【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类。时空是的近代(中国)。首先拟定论题,依据表格信息“军旗升起、星火燎原、红色中华”结合所学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可得,论题为江西的中国近代红色革命影响深远。其次,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江西地区的革命实践活动展开论述,如1922年建立第二年,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展现了建立后党的工作中心是工人运动,罢工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南昌起义,开创了党领导军队的新局面;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余部,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建立了与江西有关的多个农村根据地。在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人创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与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道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为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解放区政权和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人在江西的革命实践,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影响深远的革命精神。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如人在江西领导的近代革命,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与实践的努力,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基础。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至第二单元。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我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其中的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湖北郧县人等古人类遗址距今约100万年左右。由此可推知,我国()A.早期人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B.人类活动的历史较为久远C.南稻北粟的农业作物格局形成 D.先民渔猎和采集活动频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古人类遗址中距今约100万年以上的遗址有元谋人、蓝田人和郧县人,这表明我国境内在100万年前已经有人类活动痕迹,可见人类活动的历史较为久远,B项正确;“早期人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并非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A项;“南稻北粟的农业作物格局形成”在新石器时代形成,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渔猎和采集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2.贾谊(公元前201年——公元前168年)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学说,主张“以礼为治”。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和“以德化民”的政治理论。他们的主张()A.推动了儒学的复兴与崛起 B.有助于汉初的休养生息C.标志着儒学统治地位确立 D.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复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继承和发展了荀子学说”、“以德化民”可知贾谊与董仲舒都发展了儒学的思想,并且努力影响统治者采纳,促进了儒学的地位提升,A项正确;董仲舒是西汉儒家学者,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思想,排除B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标志着儒学统治地位确立,排除C项;“百家争鸣的复兴”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唐书》载:“时(西)突厥铁勒部相率内附……夷人感其惠,率马牛以馈素立,素立唯受其酒一杯,余悉还之。为建立启舍,开置屯田。”“唐以十姓、四镇抚西土(西域),为列国主,道非有它,且诸部与吐蕃异,久为唐编人矣”。这些举措()A.开创了对吐蕃直接管辖的时代 B.稳定了西域与内地关系C.有利于提升华夏文化认同意识 D.加速了突厥人的封建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唐朝对西突厥铁勒部和西域的管理措施,一度促进了突厥铁勒部经济封建化,同时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有助于促进华夏认同,提升民族共同体意识,C项正确;A项是元朝时期实现的,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西突厥的铁勒部,据所学知识可知,突厥与唐朝在之后也发生了战争,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铁勒部,D项以偏概全,排除D项。故选C项。4.宋人曾说:“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由此可知,宋朝()A.土地兼并促进商品经济繁荣 B.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赋税政策影响商品经济发展 D.奉行崇文抑武的国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授田制消失后,宋朝调整了国家赋税政策,一是从以人为主转为以土地为主,二是加大商品税,这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源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排除A项;材料展现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相对松弛,排除B项;奉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属于政治领域,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朝时期,朝廷曾派郑和等人前往南海巡视,并在航行中对南海岛屿进行标绘和命名,如石塘(今西沙群岛)、万生石塘屿(今南沙群岛)、石星石塘(今东沙群岛及中沙群岛)及其他530多个岛屿。这些举措()A.有助于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 B.抵御了欧洲殖民者的侵扰C.说明政府已认识到海洋价值 D.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明朝时朝廷派人对南海岛屿进行标绘和命名,强化了对该地区的有效管辖,有助于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A项正确;抵御了欧洲殖民者的侵扰夸大了其作用,如葡萄牙殖民者侵扰澳门,排除B项;郑和等人的活动主要出于政治目的,并非认识到海洋资源的价值,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后来被迫中断,明朝继续实行海禁政策,因此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6.1273年,元朝置云南行省,在西南地区推行土司制度。1726年,鄂尔泰开始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这些举措()A.开创了中国的行省制度 B.加强了国家对西南地区的管理C.是云南纳入中国的标志 D.实现了边疆地区与内地一体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73年至1726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1273年,元朝置云南行省,在西南地区推行土司制度,1726年,鄂尔泰开始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和清朝调整对西南地区的政策以保证对西南的有效管理,两者都反映出国家对西南地区管理能力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国家对西南地区管理的加强,行省制度虽起源于元朝,但不是材料信息强调的重点,排除A项;秦汉之际,中央王朝在云南推行过郡县制,元朝置云南行省标志着云南纳入中国这一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国家对西南地区管理的加强,没有提及地区管理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边疆地区与内地实现了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B项。7.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强调海防建设优先,甚至不惜放弃塞防,即放弃新疆来节省军费用于海防。李鸿章的这一认识()A.证明海防确实重于塞防 B.推动洋务运动顺利开展C.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基于镇压太平天国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和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李鸿章牺牲新疆的防务加强东南沿海的海防,说明他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项正确;沿海与新疆对于国家都一样重要,排除A项;洋务运动在艰难处境中勉强坚持发展,排除B项;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8.从晚清到民国,北京大学指称对象先后包括京师同文馆、汇文书院、京师大学堂、私立燕京大学和国立北京大学五所驻京高等教育机构,其中既有国立最高学府,也有私立教会学校。这反映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A.开始于维新变法期间 B.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具有半殖民地的性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北京大学指代对象从洋务运动时期的京师同文馆到国立北京大学,有国立大学,有私立大学,也有教会学校,有因为洋务运动需要兴办,也受到西方教育、维新运动和教育救国的实践等影响,这体现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B项正确;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产物,排除A项;材料虽然涉及近代高等教育机构,但没有涉及其与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这些高等教育机构的主权问题,不能得知近代高等教育有半殖民地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9.三友实业社职员赵才生、李道发、许安卿等人于1939年创建上海太平洋织造厂,他们织造出一种新型被单,当时注册船牌商标,图案新颖,深受市场欢迎。其广告如下,这一广告()A.展现了国内纺织业的水平 B.有力支援了全国的抗战C.促进了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D.借助民族情感进行营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中国)。根据本题材料信息,材料中的纺织厂创立于抗战时期,以船牌为注册商标,生产的被单是英雄被单,借助了对抗战英雄的纪念或崇敬心理进行营销,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太平洋织造厂,无法代表全国的纺织业水平,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太平洋织造厂通过抗战营销产品,无法体现该厂对抗战支持力度,排除B项;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表为1938—1945年间山海关内侵华日军战场兵力分布情况。据此可以推知,这一阶段()年份山海关内侵华日军人数(万人)敌后战场抗击人数(万人)占比(%)1938684058.819398654621940804758194161467519425533.263194360355819447346.8641945108.8575.8769A.是抗战的中流抵柱 B.日军侵华受到世界形势影响C.日军对华战争的规模不断升级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敌后战场抗击的日军人数占关内日军兵力的60%以上,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是领导的抗战力量,反映领导的抗战力量成为主导,A项正确;B项表述符合史实,日军侵华与世界经济大危机有关,但是材料不能体现世界形势影响日军侵华,排除B项;材料中日军侵华兵力一度缩减,“不断升级”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A项。11.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说:“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之际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后 D.抗日战争即将全面获胜前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材料核心信息是毛泽东强调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这是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会议举行于三大战役胜利后,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三大改造顺利完成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并非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2.到1973年底,我国已基本上完成同美国以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建交过程,同欧洲共同体也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此外,还先后同40多个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表明()A.欧美国家的对华遏制已放弃 B.中西意识形态的分歧已弥合C.中国改革开放的条件已具备 D.我国外交僵化的态势已打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3年(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随着1972年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建交,并且同亚非拉4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外交的僵化局面被打破,D项正确;西方国家对华遏制只可能暂时放松,但不会完全放弃,排除A项;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分歧是只能缓解,不能弥合,排除B项;中国当时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3.1984年,张卓元从理论上论证“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1987年提出“稳中求进”的改革思路,1991年底参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3年参与勾画出国有企业改革新方向,2000年后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径。他的这些理论()A.成为改革开放的宣言书 B.契合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获得了经济研究领域的国家荣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当代(中国)。张卓元先生在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都能提出符合国家改革的新思路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改革的深化,契合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的需要,B项正确;张卓元的理论是改革开放深化的理论,不涉及改革开放的开始,排除A项;材料中张卓元先生的经济理论不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关,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张卓元先生经济理论是否获得国家荣誉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4.“法老”对应的古埃及文字,最初用于描述古埃及王室建筑物,从新王国中后期开始被用于指代社会处于动荡状态或不具有神圣属性的国王,尤其被利比亚、努比亚、希腊和罗马外来统治者经常使用。外来统治者使用“法老”一词意在()A.彰显对埃及文化的继承 B.维护自身统治的合法性C.加强世界各地之间联系 D.促进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埃及(古代)。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法老”一词含义变化和外来统治者热衷于使用“法老”一词,反映出他们试图表明自己与古埃及的传统有着继承性,同时又不失去作为统治者的独特身份,B项正确;彰显对埃及文化的继承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项;加强世界各地之间联系是材料内容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C项;借用“法老”与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没有多大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5.汉谟拉比在一座神庙的铭文中称自己为“天神安努呼唤之人,聆训于神恩利勒之人,太阳神沙马什喜爱之人(三者是两河流域万神殿中的三位主神),巴比伦城的保护神马尔杜克神喜爱的牧羊人,他是这些神明喜爱并选中的统治俗世土地之人”。汉谟拉比此举意在()A.创立《汉谟拉比法典》 B.彰显对两河流域宗教的尊重C.实现对两河流域的统一 D.通过神化王权以巩固其统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根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通过神庙铭文对自己与神关系的描绘,彰显自己的权力来源于神,借助神权维护统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汉谟拉比的统治,与法典没有关系,排除A项;B项是表现,不是主观意图,排除B项;材料中汉谟拉比借助宗教神化自己意在巩固统治,无法得知实现对两河流域的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16.1484年4月,约翰.希比尔被英王任命为王室和整个王国范围内的市场监察官,检查所有在市场中的生产活动以及交易行为,并有权将违反者投入监狱。这一举措反映了此时的英国()A.国王权力得到加强 B.海外市场进一步开拓C.剥夺了基督教特权 D.城市化发展进程较快【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84年(英国)。根据材料信息“约翰.希比尔被英王任命为王室和整个王国范围内的市场监察官,检查所有在市场中的生产活动以及交易行为,有权将违反者投入监狱”结合所学可知,国王任命的市场监督官的权力很大,代表国王管理市场与交易,反映了商品经济活跃的中世纪后期,国王权力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中市场监察官管理的是国内市场,没有涉及海外市场,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国王权力的加强,没有提及基督教,无从得出剥夺基督教的特权,排除C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国王权力的加强,没有提及城市化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张骞通西域为标志,国家主导下的中外文化交流在这一历史时期正式发端,中国开始以高度的文明和富裕强大而闻名于世,与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和贵霜帝国并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四大强国。同时,域外的物产和文化越来越多地传入汉朝,促进了汉朝的经济发展,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生活,影响深远,表现出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通史纲要》材料二——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答案】(1)条件:中国:汉朝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国家实力强大;张骞通西域和汉朝打败匈奴,开通了从长安到西域的陆上交通;汉朝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任答两点即可)罗马帝国、安息帝国等注重道路的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影响:对汉朝:域外物产和文化传入汉朝,促进了汉朝的经济发展,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与中华文化。对现代中国:为新时期人借鉴传统文化,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借鉴。对罗马:丰富了罗马上层的生活,扩大了中国文化在罗马的影响。对世界: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之间交流,相互影响不断扩大。【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技术,交通,军事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上,汉朝实现大一统,政治稳定,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强大的中央政权能够有效地组织和保障对外交往;经济上,汉朝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发达,有大量的商品可供输出,满足了对外交流的物质基础;交通上,技术有所发展,提高了运输能力;军事上,汉武帝时期多次对匈奴作战,取得胜利,控制了河西走廊等地区,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通行;罗马帝国、安息帝国等注重道路的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经济方面:促进了汉朝的经济发展,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大量外销,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域外的物产传入汉朝,丰富了商品种类,推动了贸易的繁荣;文化方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原地区的文化向外传播,域外的文化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原地区的文化生活;社会生活方面:丰富了中原地区人民的生活,域外的物产和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现代方面:为新时期人借鉴传统文化,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借鉴;罗马方面:丰富了罗马上层的生活,扩大了中国文化在罗马的影响。世界方面:促进了世界各地文明之间交流,相互影响不断扩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1892年开始创作,1898年刊行)中提出,所谓上古三代“文教之盛”和三皇五帝、尧舜汤武等事迹,都是孔子及其门人为了“托古改制”,创建孔教而假借、编造而成的。儒教为孔子所创立,中国的义理制度也皆由孔子所创立。六经都是孔子为改制而作,孔子之所以假借上古先王名义进行改制,正是为“行君主之仁政”“行民主之太平”,把孔子描绘成在中国推行虚君民主的先驱。材料二中华民国建立后,康有为及孔教会欲立孔教为国教的活动,袁世凯借尊孔之名行复辟帝制之实的举动,标志着民国初期创建现代新文明遭遇严重困顿,也使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分子认识到:尊孔与复古、尊孔与帝制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为了防止帝制复辟并维护共和体制,必须反对尊孔复古,对孔子及儒学进行彻底批判。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公开揭露“反孔批儒”。经过新文化运动的猛烈抨击,儒学失去以往的独尊地位,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受到空前批判,历代附加在孔子和儒学身上的迷信色彩得以清除,为儒学的现代复兴创造了必要条件。——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康有为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影响。【答案】(1)评析:《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在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为救亡进行创作的;他否定儒家将孔子开创的儒学圣化为儒教,将孔子描述为变法改制先驱,其目的正是在于为其变法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孔子改制考》引发了社会思想巨大震动,有助于思想解放和维新变法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2)变化:康有为由思想解放推动维新变法进步思想转变为尊孔复古的退步思想,阻碍历史进步(或答:从顺应时代到违背历史潮流)。影响: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批判了封建礼教,清除了历代对孔子的神化;一方面削弱了儒学的社会影响,同时为近现代儒学的复兴创造了条件。【解析】【小问1】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评析:根据材料一“1892年开始创作,1898年刊行”可知《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在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为救亡进行创作的;根据材料一“都是孔子及其门人为了‘托古改制’,创建孔教而假借、编造而成的”“把孔子描绘成在中国推行虚君民主的先驱”可知,他否定儒家将孔子开创的儒学圣化为儒教,将孔子描述为变法改制先驱,其目的正是在于为其变法主张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康有为著作对维新变法的影响可知《孔子改制考》引发了社会思想巨大震动,有助于思想解放和维新变法发展。【小问2】本题为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把孔子描绘成在中国推行虚君民主的先驱”和材料二“中华民国建立后,康有为及孔教会欲立孔教为国教的活动,袁世凯借尊孔之名行复辟帝制之实的举动”可知康有为由思想解放推动维新变法的进步思想转变为尊孔复古的退步思想,阻碍历史进步(或答:从顺应时代到违背历史潮流)。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二“儒学失去以往的独尊地位,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受到空前批判,历代附加在孔子和儒学身上的迷信色彩得以清除,为儒学的现代复兴创造了必要条件。”并结合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正统地位及近代儒学的变化可知,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批判了封建礼教,清除了历代对孔子的神化;一方面削弱了儒学的社会影响,同时为近现代儒学的复兴创造了条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至3679亿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时代以来,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有力推进了全球发展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曲青山《新中国75年的光辉历程和历史启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意义,并列举1949—1978年中国科技方面的诸项“第一”。(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75年光辉历程展现历史启示。【答案】(1)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开始站起来,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现代化新局面。科技第一: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等。(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2)启示:必须坚持的全面领导;人民群众是决定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