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前期,每有大政,必召群臣廷议。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等提出“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秦始皇“下其议于群臣”,举行廷议。对于王绾的建议,“群臣皆以为便”,而廷尉李斯则以“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为反例,建议行郡县制,最终,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决定实行郡县制。由此可见,秦朝前期的廷议()A.避免了君主“兼听独断” B.折射出相权与君权的相互制衡C.体现出朝廷决策的审慎 D.保障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前期(中国)。据材料“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李斯”“秦始皇”可知,皇帝召集相关官员讨论政事,然后由皇帝根据讨论结果裁定朝廷决策,反映了朝廷决策的审慎,C项正确。皇帝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裁定,即所谓“兼听独断”,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丞相,还有其他官员,排除B项;“民主性和科学性”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明朝前期,“河南数岁蝗旱水灾为民患,牧民者多失抚字”,“而按察司官未尝有一人言者,坐视民病而不留意”。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派巡按御史和督抚往地方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的这一措施体现出()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激化C.吏治腐败导致明朝衰败 D.郡县长官行政权力削弱【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牧民者多失抚字”“而按察司官未尝有一人言者”“派巡按御史和督抚往地方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举措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体现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无法得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激化的结论,排除B项;明中后期逐渐衰败,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对地方监察加强,并不意味着郡县长官的行政权力被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3.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的设立必须在公民大会上表决并需要经过元老院的批准。监察官作为行政长官一员享有审查元老名单,决定补充元老院人选,并清除不合格者的权力。公民大会只能对议案进行表决,表示支持或反对,而无权修改或者提出新的议案。这说明罗马共和国时期()A.政体具有鲜明的僭主政治特征 B.国家注重权力制衡机制的建设C.公民大会成为独裁统治的工具 D.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逐渐消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根据材料“执政官的设立必须在公民大会上表决并需要经过元老院的批准”“享有审查元老名单,决定补充元老院人选”“只能对议案进行表决,表示支持或反对,而无权修改或者提出新的议案”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罗马共和政体内部,执政官在共和国的行政长官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拥有最高治权,但是也同时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牵制;元老院在共和国政治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和威望,但是权力也受到一定制约;公民大会虽有立法权,但是却没有立法创制权。这些反映了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防止专权,注重权力制衡机制的建设,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僭主政治特征”,排除A项;“独裁统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4.美国宪法授予联邦的权力主要是全国性的和对外的,诸如战争、和平、谈判和对外贸易等;而保留于各州的权力则涉及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因此,人民可以把“重大的和总体的利益”托付给全国立法机关的选民集团,把“地方的和特别的利益”托付给州或地方政府立法机关的选民集团。据此可知,美国的这种制度设计()A.意在构建有效且有限的政府 B.表明邦联制的实行具有合理性C.致力于扩大中央政府的权力 D.体现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本题材料“主要是全国性的和对外的”“保留于各州的权力则涉及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托付给全国立法机关的选民集团”“托付给州或地方政府立法机关的选民集团”概括得出结论是:美国通过“三权分立”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使政府能有效面对内外危机,同时通过联邦原则保证各州的自主性,以此来建立一个有效且有限的政府,A项正确;1787年宪法否定了邦联制,排除B项;宪法致力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权力的平衡,而不是扩大中央政府的权力,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到了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的内容,并未涉及“政党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5.1940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实行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的原则。凡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些规定()A.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有利条件B.削弱了国民政府在抗战区的力量C.反映出中共开始重视民众在抗战中的作用D.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材料中的“三三制”政权的原则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有利于团结抗日根据地的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A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是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没有削弱国民政府在抗战区的力量,排除B项;C项中的“开始”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只是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不能增强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排除D项。故选A项。6.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初一,由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第一期在上海出版。当月二十五日,张之洞命“全省文武大小衙门、书院学堂一律官费派阅”,随后,浙江、湖南、安徽巡抚及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江西布政使等官员纷纷下令派阅或协助销行。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A.晚清内忧外患进一步加深 B.书院学堂成为变法的主力C.变法运动得到顽固派推崇 D.自办报纸促进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6年,梁启超等人创办的《时务报》成为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宣传阵地,该报刊在发行之初,得到封建官僚的推广,一定程度上说明晚清内忧外患进一步加深,A项正确;戊戌维新运动的主力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排除B项;维新思想得到部分封建官僚的认可,但戊戌维新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排除C项;“自办报纸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7.据《通典》卷《选举二》载,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州郡中正官皆以朝廷委任,按照士人德行与才能的高下,将其区分为九等,写成“状”以为吏部铨选的根据。这一制度的推行()A.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B.保证了官员清正廉洁C.打破贵族政治特权 D.提升了庶族地主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州郡中正官皆以朝廷委任”“写成‘状’以为吏部铨选的根据”可知,九品中正制旨在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保证了官员清正廉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科举制打破贵族政治特权,排除C项;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8.唐朝时期,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侍御史主要掌纠举百僚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检查朝班时百官之仪态行履;(察院)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礼、营作、大府出纳皆领焉”。据此可知,唐朝()A.监察机构的权力和范围得到扩大 B.通过台谏合一强化皇权C.中枢机构设置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D.监察机构职责分工明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侍御史主要掌纠举百僚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检查朝班时百官之仪态行履;(察院)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礼、营作、大府出纳皆领焉’”可知,唐朝御史台之下设置台院、殿院和察院三个下属机构,各掌具体不同的监察事项,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监察机构的权力和范围得到扩大,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宋代台谏合一,时间不符,材料也未涉及,排除B项;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构,不是中枢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9.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为了公开与竞争考试以测验申请现在已分类的或依此分类的公职之人员合格与否,这类测验在种类上必须有实务性”,考试内容应是“与他们希望被指派的职务之相关能力与资格的那些相关事项”。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A.确保了官员素质的整体提升 B.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C.改变了国家政权的组织机构 D.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产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3年(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通过立法规范公职人员的选拔考试,强调公职人员须胜任被指派的职务,反映出美国文官制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产物,D项正确;文官制度确保了官员素质整体提升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据所学,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强调文官能力并不会影响执政党的领导能力,排除B项;文官制度适应而非改变了国家政权的组织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10.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各级学堂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如中等学堂的教学科目有修身、读经讲经、理化、法制、财政、图画及体操等共12科。还具体规定了学堂各级毕业生的选录方法,如高等实业学堂毕业生,最优等、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分别以知州、知县和州同用。这些规定表明,清末()A.基本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 B.教育制度变革带有明显新旧并存色彩C.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得以奠定 D.学堂选官已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等学堂的教学科目有修身、读经讲经、理化、法制、财政、图画及体操等共12科”“高等实业学堂毕业生,最优等、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分别以知州、知县和州同用”可知,清末教育制度变革带有明显的新旧并存色彩,B项正确;清朝没有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排除A项;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排除C项;1905年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成为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11.我国《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指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予照顾。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退役军人应予照顾……对偏远地区报考者,经省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的,可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要求。”这些规定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A.取代了党管干部人事制度 B.侧重于扩大人才选拔实施范围C.招录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D.重视结合本国实际和实质公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予照顾”“可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要求”可知,我国公务员制度在实行过程中照顾民族自治地区的人民的实际情况,并且条件上给予一定的放宽,体现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结合本国实际和实质公平,D项正确;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该说法错误,排除A项;公务员制度一直面向全国,并未扩大,排除B项;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排除C项。故选D项。12.《大明律》吸收了《唐六典》《元典章》以职官分类编制法典的长处,“名例”以下,分别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和工律六篇,其在定罪量刑上“侧重尊君”。此外,朱元璋还创造了“教民榜文”之类的普及政教法令于民间的制度,让“里老人”简明扼要地宣讲“圣谕”。明初这些举措旨在()A.恢复前朝政治秩序 B.完善国家法律体系建设C.否定儒家的伦理标准 D.借助律令加强君主权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明律》以唐律为蓝本,体例上以律为正文,但定罪量刑上“侧重尊君”,在民间法令宣传中宣讲“圣谕”,体现出明朝借由法律律令加强君主权威,D项正确;《大明律》借鉴唐、元律法的体例,但并未“恢复前朝的政治秩序”,排除A项;“完善国家法律体系建设”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魏晋以来,律令儒家化,并未否定传统伦理,排除C项。故选D项。13.如表所示为明清时期部分乡约的相关情况。这反映出这一时期乡约()朝代制定者名称主要内容明朝王阳明《南赣乡约》强调“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丧死相助”清朝陈秉直《上谕合律乡约全书》举书乡约的程序是:讲解完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等后,再接着“读律”(讲解律法)A.强化了基层社会等级制度 B.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旨在弘扬传统的儒家思想 D.保障了社会秩序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德业相劝”“孝尔父母,敬尔兄长”“重人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明清时期的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乡约的道德教化功能,而非基层等级制度,排除A项;乡约的主要目的还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排除C项;明清时期乡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项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并没有体现乡约实施的后果,排除D项。故选B项。14.1166年,英王亨利二世颁布《克拉伦敦敕令》,确立了陪审制在刑事调查审理中的核心地位,随后陪审制又被推广到民事诉讼的调查审理中。13世纪,英格兰不少庄园法庭采用了陪审制,用陪审团取代全体法庭参与人来进行事实调查和争议裁决。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英国()A.庄园农民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B.封建庄园的内部等级森严C.庄园法庭的秩序得到一定的保障 D.王权国家的规模初具雏形【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3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2世纪,英王颁布法令,在刑事和民事案件的审理中运用陪审制,13世纪,陪审制推广至英国农村的庄园法庭中,保障了庄园法庭的秩序,有效维护了庄园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庄园经济之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庄园内部等级森严,排除B项;王权国家的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王权和教权的斗争中,王权不断强化,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图所示为2011~2019年我国法律服务业务结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A.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 B.已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D.民主和法制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1~2019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2011~2019年的法律服务受理案件数量的比例中可以看出,该时期国内法律服务业务主要以民事诉讼代理为主,占比超过70%,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刑事案件事务次之,占比20%左右;行政诉讼代理业务量最少,但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A项正确;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空与本题不一致,排除B项;据所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制度化建设的轨道,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律诉讼,没有涉及民主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废丞相,罢设中书省,国家政权分归六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宋制,置华盖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但这时的大学士只是“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官品只有五品。永乐时期,“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但是在官制的设置上,他们仍均为五品以下官员。洪熙、宣德年间,诸位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当时杨士奇、杨荣等人身兼部职和殿阁大学士。不久便出现了“三杨用事,政归内阁”的趋势。而且后来的大学士,非有侍郎、尚书的资历不行,三品以下的官僚,根本不可能入阁,而且入阁加衔,内阁大学士成了最高官位。同时获得了对内阁权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票拟”之权。“景泰年间,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嘉靖、万历年间,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而且非才望出众的尚书、都御史,无资格推补入阁。——摘编自赵瓅《浅谈明朝内阁的建立、形成及其地位》材料二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后来,国王逐渐不再参与内阁会议,原属于国王的行政权也转移到内阁的手中。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政党制度的成熟及议会选举制度的完善,首相遂由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虽然名义上首相的任命仍然需要国王的批准,但事实上首相由选举产生,且对议会负责。英国内阁制的各项原则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又称“代议政府制”)。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即内阁事务。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878~1887年,政府议案占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执政党可以较合理地指定和支持本党候选人参加大选,利用各类组织控制选区,操纵本党选民进行“有效投票”。1905年12月,经国王爱德华七世批准,执政党党魁正式被授予“首相”的称号,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的主从关系。——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与近代英国责任内阁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内阁权力扩张的主要表现。【答案】(1)变化:明洪武时期,内阁只是顾问机构,不得参与机要;明永乐时期,阁臣开始参与政务,地位有所提升,但大学士官职仍然较低;明洪熙、宣德年间,阁臣品位提高,取得票拟权;明嘉靖、万历时期,地位达到顶峰,拥有了类似丞相的权力。(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中央政务运行;易出现内阁弄权问题。(任答两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主要不同点:明朝内阁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责任内阁是资本主义社会代议制的产物;明朝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英国责任内阁的首相由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明朝内阁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约机制,英国责任内阁受议会的监督和制约。(任答两点即可)主要表现: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支配增强;内阁增强了对议会选举的控制;首相地位和权力上升。(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宋制,置华盖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但这时的大学士只是‘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得出,明洪武时期,内阁只是顾问机构,不得参与机要;据材料“ 永乐时期,‘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但是在官制的设置上,他们仍均为五品以下官员。”得出,明永乐时期,阁臣开始参与政务,地位有所提升,但大学士官职仍然较低;据材料“洪熙、宣德年间,诸位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和“同时获得了对内阁权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票拟’之权。”得出,明洪熙、宣德年间,阁臣品位提高,取得票拟权;据材料“嘉靖、万历年间,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得出,明嘉靖、万历时期,地位达到顶峰,拥有了类似丞相的权力。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可分析出内阁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中央政务运行;据材料“嘉靖、万历年间,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得出,易出现内阁弄权问题。【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和近代(英国)。第一小问不同点,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责任内阁是资本主义社会代议制的产物;从内阁的作用分析得出,明朝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据材料二“虽然名义上首相的任命仍然需要国王的批准,但事实上首相由选举产生,且对议会负责。”得出,英国责任内阁的首相由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据材料“嘉靖、万历年间,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得出,明朝内阁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约机制;据材料二“ 虽然名义上首相的任命仍然需要国王的批准,但事实上首相由选举产生,且对议会负责。英国内阁制的各项原则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又称‘代议政府制’)。”得出,英国责任内阁受议会的监督和制约。第二小问表现,据材料二“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即内阁事务。”得出,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支配增强;内阁增强了对议会选举的控制;据材料二 “执政党可以较合理地指定和支持本党候选人参加大选,利用各类组织控制选区,操纵本党选民进行‘有效投票’。”得出,首相地位和权力上升。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宣布“训政”的同时,开始试行政府官吏的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拥有考试权和铨叙权,负责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和管理。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公务员考试和管理机构的法规有《考试院组织法》《考选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公务员的考试法规有《考试法》《修正考试法》《考试法实施细则》等。1933年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简任官凡具备以下一条者即可:现任或曾任简任文职,经铨叙合格者;现任或曾任最高荐任职3年以上,经甄别审查或考绩合格者;任政务官2年以上,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10年以上,经证明属实者;在学术上有特殊著作和发明,经审查合格者。在各级公务员的任用资格上,均有“对民国有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X年,经证明属实”的字样,在考试科目上,无论高等考试还是普通考试,或是特种考试,均有中国国民党党义或三民主义等科目。——摘编自许康钟纯《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的考析(1930~1949)》材料二:1985年以来我国公务员制度变迁历程。阶段划分重大意义标志事件探索阶段(1985~1992年)本阶段的理论探讨、政策设计和实践试点,明确了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1985年11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初拟初创与实施(1993~2005年)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明确了公务员内涵与外延,建立了公务员队伍管理的制度依据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发布法制化(2006~2012年)公务员制度上升为国家法律,公务员法和与之配套的公务员管理专门条例相继出台,制度框架形成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深化改革(2013年至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公务员法继续完善,公务员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摘编自苏立宁江余《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变迁历程、演进特征与动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5年以来我国公务员制度演进的动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建言献策。【答案】(1)特点: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保障措施;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任答三点即可)(2)动因: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社会发展和治理的要求;国际环境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建言献策:新时代公务员制度的改革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要继续坚持法治导向;继续优化公务员制度体系,增强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开放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要继续坚持高素质专业化的目标,要把打造政治立场坚定、廉洁高效和满意度高的公务员队伍作为变革目标。(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公务员考试和管理机构的法规有《考试院组织法》《考选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公务员的考试法规有《考试法》《修正考试法》《考试法实施细则》等。”得出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保障措施;根据材料“1933年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简任官凡具备以下一条者即可:现任或曾任简任文职,经铨叙合格者;现任或曾任最高荐任职3年以上,经甄别审查或考绩合格者;任政务官2年以上,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10年以上,经证明属实者;在学术上有特殊著作和发明,经审查合格者。”得出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根据材料“在各级公务员的任用资格上,均有‘对民国有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X年,经证明属实’的字样,在考试科目上,无论高等考试还是普通考试,或是特种考试,均有中国国民党党义或三民主义等科目。”得出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动因:根据表格中时间“探索阶段(1985~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根据表格中“法制化(2006~2012年)”社会发展和治理的要求;根据所学得出国际环境的影响。建言献策:根据时代背景从党的领导、坚持法治、深化改革开放等角度回答,如新时代公务员制度的改革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要继续坚持法治导向;继续优化公务员制度体系,增强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开放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要继续坚持高素质专业化的目标,要把打造政治立场坚定、廉洁高效和满意度高的公务员队伍作为变革目标。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司法部门2007年对BAE公司在沙特阿拉伯进行商业贿赂的审查遇到了沙特政府等层层阻力,最终该案不了了之。2011年7月,英国《反贿赂法》正式生效。其创新性地设立了防止贿赂失职罪。《反贿赂法》第7条规定了商业组织不制定、实施符合《反贿赂法》规定的适当程序而导致贿赂行为发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该罪规定:如果商业组织的关联人在该机构的业务活动中为了获取或者保留商业组织的业务,或者为获取或保留该组织在商业活动中的优势而行贿的,该商业组织将受到追诉,除非该商业组织可以证明其已制定了“适当程序”以预防关联人贿赂。商业组织的定义为在英国注册的公司和合伙企业以及虽不在英国注册但全部或部分业务在英国的任何公司或合伙企业。——摘编自翟笃生《英国〈反贿赂法〉的特点和实践》材料二:英国《反贿赂法》同时体现了严格责任、法人责任和内控责任。严格责任产生于英美法系刑法体系,它将证明责任转移给被告方。法人责任是严格责任和内控责任的纽带。——摘编自刘诗楦《在华跨国商业贿赂法律问题研究—以英国2010年〈反贿赂法〉为视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反贿赂法》的出台背景和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反贿赂法》的司法逻辑。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反贿赂法》的意义。【答案】(1)出台背景:对跨国公司贿赂的司法审查面临重重困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竞争日益加剧。主要特点:预防性;强调商业组织的责任。(任答一点即可)(2)司法逻辑:对法人苛以严格责任,从而将关联人责任转化为法人责任;以符合内控责任要求为免责事由来判断法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任答一点即可)意义:有利于商业组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有利于规范和改善商业环境;有利于跨国公司的管理;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英国。第一小问出台背景:根据材料“英国司法部门2007年对BAE公司在沙特阿拉伯进行商业贿赂的审查遇到了沙特政府等层层阻力,最终该案不了了之。”得出对跨国公司贿赂的司法审查面临重重困难;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竞争日益加剧。第二小问主要特点:根据材料“其创新性地设立了防止贿赂失职罪。”得出预防性;根据材料“《反贿赂法》第7条规定了商业组织不制定、实施符合《反贿赂法》规定的适当程序而导致贿赂行为发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得出强调商业组织的责任。【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英国。第一小问司法逻辑:根据材料“商业组织的定义为在英国注册的公司和合伙企业以及虽不在英国注册但全部或部分业务在英国的任何公司或合伙企业。”“英国《反贿赂法》同时体现了严格责任、法人责任和内控责任。”得出对法人苛以严格责任,从而将关联人责任转化为法人责任;以符合内控责任要求为免责事由来判断法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如果商业组织的关联人在该机构的业务活动中为了获取或者保留商业组织的业务,或者为获取或保留该组织在商业活动中的优势而行贿的,该商业组织将受到追诉”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商业组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有利于规范和改善商业环境;有利于跨国公司的管理;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下为新中国新闻报道中出现过的部分榜样人物人物事迹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在1941年9月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上。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为掩护八路军主力撤退,把日寇和伪军吸引到狼牙山的绝壁上,在打完所有子弹并用石头打击敌人之后,砸碎枪支,高呼着口号纵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雷锋雷锋,普通军人,1962年8月因公殉职,年仅22岁。雷锋把实现崇高的理想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的火热”;他无自私自利之心,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焦裕禄焦裕禄生前曾任兰考县委书记,在任期间,他以身作则、带病实干、严于律己、关心群众,因积劳成疾于1964年5月去世,时年42岁。袁隆平袁隆平是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其研究领域集中在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方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摘编自付开镜《新中国榜样人物新闻写作的儒家底色》根据上述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新闻报道中的榜样人物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阐释: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狼牙山五壮士表现了领导下的革命战士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体现了爱国主义和抵抗外辱的精神,不论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具有永恒的教育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五年计划的实施,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思想的影响,此阶段的新闻报道中榜样人物雷锋、袁隆平,突出了“为人民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时代风貌。综上所述,不同时期的新闻报道中的榜样人物身上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在1941年9月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上。”“雷锋把实现崇高的理想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焦裕禄生前曾任兰考县委书记,在任期间,他以身作则、带病实干、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袁隆平是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其研究领域集中在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方面。”及所学可得出论题:新闻报道中的榜样人物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其次,由材料及所学可知,分别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的英雄模仿人物的事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说明,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狼牙山五壮士表现了领导下的革命战士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体现了爱国主义和抵抗外辱的精神,不论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具有永恒的教育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五年计划的实施,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思想的影响,此阶段的新闻报道中榜样人物雷锋、袁隆平,突出了“为人民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时代风貌。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不同时期的新闻报道中的榜样人物身上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前期,每有大政,必召群臣廷议。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等提出“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秦始皇“下其议于群臣”,举行廷议。对于王绾的建议,“群臣皆以为便”,而廷尉李斯则以“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为反例,建议行郡县制,最终,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决定实行郡县制。由此可见,秦朝前期的廷议()A.避免了君主“兼听独断” B.折射出相权与君权的相互制衡C.体现出朝廷决策的审慎 D.保障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前期(中国)。据材料“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李斯”“秦始皇”可知,皇帝召集相关官员讨论政事,然后由皇帝根据讨论结果裁定朝廷决策,反映了朝廷决策的审慎,C项正确。皇帝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裁定,即所谓“兼听独断”,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丞相,还有其他官员,排除B项;“民主性和科学性”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明朝前期,“河南数岁蝗旱水灾为民患,牧民者多失抚字”,“而按察司官未尝有一人言者,坐视民病而不留意”。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派巡按御史和督抚往地方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的这一措施体现出()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激化C.吏治腐败导致明朝衰败 D.郡县长官行政权力削弱【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牧民者多失抚字”“而按察司官未尝有一人言者”“派巡按御史和督抚往地方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举措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体现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无法得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激化的结论,排除B项;明中后期逐渐衰败,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对地方监察加强,并不意味着郡县长官的行政权力被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3.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的设立必须在公民大会上表决并需要经过元老院的批准。监察官作为行政长官一员享有审查元老名单,决定补充元老院人选,并清除不合格者的权力。公民大会只能对议案进行表决,表示支持或反对,而无权修改或者提出新的议案。这说明罗马共和国时期()A.政体具有鲜明的僭主政治特征 B.国家注重权力制衡机制的建设C.公民大会成为独裁统治的工具 D.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逐渐消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根据材料“执政官的设立必须在公民大会上表决并需要经过元老院的批准”“享有审查元老名单,决定补充元老院人选”“只能对议案进行表决,表示支持或反对,而无权修改或者提出新的议案”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罗马共和政体内部,执政官在共和国的行政长官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拥有最高治权,但是也同时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牵制;元老院在共和国政治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和威望,但是权力也受到一定制约;公民大会虽有立法权,但是却没有立法创制权。这些反映了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防止专权,注重权力制衡机制的建设,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僭主政治特征”,排除A项;“独裁统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4.美国宪法授予联邦的权力主要是全国性的和对外的,诸如战争、和平、谈判和对外贸易等;而保留于各州的权力则涉及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因此,人民可以把“重大的和总体的利益”托付给全国立法机关的选民集团,把“地方的和特别的利益”托付给州或地方政府立法机关的选民集团。据此可知,美国的这种制度设计()A.意在构建有效且有限的政府 B.表明邦联制的实行具有合理性C.致力于扩大中央政府的权力 D.体现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本题材料“主要是全国性的和对外的”“保留于各州的权力则涉及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托付给全国立法机关的选民集团”“托付给州或地方政府立法机关的选民集团”概括得出结论是:美国通过“三权分立”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使政府能有效面对内外危机,同时通过联邦原则保证各州的自主性,以此来建立一个有效且有限的政府,A项正确;1787年宪法否定了邦联制,排除B项;宪法致力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权力的平衡,而不是扩大中央政府的权力,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到了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的内容,并未涉及“政党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5.1940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实行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的原则。凡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些规定()A.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有利条件B.削弱了国民政府在抗战区的力量C.反映出中共开始重视民众在抗战中的作用D.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材料中的“三三制”政权的原则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有利于团结抗日根据地的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A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是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没有削弱国民政府在抗战区的力量,排除B项;C项中的“开始”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只是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不能增强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排除D项。故选A项。6.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初一,由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第一期在上海出版。当月二十五日,张之洞命“全省文武大小衙门、书院学堂一律官费派阅”,随后,浙江、湖南、安徽巡抚及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江西布政使等官员纷纷下令派阅或协助销行。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A.晚清内忧外患进一步加深 B.书院学堂成为变法的主力C.变法运动得到顽固派推崇 D.自办报纸促进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6年,梁启超等人创办的《时务报》成为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宣传阵地,该报刊在发行之初,得到封建官僚的推广,一定程度上说明晚清内忧外患进一步加深,A项正确;戊戌维新运动的主力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排除B项;维新思想得到部分封建官僚的认可,但戊戌维新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排除C项;“自办报纸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7.据《通典》卷《选举二》载,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州郡中正官皆以朝廷委任,按照士人德行与才能的高下,将其区分为九等,写成“状”以为吏部铨选的根据。这一制度的推行()A.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B.保证了官员清正廉洁C.打破贵族政治特权 D.提升了庶族地主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州郡中正官皆以朝廷委任”“写成‘状’以为吏部铨选的根据”可知,九品中正制旨在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保证了官员清正廉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科举制打破贵族政治特权,排除C项;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8.唐朝时期,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侍御史主要掌纠举百僚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检查朝班时百官之仪态行履;(察院)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礼、营作、大府出纳皆领焉”。据此可知,唐朝()A.监察机构的权力和范围得到扩大 B.通过台谏合一强化皇权C.中枢机构设置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D.监察机构职责分工明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侍御史主要掌纠举百僚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检查朝班时百官之仪态行履;(察院)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礼、营作、大府出纳皆领焉’”可知,唐朝御史台之下设置台院、殿院和察院三个下属机构,各掌具体不同的监察事项,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监察机构的权力和范围得到扩大,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宋代台谏合一,时间不符,材料也未涉及,排除B项;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构,不是中枢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9.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为了公开与竞争考试以测验申请现在已分类的或依此分类的公职之人员合格与否,这类测验在种类上必须有实务性”,考试内容应是“与他们希望被指派的职务之相关能力与资格的那些相关事项”。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A.确保了官员素质的整体提升 B.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C.改变了国家政权的组织机构 D.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产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3年(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通过立法规范公职人员的选拔考试,强调公职人员须胜任被指派的职务,反映出美国文官制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产物,D项正确;文官制度确保了官员素质整体提升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据所学,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强调文官能力并不会影响执政党的领导能力,排除B项;文官制度适应而非改变了国家政权的组织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10.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各级学堂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如中等学堂的教学科目有修身、读经讲经、理化、法制、财政、图画及体操等共12科。还具体规定了学堂各级毕业生的选录方法,如高等实业学堂毕业生,最优等、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分别以知州、知县和州同用。这些规定表明,清末()A.基本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 B.教育制度变革带有明显新旧并存色彩C.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得以奠定 D.学堂选官已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等学堂的教学科目有修身、读经讲经、理化、法制、财政、图画及体操等共12科”“高等实业学堂毕业生,最优等、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分别以知州、知县和州同用”可知,清末教育制度变革带有明显的新旧并存色彩,B项正确;清朝没有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排除A项;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排除C项;1905年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成为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11.我国《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指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予照顾。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退役军人应予照顾……对偏远地区报考者,经省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的,可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要求。”这些规定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A.取代了党管干部人事制度 B.侧重于扩大人才选拔实施范围C.招录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D.重视结合本国实际和实质公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予照顾”“可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要求”可知,我国公务员制度在实行过程中照顾民族自治地区的人民的实际情况,并且条件上给予一定的放宽,体现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结合本国实际和实质公平,D项正确;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该说法错误,排除A项;公务员制度一直面向全国,并未扩大,排除B项;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排除C项。故选D项。12.《大明律》吸收了《唐六典》《元典章》以职官分类编制法典的长处,“名例”以下,分别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和工律六篇,其在定罪量刑上“侧重尊君”。此外,朱元璋还创造了“教民榜文”之类的普及政教法令于民间的制度,让“里老人”简明扼要地宣讲“圣谕”。明初这些举措旨在()A.恢复前朝政治秩序 B.完善国家法律体系建设C.否定儒家的伦理标准 D.借助律令加强君主权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明律》以唐律为蓝本,体例上以律为正文,但定罪量刑上“侧重尊君”,在民间法令宣传中宣讲“圣谕”,体现出明朝借由法律律令加强君主权威,D项正确;《大明律》借鉴唐、元律法的体例,但并未“恢复前朝的政治秩序”,排除A项;“完善国家法律体系建设”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魏晋以来,律令儒家化,并未否定传统伦理,排除C项。故选D项。13.如表所示为明清时期部分乡约的相关情况。这反映出这一时期乡约()朝代制定者名称主要内容明朝王阳明《南赣乡约》强调“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丧死相助”清朝陈秉直《上谕合律乡约全书》举书乡约的程序是:讲解完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等后,再接着“读律”(讲解律法)A.强化了基层社会等级制度 B.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旨在弘扬传统的儒家思想 D.保障了社会秩序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德业相劝”“孝尔父母,敬尔兄长”“重人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明清时期的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乡约的道德教化功能,而非基层等级制度,排除A项;乡约的主要目的还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排除C项;明清时期乡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项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并没有体现乡约实施的后果,排除D项。故选B项。14.1166年,英王亨利二世颁布《克拉伦敦敕令》,确立了陪审制在刑事调查审理中的核心地位,随后陪审制又被推广到民事诉讼的调查审理中。13世纪,英格兰不少庄园法庭采用了陪审制,用陪审团取代全体法庭参与人来进行事实调查和争议裁决。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英国()A.庄园农民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B.封建庄园的内部等级森严C.庄园法庭的秩序得到一定的保障 D.王权国家的规模初具雏形【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3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2世纪,英王颁布法令,在刑事和民事案件的审理中运用陪审制,13世纪,陪审制推广至英国农村的庄园法庭中,保障了庄园法庭的秩序,有效维护了庄园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庄园经济之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庄园内部等级森严,排除B项;王权国家的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王权和教权的斗争中,王权不断强化,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图所示为2011~2019年我国法律服务业务结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A.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 B.已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D.民主和法制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1~2019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2011~2019年的法律服务受理案件数量的比例中可以看出,该时期国内法律服务业务主要以民事诉讼代理为主,占比超过70%,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刑事案件事务次之,占比20%左右;行政诉讼代理业务量最少,但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A项正确;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空与本题不一致,排除B项;据所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制度化建设的轨道,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律诉讼,没有涉及民主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废丞相,罢设中书省,国家政权分归六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宋制,置华盖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但这时的大学士只是“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官品只有五品。永乐时期,“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但是在官制的设置上,他们仍均为五品以下官员。洪熙、宣德年间,诸位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当时杨士奇、杨荣等人身兼部职和殿阁大学士。不久便出现了“三杨用事,政归内阁”的趋势。而且后来的大学士,非有侍郎、尚书的资历不行,三品以下的官僚,根本不可能入阁,而且入阁加衔,内阁大学士成了最高官位。同时获得了对内阁权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票拟”之权。“景泰年间,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嘉靖、万历年间,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而且非才望出众的尚书、都御史,无资格推补入阁。——摘编自赵瓅《浅谈明朝内阁的建立、形成及其地位》材料二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后来,国王逐渐不再参与内阁会议,原属于国王的行政权也转移到内阁的手中。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政党制度的成熟及议会选举制度的完善,首相遂由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虽然名义上首相的任命仍然需要国王的批准,但事实上首相由选举产生,且对议会负责。英国内阁制的各项原则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又称“代议政府制”)。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即内阁事务。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878~1887年,政府议案占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执政党可以较合理地指定和支持本党候选人参加大选,利用各类组织控制选区,操纵本党选民进行“有效投票”。1905年12月,经国王爱德华七世批准,执政党党魁正式被授予“首相”的称号,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的主从关系。——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与近代英国责任内阁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内阁权力扩张的主要表现。【答案】(1)变化:明洪武时期,内阁只是顾问机构,不得参与机要;明永乐时期,阁臣开始参与政务,地位有所提升,但大学士官职仍然较低;明洪熙、宣德年间,阁臣品位提高,取得票拟权;明嘉靖、万历时期,地位达到顶峰,拥有了类似丞相的权力。(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中央政务运行;易出现内阁弄权问题。(任答两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主要不同点:明朝内阁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责任内阁是资本主义社会代议制的产物;明朝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英国责任内阁的首相由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明朝内阁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约机制,英国责任内阁受议会的监督和制约。(任答两点即可)主要表现: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支配增强;内阁增强了对议会选举的控制;首相地位和权力上升。(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宋制,置华盖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但这时的大学士只是‘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得出,明洪武时期,内阁只是顾问机构,不得参与机要;据材料“ 永乐时期,‘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但是在官制的设置上,他们仍均为五品以下官员。”得出,明永乐时期,阁臣开始参与政务,地位有所提升,但大学士官职仍然较低;据材料“洪熙、宣德年间,诸位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和“同时获得了对内阁权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票拟’之权。”得出,明洪熙、宣德年间,阁臣品位提高,取得票拟权;据材料“嘉靖、万历年间,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得出,明嘉靖、万历时期,地位达到顶峰,拥有了类似丞相的权力。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可分析出内阁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中央政务运行;据材料“嘉靖、万历年间,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得出,易出现内阁弄权问题。【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和近代(英国)。第一小问不同点,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责任内阁是资本主义社会代议制的产物;从内阁的作用分析得出,明朝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据材料二“虽然名义上首相的任命仍然需要国王的批准,但事实上首相由选举产生,且对议会负责。”得出,英国责任内阁的首相由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据材料“嘉靖、万历年间,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得出,明朝内阁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约机制;据材料二“ 虽然名义上首相的任命仍然需要国王的批准,但事实上首相由选举产生,且对议会负责。英国内阁制的各项原则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又称‘代议政府制’)。”得出,英国责任内阁受议会的监督和制约。第二小问表现,据材料二“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即内阁事务。”得出,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支配增强;内阁增强了对议会选举的控制;据材料二 “执政党可以较合理地指定和支持本党候选人参加大选,利用各类组织控制选区,操纵本党选民进行‘有效投票’。”得出,首相地位和权力上升。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宣布“训政”的同时,开始试行政府官吏的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拥有考试权和铨叙权,负责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和管理。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公务员考试和管理机构的法规有《考试院组织法》《考选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公务员的考试法规有《考试法》《修正考试法》《考试法实施细则》等。1933年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简任官凡具备以下一条者即可:现任或曾任简任文职,经铨叙合格者;现任或曾任最高荐任职3年以上,经甄别审查或考绩合格者;任政务官2年以上,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10年以上,经证明属实者;在学术上有特殊著作和发明,经审查合格者。在各级公务员的任用资格上,均有“对民国有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X年,经证明属实”的字样,在考试科目上,无论高等考试还是普通考试,或是特种考试,均有中国国民党党义或三民主义等科目。——摘编自许康钟纯《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的考析(1930~1949)》材料二:1985年以来我国公务员制度变迁历程。阶段划分重大意义标志事件探索阶段(1985~1992年)本阶段的理论探讨、政策设计和实践试点,明确了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1985年11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初拟初创与实施(1993~2005年)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明确了公务员内涵与外延,建立了公务员队伍管理的制度依据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发布法制化(2006~2012年)公务员制度上升为国家法律,公务员法和与之配套的公务员管理专门条例相继出台,制度框架形成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深化改革(2013年至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公务员法继续完善,公务员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摘编自苏立宁江余《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变迁历程、演进特征与动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5年以来我国公务员制度演进的动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建言献策。【答案】(1)特点: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保障措施;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任答三点即可)(2)动因: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社会发展和治理的要求;国际环境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建言献策:新时代公务员制度的改革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要继续坚持法治导向;继续优化公务员制度体系,增强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开放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要继续坚持高素质专业化的目标,要把打造政治立场坚定、廉洁高效和满意度高的公务员队伍作为变革目标。(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公务员考试和管理机构的法规有《考试院组织法》《考选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公务员的考试法规有《考试法》《修正考试法》《考试法实施细则》等。”得出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保障措施;根据材料“1933年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简任官凡具备以下一条者即可:现任或曾任简任文职,经铨叙合格者;现任或曾任最高荐任职3年以上,经甄别审查或考绩合格者;任政务官2年以上,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10年以上,经证明属实者;在学术上有特殊著作和发明,经审查合格者。”得出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根据材料“在各级公务员的任用资格上,均有‘对民国有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X年,经证明属实’的字样,在考试科目上,无论高等考试还是普通考试,或是特种考试,均有中国国民党党义或三民主义等科目。”得出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动因:根据表格中时间“探索阶段(1985~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根据表格中“法制化(2006~2012年)”社会发展和治理的要求;根据所学得出国际环境的影响。建言献策:根据时代背景从党的领导、坚持法治、深化改革开放等角度回答,如新时代公务员制度的改革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要继续坚持法治导向;继续优化公务员制度体系,增强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开放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要继续坚持高素质专业化的目标,要把打造政治立场坚定、廉洁高效和满意度高的公务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