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方案_第1页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方案_第2页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方案_第3页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方案_第4页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方案TOC\o"1-2"\h\u10993第1章绿色食品概述 427071.1绿色食品的定义与分类 4104791.1.1A级绿色食品 443571.1.2AA级绿色食品 4241791.2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142121.2.1发展现状 4125301.2.2发展趋势 47349第2章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体系 5244342.1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原则 568082.1.1科学性原则 5242592.1.2系统性原则 5292782.1.3动态调整原则 552202.1.4可持续发展原则 5246372.2标准化生产的流程与要求 5198772.2.1产地环境要求 578142.2.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6319422.2.3生产过程管理 6232422.2.4收获与加工 6215412.2.5储存与运输 6299082.2.6质量检测与追溯 622451第3章土壤管理与优化 6242553.1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6325913.1.1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6282773.1.2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养分含量等理化性质应适宜于作物生长,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763253.1.3土壤中微生物种类丰富,活性较高,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和转化,提高土壤肥力。 7133903.1.4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的投入品,保证土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7200013.2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 7183653.2.1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778993.2.2合理施用化肥,遵循“控量、平衡、深施”的原则,减少化肥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7169233.2.3采用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菌剂,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和转化。 7167043.2.4轮作和间作,调节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土壤生产力。 784663.2.5针对性地采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酸碱度、盐分等不良状况。 7251003.3土壤生态环境保护 7218253.3.1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土壤结构。 748423.3.2严格控制在土壤中施用的化学农药、化肥等投入品,减少土壤污染。 799903.3.3建立健全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727143.3.4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如生物防治、有机农业等,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7109013.3.5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711052第4章绿色食品种植技术 714754.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7100104.1.1选用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良品种,保证种子质量和纯度。 874704.1.2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温汤浸种、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等,以减少种子携带的病原菌。 893014.1.3种子进行发芽试验,保证种子发芽率符合国家标准。 8111804.2栽培管理与施肥技术 8298124.2.1优化作物布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877174.2.2实行轮作制度,减少连作带来的病虫害发生。 8296104.2.3精细整地,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880014.2.4科学施肥,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作物需肥规律进行施肥。 8277024.2.5合理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保证作物水分需求,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8229374.3病虫害防治与农药使用 826514.3.1强化植物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和蔓延。 8277154.3.2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方法,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833744.3.3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农药使用规定,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并合理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 8115104.3.4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86944.3.5建立健全农药使用记录,规范农药使用行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827673第5章绿色食品养殖技术 846635.1养殖环境要求 8211115.1.1养殖地选择 9116755.1.2养殖场布局 9280195.1.3养殖设施要求 928995.2饲料与饲养管理 9260905.2.1饲料选择与配制 951685.2.2饲养管理 9325575.3疫病防控与兽药使用 933225.3.1疫病防控 999085.3.2兽药使用 9168535.3.3兽医卫生 925206第6章绿色食品加工与包装 10270586.1加工工艺与设备要求 1069326.1.1加工工艺 10272276.1.2设备要求 10266736.2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10107206.2.1食品安全 10308926.2.2质量控制 10164966.3绿色包装材料与设计 11157716.3.1绿色包装材料 11137906.3.2绿色包装设计 1130269第7章绿色食品仓储与物流 1141907.1仓储设施与管理 11276957.1.1仓储设施要求 11261897.1.2仓储管理 11273147.2物流运输与配送 12294307.2.1物流运输 1242957.2.2配送管理 12283337.3食品保鲜与质量控制 12239047.3.1食品保鲜技术 12114627.3.2质量控制措施 123587第8章绿色食品销售与追溯体系 13220598.1销售渠道与市场推广 13275328.1.1销售渠道建设 1334758.1.2市场推广策略 13158548.2绿色食品追溯体系构建 13293698.2.1追溯体系设计 13100298.2.2追溯体系实施 13256038.3消费者权益保护 13263358.3.1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1367568.3.2保障消费者安全权 14212368.3.3保障消费者选择权 1430622第9章绿色食品认证与监管 14324829.1认证程序与标准 1480749.1.1认证程序 14191749.1.2认证标准 14201689.2监管机构与职责 15264759.2.1监管机构 15199939.2.2职责 15286709.3违法行为处理与法律责任 1544699.3.1违法行为处理 15155639.3.2法律责任 1523565第10章绿色食品宣传与教育 152692210.1绿色食品知识普及 152178310.1.1概念与内涵 15709210.1.2绿色食品政策法规 16719610.1.3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1698810.2绿色消费理念推广 16835810.2.1绿色消费观念培养 162492010.2.2绿色食品选购指南 162470710.2.3绿色消费激励机制 161943210.3从业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 16229810.3.1培训内容 162616710.3.2培训方式 16680310.3.3考核评价 161560010.3.4持续改进 17第1章绿色食品概述1.1绿色食品的定义与分类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绿色食品分为两大类:A级和AA级。1.1.1A级绿色食品A级绿色食品是指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按照规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食品。1.1.2AA级绿色食品AA级绿色食品是指在生态环境优良的条件下,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AA级标准的食品。1.2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绿色食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也高度重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绿色食品生产与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1.2.1发展现状(1)绿色食品生产面积不断扩大。我国绿色食品生产面积逐年增长,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涵盖了粮食、蔬菜、水果、畜牧等多个领域。(2)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我国绿色食品品牌知名度逐渐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也在不断增加。(3)绿色食品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销售,绿色食品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农业、加工业、物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1.2.2发展趋势(1)标准化生产。为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我国将进一步推广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环节的规范化程度。(2)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绿色食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3)品牌建设。加强绿色食品品牌培育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4)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绿色食品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空间。(5)国际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我国绿色食品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第2章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体系2.1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原则2.1.1科学性原则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应基于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研究为依据,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保证生产技术的合理性和先进性。2.1.2系统性原则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应遵循系统性原则,涵盖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生产过程、收获加工、储存运输等全过程,保证产品质量与安全。2.1.3动态调整原则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应遵循动态调整原则,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科技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生产标准。2.1.4可持续发展原则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应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2标准化生产的流程与要求2.2.1产地环境要求(1)土壤环境:应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要求;(2)水质环境:应符合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3)大气环境:应符合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2.2.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应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品种;(2)种子处理:应采用物理或生物方法进行处理,禁止使用化学方法处理。2.2.3生产过程管理(1)施肥:应按照NY/T496《肥料使用准则》进行,提倡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肥;(2)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生物、物理和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严格遵循GB/T19630《农药使用准则》;(3)灌溉:应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田间管理:应加强田间管理,保证作物生长正常,提高产量和品质。2.2.4收获与加工(1)收获:应在适宜时期进行,保证产品质量;(2)加工:应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保证产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保留和品质的提升。2.2.5储存与运输(1)储存:应选择适宜的储存设施和条件,防止产品变质;(2)运输:应采用符合绿色食品运输要求的运输工具和方式,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2.2.6质量检测与追溯(1)质量检测: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产品进行定期检测,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2)追溯体系:应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追溯,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第3章土壤管理与优化3.1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为保证绿色食品的生产质量,首先需要关注土壤环境的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如下:3.1.1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3.1.2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养分含量等理化性质应适宜于作物生长,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3.1.3土壤中微生物种类丰富,活性较高,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和转化,提高土壤肥力。3.1.4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的投入品,保证土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2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为实现绿色食品的标准化生产,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以下是具体的改良与培肥技术措施:3.2.1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3.2.2合理施用化肥,遵循“控量、平衡、深施”的原则,减少化肥对土壤环境的污染。3.2.3采用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菌剂,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和转化。3.2.4轮作和间作,调节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土壤生产力。3.2.5针对性地采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酸碱度、盐分等不良状况。3.3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制定以下措施:3.3.1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土壤结构。3.3.2严格控制在土壤中施用的化学农药、化肥等投入品,减少土壤污染。3.3.3建立健全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评估。3.3.4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如生物防治、有机农业等,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3.3.5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第4章绿色食品种植技术4.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在选择绿色食品种植的品种时,应充分考虑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抗病性、产量及品质等因素。优先选择具有良好生产功能、较强抗逆性和较高营养价值的品种。种子处理是保证绿色食品种植的基础,具体措施如下:4.1.1选用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良品种,保证种子质量和纯度。4.1.2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温汤浸种、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等,以减少种子携带的病原菌。4.1.3种子进行发芽试验,保证种子发芽率符合国家标准。4.2栽培管理与施肥技术绿色食品的栽培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优化作物布局、实行轮作、精细整地、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和适时收获。4.2.1优化作物布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4.2.2实行轮作制度,减少连作带来的病虫害发生。4.2.3精细整地,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4.2.4科学施肥,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作物需肥规律进行施肥。4.2.5合理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保证作物水分需求,减少水资源的浪费。4.3病虫害防治与农药使用绿色食品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4.3.1强化植物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和蔓延。4.3.2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方法,降低病虫害的发生。4.3.3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农药使用规定,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并合理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4.3.4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4.3.5建立健全农药使用记录,规范农药使用行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第5章绿色食品养殖技术5.1养殖环境要求5.1.1养殖地选择绿色食品养殖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空气清新、土壤无污染的区域。养殖地应远离居民区、工矿区、交通主干道等污染源,保证养殖环境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5.1.2养殖场布局养殖场应合理规划布局,划分为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等,以利于养殖环境的保护和疫病防控。各区域之间应设置明显的界限和隔离措施。5.1.3养殖设施要求养殖设施应选用环保、耐用、易于清洗的材料,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殖舍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通风良好,减少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的滋生。5.2饲料与饲养管理5.2.1饲料选择与配制选用优质、无污染的饲料原料,禁止使用转基因、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成分的饲料。根据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合理配制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5.2.2饲养管理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投喂量和投喂次数,保证养殖动物健康、快速生长。加强养殖场内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粪便、污水,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5.3疫病防控与兽药使用5.3.1疫病防控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养殖场内消毒、隔离、免疫等防疫措施。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5.3.2兽药使用合理使用兽药,严格遵守兽药使用规定,严禁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在使用兽药时,应遵循兽医指导,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降低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5.3.3兽医卫生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定期对养殖场内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第6章绿色食品加工与包装6.1加工工艺与设备要求6.1.1加工工艺绿色食品的加工工艺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最适合食品特性的加工方法,保证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最大保留;(2)优化加工流程,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3)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酶工程技术等,提高食品加工的绿色环保水平。6.1.2设备要求绿色食品加工设备应满足以下条件:(1)设备材质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含有害物质;(2)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清洗、消毒功能,易于维护;(3)设备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4)设备能效高,节能降耗,减少对环境的负担。6.2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6.2.1食品安全为保证绿色食品的食品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监控;(2)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法规,保证原料、辅料、添加剂等符合国家标准;(3)加强生产过程卫生管理,防止交叉污染;(4)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食品安全。6.2.2质量控制绿色食品的质量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2)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3)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4)定期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6.3绿色包装材料与设计6.3.1绿色包装材料绿色食品包装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1)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含有害物质;(2)可降解、可回收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3)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功能,保障食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安全;(4)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降低废弃物产生。6.3.2绿色包装设计绿色食品包装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简化包装结构,降低材料消耗;(2)采用环保、节能的包装设计,提高包装的可持续性;(3)注重包装的视觉传达,提升产品形象;(4)充分考虑包装的实用性和人性化,提高用户体验。第7章绿色食品仓储与物流7.1仓储设施与管理7.1.1仓储设施要求绿色食品的仓储设施应满足以下条件:选址要合理,远离污染源,保证食品储存环境安全;仓库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功能,以保证食品质量;仓库应配备先进的温度、湿度控制系统,保证食品储存环境的稳定。7.1.2仓储管理(1)分类存放:绿色食品应按照品种、等级、生产日期等进行分类存放,便于管理和追溯;(2)批次管理:对每一批次绿色食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生产日期、产地、检测结果等,保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3)库存管理: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保证库存数据的准确性;(4)仓储环境监测:定期对仓储环境进行监测,保证温度、湿度等指标符合绿色食品储存要求。7.2物流运输与配送7.2.1物流运输(1)运输工具:选择符合绿色食品运输要求的车辆和设备,保证运输过程中食品不受污染;(2)运输路线: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避免途径污染区域,减少运输时间;(3)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采用保温、冷藏等手段,保证绿色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稳定,防止食品变质;(4)运输安全管理:加强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监管,防止食品受到物理、化学等污染。7.2.2配送管理(1)配送时效:根据绿色食品的保鲜要求,合理安排配送时间,保证食品新鲜度;(2)配送范围: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配送范围,降低运输成本;(3)配送服务:提高配送服务质量,保证绿色食品在配送过程中不受损害;(4)配送追溯:建立完善的配送追溯体系,对配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追踪和处理。7.3食品保鲜与质量控制7.3.1食品保鲜技术(1)物理保鲜:采用低温、气调等物理方法,延长绿色食品的保鲜期;(2)化学保鲜:合理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抗氧化性;(3)生物保鲜:利用生物酶、微生物等生物技术,保持绿色食品的新鲜度。7.3.2质量控制措施(1)生产过程控制: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保证产品质量;(2)检测与检验:对绿色食品进行定期检测,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3)质量追溯: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及时追踪和处理;(4)人员培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服务水平。第8章绿色食品销售与追溯体系8.1销售渠道与市场推广8.1.1销售渠道建设绿色食品销售渠道应遵循多元化、规范化和高效化的原则。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实体超市、专卖店等多种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加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餐饮企业等合作,拓宽销售途径。还需关注社区团购、跨境电商等新兴销售渠道的拓展。8.1.2市场推广策略(1)品牌建设:强化绿色食品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2)营销活动:举办绿色食品展销会、品鉴会等活动,提高产品曝光度。(3)宣传推广: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大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传递绿色、健康、环保的理念。(4)消费者教育:普及绿色食品知识,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8.2绿色食品追溯体系构建8.2.1追溯体系设计(1)建立完整的绿色食品生产档案,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产地、生产日期、农药使用情况等。(2)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绿色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追踪。(3)搭建追溯平台,对绿色食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8.2.2追溯体系实施(1)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绿色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实施。(2)建立追溯体系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保证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3)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追溯体系建设,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8.3消费者权益保护8.3.1保障消费者知情权(1)加强绿色食品标识管理,保证产品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2)建立健全绿色食品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问题。8.3.2保障消费者安全权(1)加强绿色食品质量监管,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2)建立绿色食品召回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及时采取措施。8.3.3保障消费者选择权(1)提供多样化的绿色食品选择,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2)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结构。通过以上措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环保的绿色食品,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9章绿色食品认证与监管9.1认证程序与标准9.1.1认证程序绿色食品认证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审核、现场检查、产品检测、认证决定和监督管理六个环节。具体流程如下:(1)申请:企业向所在地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交申请材料。(2)审核: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认符合条件后,组织现场检查。(3)现场检查:检查组对申请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进行现场检查。(4)产品检测:对申请认证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5)认证决定:根据现场检查和产品检测结果,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做出认证决定。(6)监督管理:对已认证的绿色食品企业进行定期监督管理。9.1.2认证标准绿色食品认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产地环境标准:要求产地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产品生长过程中不受污染。(2)生产技术标准:规范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使用、生产操作等,保证产品质量。(3)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产品符合国家绿色食品质量标准,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9.2监管机构与职责9.2.1监管机构我国绿色食品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省级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市级绿色食品工作站和县级绿色食品工作站。9.2.2职责(1)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全国绿色食品认证与监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2)省级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