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方案_第1页
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方案_第2页
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方案_第3页
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方案_第4页
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方案TOC\o"1-2"\h\u24110第一章引言 284971.1项目背景 2293581.2项目目标 2120551.3项目意义 39709第二章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166842.1行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393132.2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326032.3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413903第三章数据共享平台需求分析 4309063.1数据共享平台功能需求 4324693.2数据共享平台功能需求 5150743.3数据共享平台安全性需求 514412第四章数据共享平台架构设计 554504.1数据共享平台整体架构 52084.2数据共享平台关键技术 6287204.3数据共享平台模块设计 78171第五章数据资源整合与管理 771885.1数据资源整合策略 7140095.1.1整合原则 7260745.1.2整合策略 856275.2数据资源分类与编码 8238065.2.1数据资源分类 845955.2.2数据资源编码 8257415.3数据质量管理 8107565.3.1数据质量评估 8114525.3.2数据质量管理措施 919049第六章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 9251696.1数据共享政策与法规 9247016.1.1政策背景 926206.1.2政策法规体系 9323626.1.3政策法规实施 10294556.2数据共享流程设计 10289916.2.1数据共享需求分析 10131216.2.2数据共享目录编制 1012086.2.3数据共享平台搭建 1087856.2.4数据共享流程实施 10190026.3数据交换技术实现 10277266.3.1技术选型 1094356.3.2数据交换架构设计 1167306.3.3数据交换平台建设 1110855第七章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1327097.1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 11106837.2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2153827.3信息安全技术措施 1226877第八章项目实施与推进策略 12144168.1项目组织与管理 136228.1.1项目组织结构 1333958.1.2项目管理职责 13155928.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3231688.3项目验收与评估 14259358.3.1验收标准 1478238.3.2验收流程 1462638.3.3评估与改进 1425012第九章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效果评估 15105769.1评估指标体系 15204679.2评估方法与流程 15279899.2.1评估方法 1510859.2.2评估流程 15188339.3评估结果分析 155601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62783410.1项目总结 161708710.2项目不足与改进方向 161822510.3未来发展展望 17第一章引言1.1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高速进步,行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国家高度重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明确提出要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智慧。在此背景下,本项目旨在探讨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方案,以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稳定的行业信息化建设框架,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2)搭建一个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放,促进各部门间的协作。(3)制定数据共享平台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保证数据质量和安全。(4)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实现精准治理。1.3项目意义本项目具有以下意义:(1)提升治理能力。通过行业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决策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构建服务型奠定基础。(2)促进数字化转型。本项目将推动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塑,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助力数字化转型。(3)优化公共服务。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4)增强数据安全保障。本项目将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保证数据质量和安全,为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第二章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2.1行业信息化建设概述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行业信息化是指在管理和服务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强化治理能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2.2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尽管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网络覆盖不全面,影响了信息化应用的深入推进。(2)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信息资源利用率低。(3)信息化人才短缺。行业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较高,但目前我国信息化人才队伍尚不健全,专业素质有待提高。(4)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部门的业务流程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5)信息安全问题突出。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有待加强。2.3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1)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未来,行业信息化建设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网络覆盖范围,为信息化应用提供坚实基础。(2)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部门将逐步打破信息孤岛,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3)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行业信息化建设将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4)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行业信息化建设将深入推进,业务流程不断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5)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升。行业信息化建设将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保证信息安全。第三章数据共享平台需求分析3.1数据共享平台功能需求数据共享平台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集成:数据共享平台需具备将不同来源、格式、结构的数据进行集成的能力,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查询。(2)数据清洗:平台应具备数据清洗功能,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重复数据、纠正错误数据、数据脱敏等。(3)数据存储:数据共享平台需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存储方案,支持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快速检索。(4)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应支持数据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共享与交换,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5)数据查询与分析:数据共享平台应提供便捷的数据查询与分析功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等需求。(6)用户管理:平台需具备用户管理功能,实现对不同用户的权限控制、身份认证等。(7)数据监控与运维:数据共享平台应提供数据监控与运维功能,保证数据的安全、稳定运行。3.2数据共享平台功能需求数据共享平台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响应速度:平台需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查询、分析等操作,满足用户的实时性需求。(2)并发能力:平台应具备较高的并发处理能力,支持多用户同时在线访问和使用。(3)数据存储容量:数据共享平台需具备较大的数据存储容量,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4)扩展性:平台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支持数据量、用户量、功能模块的扩展。(5)稳定性:数据共享平台需保证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系统稳定可靠,避免出现故障。3.3数据共享平台安全性需求数据共享平台的安全性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安全:平台需保证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等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2)用户安全:平台应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认证、权限控制,防止非法用户访问和操作数据。(3)系统安全:数据共享平台需采用安全可靠的系统架构,防止系统被攻击、篡改等。(4)网络安全:平台应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措施,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5)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共享平台需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具备数据恢复能力,以应对可能的数据丢失、损坏等情况。(6)审计与日志:平台应记录用户操作日志,便于审计和追踪,保证数据安全。第四章数据共享平台架构设计4.1数据共享平台整体架构数据共享平台整体架构的设计是保证平台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本节将从数据共享平台的整体架构出发,详细阐述其设计思路和组成部分。数据共享平台整体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数据源层、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交换层、数据应用层和用户管理层。(1)数据源层:主要包括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拥有数据的主体,为数据共享平台提供原始数据。(2)数据采集层:通过数据接口、数据爬取等技术手段,从数据源层获取原始数据,并进行初步清洗、转换和预处理。(3)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融合等,以满足数据共享的需求。(4)数据存储层: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为数据共享平台提供数据支撑。(5)数据交换层: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包括数据查询、数据推送、数据订阅等功能。(6)数据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应用服务。(7)用户管理层:负责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安全防护等功能,保证数据共享平台的稳定运行。4.2数据共享平台关键技术数据共享平台关键技术是平台建设的核心,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数据共享平台的关键技术。(1)数据采集技术:包括数据接口、数据爬取、数据清洗等,用于从数据源层获取原始数据。(2)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融合等,用于提高数据质量,满足数据共享需求。(3)数据存储技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用于存储处理后的数据。(4)数据交换技术:包括数据查询、数据推送、数据订阅等,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共享。(5)数据安全技术:包括数据加密、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备份等,保证数据共享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6)数据可视化技术: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数据,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4.3数据共享平台模块设计数据共享平台模块设计是平台功能实现的基础,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数据共享平台的模块设计。(1)数据源接入模块:负责接入各类数据源,包括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2)数据采集模块:通过数据接口、数据爬取等技术手段,从数据源层获取原始数据。(3)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融合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4)数据存储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为数据共享平台提供数据支撑。(5)数据交换模块: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共享,包括数据查询、数据推送、数据订阅等功能。(6)数据应用模块: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应用服务。(7)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安全防护等功能,保证数据共享平台的稳定运行。(8)系统监控模块:对平台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环节。(9)日志管理模块:记录平台运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便于问题追踪和功能分析。(10)运维管理模块:负责平台运维工作,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升级等。第五章数据资源整合与管理5.1数据资源整合策略5.1.1整合原则在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数据资源整合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保证数据资源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二是充分考虑数据的共享性、开放性和安全性;三是注重数据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5.1.2整合策略(1)梳理现有数据资源:对行业现有的数据资源进行梳理,明确数据来源、数据类型、数据量等基本信息,为数据整合提供基础。(2)建立数据资源目录:根据梳理结果,构建数据资源目录,明确各数据资源的属性、用途、存储位置等信息,方便数据查询和调用。(3)制定数据整合方案:针对不同数据源、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制定相应的数据整合方案,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融合等。(4)构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构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交换。(5)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对整合后的数据资源进行质量管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5.2数据资源分类与编码5.2.1数据资源分类根据行业的特点,数据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基础数据:包括人口、地理、经济、社会等基本信息。(2)业务数据:包括各部门业务办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3)专题数据:针对特定领域或事件产生的数据。(4)统计数据: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形成的数据。5.2.2数据资源编码为方便数据资源的识别、查询和管理,应对数据资源进行编码。编码规则如下:(1)数据资源类型编码:采用数字编码,如基础数据为“01”,业务数据为“02”。(2)数据资源名称编码:采用字母和数字组合,反映数据资源的具体内容。(3)数据资源版本编码:采用数字编码,表示数据资源的更新版本。5.3数据质量管理5.3.1数据质量评估数据质量评估是对数据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估方法包括:(1)准确性评估:通过比对数据源、数据内容与实际情况,判断数据的准确性。(2)完整性评估:检查数据资源中是否存在缺失值、异常值等。(3)一致性评估:对比不同数据源、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判断数据的一致性。(4)时效性评估:分析数据的更新频率和更新周期,判断数据的时效性。5.3.2数据质量管理措施为提高数据质量,行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数据质量控制标准:明确数据质量要求,规范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环节。(2)建立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对数据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并纠正数据质量问题。(3)加强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4)开展数据质量培训:提高部门工作人员的数据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5)建立数据质量反馈机制:对数据质量问题进行反馈,促进数据质量的持续改进。第六章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6.1数据共享政策与法规6.1.1政策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为保障数据共享工作的顺利推进,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明确了数据共享的目标、任务、原则和具体要求。6.1.2政策法规体系我国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政务信息系统采购管理办法》等。(2)部门层面政策法规:如《部门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管理办法》、《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目录编制指南》等。(3)地方层面政策法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推动本地区数据共享工作。6.1.3政策法规实施为保证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2)加强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为各部门提供数据共享的技术支持。(3)开展数据共享培训,提高部门数据共享意识和能力。6.2数据共享流程设计6.2.1数据共享需求分析部门在开展数据共享工作前,需对数据共享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数据共享的目的、范围、对象和内容。6.2.2数据共享目录编制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编制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目录,明确数据共享的详细信息,包括数据名称、数据来源、数据类型、数据更新周期等。6.2.3数据共享平台搭建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的在线申请、审核、发布、查询等功能。6.2.4数据共享流程实施数据共享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数据提供方:按照数据共享目录,提供数据共享服务。(2)数据需求方:根据实际需求,向数据共享平台提出数据共享申请。(3)数据共享平台:对数据共享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数据共享给需求方。(4)数据需求方:获取数据后,按照约定用途使用数据,并保证数据安全。6.3数据交换技术实现6.3.1技术选型为实现数据交换,需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常见的数据交换技术包括:数据库复制、消息队列、数据集成平台等。6.3.2数据交换架构设计根据技术选型,设计数据交换架构,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数据源: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中的原始数据。(2)数据抽取:从数据源中抽取所需数据。(3)数据清洗:对抽取的数据进行清洗,保证数据质量。(4)数据转换:将清洗后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5)数据加载:将转换后的数据加载到目标系统。6.3.3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以下功能:(1)数据源管理:对数据源进行统一管理,包括数据源类型、数据源地址等。(2)数据交换任务管理:创建、修改、删除数据交换任务。(3)数据交换日志管理:记录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便于追踪和排查问题。(4)数据交换监控:实时监控数据交换状态,保证数据交换的稳定性。通过以上措施,我国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方案将更加完善,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七章信息安全保障体系7.1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为保证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体系。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的安全责任、安全防护措施及法律责任。(2)信息安全政策。制定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的信息安全政策,明确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3)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安全管理组织、人员职责、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安全风险评估等。(4)信息安全技术规范。制定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的信息安全技术规范,保证系统设计、开发、运维等环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7.2信息安全风险分析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损坏、故障等风险。(2)网络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网络攻击、病毒感染、恶意代码传播等风险。(3)数据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数据泄露、数据篡改、数据丢失等风险。(4)系统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系统漏洞、配置错误、权限滥用等风险。(5)人员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内部人员误操作、内外部人员勾结等风险。7.3信息安全技术措施为保证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的信息安全,需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物理安全防护。对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进行安全防护,包括防火、防盗、防雷、防静电等措施。(2)网络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手段,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与防护。(3)数据安全保护。采用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4)系统安全加固。对系统进行安全加固,包括及时修复漏洞、配置安全策略、限制权限等。(5)人员安全培训。加强内部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人员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能力。(6)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对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7)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控。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觉并处理潜在风险。通过上述技术措施,构建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第八章项目实施与推进策略8.1项目组织与管理为保证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项目的顺利实施,需建立高效的项目组织与管理体系。8.1.1项目组织结构项目组织结构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项目领导组: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决策和协调,由部门相关负责人、信息化专家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2)项目实施组: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工作,包括技术研发、系统部署、数据整合等,由技术团队、业务团队和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组成。(3)项目监督组:负责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保证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由部门监督人员和相关专家组成。8.1.2项目管理职责(1)项目领导组:负责项目总体策划、决策、协调和资源配置。(2)项目实施组:负责项目具体实施,保证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3)项目监督组:负责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觉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8.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应分为以下阶段:(1)项目启动阶段:主要包括项目立项、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等。(2)系统设计与开发阶段: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3)系统部署与试运行阶段:主要包括系统部署、数据迁移、业务培训、试运行等。(4)系统优化与完善阶段:根据试运行情况,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5)项目验收与交付阶段:完成系统优化后,进行项目验收和交付。具体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为建议的时间节点:(1)项目启动阶段:1个月(2)系统设计与开发阶段:6个月(3)系统部署与试运行阶段:2个月(4)系统优化与完善阶段:1个月(5)项目验收与交付阶段:1个月8.3项目验收与评估为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项目验收与评估工作。8.3.1验收标准项目验收应参照以下标准:(1)系统功能完整性:项目应实现合同约定的全部功能,满足用户需求。(2)系统功能指标:项目应满足功能指标要求,包括响应时间、并发能力等。(3)数据准确性:项目应保证数据准确性,无错误和遗漏。(4)系统安全性:项目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5)用户满意度:项目应得到用户认可,满足用户使用需求。8.3.2验收流程项目验收流程如下:(1)项目实施组提交验收申请。(2)项目监督组对项目进行初步审查。(3)组织专家评审组进行现场验收。(4)验收合格后,项目实施组进行项目总结和经验交流。(5)项目交付使用。8.3.3评估与改进项目评估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实施效果评估:评估项目实施过程是否符合预期,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2)用户满意度评估:了解用户对项目的满意度,收集用户意见和建议,为项目优化提供依据。(3)项目成本与效益评估:分析项目投入产出情况,为未来项目提供参考。项目评估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为建议的评估周期:(1)项目实施过程中:每季度进行一次评估。(2)项目验收后: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通过项目验收与评估,不断优化项目实施过程,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第九章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效果评估9.1评估指标体系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效果评估的关键在于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应涵盖以下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包括网络覆盖率、硬件设备配备率、软件系统完善程度等。(2)数据资源整合指标:包括数据资源种类、数据质量、数据更新频率等。(3)数据共享与开放指标:包括数据共享范围、数据开放程度、数据接口建设等。(4)应用效果指标:包括业务流程优化程度、工作效率提升、公众满意度等。(5)安全保障指标:包括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等。9.2评估方法与流程9.2.1评估方法(1)定量评估: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具体的评估结果。(2)定性评估:通过对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平台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评估所需的信息。(3)对比分析:将评估结果与国内外先进水平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不足。9.2.2评估流程(1)明确评估目标:确定评估的目的、范围和对象。(2)制定评估方案:根据评估目标,制定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流程。(3)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预处理。(4)评估分析:运用评估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评估结果。(5)撰写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撰写详细的评估报告。9.3评估结果分析在评估结果分析阶段,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基础设施建设指标,了解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状况。(2)数据资源整合情况:分析数据资源整合指标,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