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策略设计_第1页
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策略设计_第2页
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策略设计_第3页
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策略设计_第4页
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策略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策略设计TOC\o"1-2"\h\u22014第1章绪论 3124481.1工业自动化概述 3184431.2生产与维护策略的重要性 3274631.3研究方法与内容安排 326318第2章工业自动化技术基础 480592.1自动化控制系统 489252.1.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4171292.1.2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 432942.1.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4303722.2传感器与执行器 5206242.2.1传感器 5293122.2.2执行器 5238762.3数据通信与工业网络 5195012.3.1数据通信 6202272.3.2工业网络 667第3章自动化设备选型与布局 615163.1设备选型原则与方法 652833.1.1设备选型原则 614343.1.2设备选型方法 699363.2设备布局设计 7175463.2.1设备布局原则 736383.2.2设备布局设计方法 750813.3设备集成与调试 7147053.3.1设备集成 7188993.3.2设备调试 826393第4章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8282094.1模型预测控制 875824.1.1模型预测控制原理 8237894.1.2模型建立与参数辨识 890044.1.3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 8156414.2优化控制策略 8321954.2.1最优控制原理 8212844.2.2遗传算法在优化控制中的应用 912414.2.3粒子群优化算法在优化控制中的应用 9128974.3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964674.3.1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9122544.3.2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架构 9320594.3.3现场总线设备与通信协议 9186274.3.4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 921948第5章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 92095.1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9265025.1.1信号处理方法 986365.1.2人工智能方法 9300935.1.3混合诊断方法 10190595.2预测维护技术 1050275.2.1状态监测 10301065.2.2故障预测模型 1060375.2.3维护决策 1063225.3设备健康管理 10256265.3.1设备状态评估 10189015.3.2数据分析与挖掘 10256625.3.3健康管理策略 112022第6章维护策略设计 118216.1维护策略概述 11249946.2预防性维护策略 1130026.2.1设备检查与监测 11230446.2.2零部件更换 11295396.2.3保养与润滑 1173666.2.4技术更新与改造 11311176.3需求性维护策略 11276686.3.1故障诊断与分析 11324746.3.2维修与更换 12145046.3.3优化维护计划 12249086.3.4数据分析与预测 128165第7章生产调度与优化 12190727.1生产调度方法 12101557.1.1静态调度方法 1222127.1.2动态调度方法 1235837.1.3多目标优化调度 1241087.2生产过程优化 12293707.2.1过程参数优化 12293417.2.2设备维护优化 13172567.2.3生产计划优化 13228217.3智能调度系统 13205127.3.1系统构成 1346847.3.2关键技术 1310074第8章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 1388758.1工业大数据概述 13229688.2数据采集与处理 14287448.3云计算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145476第9章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15224889.1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 15303579.1.1工业互联网的起源 15137669.1.2国内外发展现状 15319779.1.3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 15216499.2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15217189.2.1工业大数据 15212459.2.2工业互联网平台 15239529.2.3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16268619.2.4数字孪生与虚拟仿真 16222809.3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应用 16265859.3.1设备健康管理 16166229.3.2生产过程优化 16318149.3.3供应链管理 16314659.3.4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1681059.3.5实践案例 1630559第10章生产与维护策略实施与评估 162625610.1策略实施步骤与方法 16753810.1.1实施步骤 162997610.1.2实施方法 17722010.2生产与维护效果评估 172967410.2.1评估指标 171640510.2.2评估方法 172927810.3案例分析与应用展望 17949210.3.1案例分析 171803510.3.2应用展望 18第1章绪论1.1工业自动化概述工业自动化作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涉及机械、电子、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它通过运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设备,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从而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自动化在我国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1.2生产与维护策略的重要性生产与维护策略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和高效生产的核心保障。合理的生产策略能够提高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有效的维护策略则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生产与维护策略的优化设计,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1.3研究方法与内容安排本研究围绕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策略的设计展开,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系统梳理国内外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策略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实证分析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生产数据,验证所设计策略的有效性。(3)模型构建与仿真法:构建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策略的数学模型,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优化策略参数。本研究的内容安排如下:(1)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策略的背景和意义。(2)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策略的相关理论。(3)工业自动化生产策略的设计与优化。(4)工业自动化维护策略的设计与优化。(5)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策略的实证分析。(6)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策略的应用与展望。第2章工业自动化技术基础2.1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其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控制,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等目的。本节将从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分类等方面进行阐述。2.1.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机构和传感器四部分组成。其中,控制器负责制定控制策略和算法,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被控对象是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目标;执行机构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对被控对象进行操作;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控对象的实时状态,为控制器提供反馈信息。2.1.2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负反馈控制。负反馈控制是指通过比较被控对象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产生误差信号,再对误差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最终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具有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等优点。2.1.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自动控制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类:(1)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无反馈环节,控制器根据预设的控制规律输出控制信号,直接作用于被控对象。(2)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具有反馈环节,控制器根据被控对象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信号进行控制。(3)复合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综合运用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以提高控制效果。2.2传感器与执行器传感器和执行器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它们负责将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以及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对被控对象进行操作。2.2.1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够感受被测量的物理量,并将其转换为可处理的信号。传感器的种类繁多,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传感器:利用物理效应(如电容、电感、磁效应等)进行测量。(2)化学传感器: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测量。(3)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材料(如酶、细胞等)进行测量。(4)光电传感器:利用光电效应进行测量。2.2.2执行器执行器是自动控制系统的执行部件,负责将控制信号转换为机械动作。常见的执行器有:(1)电动执行器:利用电动机驱动,具有控制简单、响应速度快等特点。(2)气动执行器: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3)液压执行器:利用液体压力作为动力源,具有输出力大、响应平稳等特点。2.3数据通信与工业网络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数据通信和工业网络技术是实现各设备、各系统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关键。本节将从数据通信和工业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2.3.1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指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的过程。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数据通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串行通信:数据按位顺序传输,适用于短距离、低速率的通信。(2)并行通信:多路数据同时传输,适用于短距离、高速率的通信。(3)总线通信:多个设备通过总线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和通信。2.3.2工业网络工业网络是专门为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网络,具有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等特点。常见的工业网络有以下几种:(1)以太网: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良好的兼容性,适用于工厂自动化系统。(2)现场总线:将现场设备与控制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设备间的数据通信。(3)工业无线网络: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适用于环境恶劣、布线困难的场合。(4)工业物联网:通过传感器、网络和大数据技术,实现设备、系统和人的智能互联,提高生产效率。第3章自动化设备选型与布局3.1设备选型原则与方法3.1.1设备选型原则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设备选型,需遵循以下原则:(1)先进性原则:选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可靠性原则:选用高可靠性设备,降低故障率,保证生产稳定。(3)兼容性原则:保证设备之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便于集成和协同工作。(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5)可扩展性原则: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便于后期升级和扩展。3.1.2设备选型方法设备选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生产需求:分析生产过程,确定所需设备的功能、功能和规格。(2)市场调研:了解国内外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服务情况。(3)对比分析:对比不同供应商的设备功能、价格、售后服务等,进行综合评估。(4)技术交流:与设备供应商进行技术交流,了解设备的技术细节和实际应用情况。(5)招标采购:根据对比分析和技术交流结果,进行招标采购。3.2设备布局设计3.2.1设备布局原则设备布局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流程优化原则:根据生产工艺要求,优化设备布局,提高生产效率。(2)安全原则:保证设备布局符合安全规范,降低风险。(3)空间利用率原则:合理利用空间,提高设备布局的紧凑性。(4)人性化原则:考虑操作人员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提高工作效率。3.2.2设备布局设计方法设备布局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生产流程:明确生产过程中各设备的功能和相互关系。(2)制定布局方案:根据设备功能和工艺要求,制定初步布局方案。(3)评估与优化:评估初步布局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优化调整。(4)三维仿真: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设备布局仿真,验证布局方案的可行性。(5)实施与调整:根据三维仿真结果,实施设备布局,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3.3设备集成与调试3.3.1设备集成设备集成是将各独立设备按照生产工艺要求进行连接和协同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制定集成方案:根据设备功能和工艺流程,制定设备集成方案。(2)设备连接:按照集成方案,将各设备进行物理连接和通信连接。(3)软件配置:配置设备控制软件,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3.3.2设备调试设备调试是保证自动化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单体调试:对单个设备进行功能测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联动调试:对整个自动化系统进行联动调试,验证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3)功能测试: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保证满足生产需求。(4)故障排查与优化:针对调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故障排查和设备优化。(5)验收:完成设备调试后,进行验收工作,保证设备满足生产要求。第4章生产过程控制系统4.1模型预测控制4.1.1模型预测控制原理模型预测控制(ModelPredictiveControl,MPC)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它基于过程模型,通过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系统输出,并结合优化算法,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本章首先介绍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4.1.2模型建立与参数辨识针对工业生产过程,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是模型预测控制的关键。本节介绍常用的建模方法,如机理建模、实验建模和数据驱动建模,并讨论模型参数辨识的方法和技巧。4.1.3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本节详细阐述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包括预测模型、代价函数和优化算法的选择。同时分析模型预测控制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优势。4.2优化控制策略4.2.1最优控制原理最优控制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找使系统功能指标达到最优的控制策略。本节介绍最优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庞特里亚金原理、动态规划和线性二次型调节器等。4.2.2遗传算法在优化控制中的应用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方法。本节探讨遗传算法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优化控制的应用,如参数优化、调度优化等。4.2.3粒子群优化算法在优化控制中的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方法。本节介绍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优化控制的应用。4.3现场总线控制系统4.3.1现场总线技术概述现场总线是连接现场设备与控制系统的数字通信网络。本节介绍现场总线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及其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4.3.2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架构本节详细阐述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设备层、控制层和信息层,并分析其优势。4.3.3现场总线设备与通信协议本节介绍现场总线系统中常用的设备类型、通信协议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Profibus、Modbus等。4.3.4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故障。本节探讨故障诊断方法及维护策略,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运行。第5章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5.1设备故障诊断方法5.1.1信号处理方法设备故障诊断的核心是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和分析。信号处理方法是故障诊断的基础,主要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域分析。时域分析通过对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如均值、方差、峭度等,来诊断设备故障。频域分析则侧重于信号的频谱分析,如傅里叶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等。时频域分析则结合了时域和频域的优点,如小波变换等。5.1.2人工智能方法人工智能技术在设备故障诊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聚类分析等。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适用于复杂设备的故障诊断。支持向量机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适用于小样本故障诊断。聚类分析则通过无监督学习对故障数据进行分类,以发觉潜在的故障模式。5.1.3混合诊断方法混合诊断方法是将多种故障诊断方法进行融合,以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见的混合诊断方法有:信号处理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法、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等。5.2预测维护技术5.2.1状态监测状态监测是预测维护的基础,主要包括对设备运行参数、振动、温度、压力等数据的实时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设备的运行状态,为预测维护提供依据。5.2.2故障预测模型故障预测模型是对设备故障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方法。主要包括时间序列模型、灰色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等。时间序列模型通过对历史故障数据的分析,建立故障发展的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故障发生的可能性。灰色模型则适用于小样本、不确定性故障预测。机器学习模型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适用于复杂设备的故障预测。5.2.3维护决策根据故障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维护策略。维护决策主要包括维护时机、维护内容、维护资源等。合理的维护决策可以降低设备故障风险,提高生产效率。5.3设备健康管理5.3.1设备状态评估设备健康管理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监测、评估和优化的一种方法。设备状态评估是设备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对设备功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5.3.2数据分析与挖掘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发觉潜在的故障模式,为设备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数据分析与挖掘方法包括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时序分析等。5.3.3健康管理策略根据设备状态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策略,包括维护计划、备件管理、人员培训等。健康管理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和维护成本。第6章维护策略设计6.1维护策略概述维护策略是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目的在于保证生产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减少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本章将从预防性维护策略和需求性维护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工业自动化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维护策略设计。6.2预防性维护策略预防性维护策略是一种基于时间或使用次数的维护方法,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更换零部件,以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以下为预防性维护策略的关键内容:6.2.1设备检查与监测制定详细的设备检查计划,对关键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保证设备在良好的工作状态。6.2.2零部件更换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功能衰退情况,提前更换可能存在隐患的零部件,避免设备故障。6.2.3保养与润滑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润滑,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6.2.4技术更新与改造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及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提升设备功能。6.3需求性维护策略需求性维护策略是基于设备实际运行状况和故障发生的维护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6.3.1故障诊断与分析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和分析,找出故障原因。6.3.2维修与更换根据故障诊断结果,进行针对性的维修和零部件更换。6.3.3优化维护计划根据设备运行数据,调整和优化维护计划,提高维护效率。6.3.4数据分析与预测收集设备运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潜在的故障,提前采取措施,降低故障风险。通过以上预防性维护策略和需求性维护策略的设计,可以保证工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稳定运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设备特点,灵活运用各种维护策略,实现设备维护的优化与升级。第7章生产调度与优化7.1生产调度方法生产调度是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其核心目标是在有限资源约束下,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生产调度方法。7.1.1静态调度方法静态调度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优先级的调度、基于启发式的调度和基于规则的调度。这些方法在处理生产任务时,通常根据预设的规则和优先级进行安排。7.1.2动态调度方法动态调度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事件的调度、基于多代理的调度和基于遗传算法的调度。这些方法能够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实时变化,动态调整生产任务,提高生产调度的灵活性。7.1.3多目标优化调度多目标优化调度旨在同时考虑多个目标,如生产效率、能耗、设备利用率等,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如Pareto优化算法)求解最优调度策略。7.2生产过程优化生产过程优化旨在提高生产系统的功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本节主要介绍生产过程优化的几种方法。7.2.1过程参数优化过程参数优化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生产目标的最优化。常用的方法有:基于模型的优化、基于实验设计的优化和基于机器学习的优化。7.2.2设备维护优化设备维护优化旨在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利用率。主要包括:预防性维护、预测性维护和基于状态的维护。7.2.3生产计划优化生产计划优化通过对生产任务进行合理分配,提高生产效率。常用的方法有: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优化和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化。7.3智能调度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结合了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调度。本节主要介绍智能调度系统的构成和关键技术。7.3.1系统构成智能调度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调度算法模块、优化模块、决策支持模块和用户界面。7.3.2关键技术(1)数据挖掘与分析: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2)智能算法:结合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实现生产调度的优化。(3)机器学习:通过学习生产过程中的历史数据,提高调度策略的适应性和准确性。(4)人工智能:利用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控和调度。(5)决策支持:结合实时数据和预设规则,为生产调度提供决策支持。通过以上技术的综合应用,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调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第8章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8.1工业大数据概述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发展,工业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技术,逐渐成为工业生产与维护策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大数据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速、多样、真实的数据。它涵盖了设备运行数据、生产过程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能耗数据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工业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可以为工业生产与维护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8.2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是工业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各类传感器、仪器、设备等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数据,需要采用以下技术手段:(1)数据采集: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工业现场的各种设备、传感器、控制器等接入网络,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2)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过滤、归一化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3)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云端,为后续分析提供支持。(4)数据挖掘与分析: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工业大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8.3云计算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云计算作为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具有弹性伸缩、按需分配、成本节约等特点。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中,云计算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管理: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故障预测与诊断,提高设备运行效率。(2)生产调度:基于云计算平台,对生产任务进行智能调度,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3)质量控制:利用云计算平台,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觉质量问题,降低不良率。(4)能耗优化:通过云计算技术,对企业能耗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实现能耗的优化与节约。(5)决策支持:云计算平台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分析报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以上应用,云计算技术有助于提高工业自动化生产与维护的效率,降低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第9章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9.1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已经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本节将从工业互联网的起源、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概述。9.1.1工业互联网的起源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在2012年提出,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设备、系统、人员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9.1.2国内外发展现状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技术、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同时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投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9.1.3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互联网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成为主流;二是平台生态竞争加剧,跨界融合成为常态;三是工业互联网安全愈发重要。9.2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智能制造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应用场景,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9.2.1工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涵盖了设备运行数据、生产管理数据、产品质量数据等。通过对工业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可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故障预测与维护等。9.2.2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提供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等服务,实现设备、系统、人员的互联互通。9.2.3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强大的决策支持,包括故障诊断、工艺优化、智能调度等方面。9.2.4数字孪生与虚拟仿真数字孪生与虚拟仿真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的预演与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9.3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本节将介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应用场景及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