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中国原始教育1第一节中国教育的起源一、教育起源说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2二、中国大地最早的人类活动与教育的产生山顶洞人3第二节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一、生产劳动教育二、生活习俗的教育4三、原始宗教教育
5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共性:(一)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二)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括学习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公共生活的规范,以及原始艺术教育和原始宗教教育等方面。(三)从教育组织形式上看,还没有专门化的教育场所,教育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直接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四)从教育手段、方式上看,限于言传身教。(五)从教育者来看,没有专职人员。6第三节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大汶口陶器7成均之学虞庠之学8第四节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和发展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殷商的学校教育庠”、“序”、“校”和“瞽宗二、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西周的学校教育(一)西周的“学在官府”官师不分
政教合一
9
(二)西周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内容10
西周学校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11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12第一节中国古代文教政策
文教政策是国家政府制定、颁布和实行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总方针或总策略,它体现了一定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规定了办学的总的指导思想,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的体制、发展规模和侧重点,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纲领性意义。13一、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一)秦朝的文教政策1、“书同文”、“行同伦”,统一语言,统一伦理和习俗。2、立博士,设三老,统管从中央到地方的文教。3、颁挟书令,即焚书坑儒。4、禁私学,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14(二)汉朝的文教政策1.兴太学,置明师。2.重选举,广取士。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5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教政策及对教育的影响
没有统一的文教政策,哲学、文学和科学技术得以较自由的发展,官学虽时兴时衰或名存实亡,私学和家庭教育却不曾停废,有时更加兴盛。
(四)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
儒、佛并立、兼尊道教的文教政策16《五经正义》开成石经17(五)宋代的文教政策1、重视科举,不断增大科举录取名额,不断提高及第后的政治待遇,极力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2、三次兴学,打破严格的门阀限制,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3、重视地方文教事业的发展,通过给地方学校划拨学田的办法,保证地方官学的办学经费,提高办学效益。4、注意儒家经书和社会伦理道德的普及。18(六)元代的文教政策1、笼络汉族士人2、尊孔3、尊崇理学(七)明代的文教政策
实行了崇儒纳士的措施,极力注意去罗致文人,留意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但与此同时,明朝统治者对于人才又是百般猜忌,大肆残害,兴文字狱,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19(八)清代的文教政策1、尊孔读经,提倡封建的伦理纲常。2、笼络和利用汉族文人,缓和了满汉间的民族矛盾。3、提倡理学和编撰书籍。4、严禁结社会盟,大兴文字狱。5、严订“学规”。20二、中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的基本特点(一)中国历代的封建者都极为重视文教政策的制定,常常是皇帝亲自过问,重要臣僚和著名学者共同参与商讨,有时要经过多次激烈争论。
(二)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是统治阶级总的统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政策是—致的,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了为政政治经济服务的作用。
(三)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一般是鼓励官学的发展,但在多数朝代亦允许私学同时发展,尤其是当政府无暇顾及文教事业时,私学的发展往往超过官学,或成为官学的重要补充。21
(四)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注意到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任用的联系,尽量做到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和选拔任用人才的官吏制度的统一。
(五)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贯穿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并重的精神。
(六)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强调教育工作者应以道德教育为中心。22第二节中国古代官学23一、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汉代官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的正式确立。(一)汉代的中央官学1、太学(1)太学的教师和学生太学的教师称博士,地位相当于今之教授。博士首领在西汉称仆射,在东汉则改称为祭酒。
太学的学生,最初称“博士弟子”,或简称“弟子”,东汉多称“诸生”或太学生。24(2)太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太学教学以经书为主要内容,儒家经典是主要的教材。
汉代太学的教学,还有注重“师法”和“家法”的传统。所谓“师法”一般是指汉初立为博士或著名经学大师的经说。如果大师的弟子,其后能对师说有所发展,能够形成一家之言,被学术界和朝廷承认,便形成家法。(3)太学的考试和视学
西汉太学,博士试策弟子,一般一年一试,称为“射策”,类似于今天的抽签考试。
东汉时太学考试改为两年一考,及格者委以官职,不及格者仍旧留校学习。252、鸿都门学——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3、四姓小侯学
汉外戚樊氏(光武帝母族姓)、郭氏、阴氏(光武帝妻族姓)、马氏(明帝母族姓)四大姓,因为他们不曾列侯,所以称小侯。(二)汉代的地方官学26二、封建官学制度的完备——唐代官学(一)官学的学校类型27(二)官学的入学资格与学额规定
国子生须文武三品以上子孙,太学须文武五品以上子孙,四门学须文武七品以上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书学、算学、律学须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通其学者。崇文馆和弘文馆则招收的是皇族子孙和勋戚子弟。(三)修业年限与课程设置
唐代官学一般的入学年龄以十四岁至十九岁为限,学习年限九年。律学入学年龄为十八岁至二十五岁,学习六年。28儒经
正经
旁经大经
中经
小经
礼记
左传
诗经
周礼
仪礼
易经
尚书
公羊谷梁孝经
论语
29
(四)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3031三、封建官学制度的发展与衰落(一)封建官学制度的发展1、入学资格逐渐放宽,教育对象不断扩大2、学校类型的增加与教学内容的扩大
《十三经》,具体包括《礼记》、《左氏传》、《诗经》、《周礼》、《仪礼》、《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3、教育行政的健全与学校管理的加强
(二)封建官学制度的衰落
32第三节中国古代私学33
私学是学者私人授徒讲学以传授文化、培养弟子的教育活动。它发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在整个封建社会,私学与官学并行发展,成为古代教育的基本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私学一般包括经师讲学和童蒙教学两类,二者既有初级、高级之间的联系,又各自有其办学的独立性,共同构成私学制度的整体。34一、私学的实施与发展(一)两汉时期的私学
汉代私学学生求学分著录弟子与及门弟子两种,所谓“著录弟子”,即在名儒学者门下著其名,不必亲来受业,所以著录弟子能多至万人,这便是后世“拜门”的开始。“及门弟子”是直接从师授教,往往有数百千人,经常采用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方法,汉代私学教学采取的是个别教学的形式。35汉代私学小学(“书馆”、“学馆”、“书舍”)
专经
(“经馆”、“馆舍”、“精庐”)蒙学
专经前的淮备36(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学
国渊
邴原
虞翻
雷次宗
刘献之
王羲之
王献之颜之推
37(三)隋唐时期的私学(四)宋元明清时期的私学
“蒙学”或称“乡学”、“村学”、“私塾”,一般由私人设立,学生来校就读;但也有宗族设立的“义学”和富有人家设立的“家馆”,延聘教师去任教的。入学学生不受年龄限制,以相应程度为准。虽以儿童为多,但也有青年或成人。蒙学教育一般以授书、背书和写字为最基本的内容,教学中强调牢固记忆和基本训练及培养儿童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品质和习惯。“经馆”是经过蒙学识字教育之后,逐渐进入以应科举为目的、程度较高的私学阶段。38二、蒙养教材(一)蒙养教材的由来和发展所谓蒙养教材是指童蒙阶段所使用的识字课本。
“苍颉”亦作“仓颉”,据传,仓颉发明了汉字!
《苍颉篇》
《苍颉篇》可谓字书之祖。但因为文字古体太多,很早就失传了。现在零星地发现部分汉简,但数量还是很少,现存字数最多的版本是阜阳汉简《苍颉篇》,共存124枚残简,内容包括《苍颉》、《爰历》、《博学》三篇。出土时简文残损严重,现存541字。无书题。36简文四字为句,有韵可寻。现存成句或不成句的不足200句,按汉代《苍颉篇》825句计算,还不到全篇的四分之一。文中避秦王政讳。估计保存了秦代的原貌。3940《急就篇》
《急就篇》为西汉人史游所著,以63字为一章,共32章。全书取首句“急就”二字作为篇名,“急就”就是速成的意思,说明这是一本速成的识字课本。
《急就篇》由章句组成,其文三言、四言、七言都有韵,共2144字,据前人考证,最后的128字是东汉人补加的。在识字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教给儿童常识。全书编成三部分:一是“姓氏名字”,400多字包括了100多个姓;二是“器服百物”,1100多字,包括400多种器物,100多种动植物,60多种人体部位器官,70多种疾病和药物的名称;三是“文学法理”440多字,包括官职名称和法律知识等。4142(二)封建社会后期的蒙养教材《三字经》
《三字经》相传为宋王应鳞所作,该书言简意赅,概括性强,句句成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全书从教育重要性开始,随即提出封建教育纲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进而介绍一些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历代勉学、好学事例等等,内容丰富。全书1068字。反复字五次以上者不及十分之一。在编制方而,采用三字一句押韵成文,便于记诵,很有特色。4344《百家姓》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姓氏何止504个,就是仅仅汉族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这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此外,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派生出来的。
《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完书于北宋初年,宋代钱塘儒生所作。宋代的皇帝的姓是赵氏,“赵”自然成为那时“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会引祸上身。又宋时吴越王的后裔居浙江,所以,“钱”姓便排列第二,钱的妃子姓孙,借钱氏之威势,“孙”又排在第三。“李”姓排在第四,大约是因为南唐皇族为李氏之故。4546《千字文》
相传为梁武帝时周兴嗣所著,唐代已经盛行于世。其内容包括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各方面,四字一句,共250句,恰为千字。如“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绿吕调阳”。“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下和睦,夫倡妇随”等。47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48第四节中国古代书院49一、书院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书院官方设立
私人设置
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兼而荐举贤才,给皇帝提出建议私人治学读书或聚徒教学的场所50社会的动荡和需要书籍集聚和传播私人讲学的传统
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书院产生的原因51(一)宋代的书院▼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今属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白鹿洞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52▼岳麓书院
53
在今湖南长沙市岳麓山下(现为湖南大学校址)。初建者是彭城人刘鳖。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漳州太守朱洞修建院台,共有讲堂五间,书斋五十二间;咸平二年(999年)潭州太守李允则又加扩充,学生达60余人,园子监颁赐《史记》、《玉篇》等书。大中样符八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并送书赐额。南宋孝宗时,朱熹任潭州太守,曾讲文其中,名声大作。54▼应天府书院
在河南商丘县西北隅,原为宋名儒戚同文的旧居。宋真宗大中样符二年(1009年),应天府民曹诚在此建学舍,聚书授徒,讲习甚盛。因人称戚同文为睢阳先生,所以此书院又称睢阳书院。55▼嵩阳书院
在河南登封县太室山麓。五代周时始建,初名太室书院。宋至道二年(996年)太宗赐书院匾额及印本。景跂二年(1035年),更名为嵩阳书院。56▼石鼓书院
在湖南衡阳石鼓山。唐元和年间,州人李宽(即李宽中)在此读书。宋至道三年(997年)郡民李士真向郡守请求,在原址创设书院。宋景祐二年(1035年),仁宗根据集贤校理的要求,赐书院匾额和学田。到南宋更加扩充,朱熹曾为之作记。57
在江苏江宁三茅山。茅山书院的旧址早已无存,后人亦少有茅山书院的记载,近世茅山书院之名几乎销声匿迹。宋仁宗时处士侯遗所建,教授生徒并给伙食达十余年。天圣二年(1024年),江宁知府拨田三顷,供给书院师生衣食。▼茅山书院58
元代对书院采取提倡、扶植和加强控制的政策,以便缓和民族矛盾,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加强封建统治。(二)元代的书院
书院在元代出现官学化趋向,主要表现在统治者因势利导,积极加以扶植、控制,采取政府委派山长并授予宫衔、发给官俸,书院的教授、学正等任命、提升等都由政府批准,学生经地方官员推荐、考核、可分配做学宫,以及政府划拨学田,保障其经费等措施,成为巩固统治的工具。59(三)明代的书院
明代书院有两个特点。第一,书院和科举关系更加密切,书院官学化的程度比元代更甚,有的和官办州县学已区别不大了。第二,明未官方“禁毁书院”。明亮靖书院兴盛之后,曾发生过四次官方禁毁书院之举。第一次是嘉靖十六年(1537年);第二次是嘉靖十七年(1538年);第二次是万历七年(1579年);第四次是天启五年(1625年)。60(四)清代的书院
清初的几十年,害怕书院宣扬爱国思想,对清代统治不利,因而对于书院采取抑制政策。
直到雍正十一年间(1733年),明末清初的大学者相继去世,清廷才命各省省会建—书院,并赐弩金一千两,作为开办费用。
清代书院发展到二千余所,数量大大超过历代,但此时书院实际上已成为官学的一种形式。从元代开始的书院官学化的倾向,至清代达到极点,书院主持人、经费、教学内容、教学人员、生徒等部经官府审批,书院完全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61
朴学又称考据学,针对理学的空疏而言,以汉儒经说为宗,从语言文字训诂入手,主要从事审订文献、辨别真伪、校勘谬误、注疏和诠释文字、典章制度以及考证地理沿革等等,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也不注重文采,因而被称作“朴学”或“考据学”,成为清代学术思想的主流学派。62二、书院在组织管理和教学上的特点第一,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第二,书院允许不同学派的学者莅院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开展争辩,特别是南宋以后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重要的教学形式。第三,书院讲学不受地域限制。第四,书院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第五,书院内的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相当深厚。第六,书院的组织机构比较精干。第七,书院一般制定“学规”。63思考:古代书院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有何启示?64第五节中国古代选士制度的创立与改革65一、察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察举亦称荐举,是汉代选拔人才、补充官吏的重要制度之一。察举制是由地方官根据一定的科目和标准考察选拔人才,向朝廷推荐,经皇帝亲自策问,按成绩高低授以不同官职的选官制度。其选举科目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明经等科。“贤良”与“方正”词义相近,都是贤德正直之意。“贤良方正”是指选拔对国家之治能直言进谏之士。“秀才”指才华优异的人才。“孝廉”是指能孝悌、力田者或廉洁的官吏。“明经”则指明晓儒家经典之人才。除上述科目外,还有一种“童子科”,被选的童子,大致十二岁至十六岁,标准是“博通经典”者。
此外,汉代还曾实行征辟制度,皇帝下诏直接聘来做官谓之“征”;由公府、郡县召举为幕友谓之“辟”。实施征辟制,旨在“多取管属贤士之有才能操守者。”66二、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及其流弊
所谓九品中正制,是指各州、郡的中正官按九等来品评本地人士,并以其品状上报朝廷,作为吏部授官的重要依据的一种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供吏部选官参考。所谓“品”,就是综合士人德才、门第(家世官位高低)所评定的等级,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但类别却只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二品至三品为上品;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四品至五品为中品;五至九品为下品)三类。在德才与门第中,定品时一般依据后者,叫“计资定品”。所谓“状”,乃是中正官对士人德才的评语,一般只有一两句话,如“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这是对东汉后期名士品评人物的制度化。中正是掌管一个地区品评选举的负责人。6768
●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相比有三点进步:
一是考察地方人士的大权由地方太守移至专司考察之职的中正官手中,选士工作步入独立化和专门化的轨道。二是品评人物由分科推荐改为分等定品,考察标准呈现出量化的趋势。三是品评人物的导向由民间舆论转入官方定夺,朝廷对选士工作的控制力度进一步加强。69三、科举制的产生与演变(一)科举制的产生和原因
科举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通士人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从中选拔人才,分别任官的一种选士制度。科举制度的特点是专门用考试的办法来挑选人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二)唐代的科举考试制度7071721、考生来源中央政府生徒在馆学生中选拔乡贡自行报考制举常科(每年一次)特科地方政府732、考试程式与时间唐代科举考试一般有两级。地方的州县试和中央学校的毕业考选一般都在冬天举行。中央礼部主持的省试大约在每年的三、四月间。省试及第者还须经吏部考核,及格后方能授官。743、考试科目常设科目特设科目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贤良方正
博学通艺非常设科目童子道举751、帖经2、墨义3、口试4、策问5、诗赋4、考试方法76所谓“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唯开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即是说经书任揭一页,将其左右两边蒙着,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应试者填出来。1、帖经和我们现代考试的哪种题型相似?2、帖经这一考试方法有什么优缺点?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77墨义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笔试问答。举例:“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所谓四者何?”对:“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谨对。”
78◆所谓策问,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论文性问答,它要求应试者对现实中诸如政治、吏治、教化、生产等问题提出建议,比帖经、墨义之类的要求要高些。
79(三)宋代科举制的改革和完善1、科考取士的权力由帝王直接控制,殿试成为定制。2、考试规制的完备。在考试期限上,由宋初的每年一次,到仁宗时的两年一次,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定为三年一次,“三年大比”之制正式确立,此后的科举均依此例。3、考试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
4、提高及第后待遇。
80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818283(四)元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有两点与宋代不同。第一,元代科考分组进行,蒙古人与色目人一组,汉人与南人一组,发榜亦分左右。两组考试内容有差异,汉人与南人组的试题量及难度都大大超过蒙古人与色目人组,然而授官则处其下,蒙、色向上浮动一级。这样做,完全在提携学养较次的蒙古人、色目人不至落选。第二,元代规定科考从“四书”中出题,并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依据。这是程朱理学成为封建统治官方思想的具体表现。此后程朱之学控制了元、明、清三代的学校与科举。84(五)明清科举制的僵化与腐朽
其一,明清科举定为四级考试:第一级童试,在州县举行,及第者为秀才;第二级乡试,在各省会考,及第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三级会试,在京师礼部试,及第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第四级殿试,由天子主持,及第者称进士。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流配送与快递分拣中心建设合同范本3篇
- 电梯安装工程2025年度竣工验收合同3篇
- 2025年上半年遵义市余庆县编外学前(幼儿)教育教师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辽宁阜新市太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招聘合同制人员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2025年上半年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赣州市安远县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整治协管员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贵阳南明资本运营管理限公司社会化公开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贵州黔南瓮安县统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2025年上半年贵州金丽茶业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补招录7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干部基本信息审核认定表
- 2023年11月外交学院(中国外交培训学院)2024年度公开招聘24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答案带详解
- 春节行车安全常识普及
- 电机维护保养专题培训课件
- 汽车租赁行业利润分析
- 春节拜年的由来习俗来历故事
- 2021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 佛山市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年)
- 房屋拆除工程监理规划
- 医院保安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实践应用课程:高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