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卷-2022-2023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基础卷-2022-2023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基础卷-2022-2023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基础卷-2022-2023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基础卷-2022-2023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0分)1.(本题3分)(2022·浙江省金华市永康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组装仪器B.收集氧气C.二氧化碳验满D.加热液体【答案】B【详解】A、组装仪器时,应该将胶塞沾水,然后慢慢的旋进试管,试管底部不能顶在桌面上,以防被压碎,故错误;B、收集氧气时,应该让氧气从短导管进入,利用压强将水从长导管排出,故正确;C、二氧化碳验满时,应该将正在燃烧的木柴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故错误;D、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故选B。2.(本题3分)(2022·浙江·七年级期末)下列是奥运会的吉祥物及设计原型。其中原型属于非生物的是()A. B.C. D.【答案】D【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BC.老虎、猎犬、熊猫属于动物,都属于生物,故ABC不符合题意。D.机器人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属于非生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3.(本题3分)(2022·浙江绍兴·中考真题)实验室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A.刻度尺 B.量筒C.温度计 D.秒表【答案】B【详解】A.刻度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仪器,故A错误。B.量筒是实验室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容器,故B正确。C.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故C错误。D.秒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故D错误。故选B。4.(本题3分)(2022·浙江丽水·一模)小科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A. B.C. D.【答案】B【详解】A、取一定量的NaCl时,瓶塞应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倾倒水时让水沿烧杯内壁流下,是为了防止水溅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进行溶解操作时,应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5.(本题3分)(2022·浙江衢州·九年级期末)下列是探究酸的性质中涉及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倾倒稀盐酸 B.滴加石蕊试剂C.取放生锈铁钉 D.取用氧化铜粉末【答案】C【详解】A.向试管中倒入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此选项正确;B.滴管要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不能伸进试管内,此选项正确;C.向试管中加入生锈铁钉,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把试管慢慢地直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此选项错误;D.取用氧化铜粉末,先使试管倾斜,用镊子或纸槽,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此选项正确;故选C。6.(本题3分)(2022·浙江·高照实验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详解】A、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必须是密封体系,图中长颈漏斗与外界通着,故A错;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B错;C、块状固体药品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C错;D、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D正确。故选D。7.(本题3分)(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模拟实验是认识科学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铅笔在篮球上运动的现象——模拟帆船在地球海面上的运动B.乙图:把一练习本插入另一练习本底下慢慢地相对移动——模拟板块的运动C.丙图:双手用力弯曲细木片直至断裂,此时手会感到震动——模拟地震的形成D.丁图:测量一年中当地正午主杆影长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点——模拟地球的公转【答案】D【详解】A.铅笔在篮球上的运动时,看到铅笔高度越来越小,模拟帆船在地球海面上的运动,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板块运动是不同的板块之间缓慢进行的位置变化,把一练习本插入另一练习本底下慢慢地相对移动,模拟板块的碰撞,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双手用力弯曲细木片直至断裂,此时手会感到震动,是模拟地震的实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测量一年中当地正午主杆影长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点,不同季节主杆影长和太阳高度角不同,模拟一年中季节的变化,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本题3分)(2021·浙江绍兴·七年级期中)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4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0ml。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都有可能【答案】A【详解】仰视读取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数,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45mL,俯视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数,读数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小于30mL,所以导出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15mL,故选A。9.(本题3分)(2021·浙江绍兴·七年级期中)202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此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A.能使人患病 B.个体微小 C.进行繁殖 D.能进行运动【答案】C【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遗传和变异。【详解】由分析可知,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而能使人患病、个体微小、能运动都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例如植物属于生物,但是不能运动。故选C。【点睛】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10.(本题3分)(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A.升高湿纸的温度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答案】A【详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根据题意知道,“透火焙干”是把湿纸贴在热墙上,湿纸从墙上吸收热量,使纸的温度升高,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使湿纸干得更快,故A符合题意。故选A。11.(本题3分)(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小金在秋游途中,找到一块疏松多孔的岩石(如图所示),依据该岩石呈现特点,对该岩石类型及形成原因的判断正确的是()A.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所形成 B.变质岩,山地表碎屑物压实、固化而形成C.变质岩,由已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 D.沉积岩,由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形成【答案】A【详解】三种岩石的成因以及特点:图中的岩石疏松多孔,可知其为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所形成。故选A。12.(本题3分)(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如图是“天宫课堂”的场景。根据图片信息,航天员叶光富站立处的天和核心舱的高度接近于()A.0.5米 B.1米 C.2米 D.4米【答案】C【详解】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升高大概在1.7m左右,当他向上伸直胳膊时,此时手掌到地面的高度大约为2m,因此天和核心舱的高度接近于2m,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3.(本题3分)(2022·浙江·缙云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七年级期末)2021年7月31日,中国运动员卢云秀在东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中勇夺金牌,如图所示。当她远离起航线后,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A.从上到下依次消失B.从下到上依次消失C.整体同时消失D.整体都不会消失【答案】B【详解】由于地球是圆的,当她远离起航线后,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所以从下到上依次消失。故选B。14.(本题3分)(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阶段练习)厂家现有一批体积为1米3的实心水泥块,密度为2.5×103千克/米3,某工地需要100块这样的水泥块,要求厂家运到工地。厂家只有一辆国内限载量为8吨的货车,则要运完这批水泥块,需要运输的次数为()A.31次 B.32次 C.33次 D.34次【答案】D【详解】一块水泥块的质量m1=ρV=2.5×103kg/m3×1m3=2.5×103kg=2.5t货车一趟最多装的块数运输的次数故选D。15.(本题3分)(2021·浙江·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发生在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山区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让很多国人开始关注远在新疆西藏边防的子弟兵,以下等高线可以表示该河谷的是(

)A. B.C. D.【答案】B【详解】A、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A不符合题意。B、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B符合题意。C、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故C不符合题意。D、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本题3分)(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去年12月下旬的强降温使多地出现雾凇美景。形成雾凇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汽化【答案】B【详解】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树枝上形成“雾松”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选B。17.(本题3分)(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调焦时应先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物镜B.乙图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在载玻片上涂抹标本时未涂抹均匀C.丙图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E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D.丁图用高倍镜观察,显微镜物镜和载物台之间的位置应如①【答案】A【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详解】A.甲图调焦时应先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Q物镜位置,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故A正确。B.乙装片内有气泡,是因为盖盖玻片时产生的。正确盖盖玻片的方法为: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故B错误。C.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丙相应操作,将装片向左下方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变为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使使物像更加清晰,故C错误。D.物镜越长,倍数越大。所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显微镜物镜和载物台之间的位置应如②,故D错误。故选A。18.(本题3分)(2022·浙江湖州·七年级期末)“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图示的研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A.①将黄豆和芝麻混合——研究分子有空隙B.②抽去玻璃板使瓶口贴紧——研究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③将两本书向中间移动——研究地球板块碰撞D.④在土质山谷模型上洒水——研究泥石流成因【答案】B【分析】模拟实验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取模拟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详解】A.1L芝麻与1L黄豆混合,总体积小于2L,芝麻和黄豆分别代表不同物质的分子,模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采用的是模拟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B.用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探究分子不停的运动,实验现象现象可以说明分子在运动,不是模拟实验,故B符合题意。C.两本书向中间挤压会造成中间部分变形弯曲,以此可以说明地球内部板块的挤压与碰撞,属于模拟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D.在土质山谷模型上洒水用来模拟泥石流成因,属于模拟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9.(本题3分)(2022·浙江舟山·一模)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有一个步骤是“缓缓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该操作目的是()A.使镜筒上升,找到物像B.使镜筒下降,物像清晰C.使镜筒上升,视野更亮D.使镜筒下降,视野更暗【答案】A【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详解】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故选A。20.(本题3分)(2022·浙江·七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教材中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钩码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乙:黄豆与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C.丙:抽去玻璃板,左侧玻璃瓶中的空气变红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丁: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答案】B【详解】A.甲图中,把两个铅柱削平、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这个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A正确。B.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宏观物体间的间隙,但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B错误。C.抽去玻璃板,瓶中的两种气体逐渐混合,说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产生扩散现象,故C正确。D.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故D正确。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6分)21.(本题6分)(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下列仪器中,作为热源用来加热的是___________;用于观察较小物体的是___________;用作少量物质反应容器的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及对应的仪器名称)【答案】

②、酒精灯

⑤、放大镜

①、试管【详解】作为热源用来加热的是酒精灯,故选②酒精灯;用于观察较小物体的是放大镜,故选⑤放大镜;用作少量物质反应容器的是试管,故选①试管。22.(本题6分)(2021·浙江台州·七年级期中)请在下列数值后填上适当的单位(用有关符号表示)。

(1)一盒优酸乳饮料的体积是245___________;(2)大拇指指甲的宽度为1___________。【答案】

mL

cm【详解】(1)[1]一盒优酸乳饮料的体积是245mL;(2)[2]大拇指指甲的宽度为1cm。23.(本题6分)(2019·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农作物的秸秆可以回收加工制成秸秆煤。完全燃烧0.5kg的秸秆煤可放出____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可使水温升高到____℃[已知q秸秆煤=2.1×107J/kg,c水=4.2×103J/(kg·℃)]。【答案】

1.05×107

45【详解】(1)秸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qm=2.1×107J/kg×0.5kg=1.05×107J。(2)由Q吸=cmΔt可得,所以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t1=t0+25℃=45℃。24.(本题6分)(2022·浙江·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蒸汽眼罩能缓解眼疲劳、帮助睡眠等多种效果,主要成分为铁粉、水、碳粉、蛭石等。使用眼罩时,去掉外袋,空气中的氧气通过透气膜进入里面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水蒸气,温度能达到40°C,且能持续20分钟左右。小明对蒸汽眼罩能持续保温的原因展开了探究,其实验设置如下表,温度变化情况如下图。组别实验药品实验装置A10克铁粉B10克铁粉、4毫升水C10克铁粉、4毫升水、2克蛭石

(1)菜刀等铁制品放在潮湿环境里会与水、氧气反应而生锈,但温度变化并不明显。而实验发现铁粉与水、氧气反应却能使温度在短时间内达到40°C,原因是:___________;(2)通过对比B、C两组探究,蛭石对蒸汽眼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3)眼罩放热的时间和温度是通过透气膜的透氧速率进行控制的。如果透气膜透入氧气太快,会有什么后果?()【答案】

铁粉与水、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反应速率更快

蛭石对蒸汽眼罩有保温效果

放热时间太短导致温度过高烫伤眼睛【详解】(1)铁粉与菜刀等铁制品相比,与水、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反应速率更快,产生热量的速度越快,因此可以使温度快速达到40°C;(2)通过对比B、C两组的温度变化曲线,未加蛭石的B组,虽然温度升高较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降低速率也很快,不能达到保温20分钟的效果,而添加了蛭石的C组,温度降低速率较慢,保温效果较好,说明蛭石对蒸汽眼罩有保温效果;(3)如果透气膜透入氧气太快,会导致放热时间太短,温度过高烫伤眼睛。25.(本题6分)(2022·浙江·七年级期末)如图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1)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___。(2)A、B两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3)用正确方法测得金属片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答案】

1mm##0.1cm

B

2.75(2.71~2.77之间均可)【详解】(1)[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2)[2]刻度尺使用时刻度越贴近物体误差越小,所以B的放置方法正确。(3)[3]木块左侧与5.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7.75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是L=7.75cm-5.00cm=2.75cm26.(本题6分)(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如题图所示是小科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在标准大气压下,先把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液柱稳定在A,此处标注__________℃,再把瓶浸在沸水中,待稳定后,在液柱处作好标记B,然后把装置放在室内,液柱稳定在C点,用刻度尺测得AB为25cm。BC为18cm,则此时室温为____________℃;(2)若要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对该温度计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答案】

0

28

见解析【详解】(1)[1]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把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液柱稳定在A,此处标注0℃。[2]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在液柱处作好标记B,AB间的距离是25cm,则1cm液柱表示的温度BC为18cm,AC长度为25cm-18cm=7cm此时室温为7cm×4℃/cm=28℃(2)[3]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或者可以换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气体。评卷人得分三、探究题(共40分)27.(本题8分)(2020·浙江·台州市椒江区洪家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温度℃171921232527h/cm30.024.919.714.69.44.2(1)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2)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图中的A)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______。(3)用此温度计_______(能/不能)测29℃及其以上的温度。(4)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上动,说明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答案】

气体热胀冷缩

玻璃泡

不能

降低【详解】(1)[1]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柱逐渐变短,即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图,不难看出,该温度计是利用其上面瓶A中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2]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图中的A)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3)[3]分析表中数据能看出,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体会下降5cm之多,故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是不能测出29及其以上的温度来。(4)[4]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上动,是因为A部分气压减小,体积减小,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是因为温度降低了。28.(本题8分)(2020·浙江·七年级期中)小东想测量标有净含量是“250毫升”的舒化奶的密度,请帮他完成下面的实验:(1)小东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这盒舒化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盒与舒化奶的总质量为______克。(2)小东把包装盒打开,将盒中舒化奶全部倒入塑料杯中(如图乙所示),称得包装盒的质量为11.4克,则他测得的盒中的奶的质量是______克,利用舒化奶的“净含量”求得它的密度为ρ奶=______克/厘米3。若牛奶的“净含量”标注准确,他测得的密度值偏______(填“大”或“小”)。(3)小东又想到了另一种方法测舒化奶的密度,利用一个记号笔和水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①测出图乙中塑料杯和舒化奶的总质量m1:②用记号笔在塑料杯上标记出液面的位置,倒出舒化奶擦干塑料杯,用天平测出塑料杯的质量为m2;③______,用天平测出______的质量为m3;④水的密度记为ρ水;则舒化奶密度表达式ρ=______(用字母表示)。【答案】

271.4

260

1.04

将水倒入塑料杯中的标记处

水和塑料杯的质量m3

【详解】(1)[1]读取天平的示数为100g+100g+50g+20g+1.4g=271.4g(2)[2]舒化奶的质量:m=m1-m2=271.4g-11.4g=260g[3]牛奶的密度:ρ奶===1.04g/cm3[4]由于倒出舒化奶时,包装盒上会有残留,包装盒的质量会偏大,舒化奶的质量偏小,密度值偏小;(3)③将水倒入塑料杯中的标记处,测出水和塑料杯的质量m3,水的体积:V水=牛奶的体积:V牛奶=V水;ρ牛奶==29.(本题8分)(2022·浙江·缙云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七年级期末)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原是粮仓中常见的害虫。幼虫表面呈金黄色,喜群集,常常聚集在粮堆中或其它食料的下方,如果把黄粉虫从下方翻上来,暴露在明处的黄粉虫很快又爬到食料下方。小缙同学学习了科学知识后,决定以黄粉虫作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1)黄粉虫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选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2)如图是小缙设计的实验装置:铁盘内均匀铺一层麦麸,并撒适量黄粉虫,在其上方的左侧盖上黑纸板。此实验装置探究的是哪种环境因素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_______?A.温度B.光C.麦麸D.风力(3)预期实验结果:黄粉虫会趋向于哪一侧_______?(4)黄粉虫虽是粮仓中的害虫,但也可以帮助降解塑料餐盒,请你给环保部门提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答案】

无脊椎动物

B

黑纸板一侧(或左边)

可考虑用黄粉虫分解塑料处理白色污染(合理即可)【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1)黄粉虫的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属于无脊椎动物。(2)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此实验装置中一侧遮光,另一侧见光,因此此实验装置探究的是环境因素是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3)黄粉虫的幼虫喜群集,常常聚集在粮堆中或其它食料的下方,预期的实验结果是暗处黄粉虫数目多,明亮处少。故黄粉虫会趋向于黑纸板一侧。(4)黄粉虫可以帮助降解塑料餐盒,所以可考虑用黄粉虫分解塑料处理白色污染。30.(本题8分)(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阶段练习)小明为了测盐水的密度,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⑤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⑥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误差最小的是()A.①⑤②③④ B.⑤②③⑥④ C.⑤②③①④ D.⑤⑥②③④【答案】B【详解】先测空烧杯质量,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液体烧杯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这种做法因烧杯壁粘液体,测出的体积偏小,算出的密度偏大。因此测盐水等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⑤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⑥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④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综上所述安排最合理、误差最小的是⑤②③⑥④。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1.(本题8分)(2019·浙江·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小明在网上购买一包A4打印纸(包装如图所示),为进一步了解A4纸,他进行了如下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用刻度尺测出了整包打印纸的总厚度为5厘米,则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厘米。(2)用天平测量纸张的质量。步骤一: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发现指针向左偏(图甲),这时他应该向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步骤二:天平平衡后,小明测量10张A4纸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每张A4纸的质量是_____克。(3)两次实验都采用了累积法进行测量,这种处理的目的是:_____。【答案】

0.01

4.22

累积法求平均值,减少误差,使结果更精确【分析】(1)已知整包印纸的张数和总厚度,两者之比为一张纸的厚。(2)调节天平平衡时,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砝码与游码示数之和是所测物体质量。(3)累积法指测量微小质量或长度时,因此测量工具的限制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多测一些求平均值。比如测量邮票的质量,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等。【详解】(1)[1]一张纸的厚度为(2)[2]步骤一: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拔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他应向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3]步骤二: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由图乙可得,10张A4纸的质量则每张A4纸的质量是(3)[4]一张纸的厚度和质量都非常小,甚至小于刻度尺和天平的分度值,无法用刻度尺和天平直接测量直径,即使勉强测量,也会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所以是采用累积法,其本质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4分)32.(本题6分)(2018·浙江·台州市书生中学七年级期中)小胖是进化者公司专为4~12岁孩子设计的机器人。TA有可爱的企鹅型外观,大眼睛眨呀眨可爱极了。TA的智力水平和3~4岁孩子差不多,同时具备强大的语音交互功能,能根据主人要求自行走动,回答各种难题。TA还是孩子的忠实玩伴,专业的家庭教师,一位机器人管家。那么小胖机器人属于生物吗?请你作出判断并从生物的特征方面加以说明。答:______。【答案】非生物(1分)。从生物的特征方面说明,如生物能呼吸(能新陈代谢)、能生长发育、能繁殖后代、能遗传和变异、由细胞构成等,(即使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些反应也是人为设置的),小胖机器人没有生物的这些特征,所以不属于生物。【分析】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据此解答。【详解】生物是指有生命的个体,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小胖机器人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特征,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关键。33.(本题6分)(2022·浙江绍兴·七年级期末)平日留心观察事物的小科发现利用电热水器洗热水澡时,冷水管上布满水珠,而热水管上却完全干燥;当洗澡结束后,在浴室吊顶暖风机的作用下,冷水管上的水珠很快不见了。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答案】见解析【详解】洗热水澡时,热的水蒸气遇到冷水管液化成小水珠,遇到热水管不会液化,所以冷水管上布满水珠,而热水管上没有水珠。在暖风机的作用下,升高了冷水管上水珠的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