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异养型生物全是分解者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2、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3、科研人员用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下图,图中的λ=某一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011~2013年,λ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B.2013~2018年,种群数量先增多,后减少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最大容纳量D.该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4、如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Ⅱ表示其死亡率。则()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呈“S”型曲线增长B.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KC.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天敌的影响5、某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实验,用来探究几种植物的根系之间是否存在竞争现象。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设计思路需要调整的是()A.选择的植物应能适应同一环境,植株大小基本一致B.设立对照组时应将各种植物单独种植、同种植物种植在一起C.实验组应将不同种植物种植在一起,并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D.本实验只需记录实验开始后植株(尤其是根)的生长情况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7、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放牧强度对植物净初级生产量(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净初级生产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植物净初级生产量不包含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C.食草动物的适度采食能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D.合理放牧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稳定性8、为了推进乡村振兴,科技人员在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引进的赤松茸属于分解者,可以实现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多级利用B.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农业”的传统,菌糠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料C.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D.该模式既让土地休养生息,又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循环原理和整体原理9、科研人员研究了某岛屿上某野兔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实线)和平均死亡率(虚线)以及该野兔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资源量长期小于R时,该野兔种群可能灭绝B.当资源量一直大于R时,该野兔种群数量一定呈现“J”形增长C.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该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D.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野兔的种群密度,且调查过程中部分标记物脱落,则其统计结果往往偏小10、下列不符合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说法是()A.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和植被恢复B.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自生原理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循环原理D.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给人类提供游览胜地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1、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2、信息的种类:_______等。1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_______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14、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_______,退耕还林、还草、还湖,_______;加强_______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_______。15、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16、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17、根据群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2分)18、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至少说出两种原因)。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填“>”“<”或“=”)t2时的数量。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1题,共4分)19、请回答以下有关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问题:

(1)群落的_____是区别不同湖泊群落的重要特征,某湖泊独特的气候特征和优良的水环境使其蕴藏着丰富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等植物资源,这些植物的分布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

(2)湖泊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分解成的无机物可供植物再利用,它们所属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因而使生态系统具有_____功能。

(3)实践中发现放养的草食性鱼高强度摄食使水草数量急剧下降,最终会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

(4)该湖泊食物网中,已知鳜鱼的食物绝大部分来自于小型鱼类,若某种原因使鳜鱼大量减少则小型鱼类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为_____。“彩霞与白鹭齐飞,碧水共蓝天一色”,的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有些细菌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有的细菌的同化作用的类型是自养型,如铁细菌;硝化细菌等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另外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也属于分解者。

【详解】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对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异养型生物可以是消费者;C错误;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D错误。

故选:B。2、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家畜种群数量增长率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开始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随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当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当种群数量增长率再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详解】

图中的横轴为种群数量;纵轴为种群增长率,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最大的点对应种群数量为K/2,要持续尽可能多的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没有达到K/2,丁超过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收获后,家畜的数量降低到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3、C【分析】【分析】

题意分析;λ=某一年的种群数/一年前的种群数量,λ=1,种群数量不变,λ>1种群数量增加,λ<1种群数量减少。图中显示,2011~2013年时λ=2,且维持稳定,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2013~2016年时λ继续增大,种群数量继续增加;在2016~2018年时λ下降,但是大于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详解】

A;2011~2013年;λ保持不变,但是λ>1,种群数量增加,A错误;

B;2013~2018年;λ先增大后减小,但是始终大于1,该种群数量持续增加,B错误;

C;本图中的数据只是体现了λ值变化且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

D;该图直观地反应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数学模型,D错误。

故选C。

【点睛】4、B【分析】【分析】

由图可知;某种群迁入适宜环境后,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多,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J"型曲线增长率不变,"S"型曲线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详解】

A;由图可知;种群在c点之前增长率一直下降,增长曲线不是"J"型曲线,因为"J"型曲线增长率不变,c点之后增长率小于零,种群数量下降,也不为"S"型曲线,A错误;

B;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B正确;

C;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应该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候;由图可知A点之前增长率比A点时要大,所以增长的更快,C错误;

D;曲线只表明了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不能得出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点睛】5、D【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探究两种植物根系之间的竞争关系”,则选择的两种植株大小必须基本一致,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作为实验组,单独种植为对照组,可设置两种植株的间距来设计实验。

【详解】

A;具有竞争关系的植物应在环境利用等方面竞争;故选择的植物应能适应同一环境,植株大小基本一致,以保证无关变量一致,A正确;

BC;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故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作为实验组,同种植株一起种植、单独种植为对照组,且实验组应将不同种植物种植在一起,并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BC正确;

D;本实验需要在实验前先测定植株的生长情况;以便与实验开始后的生长情况形成前后对照,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A:B【分析】【详解】

A;秸杆还田和翻耕相当于土埋处理;对秸杆中物质分解效果较好,A正确;

B;如曲线显示;土壤、水分都是影响秸杆分解的条件,B正确;

C;曲线不可能呈上升趋势;秸杆中的残留量肯定要下降,C错误;

D;水泡处理中氧气应该相对较好;而水泡处理秸杆残留量较少,说明厌氧性微生物分解较强,D错误。

故选AB。7、A:B【分析】【分析】

初级生产量指植物借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除去植物呼吸消耗部分剩余部分就是净初级生产量。

分析题图:放牧强度小于b时;植物净初级生产量都大于零,可推知放牧强度在这一范围内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稳定性;放牧强度小于a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植物净初级生产量上升,可推知适度放牧可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

【详解】

A;植物初级生产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

B;植物净初级生产量包含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这部分能量包含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B错误;

C;由题图及分析可知;食草动物的适度采食能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C正确;

D;由题图及分析可知;合理放牧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AB。

【点睛】

本题涉及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考查根据题图信息分析判断和解答问题的能力。8、A:B:D【分析】【分析】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农业的一条基本原理。

【详解】

A;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引进的赤松茸是异养生物;属于真菌,是分解者,可以实现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

B;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物农业”的传统;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菌糠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料,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B正确;

C;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秸秆中的能量;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D;该模式既让土地休养生息;在确保土地的肥力的同时又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D正确。

故选ABD。9、B:C:D【分析】【分析】

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详解】

A;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该野兔种群可能灭绝,A正确;

B;当资源量一直大于R时;该野兔种群数量会增加,但不是“J”形增长,B错误;

C;岛屿上不涉及种群的迁入和迁出;C错误;

D;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野兔的种群密度;且调查过程中部分标记物脱落,则其统计结果往往偏大,D错误。

故选BCD。

【点睛】10、B:D【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1;自生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一方面是源于其中的“生物“,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另一方面是这些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2;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其次,人类处在一个社会一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详解】

A;矿区的土壤条件被严重破坏;因此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恢复生态环境的关键是植被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A不符合题意;

B;超载放牧;生物数量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原理,B符合题意;

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使得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依据的是循环原理,C不符合题意;

D;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B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短。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解析】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既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变快未发生改变12、略

【解析】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13、略

【解析】①.无限②.一定限度。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植树种草防治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O217、略

【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群落水平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物种,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生态位及群落的演替等。

【详解】

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类型。解题关键是要明确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不同,进一步掌握群落在外貌和物种组成上的差异。【解析】①.外貌②.物种组成四、实验题(共1题,共2分)18、略

【分析】【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