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校书郎文士起家之良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校书郎文士起家之良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校书郎文士起家之良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校书郎,文士起家之良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汉之兰台及后汉东观,皆藏书之室,亦著述之所。多当时文学之士,使雠校于其中,故有校书之职。后于兰台置令史十八人,又选他官入东观,皆令典校秘书,或撰述传记。盖有校书之任,而未为官也,故以郎居其任,则谓之校书郎;以郎中居其任,则谓之校书郎中。至魏,始置秘书校书郎。隋校书郎十二人,炀帝初,减二人,寻更增为四十人。大唐置八人,掌雠校典籍,为文士起家之良选。其弘文、崇文馆,著作、司经局①,并有校书之官,皆为美职,而秘书省为最。(节选自《通典·职官八》)材料二: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授太子校书。官司闲旷,得以请告奉温凊。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林荣之。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俊王叔文,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超拜起居舍人,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翌日,叔文兼充副使。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愚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②之后,有远祖风,惟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辨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称太上皇,后谥曰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宰相贬崖州。予出为连州,又贬朗州司马。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不天不贱,天之祺兮;重屯③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节选自刘禹锡《子刘子自传》)材料三:国朝以进士擢第为入官者千仞之梯,以兰台校书为黄绶④者九品之英。其有折桂枝,坐芸阁⑤,非名声衰落,体命坎坷,不十数岁,公卿之府,缓步而登之。(节选自唐·符载《送袁校书归秘书省序》)【注】①弘文、崇文馆,著作、司经局:四者与秘书省都是国家藏书之所。崇文馆、司经局属太子府。②猛:王猛,前秦政治家、军事家。③屯:同“迍”,艰难。④黄绶:古代官员系官印的丝带叫绶,低级官吏使用黄色丝带。⑤芸阁:秘书省的别称,此指校书处。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未几A特B迁C户部D侍郎E赐F紫G贵H振一时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副词,不久,与《陈情表》中“寻蒙国恩”的“寻”意思相同。B.铭,一种韵文,常用骈句;文中之铭还有《诗经》《楚辞》的语言特征。C.之,音节助词,无实义,与《项脊轩志》“久之”的“之”用法相同。D.步,动词,慢走,与《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的“步”用法不同。1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代的“校书郎”是指承担“校书”任务的一类人,唐代的“校书郎”是一种官职,二者都负责典籍的校正工作。B.王叔文得到唐顺宗重用,开始推行自己的治国措施,但在顺宗去世后,遭到贬谪,刘禹锡因与其有牵连亦遭贬谪。C.刘禹锡年过七十,感时日无多,在自撰的铭文中慨叹上天赐予他才能却不能施展,表示任由诽谤而内心始终无瑕。D.唐朝视进士及第为登上仕途的高梯,视校书郎为九品官职中的翘楚;刘禹锡年少时广受士人羡慕可能与此有关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4分)译文:(2)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4分)译文:14.材料一说校书郎是士人步入仕途的“良选”“美职”,请结合材料二、三概括其可能的原因。(3分)【答案解析】10.AEG11.C文中加点“之”是动词,到……去。用法不同。12.B“顺宗去世”错,王叔文被贬时,顺宗为太上皇,并未去世。13.(1)这三人都和我交情深厚,早晚交往/拜访,称说他的才能。(第一句2分,第二、三句各1分)(2)没有早死也不卑贱,是上天赐予的福啊;多灾多难,是命运不好啊。(1句1分)14.①仕途发展前景好;②工作清雅悠闲。(第一点2分,第二点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西汉的兰台和东汉的东观,都是收藏图书的地方。也是创作编撰著作的地方。召集当时有文采学问的人,让他们在其中校勘书籍,所以有了校书这一职事。后来在兰台设置十八位令史,又挑选其他官吏进入东观,一并让他们校勘秘藏的书籍,或者撰写传记。因为只有校勘书籍的任务,却没有设立相应的官职,所以让郎官承担校书的任务,就称之校书郎;让郎中承担校书的任务,就称之为校书郎中。到了魏,才设置秘书校书郎这一官职。隋朝校书郎有十二人,隋炀帝初期,减少二人,不久又增为四十人。大唐设置八人,负责校勘书籍,是文士初入仕途授予官职的最合适选择。弘文馆、崇文馆、著作局、司经局,都有校书郎这一官职,都是绝佳的职位,但还数秘书省的校书排第一。材料二:当初,我二十多岁,应考进士,幸而一次得中。第二年,被授予太子校书的官职。官事清闲,能够告假侍奉父母,问寒问暖。我当时年轻,名声超过实际,士人们大多羡慕我。贞元二十一年春,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当时有出身寒微的王叔文,趁着机会能够谈论时事,皇帝非常赏识他。破格提拔为起居舍人,于是他秘密推荐丞相杜佑任度支盐铁等使。第二天,王叔文兼任副使。不久,又破格升任户部侍郎,皇帝赐他紫服,显贵振动一时。我之前已由杜丞相奏请暂任崇陵使判官,到这时改任屯田员外郎,兼管度支盐铁等方面的公事,当初,王叔文是北海人,自称是王猛的后代,具有远祖的风度。只有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认为确实如此。这三人都和我交情深厚,早晚相处,称说他的才能。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治理国家的办法,能以口辩服人。得到重用后,从春到秋,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皇帝一直有疾病,到这时病情加剧。下诏让位,自为太上皇,死后谥为顺宗,太子李纯即皇帝位。这时,太上皇久病卧床,宰相大臣和百官都不能被召见对谈。于是,王叔文首先被贬到渝州,后来又诏命赐死。宰相被贬到崖州。我被贬为连州刺史,又被贬为朗州司马。活了七十一岁,在这患病的时候,自己写下铭文:没有早死也不卑贱,是上天赐予的福啊;多灾多难,是命运不好啊!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来施展啊;有人诽谤,我也内心明净啊!寝卧北窗之下,等待生命走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