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8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电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4.8V,1.2VB.6V,1.2VC.1.2V,6VD.1.2V,4.8V2、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B.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能通过舞蹈通讯C.鸟类的迁徙属于学习行为D.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3、有些蛾初羽化时只靠味觉来找食物,因此不能找到无味的花但当它采过无味的花后,最后建立了视觉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后就能采无味的花了,这种行为称为()A.学习行为B.取食行为C.贮食行为D.繁殖行为4、水既是植物的重要成分,也是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条件.下列各项中,与植物体吸收、运输和散失水分无直接关系的结构是()A.幼根上的白色“绒毛”B.根、茎、叶内的导管C.根、茎、叶内的筛管D.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5、某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分生区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D.植物体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分大多从叶片的气孔散失到体外6、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7、有一不吸水木球,其质量为10g,体积为20cm3,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木球球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为10g;把它取出擦干,再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溢水杯中,当木球静止时,溢出煤油的质量是(煤油的密度是0.8g/cm3)()A.5gB.8gC.10gD.16g8、某种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D.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一些规律:

(1)在化合物中,氢元素一般显____价,氧元素一般显____价。

(2)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____价,非金属元素显____价。

(3)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4)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10、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氧气、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能用于灭火的是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____;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气体是____;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固体单质是____.11、有“锂”走遍天下.锂电池广泛用于通信、电动车等行业,如图是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部分信息,由此判断,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____,氧化锂的化学式____,氢氧化锂与盐酸反应是化学方程式____.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且它们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均无明显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为____(填“增大”或“减小”).

(2)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____.

(3)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____乙(填“>”;“<”或“=”).

(4)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丙物质,可采用____的方法提纯甲.

(5)若要将组成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

13、如图所示,一小车内有一小气泡,当小车向前开动时,气泡将向____运动;当小车刹车时,气泡将向____运动。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4、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15、农民给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16、把萌发的种子放在保温瓶中几小时后,保温瓶中的温度较原来降低了17、柳树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柳树从水中吸收氧气,把氧气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18、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加产量。19、为了充分利用阳光,每块土地种植的农作物越多越好。评卷人得分四、其他(共3题,共12分)20、如图所示;为地球磁场的N;S极,请在图中的曲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磁场的磁感线方向.

21、请根据图中螺线管导线中电流的方向标出螺线管的N;S极和小磁针的N极.

22、根据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请在图中标出螺线管的S极和电源的正极.

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1题,共2分)23、随州某初中学校物理小组帮地理老师解决了一个难题;地球仪缺乏地磁仿真功能,物理小组在地球仪内部“暗藏机关”.如图,一节电池,一个开关,一个供绕线的纸筒,一段电阻丝.画出几匝绕线,在纸筒两端标上磁极,并在地球仪外部画一条磁感线.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解答】如图电路为两个灯泡串联,电压表V1测量电源电压,即两灯泡的总电压,电压表V2测量灯泡L2的电压,所以V1的示数大于V2的示数,两电压表的指针位置相同,即V1用的是大量程,读数为6V;V2用的是小量程,读数为1.2V,即L2两端电压为U2=1.2V,由串联分压可得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U1=U-U2=6V-1.2V=4.8V。

故选A

【分析】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串联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2、C【分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蜜蜂在发现蜜源以后,就会用特别的“舞蹈”方式(如“8”字形摆尾舞),向同伴通报蜜源的远近和方向。因此蜜蜂能通过舞蹈通讯。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先天性行为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A【分析】【解答】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鸟类的育雏,繁殖行为等,而如蚯蚓走迷宫;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香蕉吃、大山雀偷喝牛奶等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属于学习行为,由题干可知,蛾初羽化时只靠味觉来找食物不能找到无味的花,当它采过无味的花后,最后建立了视觉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后就能采无味的花就属于一种学习行为。故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习行为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4、C【分析】【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根吸水主要靠根尖的成熟区;原因此处生有大量的根毛.(2)水主要靠植物体内的导管运输的.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3)水分的散失是靠蒸腾作用由气孔散发出去的.据此可以解答此题.重点把握住植物吸水;运输水和散失水主要靠成熟区、导管和气孔.

【解答】解:A;由于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能吸收水,与其有关.A不符合题意;

B;水是经过根、茎、叶内的导管向上运输的.与其有关.B不符合题意;

C;植物体内的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与运输水无关,C符合题意;

D;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的气孔散发到空气中去的;与其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5、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据此解答.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并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解答】解:植物主要靠根吸水;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根尖从下至上分别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提高了吸水的效率.成熟区内还有导管,导管主要负责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茎和叶内都有导管,它们是相通的,所以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植物体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多从叶片的气孔散失到体外.植物体内负责运输营养物质的管道除了导管,还有筛管,筛管的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6、B【分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②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归纳出知识点;然后结合图示信息,找出对应的知识.

【解答】如图所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又∵受到力的方向不同,观察到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同;

∴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7、C【分析】【分析】要算溢出煤油的质量,根据公式m=ρV可知,需要知道溢出煤油的体积,而从题中所给条件来看,我们并不能先算出溢出煤油的体积,所以解答该题不能根据m=ρV来计算,而应该根据浮力知识去分析。物体浸在液体中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所以本题只要求出木球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即溢出煤油的重力,就能算出溢出煤油的质量。而要算溢出煤油的重力,根据F浮=G排=ρ液gV排可知,我们还是得需要先算出溢出煤油的体积(溢出煤油的体积取决于木球浸入煤油的体积,而木球浸入的体积又得看木球在煤油中到底是处于什么浮沉状态),所以解答该题只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去分析还是不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并且综合物体的浮沉条件去分析了:我们先算出木球的密度,然后通过物体、液体密度比较法判断出木球分别在水中和煤油中处于什么浮沉状态,最后根据浮沉状态和浮力的计算方法进行求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先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分析出木球在水中和煤油中的浮沉状态,然后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去分析计算.选项B的算法是:先根据溢出水的质量10g,算出溢出水的体积为10cm3,然后就认为木球放在煤油中时,溢出煤油的体积也为10cm3;因此就根据公式m=ρV算出溢出煤油的质量为8g。这种解法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当木球都在这两种液体中漂浮时,所排开的液体体积是不同的.当然如果一个物体(如铁球)在这两种液体中都下沉时,那么选项B就是正确的;选项D的算法是:直接根据m=ρV算出溢出煤油的质量,V取的是木球的体积。这种解法错误的原因也是没有考虑木球在煤油中的浮沉状态,主观认为木球就是浸没在煤油中的。

【解答】解:木球的密度:

因为木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木球放在水中时是漂浮的,则F浮=G木;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水;

则:F浮=G排水=G木;

因为木球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小,所以木球放在煤油中也是漂浮的,则F浮′=G木;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油;

则F浮′=G排油=G木;

因此:G排油=G排水,m排油=m排水;

由于m排水=10g,所以m排油=10g。

故答案为:C8、D【分析】【分析】正确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以及质量分数的定义,为溶质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

【解答】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题目中的100克是溶液,故A错,溶液的质量分数指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乙溶液,总质量是110克,故B错,硝酸钾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C错。降低温度溶解度下降,可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D正确。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1-2正负00【分析】【分析】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元素的化合价有正有负;其中氢元素一般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

(2)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3)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4)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故答案为:(1)+1-2(2)正负(3)0(4)010、O2CO2CH4CO2CO2COC【分析】【解答】(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2)能用于灭火的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化学式为CO2;(6)一氧化碳高温下能还原氧化铜;它的化学式为CO;(7)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固体单质是木炭,化学式为C.

【分析】该题根据物质的性质、用途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11、失去Li+Li2OLiOH+HCl═LiCl+H2O【分析】【解答】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锂离子Li+;化合价显+1价,则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2O;氢氧化锂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OH+HCl═LiCl+H2O.

故答案为:失去;Li+;Li2O;LiOH+HCl═LiCl+H2O.

【分析】根据锂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元素的性质,根据氢氧化锂与盐酸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减少丙>乙>甲>降温结晶加甲物质【分析】【解答】(1)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减少;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故答案为:丙>乙>甲;

(3)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大于乙,因为在该温度下,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故答案为:>;

(4)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丙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5)若要将组成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甲物质,故答案为:加甲物质.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大于乙,因为在该温度下,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丙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若要将组成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甲物质.13、前|后【分析】【分析】这题是考查惯性应用题,应结合题目具体分析.如果引入惯性力的概念的话,还能推出气泡受到了水的惯性力,从而解释这个问题,这个不要求掌握.【解答】解:因为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也就越大,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同体积下水的质量大,惯性就大,因此在开动的时候质量大的液体往小车后部移动,气泡就被挤向前了,反之,刹车时,液体向前运动,气泡向后.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4、A【分析】【解答】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水果存久了,水果进行长时间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导致重量会减轻。因此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上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15、A【分析】【解答】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农民给植物松土,是为了让根部能够得到更多的氧气,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16、B【分析】【解答】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一部分能量是以热的形式散失,所以瓶内的温度会升。故此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17、B【分析】【解答】土的重量只减少了很少一部分;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量很少;只浇灌纯净的水5年后,被柳树吸收后大部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会使重量减轻;而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18、A【分析】【解答】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多,因此可以增加产量。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