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将3种食性相同且只存在竞争关系的原生动物Ⅹ;Y、Z置于相同大小的容器中进行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会持续每天喂等量食物,实验开始时不同原生动物的个体数比例为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和②分别代表Z和YB.X、Y共同培养时,X在竞争中占优势C.X、Z共同培养时环境容纳量降低可能与空间限制有关D.将X放在更大容器中单独培养将呈现J型增长2、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A.吸收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3、介壳虫是造成柑橘减产的害虫。某地引入黄金蚜小蜂,通过该蜂寄生虫体来防治这种介壳虫。但进一步观察发现,有蚂蚁存在时,似乎能使介壳虫免遭寄生。为此科研人员去除柑橘上的蚂蚁,得到下图结果。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该地介壳虫与蚂蚁之间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B.寄生关系使黄金蚜小蜂种群数量呈动态变化C.去除蚂蚁对两者寄生关系的影响短期内更大D.蚂蚁活动会降低黄金蚜小蜂的生物防治效果4、若将某森林中局部区域的全部乔木更换为单一乔木“白杨”,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情况下,该区域各种乔木的相对比例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物种更换树种前占比(%)更换树种后占比(%)0年50年100年150年200年150年200年白杨11005211紫椴303628174马尾松405039248油杉9209315887

A.该区域发生的演替类型与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类型相同B.区分该区域群落与其他群落不同的重要依据是物种组成C.该区域群落形成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D.人为更换树种后,导致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均发生改变5、某研究小组用100mL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定期取样测得种群增长速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分析,a~b段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d~f段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下降B.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若计数室中酵母菌过于密集,可先稀释再进行计数C.若将100mL培养液加无菌水至200mL,则酵母菌种群K值将增大至原来的2倍D.若c时刻酵母菌种群密度为个/mL,则b时刻酵母菌种群密度约为1.6×108个/mL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下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及各级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其种间关系C.非生物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7、土壤中的食细菌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某植物的落叶可以使土壤中的细菌增加,进而引起食细菌线虫数量的增加。食细菌线虫能产生含氮物质,促进该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从而使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消费者B.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土壤中某种食细菌线虫的种群密度C.该植物与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D.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8、如图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说明这一阶段没有死亡个体B.cd段曲线波动的原因可能是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变化C.过度捕捞会使鱼类种群数量降到b点以下,使该物种资源面临崩溃D.当监测到三北防护林中松毛虫的种群数量有超过b点接近c点的趋势时,必须要发出警报并加大治虫力度9、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A.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B.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C.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网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稻田中放养草鱼,会使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C.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某甲虫通过分解落叶获得养分,该甲虫属于分解者11、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中突出了“绿色理念”,环保细节处处可见,如七棵烟花树的焰火药剂无重金属物质且低硫,是高科技环保焰火产品;迎宾礼炮零污染;由再生涤纶、地毯专用纱线编织而成的红地毯是由40余万个废旧矿泉水瓶制作而成的;气球可生物降解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焰火药剂鸣放时产生的含碳气体可以参与碳循环B.零污染环保礼炮既不会导致雾霾,也不导致酸雨C.用废旧矿泉水瓶制作红地毯,有利于减轻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D.研究土壤微生物分解可降解气球时,对照组土壤需60℃处理1h12、白鹤又名西伯利亚鹤,其全球现存仅约3500~4000只。白鹤在西伯利亚繁殖,我国长江中下游越冬。研究人员记录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到2019年期间越冬白鹤最大数量的年际变化,探讨白鹤数量变化与其越冬地气候变化的关系,得到如图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科学家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化就是指种群的“J”形和“S”形变化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白鹤种群数量时,若标记物易脱落则导致白鹤种群数量统计结果偏小C.气温下降对保护区白鹤的数量的影响具有滞后性D.2004—2007年期间,保护区内白鹤种群数量减少,主要与种群出生率降低有关13、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__的过程,就叫演替。1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_______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16、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_______、寄生、_______、捕食等。17、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18、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

_______:包括阳光、热能、空气、_______和无机盐等;

_______:自养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________:

_______: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主要是营_______和________。19、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20、荒漠分布在极度_________区,地区年降雨量_________且分布_________。荒漠里物种_________,群落结构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具有_________特性。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16分)21、黄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合成AFB1解毒酶。

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最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

(2)酵母细胞导入AFB1解毒酶基因后,采用_____________技术,检测到AFB1解毒酶基因存在酵母细胞内。实验发现酵母菌中没有检测到合成的AFB1解毒酶,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工程需遵循其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强调各组分之间要有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地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图是轮叶黑藻细胞光合作用相关过程示意图。研究表明:水中CO2浓度降低能诱导轮叶黑藻(一种沉水植物)光合途径由C3向C4途径转变,C4途径可使轮叶黑藻适应低CO2浓度的环境;而且两条途径在同一细胞中进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为图中物质A的还原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图中催化CO2固定的两种酶(PEP羧化酶、Rubisco)中,与CO2亲和力较高的是PEP羧化酶,这是_______的结果,意义是_______。

(3)在光照条件下,轮叶黑藻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叶绿体基质;轮叶黑藻细胞中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有_________。

(4)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沉水高等植物,某实验小组利用黑藻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实验步骤的目的主要实验步骤材料准备取若干盛有一定量浓度为1%的①______溶液的玻璃瓶,将玻璃瓶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个玻璃瓶中均放入等量、新鲜的黑藻叶片,用橡胶塞密封②______甲、乙、丙三组玻璃瓶双侧各等距离放置1个18W的LED灯,分别控制灯距为10cm、15cm、20cm。作为对照组,对丁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实验结果分析甲到丙瓶内氧气的释放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③______。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呼吸速率。

该实验的目的是④_____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⑤______。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18分)23、近年来;全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努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恢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

(2)生态学中的“干扰理论”认为: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进行。

(3)花香会引来蜜蜂等昆虫,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在农田管理措施中,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为生产无污染的食品,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请提出一种生物防治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

(5)发展各种模式的生态农业以及一系列的生态工程建设,其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24、写出与下列表述相对应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表述内容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草地畜牧养殖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量①______“无废弃农业”将收集到的有机废弃物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②______某地退耕还林时单一种植了大量的杨树,结果因杨树天牛爆发,几十亿杨树毁于一旦③______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植物-动物营养循环④______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多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⑤______固氮菌为豆科作物提供氮素,而豆科作物为其提供能量和其他营养,两者的共生,使豆科作物能够在氮素缺乏的土地上生长⑥______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作物秸秆用来生产食用菌和饲料;饲料喂养畜禽;人、畜粪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液用于水产养殖业;沼渣可以给蔬菜施肥和喂养畜禽。此工程能创造多种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开放可以更新的资源,减少环境污染⑦______25、富营养化是多数淡水生态系统的主要水质问题;并导致“水华”频发。微囊藻是蓝细菌“水华”中的常见种类。微囊藻大量增殖并产生难被降解的藻毒素,严重威胁水体安全和人类健康。为了治理“水华”,科研部门作了多项相关研究。请就提供的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治理前后需要对该湖泊群落的____________和各种群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以便对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估。

(2)研究者在不同时期采集湖水样本,测定微囊藻及部分水生动物可食用组织的藻毒素含量,结果如下表。水生生物种类分布食性藻毒素含量(μg/g干重)微囊藻暴发初期微囊藻暴发期微囊藻暴发初期微囊藻暴发期微囊藻浮游——2.037.14铜锈环棱螺底栖以有机碎屑、浮游藻类等为食0.633.69鲢鱼水体上层主要以浮游藻类为食1.0512.936翘嘴红鲌水体中上层以鱼、虾为食1.1135.91鲤鱼水体下层以有机碎屑、幼螺、藻类等为食0.4711.07

表中水生动物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藻毒素难以被降解,会沿着___________逐渐在生物体聚集,据表推测调查水域的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3)研究者获得一株棕鞭毛虫(以浮游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为研究棕鞭毛虫对微囊藻的清除能力和降解藻毒素的效果,采集表层下40cm的富营养化湖水注入透光透析袋中,添加棕鞭毛虫后放置于原位,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本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表明,棕鞭毛虫对绿藻和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对水体中的藻毒素有分解作用。

(4)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自然水体时,需要考虑食物网中更多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自然水体的“水华”防治,可采取的措施有()。A.适度捕捞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B.适时投放以蓝细菌为食的鱼类C.种植适量的挺水植物D.投放适量的噬藻体(蓝细菌病毒)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分析】

1.S型曲线:

(1)条件:自然条件下;食物和空间条件有限。

(2)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3)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K/2时达到最大。

2.由图1可知;原生动物Ⅹ;Y、Z单独培养时,均呈现S型增长;由图2可知,X、Y共同培养时,二者为竟争关系,X在竞争中占优势,Y被淘汰;由图3可知,X、Z共同培养的最终结果是两种群共存,二者环境容纳量降低。据此答题。

【详解】

A;由图3可知;X和Z无压制关系,由图2知,X、Y共同培养时,X在竞争中占优势,Y被淘汰,X对Y有压制关系,再结合图1中X的曲线,得出结论X对Y有压制关系,Z对Y也有压制关系,因此①代表Z,②代表Y,A正确;

B;由图2知;X和Y共同培养时,二者为竟争关系,X在竞争中占优势,Y被淘汰,B正确;

C;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X、Z共同培养时环境容纳量降低可能与空间限制有关,C正确;

D;J型增长的条件是资源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即使将X放在更大容器中,资源空间仍是有限的,因此不会呈现J型增长,D错误。

故选D。2、D【分析】【分析】

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呼吸作用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详解】

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气参与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释放氧气;蒸腾作用向外散失水分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故选D。

【点睛】3、A4、A【分析】【分析】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详解】

A;该区域进行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A错误;

B;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物种组成;B正确;

C;群落的垂直结构能使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C正确;

D;人为干预下会导致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均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A。5、B【分析】【分析】

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在理想的条件;食物与资源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时,种群呈“J”增长,“J”型曲线的增长率恒为λ-1,增长速率也为“J”型。

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种群呈“S”增长,“S”型曲线的增长率为持续下降,增长速率也为先增大后减小,在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详解】

A、a~c段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先升高后降低,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因此a~b段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不会呈“J”形增长;d~f段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A错误;

B;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若计数室中酵母菌过于密集,可先稀释再进行计数,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B正确;

C;若将100mL培养液加无菌水至200mL;酵母菌生态空间扩大,但营养物质总量没有变化,种群K值受营养物质的限制而不能增大至原来的2倍,C错误;

D、c时刻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为0,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最大(K值),b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应为K/2,因此b时刻种群密度为c时刻的1/2,若c时刻酵母菌种群密度为3.8×108个/mL,则b时刻酵母菌种群密度约为1.9×108个/mL个/mL;D错误。

故选B。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A:B: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A正确;

B、通过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及各级消费者之间的种间关系,B正确;

C、非生物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化学信息,C错误;

D、生态系统的功能不仅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等,D正确。

故选ABD。7、B: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a、线虫可以捕食细菌,故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能流向消费者;食细菌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可使生物种类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详解】

A;食细菌线虫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食细菌线虫可以捕食细菌,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能流向消费者,A错误;

B;线虫个体微小、运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某种食细菌线虫的种群密度,B正确;

C;该植物增多;会导致食细菌线虫增多,能产生更多含氮物质,从而又导致植物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因此该植物与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C正确;

D;该植物侵占其他植物生长空间;使其他植物无法生存,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故选BCD。8、A: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曲线表示S型曲线,达到K值(c点)后,种群增长率为0,若不考虑迁入与迁出,则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当;在K/2(b点)处;种群增长率最大。

【详解】

A、ab段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说明这一阶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并不是没有死亡个体,A错误;

B;cd段曲线波动的原因是种群的出生率和死率不断变化;使得种群数量出现波动,B正确;

C、过度捕捞会使鱼类种群数量降到b点以下;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使该物种资源面临崩溃,C正确;

D、当监测到三北防护林中松毛虫的种群数量有超过a点接近b点的趋势时,因b点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要发出警报并加大治虫力度,D错误。

故选AD。9、C:D【分析】【分析】

1;群落的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

A;据图可知;底栖硅藻群落在不同季节优势种的数量和种类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A正确;

B;底栖硅藻可以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不同硅藻物种之间也有竞争,所以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B正确;

C;如图只表示了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的分布特征;没有表示物种丰富度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C错误;

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及其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

故选CD。10、B: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

A;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食物网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

B;放养草鱼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使其营养结构更加复杂,B正确;

C;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自养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C正确;

D;某甲虫通过分解落叶获得养分;属于腐生型异养生物,因此该甲虫属于分解者,D正确。

故选BCD。11、A:B:C【分析】【分析】

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CO2;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碳循环过程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然后通过捕食关系传递到动物,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枯枝落叶被分解者分解,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碳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部分以化石燃料的形式通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详解】

A、焰火药剂鸣放产生的含碳气体(如CO2)可以参与碳循环;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环保礼炮零污染,既不会导致雾霾,也不会导致酸雨,B正确;

C;废旧矿泉水瓶属于难降解制品;对难降解制品进行二次利用可以减轻该类制品对环境的污染,C正确;

D;观察土壤微生物对可降解气球的分解作用时;对照组要用来观察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壤不做处理,实验组要在尽可能保证土壤理化性质的前提下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土壤可在60℃恒温箱中处理1h进行灭菌,D错误。

故选ABC。12、A:B:D【分析】【分析】

1;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2;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详解】

A;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的变化包括种群的增长、波动、衰亡等以及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A错误;

B;根据公式:白鹤的总数=第一次捕获的总数×第二次捕获的总数÷标记数;若标记物易脱落导致白鹤种群数量统计结果偏大,B错误;

C;气温下降可能影响幼鹤的生长和性成熟年龄;使后续年度内幼鹤不能迁徙到鄱阳湖保护区越冬,减少了保护区的白鹤数量,对保护区白鹤数量产生滞后性影响,C正确;

D;白鹤在西伯利亚繁殖;所以2004—2007年期间,保护区内白鹤种群数量减少,主要取决于迁入率,D错误。

故选ABD。13、B:C【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

B;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即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B正确;

C;由图可知;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达到K值,种群达到稳定状态,C正确;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故选B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略

【解析】代替15、略

【解析】①.无限②.一定限度。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互利共生竞争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生产者绿色植物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性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O220、略

【分析】【分析】

荒漠是由旱生;强旱生低矮木本植物;包括半乔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为主组成的稀疏不郁闭的群落。从植被的角度来说,荒漠是分布于干旱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荒漠气候具有以下特点:①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②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③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生活与生产。

【详解】

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动物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它们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解题关键是掌握群落的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明确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解析】①.干旱②.少③.不均匀④.少⑤.简单⑥.耐旱四、实验题(共2题,共16分)21、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Ⅰ表示提取总RNA的过程,并以此为模板逆转录为cDNA;Ⅱ表示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

【详解】

(1)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等微生物细胞常常需要先用CaCl2处理;使得酵母细胞成为感受态,便于目的基因导入。

(2)检测AFB1解毒酶基因应该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若没有检测到AFB1解毒酶;可能是因为酵母细胞中AFB1解毒酶基因没有表达(或没有转录和翻译)。

(3)蛋白质工程的过程: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4)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强调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只有这样地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并能够根据流程图分析两个数字代表的过程名称,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题。【解析】CaCl2处理DNA分子杂交技术酵母细胞中AFB1解毒酶基因没有表达(或没有转录和翻译)脱氧核苷酸序列适当的比例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或“1+1>2”)22、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C3途径是指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DNA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C4途径是指在PEP羧化酶的催化下,PEP在叶肉细胞中与HCO3-结合,先把CO2固定成草酰乙酸,再转化为苹果酸,重新释放CO2后进入卡尔文循环。

【详解】

(1)群落水平研究的包括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丰富度、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等;故当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种间关系)。

(2)图中物质A为C3,C3的还原需要能量,光反应的产物ATP和NADPH中储存着活跃的化学能,二者均可为C3的还原提供能量;结合题干“水中CO2浓度降低能诱导轮叶黑藻(一种沉水植物)光合途径由C3向C4途径转变,C4途径可使轮叶黑藻适应低CO2浓度的环境”,说明C4循环中PEP羧化酶与CO2的亲和力高于C3循环中的Rubisco,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得轮叶黑藻能适应水中低浓度CO2的环境;提高其光合强度,利于其生长。

(3)在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腔内的H+比叶绿体基质的要多;故其pH值相较叶绿体基质要低(泵出为顺浓度梯度,从而将质子势能转化为ATP中的能量);图中苹果酸分解成丙酮酸和二氧化碳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细胞中丙酮酸产生的场所还可能有细胞质基质(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NADH),故轮叶黑藻细胞中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有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

(4)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有光照、CO2等,从表格中“甲、乙、丙三组玻璃瓶双侧各等距离放置1个18W的LED灯,分别控制灯距为10cm、15cm、20cm”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其他无关变量保持一致且适宜,故实验需要保证正常的CO2原料供应,即材料准备中应取若干盛有一定量浓度为1%的NaHCO3(分解释放CO2;维持玻璃瓶中二氧化碳浓度稳定)溶液的玻璃瓶;

②“甲;乙、丙三组玻璃瓶双侧各等距离放置1个18W的LED灯;分别控制灯距为10cm、15cm、20cm。作为对照组,对丁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体现的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故该操作的目的为设置对照实验(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③甲到丙瓶中的黑藻同时进行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黑藻向外释放氧气,故甲到丙瓶内氧气的释放速率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净光合速率;

④⑤由表格数据可知,甲到丙瓶,灯距逐渐增大,光合作用逐渐减弱,氧气释放速率随之下降,故实验结论为: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强,可以推测,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解析】(1)群落。

(2)NADPH和ATP自然选择使轮叶黑藻能适应水中低浓度CO2的环境;提高其光合强度。

(3)高于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

(4)NaHCO3##碳酸氢钠设置对照实验净光合速率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强五、综合题(共3题,共18分)23、略

【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2;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动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

(1)“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的数目;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花香会引来蜜蜂等昆虫;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功能。

(4)除草治虫可以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引入天敌,施用性引诱剂吸引雄虫将其消灭。

(5)发生各种生态农业;生态工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获得经济收益,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需要识记相关内容即可解答,在识记教材内容时,需要做到前后衔接形成知识网络。【解析】抵抗力速度和方向信息传递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引入天敌,施用性引诱剂吸引雄虫将其消灭直接和间接24、略

【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